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胡慧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文章來源:《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年第5期
摘要:
蔡和森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在參與組織湖南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前有諸多救國主張的探索,后籌劃這一運動及親至北京做先期聯絡工作時,其思想發生了較大轉變,開始接觸馬克思列寧學說,進而服膺并宣傳馬克思主義。赴法國后他“猛看猛譯”馬克思列寧著作,考察西方社會現狀,指導開展大規??範庍\動,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蔡和森思想的轉變影響了不少留法學生與新民學會會員,其轉變原因則與湖湘文化的熏染、楊昌濟的幫助、自身對社會問題的反思以及李大釗、陳獨秀的指引有關。
關鍵詞:
蔡和森;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思想轉變
蔡和森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創造了中共黨史上的七個“第一”,即第一個提出“中國共產黨”名稱,第一個傳播列寧的建黨思想和建黨原則,第一個喊出“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第一個綜合論述中國近代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創辦了中共中央第一個政治機關報《向導》,撰寫出第一部中共黨史著作《中國共產黨史的發展》,還第一個對黨內機會主義歷史進行客觀全面的論述并提出肅清建議。蔡和森在黨史上的崇高地位首先源于他是較早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建黨先驅,他在組織湖南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及赴法留學期間,實現了思想的完全轉變,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學界在討論蔡和森思想轉變問題上,大多談及墨子、列寧、李大釗等的影響,并注意到蔡和森在赴法勤工儉學運動中的作為、思想飛躍與特殊貢獻,對其家庭影響、個人奮斗、閱讀史等亦有一定論述,但蔡和森思想轉變與其組織參與的赴法勤工儉學運動到底有何關聯,涉及哪些因素促使其最終轉向馬克思主義,并矢志不渝為之奮斗,還未有較全面的歷史梳理與系統探討。本文擬圍繞勤工儉學運動,深化蔡和森思想轉變問題的研究,闡述其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心路歷程,進而分析其思想轉變之軌跡,為蔡和森最終選擇馬克思列寧主義提供進一步說明,以更好理解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思想轉變情形,加深對現代中國先進分子選擇馬克思主義必然性的認識。
/一、蔡和森在北京組織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時的思想初變
學界普遍認為蔡和森思想經歷了從一般民主主義到激進民主主義,再到馬克思主義的轉變歷程,也有人指出蔡和森早期主張空想社會主義,因為他崇拜墨子,曾向往新村主義和工讀互助主義,這為他向馬克思主義轉化奠定了基礎。嚴格意義上說,蔡和森早期政治思想傾向為何,難以作明確論斷,誠如毛澤東自稱年輕時曾經是“自由主義、民主改良主義、空想社會主義等思想的大雜燴”一般,蔡和森亦經歷了各種西方思想沖擊下徘徊比較的階段。他曾先后有教育救國、學術報國、新村實驗等設想,均是改良救國的方式,只是由于各種原因并未能如愿實現這些抱負。在籌劃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及親至北京做先期聯絡工作時,其思想有了初步轉變,開始接觸并有意識地研究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
?。ㄒ唬┝舴ㄇ诠€學運動興起概況
關于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學界已有不少研究成果,相關匯編資料早已出版,最初是指辛亥革命前后的留法儉學、旅法華工教育及旅法華人的勤工儉學運動。1912年初,李石曾、蔡元培、吳稚暉等人成立留法儉學會,倡導和發起留法儉學運動,以為“改良社會,首重教育”。其創設緣由曰:“欲輸世界文明于國內,必以留學泰西為要圖。惟西國學費,宿稱耗大,其事至難普及。曾經同志籌思,擬興苦學之風,廣辟留歐學界……茲由同志組織‘留法儉學會’,以興勤儉樂學之風,以助其事之實行也。”
