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的格瓦拉已經出發
——南昌大學三農協會在我合作社下鄉紀實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還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象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毛澤東
清明前,南昌工程學院的劉老師與我們聯系,說南昌大學三農協會的同學想利用清明三天假期到我們合作社來進行社會實踐,我們欣然接受。應學生們的意愿,我們安排他們在村民家自己開火做飯、打地鋪,以切身感受鄉村簡樸的生活。
我們農業合作社剛成立一年,還在起步階段,但回歸集體主義是時下農村一件很新鮮的事物,對于我們辦合作社的人來說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探索農村社會主義實踐,而對于這批90后的大學生來說,是一次集體組織下的有意識有目的地認識與感知當前中國農村、并嘗試服務農村的社會實踐活動。
江西是一個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地方,八一南昌起義、井岡山根據地、上饒集中營等等太多的令人感動,南昌的別稱就是“英雄城”。
危機下的中國,農村的變革更是我們諸輩知識青年努力奮斗的廣闊天地!
4月2日 小雨
江西的春季天氣變化無常,早上還陽光明媚,下午卻下起了雨。
他們在到來的路上一直歌聲不斷,引起村民很大的好奇。當我們用三輪摩托將他們的行李接過來時已經是中午過后了,南大的幾名同學很快在村民老舊的廚房里分頭行動了,有的洗菜,有的打掃衛生,有的用拾來的干柴點起了爐灶開始引火做飯,另一些同學將行李被褥已收拾停當……這哪里是我眼里90后的浮華學生,分明是當年“紅軍小戰士”。他們胸前系著紅領巾,手臂上也用紅領巾圍起做徽章,有組織有分工的素質讓我真得刮目相看,原本寂靜的小村莊因為他們年青的身影,一下煥發了春天的氣息。
吃過中飯之后,他們迅速地將宣傳橫幅和活動告示牌掛在村小學前面墻上。下午小學一下課,面對蜂擁而來不同年級的學生,她們分頭向雜亂的學生群做鼓動,號召學生第二天上午過來搞活動。
下著小雨,同學列隊參觀了村莊。他們打著“南昌大學三農協會”的紅旗,英姿颯爽,一路上唱著行軍歌曲“歌唱祖國”、“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整齊的隊列還有統一的校服,紅領巾的徽標,在嫩綠的菜苗,金黃的油菜花映襯下,是那樣熟悉可親。“是誰點燃了天邊的朝霞,千年的黑夜今天要融化,也許光明會提前到來,我們聽見你的招呼——切·格瓦拉……”歌聲打聽了我,年青的格瓦拉也感動了村莊。踏著泥濘我們登上小嶺,參觀了主席時代修建的人工渠,過去堅固的揚水站已經廢棄了,只有蔥綠的草木護衛著拱橋下的河水靜靜地流淌,如一曲深沉的悠歌泣說著曾經的故事。
晚上的活動安排是與合作社理事們座談,同學們將地面掃凈,鋪上打地鋪的席子,搬好桌凳,請來了幾位理事會成員有序地落座,這時已經晚上8點多了。學生們席地而坐,座談在互動提問中進行,我篩選了10條精彩對答,以供參考。
1、問(學生):單干有什么不好?為何要搞合作社?
答(理事長):單干貧富有差距所以要合作找出路。我們村相對落后,消息閉塞,合作社的發起人毛竹(同志),他比較了解外面的情況,以集體經濟帶動農業。但怎樣讓農民共同富裕起來也是我們的初衷。
2、問:在合作社運作過程中有什么阻力?
答(理事):現在只是剛起步,有些客觀因素還不能說,過去沒有人牽這個頭,現在有了發起人,我們是自覺自愿參加的,不愿加入的也不強求他們,但入社后沒有退社的,今年又有了新戶加入,合作社正在擴大。
3、問:合作社的事情由誰安排?
答:不需要村委通過,社員開大會由理事會決議通過。
4、問:田間實行什么樣的管理模式?
答:理事會安排集體勞動,勞動按時間計算,財務帳公開。
5、問:集體勞動的工作效率如何?聽說以前的人民公社有人消極怠工,現在如何?能不能再講講以前?
答:現在入社的每個人都積極性很高,都很出力,理事們在試驗期不拿工資,但集體勞動的熱情高,大家有幸福感,有說有笑更有效率。以前人民公社是有個別人偷懶但總體是好的,不然我們村里的人工渠怎么挖出來的?
6、問:農業機械化比人工效率高,為何不使用機械生產?
答:機械化是節省了勞動力,但分田單干誰會有錢投資大機械?現在主要靠人工,男人出外打工,女人在家種田守家看孩子,合作社計劃今后盡可能改善生產技術條件。
7、問:發展生態農業怎樣確保有機作物?
答:我們沼氣池還在計劃之中,因財力有限,但我們的集體經濟注定不做假,稻鴨共作的確不使用施農藥化肥,要讓人家相信,只有現場觀摩,他們看過田間情況就能信任我們的有機大米的品質了。
8、問:你們入社是怎樣與村民達成協議?
答:每戶入社費200元,先成為社員再入土地進來,這個費用用于項目啟動,土地入股后,先保證勞動所得占大頭,年底利潤提取發展基金后再按土地股分紅,對暫時未入土地的社員也會發點福利。
9、問:水利設施被破壞會不會影響灌溉?合作社有無計劃?
答:以前人民公社的水利設施沒人維護,目前水利還是村委管,對灌溉是有些影響,合作社考慮下一步集中財力組織人員去清理雜草,盡可能改善,只是政策不支持,我們只有靠自己解決。
10、問:在經濟獲利不好的情況下你們打算堅持合作社多久?
