--兼評改革開放以來相關政策
作者:自說自話 原創 2011/5/31 -6/18
內容標題
引子
分析對比與“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與合作發展定律
實踐與合作發展定律
盤點發現
引子
一直埋頭自己的事。主流媒體宣傳主流:特色了,改革了,適應國情了,農村都起小洋樓了,農民買汽車拖拉機了嗎,一切都進步得很快。也會看到爆農村問題的帖子,屬個案型,不太當回事,因為當下不就是“爆料”經濟嗎,即便是事實,落后的方面總會存在的;并且也一直在說:改革中的問題,用深化改革來解決?! ?
不久前,央視開始為紀念黨建90周年加強了新時期黨員模范事跡宣傳,其中有一個先進事跡開始引人思考。說的是省委干部被派下基層領導一個村子改變面貌、堅持崗位、殉職的先進事跡。黨員省委領導下基層、堅守基層解決問題、在崗殉職當然的好干部,值得稱頌、宣傳、學習。特別之處是事跡發生所在地:小崗村。這不是大名鼎鼎的“改開搞”“包產到戶”第一村嗎!一直很寡聞,只知道小崗村“包產到戶”第一村,其它什么再也不知道了。這一次卻是以問題村的方式出來了。對央視來說,真是“拔出蘿卜帶起泥!”,還是一大坨泥!最適合國情的“包產到戶”農業制度發起者小崗村,到底怎么啦?既然小崗村有了問題,那由小崗村而引發的在全國農村推行“包產到戶”、“解散人民公社”政策是不是在全國農村也帶來問題呢?
又讀到一個關于三農問題帖子,與以前看過的帖子不一樣,是一個網友評論一個專家為政府就三農問題講真話的帖子。涉及了點眼下全國數據,這專家是國內名校專做這方面研究的,得到了點全局的概念【1】。噢,說明農業問題已變得如此嚴峻。三農問題就是農業、農村、農民問題。耕地撂荒、2.5億農民離鄉務工、收入低下、村落破敗、8700萬留守老幼、分散個體小農經濟正在遭到外國農業資本集團的重重擠壓,食用油市場已被外國占有多半等等,這好像就是我所了解到三農問題了。“小崗村問題”與當前的三農問題會不會有聯系?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離鄉務工是導致所有其它諸方面問題的原因;其中,即使“收入低下”,農民們還是選擇離鄉務工,說明什么?甭問,一定是在家收入更低!也就是說,全國各行業中,農村農民的收入最低。造成這個最低的根本原因是生產率低,普遍的人力加畜力,大多數農戶個體根本買不起農機,而且是在他們可見的有生之年也買不起;極少數在競爭中勝出的農戶借著資本社會富者更富、強者更強的“馬太效應”獲取了政府資助、銀行貸款、購買了農機;相形之下,其他弱勢農戶經過計算選擇了出租自己的耕地給這些大戶,外出務工;更有根本沒有勝出戶的鄉村經過計算棄土離鄉群體外出謀生。這就是最適合國情的“包產到戶”政策,從82年開始執行到現在,引出的這樣困局?! ?
那么適合國情、能促進農業發展的“包產到戶”好政策,為什么農民買不起農機呢?那位說了:“再促進增長的好政策,那畢竟是農業,那就長得那么快?農機那么貴,這你都不懂!”?! ?
當初“人民公社”時可買得起呀!那位辯答:“現在也有大戶買得起呀!”
多是靠政府補貼,并且那會造成兩極分化、三農問題困局。那位再辯答:“補貼支持大戶支持能人,符合“叢林法則”“優勝劣汰”經濟規律,不補貼大戶難道給小戶不成?那樣搞平均不利于經濟快速發展!人民公社體制就是因為沒有競爭,所以才發展慢,不適合國情發展的需要了”?! ?
看到了吧,死結。那位深辯:“哪里會死?可以開放農戶土地抵押貸款,或是資本下鄉規模開發撂荒地,或是干脆不管撂不撂荒,所性放眼國際市場直接進口‘土地’---徹底依賴進口糧食,總之,有的是招?,F在所有工業化國家都有這么個過程,只比這劇烈,誰都躲不過去。中國在補課呢。說實在的,中國還限制了很多呢,要不然,招多了去了!”【25,26,27,28,29,30】
哈,都不能最終解決的根本問題:離鄉農民的問題:收入低下,前途艱難,還賠上了自己手中的潛力股—土地!當然了,還有一招,被城市有尊嚴的接納是一條路,但現在大城市實在太大,這大家都知道,小城市工作機會又少?! ?
好了,這么一縷,一環緊扣一環,一步緊逼一步,每一步都有充足的道理,問題有些清楚了:這里的三農問題來到一個困局,一個“死結”,肯定源自“包產到戶”政策。必須換個思路。既然“包產到戶”導致了三農困局,那么隨著“包產到戶”解散的人民公社就值得研究了:如果堅持人民公社會有什么結果?會比現在好些呢還是壞些?公社真的“發展慢,不適合國情了”?為了搞清楚這些問題,先從無任何傾向的“1+1= 2” 這樣舉世公認的最基本的數值分析入手,做一些單干、人民公社虛擬定量條件對比分析,再對處在“改開搞”的起點,1982年,時的單干、人民公社情況、背景做一些數據查閱了解,不料有了驚人的發現,現拿出來與左右大家分享?! ?
對比分析與“蝴蝶效應”
虛擬定量對比分析支持農業合作集體的發展遠遠快于優于單干:在資金、機械化、水利、科技推廣、采購與銷售、管理成本、風險承受、勞動與社會保障、多種經營、規模經營與鄉村現代化進程以及綜合等諸多方面。
分析:假設80年代初公社解體前,一個1000戶村莊,有10000畝耕地,生產糧食勉強能維持自給略有結余,生產力為人力畜力顯然遠落后于當時同時代機電化農業水平,不論其以集體或單干群形式,外部存在有同樣的借貸源與購銷源,無特別傾斜政策。(注:這屬于當時的貧困村,因為沒有一粒公糧上繳。)
(1)資金:正常年景,平均每戶年可余100元除去下年的正常生產生活費用。
單干:每年一戶可用于擴大再生產的資金就是100元,后30年戶平均可積累3000元?! ?
