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前后,我們既不能制造飛機火車,也不能生產汽車坦克。1950年,我國的鋼產量僅有61萬噸,全國財政收入僅為62億元,連印度這樣的國家都比不上,工業基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毛主席是近現代以來最懂中國國情的人,他對中國現狀有清醒的認識,他的那句“落后就要挨打”的論斷,什么時候都管用。
1949年12月,新中國剛剛成立才2個月,毛主席就作為一個勝利者,正式訪問了蘇聯,會見了以前有點小瞧他的斯大林。
毛主席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爭取蘇聯的援助。畢竟,從當時的國際情勢看,也只有同屬社會主義陣營的蘇聯能幫中國。最后在毛主席“發脾氣”后,中蘇簽定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同時還簽了由蘇聯幫助中國建設和改造50個企業的協議。
毛主席對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和建議十分重視。50年代,蘇聯經濟專家和政府提出:中國經濟建設要想快速發展,必須在沿海和東北地區集中搞建設。
1953年,我國開始實施以蘇聯援助的156(實際執行150個)個工程為主的一五計劃。但這時毛主席卻有了自己的考慮,他認為在沿海和東北地區集中搞建設,不利于中國工業的均衡布局和國家建設的全面展開,且易受美蔣反動派的干擾。
最后決定:106項民用工業企業中的21項建在西部地區,44項國防工業企業中的21項也擺在西部。這樣西安、重慶、成都、太原、蘭州等西部大城市基本形成了鋼鐵、電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屬、兵器、航空、建材、電子電氣等輕、重工業企業配套協作的布局。同時在全國先后興建了大中小1325個工業項目,增強了中國工業化能力。
但從1960年中蘇交惡后,中國基本不可能從蘇聯再獲得幫助了。這期間,我們又遭遇了三年自然災害。
為此毛主席向全國人民發出了“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偉大號召。
獨立自主,成了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和封鎖的不二法寶。
在毛主席領導下,我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三線建設”。據統計,1966年至1976年十年間,我們在中西部13個省市區,建設了全民所有制企業29000余個,建立了45個重大產品科研基地,催生了30多個具有重點產業的新興城市。
七十年代初期,西方發生經濟危機,毛主席英明決策,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投資了43億美元,引進了化纖設備4套、石化設備3套、大化肥設備13套、烷基苯設備1套、大型電站設備3套、鋼鐵設備2套,以及43套機械化綜合采煤機組、燃氣輪機、工業汽輪機等單個項目,并大部分在1976年前后建成投產。
在毛主席領導下,中國爆炸了原子彈、氫彈,發射了導彈和衛星,建造了核潛艇和戰斗機,航行了萬噸海輪,可以說,在毛主席時代,中國已經能夠生產出世界上絕大多數工業產品,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是毛主席把我們這樣一個落后的農業大國,成功建設成為新興的工業大國,這個歷史成就的取得,為我國在1978年實行開改開放奠定了無可替代的基礎。
(素材和圖片均源自公開發行、發布的相關書籍和網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