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李德生:最終鎖定上甘嶺戰役勝局的前線總指揮

苗健 · 2024-10-30 · 來源:黨史博采 | 微信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李德生(1916.4.1—2011.5.8),河南新縣人,紅軍時期擔任過連政治指導員,抗日戰爭中擔任過軍分區團長,解放戰爭中擔任過師長,成長為人民軍隊優秀指揮員。抗美援朝時,他歷任志愿軍第3兵團第12軍第35師師長、副軍長、第一副軍長兼參謀長,率部參加了第五次戰役、金城以南地區防御作戰和上甘嶺戰役。李德生溘然長逝之后,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審核播發《李德生同志生平》,高度評價了他波瀾壯闊的革命一生,其中特別提到:“在上甘嶺戰役第三階段,他奉命統一指揮在前線作戰的第12軍、15軍所屬部隊,機智靈活,浴血奮戰,反復爭奪,擊退敵人數百次猛烈進攻,贏得了上甘嶺戰役的最后勝利。”

  的確,在上甘嶺戰役第三階段(決勝階段),李德生親冒矢石,坐鎮一線指揮,成功鎖定了上甘嶺戰役勝局,這是他抗美援朝征程中最出彩的一幕。

  一、“統一指揮在上甘嶺前線作戰的12軍、15軍所屬的部隊”

  1952年1O月14日,“聯合國軍”動用美軍第7師、南朝鮮軍第2師共7個營兵力,在大口徑火炮300余門、坦克30余輛、飛機40余架的支援下,兵分6路,猛攻朝鮮北部金化地區北面五圣山南麓597.9高地、537.7高地北山(均為志愿軍陣地)。在這兩個高地以北,有個小村子名叫上甘嶺,戰役因此得名。僅僅第一天,敵人就向2個志愿軍陣地傾瀉了30余萬發炮彈、500余枚炸彈。

  當時,志愿軍第12軍在上甘嶺以東金城地區擔負防御作戰任務,擬于11月初北撤谷山地區休整。看到上級通報“聯合國軍”在上甘嶺地區大動干戈,時任第12軍副軍長李德生迅速作出判斷:敵人野心不小!

  五圣山,位于朝鮮北部金城、金化、平康三角地區的中央,主峰海拔1061.7米,是志愿軍戰線中部地區最高峰。它西臨平康平原,東扼金化經金城到東海岸的公路,南距“聯合國軍”占據的金化只有7公里,自是志愿軍戰略要點。上甘嶺地區,則是五圣山這一戰略要點的前沿陣地,位于五圣山主峰南4公里處。597.9高地、537.7高地北山,全部位于上甘嶺以南,537.7高地北山在東,597.9高地在西。這兩個高地互為犄角,是五圣山的屏障,總面積3.7平方公里,由志愿軍第15軍第45師第135團各1個連防守。

  對照作戰地圖,李德生清醒意識到,“志愿軍占據五圣山及前沿上甘嶺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使‘聯合國軍’備感難受。志愿軍上甘嶺地區的這兩個陣地因向‘聯合國軍’戰線突出約12公里,受到‘聯合國軍’西面陣地、南面雞雄山、東北面注字洞南山三面火力夾擊,防守起來也很不容易。上甘嶺有失,五圣山就直接受到威脅;五圣山若失,‘聯合國軍’居高臨下,志愿軍在平康平原就很難立足。因此,志愿軍必須守住上甘嶺,上甘嶺成為兩軍必爭之地。”從這時起,他的心思再也放不下上甘嶺:大戰打響,何談休整?!

  激戰至10月20日,敵人損兵折將達7000多人,終于占領537.7高地北山、597.9高地表面陣地。形勢危急,第3兵團代司令員王近山決定,第12軍第31師第91團迅速馳援上甘嶺,李德生幫助軍長曾紹山調兵遣將,求戰之心益熾。

圖片

◆李德生

  10月26日,上甘嶺戰役相持正烈之時,李德生受命趕往兵團部接受任務,見到了王近山和兵團副政委杜義德。見面后,沒講幾句話,王、杜就立即到作戰室介紹情況。王近山是我軍名將,指揮作戰一向從容淡定,可今天卻顯得有幾分焦急。他對著地圖,邊指邊講:

  “15軍能投入的機動兵力已全部用上,但敵人的攻勢仍未減弱,還在不斷補充兵員。這一地區的戰斗,已發展為戰役規模,敵人的意圖是戰略性的。從各方面情報看,敵人在后期還將投入更大兵力向我進攻,戰斗將更激烈殘酷。”

  “我們的決心是堅決守住上甘嶺,寸土不讓!前沿陣地一丟,敵人會乘勢攻占五圣山,從我中線突破,那將使整個朝鮮戰局改觀,絕不能出現這種情況!”