集體:每年集體可用于擴大再生產的資金是1000 x 100 = 10萬元,后30年平均可積累300萬元?! ?
評:集體每年立即獲得大于單干1000倍的可用資金10萬元,相當于眼下的時髦“集資”、“私募”,并且不必每年增加收入。這就是說只要保持這樣一個略有結余的年收入即可。
(2)機械化: 設上述村莊全部作業機械化需要
拖拉機25臺,設時價5000元每臺,共需12.5萬元(當時大拖約8千,手扶約2千)
播種機25臺,設時單價1000元,共需2.5萬元
除草機25臺,設時單價1000元,共需2.5萬元
收割機25臺,設時單價1000元,共需2.5萬元
粗加工機,設時單價1000元,共需x萬元
運輸車輛,設時單價10000元,共需y萬元
等等
每套: 1萬9千元
以上分析中假設了每農忙季15天中用8個天作業,如種、管、收等,每付拖拉機具每天均作業50畝?! ?
單干:年盈余100元,需用50年才只能買到一臺拖拉機,沒有配套機具,不能使用。
集體:年盈余10萬元,一年就可買上列機械5套還余5千元;最多5年便可實現耕作機械化。
(3)水利:單干的分散小塊地利益不易平衡不利于修渠通水,澆地作業成本高;集體地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4)科技推廣:集體培養農業技術員或較高薪聘專家在新技術推廣與假技術識別上比單干戶要合算、風險小。
(5)采購與銷售:在農用生產資料的采購與農副產品的銷售方面集體的量大,比單干有競爭優勢?! ?
(6)管理成本:單干用自己1/10的時間聯系采購、銷售、關注行情、了解農技、算賬計劃等等,那么,1000個單干戶總體相當于100個管理時間,而對合作集體就比這少多了,當然,不是只有那個1/10的時間,因為1000戶集體是同類的管理事項,多數情況是開會大伙商量,集思廣益,用時間就是1/10管理時間,就算比單干要復雜些不易統一,乘10吧,也只是1個管理時間;再加上通常僅僅給領頭人們多計那幾個整人工,實在是超低管理成本。
(7)風險承受:損失1000元對單干意味著后10年白干,而對合作集體只少1%,沒啥影響?! ?
(8)勞動社會保障:集體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勞動社會保障,而單干只有靠自己,除了國家提供?! ?
(9)多種經營、規模經營與鄉村現代化進程:
單干:由于規模極小,資金積累極少,不能盡早機械化,忙時累個半死,不易多種經營,“雞蛋都在一個籃子里”:每次選擇種植品種時像下賭注;每戶各顧各,更談不上鄉村現代化進程?! ?
集體:集體經濟的規模就比單干大,容易使其規模變得更大;設上述農業機械每5套可解放勞動力18%,這部分人力可以先由集體外派勞務或外派包工程;而后或轉而發展集體或集體控股企業、商業;農閑季節,拖拉機、運輸車輛可用于運輸。
特別值得說明的是:合作集體的這些多種經營,使積累與收入向工人以致工商企業的水平過度,積累與收入的年增長率從農業勉強維持的每年2%-3%向中小企業10%-20%、甚至更高發展,形成逐年加速的增長,加快向工業與城鎮轉型,產生“1+1> 2” 的非常規、非線性增長效應;或稱農業集體經濟發展中的”蝴蝶效應”。
(10)宗合:
1000戶村的單干結果:由于各戶的勞力、農具、文化智力、家境、所分地塊好壞、以及社會關系的不同必然存在,導致了少數戶在競爭中勝出成為大戶,多數戶長期疲于奔命仍不得要領,勉強維持生計,甚至無法經營下去,直接離鄉尋找較易的出路。不過,通常,也就是按照上述條件,這種勝出的程度不會造成巨大的差別,因為不會在較短的時期內產生改變體力勞動所需機械化的足夠資金,除非特殊的社會關系、特殊的方式、特殊種植作物的選擇、或者外出的特殊經歷導致了一些戶獲得其啟動財富的第一桶金。即使這些少數戶獲得了非常規的“第一桶金”,也只是使這些少數戶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整體綜合來講,單干的1000戶不會帶來經濟發展的奇跡,不會根本改變農村狀況:現代水利不易、機電化靠自身遙遙無期等,除非政府支持。
1000戶村的合作結果:核心是資金呈現成千百倍高速匯集,有點像當前所說的“集資”或“私募”;這些資金可大大提前農業的機電化,提前整體進入工、商、服多種經營階段,以約十倍于百倍于單干的速度提前從較低收入低增速的農業行業進入到較高收入高增速的工、商、服等行業,呈現出“1+1> 2” 的經濟加速發展現象。整體宗合來講,合作的1000戶可以產生“1+1> 2” 的經濟加速發展奇跡的“蝴蝶效應”,給農業農村農民帶來根本轉變。短期看這個讓“1+1>2的奇跡”的發生是需要條件的,長期看這是歷史的必然?! ?
“蝴蝶效應”與合作發展定律
“1+1> 2” 奇跡發生的條件:
讓這個“1+1>2的奇跡”發生的條件是什么?
