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實踐,面向勞動大眾
何慧麗
社會學系01級的學生到N縣的兩個村子實習了一周,回來后寫了一系列論文和隨感。作為此次實踐活動的指導老師,一遍遍地讀著記錄同學們心聲的文字,感到有很多話要說。
同學們接觸到了真實的農村社會。何利利說,到汴寨村后,水泥路沒了,有的只是泥濘不堪的土路。村路甚是崎嶇不平,稻草麥稈散落在路上、路旁,道旁兩側,是歪歪斜斜的土坯房。吳瑩穎說,眼前總是浮現在汴寨時的場景,那床,那路,那饃,那濺起的泥水,那樹間的明月,那夜晚的風聲,那些湊熱鬧的小孩。汴寨的同學們和孫老師住在村兩委辦公室,嘗到了“抬頭墻上趴壁虎,低頭床下跑老鼠,睡覺滿身爬蟲子”的滋味。同學們還體味到了農民生活的不易、農民收入的貧富分化,對農民自發形成的鞋墊業、板材加工業,對農村婚喪嫁娶、農村教育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正如侯婧所說,收獲最大的是這次實習了解了很多以前所不知道、也想不到的有關農民的生活。
同學們從實際中總結了一些觀點和方法,對既有學問進行了反思。李紅菊發現:市場經濟在經濟上將農民邊緣化的同時,也從社會和文化上將農民邊緣化,農村問題不單純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和文化問題,農村的希望在于鄉村建設。孟靜發現了農村老人的心思與我們想當然的不一樣,還不簡單就是希望兒女多多孝順自己,而是希望趁自己還能動不要給兒女們找麻煩。張波發現,農民的“大學生”概念和我們所理解的不一樣,他們把在縣城之外的地方上學的都叫“大學生”。高春生發現,現實中的小康村與腦海里想的、書本上寫的很不一致。張楠認為,在進行調查訪問的過程中,學到了許多專業上的知識——如何入戶訪問,如何與農民交流等等,體會到實踐出真知的份量。江東亮承認,調查得越多,越發現我們的問題出發點和方法都有脫離實際的幼稚性:農民生活多的是“模糊”性,而我們要的是“精確”性。高鑫發現了很多人其實是在以城里人的眼光看待農村生活,把城里人認為是問題的事情當作農村問題,但是不知道農村存在這種現象一定是有更深層的原因。王強的話具有典型意義:對于這次農村之行,我的收獲是短暫的幾天里讓我對現實農村多了一點感性認識,很多東西和書本是不符的。自己不懂的東西絕對不打腫臉充胖子,不懂就是不懂,不懂就不指手劃腳。
同學們感受到了農村人的實在、誠懇、熱情和不可估量的創造力。李仕超說,看著老鄉們忙里忙外的為我們鋪地鋪,做晚飯,他們衣服都濕了,這些,同學們心里多的是感激。張戰廣說,當我看見小弟弟小妹妹笑的時候,感覺到他們的眼睛都放出光彩來,清澈而溫暖。靈靈說,我更加欣賞汪紅權這樣的農村青年,他的確具備了一個商人所具備的商業頭腦,風險意識和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品質,的確令人佩服不已。而趙大娘等老人協會領導想把事情做成的那種執著的精神和激情很讓同學們佩服。同學們走的時候,小朋友們送給他們手工制的手鏈和幸運星,會做手工藝品的老太太還送給每個大學生一個小布老虎;大李西的學生們走時獲得趙大娘等老人協會領導送的小禮品,支教的大學生還獲得了小學生們過多的熱愛和校長親自寫的感謝信。同學們還體會到一些感動的價值,白如銀說他被老鄉和小朋友們的真誠和熱情深深感動。張莉感慨道,村子里的人給了我們太多太多的質樸與真誠,只因我們去過他們的村子,和他們談過幾次話,給孩子們講過短短幾節課,只因我們在短短五天里帶去了不一樣的聲音!