  最后,王近山以十分堅決的語氣囑咐李德生:

  “12軍現已調為兵團的戰役預備隊。全軍同志從上到下,要準備全部投入戰斗。戰斗將空前激烈,要準備像蘇聯衛國戰爭時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戰那樣,一個戰士,從開始打到結束時指揮一個連隊作戰!我們正在上報,準備在15軍統一指揮下,成立五圣山戰斗指揮所,由你負責統一指揮在上甘嶺前線作戰的12軍、15軍所屬的部隊,炮兵由炮7師師長顏伏負責指揮。你們要注意協同。”

  “戰斗情況及時直接報兵團,也要報15軍軍長秦基偉,仗是在他們陣地上打的,要聽從他們統籌調動指揮,相互搞好團結。”

  作為軍人,李德生這時更感到自己的責任與組織的信任,他義無反顧地表示:“堅決執行兵團命令,指揮好前線的戰斗。”

  隨即,李德生和王、杜商定,再從第12軍第34師、35師抽調3個主力團,參加上甘嶺戰斗。

  二、“李德生同志一到前沿,開展軍事民主,解決了糧彈問題!”

  軍情火急!11月初,五圣山戰斗指揮所還未成立,李德生就驅車前往上甘嶺,先到第15軍軍部見了秦基偉軍長、谷景生政委及第45師崔建功師長,聽取他們介紹10多天來的戰斗情況和經驗教訓,對敵我攻防特點有了大體了解,隨即驅車趕往德山峴前線指揮所。

  李德生乘坐的吉普車離前沿還有5、6公里,就進入了敵人的炮火封鎖區。當時,敵人的遠射程炮不分白天黑夜,一直對志愿軍縱深進行轟擊,企圖破壞我后方人員物資的運輸,一路上彈片橫飛。夜間,敵機投下照明彈,把沿路照得如同白晝,緊接著強擊機就對公路沿線目標進行轟炸掃射。如此險境,李德生此行簡直就是赴湯蹈火!

  根據戰況,李德生一眼看出:敵人的攻勢并未減弱,火力仍然十分猛烈,兵員不斷增加,從番號上看已知當面敵人是4個師,陸空火力已深入我軍縱深幾十里。這樣大的規模,豈止是為了前沿2個連的陣地?越接近前指,李德生心情越沉重:

  這時,志愿軍前沿陣地已打成一片松土,表面工事全部被摧毀,戰士們反擊上去如何存身?僅存的幾條小坑道里缺彈、缺糧、缺水,敵人占領表面陣地、封鎖坑道口,我方人員進不去出不來,如何解決吃喝、保持體力、補充彈藥?前沿到縱深幾十里地翻山越嶺,敵人飛機、大炮層層封鎖,如何保證物資往前方運輸?陣地上的電話線經常被炸斷,如何保持通信聯絡?反擊時炮火如何配合?反上去怎么才能守得住?人多了會遭殺傷,人少了又怎么守?

  

圖片

◆戰場要點五圣山主峰。

  想到這里,李德生壓力倍增:“要想扭轉被動局面,奪回前沿陣地,牢牢地站住腳,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

  歷盡艱險,李德生抵達德山峴第15軍前線指揮所。到達軍前指的當晚,他馬上找第31師領導了解情況。當時,敵人進攻的重點是597.9高地,李德生就打電話到五圣山團指揮所,詢問負責該高地防守任務的第31師第91團團長李長生(該團于11月1日夜投入戰斗,堅守597.9高地主峰及其以南、以北5個陣地)。由于電話上難以說清,他便要李來指揮所詳細匯報,李德生從中認識到前沿彈藥供應問題嚴峻。