首先,顯然,基本的農業生產要能進行、有收成,就要有適當的土地;其次,要能保證每年的收成少受自然災害、特別是為害千年的水患,旱災;再次,要能夠盡可能快的累積資金購買農機具。外部要求有農機具可供購買,有燃料可供使用。這就是農業實現機械化條件的最基本內容,不論單干,還是合作。前面已經分析得出合作比單干資金積累快成百上千倍,這里就列出有關合作的“奇跡”發生條件:
1) 農民自愿合伙。這是合作的第一原則。因為如果強制合伙,會導致1+1<2甚至<0(欠賬、損失)
2) 好的帶頭人與集體民主公平管理。這是合作成功的第一原則。即,要有幾個愿意為大家服務、不愛“占便宜”、辦事民主公道的帶頭人;沒有這樣的帶頭人,合伙起來也會垮掉。領導經營才干是可以在干中學到的?! ?
3) 國家恰當政策。提供“因地制宜”與“自愿”的
3.1組織與解散合作體政策、法規
3.2產業與生產指令加指導政策
3.3人員流動、異地務工與中小社創企業政策
3.4培養合作體帶頭人與派送有志知識青年到落后地區政策
這里所說的“因地制宜”是1指國家應進行農業耕地的規劃布局,2指依此宏觀規劃指導進行農業合作、產業與生產、人員流動異地務工、中小企業布局等?! ?
這里的3.1“組織與解散合作體”政策使合作體成為活的經濟體;3.2“產業與生產指令加指導”政策使合作體成為即是國家農業戰略保證體又是自主經營體,是產生合作體自身發展內在動力的關鍵政策;3.3“人員流動、就業、中小社創企業”政策是及時吸收、提升由于農業機械化解放出來的農業勞動力進入工商行業、加快合作體積累與收入的外在關鍵政策;而3.4“培養合作體帶頭人和派送有志知識青年到落后地區”政策可以增加合作體走向成功、減少自愿解體?! ?
4) 基本農田水利設施。中國農業千年來都是“靠天吃飯”狀況,受旱澇災影響,沒有水利設施、沒有穩定(不被水沖走、非鹽堿等)的農田,上述每年那微薄的農業收入就沒有保障。所以,農田水利設施是農業穩定的基本保障,農業發展的基本保障,還是整個國家的發展保障?! ?
5) 能源供應充足。沒有農業機械用油,買來農業機械也跑不起來?! ?
6) 農機電裝備供應充足(含農機用鋼鐵配額充足)。國家有了能提供農業所需的充足的各種農用機具電器產品?! ?
7) 合作體辦多種經營企業(是后置條件)。一定積累后,合作起飛“蝴蝶效應”的條件?! ?
以上條件1、2是合作組織成立、發展的內在必須條件,后4個條件是使奇跡發生的外在必須條件,缺一不可,而其中條件4、5、6又是農業及其實現機械化的必備條件,不論單干還是合作。
注意,這里并沒有涉及使用任何銀行貸款、政府補貼之類。不過,如果在銀行貸款、政府補貼上稍加傾斜,再加上“肥、種、密、保、管”等農技方面成果的應用,還會進一步加快農業發展促進農業機電化轉型?! ?
當然,上述7個條件要根據國家整體發展需要適時予以實施。
從上述分析,可以得出3個重要結論:
1.合作具有類現代經濟的“規模”經營、長期“集資”的效果,也就遠比單干有現代意義競爭力,不論什么行業。
2.農業經營體可以通過直接轉入、或兼營其它任何行業獲取較高的發展因為農業的經濟效率或說收入是最低的?! ?
3.合作發展定律:合作可以使當今處于沒有完成機電化的農業發生類“蝴蝶效應”超常規快速發展。這個“蝴蝶效應”發生的初始擾動就是”變單干為合作”,其它外部條件基本不變?! ?
說明:當今機電信息生物科技時代,任何一個仍處于沒有完成機電化的國家和地區農業,采用多農戶合作方式的發展可以產生一個遠高于各戶單干方式的類“蝴蝶效應”超常規速度,完成這一國家或地區向現代農業的過度。導致高速發展的合作體內部2個核心經濟要素是資金與土地;外部關鍵因素是農業與其它行業間的經濟效率差。現在任何一個仍處于沒有完成機電化的國家和地區農業的經濟效率一定低于其它行業。合作用這個高速高倍“私募”的資金,通過實現農業自身機電化或是直接轉入其它行業的方式,大大提前了獲取其它行業遠高于農業的經濟收益。這個效益差導致了類“蝴蝶效應”的發生。這個結論是具有普遍意義的,也就是說,這就成了可以重復的規律,也就是定律?! ?
這里所說的農業是指生產主糧作物的農業。高收益作物、果蔬、養殖、畜牧、水產、林業等均被視為其它行業,因為它們的經濟效率都遠高于農業,生產主糧作物的農業。這個農業定義適用于全文?! ?
這里所說的合作是指經濟活動中的多個個體經營者帶著他們的生產資料、工具以約定方式組成的新經濟體。合作體中的每個成員平等,是小型公有制?! ?
反駁“人都是自私的,所以合作是空想,不可能成功。人民公社是這種空想的產物?!庇^點
自從1982年小崗村按手印事件以來,上述觀點大為盛行。如果這個觀點成立,那么上面的一切計算分析都只能是紙上的空談。所以,予以澄清(簡要)。上述觀點在理論上不成立的關鍵點:
其實,盡管自私確是人的本性,但不是唯一本性,人還有智能的這個高級本性?,F代經營管理強調:聰明的經營者通常盡可能“規模經營”、“做大做強”、“風險分擔”。這些原則不僅公司適用對單個人也同樣適用,因為都處于同樣的經濟競爭環境。也就是說,經濟社會中一群人因為私心而單干,是沒有智慧的表現;有智慧、會運用智慧的人會合伙(或合作)。也即,單干意味著愚蠢,合作代表著智慧,貧窮的時候由為如此。人總是在自身的發展中丟棄愚蠢變得智慧起來。所以,人的自私本性是不會阻礙合作的發生,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長期看這(合作)是歷史的必然”。(參見文后【5】)
對于這些小農思想,毛主席高度重視,是這樣說的“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 ?
