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專門講到了《紅巖》,提到了江姐,并且動情地朗誦了難友們贊頌江姐的詩:“你,暴風雨中的海燕,迎接著黎明前的黑暗。飛翔吧!戰斗吧!永遠朝著東方,永遠朝著黨!”這里的江姐便是江竹筠。她出身貧寒,勇挑家庭重擔,自強不息發奮讀書,歷經坎坷獻身革命。她堅決服從組織安排,投身地下黨工作,出色地完成了黨交付的任務。1948年,江竹筠被叛徒出賣不幸被捕入獄。在獄中,她受盡酷刑折磨,但始終英勇無畏、不屈不撓,堅守住了黨的秘密,慷慨就義時,年僅29歲。她是難友們口中的“中國的丹娘”,為了革命,她可以犧牲一切!江竹筠用她的鮮血和生命充分詮釋了共產黨員堅貞不屈的革命意志是任何酷刑都無法打垮的。江竹筠的一生雖然是短暫的,但是她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鋼鐵意志形象始終激勵著千千萬萬的后來人,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和銘記。
出身貧寒 自強不息
江竹筠,原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煒,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江家灣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江竹筠的父親江上林厭惡勞作,極少看顧家庭,三年兩載才回家一趟,家庭的重擔都落在了江竹筠的母親李舜華身上。江竹筠是家里的第三胎,前兩胎都因為家里貧困,沒能養活。在江竹筠兩歲時,又添了弟弟江正榜,本來就貧困的家庭更加困難了。
江竹筠8歲的時候,家鄉遭遇了罕見的旱災,母親李舜華不得不帶著她和弟弟到重慶投奔她的舅舅李義銘。舅舅一家嫌貧愛富,看不起江竹筠一家人,不僅將他們當作仆人使喚,舅母還會時常辱罵他們,甚至會搶他們正在吃飯的飯碗。倔強的江竹筠對此從不乞求,也從不流淚。兩年后,不愿繼續寄人籬下的李舜華帶著江竹筠姐弟搬出了李義銘家,一家三口依靠著江竹筠母女兩人做針線活的微薄收入勉強度日。
生活雖然艱苦,但是母親李舜華一直對江竹筠姐弟寄予厚望,從未斷過送江竹筠姐弟上學的念頭。這時,父親江上林在一艘船上找到了工作,每月能給家里寄來一些補貼,日子稍微好過了一些。母親李舜華就送10歲的江竹筠和8歲的江正榜進教會小學讀書。可惜好景不長,只過了半年,父親江上林又失業了,他賭氣獨自返回自貢老家,不久在貧困交加中病逝,江竹筠姐弟倆不得不退學。
◆彭詠梧、江竹筠與兒子彭云合影。
懂事的江竹筠為了弟弟情愿放棄學習機會,跟著母親進襪廠當童工。10歲的她身材矮小、瘦弱,連機器也夠不著,老板就給她特制了一個高腳凳,干活時若有疏忽,就會被皮鞭抽打。江竹筠矮小孱弱的身體幾乎每天被超過12小時的高強度勞動拖垮。雪上加霜的是,在孤兒院讀書的弟弟患上了軟骨病。母親便想讓江竹筠辭去工作,在家照顧弟弟。然而黑心的老板考慮到江竹筠的工作效率高、工資又低,不同意退工,甚至以“若要辭職,母女一起離開”相要挾。不久,一籌莫展的母親李舜華得了重病,不得不辭去了襪廠的工作。年僅12歲的江竹筠挑起了家庭生活的全部重擔,與艱難的生活頑強抗爭。這時,舅舅李義銘需要雇人來帶孩子,就想起了略識字又勤勞能干的妹妹李舜華,便請她來家中當保姆。隨后,舅舅李義銘憑借他與教會的關系和孤兒院董事兼院長的身份,將江竹筠姐弟倆送入孤兒院的小學免費讀書。
苦水里泡大的江竹筠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她立志要用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除了發奮學習,她還遇到了對她一生都影響很深的老師——丁堯夫。丁堯夫是一名中共地下黨員,教她學會明辨是非,使她在接受新知識和革命思想的同時,激發她的愛國思想,也讓她萌生了追求真理的強烈愿望。丁堯夫被捕后,她更加堅定了要改造舊社會、尋求真理的信念。
1936年秋,江竹筠考入南岸中學,這年時局更加動蕩起來。日本在占領東北之后,又向華北逼近,然而蔣介石卻命令東北軍放棄抵抗日本,執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高潮,這股浪潮也迅速在重慶掀起,江竹筠與她的同學們組織起了各種形式的活動宣傳抗日。在這些喚醒民眾的活動中,江竹筠加深了對共產黨的認識,政治覺悟進一步提高,革命意志也更加堅定了。
