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南方是國民黨統治的重點地區,中國共產黨在南方也創建了中央革命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等,國民黨對這些根據地分別派重兵“圍剿”,紅軍在反“圍剿”失敗后,先后開始了長征。當毛澤東率領的中央紅軍在人煙稀少的川西北地區轉戰了4個月,幾乎完全與外部隔絕,陷入困境時,在一份舊報紙上,毛澤東得知有一塊謝子長、劉志丹創建的陜甘革命根據地,根據地位于陜西省北部和甘肅省東部,包括陜甘邊和陜北兩塊根據地。毛澤東決定選擇這兩塊根據地為中央紅軍一個實實在在的落腳點,從而決定了紅軍的命運,這也是紅軍長征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毛澤東雖然從沒有見過謝子長,而且毛澤東領導的中央紅軍到達陜北時,謝子長早已經犧牲,但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對謝子長卻有著極高的評價。
一、他是陜甘革命根據地最早的黨員。
謝子長,陜北紅軍和陜甘邊根據地創建人,中國工農紅軍最杰出的指揮員之一。謝子長,原名世元,又名德元,字子長,號浩如,化名秋陽。1897年1月19日出生在陜西省安定縣棗樹坪一個比較富裕的農民家庭。
謝子長14歲起才開始入學讀書,17歲時入縣城小學讀書。1919年,謝子長考入西安陜西省立第一中學,次年轉入陜北聯合縣立榆林中學。在榆林中學讀書時,謝子長曾擔任校學生會負責人,積極投身五四運動。受“教育救國”思潮的影響,1922年春,謝子長中學還未畢業,就回到家鄉創辦小學。后因缺少辦學經費,特別是他看到軍閥豪紳魚肉百姓,窮人家的孩子無法上得起學,殘酷的現實使謝子長放棄了“教育救國”的理想,他決心投筆從戎,同年秋,他考入閻錫山創辦的太原學兵團學習軍事。
◆謝子長(右二)與學兵團同學在太原合影。
但不久,他就對閻錫山創辦的這種舊軍閥的講武學堂產生了不滿,1924年,他離開太原學兵團,回到了家鄉安定,開始辦縣民團,并任團總,謝子長的目的就是,掌握槍桿子,“除豪霸、振衰弱”。這期間,為了探求革命真理,謝子長曾經奔赴北京、天津,并結交了中共北京地區黨的負責人劉伯莊,同年,經白超然、白志誠的介紹,經北京地委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底,根據黨的指示,謝子長回到家鄉安定,繼續辦縣民團,依然擔任民團團總一職,并在安定一帶進行革命活動。后來,他利用與石謙的同鄉關系,當上了安定縣巡官。1926年上半年,石謙先后升任營長和團長,謝子長就把自己領導的縣民團編入石謙部四團三營十二連,并自任連長。謝子長經常對士兵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講解馬列主義常識,他還在連隊組織成立了士兵自治會,舉辦俱樂部,讓士兵學唱《國際歌》《國民革命歌》《少年先鋒隊歌》等革命歌曲,演新戲,搞球賽等。他在部隊中還提倡艱苦樸素,自己縫衣做鞋,禁抽鴉片和喝酒,使連隊里很快建立起新的革命生活。謝子長還直接向石謙宣傳革命道理,使石謙部下大部分官兵傾向于革命,在幾個營、連都建立了黨支部,100多名官兵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二、他被陜甘邊區廣大農民稱為“謝青天”。
中國革命的成功離不開農村廣大農民的支持,而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一樣需要農民的支持。