1917年始,蔡元培等人在北京、保定、蠡縣開辦了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講授法語和勤工儉學的基本技能,消息漸漸傳開。至1919年“五四”前后,留法儉學運動在國內漸成大潮,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李石曾、蔡元培等組織者的大力宣傳;二是法國在一戰中受重創,急需外籍勞工;三是法國思想界較活躍,為各種社會主義思潮的故鄉,涌現了諸多閃耀光芒的思想文化成果,為當時追求新知識新思想的中國青年學生所神往。在整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中,湖南勤工儉學運動組織規模宏大,令人矚目。據統計,從1919年3月17日首批中國勤工儉學學生赴法,至1921年2月28日最后一批抵達法國,前后共有18省1600多名勤工儉學者,湖南有346名,居全國第二。尤為值得稱贊的是全國留法女生共60名,湖南占40名,居第一。湖南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顯著成效,正是蔡和森等新民學會會員的積極參與和奮力推動的結果。
(二)蔡和森等新民學會會員組織籌劃留法勤工儉學運動
新民學會于1918年4月14日在蔡和森租住長沙劉家臺子的簡陋住所中成立,學會初期為學術團體,后轉變為政治團體,發出了“建黨先聲”,不少會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赴法勤工儉學正是學會成立后“向外發展”的第一件大事。1918年5月,蔡和森在湖南報刊上看到了留法勤工儉學的相關報道,很是興奮,與新民學會骨干會員日夕籌議,討論“如何通過華法教育會解決赴法經費,到法國后替在法華工寫信,或教育他們的孩子,組織他們學習法語和技能,了解法國社會和政治組織以改造中國等等”,還“決定召集會員討論出國留學辦法”。不久接到了求學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時的恩師楊昌濟先生從北京寄來的書信,鼓勵他們赴法,遂馬上付諸實踐。
新民學會于1918年6月20日在省立第一師范附屬小學舉行會議,集中研究會友向外發展問題。會上宣讀了楊師來信,講到赴法勤工儉學事宜,告知特殊困難者還可獲華法教育會的贊助,希冀大家抓住這一機會,赴北京參加留法預備班。
會員展開熱烈討論,尤以蔡和森的發言最積極、最活躍。他很早就有改造社會以圖救國之志向,在第一次閱讀楊師信時,就對毛澤東說:“雖然從嚴復、梁啟超直到孫中山向西方學習,沒有找到救國真理,但并不等于絕了路;現在情況變了,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建立了勞農政府,究竟他們是怎么取得勝利的,值得去學習。雖因北洋軍閥阻撓,不能直接去,但可以到靠近俄國的西方去。這是最好的機會,我們不能放過。”他對勤工儉學運動作過詳細調查,在會上進行轉述,以打消大家的疑慮,并在大會上第一個報名去法國勤工儉學。
為使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有序推進,學會決定派一人先往北京了解情況,蔡和森成為不二人選。在啟程赴京前,他曾與母親商議,立下宏大志愿:“三年之內,必使我輩團體,成為中國之重心點。并且要使女界同時進化。”可見,蔡和森意欲借此良機,擴大新民學會之影響,甚或能成為救國之中心組織。
?。ㄈ┎毯蜕诒本┙M織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時的作為與思想初變
1918年6月23日,蔡和森啟程赴北京。在京期間,蔡和森首先考察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可行性,籌劃會員來京后的著落與前程。在京與楊師首次交談中,即探詢毛澤東“可一面辦報一面入讀北京大學”之意,毛澤東來京后,果然入北大圖書館工作;又寫信告知羅章龍大學報名時間,催其早定行止,后羅章龍順利考入北京大學;其他會員如羅學瓚等家境貧寒,難備川資者,蔡和森在得知僑工局與湘籍名流熊希齡、章士釗等愿出面組織籌款的消息后,即寫信鼓勵其來京,并希冀組織一班初級者同來,以造大聲勢。經過兩個多月細致調查,他自言對此事“籌之熟,思之深,而且身經其間已久,極悉此事之性質,原屬不拘一定??煽坎豢煽?,有把握沒有把握,全在自己創造”。以為“形勢愈大,愈好著手”,湘籍名流等“自不得不負維持之責,自不得不樂于維持”。由于蔡和森的推動,8月19日,毛澤東等25名湖南青年來京,聲勢浩大,引起華法教育會關注,他們稱贊蔡和森的號召力:“蔡君居省城久,對于各校學友相識甚多,一紙到湘,影響很大。”
