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m按:看到山東菜農自殺,想探究一下深層次的原因,奈何自己能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以前從網友的博客有關文革的宣傳畫上看到過一句“工農結合、城鄉結合、有利生產、方便生活”,感到頗有道理。今日的“城市化”是不是犯了方向性的錯誤?百度了一下,找到如下一篇文章,轉帖過來,供感興趣的網友參考。 大慶建成工農結合城鄉結合的新型礦區 礦區的建設體現了“工農結合、城鄉結合、有利生產、方便生活” 的方針。它是鄉村型的城市,也是城市型的鄉村, 是一個嶄新的社會組織。 http://www.cass.net.cn/zhuanti/2009wusi/show_News_gongqt.asp?id=2425 | |||
1966.04.02 人民日報 | |||
編者按: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大慶油田不僅多快好省地建成一個現代化大企業,走出一條我國工業化的道路;而且初步建成了一個工農結合、城鄉結合、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新型礦區。 這個礦區推行了兩種勞動制度、兩種教育制度。有勞動能力的職工家屬,十分之九以上參加了集體生產,基本上做到了人人有書讀,全礦區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統一的組織當中,食堂、托兒所等公共福利設施相當普遍地建立起來,保證職工及其家屬能夠更好地生產和學習。 這樣做,有助于逐步縮小城鄉差別、工農差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差別。一百多年以前,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經指出,城市和鄉村的對立的消滅,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工業生產本身以及農業生產所直接要求的。當然,要消滅階級社會遺留下來的城鄉之間、工農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差別,需要一個很長很長的過程。大慶礦區只是走了第一步,但這卻是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必須走的一條路。 這個新型礦區的作法,還帶有試驗性質,還要在實踐中繼續充實、發展和完善。但是,可以肯定,這是一種新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具有遠大的發展前途。它的基本精神,值得所有新建的工礦區,因地制宜地學習、運用。 大慶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的第一個新型工礦區。這里不僅是一個現代化的石油生產基地,而且是一個現代化的大農場,是一個工業和農業的共同體。全礦區推行了兩種勞動、兩種教育制度,基本上做到了人人參加勞動,人人有書讀,人人生活在組織之中,人人干革命工作。在廣闊的礦區內,沒有集中的大城市,分布著幾十個亦城亦鄉的居民點,有一個方便、相互的生活環境;職工們在附近參加油田的工業勞動,家屬們就組織起來,在居民點周圍的土地上發展農業生產。他們經過幾個寒暑的辛勤勞動,已開墾了十幾萬畝耕地,現在一年可以收獲幾千萬斤糧食和幾千萬斤蔬菜。大慶工礦區建設的特點,體現了“工農結合、城鄉結合、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方針。人們說大慶是鄉村型的城市,也是城市型的鄉村,是一個嶄新的社會組織。