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員發展荒的多維分析
鄭明懷
( 廣西工學院 社會科學系 柳州 廣西 545006)
[摘要] 近年來,農村在黨員發展工作中,面臨黨員發展對象短缺的困境,其原因主要有:共青團作為黨的后備軍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農村新階層人員受入黨意愿和黨員發展對象條件的雙重限制;大批農村青年外流,農村黨員發展對象成為無源之水;基層黨委發展農村黨員的工作力度不夠,堵塞了黨員發展對象的重要源頭。
[關鍵詞] 農村黨員 發展對象 短缺 原因
發展農村黨員是一項保持黨的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的基礎性工作。農村黨員發展工作做得如何,是保持基層黨員隊伍的生機與活力的需要,也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農村的需要。
近年來,絕大部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都能從戰略的高度出發,積極主動地培養黨員發展對象,切實抓好黨員發展工作,改善農村黨員隊伍結構,因而農村黨員發展工作取得了可喜局面,增強了黨在基層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吸引力。但也有部分農村地區,面臨黨員發展對象短缺的困境,出現了黨員發展對象短缺的情況。農村黨員發展對象短缺是指黨的基層組織在農村發展黨員工作中,難以找到合格的人員作為農村黨員的發展對象,這種短缺不是一種絕對的短缺,只是一種相對的短缺。農村黨員發展對象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共青團作為黨的后備軍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農村新階層人員受入黨意愿和黨員發展對象條件的雙重限制;大批農村青年外流,農村黨員發展對象成為無源之水;基層黨委發展農村黨員的工作力度不夠,堵塞了黨員發展對象的重要源頭。
一、共青團作為黨的后備軍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共青團從誕生之日起,就有著與共產黨組織緊密聯系、相互依存的關系。八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共青團更是與黨領導下的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息息相關。《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明確規定:共青團是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黨章第四十九條也作出了相應的規定: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共青團作為黨的后備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共青團的成員是共產黨的成員的后備軍,絕大部分共產黨員來自共青團;其二,共青團的干部是共產黨的干部后備軍,有相當多的共青團的干部被輸送到黨的各級領導崗位,成為黨組織的干部”。[1]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共青團是實現黨的目標的重要力量。共青團與共產黨的特殊關系決定了共青團要始終代表黨做好聯系青年群眾的工作,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大力開發青年人力資源,源源不斷地向黨組織輸送新鮮血液和合格人才,充分發揮黨的助手和后備軍的作用,進一步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但是近幾年來,共青團向黨組織輸送合格人才的作用有所下降,作為黨的后備軍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在部分農村,共青團作為黨的后備軍作用幾乎完全喪失。其表現主要在三個方面:
(一)村級團組織近乎癱瘓,“推優”不夠,沒有擔負起為黨培養后備軍的責任。“共青團在農村比較薄弱,但即使在農村,它也扮演了新黨員主要輸送者的角色,因為那么多的農村團員都是鄉村積極分子和干部。”[2]但是近年來村級團組織近乎癱瘓,出現了“七無”現象:無班子、無制度、無活動、無陣地、無作用、無發展、無管理;村專職團支書基本不復存在,被其它村干部所兼任,部分村甚至連兼職的村團支書也沒有,即使有村團支書,一般也不熟悉團的業務,無暇顧及團的工作,既不知道本村團員的數量,也說不出本村團員的姓名。村級團組織不健全或基本不起作用,團組織幾乎沒有推薦優秀的共青團員加入共產黨。
(二)團員隊伍逐步萎縮,團員數目是一筆糊涂帳,黨的后備軍的數量不斷減少。第一,農村團組織傳統的工作范圍、工作對象在逐年減少,團員發展工作更是無從談起;第二,許多青年到城鎮外出務工,許多團員脫離團組織關系;第三,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的團組織建設又未及時跟上。
(三)農村共青團的建設沒有與黨的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共青團是黨組織的得力助手,是為黨組織培養和發現人才的陣地。中國共產黨與共青團有著特殊的政治關系,共青團的事業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年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內容。但農村團員隊伍建設既沒有與黨員隊伍建設相結合也沒有把團的陣地建設與黨的陣地建設相結合。此外,鄉鎮黨委忽視了團組織的建設,對團支部開展活動支持力度不夠,加之鄉鎮團委由于人員更換頻繁,不熟悉村里團的工作,因而黨組織沒有密切同農村團員的聯系,沒有擴大團組織的覆蓋面,沒有增強團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沒有把廣大青年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導致許多優秀的農村團員沒有成為黨的發展對象。
