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的生存境況,六十年來是一代不如一代:
第一代,農民自己當家作主。一字不識可入主農村的上流社會;
第二代,只要勤奮就有出路。男孩去當兵,回來后一般都安排工作;
第三代,鄉鎮企業發展。在里面做事,雖然比不上吃國家糧、居民糧,但也算是一份體面的工作,有尊嚴;
第四代,家鄉缺乏就業機會,只有跋涉千里外出打工。但在多年來高通脹、低工資的情況下,形勢慘淡?! ?/p>
我的家鄉在湖南省西北部的桃源縣。這里以丘陵地形為主。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都居于中等。
我有一個朋友,現年約四十多歲。他一家四代同堂〔當然現在可說是五代同堂了〕。
他爺爺現約九十歲。小時給人看牛,一字不識。那是一個農民當家作主的時代。他長大了當到公社黨委書記。后來平調至縣某公司經理,直到退休。我朋友說,他爺爺在縣里時,他姐姐常坐著他的小車去玩呢。但他奶奶是農村戶口,他退休后也就在家養老。每月拿退休金,現在是一千多元,約三十年了。我朋友說,如果他爺爺先過世,他奶奶還可繼續領錢,直到過世?! ?/p>
他爺爺有兩個女兒。他媽媽是大的。許是個人勤奮的緣故吧,他爸爸在公社里的某站所任職,吃“居民糧”。這可能是一個土政策,級別比民辦教師高一點,不分田,還有在糧站領糧等福利。約在八六年間,我就曾在糧站看到我朋友的妹妹與媽媽領兩袋面粉。后來“居民糧”取消了,他爸爸在組里分田,當組長。
所謂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他爺爺的小女兒也就是我朋友的姑姑,讀書勤奮,考上了師范,當上了教師,吃了國家糧。找了個對象是農村戶口,怎么辦呢?那時鄧小平剛上臺,實行籠絡人心的“接班”政策,他爺爺就交班給他的這個二女婿。后者于是得以在某鄉某站所任職,直到前幾年退休?! ?/p>
朋友的姑姑生育了一女,后來就讀于南方某著名大學,再后來讀研究生?,F在沿海某大城市任職,丈夫是北方某省的人?,F在據說月薪數千,房子數十萬?! ?/p>
但是,這一切已經與農民無緣了。她讀大學約在九十年代末,以她父母在農村的“上層社會”的地位,都是“拖羅腿了”〔她媽即朋友的姑姑語〕。還不用說她叔叔等接濟她。據說她叔叔當兵出身,轉業后在“湖南省政府駐上海辦事處”。從上海去南京開小車只需一個多小時?! ?/p>
一般土里刨食的純農家庭,子女多的話,中學都難供。更不用說大學。我讀初中是八五年到八七年。初一入學全班是六十多人初三開學就只有四十多人了,有同學退學前直言“讀不起”。我初三讀了兩個月,也退學了。家鄉找不到事做,只得外出打工。
好,這一支就講到這里。畢竟不是主線,也講得差不多了?! ?/p>
我朋友初中讀完約為八零年。當時鄉鎮企業正蓬勃發展。他靠著他父輩的關系〔有一姑父在鄉鐵業社負責〕,他很順利地在該企業謀得一份職業。在廠里工作之余還可悠閑地下幾盤棋。盡管當時月薪只有約五十元,但這份工作與工資已可以讓他體體面面地結婚。結婚的先天晚上還請了一場電影,有一場電影名叫《?》。此后這個廠改革,經廠長負責制、承包制,直至賣給個人。這時約是零二年。他做了近二十年。和若干人一樣,失去了那份“天晴落雨只往那里去”的工作。人生中最寶貴的青春年華都耗在那里,一年的經濟補償金據說是三十元。
鑄造業即將沒落。還在里面做的,不知以后又去做什么。
他的女兒88年出生。初中畢業后跟隨她的幾個姑姑去珠三角打工。在多年來高通脹、低工資的環境下,其情況我不想多講。這也是我們一億多務工人員共同面臨的境地?! ?/p>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