蔡和森還希冀女界同時進化,極力倡導女子赴法勤工儉學。當時女子上學并不成風氣,能出國留學者更是鳳毛麟角,蔡和森決意鼓舞女子打破這一桎梏。為了動員女子參加這一留學活動,他推遲了赴法行期。他來京前即囑咐妹妹蔡暢“邀友自讀”,后又說服向警予堅定赴法勤工儉學的設想。1919年2月初新民學會前期總干事蕭子升啟程赴法時,蔡和森特意委托他調查女子赴法事宜。5月中旬蕭子升自巴黎來信,說明“中國刺繡在西方很有市場,女子勤工儉學可以組織實行”。蔡和森即著手策劃,拉開了湖南女子赴法勤工儉學的序幕。
蔡和森帶領家人率先力行,動員了54歲的母親葛健豪舉家赴法,成為一時佳話。蔡和森在京期間為留法勤工儉學事宜殫精竭慮,奔走呼號,為解決困難學生留法經費與技能學習等問題做了大量工作。他憑一腔追求真理的摯誠,操勞奔波數月,成功將湘省赴法勤工儉學運動推向高潮,顯示了他卓越的組織能力與領導才能。
在組織和推動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過程中,蔡和森對“勞工神圣”“自由平等”“與惡斗爭”的思想理念有了深刻認知。他以為今日之中國,應“多出做事之人”,“其未做事時,穩立做事之根基……失敗則于志無傷,成功則萬世蒙其利”。他逐漸擯棄了初赴北京時進大學的念想,十分認同毛澤東“大規模自由研究”之觀點,以為:“不但本國學校無進之必要,即外國學校亦無進之必要;吾人只當走遍各洲,通其語文,讀其書報,察其情實而已足,無庸隨俗拘苦為也。吾人之窮極目的,惟在沖決世界之層層網羅,造出自由之人格,自由之地位,自由之事功,加倍放大列寧……之所為,然后始可稱發展如量。”他還提出正人君子應公然“行惡”,行“偽惡”,才能與真惡相抗爭,并舉蔡鍔之事加以說明,認為蔡鍔“少時不屈節為清官僚,安得致后此之地位,而成一戰之功哉”?蔡和森力主君子要加入惡界,有策略有計謀地與惡相爭,這已初步顯出革命斗爭的色彩。
蔡和森在京期間受李大釗影響,已接觸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對列寧的主張尤為服膺。他不僅思想上發生了一定變化,逐漸萌生馬克思主義信念,還在儉學生中積極宣傳。他在布里村為先期抵京的湖南學生舉辦半工半讀的預備班,學習法文和做工的技能。自己則一面學法文,一面還擔任國文教員,同時負責管理學員的思想、學習和生活。他授課時常常給學員講時事,宣揚馬克思主義,揭露帝國主義侵華罪惡,已然成為這些學員的“馬克思主義啟蒙教師”。有人回憶在布里村跟隨蔡和森學習的經歷,認為蔡和森“分析問題的能力很強……經常給我們讀報,講時事,宣傳十月革命的偉大意義……每當讀到布爾什維克在前線的勝利消息時,總是興高采烈地說:勞農專政的國家是不可戰勝的”。說明此時蔡和森很關注俄國十月革命,對這場革命的勝利充滿期待,但還未成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嚴格來說,從主張“大規模之自由研究”,到與惡勢力作抗爭,在方式方法上他仍傾向于改良。后來毛澤東于1920年6月取得“驅張運動”的勝利后,著手組織湖南自治運動,蔡和森見了毛澤東所擬“湖南改造促成會發起宣言”,以為“如能照行,甚善”,表明其時兩人對改良的途徑仍抱有希望。在那種激蕩思變的社會中,突然面臨各種新思潮、新主義的沖擊,他們與同時代青年一樣,處于一種“隔著紗窗看曉霧”的混沌狀態,還在彷徨,還在“找出路”。蔡和森思想的徹底轉變,是到了法國后實現的。
/二、留法期間蔡和森對勤工儉學運動的認識及其思想轉變
蔡和森赴法前夕,曾表明其留法目的,在于“改造自己的思想及學問”,“奮力自勉”。及至抵法后,因身體原因,并校中功課淺,而求知欲切,遂未入校學習,“日惟手字典一冊,報紙兩頁,以為常”。擬在法“頓五年,開首二年不活動,專把法文弄清,把各國社會黨各國工團以及國際共產黨,盡先弄個明白”。他將學習法語作為頭等大事,每天到公園看報讀書,僅用四五個月時間就攻克了語言關。這時蔡和森對勤工儉學運動的認識已發生變化,“勤工”是為“儉學”提供經濟支持,身體卻不允許;“儉學”則不能滿足其求知欲。通過自主研究和考察諸多社會現狀,他逐漸認識到:“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讓學生們進工廠,到碼頭替資本家作機械,作牛馬,何以有充沛的精力求學?”遂改變初衷,以湖南人的“霸蠻”精神獨自探索自身進步之路,而成為大家公認的新民學會留法會員中最早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先驅。蔡和森之所以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正與留法期間“猛看猛譯”馬克思列寧著作,考察其時法國及其他各國社會現狀,并實踐指導組織大規??範庍\動等息息相關。
?。ㄒ唬?ldquo;猛看猛譯”馬列著作,奠定思想根基