  第15軍原來的彈藥庫,離前沿4、5公里遠,按平日防御陣地的小型戰斗,消耗彈藥不多,是可以應付的。但是,這次敵人持續猛烈進攻,前沿需要彈藥的數量非常大,敵人動用了大量遠射程炮火和飛機,從前沿到志愿軍陣地縱深幾十里,層層火力封鎖,越往前封鎖得越緊。通向前沿沒有公路,全靠人力長途運送,又遠又累。李長生舉例說,在運輸部隊中,有的戰士累得吐血,到了前沿,連跑步通過封鎖線的力氣都沒有了,造成很大傷亡,彈藥還供應不足。有時,1個營作戰,需2個營運輸彈藥。

  李德生征戰多年,深知有槍無彈意味著打敗仗。他和師、團的領導同志采取軍事民主的辦法,一邊聽問題,一邊發動大家研究解決辦法。很快,他們想出了分段運輸的辦法:

  (五圣)山后面,用汽車運。再往前,從團后勤到營到連,每50米為一段,分幾個人專門負責,沿途挖若干貓兒洞,藏放彈藥,利用敵人炮火間隙,快步往前運送。由于路程短,往回走的時候可以恢復體力。

  這個辦法效果很好,實行后大大減少了人員傷亡,基本保證了前沿作戰有充足的彈藥。

  在李長生及其他人的匯報中,都不約而同地指出:前階段作戰中,每個連隊一個伙食單位,以致在分散的陣地上,被敵人封鎖隔離的戰士,獨立作戰的小組,往往吃不上喝不上,體力耗盡,難以作戰。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饑得慌!怎么辦?李德生號召大家暢所欲言,大家想出了一個辦法:

  在五圣山后山腳,741高地后面一個巖洞里,由團里統一組織食物供應,從各個連隊抽調來10多個炊事員,24小時不熄火,日夜蒸饅頭、包子,源源不斷出籠,組織50多人的專門運輸隊,不分晝夜,冒著炮火,不斷地往前沿運送熟食。為了保溫,用棉被裹著。前沿戰斗激烈,不便集中吃飯,可以用小袋子分裝,一袋5個、10個,一次背幾十袋。炊事員到陣地上,一袋袋地扔給戰士們。缺水或運水不便,就背送蘋果解渴充饑。

  后來,這個741高地供應站還成了開“流水席”的供應點,凡是到前沿或返回后方的人員,都可以隨時進餐。以后戰斗的20多天里,這里蒸了4萬多斤面粉的包子、饅頭,保證了前沿戰士吃飽了好作戰。

  回憶往事,李長林贊佩不已:“李德生同志一到前沿,開展軍事民主,解決了糧彈問題!”

  三、大力改善屯兵、作戰條件,著力解決“知彼”“知己”問題

  當第12軍接受任務上陣地時,陣地上的表面工事已全部炸毀,到處一片松土,一腳踩下去齊膝深。表面工事無法挖,沒工事怎么打仗?根據以往作戰的經驗,只有用麻袋裝土構筑工事。李德生立即叫參謀給軍里打電話:“送1000條麻袋來!”當天夜里,汽車就將麻袋送到前方。

  由于原來兩個前沿陣地上的地面工事被毀,坑道工事未形成與戰壕相連接的戰斗體系,屯兵坑道與山頂陣地相距數十米,戰斗進程中,增加兵員就要在暴露的陣地上通過,常遭敵人火力殺傷,特別是敵人一旦占領陣地,就能封鎖住志愿軍屯兵的坑道口,給志愿軍防守分隊造成被動。李德生一上陣地,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要解決站住腳和屯兵的問題。運來麻袋裝上土,圍成一個圓圈,暫時可以存身,但這樣的工事難于抵御敵人猛烈的火力,所以一上去,就必須加緊突擊挖坑道和搶修戰壕。為了讓一線部隊休息好,保存體力準備第二天作戰,李德生命令由預備連隊上去挖坑道,并提出挖1米堅石坑道立1次三等功,鼓勵大家發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為人民立功。有了這些措施,使陣地狀況日益改善。屯兵、作戰均有了條件,很快解決了在陣地上“站住腳”的問題。

  由于敵人的炮火不分晝夜地往597.9高地、537.7高地北山上打,守軍電話線剛拉上去就被打斷。接線的電話員冒著敵人的火力接線,幾乎是上去一個給打掉一個,傷亡太大!不能保障通信聯絡,上級怎么指揮?下面的情況怎么能報上來?

