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光謙(華語智庫高級研究員、理事長)
毛澤東的母親文素勤,又名文其美,因在家族姐妹中排行第七,故又名文七妹。湖南湘鄉縣唐家坨(棠佳閣)人。這位中華民族的英雄母親,1867年出生于湖南省長沙府湘鄉唐家坨。1885年18歲時與湖南韶山農民毛貽昌結婚(毛貽昌,字順生,號良弼,1870--1919)。1893年,文素勤26歲時于韶山沖誕下毛澤東。1919年不幸病逝于湖南湘潭韶山,享年53歲。據考證文七妹為南宋末年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第22代孫。新修《湖南湘鄉龍潭文氏家譜》稱:“赫然詳載親聆母訓,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偉人,其母乃我文氏之淑女也。”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漢族,江西吉州廬陵縣淳化鄉富田人(今江西青原),初名云孫,字天祥。中貢士后,以天祥為名,字履善。1256年(宋理宗寶祜四年)五月參加殿試,中狀元,改字宋瑞,號文山,又號浮休道人。南宋末年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在宋元戰爭中,被派往元軍軍營談判,被扣留,脫險后,堅持抗元。祥興元年兵敗被俘。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有余。元世祖忽必烈慕其才華,欽其品格,曾以丞相之位相召,文天祥毅然拒絕。1282年,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文天祥47歲,從容赴義。他的兩個兒子文道生和文佛生,亦先后戰死沙場。他在獄中作《正氣歌》,為世所傳頌。歌曰: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
文天祥高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情操與肝膽,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而斗爭,至今讀來仍凜凜有生氣。他與陸秀夫、張式杰一起,被稱為“宋末三杰”。
據文氏家譜,文姓來源有四:①出自于姬姓,是以謚號命名的姓氏。②出自姜姓,為炎帝后裔姜文叔之后,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裔孫太岳之苗裔文叔于許(在今河南許昌市),建立許國,為姜姓諸侯國。③出自媯姓,為媯滿之裔孫。④改姓或少數民族文姓。究竟出自哪一支,已不可考。
史載,文天祥所屬文氏系西漢蜀郡太守文翁后裔。后唐莊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郭崇韜、李儼伐蜀,招延蜀士,文公諱時,年方弱冠,才氣英偉,首率三千弟子從軍,蜀平,以功上報,設武功受賬前指使,輕車都尉。次年從征南唐,下洪州(今江西南昌),留守鎮江西,巡郡邑,至永新(江西永新)。因拒絕從晉,遂隱居永新北鄉錢市(今江西省永新縣蓮洲鄉錢溪村有文氏大祠),生仁玉,仁玉生正源,正源生彥純,彥純生卿、小山,卿徙廬陵永和,其曾孫正中徙富田,六傳而產“信國公”文天祥。開吉州廬陵淳化富田氏一脈。
明洪武元年(1368年)文天祥七世孫欽煌,遷長沙府,子三:丙一立業于益陽紫梁巖;丙二立業于攸縣沙陵坡;丙三遷湖南望城,落戶長沙府善化縣楊林沖(今望城縣黃金街道),這支文氏在家族中被稱作“楊林文氏”。自此,文家在湖南開枝散葉。清咸豐7年(1857),長沙麓山鎮楊林沖楊氏宗祠落成。派語為:常守先德,光大前哲,惟善錫福,孝友忠烈,英賢蔚起,名振楚澤,前修登仕,經綸華國。文七妹為文天祥第22代孫。
在文七妹的同輩中,往來密切者文正瑩(1859年--1929年),字玉連,號玉欽,是文七妹的二哥、毛澤東的舅舅和毛澤東少年時代的私塾老師。毛澤東兩歲時被送到外婆家生活。毛澤東四歲半時,以陪讀的名義被送進文正瑩主持的私塾,接受早期教育。至1902年毛澤東9歲時方回韶山老家。1910年毛澤東17歲,父親打算送他去湘潭一家米店當學徒。文正瑩得知這一消息,急忙找毛澤東的父親毛貽昌,極力說服毛父收回原來打算,最終促成毛澤東走出韶山,赴湘鄉東山高等小學堂繼續讀書,關鍵時刻,改變了毛澤東的人生道路。在某種意義上,也影響了未來中國歷史的發展軌跡。1929年蔣介石派人逮捕已70高齡的文正瑩,嚴刑拷打,逼迫文正瑩公開聲明與毛澤東脫離親屬關系,交代毛澤東與楊開慧下落,遭到拒絕。文正瑩一身正氣,不辱文氏之風。文正瑩因此劫難,于1929年6曰27日不幸離世。多年后毛澤東主席才得知恩師文正瑩去世的消息,毛澤東主席寫長信,表示“至深痛惜”。建國后,毛澤東主席先后6次邀請文正瑩次子文運昌來京,一再表示:“八舅父(文正瑩),不僅是我知識上的啟蒙老師,他還教我怎樣做人。他對我毛澤東是有大恩的。”
文七妹另一個族兄文振之早年留學日本時,結識近代革命先驅孫中山、黃興、蔡鍔等人,是早期同盟會會員,一直追隨蔡鍔革命,任蔡鍔秘書。。
文素勤是舊中國女性的典型代表,一生淳樸善良,勤勞節儉,待人寬厚恭讓,誠心敬佛,時常盡力接濟窮苦鄉親,深受鄉人尊敬。她的身教對毛澤東一生影響至深。毛澤東主席曾在致友人的信中說:“世界上共有三種人:損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損人的人,可以損己而利人的人。我的母親就是這后一種人。”1919年10月5日,文七妹病逝。10月8日晚,毛澤東長跪母親靈前,含悲寫下了兩幅靈聯和《祭母文》,真切表達了他對母親養育之恩的永恒懷念。
聯一:疾革尚呼兒,無限關懷,萬端遺恨皆須補;長生新學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處尋?
聯二:春風南岸留暉遠;秋雨韶山灑淚多。
祭文泣曰:
“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遠近親疏,一皆覆載。
愷惻慈祥,感動庶匯。愛力所及,原本真誠。
不作誑言,不存欺心。整飭成性,一絲不詭。
手澤所經,皆有條理。頭腦精密,劈理分情。
事無遺算,物無遁形。潔凈之風,傳遍戚里。
不染一塵,身心表里。五德犖犖,乃其大端。”
“養育深恩,春輝朝靄。報之何時,精禽大海。
嗚呼吾母,母終未死。軀殼雖隳,靈則萬古。
有生一日,皆報恩時。有生一日,皆伴親時。”
毛澤東主席《祭母文》全文今刊刻于毛澤東父母合葬墓右側的漢白玉石上。
2024年12月彭光謙謹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