二、農村新階層人員受入黨意愿和黨員發展對象條件的雙重限制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農民階級本身分化成多個階層。部分農民仍然以農業為謀生手段,屬于農業勞動者階層,此外,一部分農民從土地上分離出來,從事第二、三產業,成了個體戶、私營企業主、農村管理者等新階層。江澤民同志指出“能否自覺地為實現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斗,是否符合黨員條件,是吸收新黨員的主要標準。來自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軍人、干部的黨員是黨的隊伍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時也應該把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自覺為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斗、經過長期考驗、符合黨員條件的社會其他方面的優秀分子吸收到黨內來。”[3]但是由于受入黨意愿和黨員發展對象條件的雙重限制,相當一部分農村新階層人員沒有成為黨員發展對象。根據是否有入黨意愿和是否符合黨員發展對象的條件,分為四種情形:既沒有入黨意愿,也不符合黨員發展對象的條件;雖沒有入黨意愿,但符合黨員發展對象的條件;沒有入黨意愿,但符合黨員發展對象的條件;既有入黨意愿,也符合黨員發展對象的條件,但卻沒有被納入發展對象的范圍。
(一)既沒有入黨意愿,也不符合黨員發展對象的條件,不能成為黨員發展對象。一方面,農村新階層中確實有小部分人不愿意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受我國傳統政治文化反政黨特征的影響,“加上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不遺余力地禁止結黨,君子不黨作為凝結中國傳統智慧的古訓廣為流傳就不足為怪了。”[4]第二,重利益輕理想,“黨員不黨員,只要能賺錢”,“各種各的田,各賺各的錢”,“田地分到戶,各走各的路”,“入黨不入黨,全靠自己闖”,實用主義、利己主義至上,片面追求個人經濟利益,淡漠政治追求。第三,片面認為黨員只有義務沒有權利,缺乏入黨動力,錯誤地認為入黨就是盡義務,就是作繭自縛,擔心黨的組織生活以及黨分配的工作會束縛自己的發展。第四,不想交納那么多的黨費。由于個體戶、私人企業主等農村新階層人員的月收入比較高,一般在1500元以上,按照交納黨費的比例:每月工作收入在1500元以上(稅后)的黨員,交納比例為3%,這就意味著在加入黨組織后賺的越多,就要交納更多的黨費。第五,片面地看待黨組織內部某些陰暗面,特別是在與基層黨員干部打交道的過程中,一些黨員干部的官僚主義作風,降低了黨在他們心中的形象,因而不愿入黨。
另一方面,部分農村新階層人員不符合黨員發展對象的條件。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些個體戶和私營企業主雖然經濟能力強但思想政治素質差;對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目標信心不足,對共產主義信仰產生動搖;入黨動機不純;不是通過勞動致富,而是靠偷稅漏稅、坑蒙拐騙等違法手段致富,自我致富意識強,帶領群眾致富意識淡薄。對于這些不符合黨員發展對象條件的新階層成員,理所當然不應該把他們納入黨員發展對象的范圍。
(二)雖沒有入黨意愿,但符合黨員發展對象的條件,沒有成為黨員發展對象。入黨自愿的原則,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所決定的。“黨在農村新的階層中的基礎不牢固。農村新的階層隨著中國現代化的發展將不斷壯大,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的重要力量。黨應該把這些階層緊緊團結在自己的周圍,擴大群眾基礎。但從目前來看,黨組織在這些階層中的工作做得不夠,許多先進分子沒有及時被吸收到黨內來。”[5]盡管黨組織應該把農村新階層中的優秀分子吸收到黨組織中來,但是他們有入黨自由,“強扭的瓜不甜”,對那些實在不愿意入黨的農村新階層中的優秀分子,不管社會聲望多高,能力多強,貢獻多大,都不應強迫他們入黨。
(三)雖有入黨意愿,但是沒有達到黨員發展對象的條件。僅僅有入黨的意愿是不夠的,沒有達到黨員發展對象的條件,毫無疑問不能納入黨員發展對象的考察范圍,黨應該理直氣壯地把這些人拒之門外。
(四)既有入黨意愿,也符合黨員發展對象的條件,但卻沒有被納入發展對象的范圍。大部分農村新階層人員從小就接受黨的領導,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通過誠實勞動、依法經營、公平競爭而獲其所得,而且所獲得的收入大部分用于繳納國家稅收和回報社會,并切切實實地為社會主義事業作貢獻,具有政治上的先進性。這些人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想成為黨員發展對象,愿意加入中國共產黨,希望早日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但是由于一些村黨支部負責人思想觀念落后,對農村新階層的人有偏見;加之一些村干部有私心,妒賢嫉能,害怕“培養了苗子、失去了位子”,將優秀人員拒之黨外,面臨想入黨也符合黨員發展對象的條件卻不能入黨的尷尬,只能望“黨”興嘆。