新民學會會員初到法國,即學習研究西方流行的思想流派和學說,主要“涉獵了《人道報》、《時報》、《平民報》、《共產黨人》、《共產國際》等進步書刊”。據蕭子升回憶,在法國的會員多為合居,并分配各自閱讀任務,規定“合居后每日定時學術談話一次”,以提高學習成效。蔡和森分到的閱讀書目有“人道報,共產黨月刊,俄事評論,以及其他有關系之小冊”,而其他會員則“分擔合社(協社)主義”,“看日報,擔任新聞,及他種小冊”,“看第二第三萬國社會黨出版物,并留心其事”,“看社會倫理,社會哲學”,向警予等兩位女會員,則“看婦女聲,女權報,及他項小冊”。會員中蔡和森是較早掌握法文技巧而能全力閱讀書報之人,其他則只能以“三分之二之時間直看書報,仍以三分之一研究法文”。如此一來,蔡和森其時閱讀和了解的西方思想應較其他會員要多一些。有人統計他這時研讀的馬克思主義著作,主要有《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共產主義左派“幼稚病”》《國家與革命》《無產階級革命和叛徒考茨基》等。通過閱讀大量馬克思列寧經典著作,并快速研譯出《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等主要章節,蔡和森在較短時間內基本掌握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核心要義,隨即在寫給毛澤東的兩封信中作了詳細闡述。他提出階級戰爭和無產階級專政是“現世革命唯一制勝的方法”,認清社會主義的重要使命在“打破資本經濟制度”,方法在“無產階級專政,以政權來改建社會經濟制度”。理由有二:一是“無政權不能集產,不能使產業社會有……即是不能改造經濟制度”,二是“無政權不能保護革命,不能防止反革命,打倒的階級倒而復起,革命將等于零”。他對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本質區別亦作了深入思考,指出“馬克斯的惟物史觀,顯然為無產階級的思想……我們今日研究學問,宜先把惟理觀與惟物觀分個清楚,才不至墮入迷陣。我對于人性只認為有‘可能性'……人是一它物質。人是一個消費(吃,穿,?。┎拍芑顒拥膭游?hellip;…我以這種直捷簡單的理由,肯定惟物觀否定惟理觀”。蔡和森還對俄國十月革命及共產黨組織作了較全面考察,并首倡建立中國共產黨,認為現在完全的“馬克斯主義及無產階級專政”在俄羅斯已“實現有效”,而“各國覺悟的工人莫不醉心于紅色化”,中國亦“非組織與俄一致的(原理方法都一致)共產黨,則民眾運動勞動運動改造運動皆不會有力,不會徹底”,故需“公布一種有力的出版物,然后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蔡和森這兩封信分別被毛澤東冠以《社會主義論討主張無產階級專政》和《共產黨之重要討論》的標題收入《新民學會會員通信集(第三集)》,毛澤東十分服膺,在回信中進一步強調“唯物史觀是吾黨哲學的根據”,稱贊蔡和森“見地極當,我沒有一個字不贊成”。蔡和森的這些思考為他轉變成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打下了堅實的理論根基。
(二)考察法國乃至各國社會發展情狀,洞察世界趨勢
除了“猛看猛譯”書報并作深入理論思考外,蔡和森亦時刻關注法國社會動態,并研究考察世界各國共產黨及工會組織建設情形。在1920年6月所寫的《法國最近的勞動運動》一文中,他羅列了一些法國勞工宣言的要義,熱情謳歌勞動運動的偉大精神。其中有摘錄塞納工團聯合會的宣言:“欲使世界真正和平,應得做到……拋棄一切反對世界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反動,……消滅軍國主義,……男女完全平等……”宣言最后呼吁“在法蘭西全國內,推行現行于俄羅斯而革新俄羅斯的共產主義”,要使“統御宇宙的社會主義從此登基!……我們今日所努力的:在確定人民的經濟,以救此太不公平的窮困和慘苦!”聯合會在另一篇布告中宣稱:承認社會根本改造之必要,建筑一新社會于勞動基礎之上,以謀全般的利益和幸福。……馬克思有言:“誰要吃誰應生產。”文章借用議員之口分析了罷工失敗之因,揭示了法國政府強勢鎮壓之手段,文末對政府以“陰謀反對國家”的理由大肆搜捕勞動運動的領導者表示譏諷。這篇文章很可看出蔡和森對法國社會的洞察及其贊頌勞動運動的鮮明立場。不惟如此,他還對“美,中,西南歐巴爾干,及東亞的已加入或即將加入萬國共產黨”的各國政黨、工會組織及社會運動情形等作了詳細考察分析,以對比明晰“世界大勢所趨”,最后得出的結論是預判“第二次資本家的大戰戰場必在中國”,“我們還不應準備么”?蔡和森對法國、俄國及其他各國共產黨組織及社會運動等的深入考察,是他思想轉變的現實依據。
?。ㄈ┓e極領導斗爭運動,積累實踐經驗
蔡和森在法期間除了集中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洞察世界發展趨勢,亦始終關注國內外大事,為解決國家利權及留學生生存問題、求學權問題等,團結全體留學生,領導組織了系列斗爭運動。這既是蔡和森成長為偉大馬克思主義者的實踐檢驗,也是“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的有力證明。