謝子長對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據謝子長的兒子謝紹明回憶,1924年,謝子長從太原退學回家辦民團,這年夏天,出任民團團總的謝子長,在街上聽見幾個老漢議論說:“縣西區有個周老漢,趕著自己的毛驢去瓦窯堡趕集,井岳秀部隊的兩個兵,硬把他的毛驢拉去支差,周老漢不愿意,還挨了一頓打。”謝子長一聽,心里像燃起了一團火,他先把周老漢找來,老漢一見謝子長就“撲通”一聲跪了下來,口里喊著“謝團總,我冤枉呀……”,謝子長一面安慰老漢,一面命人趕往瓦窯堡,把那兩個拉走老漢毛驢的兵抓了回來。在謝子長的嚴查審問下,兩個士兵才不得不認錯,并給周老漢賠禮道歉。
這消息一下子在安定城傳開了,人們奔走相告,這位周老漢還當眾給謝子長磕了頭,并大喊:“謝團總,你真是青天大老爺?。?rdquo;此后,“謝青天”的稱號便在陜北百姓口中傳開了。后來,“謝青天”的這個稱號越傳越廣,中央紅軍長征到陜北后,也傳到了毛澤東耳朵里。1939年,毛澤東在為謝子長的墓撰寫碑文時就寫道:“人民因有謝青天之稱。”
謝子長還特別重視農民運動,為培養農民革命骨干,1927年初,謝子長協助黨組織在安定縣開辦了安定縣農民運動講習所,他還親自給學員上課,并在學員中積極發展黨員。他還抽出時間到農村進行調查研究,宣講他親自制定的《謝制農民協會章程》,揭露軍閥和貪官污吏的罪行。謝子長還親自領導縣農民協會開展對土豪劣紳和高利貸者的斗爭,拘禁和審判了大土豪宋運昌、李耀輝、王伯陽等,趕走了全縣兩個最大的高利貸者王玉書、馬子厚,還當眾燒毀他們的文約、賬簿,宣布欠債作廢,還撤換了混進農民協會中的地主豪紳。由于謝子長的積極領導,安定縣農民運動空前高漲,壓迫農民的貪官污吏、惡霸兵丁和高利貸者以及公款雜稅的浮攤濫收一時間銷聲匿跡。廣大貧苦農民揚眉吐氣,社會秩序空前安定,群眾都親切地稱頌他為“謝青天”。
謝子長時時刻刻想著廣大農民,在謝子長領導的清澗起義爆發的當天晚上,起義軍的一個衛兵乘機搶了老百姓的財物,謝子長發現后,立即研究處置辦法,并對士兵進行說服教育,謝子長說:“我們做革命事,是替人民謀利益、解除剝削壓迫的大事,并不是為當土匪來搶人做壞事!我們是共產黨員,應該是共產黨的隊伍,這樣搶人、刁人,對得起黨嗎?!”可是這個搶老百姓財物的衛兵竟然不告而逃,謝子長即派兵尾追,并將其處決。為此,謝子長向官兵講話時,說:“我們時刻不要忘了老百姓,不論走到哪里,都要愛護他們,要給他們辦好事。誰要是亂搶老百姓的東西,就要受到嚴重的處罰。”從此,起義部隊中違犯群眾紀律的行為大大減少。
因為得到了農民的信任,所以謝子長帶領部隊轉戰在陜西安定、清澗一帶時,受到沿途群眾的熱烈歡迎,群眾主動幫助紅軍站崗、放哨、煮飯,有些群眾還殺豬宰羊,慰勞部隊。謝子長每到一處,他住的地方都被群眾擠得滿滿的,他一有空就和老鄉談心,拉家常,有時談到深夜。
在平時工作中,謝子長也常常教育戰士:“我們是老百姓的兒子,如果打罵老百姓,就是敗家子、喪家犬,我們就要失敗。”一次,戰友們抬著負傷的謝子長向柳溝轉移,路上,他要喝水,戰士們便把他抬到一個老鄉家里。謝子長見這位老鄉家里什么東西也沒有,孩子在炕上光著身子,就小聲告訴身邊的戰士:“把我那床被面給老鄉留下。”住在安定縣燈盞灣養傷時,每天來看望謝子長的群眾絡繹不絕,院子里、村子里、道路上都擠滿了人群,警衛人員動員他們走,但是誰也不愿意離開,都想最后見一面他們心中愛戴的“謝青天”。謝子長去世前遺憾地說:“就這樣死了,我對不起老百姓,我給他們做的事情太少了!”
1946年,謝子長的遺骨移葬瓦窯堡時,兩萬余人舉行公祭,陵前四五頃地全為吊祭者踏平,附近三條道路為之增寬。65歲的賀清老漢,從20多公里外的熱寺灣趕來看靈,他說:“舊社會咱安定出了老謝,那時的縣官就不敢胡日鬼,隊伍也不敢亂拉差,他給老百姓辦的好事可多哩!”
