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消息讓人看了百感交集。由于政府部門和商業企業盲目的崇洋心理,上海著名商業街淮海路提出要建設“國際時尚商務區”,重點引進國際洋品牌,相關政府部門借商業街改造拆遷的機會,要求一些國產品牌專賣店撤離。上海南京西路的許多中高檔百貨商場經
營者也都有類似排斥國產品牌的心態。
例如上海家化的“佰草集”等品牌的銷量雖是商場前三名,但仍被商場勸退。在國內內衣市場占有24%市場份額的“三槍”品牌,在上海市中心百貨商廈也幾乎沒有立足之地。商場竟然不看商品銷售額,而只看產品姓“洋”姓“國”,這真是奇怪了!只要是洋品牌,不論好壞都可進來,而國產品牌一律清出去,甚至強調國產品牌“血統不好”。這樣的行為和論調使人想起當年上海洋租界里“華人與狗不得進入”的招牌。然而不同的是,這次歧視中國人的不是洋人,而是中國人自己,是在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即便是要規劃建設“國際大都市標志性商業街”,也沒必要不允許本國商品進入呀!又有哪個國家現在不承認中國是國際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員,也沒有看到哪個國家的著名商業街是以排除本國產品為榮的!
由于一些政府部門、商業企業和消費者“重國外、輕國內,重品牌、輕品質”的盲目崇洋的心態,以及不公平政策造成的“利洋生態”,使得國內一些產品質量不錯的廠家也只好為產品起個不倫不類的洋名字,如“維多利·保羅”“凱撒大帝”“威雯利”等。這種行為類似于我國給予外資企業“超國民待遇”,使得許多中國企業被迫把資金轉到國外繞一圈掛上外企的招牌再轉回國來,以享受和外資同等的待遇一樣,令人陡生感慨。
類似歧視國貨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例如去年底政府部門出臺的政府采購綠色清單里,在公車采購中鎖定的大多是現代、東風標致、雪鐵龍、NISSAN(日產)、思威、奧迪、寶來、捷達、開迪(Caddy)等外資或合資車型,而代表民族品牌的奇瑞、吉利等企業無一上榜。
上行下效。最近又出現江西省采購路面設備拒絕國貨;合肥市國土局綜合大樓中央空調招標明確要求只要“歐、美、日進口產品”。在電力、石化等壟斷行業的機械產品采購會上,也常常出現招標要求中明確規定只采購國外品牌,而國內機械產品即使價廉物美也照樣遭到排斥。我們龐大的建筑市場在重大項目招標中,也幾乎把絕大部分建筑設計機會給了外國人,盡管這樣做要多支付幾倍甚至十幾倍設計費用。
這種狀況讓人不能不憂慮民族產業現在正面臨怎樣一種危險境地,本來在生產環節中國企業就已遭遇外資企業“超國民待遇”的擠壓,現在又在產品銷售階段遭遇“國貨歧視”。面對這樣的狀況,難怪一位報業同仁會擔心“再不保護民族產業,扶持它參與公平競爭,民族產業就必然被邊緣化!”
我不懷疑大多數中國人都會希望中國成為世界強國,但請大家想一想,強國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要靠全體國民齊心協力干出來的。一個國家怎樣才能強盛?除了體制原因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這個國家得有千千萬萬個能創造利潤的企業!發達國家之所以國力雄厚,是因為他們有“世界500強”。如果我們國人都不用中國產品,我國的企業怎么生存和發展?國家的稅收從哪里來?國民財富靠什么積累?龐大的人口到哪里就業?中國產業的升級換代怎么實現?企業沒有利潤怎么進行研發和科技創新?沒有產品創新中國就永遠只能在產業鏈的低端為外資做加工掙點小錢,這樣的依附經濟和低附加值的產業地位又怎么可能使中國強盛起來?