這樣的工礦區,是我國人民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高舉總路線紅旗,通過不斷實踐創造出來的,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的新事物,它有無限的生命力,有很大的發展前途,對我國今后的新工礦建設有典型的意義。 工農結合,城鄉結合,建設分散的居民點 大慶是集中建城市,還是分散建居民點?曾經有過爭論。當時,一部分人從一般城市規劃的“舊框框”出發,主張在離礦區二十公里的地方建設一個幾十萬人口的城市,在油田內建設規模較小的礦區城市。大慶工礦區的領導認為,礦區采取什么方案來進行建設,不只是個經濟問題,更重要的還有一個政治問題。他們學習了毛主席一九五八年視察武鋼時的指示:這樣大的企業,應該工、農、商、學、兵都有,又認真領會了中央領導同志來油田視察工作時的指示:礦區建設要本著工農結合,城鄉結合,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職工的宿舍區要分散地搞,不要集中成一塊塊,不要搞大城市;家屬要很好地組織起來,參加勞動,發展生產。同時,他們也認真地總結了過去有些油礦照搬照抄洋框框,建設“石油城”的教訓:職工居住生活與生產活動嚴重脫節,對生產、生活都很不利;大量農村來的勞動婦女進了城,脫離了生產勞動,擴大了工農差別;按老框框建設城市,標準高,速度慢,不能適應油田建設的要求,特別是會擴大城鄉差別。他們認識到,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同時,要看到共產主義的前景,為消滅三個差別準備條件,決不能擴大三個差別。因此,他們堅決按照毛主席和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根據油田面廣、點多的特點和當地有大量可耕地的有利條件,提出分散建設居民點的原則。 分散建設居民點,職工住宅離礦井近,便于組織職工家屬種地,既有利于工業生產,又發展了農業生產。正因為大慶工礦區認真貫徹執行工農業并舉的方針,自己生產糧食、蔬菜,因此即使在創業之初,又正處在國家連續三年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經濟困難時期,也沒有使工業建設受到影響?,F在工礦區生產的糧食,解決了幾萬名家屬的口糧,改善了職工生活,減輕了國家的商品糧負擔。若干年后,自給的程度還可以提高。由于農業和工業相結合,就近得到工業的支援,因此生產發展很快,現在已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產量逐年上升。根據一個管理站的統計,一九六二年該站糧食產量每個勞動力平均一千斤,一九六四年已提高到三千斤左右,增加兩倍。 分散建設居民點,還有利于降低建筑標準,市政設施可以適當簡化。大慶居民點的用水、用電、道路等大部分是和生產設施結合使用的;污水、糞便都就近用作肥料,因此不必建設很多專用的市政設施。根據典型調查,每個居民平均的住宅和市政建設投資,只合四百多元,比一般新建城市大致低一倍半,既節約了國家投資,又較快地解決了廣大職工的需要,也節省了職工的生活開支,大家很滿意。 居民點的布置,兼有城市和鄉村的特點。一般情況下,都是由一個中心居民點和三、五個一般居民點圍繞組成一個生活基地。固定生產的采油單位,在生產崗位附近建設生活基地,工人做工,家屬務農;生產不固定的單位,如鉆井隊等,在油田邊緣建設基地,工人在“前方”生產,家屬在“后方”種地。集中生產的工廠,也突破了過去工廠福利區集中建設的框框,根據周圍的耕地條件,把居住區分成幾片,將單身和雙職工宿舍建在廠前,家屬住宅分布在廠周圍不很遠的幾個居民點上,便于家屬參加農業生產。 居民點之間的距離一般在兩公里左右。中心居民點是生活基地內社會活動的中心,居民點里設有基地管理委員會,把農業生產、生活和社會管理統一起來。這里的生活福利設施比較齊全,有醫院、半工半讀的中學、商店、郵局、理發室、浴室等各種設施十七、八項;還有一套農業生產設施,如拖拉機站、技術研究站、畜力運輸隊等。中心食堂可以開會,也可以演戲、放電影。一般居民點也設有小學、托兒所、雜貨店等七、八項設施,在一些不適宜建立固定設施的地方,就以流動巡回的方式來解決,例如有巡回大夫、串村理發員、登門送糧員等等。