  李德生聞報,果斷決定:通信排干脆多準備些線,部隊上去打一次反擊,通信排就跟上去拉一根新線;稍靠后方一些的地區,電話線埋在塹壕一側專挖的小土溝里,基本保證了團到前沿通信聯絡的暢通。后來,報話機還配備到連和突擊排,大大方便了“知己”。

  在上甘嶺觀察敵情有其特點,597.9高地的11個陣地不是一條直線排列的,而是由兩條山脊向南,形成前三角形。李德生指示部隊將山上重要無名高地分別編號,以便于使用炮火和作戰指揮:

  西北方向一條山梁從后到前,分別編為6、5、4、0號陣地;東北方向一條山梁從后到前是2、8、1、3號陣地,交叉到前面正好是三角形,主峰就是3號陣地。3號陣地西南還有10號陣地。正面是9號陣地,再往東南下去是靠敵人最近的7號陣地。山腳東面是11號陣地,其東北面就是小村莊上甘嶺。11號陣地東面是一條山間公路,公路向東就是537.7高地北山了。

圖片

◆1952年志愿軍秋季反擊作戰示意圖。

  這樣犬牙交錯的地形,打起來,指揮作戰,部隊運動,相當復雜,但由于山形有前有后,彎彎曲曲,卻提供了從前后和兩側觀察戰況的好條件,便于“知彼”。于是,李德生建議:

  第91團由偵察股長組成一個觀察網,各陣地上設立觀察員,及時將看到的情況匯集上報連、營、團。夜間,可以不斷地派小分隊摸到敵人陣地前沿或陣地上了解敵情;有的點上還專門配上報話機,由干部協同工作。

  李德生的建議得到落實,見效很大:

  由于采取了這一系列嚴密的通信觀察措施,使上級指揮機構對團、營、連,直至前沿班的敵我情況,都能及時準確掌握,對指揮作戰起了很大作用。特別是步炮協同作戰中,步兵觀察所成了炮兵的眼睛,后來,在遇見情況緊急時,直接給炮兵指示目標,使炮兵及時以猛烈的火力消滅敵人,有時是成連成營地殺傷了敵人。

  由于做到了既“知己”,又“知彼”,李德生指揮上更加胸有成竹了。

  四、“由第12軍副軍長李德生負責統一指揮第31、第34師的反擊作戰”

  1952年11月1日入夜,第12軍第31師第91團開始從第15軍手中接防597.9高地,李德生要求他們:“要下最大決心,千方百計打擊敵人,守住陣地!”

  上甘嶺前沿陣地狹小,敵人炮火空前猛烈,上去的人越多傷亡越大,但又要守住陣地,掌握敵情,隨時準備擊退敵人不同規模的持續進攻。怎么辦?第31師第91團的戰斗經驗,引起李德生注意。

  在一年金城防御作戰中,第91團不但積累了豐富的坑道戰、陣地戰經驗,基本掌握了敵軍攻防規律,并且組織全團班以上戰斗骨干集訓,請戰斗英雄現身說法,以親身經歷介紹消滅敵人的經驗,所以到上甘嶺看了敵人進攻和作戰后,大家感到并不陌生,對戰勝敵人充滿信心。根據當面之敵活動規律和上甘嶺地形特點,團領導果斷采取了十分特殊的、適應當時當地的戰斗部署:兵力前輕后重,火力前重后輕。全團9個步兵連,從五圣山到最前沿,一條線排成9個梯隊,使師、團控制了充足的預備隊,保證了源源不斷的兵力補充,以對付敵人的持續進攻。不但師、團如此,直到最前沿的戰斗小組,也通常是戰斗小組長帶一人守陣地,掌握一個戰士在后面補充。對于這種戰斗部署,李德生稱之為“小兵群戰術”,評價甚高:

  這樣富有創造性的部署,使敵人猛烈炮火襲來時,我陣地上人員稀少,避開了敵火力優勢,傷亡不大;而當大批敵人涌上陣地時,我軍炮火、沖鋒槍、機槍和手雷、爆破筒等又發揮了重大作用,給敵以毀滅性打擊。