下面的實際案例驗證了上面的定律成立和反駁正確。
合作發展定律的實證例案:
“改開搞”30年后的今天,
現在已經有了條件3.2、3.3、4、5和大大提高了的條件6條件下,國家推行“包產到戶”“解散人民公社”后30年后,看看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中各種經濟體都發生了什么,有哪些具有普遍意義的案例,是實證例案、“例外”例案?:
證反(失?。┌咐海?,所有6個條件具備的30年后,農業合作體沒有實現農業機電化或大發展的案例)
沒有發現這類案例?! ?
反證案例(即,缺少了條件1、2的30年后,單干村沒有實現農業機電化或大發展的案例)
(1)小崗村解散了合作,堅持單干,條件1、2沒有了,盡管其它條件都在,上級還5次派去專職干部(條件3.4),其中最后一名專職干部累死在崗位上,沒有發生奇跡即使上級撥來???、眾多單位捐款【34】。
(2)所有解散了合作、堅持單干的農業村鎮,約4.3萬-4.5萬個鄉鎮,都沒有發生奇跡,全國全部鄉鎮數約5.3萬個,即使國家專款補貼農業、補貼農機、取消農業稅?! ?
這個結論是通過這樣互聯網、央視新聞、與人交談幾個途徑得出的:
互聯網:搜索詞:像南街村一樣富的單干村,花園一樣的單干村,單干富裕村,單干至富村,單干村,單干。結果:沒有發現。
收看央視新聞聯播(注:如果存在“單干至富村”的話,這個臺會最先報道并長期保存的):結果是沒有看到有介紹那個農業村因為堅持單干,使得全村家家富足;反倒最近又是來個“拔起羅卜帶出泥”,因“宣傳黨建90周年先進”又有報道出一個書記事跡時,帶出了一個村子單干后,破敗了,轉而在書記的帶領下搞集體經濟,使全村變得像花園一樣。就是下面的丹陽金橋村。
與人交談:也沒有發現,均被人笑成“腦殘”,說“小孩都知道‘1根筷子和10根筷子的故事’!”
在爆料經濟假料半假料遍地的大環境下,給政府“包產到戶”政策添光的單干至富村一定會迫不及待地爆料以任何可能的形式,所以,以上搜索“沒有”結果,就可以斷言中國沒有靠單干至富的村子。
正證成功案例:(即,所有6個條件具備的30年后,實現農業機電化的案例。堅持了集體經濟是本質上的合作。)
(1)華西村堅持了集體經濟,出現了超奇跡?! ?
(2)南街村堅持了合作社,出現了超奇跡?! ?
(3)滕頭村堅持了集體經濟,出現了超奇跡。
(4)蔣巷街村堅持了集體經濟,出現了超奇跡?! ?
(5)將軍村堅持了合作社,出現了奇跡,雖不是超奇跡,但全村人每天只象征性的干2、3個小時活,環境優美,生活富足,悠哉游哉?! ?
(6)興十四村超奇跡早就出現了?! ?
(7)河北周家莊,最后的人民公社,超奇跡?! ?
(8)新鄉劉莊超奇跡?! ?
(9)大寨村奇跡早就出現了?! ?
部分解散了合作后、又恢復核心要素資金合作的村鎮,發生了奇跡:
(1) 丹陽金橋村,10年前恢復集體經濟,出現了大發展?! ?
(2) 溫州幫鄉親間的“起會”互助融資使得溫州人“小商品百貨店”不僅做遍全國,還做遍世界每個角落;以及溫州的炒房團,都是合作集資的產物?! ?
實際上,目前,在全國已有8000—10000個高水平的農村集體經濟,占到了全國當初的5.4萬個公社總數約15%。無論是在東部沿海(山東省煙臺市南山村),還是在西北邊陲(新疆尉犁縣興平鄉達西村);都有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典型代表【23】。盡管,其中會包括不少不是這里所說的主糧種植農業合作集體經濟,但這些都是合作集體經濟成功的最有力的證明案例。
這里所說的奇跡是指合作體區域的收入、生活環境等諸方面至少達到縣級市水平?! ?
“例外”案例:(即,缺少條件1、2的30年后,單干體實現了農業機電化或大發展的案例)
確有這樣所謂“例外”案例。如,眾多水果蔬菜養殖等由農轉而來的高收入行業專業戶、個體商戶等等。
這些案例不屬于本合作發展定律。主要是因為他們很多是直接或曲折地由農業轉入高收入的果蔬種植、養殖、餐飲服務、商業等等行業帶來的,實質上是一種產業、農業產業由市場驅動的再布局與配置的結果。如果堅持合作,那么參與這些再布局配置的就不是這些轉行的單干戶而是兼營多種經營的人民公社外派分支或代理經營體或勞務等,不會產生三農問題。
還有些“例外”是屬于“特殊社會關系”、“特殊方式”、“特殊經歷”等等不具有普遍意義的農轉非而巨發的案例,它們屬于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或市場經濟中的“賭場效應”,當然不應該作為本定律的案例?! ?
所以,這些“例外”是加引號的,即,不是真正的例外。也即,上述合作發展定律沒有例外案例?! ?
