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交流備忘錄(1)
李昌平: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模式將是
新集體經濟或新合作經濟主導的混合型經濟
按:李昌平教授為人和藹,看起來很年輕,思想很活,說話耿直,言談間有憂國憂民、為民請命的胸懷,給人感覺是一個有良心、敢說真話、胸有韜略的知識分子形象。李教授對中國農村的經濟、社會、政治結構有深入的了解,對農民和農村有深刻的體驗,以下為某交流李教授談三農問題的主要觀點摘錄,以做備忘。
李教授主要觀點摘要:
三農問題不是一個理論問題,不是從理論上邏輯論證就能夠解決的問題。
中國的很多事情都不是按照理論邏輯來的,左和右、反左或反右是從政治家的思維模式出發的,是從方便解決問題出發的。
中國的問題是:當改革者(或革命者)成為改革(或革命)對象的時候,什么問題都可以解決;如果不能改革改革者,什么問題也解決不了。現在階段的三農問題,既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更是政治問題,但只有靠政治家領導和組織農民才能夠解決。
維持當前這個改革的格局,解決不了改革中的問題。
將資源配置到農村,把農民組織起來,鞏固和發展新型合作經濟和新集體經濟為主導地位的經濟基礎,能夠解決三農問題,但要有政治家或領袖出來領導完成這個使命。
在短期內,農業走向受政治家意愿的影響。中央很多支農、扶貧政策,一到基層都被異化掉了,資金真正到農民手中或用在農民身上的很少,農村腐敗分子、黑社會以及官僚已經到了更高程度的聯盟,農村的社會結構越來越蔣介石化,各種勢力都在盤剝小農。共產黨的農村治理,去政治化和去農民化越來越嚴重,鄉鎮黨委政府和村黨支部、村委會等傳統組織,農民都不相信了。
中國的三農政策,從決策層面看,是受資本集團、權勢集團的游說所左右的;從執行層面看,是受強勢利益階層左右的,中央下撥的三農資金越多,農村經濟的性質非農民化的速度越快,農民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越低,農民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獲益越少,農業政策本來是扶持小農的,但結果卻成了扶持資本家和強勢階層。
糧食產量問題不重要。中國的農產品除大豆以外,基本上都不缺。中國現在的糧食產量只是十億畝耕地的產量水平,根本不會缺糧食。
對全球而言,石油價格超過100美元時,將出現糧食問題,在70美元以下,不會有問題。
大蒜價格爆漲,是因為資本抄房、抄股票之后,開始抄農產品,由于農產品價格彈性比較低,是抄家的天然投機品。
從長期趨勢看,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模式將是新集體經濟或新合作經濟主導的混合型經濟。在操作策略上,要優先在農民組織內部把金融合作建立起來,因為農民的土地等財產只能在社區型的草根金融中成為抵押品(正規金融和私人金融不可能接受90%的農民的財產的抵押,一旦私人金融在農村優先發展了,中國將徹底菲律賓化),農民合作金融發展的越快,農民合作經濟和新集體經濟就發展的越快,農村經濟性質才會朝社會主義方向轉變,農村的社會結構和治理模式才會重新社會主義化。
農民合作互助金融組織,不存在管理問題,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管理模式和經驗,關鍵是政策的方向問題。農業合作化、集體化道路的經驗很多,只不過我們還沒有人來實行,政治家還沒有這個意愿,這才是關鍵問題。
農民的優勢是組織起來,集合(壟斷)需求,集合需求可以解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中國未來的社會危機、政治危機,這點道理未來的政治家是會逐步懂得的。
我相信,十年后中國農村將逐步形成一個新的社會主義高潮!
(整理:肖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