這些設施適應了廣大職工和家屬的需要,基本上做到不出基地就可以解決日常生活上的需要。居民點內有電燈,有自來水,有的還能就近用上天然氣。點與點之間都通公路,有交通車。目前,各居民點辦起了公共食堂,保證吃得好、吃得省,而且辦得很靈活,可以在食堂吃,也可以打回家吃;可以買成品(菜、飯),也可以買半成品(豆腐等);主副食可以拿糧票換,也可以拿糧食換。托兒所也是每個居民點都有,全托、日托都可以,農忙時還把孩子送到地頭喂奶。許多家屬反映,住在這樣的居民點里,過日子很省心。 這樣的布置,職工上下班和家屬種地都比較近,適合油田生產和農業生產的特點;買東西、看病、孩子上學等也不太遠,又基本滿足了城市生活的要求,既象城市,又象農村,兩者的優點都有,是一個新的創造。 勤儉建設,自己動手,蓋鄉土化的住宅房屋 大慶人建設起了現代化的油井和工廠,但住的卻是鄉土化的房子。他們發揚了延安的革命傳統,以艱苦樸素為榮,自己動手,建設家園,為國家節約大量的非生產性建設投資和材料,有力地支援了生產建設。 一九六○年會戰開始,工礦區領導就確定了先“上”生產,適當安排生活;生產質量第一,生活設施因陋就簡的建設方針。那時,幾萬名職工要在荒草原上過冬,住房成了嚴重的問題。當時當地,一無磚瓦水泥,二無專業建設隊伍;時間緊,任務大,想用老一套辦法蓋“正規化”的宿舍是顯然行不通的。如果按老辦法搞,就只能等蓋完了宿舍再來打油井,國家要晚幾年才能拿到石油,那是多大的損失??!大慶人沒有被舊框框“框”住,他們以革命的精神,大膽采用了當地農民蓋夯土墻“干打壘”式房屋的經驗,利用就地可取的土、草、渣油等作為主要建筑材料,用群眾運動的方法,發動職工和家屬大搞“干打壘”,一個冬天,建了幾十萬平方米,很快解決了當時的住房問題。 對“干打壘”的看法,也有過思想斗爭。早期建的“干打壘”房屋,由于缺乏經驗,塌漏比較嚴重,維修費用較大,引起了一些人的懷疑和動搖。但是絕大多數大慶人認為,應該堅持搞“干打壘”。因為蓋“干打壘”不單省錢、省材料,而且是個堅持勤儉建設、發揚艱苦奮斗革命精神的問題?,F在雖然條件好了,但是還應該想到國家工業建設的需要,全國六億人民的需要,生產上力求高標準,生活上要艱苦樸素。因此,工礦區的領導組織設計人員學習了毛主席著作,學習了黨的方針政策。在思想認識提高的基礎上,設計人員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拜當地有蓋房經驗的老農為師,一起總結過去的經驗,解決了“干打壘”房屋防潮、防漏等一系列具體問題,并且逐步實行了標準化、規格化。經過一、二年的努力,房屋質量有很大提高,現在已成為工礦區民用房屋的主要形式。 “干打壘”房屋土墻草頂,雖然簡易,但很堅固實用。住起來冬暖夏涼,適合當地的氣候特點。標準低,符合廣大群眾的生活水平。建筑形式樸素簡單,接近周圍村鎮的房屋?,F在礦區內從領導干部到一般工人都住同樣的“干打壘”,有利于干部聯系群眾,不特殊化,有利于發揚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有的工人說:“住干打壘,墻軟腰桿硬,房矮志氣高?!?“干打壘”房屋與當地磚瓦平房相比,好處很多;每平方米造價低一半;用工少;材料就地可??;磚、砂用量節省五分之四以上;水泥節省約三分之二;不用鋼材。由于構造簡單,可以發動群眾參加施工和自己進行維修。在“干打壘”房屋施工的三十六道工序中,一般職工和家屬可以做的占二十二道。大慶每年在農閑期間,以專業技工為骨干,組織一般職工和家屬集中進行房屋建設,加快了建設速度,減少了專業建設隊伍。工人同志說:“房子是自己動手蓋的,知道來之不易,處處自覺愛護?!?由于蓋“干打壘”投資省、速度快,因此能夠建得多,較快地解決職工的居住問題。大慶幾年來已建成上百萬平方米的民用房屋。現在礦區職工凡是有條件帶家屬的,只要家屬來了參加生產勞動,參加蓋房,基本上都能解決住房問題。這樣做受到廣大職工的歡迎,對穩定職工生活,鞏固后方,促進生產有很大作用。 家屬生產,人人勞動,思想面貌起了新的變化 過去,新建一個工礦企業,工人進廠,家屬進城,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有很多家屬,原來在農村是勞動者,進城后脫離了生產勞動,思想慢慢地起了變化。