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全被港校領走,告訴大陸什么?
“北京四名高考狀元全部被港校錄取”(新京網)。計劃經濟的頑固堡壘,遭遇香港市場炮火。
一、肉體掠走,心靈不守。
狀元被劫掠。最大亮點,是狀元和他們的家庭不大意識到的。(人家也沒必要意識,全享大自然的因果輪回)
如果說。澳門還曾保管過澳人的“靈魂”,這回兒,他們掠走的就不僅僅是同學的肉體。掠走的是一種向往,掠走的是一種期冀,掠走了肉體之根——靈魂。
這個未來,還不僅僅是選擇者自己的未來。這個魂靈,還關乎種族的復興。
為什么呢?
表面看,是56萬港幣的真金白銀“數額”吸引。盡管,北大、清華也出馬子了,是貨幣“拼輸”的失守。
貨幣比拼背后,是理念的PK。制度的較量。盡管。香港很和氣:“不競爭”。“只要明白他們的選擇是自己所需要的。”
在考生人數越來越少的人口基數下,制度再讓考生每年平均銳減200萬。內地的211、985,日益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預科、語言班。
二、“北清”:世界一流大學的預科班
“狀元”被劫掠,至少表明:
第一.同學和家長有了一種新選擇。
首先。擋不住的誘惑:美元、歐元和港幣——世界最堅挺貨幣。
有人算過。一個來自農村二本、三本大學生,四年大學要比打工的同齡,少收入十萬元。畢業生不僅僅十萬元沒了,還要失業、“蟻族”……
其次。最吸引中國窮人的,除了大學四年的衣食無虞,未來人生將是最大亮點。這里包含,可以投入全部精力于自己最感興趣的專業和領域、就業的競爭壓力銳減、全球500強聚攏周圍……
還有。家庭教育投資,將獲得高額回報;一人躍龍門,全家居高臺……
僅僅因為。教育的計劃制度,是全世界市場學府的最好預科。
大師,不屬于大樓;諾貝爾的杰出,屬于自由……
第二.同學和家長從此不再“被”。很幸福。開始以自己的才智,交換市場的名聲和品牌。
“北清情結”的中國日益惡臭。是所有大陸的中國人,都不愿看到、卻被迫面對的。
因為。那兩所的行政級別均是“正部”。雖然它們不能夠獨立出“大師”。但。他們能夠拿到中國最好的資源:財政首先向他們傾斜;他們可以以自己的中國地位,對各地考生掐尖;而后向世界一流學府輸出,中國芽子……
如同官員GDP崇拜,教育官員、學校和老師都像染病。
“北清崇拜”。成為所有業績、政績、成績的獎牌,成為這個時代、社會、官方和民眾的劃分唯一:有出息和沒出息的鑒定標準。
遺憾的是,創造中國價值的企業家群體里,科學家群體里,自主知識產權名單里:絕少“北清”……然而,那里卻誕生了一撥撥的中國政治家。
一百余年的“北清”與剛剛二十歲的“港科大”,在世界的排名前者落后一百多位。無不嚴謹反襯同學和家長選擇了“明智”……
那幾位同學有志氣:把父母望子成龍之夢撐起來!把家庭的未來撐起來!……
與官員校長相比:哈佛校長稱自己是同學的“服務生”,是給教授“搬凳子的人”……
三、掐尖之后的“港校”,給大陸留下了什么?
“北清”落寞,微不足道;它更引人深思的,又是什么?
那不大點的地方,是塊兒蜚聲全球社會主義國家的、臭名昭著的殖民地(英屬)……
香港人。從來以“摳”,著名于世。不論是特首的“節儉”:能蹭大陸(各省)則蹭;還是全球絕無僅有“17臺公務車”;或是申辦亞運被否……
他們拿56萬港幣,給內地狀元每人。全體香港人,都選擇了默不作聲……
啊?
怪呀!!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