第一次斗爭是著名的爭“生存權”“求學權”的“二二八運動”,抗議華法教育會停發勤工儉學生的生活維持費。因此舉將使大多數勤工儉學生面臨生存的危機,蔡和森領導蒙達爾紀的留學生采取“直接行動”作堅決抵抗。他清醒地看到了事情的本質,指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談‘勤工’,無異為資本家提供廉價勞動力,而要以‘勤工’達到‘儉學’的目的更為不可能。我們認為應當發起一次求學運動。”
此后,蔡和森還帶領勤工儉學生開展了反對北洋政府賣國借款的“拒款運動”以及爭回里昂中法大學的斗爭。前者從1921年6月持續至8月,取得巨大勝利,被勤工儉學生譽為“國外的五四運動”;后者發生于同年9月至10月,這場進占大學的斗爭提出“誓死爭回里大”的口號,采取有步驟、有方略的抗爭,因聲勢浩大、影響深遠而獲得了“小小的十月革命”之稱譽。這是蔡和森等留法學生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分析實際問題、投入現實斗爭的寶貴經歷。蔡和森等104人最終被法國政府以“激進分子”的名義遣送回國,直接的斗爭目標未能實現,轟轟烈烈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也至此陷入低潮。但這場斗爭產生的后續影響很大,它使勤工儉學界出現了“空前規模上的新的聯合和新的覺醒”,“許多人拋棄各種各樣不切實際的幻想,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走上了十月革命的道路;后來更多的人積極投入反帝國主義和反軍閥的斗爭”。
從上可知,蔡和森在法期間,深刻領悟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精髓,洞察分析世界發展趨勢,還靈活運用這一科學理論指導實踐斗爭,取得了重大成就。他回國后很快聯系上黨組織,并進入黨中央工作,成為建黨初期我黨卓越的領導人之一。需要補充說明的是,由于蔡和森本人的勤奮與上進,以及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忠誠信念,在他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后,還影響了一批勤工儉學生,成為“大張旗鼓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先鋒”,贏得了“小馬克思”之譽。
/三、蔡和森思想轉變后對留法學生及新民學會會員的影響
蔡和森不僅說服全家參與赴法勤工儉學運動,并一同走上革命道路,成為中共歷史上家喻戶曉的“革命家庭”,同時也影響了當時一批追求上進的勤工儉學生與新民學會會員。
早在北京組織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時,蔡和森就給青年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唐鐸等老同志在回憶這段親身經歷的留法勤工儉學史時有多處提及蔡和森所做的大量工作。如他們這批湖南勤工儉學生到達保定時,車站有不少人迎接,但“只記得”蔡和森同志;蔡和森帶領大家前往布里村時,“腿有病”,但“仍然非常關心大家”;“在布里村學習期間,給我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蔡和森同志。……他負責管理我們的思想、學習和生活,就像現在我們學校的政治輔導員一樣”。蔡和森“思想進步,生活簡樸,工作兢兢業業,……不辭辛勞……安排的非常周到”。到了法國后,蔡和森經常跟大家談“中國革命應該走什么道路的問題”,有時一連討論好幾天。五四運動的闖將許德珩回憶說:“蔡和森同志一手持《人道報》,一手持字典蠻讀猛譯,使我這個初到法國的人深受感動和鼓舞。”1920年7月5日至10日召開的蒙達爾紀會議,在法新民學會會員與部分工學世界社社員共20多人參加,會上一致通過將“改造中國與世界”作為學會方針,但對改造的手段和方法有不同意見,蔡和森明確主張要走社會主義的道路,認為“社會主義真為改造現世界對癥之方,中國也不能外此”。他的發言詳細而深入,將無產階級革命與社會主義的必要方法等一一說明,贏得了很多與會者的共鳴。有人回憶說:“他的發言次數最多,也最有說服力,大部分社員(指工學世界社,筆者注)都接受了他的主張,……改為信奉馬列主義,實行俄國式的社會革命了。”李維漢在蒙達爾紀會議上并不認同俄國式革命,不久與蔡和森居住一處,受其影響,認識到唯有十月革命才能實現“改造中國與世界”的目標。李維漢不僅自己閱讀了蔡和森翻譯的馬列經典著作,也轉給蕭子暲、賀果等工學世界社成員閱讀,使他們很快接受了馬克思主義。1921年5月,蕭子暲寫信給蕭子升談及思想轉變:“社會革命問題,此間同人意見,多趨重于事實方面與必然論之上……故大都趨重于馬克思主義及俄式革命。有些人從前信仰無政府主義及懷疑馬克思主義的,現在以研究之所及,大都改過來了。”在蔡和森等骨干人員的引領組織下,留法學生積極參與了前面闡述的三大斗爭運動。特別是在第一次向中國駐法使館力爭“生存權”“求學權”的“二二八運動”中,蔡和森始終主張作堅決斗爭,使不少原本主張用溫和手段的同志逐漸看清形勢,發生轉變,最終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蔡和森的大力宣傳與多方努力下,勤工儉學生更加緊密團結,倡導“共同行動”,他在這一運動中立場堅定,獨當一面,以后逐漸領導著“這個湖南學生群體”。
