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通農戶的勞作時間
劉 聰 秀
今年五月初我和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申端鋒博士、呂德文博士等來到了贛南山區的一個客家山村高頭村進行農村調查,此次山村之行,我們對當地存在的很多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收獲很大。但本文我主要來談談有關山村農民在農業生產方面的勞作時間問題,下面則是山村普通農民在農業勞作時間上的一個典型例子。
嚴清春嚴師傅是高頭村支山下村小組的一位50多歲的普通村民,他和妻子兩個人在家務農,有兩個在外打工的兒子。他家里是從1990年(當地縣政府剛開始號召農民種植果樹)開始種果樹的,當時種的較少,剛種果樹的那幾年還是果業、農業、副業一起搞,但由于種種因素家里經濟條件還是沒有多大改善,而到了2000年左右村里開始大規模地種植果樹了, 現在自己家里有500棵果樹,但只有350棵掛果(一般來說,如果管理好的話就是四年左右就可以掛果),而仍有150棵沒有掛果。除了種植果園外,家里還種了3畝多的田,嚴師傅和妻子現在在家里是主要的勞動力,現在就以他家里的實際情況來計算一下他家一年當中“上山”和“下田”分別所需要的勞作時間。
我們以去年也就是2006年為例(農歷時間)列出嚴師傅家全年勞作概況:
1、“上山”勞作時間(果園勞作)
2-3月,嚴師傅給家里500棵果樹施肥(春肥),夫妻倆需要花費約6天時間(12天/人);3月,修剪修理果樹枝苗,夫妻倆需要約10天時間(20天/人);4月,給果園果樹鋤草,人工手拔夫妻倆需要約15天(30天/人),機器鋤草或除草藥劑只需要1天左右的時間;6月,給山上果園的果樹施肥(壯果肥),夫妻倆需要約15時間(30天/人);7月,修剪修理果樹,夫妻倆需要約10天時間(20天/人),修剪后在本月底要給果樹施肥又需要約5天時間(10天/人);9月,給所有果樹施肥(冬肥)和挖溝,夫妻倆需要約1.5個月(45天)-2個月(60天)時間(90-120天/人);10月-1月(第二年),果樹收獲季節,連續好幾個月都有果子摘(如果當天有商家收購,就當天摘果當天銷售)。
2、“下田”勞作時間(農田勞作)
1月15日(元宵節)后,嚴師傅一家開始在農田里春耕,在耕田之前需要對農田進行鋤草等處理工作,夫妻倆需要約2-3天時間(4-6天/人),然后用約1天時間可完成耕田(拖拉機耕田,50元/畝);2月,給農田播種,6月收割早稻,早稻收完后則得插秧(晚稻),這些農活總共花費約半個月時間(30天)(因為收割和插秧等都是自家較親的內外親人親戚如兄弟等幾家人一起換工協作完成的,共6、7個勞動力;請人工則25元/天);9月底-10月初,收割晚稻,則需要約6-7天時間(也同樣是通過換工協作完成的)。
通過以上所列舉的嚴師傅一家有關一年當中勞作的實際情況,我們就不難看出,在他家里夫妻兩個人一年到頭從“上山”到“下田”幾乎是沒有什么農閑的時間,如果要說有的話那也只是春節前后約一個多月的時間較空閑(集中)及平時陰雨天氣不適于戶外勞作而在家休息的部分時間(不集中),但絕不會達到像有的人所說的農民“三個月過年”、“半年休閑”的程度。
其中,這“上山”也就是管理果園的時間,在一年里整個農忙時間中是占了絕大部分的比例,而“下田”也就是我們平常意義上說的種田,卻只占全年整個農忙時間的很小很小的比例,如果只從事種植水稻的話,那也許閑暇時間有會有大半年之多了。從勞動時間的分配上來看,種果樹幾乎已成為了他家的主業,而種水稻則成為了副業;從勞動對象上來看,果樹幾乎也已成為他家主要的勞動對象,而傳統意義上的水稻卻只是次要的勞動對象了。從中可以反映出嚴師傅家的農業生產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總之,像嚴師傅家這樣的長年繁忙勞作的普通農戶在當地山村甚至在我們贛南山村都是很普遍的,從而我們也可以看出,贛南山村農民在勞作時空上出現了較大轉變,贛南山村也已出現了一種“上山下田”四季農忙的壯麗的農業生產景象。
(注:本文取材于筆者代表江西師范大學鄉村治理與發展研究中心與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的申端鋒、呂德文博士于2007年五月在江西尋烏縣進行的客家農村調查)
江西師范大學鄉村治理與發展研究中心 劉聰秀
E-mail:[email protected]
2007年5月25日初稿于師大瑤湖
2008年1月28日修改于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