公社的未來:
合作體帶來高速發展并諸方面達到縣級市水平。還會怎樣變化?當遍地開花的農業合作體競相發展時,發展很超前的合作體會輻射帶動周邊其它合作體并逐漸融合,再進而與周邊城市融合。完成新型的城市化進程。即,
->再合作->多種經營合作(小比重農業“再單干”+大比重多種經營)->鄉鄉融合->城鄉融合。。。。。。
這,實際上就是毛主席為全國農民繪制的藍圖。參見【2】《毛澤東與中國農村社會主義現代化》,【7】《解散人民公社顛覆了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12】
實踐與合作發展定律
根據上述條件來看“改開搞”前30年的農業:毛主席帶領那一代人圍繞“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這個主要矛盾的解決,以“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為基本工作起點,所完成的與上述條件相關的工作:
1..農業合作社工作。這正是前述的條件1?!敖M織起來”“人民公社好”—毛澤東。創造了“人民公社”,這個容農工商技黨政軍學一體化的集體經濟組織形式;在全國組成了5.4萬個人民公社。(參見文后【6】《人民公社的解體過程》,【7】《解散人民公社顛覆了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12】)
2.造就了公社各級組織的帶頭人(絕大部分是好)。這正是前述的條件2。“農業學大寨”—毛澤東。出現了很多成功的典型,如“大寨”、“林縣”等眾多先進集體。全國農村恰當地使用當時豐富的人力,避免了對大資金與工程機械的需要,平整、改良了大量土地、鹽堿地等土壤,興修小水利,水庫水渠,根本地改變了農業生產的水利土壤條件,為今后的糧食穩產、高產打下了堅實基礎。而這一切工作對于單干群體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想都不能想,不要說完成了。(參見文后【6】《人民公社的解體過程》,【12】)
3. 適合的當時國家政策。國家當時的實際政策側重國防與重工業,相對穩定的農村人口政策穩定了農業勞動力,為完成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大修水庫水渠提供了政策保障;社辦企事業政策;送千萬“知識青年”下鄉政策。(【12】)
4農田改造興修了水利。這正是完成了前述的條件4。“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毛澤東。國家、集體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治理控制了為患千年的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珠江、遼河、松花江等全國幾大河流域,建了大小水庫8萬多座,是現在水庫的95%以上;1949年勉強可水澆的地2.4億畝,1978年7.3億畝水澆地(2009年8.77億畝),總耕地18億畝,超40%耕地變成水澆地;農田改造多億畝;確保了后30年農業豐收。(參見文后【8】《新中國水利大事記1949-1976》,【9,12,10】《新中國水利60年》,【13】8.77)
5開發了石油、電力。這正是前述的條件5?!肮I學大慶”—毛澤東。國家用了大量的財力人力物力建了石油、水電等能源工業,眾多的大油田,1978年時原油產量由20萬噸增為10595萬噸,居世界第8【36】,支持著后30年農業機電化。(眾所周知,發現克拉瑪依、大慶、勝利等油田,原油從零到自給;水電、煤電大發展)
6奠定農業機電裝備生產工業基礎體系以及已開始了農田作業機械化(包括鋼鐵生產)。這正是前述條件6的主要部分?!稗r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毛澤東”。國家1978年鋼產量3178萬噸【36】,躍居世界第4,大力發展了農機,研發與制造,甚至被指為“農業機械化孤軍深入”【11】,已形成生產能力:
農機總動力、大中型拖拉機、小型拖拉機、機引農具、農用汽車、漁業機動船
(單位:萬千瓦、 萬臺、 萬輛、 萬架、 萬部、 萬艘)
1952年 18 —* —* —* —* —*
1980年 14746、 74.5、 187.4、 136.9、 13.47、 6.10;
1949-1980年,中國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種植業機耕、機播、機收水平:機耕面積占耕地面積達到63%,機播面積占播種面積達到24.7%,機收面積占收獲面積達到15%(見表3)。1980年農用動力中,人:畜(頭):機(千瓦)的比例,從1965年的100:18:4.6變為100:16:47,畜力相對減少了11%,機力增加了10倍以上。但產能、適用配套機具品種遠不能滿足需求。(【11】《中國農業機械化改革的背景分析與理論反思第3頁》,【12】《毛時代已提出城鄉差別問題的解決時間表并按計劃逐步實現中》);
7開創了合作辦企事業并取得了可喜進展。這正是前述條件7。全國公社大力發展了社辦企事業。這正是人民公社發展產生“蝴蝶效應”的翅膀。從1950年到1977年農副產品及其加工貿易出口額合計1337.9億元,占同期全國對外貿易出口總額1901.2億元的70.4%;(【2】《毛澤東與中國農村社會主義現代化》,【7】《解散人民公社顛覆了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12】)。特別選錄1959年毛主席對社辦企事業,這一現在看來能使公社發生“蝴蝶效應”的關鍵一翼,的潛在功效的當年一段精彩預期:
“由不完全的公社所有制走向完全的、單一的公社所有制,是一個把較窮的生產隊提高到較富裕的生產隊的生產水平的過程,又是一個擴大公社的積累,發展公社的工業實現農業機械化、電氣化,實現公社工業化和國家工業化的過程。目前公社直接所有的東西還不多,如社辦企業、社辦事業,由社支配的公積金、公益金等。雖然如此,我們偉大的、光明燦爛的希望也就在這里?!保珴蓶|:1959年2月在鄭州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7】
總之,前30年毛主席用他超人感知、獨到預見力帶領那一代人一道選擇了人民公社制度;制定了一整套利農、機械化政策,完成了艱巨的基礎性的準備工作,開辟了一條可以產生經濟奇跡、符合客觀經濟規律的全新道路;包括已經恰當地優先完成了產生“蝴蝶效應”奇跡的所需7個條件中的5個:組織起來,培養領導,農田水利,開發能源,社辦企業;同時準備好鋼鐵、農機生產工業體系、大量農作業機械化以及大量平整了土地、治理鹽堿地和改良土壤,使中國的糧食能夠自給有余,1979年時有全國人夠吃3年的余糧(【4】《從新中國歷年糧食產量統計表說明什么?》,【12】,【14】,【16】)。
這些必不可少的艱難巨大的幾乎從零開始的前期準備工作就是為什么“人民公社”制度沒能在前30年使農業完成從落后人力生產向機械化根本轉變的原因?! ?
