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該全面整治了!
——中國農業體察與分析
有兩件事情讓我2個多月前下定了“好好認識中國農業”這樣一個決心:一是聽朋友說一援教中國農村的留學歸國人員,傾力將當地的鄉村集體經濟帶上了軌道,但是“市場價格的被動”卻成了一個大山般龐大的發展門檻;二是春節前我在湖南老家走訪時,怎么也沒想到我一穿開襠褲便開始玩在一起的舊友,會對我說出“只要中國不出現工廠大量倒閉的情況,不管外面工資多低農產品價格多高,也不會在家種田”這樣一番話來,讓我這個力主“農民工理當留在農村搞生產建設”的同代人郁悶了好一陣。
認識,當然離不開調查。我選了10余名有經驗的老農,3名資歷較深的村干部,縣、鄉兩級集市(縣集市每天都有較為齊全的買賣,鄉圩場集中買賣活動為一月9次平時較冷清)共3個作樣本。
來自老農的調查結果很引人傷感。他們較為一致的說法是:當下的農業發展價值度確實過低,困難多風險大,單純效益角度考慮委實不如在外務工。主要原因,原材料價格過高是一,產品賣不上價錢但又不得不賣是二,流氓慣偷破壞是三,農忙時節人手缺乏容易造成高成本勞務或大額浪費是四。比如,種子、化肥、飼料、樹苗、小豬仔、小狗仔、小牛仔、小鴨仔等農業必須原材料,由于單個家庭采購數量必然有限,購買時連劃價的余地都沒有,基本上商家說多少就多少了。拿小豬作比,一個小豬仔買回時均重在50斤左右均價超過800元,若用飼料5個月可成豬,但300斤的成豬也不過賣個2700余元錢,期間飼料卻肯定要超過500元。若不用飼料8個月成豬,250斤成豬大約能賣個2300元錢。期間若出現個豬瘟,或中途被流氓毒死,或被慣偷竊去,損失代價及成本就更不堪言了。采購如此,銷售也一樣,由于單干狀態下都是各顧各各管各,農民大老遠把產品擔到或運到集市上去后就自然地被“盡早賣出去”的心理主導了,產品的總量于一個家庭型顧客來說肯定是多了些(3個小時左右的有效集市時間里只能零賣出一小部分),因此最后不得已只能在散圩前低價賣給一直在跟各農民壓價的商販們(蔬菜則大多被飯店采購人員超低價批去)。
對于老農的難處,村干部們是無能的。單干體制鼓勵個人自由,外出的村民很自然就與村干部們失去了必須性利益關聯,農村干部們工作過程信息無法完全透明自己充當的又多是“索取”角色,干部與村民之間的信任和支持也就蕩然無存了。國家干部們財產不公開貪腐浪費又成風的大社會環境,則更是讓村干部與村民相互敵視成了常態。
相對老農和村干部這兩個農業能動主體而言,集市(圩場)似乎頗公正合理。但是,由市場經濟規律、單干狀態下的農民社會地位和生活形態等要素運動實況來看,其又是十分不合理的。理由大致如此:一,農民無奈意味著農民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和發揮,農民不認同農業意味著他們沒有余力參與新時期的建設,農民爭先恐后外出打工意味著家鄉的一切生產、生活設施和條件只能是靜止不前甚至因年久失修而倒退;二,村干部無能意味著組織功能缺失,道路、橋梁修建,生產項目選擇和比例控制,產品的合適銷售時間、數量和形式優化等農業公共利益便得不到應有的發展,這樣農民始終無法擺脫“恐慌急切心理主導始終,家庭客戶嫌棄,職業販子拼命壓價”的被動色彩。引入前面談及的“十分不愿意在家種田”那位童年玩伴的故事講述,或許更好理解:2004年我種的麥李(類似櫻桃的水果品種之一)質量產量都不錯,5畝地產了好幾千斤,可是不少人都種了且也都產量好質量好,以致集市上只能賣1毛多錢一斤,運輸成本、采摘成本都收不回來,你說我不拿它送人不任親朋友鄰采摘還等著他壞掉嗎?
是的,的的確確,剛剛過去的春節期間我看到聽到的湖南農村現狀就是如此。相比每每步行幾十里地后腳跟的沉重,我的心情更為沉重,相比看到十多年前很多逶迤美麗的山路如今因久無人走而荒蕪時的悲涼,探索農村出路的使命感更令我覺得悲壯。如今,大量的事實已經表明:缺乏“可自主市場”(包括原料、成品)的農業是“跛足農業”,缺乏“加工技術支持”的農業是“偏癱農業”——而現在中國絕大部分地方的農業確實已經跛了癱了,我們該怎么辦呢?
一點愚見:跛了,癱了都該治,而且是系統全面地治。因為這種情況下治還有的救,一旦壞死了就全完了!
經濟及人文分析員
“英雄在線”(www.cnhelper.com)總主持:彭忠義
2008年3月17日
友情及責任聯絡:
13651084355(北京手機)
[email protected](email)
22761792(QQ)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