但是,在大慶卻不是這樣,這里的工礦區建設和組織職工家屬參加集體生產勞動是緊密聯系的,為家屬創造了人人勞動的條件。目前,大慶的農業生產已全部由職工家屬擔負起來。她們自豪地說:“婦女頂住了半邊天。”還有一部分家屬參加了礦區的公路養護、房屋建筑、工業輔助勞動、服務行業等各項工作,真正做到了各得其所,各盡其能。 大慶職工的家屬參加生產,曾經經歷過一個提高思想認識和從分散進行到組織起來的發展過程。 首先,他們著重解決領導干部對家屬工作的認識問題,批判了那種把家屬看成是企業的“負擔”和認為家屬問題僅僅是生活問題的錯誤思想,明確認識到職工家屬是一支社會主義建設的力量,家屬的革命化是實現職工和企業革命化的一個重要方面。然后,他們再針對家屬的思想,組織大家大學毛主席的著作,以階級斗爭為綱,進行勞動教育、工礦區建設教育和形勢任務的教育。通過學習和教育,大大提高了家屬的階級覺悟,克服了依賴丈夫、輕視勞動等等錯誤思想,比較普遍地解決了要不要勞動和為誰勞動的問題。 家屬發動起來參加勞動以后,工礦區領導又提出堅持走集體化道路的問題。他們實行了生產資料公有制,產品一律交公,統一核算。家屬們把全部精力貫注在集體生產勞動上,人人關心集體,沒有一戶有自留地。他們不論參加工農業生產或服務行業的勞動,不論是當干部、當教員、當衛生員,都實行評工記分、多勞多得的辦法。生產隊員因公負傷,可以免費醫療,醫療期間照算工分。由于生產發展,幾年來隊員的收入逐步增加,顯示了集體化的優越性。目前,家屬住“干打壘”房屋不付費;子女入托兒所,每天只付半個工分值的錢;大孩子上半工半讀或半農半讀學校,在食堂吃飯,費用也很低廉,這對改善職工生活起了很大作用。 目前,工礦區內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家屬生產組織和政治工作系統。工礦區的各級領導機構都設立家屬政治部(處),由一名領導干部負責抓家屬工作。每個居民點有教導員,生產隊有指導員,專門做家屬的政治工作。工礦區還注意了培養家屬干部,現在,生產隊的隊長、指導員已全部由一批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大公無私,密切聯系群眾,出身成分好的家屬骨干擔負起來,基本上做到了家屬自己管理自己。 大慶的家屬積極學習毛主席著作,現在全礦區組織起來參加學習的家屬,占家屬總數的百分之八十四。同時,在礦區黨委領導下,還堅持開展五好活動,一月一次小評比,半年一次初評,全年一次大總結、大評比。每年冬季整訓,都結合階級教育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大力表揚先進。平日,生產隊在每天收工前有講評會,每旬開一次班組生活會,每月開一次隊員大會,基地管理站還召開五好家屬會、生產能手會。這里既有集中,又充分發揚民主,出現了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大慶目前已經組織起來參加各種集體生產勞動的家屬,占有勞動能力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工礦區內基本上沒有“閑人”。現在,家屬勞動一般是每天八小時,體弱、有病、孩子多的,每天勞動六小時,有的還要少一點。農忙時多干,農閑少干。每天清晨,一隊隊職工和家屬,奔赴油井,奔赴田間,孩子上了學,年幼的進了托兒所,留在家里的只有少數老人。白天去居民點,可以看到人們都在各自崗位上緊張地勞動和學習。一到晚上,有的在開會總結生產經驗,有的在安排作業計劃,有的在學習毛主席著作……,到處是一片火熱的革命景象。 大慶家屬在參加勞動,改造自然的同時,不斷改造著自己的主觀世界。她們很多人通過生產勞動和學習毛主席著作,思想覺悟大大提高,過去是“眼望一間房子,心想丈夫孩子”,現在是“身在大慶,眼望全國,胸懷世界”。有位家屬說:“我們多打糧食,職工多出石油,支援越南人民,早日打垮美帝國主義?!庇行D女,過去輕視勞動,現在成了學習毛主席著作的積極分子、五好家屬。