三、他領導的清澗起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三次武裝起義。
大革命失敗后,1927年8月1日,周恩來、朱德等人在江西的南昌發動八一南昌起義;同年9月,毛澤東在湖南領導舉行了秋收起義,10月,謝子長在陜西領導了清澗起義,這是共產黨領導的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后的第三次武裝起義。
1927年10月14日晚,清澗起義打響,經過幾天的激戰,清澗、延川、宜川的3支起義部隊在宜川會師,附近很多共產黨員和進步青年也紛紛前來參軍,至此,起義部隊發展到1700多人,形成了一支相當可觀的武裝力量。
在起義勝利后,因為在起義軍行動方針問題上,起義軍領導人中意見不一,導致指揮不當,起義軍撤退時又遭敵軍堵擊,部隊損失很大。后來,只有謝子長帶領的一營二三百人和其他少數官兵由南門突圍沖出,退據宜川以西,不久轉移到韓城西莊鎮,部隊被改編為西北工農革命軍游擊支隊,謝子長任支隊長、副指揮。1928年元旦,謝子長率西北工農革命軍游擊支隊北上,向群眾基礎好的清澗、安定一帶進發,途中遭敵人襲擊,加上沿途給養困難,連續行軍,士兵非常疲乏,遇到敵人后,一部分逃跑失散。1928年1月底,余部到甘肅合水縣豹子川時,部隊只剩下幾十個人,清澗起義就這樣失敗了。
1928年2月,謝子長到中共陜西省委匯報了清澗起義失敗的經過和經驗教訓,隨后,根據中共中央和陜西省委的指示,謝子長被派往洛南三要司許權中旅,任營特派員兼副營長,積極準備在渭華地區舉行武裝起義。1928年5月,渭華起義爆發,謝子長任新成立的西北工農革命軍軍事委員會委員兼第三大隊隊長。6月19日,敵人分兵三路對起義軍發動大規模的“圍剿”,由于敵人兵力過大,西北工農革命軍軍事委員會決定不同敵人死拼硬打,起義軍撤進秦嶺山區。后起義軍又遭到宋哲元指揮的一師敵軍“圍剿”,謝子長奉命率起義軍防守,擊退敵人多次進攻。渭華起義失敗后,7月初,根據省委指示,謝子長離開部隊,回省委接受新的任務。
謝子長領導的兩次起義,雖然最后都失敗了,但卻狠狠地打擊了反動軍隊的囂張氣焰,鍛煉了中國共產黨干部的軍事指揮才能,鼓舞了人民群眾的革命斗志,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探索農村包圍城市,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最后奪取政權的嘗試。
四、他曾先后在陜北、寧夏、甘肅等地秘密打入國民黨部隊,做策反工作。
渭華起義失敗后,國民黨陜西當局到處通緝謝子長,1929年2月,中共陜北特委在綏德張家岔召開擴大會議,會議傳達了中共六大和中共陜西省委第四次擴大會議精神,并做出積極開展兵運工作的決定,會議推舉謝子長為中共陜北特委軍委書記。會后,謝子長受命去宜川縣鳳凰山作爭取梁占魁綠林部隊的工作。1929年夏天,受中共陜西省委委派,謝子長等一批共產黨員秘密打入西北國民黨地方部隊從事兵運工作。
1930年1月,寧夏駐軍騎兵十四師蘇雨生部擴充勢力,謝子長又受命西去寧夏秘密打入蘇雨生部,開展策反活動,并在蘇部任騎兵師10旅旅長職務。在謝子長的領導下,該部還秘密成立了中共軍委。地方黨組織還在陜北選送近300名學生兵到謝子長的第10旅,以擴大革命力量,這些人絕大多數是中共黨員,他們組成了學兵隊。謝子長還利用在國民黨部隊的公開的職務收攏各地逃避敵人追捕的黨團員,還爭取民團、哥老會,在敵人力量薄弱的陜甘寧邊界地區開展革命活動。1930年夏,謝子長率部駐防甘肅慶陽、吳旗交界的三道川訓練部隊,部隊正準備起義時,卻突然遭到軍閥張廷芝部的襲擊,起義以失敗告終。