國產品牌在自己的國土上屢遭歧視,面臨不公平的競爭環境,將使中國企業創建自主品牌的努力和熱情深受打擊。這種環境與我國實施創新型國家戰略、加快自主品牌建設的目標完全背道而馳。尤其是政府采購,花的是公共資源,更應該體現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體現國家所引導的扶持本國企業科技創新的方向!日本和韓國在二戰后的短時期內,國內汽車工業就得到了迅猛發展并很快躋身于國際強手之列,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和國民的支持。
從這方面講,我很佩服韓國人、日本人、印度人的民族自尊心和支持自己國家產品的氣節。不少韓國人和日本人出行選擇用自己國家的車,住賓館選擇自己國家辦的賓館,穿衣買自己國家的品牌。在他們的初級階段,產品質量未必都好,但人家就是用自己的,國家的政策和官員的導向,也都支持用自己國家的產品。因為他們都明白,用本國的產品,就是在支持本國的產業和稅收,只有這樣,自己的國家才會逐漸強大。事實也是這樣,自助才有天助,自強才能真強!日本、韓國不都是這樣走上強盛之路的嗎!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支持本民族企業的發展,因為這是國之根本。美國1933年就頒布了《購買美國產品法》,明確規定:政府采購須“扶持和保護美國工業、美國人和美國投資資本。”
需要說明的是,我并不是倡導歧視洋貨,也不提倡不合理地過度保護國產產品,而是說要給國產產品公平的待遇和空間,給他們一個公平的競爭平臺。不要讓我們的國產品牌在自己的家門口遭受自己人的歧視,失去生存和發展的權利。如果在國產品牌和外國產品質量相當時,建議大家選擇買國產產品。這樣做的好處和理由有三:一是在相同質量下,國產產品的價格相對較低,因而有更好的性價比;二是國產名牌由于有本土支持,往往有更好的售后服務和較低的維修價格;三是買國貨是對本國產業的支持,由于大家買得多了,國內企業就會逐漸壯大,而一個國家有了越來越多強大的企業創造利潤提供稅源,這個國家才會強大,國力才能雄厚,才能為我們全體國民提供更好的教育、醫療、保險等社會服務。相反,如果人人都用洋品牌,拉動的只是外國的消費和利潤,中國和發達國家的貧富差距將進一步拉大。
確實也有些國產產品質量存在問題,一些條件環境也迫使國內產品常常在低價競爭中犧牲質量。但不能否認的是,仍有相當多的國產品牌質量很好,售后服務也優,相反,近年來不也常常看到和聽到外國知名品牌產品質量頻出問題嗎!因此,不分清紅皂白一律蔑視國貨,和不分好壞“是洋就敬”同樣愚蠢。何況,不給中國產品生存的市場和發展的空間,就像不給孩子學走路的機會一樣,越不給他機會,他就永遠走不好!我們很少看到有哪位家長會傻到因為孩子走不好路就取消他學走路的資格。但為什么我們就不能給予我國的產品成長發展的機會空間呢?
我國在技術、專利、品牌等高附加值領域與發達國家相比目前還缺少優勢,我們唯一具有的最大優勢就是中國龐大的市場資源,各國爭奪最為激烈的也是市場資源,因為市場是任何產品實現利潤的平臺。而我們竟然拱手將大片市場讓給外資企業和外國產品,甚至不準本國企業的產品進入,這樣的導向對我國的發展意味著什么?
吉利汽車公司的老總心痛地感慨:豐田可以橫行中國,而吉利在自己的國土卻處處受限!研創出我國自主芯片品牌的龍芯產品研創人曾感嘆:“如果我們國家的官員也能像韓國、日本人一樣愛國,中國芯就能獲得很多機會在本土迅速成長,并走向世界!”
中國是一個行政權力很強的社會,上行下效的傳導力量很大,如果政府都推崇用洋貨,官員都以坐外國車、穿外國洋服、戴外國名牌手表為榮,商家、民眾都追隨崇尚洋貨,那我們的民族產業還有什么活路!我們的企業將紛紛倒閉,工人下崗,財稅盡失(直到目前為止,支持稅收的主要來源依然是國內企業,盡管外資企業在中國獲得豐厚利潤但大多流走國外)我們的國家還有什么希望強盛起來?還奢談什么“大國崛起”!
上世紀七十年代,毛主席和周總理都帶頭坐中國的紅旗車,戴上海牌手表。許多國家領導人也都帶頭用本國產品。在“拉動內需”成為瓶頸的今天,我國現任各級領導干部和政府部門難道不應該帶頭倡導用國貨嗎!
改變盲目崇拜“洋貨”的消費觀和采購觀,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一個擁有自信心和奮發之心的民族才能真正強盛起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