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存在主義、虛無主義在上世界八十年代曾經橫掃我國的學界和大學,對一大批學者和大學生產生了深遠重大的影響。
關鍵詞:存在主義 虛無主義 八十年代 學界 大學生 影響
存在主義、虛無主義,它們似乎已經與我們漸行漸遠了,但有誰又曾想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它曾經風靡我國的學界和大學,對一大批學者及大學生產生了深遠重大的影響。
一、 存在主義的主要觀點及內容
1、 存在先于本質
“存在先于本質”這是存在主義最有影響力的人物薩特的主要觀點之一。在他看來人最初只是一種單純的存在,人的本質、人的其余的一切都是后來自行創造出來的。
為了說明這一點,他把會活動、有意識的人跟死的剪刀做了這樣的一個比較。剪刀在產生出來之前就已經存在與人的腦中,剪刀是“本質先于存在”的,而人則不同,人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不是由生前所決定的,而是出生以后按照自己的意志所造就的,因此“存在先于本質”。
2、 追求自由及赤裸的個人主義
在薩特的觀點中“假若存在確實的先于本質的,那么就無法用一個定型的縣城的人性來說明人的行動,換言之,不容有決定權,認識自由的,人就是自由。”
薩特意識中的人生目的就是為他所謂自由而戰。他追求的是個人的絕對自由,但個人的自由又必然是排斥他人自由的,因此,無 視他人的存在和利益,這才是完全的自由。
在他的《哲人世語——一個自由人的內心獨白》中他寫到:
“您崇拜誰?——我自己”
“只有我自己才是構成世界的千百萬細胞,如果沒有我,宇宙人類將是廣袤的虛無…”
“如果世人要問誰說過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沒有別人,正是我!”
“自我萬歲!”
3、 他人就是地獄、人生就是煩
他的所謂的完全自由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實現,你要自由,你就將侵犯到他人的自由和利益,若你不想侵犯他人的自由和利益,你又將得不到完全的自由。因此,他提出了“他人就是地獄”。
他的所謂完全自由和他人就是地獄等的觀點其實是把人與人之間完全的隔離開來,在他的世界里,并沒有所謂的愛和溫暖,因此,最終導致的就是世界似乎只有你一個人,人就陷入了永恒的孤獨中。
在他的《存在與虛無》的書中,他記述到“人被拋到無依無靠、無所庇護和托辭的世界上,得不到關懷、絕對孤獨,‘人生就是煩’”。
當然,除卻上面的觀點之外,還有存在主義的人道主義等的觀點,在此就不一一敘述了。
二、 存在主義對中國青年的影響
1980年,在《中國青年》雜志上,潘曉發表了一篇叫做《人生的路啊,為什么越走越窄》的文章,提出了“主觀為自己,客觀為別人”、“一切人都是自私的”的觀點,在大學生中引起共鳴,緊接著,就跟原子彈發生的鏈式反應一樣,大學生閃電般的切入到非意識理論。存在主義、虛無主義、超人哲學等迅速占領了大學這一片陣地。
1、自我、個人主義盛行
青年的大學生等扭曲的發展和利用薩特的自由理論等的理論。在避免了宿命論的同時也把自由推向了極端,把相對自由意志自由絕對化,從而否定社會制度、客觀環境對個人選擇的影響。他們標榜自己什么信仰都沒有,并說有了信仰就會盲從,有了信仰就會受到約束,就將得不到自由。因此,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主義理論一時之間被他們拋到了九霄云外。
此時的他們,腦中除了自由、除了自己,似乎再也容不下其他任何的一點東西。他們我行我素、自以為是,不滿于成年人對于事物現象的描述和解釋,不輕信別人或者是書本上的現成結論。“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認為對我胃口的我就做,否則就不做。”
“個性、自我、主體、意志等充斥著大學生內心深處的感情,他們從一個片面走向另一個片面,完全棄絕集體和社會的客觀價值。”
2、對世界感到絕望、放縱自己
《讀者文摘》刊登過以女作家的文章:我越來越不認識自己了,我怎么會變成這樣——一個滿心眼想擁抱生活的人,卻在生活面前變成一個十足的膽小鬼,一個自以為骨子里充滿男子氣的家伙,卻見花落淚、見景傷情,一個貌似精神產品的創造者,自己的精神世界卻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山野嶺…
“這是我嗎?我不認識自己了。”
“我還能找回我自己嗎?”
失落、孤獨、無聊成了他們的主旋律。他們一方面尋求著所謂的自由,一方面又想著證明自己的存在,他們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和出路,認為著這個世界早已就沒得救了,沒了信念、沒了對未來的希望,他們感到精神空虛、感到前途是迷茫的,醉生夢死,甚至向上極端、走上犯罪的深淵,成為罪人。
三、 存在主義對中國青年產生影響的原因分析
存在主義何以能夠在傳統文化濃厚的中國迅速的占了上風,深深影響青年一代呢,這并不是偶然的因素,難道是因為存在主義本身有著無窮的魅力和吸引力,那它何以在產生了一百多年后才被中國青年所接收呢?我想這與我國的傳統以及當時的歷史背景是分不開的。
首先,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五千年的封建統治以及傳統思想在人們心中深深扎根,并且中國在明清兩代封閉了幾百年,在這些日子里,中國人民接受到的就只有中國自身的傳統思想等的東西。因此,很多外來的思想文化對于中國來說都是很新鮮的、都是充滿著色彩、充滿刺激的,這就使外來的思想文化極易被吸收。但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小小的因素而已。
再者,對于年輕的青年人來說,好奇心是誰都有的,他們的注意力和意志力極易被新的東西所吸引。青年的大學生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時期,人也開始漸漸變得成熟起來,在這個時期,青年們極易被一些表面看似很正確的觀點等所俘虜。正如存在主義一樣,它的“存在先于本質”、“自由意志”等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這就讓青年們被其假象給迷惑而走入了這一觀點的另一個極端。
最后,我想最重要的還是當時歷史背景的影響。文革剛剛結束不久,原來的很多思想和觀點在文革中都被打擊,很多文革中的思想觀點讓青年們本就對現實存在著不滿,青年們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所謂的毛澤東語錄等存在不再是徹底相信的觀念,而此時真正能夠幫助和引導青年真正樹立集體主義、群眾觀念、社會主義觀點等的思想又還沒有真正形成。此時的青年被夾在這個夾縫之中。存在主義正是在這個夾縫中才得以冒尖并迅速生長蔓延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