1930年8月中旬,謝子長到綏德參加陜北特委第五次擴大會議,會議決定繼續開展兵運工作,一旦條件成熟就立即實行兵變,建立黨獨立領導的革命武裝。會議上,謝子長被任命為中共陜北行動委員會軍事指揮部總指揮。1931年春,根據黨的指示,謝子長赴甘肅平涼一帶繼續從事兵運工作。據習仲勛后來回憶說:“幾年來,陜甘地區先后舉行過大大小小70多次兵變,都失敗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軍事運動沒有同農民運動結合起來,沒有建立起革命根據地。”對此,謝子長也清醒地意識到了,搞革命武裝,依靠在舊軍隊的合法地位招兵買馬是不行的。還是要走井岡山的道路,要發動群眾,搞土地革命,建立工農政權,用從敵人手里奪過來的武器武裝工農,建立和逐步壯大共產黨絕對領導的工農紅軍。只有這樣的部隊才是人民自己的隊伍,和人民血肉相連,永遠不被敵人打垮。從此,謝子長為創建人民軍隊開始另辟蹊徑,他放棄了在國民黨部隊策反的想法。
◆1946年2月28日,毛澤東為謝子長題詞。
恰在這時,1931年秋,中國工農紅軍晉西游擊隊由于在山西遭到敵人的圍攻,在處境非常困難的緊急時刻,他們越過黃河,進入陜西安定縣棗樹坪,經謝子長的哥哥謝德惠找到了中共陜北特委,在陜北特委的幫助下,這支部隊迅速發展到100余人,后謝子長在多次兵運工作教訓的基礎上,對部隊的壯大進行積極探索,他創新性地提出采取改造綠林武裝的方法創建革命武裝。1931年9月,在甘肅南梁地區,他成功集合了趙連壁、楊培盛、賈生財率領的3支綠林武裝,隨后部隊又在甘肅合水縣靈錦廟與劉志丹領導的游擊隊會合,然后部隊在甘肅的南梁地區進行休整,隊伍人數一下子發展到400余人,一支共產黨領導的獨立的革命武裝南梁游擊隊就此誕生。隨后,謝子長又將這一情況向中共陜西省委進行了匯報,省委決定組建陜甘游擊隊,并派謝子長赴南梁傳達省委指示,并由謝子長擔任游擊隊總指揮。
1931年10月,新成立的陜甘游擊隊在隴東地區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困難,為了解決軍需,謝子長根據實際情況,大膽提出接受隴東國民黨軍閥陳圭璋的收編,這種“借水養魚”的策略對陜甘游擊隊休養生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陳圭璋同意撥給游擊隊冬裝1500套,軍餉3000元。修理機械工具15馱,工人20余名,西藥一馱,軍醫護士兩名等。游擊隊收編后的部隊番號為隴東暫編13師警備騎兵第2旅,暫住慶陽新堡一帶,謝子長為旅長。主要領導仍為原游擊隊人員,這就保持了我們的獨立性。
1932年2月12日,在甘肅正寧縣三家原,陜甘游擊隊正式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謝子長仍然擔任游擊隊總指揮一職。游擊隊下轄兩個步兵大隊,一個騎兵隊和一個警衛隊,共360余人。同時,還成立了中共陜甘游擊隊隊委會,從此,在陜甘邊地區第一次打出了工農紅軍的旗幟,為后來陜甘紅軍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五、為了鞏固革命根據地,他積極發動群眾,開展土地革命。
為了鞏固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謝子長率領部隊所到之處,逮捕了罪大惡極的豪紳,召開群眾大會,燒了賬簿和地主豪紳的契約,組織了農民協會,領導群眾進行分糧抗捐斗爭。他還發動群眾,開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委員會,還成立赤衛軍、貧農團、少先隊和婦女會等群眾組織。在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下,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與當地的赤衛隊、農民積極配合,取得了多次戰役的勝利。