同時,也就是說,只要接著在條件3國家政策做一些適時適當的調整、條件6農機電裝備生產與開發上再努一把力,便可以使 “1+1> 2” 這樣的經濟奇跡出現了;農業現代化現在早就應該實現了,而且是高質量的沒有現在三農問題的農業現代化?! ?
特別提醒,上述分析表明,為這個奇跡的發生,農業整體不要求政府做財政補貼,唯一需要政府大力財政支持的是農業機電化裝備開發與生產?! ?
上述分析說明1982年時人民公社是會發生奇跡、正要發生奇跡、基本正確的制度,是不該解散的制度。
“改開搞”后30年,
公社解散了,奇跡的主體沒有了,集體的積累消失了,奇跡的整體進程也就被夭折了?! ?
根據上面的原理、條件來評判一些相關“改開搞”事件:
1. 對“小崗村”事件的處理是對的:自愿合作,也就自愿“包產到戶”嗎;但是,拿它做典型,全國推廣、說事,說人民公社都如何如何,不是科學態度,是絕對錯誤的。因為,社會問題及其社會政策必須用統計來研究、評判。從現在公布的數據看(參見【3,16,14,33,34】),單干并沒有使糧食增產,解散人民公社是莊大冤案。
2. 強行要求全國的人民公社解散是錯誤的,違背了“自愿”的原則,沒有尊重人民群眾意愿,也背離了共產黨的政治傳統(參見【4,6,15】)。正確的做法是以“自愿”“公平”“集體損失最小化”為原則制定人民公社法(地方法規)的基本核算級別與形式更改條款,依法更改人民公社內的核算級別,如包產到戶,生產隊核算,大隊核算,或是公社核算。該法律中應有全體社員的充分討論環節,上級調解、協助領導班子等環節。核算級別升級、降價改變均受法律保護。特別是要有由銀行專門負責保管“包產到戶”后集體每年應從各農戶收到的集體積累以準備農機化的盡快實現。從歷史角度看,1982年的強推“包產到戶”“解散人民公社”不是改革,是倒退,嚴重推遲了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案拈_搞”從一開始就出現致命錯誤!
3. 現在國內創造的農辦企業生存經濟環境大體正確、大體相近于條件3.2,盡管過多依賴于“開放”政策?! ?
4. 80年代時計劃經濟體制開始不適應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前面提到的前30年的建設成就,如全國糧食生產自給有余,工業生產體系,國防工業體系基本建立等等;就是說,人們的基本生存條件有了保障的總條件(小崗村、陜北等老少邊地區的“吃不飽飯”的情況不應該影響這個總體判斷,盡管應該盡快解決)。人們的需求開始發生變化,對于人們日益增長的日新產生的多種多樣的社會需求,計劃體制的一年一度需求測算、規劃的弊端始顯:行業間、農業各行業布局配置顯出不夠合理、調配機制不夠靈活、及時,會制約尤其是社辦中小企業的發展。該如何改進?
5. 現在的人員流動、就業、中小企業創業政策大體正確,這恰好是繼續上述奇跡的條件3.3。
6. “開放”戰略只是部分正確,加強了條件3.2?,F在單干農業環境是無法拒絕“開放”誘惑的,三農問題就無法避免了。如果人民公社沒有解散,“開放”戰略應為國內經濟發展戰略服務,應該考慮到即將來臨的農業起飛,為著有序地吸收部分由于人民公社農業的“蝴蝶效應”解放出來勞動力而兼顧打造“開放”,而不是完全一心只為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承接別國的下游轉移產業,一味著賺取外匯,導致大批農民棄土離鄉,破壞了自身的農業。農業起飛了,也就不會有三農問題了,內需也會逐步提高。注意,人民公社解放出的勞動力可不是現在的盲流農民工,而是公社外派的勞務,家鄉會隨著集體積累的增加,越變越好?! ?
7. 08年金融危機,沿海農民工回流本土,對中國農業是一個重大轉機,如果國家大力補貼新型農業合作體和農業機電化產品大下鄉,不僅很快解決農業現代化問題,同時也大大培養了長期內需,樓市健康房價穩定在了較低水平(遠比現在低?。?,減少了對外的依賴。使中國經濟輕松轉型成“消費為主”;同時轉型成本遠小于現在與未來?! ?
單干了30年,沒有奇跡發生。單干不會有奇跡發生。現在農業面臨三種前途:
單干使農業生產主體又從零開始,重復著1949年以前幾千年的過程:
單干(1952)->合作(1958)->再單干->極度分化(現在)->革命->再單干->再分化->再極度分化-……
或者轉而變成現代主流工業社會過程:
合作->再單干->極度分化(現在)->換執政黨->給大眾小甜頭->分化加大->再換執政黨->再給大眾點甜頭->再擴大分化…
或者進入另一種新的過程:(真正的改革)
單干->合作->再單干(1982年)->極度分化(現在)->再合作->鄉鄉融合->城鄉融合(毛主席的農業發展進程)
根據上述條件與原理來看“改開搞”30年后的當今農業,應該作出如何選擇呢?怎樣繼續呢?
沒有發生奇跡,也就是說仍然處于沒有完成機電化狀態。那么,合作發展定律—“合作可以給處于沒有完成機電化的農業帶來類“蝴蝶效應”的快速發展”仍然適用,即,仍是可以發生的過程。需要做的就是“喚醒”這個被中斷了的進程?! ?
現在已經有了條件3.2、3.3、4、5和大為提高了的條件6,只要好好促成條件1、2和7,即,促進合作體與其多種經營產生,和大力加強條件6就可以繼續那個合作體“蝴蝶效應”奇跡的進程了。而國家政策,即,條件3.1、3.4,可以大大促進合作體的產生與成功?! ?