1939年春,江竹筠考入中國公學附中讀高中,繼續開展革命工作。1939年夏,經同班同學共產黨員戴克宇介紹,江竹筠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0年秋,江竹筠轉移到中華職校學習會計專業,開始以學生、職員等身份和職業作掩護,堅定不移地做著黨的工作。
獻身革命 歷經坎坷
江竹筠的革命道路注定是艱難的,但無論革命形勢多么嚴峻、復雜,她從來沒有在困難面前退縮,始終任勞任怨,踏實穩重,嚴格地執行地下黨紀律,對黨的工作認真負責,從來沒有出過一次差錯。她對革命同志也十分關心,總把一些最累的、最危險的活攬在自己身上。周圍的同志都十分愛敬江竹筠,漸漸地大家都不分長幼地、親切地稱呼她為“江姐”。在江竹筠入黨后不久,國民黨掀起了反共浪潮,不斷在國統區鎮壓進步運動,抓捕共產黨人。為此,大量共產黨員隱蔽起來,轉入到地下工作。面對時局變化,江竹筠沉著鎮靜,適應良好,她和她領導的組織不僅沒有暴露,而且有所發展,充分顯露了她地下工作者的能力。
1941年皖南事變后,國民黨極力封鎖消息,企圖掩蓋事實真相,并借機向共產黨發難,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為了揭露真相,以正人民視聽,黨組織交給江竹筠派發傳單的秘密任務,江竹筠和其他進步學生立即趁夜巧妙地將傳單放到全校各處,第二天一早讓全校師生都看到了傳單上的消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1941年7月,江竹筠從中華職校畢業,被安排到宋慶齡、鄧穎超領導的婦女慰勞總會工作。隨著環境不斷惡化,江竹筠按照上級指示,又先后到綦江鐵礦和成都國民黨政治部第三廳所屬合作社工作了一段時間。
◆獄中難友贊美江竹筠的詩《靈魂頌》。
1943年5月,江竹筠接到了組織給她的一項艱巨而特殊的任務:回重慶與中共重慶市委委員彭詠梧假扮夫妻,以掩護地下黨開展工作。當時彭詠梧的社會職業是中央信托局的中級職員,早前他想要把老家的妻子、孩子接來的請求因故沒有得到批準,他沒有家眷只能住在單身集體宿舍,這對開展地下活動十分不利。因此黨組織經過慎重考慮,選中了年輕但卻有著豐富斗爭經驗的江竹筠來假扮彭詠梧的妻子。
假扮夫妻是地下黨作斗爭的一種特殊形式,這樣的假夫妻在當時并不少見。接到任務后,才剛剛23歲的江竹筠思想斗爭十分激烈,但當明白這是革命的需要,她無條件地服從黨的決定,毅然“走馬上任”,與彭詠梧組建了“家庭”。
實際上,他們組建的“家庭”是黨的秘密工作機關,“夫妻”二人都接受著非常重要的任務。每當江竹筠聽到別人稱呼自己“彭太太”時,她總是會立刻警覺起來,雖然十分不習慣,但是她時刻提醒自己要克服困難,扮演好“妻子”的角色。生活里,江竹筠把“丈夫”彭詠梧照顧得無微不至,還將他介紹給自己的親朋好友,并時常約親朋好友到家中聚會,連江竹筠的母親都一直以為彭詠梧是自己的女婿。彭詠梧是一個可靠的、值得信賴的好同志,江竹筠每當閱讀黨的文件,遇到不懂的地方都會向他請教,彭詠梧也不厭其煩地為她解釋說明。“夫妻”二人共同戰斗,出色地完成了黨組織交付的各種工作。
1944年春,江竹筠在一次外出工作時,發現自己被特務跟蹤。為了安全起見,黨組織將她立即轉移到成都。江竹筠來到成都后,發現沒有合適的就業機會,經過再三思慮,她決定投考大學。雖然她只讀過一年半的高中和一年的會計學校,并且此時已經輟學三四年了,江竹筠還是苦戰兩月,考入了四川大學的植物病蟲害系。
在長期的斗爭中,江竹筠與彭詠梧相知相愛。1945年,鑒于工作需要,黨組織決定讓江竹筠辦理休學返回重慶,批準她與彭詠梧正式結婚,組成真正的家庭。1945年8月下旬,婚后的江竹筠回到成都四川大學繼續讀書。1946年4月,江竹筠在成都生下兒子彭云。為了在危險復雜的地下斗爭中更好地執行任務,江竹筠堅決要求醫生給她做了絕育手術。1946年7月,江竹筠帶著3個月大的彭云回到重慶,將彭云托付給親戚照料后,便立即投身于革命浪潮。
1947年9月,黨決定把川東黨組織的工作重點轉向農村斗爭,建立游擊隊和根據地,破壞敵人的兵源和糧源,牽制敵軍,配合解放軍作戰。10月,中共川東臨時工作委員會成立,彭詠梧任臨委委員兼下川東地工委副書記,直接領導武裝斗爭,江竹筠則作為地委和臨委聯絡員一同前往。12月,彭詠梧與工委研究決定派江竹筠回重慶,向臨委調一批知識分子干部輸送到鄉下。不曾想,這一次的分別,竟成了江竹筠與彭詠梧的永別。
1948年1月16日,彭詠梧不幸在起義中犧牲,敵人砍下他的頭顱, 懸掛在了城門上。面對丈夫的犧牲,江竹筠咬緊牙關,強忍巨大的悲痛,她決心繼承彭詠梧的遺志,在彭詠梧倒下的地方繼續戰斗。