幾年來,有四千三百多人成為五好家屬,有一百九十多人入了黨,一百六十多人參加了共青團。很多夫妻成了工作上的戰友,出現了不少“夫婦一對紅”,家庭關系有了新的內容。家屬之間,個人和集體之間,個人和國家之間的關系,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集體第一,他人第一,革命第一的思想已深入人心。這一切使人深深感到,一代新人正在大慶茁壯成長,無產階級的思想在這里已占了絕對優勢。 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相結合,面向生產,辦革命化的學校 大慶的學校教育,堅持以毛澤東思想為指針,堅持“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他們打破舊框框,以“抗大”為榜樣,用革命精神辦革命學校。一切為了把職工子弟培養成符合五條標準的革命接班人。 油田會戰初期,物質條件極其困難。大慶采取了先招生、后建校的辦法,把食堂、菜窖、倉庫、走廊、馬棚等凡是可以利用的場所,都利用起來。沒有桌凳,就壘土坯桌子,用廢舊木頭自做小凳,有的干脆就在露天上課。新生到校,上的第一課是勞動建校,自己動手,蓋“干打壘”校舍。很多學校就是這樣從無到有辦起來的。學生們在自己親自修建的新校舍上課,心情非常愉快和感到自豪。由于自力更生,勤儉建校,因此學校教育發展很快。幾年來,全礦區已逐步開辦了地質、鉆采、農業機械、師范、財經、衛生等半工半讀的專業學校,適應了工礦區各方面發展的需要。初中和小學教育已經基本普及,目前礦區內的學齡兒童全部都能上學,沒有失學兒童。 大慶辦學,本著面向生產、面向群眾的精神,從實際出發,企業需要什么樣的學校,就辦什么樣的學校;生產上需要什么樣的人材,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材,使學校與生產建設相結合,為工礦區建設服務。一九六一年隨著油田的發展,生產上急需一批有文化的采油技術工人,他們就著手開辦了采油技工學校。去年,家屬農業生產隊的機械化水平提高后,急需一批拖拉機手,他們就開 辦了拖拉機學校。 從一九六四年開始,在工礦區試行半工(農)半讀教育制度。工農結合、城鄉結合的工礦區,勞動場所廣闊,為實行兩種教育制度創造了有利條件?,F在礦區內有半工(農)半讀中等專業學校六所,半工(農)半讀初級中學和農業中學十所。實行半工(農)半讀,不但使學生在知識、勞動、體質等方面得到全面成長,而且給國家創造了物質財富,培養了工人階級的感情。他們畢業之后,既可以在居民點務農,做新型的農民;也可以到企業做工,成為祖國石油工業的血統子弟兵。 集中領導,統一管理,實行政企合一的市政體制 大慶是以一個企業為主的工礦區,又具有工農結合、城鄉結合的特點。企業將家屬全部組織了起來,使工礦區的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統一的組織之中。適應這樣的特點,大慶實行了行政和企業合一的市政管理體制。這里的福利設施,既是為企業和職工家屬所興辦,也是為社會所興辦。企業的保衛工作,也就是社會的治安工作。企業的政治工作,也包括社會的民事糾紛調解工作等。在企業的集中領導下,把原來行政系統的各個部門和企業的有關部門進行了合并,成立礦區政府,實行統一管理。合并后,基層管理單位——管理站,既是家屬生產的核算單位,也是企業的服務部門、政權的基層組織。它既要統一領導家屬生產,也要統一領導生活服務班子和社會治安、民事等工作。 礦區政府成立后,機構和層次精簡了,人員比過去行政、企業分別管理時減少三分之一以上,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提高了。由于領導統一,思想一致,各部門為生產服務比過去更明確、更直接?,F在是會戰到那里,商業、郵電、糧食等部門就服務到那里。如商業網點,過去大都設在鎮上,職工購買東西很不方便,現在普遍深入到了居民點,供應的物品齊全,大大便利了職工和家屬,深受大家歡迎。'
|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