總之,所有其它條件都仍在或加強了,只是缺少農業合作體,缺少農民,(農民都去沿海、城市了),缺少國家真正大力的農業機電化生產和推廣政策以及啟動扶持資金。只要做好這些工作,農業就會起飛了。而農業起飛了,中國就開始步入消費引導的工業國家發展模式了,而且是新型“高水準的中間極大兩頭極小”的全新型社會主義工業國家?! ?
當前重建新合作公社的可能性:
單干了30年,人心已經散了,還能再自愿聚起來嗎?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了30年,還能有人出為大家服務嗎?
答案是肯定的。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早就在他們實際生產經營活動中認識到單干的諸多不可解決問題,對比過去,發現“原來合作就是比單干好!”。他們當中有一直堅持“合作”不動搖的,像前面提到的“將軍村”等8千到1萬個堅持下來的高水平農業集體經濟村【23】;有后來又選擇了集體辦企業作為合作經濟載體的,如“丹陽金橋村”;有采取核心要素合作的,如“溫州幫”起會互助集資;更有很多很多的單干戶們也都開始嘗試多種形式的互助合作等等【17,18,19,20,21,22,24】。
只要人們真正了解這次新的合作是為了做一個將會很快對他們生產生活帶來共同根本轉變、惠及他們自己子孫的自己共同的事情,就一定會匯集到一起。在完成這個近在咫尺、唾手可得的根本性飛躍的進程中,他們一定會再次合作起來,也一定會涌現出他們擁戴的帶頭人。特別指出,解散的人民公社各級帶頭人們大多是毛主席的好干部,他們對公社的感情,30年來的市場經濟“摸爬滾打”中開拓的經營思路,一定能極大的推動新的農業合作化、現代化進程?! ?
特別指出,合作定律中只要求每個農業合作戶的經濟能力是“自給略有結余”,可知:合作是專幫窮弱農戶的,是上蒼留下的(因為是客觀存在的規律)、毛主席為貧弱農戶指明并開辟好的實實在在快速翻身之路,不是撞體彩大運。已經提前完成這個“農轉非”的,當然不要求在此合作之列,不會“劫富濟貧”,村里已經成功的大戶、進城穩定戶、移居海外戶大可不用擔心。當然,大戶們愿意為家鄉做貢獻,那是另外一回事?! ?
另外,現在其它高收入行業單干戶、農業大戶以及農業合作體在國際農業資本集團的重重擠壓下,為轉變不利局面避免破產,實際上只有擴大經營規模這一條路,別無選擇。至于如何擴大,是合作、合股、融資、還是擴大合作等,這里不做討論。只說明,合作體規模擴大的方式應該是自身擴大合作,或合作體間的合并或互助聯盟?! ?
看來,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東風”就是人民政府推出“恰當、合理”的大力促進農業合作和農業機電化的成套政策。人民政府應該盡早從全體農民乃至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認真總結、正視“改開搞”以來的三農問題,實事求是,認識到那個“起點錯誤”,從“改開搞”起點的錯誤改起,不要再做那個加劇農村兩極分化“馬太效應”的幫兇,而應成為造福于全體農民乃致全國百姓的合作發展“蝴蝶效應”“初始擾動”及其整個過程的助推器,接續上那個真正歷史意義的改革的偉大進程。政策制定好了,就等著觀賞中華大地上宏大的群蝶競舞壯麗美景吧。那將是一個永駐的、紅紅火火的夏天?! ?
盤點發現
通過上面分析敘述,驚人地發現了:
1. 合作具有規模經營與長期集資效應,代表先進的生產力:不論根據生產能力,還是從資本是生產力定義。
2. 合作發展的蝴蝶效應:人民公社可以存在一個超常規快速發展期。
3. 合作發展定律:人民公社的超常規快速發展是普遍可重復現象,只要條件滿足?! ?
4. 數值分析的正確引入,使合作化、人民公社道路得到數學支持,更加清晰、易懂、無懈可擊、不可抗拒。
5. 毛主席的農業合作化道路、人民公社的設計,獨具慧眼,遠見超凡,符合合作發展的客觀規律。
6. 人民公社基本上是成功的,為今后自身大發展準備好了絕大部分條件,是有光明前途的制度,按當時計劃1985年左右就實現基本農業機械化了,如果加大努力并引入學習國外與自己創新多種實用配套農機具,1990年至遲1995年可實現較高水平的農業機械化;如果沒有人民公社,1980年前就不可能有現在這么多的農田水利設施,也就不會有現在的農業基礎。這個農業基礎靠單干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
7. 計劃經濟體制在前30年為人民公社大發展準備好了絕大部分條件,創造出了許許多多人間奇跡,絕不是錯誤;如果沒有計劃經濟體制就不可能有現在這么好的農田水利設施,不可能有如此快鋼鐵與農機工業發展及國防工業,也就不會有現在的農業及農業機電化大發展的保障基礎。
8. 改革的起始點,在農業上推廣“包產到戶”“解散人民公社”做法是錯誤的:政策產生方法錯誤—以偏代全,政策內容錯誤—認好為壞,政策推行方式錯誤—強行推廣?! ?
9. 改革所創造的“有控制、有計劃的市場經濟”環境對合作體的發展大體上值得肯定的,盡管尚有很多缺失?! ?
10. 80年代時對于人們日益增長的日新產生的多種多樣的社會需求,體制的一年一需求測算、計劃的計劃經濟始顯弊端:行業間、農業各行業布局配置顯出不夠合理、調配機制不夠靈活、及時,除了上面,可有否其它改進?
11. 08年的金融危機是中國農業現代化、向“消費型社會”轉變、回穩樓市的一次低成本躍進機會,錯失了。
12. 合作、人民公社是正義的、正確的、也是科學的,是三者的完美統一。因為她實惠于多數人,所以是正義的;因為她代表人從自私單干向智慧合作的歷史進步,所以是正確的;因為她符合現代經營管理基本思想(規模經營,長期集資)、經得起數值推算,所以是科學的;達到了三者的統一?! ?