受蔡和森的直接或間接影響,留法新民學會會員與工學世界社社員后來有近30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有人回憶說:“新民學會會員雖初到法國時思想是復雜而混亂的,無政府主義,其中工學主義,占了上風。蔡和森一人先行一步,學習和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然后把其他會員的思想統一到馬克思主義上來。”1920年9、10月間,蔡和森在工學世界社為期三天的研討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使新民學會與工學世界社出現團體分化,留法學生中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核心,確定了走俄國式社會革命的道路。李維漢、趙世炎、周恩來等人均受蔡和森影響,放棄了改良方式,而采取斗爭方式。他于1920年8月和9月寫給毛澤東的兩封信,給國內的新民學會會員同樣產生了重大影響,尤其深得毛澤東、何叔衡等人的認可。蔡和森在信中提及:社會主義真為改造現世界對癥之方,中國也不能外此,建議毛澤東要做些準備工作,且不能加入俄國式的二月革命,而必須做“俄國的十月革命”。毛澤東在回信中言:“我沒有一個字不贊成。……唯物史觀是吾黨的哲學根據。”毛澤東在湖南自治運動失敗后,毅然放棄了改良主義,而決計走蔡和森所提的無產階級革命道路。在1921年1月1日至3日新民學會長沙全體會員召開的新年大會上,傳達了法國蒙達爾紀會議精神。會上就主義問題展開激烈爭論,何叔衡作為大會主席首先發言,主張過激主義,說“一次的擾亂,抵得二十年的教育”,毛澤東隨即表示認同并作進一步闡述。最后與會者表決,18人中有12人贊成蔡和森的建議——以布爾什維主義為達到目的的方法。不久,以新民學會會員為主要成員的共產黨長沙早期組織建立,成為黨的一大召開的重要組成力量。
蔡和森在法國還與趙世炎等組織的勞動學會達成聯合意向,擬在法國建黨。因為進駐里昂中法大學失敗,他于1921年下半年被遣送回國,法國建黨之計劃擱淺??墒牵粼诜▏内w世炎等人在1922年6月成功組織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標志著統一的旅歐青年團組織的誕生,不久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改為旅歐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支部,后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旅歐支部,成為聯合旅歐各國革命者和進步學生的中心。
總之,蔡和森在領導組織赴法勤工儉學運動中,較早成為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先驅,并通過思想引領與實踐指導等方式影響在法留學生,同時以通信的形式與國內新民學會會員深入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亦推進了湖南乃至全國早期共產主義運動及建黨活動的發展。
/四、蔡和森思想轉變原因探析
蔡和森之所以在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中發生思想轉變,原因較復雜,除了學界常談到的家庭影響、個人奮斗等之外,應還有其他因素。