身陷囹圄 堅持斗爭
江竹筠的決心十分堅定,她只在重慶停留了十幾天就回到萬縣繼續斗爭。卻不料原重慶地下黨市委副書記冉益智背叛了組織。1948年6月11日,冉益智帶著特務抓到了川東臨委副書記兼下川東地工委書記涂孝文,兩天后,涂孝文也叛變了,他出賣了整個下川東地區的大批同志,使得下川東地下黨組織系統幾乎瓦解。6月13日,江竹筠發現萬縣縣委書記雷震不知去向,就料定他已經被捕了,便立即做了離開萬縣的準備。6月14日,冉益智、涂孝文帶著特務在萬縣逮捕了江竹筠、李青林、雷震、黃玉清等中共黨員,并將他們關進了國民黨政府設在重慶的渣滓洞集中營。
選擇叛變的涂孝文內心并非全然喪失良知,尤其當他看到滿身傷痕卻誓死不背叛革命的李青林之后,良心的譴責使得他在之后不再配合國民黨特務,他對川東暴動地區的組織領導卻佯裝不知,只完全推卸在已經犧牲的彭詠梧身上。特務在惱怒之余了解到江竹筠是彭詠梧的妻子和助手,認定江竹筠手中肯定有許多重要信息,就妄圖從她口中獲得川東暴動地區的突破口。6月17日下午,江竹筠被押往重慶行轅二處,特務頭子徐遠舉親自審訊她,審訊在徐遠舉的辦公室里進行。特務軍士們搬來了老虎凳、吊索、電刑機器、水葫蘆、有刺的鋼鞭、火背兜、撬杠等刑具擺在室內,制造了恐怖的氣氛想要恫嚇她,逼她就范。江竹筠見到這些,十分鎮靜,從容不迫地回答徐遠舉的訊問。徐遠舉試圖勸降江竹筠,向她許諾“交出組織,就可以獲得保釋”,江竹筠對此不屑一顧,他一連提問了十多個問題,江竹筠一概回答“不知道”“不認識”,后來面對這類訊問,她直接閉口不答。火冒三丈的徐遠舉便下令對江竹筠上刑,用盡了各種殘忍狠毒的手段,但始終一無所獲。當時參與過審訊江竹筠的國民黨法官張界在后來交代道,“江竹筠被捕后一直不承認有中共組織,而徐遠舉堅持說她不但有中共組織關系并且說她地位很重要,究竟是怎樣重要地位,而徐始終也沒有問出來。”
最后被架回牢房的江竹筠早已經被折磨得變了形,十個手指頭都被夾得血肉模糊。監獄的難友們欽佩江竹筠在嚴刑拷打前絕不低頭的堅貞不屈,紛紛向江竹筠表示慰問和敬意,有的為她包扎傷口,有的拿出自己的慰問品,有的寫來慰問信。難友蔡夢慰寫下了《黑牢詩篇》,表達了對江竹筠的敬佩:“可以使皮肉燒焦,可以使筋骨折斷,鐵的棍子,木的杠子,撬不開緊咬著的嘴唇!那是千百個戰士的安全線呵,用刺刀來剖腹吧,挖得出來的,也只有又紅又熱的心肝!”難友何雪松寫下了《靈魂頌》,用“中國的丹娘”(蘇聯女英雄卓婭)來稱贊她:“你又鐐銬著回來了,毒刑沒有屈服你的忠貞。許多同志因你的忠貞而安全了,革命工作因你的忠貞會開展飛騰。你,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蘇菲亞的精靈,不,你就是你,你是中華兒女的革命典型。”
之后的一個多月,江竹筠又遭受了多次嚴刑拷打,但她始終堅貞不屈,嚴守黨的機密。雖然飽受肉體與精神上的雙重折磨,江竹筠卻一直對革命勝利充滿信心,她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同大家一起期待革命的勝利。長期坐牢的煎熬使得獄中的難友越發地渴望學習,精神食糧成了大家最迫切的需求。想要學習就要有書本,可是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書又從何處來呢?于是江竹筠向難友們提議大家一起回憶讀過的書,大家你一句我一段,硬是把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和劉少奇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的主要內容背了出來,并且用燒焦的棉桿、竹簽,在草紙、床單等物上寫下來,供大家學習。其中江竹筠默寫的內容最多,大家都十分佩服她,跟著她一起學習黨的政策和革命的理論。在各個牢房的難友們的共同努力下,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等課程的教材也都編寫出來,大家利用起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聯系方式相互交流,在躲避特務的監視的間隙,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了學習活動。江竹筠用自己的行動教育了渣滓洞監獄的二百多難友,大家自發地形成了一個戰斗集體,凝聚力空前增強,除了堅持學習,他們還一起鍛煉身體,所有人都在為了迎接明天的光明而不斷努力著。