三、大批青年外流,農村黨員發展對象成為無源之水
改革開放以來,具有一定文化程度、思想比較開放的農村知識青年,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不愿在村務農,紛紛外出務工經商、打工掙錢,離開土地,走出家門,到城市謀生求發展。大量有文化的年輕人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外流走了:如讀書升學,考入大中專院校;外出打工經商;投親靠友;參軍當兵等。由于大量文化程度較高的青年勞力外出,而轉移出去的農村勞動力,不論年齡結構還是文化程度,都是農村勞動力中的佼佼者,是農村勞動力的精華。“現在從農村流動出來的大都是農村中文化水平最高的人,或者可以將其稱之為農村精英。”[6]留下的大多是素質相對較差,缺乏打拼精神的青年。許多青壯年勞動力特別是本村較為優秀的青年大多外出打工或經商,大量青壯年常年在外,留在農村的是一支“386199部隊”,即農村勞動力主要是婦女、兒童和老年人。因而農村黨員發展對象越來越難找,優秀分子越來越難選,出現了“提著燈籠也找不著”的局面。大批農村青年外流,給黨員發展對象的培養選拔帶來困難,入黨積極分子偏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導致農村發展黨員工作成為無源之水。黨員發展難,尤其是發展有知識、有能力、有技術的青年更難。
另一方面,沒有在農村外出青年中建立有效的發展培養機制。農村青年在城市務工,電視、報紙、網絡等大眾傳媒的潛移默化開闊了他們的視野;經濟利益的獲取和經濟地位的提高,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對城市生活的體驗,不斷提升農民外出青年的現代性;他們不僅帶回了打工的收入,更帶回了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引導農民更加關注外面世界的發展,更加注重科技文化知識學習、子女教育等,推動了農村由封閉向開放的轉變,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本應該把農村外出打工的青年納入黨員發展對象的范圍,但是基層黨組織如何在外出務工人員中培養和發展黨員,還沒有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培養機制,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農村黨員發展對象的短缺。
四、基層黨組織在農村發展黨員對象的工作力度不夠
發展農村優秀人員入黨,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明確要求,是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黨的建設的必然趨勢,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科學規律。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團結和組織黨內外的干部和群眾,尋找合格的黨員發展對象,對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進行教育和培養,是基層黨組織的基本任務。目前,個別基層黨組織在農村發展黨員對象的工作力度不夠,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農村黨員發展對象的短缺。
(一)部分基層黨組織對發展農村青年黨員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偏低,主動性、積極性不夠。部分基層黨組織對農村黨員發展工作重視不夠,沒有明確的發展對象的計劃和措施;黨組織沒有把主要精力用在組織工作上,對發展農村黨員心中無數;少數村黨支部落實不力,一些村黨支部書記不主動,沒有以“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為方針,沒有堅持個別吸收原則,沒有做到成熟一個,發展一個,懷著“坐門等客”、“坐等成熟,坐等上門”、“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心理,不主動不積極培養發展對象。
(二)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滯后,思想認識上存在偏差。一方面對新形勢下發展黨員工作認識不足,影響了農村黨員發展工作。個別農村基層黨組織甚至出現不管黨的現象,單純抓經濟,“各插各的田,各掙各的錢,何必要黨員”,忽視了黨員發展工作。另一方面,認識上沒有與時俱進,沒有突破傳統觀念,在黨員發展問題上,沒有正確認識到農村新階層人員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對新階層人員心存偏見。培養教育與吸收農村新階層優秀分子入黨工作相對滯后,極大地挫傷社會新階層人員的入黨積極性。
(三)農村部分黨員干部不熟悉黨務。少數農村支部書記,不熟悉黨的基本知識,不清楚發展黨員的條件,講不出發展黨員的具體程序,對黨員標準把握不準,不知道如何發展黨員。
(四)個別基層黨員干部為了自己的利益,把一些優秀分子拒絕在黨組織的門外。在考察黨員發展對象的過程中,個別村黨組織負責人妒賢嫉能,害怕優秀青年入黨后對自己的地位構成威脅,害怕“坐了自已的位置,奪了自已的權把子”,不愿發展黨員,堵塞了黨員發展對象的重要源頭,這也是造成黨員發展對象短缺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略
來源:《宜春學院學報》2007.5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