但后來,中共陜西省委書記杜衡推行王明的“左”傾錯誤路線,杜衡親自來到游擊隊視察工作,他誣蔑謝子長是“逃跑主義”“梢山主義”,還撤銷了謝子長總指揮的職務,還強令謝子長離開游擊隊。由于推行王明“左”傾錯誤,陜甘游擊隊屢遭挫折,為了扭轉游擊隊面臨的困難局面,1932年8月30日,中共陜西省委再次派謝子長回游擊隊擔任總指揮一職。謝子長到任后,當即率部南下耀縣地區,和廣大指戰員一起,精心組織戰斗,終于使游擊隊轉危為安。面對敵人的多次“圍剿”,為擺脫敵人的進攻,游擊隊被迫撤至南梁附近人煙稀少的合水白沙川一帶,住在破窯洞里,沒有糧吃,沒有衣穿,部隊情緒低落,但謝子長照樣樂觀堅定。謝子長常常對士兵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一次不成再來一次,最后勝利總是我們的。”“老子不行交給兒子,兒子不行交給孫子,有志者事竟成。”
◆1939年7月9日,毛澤東為謝子長題詞:雖死猶生。
此外,在部隊中,謝子長還倡導一種新型的官兵關系,他早年開始辦縣民團時,為了改善民團士兵的生活,曾經不惜變賣自己的家產,那時他就深得士兵愛戴。在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陷入困境時,作為游擊隊總指揮的謝子長更是以身作則,游擊隊買的糧食運不回來,他和留守人員一起去背。游擊隊籌得少量衣物,謝子長總是先發給傷病員,自己則在篝火旁鋪一條毛口袋過夜,平時放哨、查哨、碾米、煮飯、抬傷病員,給傷病員洗傷換藥,他總是帶頭去干。他這種吃苦耐勞、以身作則的精神,深深地教育了大家,游擊隊上下團結一致,士氣高昂,戰勝了重重困難。
1935年2月21日,謝子長因戰傷惡化在安定縣燈盞灣逝世。謝子長雖然只活了38歲,但卻是光輝的一生,1935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決定把謝子長的家鄉陜西省安定縣改名為子長縣。在謝子長去世4年后的1939年,中共陜甘寧邊區黨委和政府,決定將謝子長的遺骨移葬于烈士的家鄉子長縣棗樹坪,并修建了謝子長烈士墓,毛澤東親筆為謝子長墓兩次題詞:“民族英雄”“雖死猶生”,并親筆為謝子長墓寫了277字的碑文。毛澤東題寫的碑文內容是:
謝子長,名德元,安定人,一九二五年在北平加入中國共產黨,自此即以共產主義為解放中國人民之道路,創農民講習班,組織農協,領導人民參加反帝反軍閥運動,人民因有謝青天之稱。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后,子長起義于清澗,繼參加渭南暴動,敗不喪志,奔走西北、華北各地。‘九一八’事變后,于陜甘之間組織反帝同盟軍改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即是第二十六軍之前身。一九三三年赴察哈爾參加抗日同盟軍,失敗后回陜北組織第二十七軍,協同劉志丹同志創造了陜甘寧邊區。一九三四年于河口之役負傷,一九三五年春因傷逝世。黨政軍各界感子長之功德,改安定縣為子長縣以志紀念。
于政府及人民為子長立墓之時,書以敘之。
在我黨歷史上,由毛澤東親自撰寫碑文的人很少很少,唯謝子長獲此殊榮,這足以說明毛澤東對謝子長的死極為悲痛,以及對謝子長在創建陜甘寧根據地作用的充分肯定。
在謝子長去世后10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陜甘寧邊區政府又為謝子長在瓦窯堡修建了陵墓,1946年2月19日,舉行了隆重的移葬公祭,憑吊者逾兩萬人,毛澤東再次為謝子長墓題詞:“謝子長同志千古。前仆后繼,打倒人民公敵蔣介石。”朱德的題詞是:“子長同志,陜北人民領袖,前仆后繼。”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挽聯上寫著:“一生為人民創造紅地,百姓到如今叫你青天。”當時,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其他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彭真、賀龍、劉伯承都為謝子長墓題了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