首先,蔡和森在長沙求學期間,應深受湖湘文化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染。蔡和森就讀的湖南第一師范學校前身是城南書院。近代以來這所省城書院走出了不少豪杰,如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湘軍之父羅澤南,中國第一位駐外公使郭嵩燾,湘中大儒何紹基、王闿運、王先謙,與孫中山并稱的中華民國元勛黃興,辛亥革命思想啟蒙先驅陳天華等,均在此藏修或講學。蔡和森后來考入湖南高等師范學堂,其辦學地點即在岳麓書院,號稱傳統社會“四大書院之首”,涌現出了陶澍、魏源、曾國藩等引領時代潮流的名人,特別是魏源所提“師夷長技”的思想,成為近代向西方學習思潮的濫觴。蔡和森在一師與高師求學期間,對這些校史名人應有一定了解。他曾回憶這時期的學習歷程,言:“三年以來,每覺胡林翼之所以不及曾滌生者,只緣胡夙不講學,士不歸心,影響只能及于一時。”說明蔡和森趨重于曾國藩“講學”即教育的成功。他還常為屈原、杜甫、范仲淹的愛國情懷所激蕩,也對王船山的民族氣節十分感佩,亦時以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鞭策自己。他對譚嗣同及其《仁學》有深入研究,其社會進化思想就是受譚嗣同的影響。這些名人大賢的言行與足跡在三湘大地涵養出“實事求是,敢為天下先”的湖湘精神。蔡和森深受這一精神之熏染,在走出湖南后,上下求索救國救民之路,欲使新民學會三年之內成為“中國之重心”,遂勇于任事,敢于抗爭,率先在北京籌備留法勤工儉學事宜,赴法后又以湖南人的霸蠻精神“猛看猛譯”馬列著作,積極考察社會形勢,并組織領導實踐斗爭。這種以湖湘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長期熏染,是其思想發生重要轉變的內在因素。
其次,蔡和森的思想轉變與恩師楊昌濟先生自始至終竭誠幫助密不可分。
楊師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與湖南高等師范學堂從教期間對蔡和森、毛澤東等人的言傳身教,對這些青年學子產生了深遠影響。需要進一步論說的是湖南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開展除了蔡和森等青年的熱情參與推動外,楊師助力甚大,功不可沒??梢哉f整個運動既因楊師而起,楊師有全程關注,最后他積勞成疾英年早逝,在某種程度上亦與之相關。
前文已論及蔡和森、毛澤東等接到楊師來信后,才決定參與留法勤工儉學,并派蔡和森先行赴京聯絡。蔡和森到京后,第一個找的就是楊師,與楊師探討眾人來京后的安排,在楊師引薦下,先后聯系李石曾、蔡元培等華法教育會負責人,爭取其支持湖南預備留法學生,同時奔走于熊希齡、章士釗、范源濂等在京湘籍名流之間,促其籌款資助湖南學生。李永春所編《蔡和森年譜》中,關于這段歷史至少有12處提及楊師,均是商議留法勤工儉學事宜。唐鐸等人的回憶錄中亦清楚寫到楊師對勤工儉學生的無私幫助:“在北京期間(指1919年6月至12月),我們十多名湖南青年,由毛澤東和蔡和森同志介紹,住在后門外豆腐池胡同9號,這是北京大學教授楊昌濟老先生的家,他積極支持我們赴法勤工儉學,所以,楊老先生的全家搬到西山去住,(楊先生正在西山養病),就把房子留給我們住下了。”楊師不幸逝世后,蔡元培、范源濂等在訃告“啟事”中提及:先生來北京,……“精神過勞,因遂致病……養疾西山,逾夏、秋兩季。”“精神過勞”雖主要指北大任教及學術著述等,但亦與操心這些學生的赴法前程有關聯。楊開慧在《先父事略》這篇早期文稿中明確提到此事:楊師聽說學生們因為遲遲沒有收到承諾的經費而造成的窘迫,他比學生還著急,“致不成寐,通宵達旦,百思方法”??梢?,楊昌濟對蔡和森等青年學子駐京期間的幫助是巨大的,他臨終前還去信給時任廣東軍政府秘書長的章士釗,極力推薦毛澤東、蔡和森:“吾鄭重語君,二子海內人才,前程遠大,君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必先重二子。”
楊昌濟雖然未及看到蔡和森、毛澤東等參與籌劃成立中國共產黨的創舉,但他的言傳身教對他們有潛移默化之效。特別是在留法勤工儉學運動這一浪潮中,他始終關切這批有志青年的未來,竭盡全力助其實現“留學夢”。楊師的期許,在毛澤東、蔡和森心中有很大回響。毛澤東后來跟楊開慧結成了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侶,蔡和森在法國得知楊師逝世的消息后馬上寫信問詢毛澤東:“楊師遺眷,弟主張來法,兄以為何如?”師生情誼可見一斑,楊師對蔡和森等人于思想和精神上的引領是毋庸置疑的。
再次,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歷時經年,困難重重,使蔡和森深刻覺察現實社會的種種弊病,對國家的前途命運亦有了更多反思,從而促使其思想起了變化。
從1918年6月23日只身赴京籌辦留法勤工儉學事宜,至1919年12月25日在上海乘郵輪赴法,蔡和森在此期間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籌備勤工儉學運動進行。雖然在楊師幫助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取得一定進展,但還是面臨旅費困難與赴法前法語及技能培訓等多個難題。他甚至一度想要放棄了,打算先“組織會友去南洋做工,再設法去歐洲留學”,得知南洋更加困難“去不得”后,只好繼續留在北京想辦法。