同學們在短短的時間內盡可能地參與了鄉村建設。同學們一啟程,就唱起了那些熱愛勞動、歌唱團結的鄉建之歌,如《幸福在哪里》、《團結就是力量》、《學習雷鋒好榜樣》。朱樹玉一行給李村的小學生上了一個上午的英語課,可愛的孩子們對知識表現出了無比的渴望。7月2日,同學們直接參與了N縣第一個農村老人協會的成立大會儀式,用節省下來的生活費在會上買了老人協會會員做的人性化的手工藝品,蘇柏菁同學代表大學生向老人協會的成立表示祝福。任寧寧還對鄉村建設的方法論有精當的見解:農民身上有獨立的性格和巨大的能動力,這是一種內發的資源。大學生的力量是微薄的,應該清楚自己的角色,不是用理念去“指導”別人,而是起到動員的力量,讓社會上更多的人對農村有愛心、有信心地參與鄉村建設。總之,同學們從繁華的北京來到了窮鄉僻壤,帶來了有志青年的朝氣,帶來了返哺之情和清新之風。
同學們進行了做人的反思,有了情感的升華。楊明禮說,我用心地去感受生活的細節,如果可能,從現在開始,我想成為新的自己。蘇柏菁說,這次實習是我生命中“永遠鮮艷的朝花”,它真的改變了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以及愛情觀。張波的反思更為徹底:“想想我們自己吧,一個個都是二十來歲,正是開創事業的好時候,但是又有幾人有這種勁頭和毅力。在宿舍里很多人都會說自己的職業理想,但是在選擇這些理想中最重要的就是金錢的因素,很少有人堅定的問問自己要為什么而奮斗,只是為錢去奮斗。眼下的考研也許會更說明一些問題,幾乎沒有人會考慮為什么要去考研究生,難道就是為了那一張文憑和自己以后舒坦的日子?與這些農民比起來,真讓人痛心。也許這樣才讓我更佩服這些勤勞而又智慧的農民。”同學們升華了自己的感情。李仕超說,那是對熱情的汴寨父老鄉親的感激之情,是對那片曾經親密接觸過的熱土的眷念。朱樹玉說,一周的時間其實很短,我能做的僅僅是用心去體驗,我的體驗伴隨著感動、困惑、震撼、留戀,它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陳金霖說,N縣之行是對我們的一次鍛煉,包括我們的學業、做人、處事,它給了我們在課堂之外的一次強力的鍛煉。陳雁雁和田華說,同學之情、師生之情,還有與村民的感情,都是沉甸甸的,我們真的體會到了人們之間的濃情厚意。何榆峰說此行最大的收獲是:做事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待人要有一顆寬廣的愛心。齊博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熱愛——愛你呆的地方,愛你做的事,愛你身邊的人,更要愛這個你生活于其中的國家。而班長羅潤海則感到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價值之重。
總之,短短的“面向實踐、面向勞動大眾”的農村生活,就讓大學生們捅破了隔離社會的窗戶紙,感受到了坐在教室里不能感受到的、從書上看不到的、從老師口中聽不到的社會上的東西!就讓同學們經歷了一次學業、為人、處事的洗禮!
毛澤東說,只有書本知識的人不叫知識分子,充其量只能是半個知識分子。把僅有書本知識的人變為名副其實的知識分子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使他們參加到實際工作中去,去研究重要的實際問題;真正的理論在世界上只有一種,就是從客觀實際抽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得到了證明的理論,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可以稱得起我們所講的理論。黃宗智曾寫了《走向實踐的社會科學》一文,提出了一些根本性問題:怎樣從實踐的認識而不是西方經典理論的預期出發,建立符合中國歷史實際的理論概念?怎樣通過民眾的生活實踐,而不是以理論的理念來替代人類迄今未曾見過的社會實際,來理解中國的社會、經濟、法律及其歷史?并建議:我們要到最基本的事實中去尋找最強有力的分析概念,對其中的實踐做深入的質性調查。無論是毛澤東還是黃宗智,強調的無外乎是:理論必須要與實踐相結合,從實踐中生發出來;知識分子的學習和研究,必須要面向實踐,面向勞動大眾。
所以,學問的根源不是教室和書本,學問不是葉公好龍。我雖是副縣長,但我的主要身份是大學教師,我自己深感到關在“鐵屋子”的沉悶,我愿意創造機會讓學生下到基層,讓學生從勞動大眾的生活實踐中,從自己支農支教的鄉村建設實踐中,觸發對勞動大眾的深厚感情,激起源于生活的理論靈感,在學會做人中、在實踐的使命趨使下做學問。這樣,同學們讀書、做學問就有了真實的起點和歸宿,就有了靈魂。我不知道,在我們這樣的人口多、資源少的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知識分子若不與中國本土現實的活生生的實踐相結合,與什么去結合?知識分子若不與占中國人口大多數的勞動大眾相結合,與什么結合?有多少知識分子還在感知著大多數人的喜怒哀樂?血管里還流淌著勞動大眾沸騰的血?有多少知識分子還在走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傳統路線?還愿意為他們制造著平民化的價值系統?
作為老師,我和孫老師一樣,是親學生的,讓大家“空前”地受了生活上的委屈,尤其是汴寨的隊伍,受了那難受的床、那身上腫起的紅包、那難下咽的飯、那莫名的無奈和失落、那不能沖澡的臭味、那斷了電的躁熱、那難走的泥路、那讓人嘔的廁所、那所有所有的一切,這是我至今仍深為歉疚的。但是,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如果你們不去受這個委屈,恐怕再也不會受這樣的委屈了,而我們祖祖輩輩的農村勞動人民卻一直是在這樣忍受著;你們知道嗎?我們走后河南大學的同學緊接著住到了這里,同樣的屋子,不同的是由于刮了龍卷風而整整斷了七天電,而他們的歌聲比我們唱得還嘹亮,他們還通過深入細致的發動宣傳為村里建起了一支農民文藝隊?你們知道嗎?那溫鐵軍、那賀雪峰、那韓德強來到了這里,都是住在農家里、村兩委辦公室里,冬天里睡在冰冷的、鋪著薄薄一層稻草的地板上?同學們看到了農村的實際困難了么?感受到了超越自我之上的沉重的社會責任了么?明白了艾青的“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的真義了么?
面向實踐,面向勞動大眾,這是在救我們自己,是在救我們的學問,是在救這個缺乏和諧但要追求和諧的社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