答:我們不想這個結果,一心堅持做好,集體才能創造價值,相信我們的合作社會辦成功。(鼓掌)
學生:合作社的理事成員,你們投身著壯麗的事業,可謂以平凡見偉大!
晚十點過了,我們和理事成員離開了會場,同學們還在熱烈的討論中。
4月3日 小雨
上午是計劃好的學生社教活動。我們7點鐘到他們寢舍,他們已經早操回來了,準備吃早餐。
上午八點多,外面的小雨淅瀝,屋內年青的“格瓦拉”們“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正要給鄒村小學的同學講課。
“1、2、3,請安靜!”小學生歡欣不已的喧嘩聲停了下來。
大學生“正,字怎樣理解?”,小學生“有正義、正氣,就是不走邪路”。
大學生“教室里八個字怎樣講?”,小學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我背誦古詩上句,你們接下句好嗎?”“清明時節雨紛紛。。。”“鋤禾日當午。。。”
“理想是什么?”每個小學生用小紙條寫下了自己的心愿和理想,其中有個成績優異的清秀瘦小的女生,當問及父母時,哽咽無語。“我想爸爸媽媽!”已泣不成聲,在場所有人無不動容,這就是我們農村的留守兒童,此刻我已無法控制自己感傷情緒……這時聽到投影機播放兒童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紅米飯,南瓜湯,挖野菜也當糧,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協會同學教唱小學生在唱紅歌,有個小男生怯生生說“我想聽國際歌”,我真懷疑自己聽錯了,今天的90后已經將少先隊隊歌教給了00后,再看見一個漂亮的女生領著幾十個小女生在跳“北京的金山上”,這時我明白了,中國共產黨90年的光輝歷程就是這樣代代相傳,成長壯大起來的。
下午陪同學生走訪村民做社會調研。
隨訪第一戶村民:男戶主已逝,女主人鄭竹絲,46年出生,68年的赤腳醫生,現在無經費辦診所只在家務農。她是在65年文革時期鄉政府辦的醫療培訓班,三年內邊勞動邊學習與下鄉知青辦醫療所過來的。現在四個孩子都在外打工,大兒子因經濟條件差四十歲了尚未成家,小兒子一年給老人一千多元的生活費,老人只能靠幾畝地來維持生計,還有每月不足70元的低保,屬當下農村的貧民階層。聽村子有人組織合作社,很愿將土地全部加入。當問及人民公社時村子里普遍經濟狀況,她講“那時干部和農民都一樣,現在不同了”,學生問“那時村民關系如何?”老人講“人民公社時村民之間扶老攜幼,互幫互助,現在都是閉門過日子,關系比較疏遠,人之間不信任了”,“你兒子能多給你些生活費嗎?”,“他在外面打工自己的生活都難以負擔,還指望他什么?他父親原供銷社倒閉,生活費都沒有,何況他們”。我們走出鄭老太家門心情是沉重的,只想換戶人家來排解疑慮。
第二戶:女主人姓聶,家住一幢二層小樓,在外做裝飾行業技工還有幾畝地,月收入近5-6千元,兩個孩子上學,妻子是基督教徒,閑時玩些麻將消遣。當問及對合作社的看法時,他表示觀望態度,隨情況而定。我們提到共同致富的愿望時他認為人都有私心,當我們說起南街村的生活福利,他也不覺地流露出一種羨慕的表情。晚飯前我們結束了今天的走訪,感受的不只是貧富的差距,更多的是鄭老太的可親,正是知識分子下鄉接受的貧下中農再教育。
晚8點同學自帶的投影機播放著戴旭“2030年美國肢解中國——C形包圍”的視頻,十五位同學席地而坐,中間因幾位合作社的社員前來而插播了一段《南街村》的視頻,社員離開之后,他們繼續觀看戴的講座,之后展開了積極甚至是激烈的討論,聽說不少同學無法入睡,甚至半夜去到田間跑步,直到凌晨兩三點鐘。我想我是能理解他們這一點的。
4月4日 陰轉晴
上午學生分兩組進行村民走訪,一隊步行到村外做調研,中午做總結會,這份日程安排讓我緊追在學生后邊。
下午清理村莊生活垃圾。經過白天的社教和調研,這些同學后邊已跟上了一大群“小兵張嘎”,所以很快就組織好了一支清潔小分隊,在“情系祖國,關注社會,服務三農”的條幅下布置了突擊任務,大學生帶著小學生,他們手拿鐵鍬,竹耙子,鏟除陳積的垃圾,用手撿起食品袋等污染性垃圾;滿地廢棄的塑料袋等雜物在三四個小時之間一掃而光,合作社的社員們笑了,這些90后的孩子們讓他們看到了“雷鋒精神的回歸,毛澤東時代的風尚”。此時我產生一個疑問“什么時間能清理社會文化上的精神垃圾?”,也讓它們一掃而光。
4月5日 清明節 晴
學生今天要返校了,本想和他們一起去南昌革命烈士紀念館,但時間緊迫,清明這天的交通很擁擠,所以取消了這個安排。
清明天氣有風又有雨,我們年青的“格瓦拉”啟程了,同學告別村莊,步行一小時左右到了縣城。他們這一路上真可謂風雨兼程,而我內心卻無比陽光,因為我看到了陽光。
江西有個民俗,清明蒸菜餅,吃酒席。端起酒我首先告慰千千萬萬曾流血犧牲的先烈,你們是中華民族的英雄。用主席一言“無數的革命先烈在我們的前面倒下了,讓我們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
年青的格瓦拉已經出發,“世界是屬于你們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