從前述唐鐸等人的回憶,楊昌濟“通宵達旦、百思方法”幫助勤工儉學生以及在法期間的多次抗爭等史實,都可看出這場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推進歷經艱辛,來之不易,蔡和森在主導這一工作期間對北洋政府的腐朽、任事人員的搪塞顢頇、法帝國主義的強勢欺凌、勞工階層的權益與力量等均有了深入考察。他意識到現實世界黑惡勢力強大,主張要加入惡世界,與之周旋,與之抗爭,才能有望戰勝敵人,建設新的世界。他認為“人不能有善而無惡,正人之惡,即是善之變相,求全則難免不為鄉愿……君子無彈性,此亂之所以不止也”,現今就需要一班正人“立惡志(殺壞人),說惡話,行惡事,打惡仗,爭惡權,奪惡位,加入惡界,時時與惡為緣,時時與惡戰,時時與惡和,操而縱之,使自我出,支而配之,使自我生,演而進之,使自我發;然后將萬惡納入袖中,玩之掌上”。他在北京期間對國內社會惡人當道、惡事橫行的現象有深刻洞察;赴法后又切實看到帝國主義對我國的欺凌與壓榨以及北洋政府的軟弱無能,遂領導勤工儉學生開展了三次轟轟烈烈的斗爭運動。對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中出現的諸多社會問題的反思亦促使其思想向馬克思主義靠攏。
最后,蔡和森思想轉變還直接受到李大釗、陳獨秀兩位建黨先驅的影響。
1918年7月,蔡和森在恩師楊昌濟的介紹下,在北京見到了李大釗,讀到了他所寫的《法俄革命之比較觀》等文章,如醍醐灌頂,對列寧的主張有了較深入認識。蔡和森很早就推崇墨子,以為“墨子只計大體之功利,不計小己之利害”,是為真君子。而墨子所主張的,現今列寧亦頗能行之,故又推崇列寧,表示“愿則而效之”。此時,他實際已在李大釗感召下有意識地研究列寧的思想,并對社會主義產生好感,而漸有改造世界的宏大志向。故他在布里村主持留法初級班工作時,經常給大家講時事,高度贊譽十月革命的偉大意義,認為勞農專政的國家是不可戰勝的。這些思考為其在法國期間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奠定了基礎。
留法期間,蔡和森還與陳獨秀第一次有了交集。1920年11月始,國內發生了關于社會主義問題的論戰,陳獨秀堅決主張社會主義,張東蓀、梁啟超等主張資本主義,12月1日,陳獨秀將其與張東蓀等人的通信及相關文章編輯成《關于社會主義討論》的長文,發表在《新青年》上,這場爭論遂全面展開。蔡和森得悉論戰后,于1921年2月11日給陳獨秀寫了一封信,開篇即言:“聞公主張社會主義而張東蓀歡迎資本主義,兩方駁論未得而見,殊以為憾。和森為極端馬克思派,極端主張:唯物史觀,階級戰爭,無產階級專政。”文中尖銳駁斥非馬克思主義的種種謬論,旗幟鮮明提出馬克思學說的骨髓在“綜合革命說與進化說”,并堅信馬克思主義能立于不敗之地。信末他坦言:“甚想以我讀書閱報之所得,做一種有系統、有主張、極鮮明強固的文化運動。意欲擇定論機關之同趣者發表之。”從此信可看出蔡和森這一“極端馬克思”的主張是深思熟慮后所提出,他甚至想推動一場系統而鮮明強固的文化運動發生發展,換言之,即欲使馬克思主義深入人心。陳獨秀對此十分欣賞,將這封信冠以《馬克思學說與中國無產階級》的醒目標題發表在1921年9月下旬《新青年》9卷4號上。之后蔡和森忙于領導法國留學生運動,沒有及時收閱陳獨秀的回信及刊載該文的《新青年》,但他實際已表明自己的立場,是支持陳獨秀而反對張東蓀的。后來他因領導搶占里大運動,于1921年10月14日被遣送回國。12月11日抵達上海,見到了陳獨秀,不久被黨組織安排參加中國共產黨中央工作。蔡和森回國后能很快入黨,并直接進入黨中央工作,應與陳獨秀對他的信任有關。
綜上所述,蔡和森由一名倡導改良救國的愛國青年成長為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先驅,與他組織領導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有很大關聯。他由不斷探索“讀書救國”之路,到引領新民學會會員積極參與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再到攜家人一同赴法勤工儉學,最終因領導留法學生開展斗爭運動而被遣送回國。在此期間他完成了思想洗禮,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其思想的轉變,正是湖湘文化“實事求是,敢為天下先”精神的體現,也是楊昌濟先生言傳身教與大力幫助的結果,亦與他自身在引領這場運動過程中對諸多社會問題的洞察與反思有關,當然也直接受到李大釗、陳獨秀兩位建黨先驅的指引。蔡和森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后,還促使很多勤工儉學生與新民學會會員的思想發生轉變,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為我黨早期革命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