13. “一刀切”不好,既不符合中共哲學,不符合實際情況,也沒有尊重當事群眾的意愿:包括任何形式主義,全國“割尾巴”,全國“包產到戶”“解散人民公社”等。堅持合作、人民公社正確方向,應該考慮到群眾是公社的主體和人的覺悟會有先后,加強教育的同時,在人民公社的法規(條例)中賦予公社自動變更核算級別的條款。條款以“自愿”“公平”“集體損失最小化”為原則制定,依法變更人民公社內的基本核算級別,如包產到戶,生產隊核算,大隊核算,或是公社核算。該法規中應有“需經全體社員的充分討論”環節,“上級調解、協助領導班子重組等”環節?;竞怂慵墑e升級、降級改變及其過程、方式均受法律保護。人民公社的體制框架通常應該保存,不應解散。特別要責成銀行專門負責保管“包產到戶”后集體每年應從各農戶收取的集體積累以使農機化早日實現。因為人民公社是當地人民自己的事業,她須根據人民覺悟主動進行;人民終究會覺悟并主動升級核算級;相信群眾,依靠群眾;上級機關有責任制定各種經濟人事政策促進其成長壯大?! ?
14. 合作發展定律可以得出擴展推論?! ?
還在四處奔波、沒有找到“躍龍門”的“旁門左道”、相互競爭的單干農民朋友們:
不要忘了把“毛主席的農業合作化是農村通向共同富?,F代化的最快捷徑!”寫在你們新合作體成立大會會場上哦!
后面的話
(待發)
好了,就先到這里。時間倉促,草草成文,如有誤導,不是本意。
所有結論完全來自數值計算、資料分析與邏輯推理?! ?
特別致謝各位網友前期工作,本文受益不淺?! ?
參考資料相關連線
【1】雪文《彭真懷的“真話”是加速死亡的偏方》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101/212011.html
【2】龔云《毛澤東與中國農村社會主義現代化》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105/234486.html
【3】探險勇者《從新中國歷年糧食產量統計表說明?》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105/237752.html
【4】雪文《北京鄉村集體經濟體制的消亡過程及再生》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105/236991.html
【5】雨村醉漢《共產主義通俗讀物系列(一)》
【6】竇娥當《人民公社的解題過程》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104/230718.html
【7】《解散人民公社顛覆了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105/236238.html
【8】愚笨到底《新中國水利大事記1949-1976》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0812/62956.html
【9】劉大娘《中央一號文件讀后感:“水利是農業的命脈”》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22/36/36/4_1.html
【10】錢正英《新中國水利60年》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1102/212954.html
【11】考試吧《中國農業機械化改革的背景分析與理論反思》http://www.exam8.com/lunwen/jingjixue/hangye/200811/1272829_5.html
【12】鞠世環《毛時代已提出城鄉差別問題的解決時間表并按計劃逐步實現中》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012/199764.html
【13】人民網《盛世治水新跨越新中國成立60周年水利發展綜述》http://news.sohu.com/20090920/n266859749.shtml
【14】李昌平《李昌平:糧食安全與農業制度》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103/221180.html
【15】張文茂《人民公社是被與洗澡水一起潑出去的幼兒》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012/203105.htm
【16】大道至真《真實數據:83年后的包產到戶對全國糧食增長率貢獻率為零》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101/207772.html
【17】chenyafang《人民公社快回來了----上海新農村合作社調查》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102/213726.html
【18】陳秀枝《從二O一O年回顧來談合作社的影響力》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103/220437.html
【19】魏一平、黃宇 《村干部13年堅持鄉村自治試驗》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103/221963.html
【20】陳小瑋《馬永紅的城鄉互助試驗田》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104/228360.html
【21】朱先春 趙經平《一個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長之路》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104/229884.html
【22】朱先春 宋修偉《聚合農民的主體力量--浙江臺州農民專業合作社調查》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104/229863.html
【23】彭海紅《中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現狀及發展前景》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012/202493.html
【24】吉家欽《扶貧策略之一:支持村莊之間自發的合作》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012/201548.html
【25】弗弘索·鄔達《小農農業面臨挑戰》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104/230343.html
【26】劉元琪《新自由主義禍害發展中國家的農業(舊文)》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105/233640.html
【27】《一比嚇一跳:如果計工分,現在農民一個工大約多少錢?(更新版)》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008/171763.html
【28】張文茂《城鄉關系的裂變其實是90年代以來發生的事》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012/202869.html
【29】行之《一個資本下鄉案例的分析與由此引發的思考》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102/215253.html
【30】執著的駱駝《當代農村為何眾口一致譴責“包產到戶”》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105/235969.html
【31】蘇兩拐《敗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失敗》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106/238842.html
【32】李克勤《1959毛主席社隊企業的神奇預言的實現》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104/224605.html
【33】《三自一包》http://baike.baidu.com/view/1965029.htm
【34】劉大娘《小崗村分田單干解決了吃飯問題,是彌天大謊》http://www.maoflag.net/html/bbs.html
【35】文言《33年前的工資是現在的13倍》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101/210946.html
【36】我要高飛《毛澤東時代中國在世界排行第幾?》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22/34/27/8_1.html
【37】郭道暉《四千老干部民主評議黨史》http://news.qq.com/a/20100517/002189.htm
【38】孫景澤《破解國家統計局戶籍統計數據矛盾之迷》http://oushi1937.blog.163.com/blog/static/105398133201123023452821/
【39】春天驚雷《三年困難時期,全國餓死人在二十萬之內》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101/211779.html
【40】張宏志《還清白于毛澤東》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0/200812/62259.html
【41】黎陽《如何看毛澤東時代》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6/200712/29412.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利永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