堅貞不屈 英勇就義
到了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進軍的消息不斷從外面傳來,江竹筠和一些同志從渣滓洞監獄內發生的變化察覺到解放即將來臨,敵人很可能在近期對監獄內的革命者進行血腥的屠殺。8月26日,江竹筠用吃飯偷藏的筷子磨成竹簽做筆,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在毛邊紙上寫下了一封致彭詠梧前妻的弟弟譚竹安的信:“……假如不幸的話,云兒就送給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孩子決不要嬌養,粗茶淡飯足矣。幺姐是否仍在重慶?若在,云兒可以不必送托兒所,可節省一筆費用,你以為如何?就這樣吧,愿我們早日見面。握別。愿你們都健康!”
◆江竹筠烈士的遺書,飽含著一個革命母親對孩子的深切厚愛和殷切希望。
11月14日,江竹筠梳好頭發,換下了囚服,穿上了自己被捕時穿的陰丹士林藍布旗袍和紅色絨線衣,她把自己所有能送的東西都送給了其他難友,然后從容地走向刑場。在被押往刑場的途中,江竹筠把千言萬語凝成兩句響亮的口號:“中國共產黨萬歲!打倒國民黨反動派!”同行的難友們跟著江竹筠一齊高呼口號,口號聲穿透山嶺,震天動地。準備行刑的劊子手們被他們嚇慌了,還未到預定的地點,就射出了罪惡的子彈。在響亮的口號里,江竹筠和其他革命者倒在了血泊中,烈士們的鮮血,涂紅了巖石,染紅了祖國江山。江竹筠被國民黨特務殺害于歌樂山電臺嵐埡刑場時,年僅29歲。
江竹筠是一個有著血肉之軀的凡人,她是一個妻子,對丈夫有著難以割舍的眷戀柔情;她是一個母親,對兒子有著真摯感人的骨肉親情;她更是一個革命者,對共產主義有著堅定不可動搖的革命信仰。只是她在骨肉親情與革命信仰中作出了艱難而又偉大的選擇,她明知道前方兇多吉少、困難重重,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繼續戰斗。正如江竹筠說的那般,“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里死去,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著”,她永遠是廣大共產黨員和全國人民的楷模,她的精神將永遠回旋在中國的大地之上,她也將永遠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如今,江竹筠的事跡以各種版本出現在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中,人們也紛紛以各種形式表達著對江竹筠的懷念和崇敬。今天我們緬懷江竹筠,就是要學習她堅定理想、堅定信念的精神,學習她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的精神,學習她艱苦奮斗、迎難而上的精神,這是激勵著我們奮發向前的強大精神動力。其實不僅是江竹筠,我們還有著千千萬萬為堅守理想信念而壯烈犧牲的革命烈士,正是他們在中華民族飽受屈辱、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以堅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和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寧死不屈、前赴后繼地頑強斗爭,國家和民族才得以在一次次危機中轉危為安,也才有了今天我們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雖然戰爭的炮火硝煙早已遠去,曾經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早已脫胎換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越是生活條件好了,我們越不該忘記過去,越不該忘記江竹筠等革命先烈為了我們今天幸福生活所付出的流血犧牲。繼承和弘揚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更好地建設偉大祖國是我們的使命與責任。讓我們將對革命先烈的緬懷與追思,轉化為奮發進取的動力,矢志不渝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