  于是,李德生指示把第91團戰斗部署經驗總結推廣。根據這一經驗,參戰部隊迭創佳績。

  11月2日7時,敵人對597.9高地展開了猛烈的攻擊。首先以密集火力向志愿軍陣地反復轟擊,發射炮彈近10萬發,坦克開至山腳抵近射擊,飛機100余架次輪番轟炸,持續達2小時之久。一時間,志愿軍陣地上硝煙彌漫,土石紛飛,地面工事全部被毀。從l0時起,敵即以美7師1個營、美空降187團1個營、哥倫比亞營,及南朝鮮軍第9師30團2個營,先后向597.9高地發起多路、多梯次猛烈進攻40余次。“在戰斗中,堅守在最前沿東側9號陣地的志愿軍第91團1個班,打得既英勇頑強又靈活機智,他們巧妙地利用彈坑、巖石和殘存的工事,分兩個小組,輪流作戰。在縱深炮火的合力支援下,激戰一天,打退了‘聯合國軍’1個排至2個多連的7次攻擊,殲敵400余人,自己僅有3人受輕傷,創造了小兵群作戰的范例,受到中朝聯合司令部首長的表揚。”(《抗美援朝戰爭史》第3卷)

  至11月5日,敵人連續進攻4天,一無所獲,再也無力對597.9高地發起大規模進攻。當天,第3兵團首長對上甘嶺地區部隊部署進行調整,由第12軍部隊接替第15軍的上甘嶺地區防務,正式成立五圣山戰斗指揮所,具體部署是:

  由第12軍第31師擔任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的防務,其中第91、第93團擔任597.9高地守備任務,第92團擔任537.7高地北山反擊任務;第34師第103團即返回平康以北地區,接替第31師第92團,作為第15軍第44師預備隊;第34師率第106團集結于文巖里地區,第100團集結于洗浦里、后坪里之間地區,進行動員,準備繼第31師之后,投入五圣山前沿陣地的反擊作戰;

  為便于指揮,決定組織五圣山戰斗指揮所(第15軍前指),由第12軍副軍長李德生負責統一指揮第31、第34師的反擊作戰和第15軍第29師的配合動作,該指揮所歸第15軍秦基偉軍長直接指揮。(見《抗美援朝戰爭史》第3卷)

  前階段作戰中,李德生指揮前沿部隊著重打擊進犯597.9高地的敵人,現在該高地除11號陣地外,已為志愿軍恢復并逐步鞏固,3兵團首長遂決定將作戰重點東移,恢復和鞏固537.7高地北山陣地。

  五、“此次反擊火力組織、兵力部署、戰術手段均很周密細致”

  為了加強指揮,李德生派第31師副師長李長林到前面去親自掌握537.7高地北山戰斗。

  反擊537.7高地北山的戰斗更為艱苦,因為南面537.7高地的主峰為敵人占領,北山在敵人鼻子底下僅100余米,西面為597.9高地敵占的11號陣地火力控制,東面又受敵人注字洞南山火力側射,這個陣地孤立突出,三面受敵。加之,自敵占領了北山表面陣地后,晝夜突擊,已構筑了比較堅固的野戰工事,設置了鐵絲網、地雷等大量障礙物,僅有少數坑道為友鄰分隊堅守。

圖片

◆志愿軍慶祝上甘嶺戰役勝利,新中國用這樣的戰史奇跡向世界宣告:中國回來了!

  因此,反擊537.7北山帶有攻堅性質。經過反復研究,李德生決定:為確保萬無一失,第31師2個主力團協同作戰。由李全貴團長、孫堅政委率領第92團,全力反擊537.7北山,以第93團一部兵力,同時反擊西側的597.9高地11號陣地,牽制敵人,以保障第92團進攻時西側的安全。李基中團長、呂光贊政委率第93團2、3營作預備隊。此次攻殲,讓李德生興奮的是,他得到了強大的炮火支援:

  我軍除步兵部署外,將以50門榴彈炮轟擊537.7高地,13門榴彈炮壓制注字洞南山敵人火力,12門卡秋莎火箭炮施行兩次齊放。在我反擊成功后,再以6個榴彈炮連,在陣地前組成1200米的固定封鎖區,對敵反撲部隊施以火力阻攔射擊。以這樣強大的火力,轟擊一個小陣地,摧毀敵支援部隊,在朝鮮戰場上是前所未有的。

  11月8日,李德生審閱修改了第3l師反擊537.7北山的作戰計劃后上報3兵團。王近山等領導閱后,復電稱:“11月8日反擊部署電悉,此次反擊火力組織、兵力部署、戰術手段均很周密細致,我們認為很好。除令各兵種嚴格遵行外,并應注意與堅守坑道部隊取得聯系,以免在進行第一二次火力準備時,他們不知道情況,出來過早遭到殺傷。”

  11月11日下午4時半,在我猛烈的火力襲擊和掩護下,第92團一舉奪回了537.7北山全部陣地,并接應出艱苦固守在坑道里的友鄰分隊。隨后,第92團、第93團、第106團相繼堅守537.7高地北山,讓敵人望山興嘆。與此同時,攻殲部隊反擊597.9高地11號陣地得手,并以小兵群戰術頑強抗擊敵人40余次進攻,殲敵1000余名。至11月20日,敵人再也不敢進攻。至此,597.9高地才全部恢復了戰役前的態勢。

  11月15日, 3兵團首長通令嘉獎第12軍:“你們剛勝利完成阻擊任務歸來,不顧艱苦,立即投入五圣山前沿爭奪戰,你們在15軍已有的勝利基礎上,在強大的炮火協同下,斗志昂揚,打退敵連續數日無數次反撲。”“你們堅守的597.9高地屹立未動,特別在11日晚的反擊中,又一舉恢復了537.7高地北山陣地。你們打得英勇頑強,工事修得既快又好,戰術靈活。望你們繼續發揚這種小群孤膽的戰斗作風,既能以小的代價堅守地面陣地,又能大量殺傷敵人,要將戰斗堅持到全部恢復我原有陣地,直到敵不敢輕易向該陣地進犯為止。”通令沒有點名表揚前線指揮員李德生,但這是對他的最高褒獎。

  鑒于一個多月激烈爭奪戰中,敵人傷亡慘重,美7師損兵折將,撤出戰斗西移。南朝鮮軍2師、9師被打得無力再發動大的攻勢。到12月3、4日,第106團粉碎了敵人最后一次2個多營的猛烈進攻,從此,敵人再也無力向我大規模攻擊,537.7高地北山陣地得到完全鞏固。

  11月28日,第31師奉命將597.9高地之全部防務移交15軍部隊。12月15日,第34師第lO6團奉命將537.7北山陣地移交15軍部隊。戰役結束,五圣山前線指揮所奉命撤銷,李德生告別了第15軍戰友,返回第12軍工作。至此,第12軍圓滿完成了參加上甘嶺戰役的作戰任務。

  對于上甘嶺之戰,親歷矢石的李德生謙虛地說:

  這次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是15軍和12軍團結協作、同生共死、并肩殺敵的光輝典范,是在黨中央、毛主席和志愿軍總部、3兵團各級領導正確指揮下,所有參戰各兵種各部隊共同奮戰的結果。

  而熟悉那段歷史的人,都會公正地說:最后鎖定上甘嶺戰役勝局的,是李德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王臥龍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所謂的“改革闖將”落馬,給人們留下怎樣的思考?
  2. 政說心語|對毛澤東思想是“集體智慧結晶”爭論的一點看法
  3. 我為什么對富豪鮮有好感,從360周鴻祎說起。
  4. 胖東來破口大罵
  5. 難道它們不是窮光蛋嗎?
  6. “全社會防衛”, “戰爭豪豬”臺灣進入武獨階段
  7. 王欣然|人民、政府、資本
  8. 假如90年前長征沒有帶上毛主席,他會跟瞿秋白一樣的命運嗎?
  9. 境外勢力收買中國記者不成反被曝光!
  10. 政說心語|毛主席:我們不做李自成
  1. 李克勤|1958年毛主席在趙紫陽一封信上的批語:有何深意?
  2. 說說喀山大會上“金磚幣”被攪黃
  3. 莫易||瞞天大謊
  4. 英雄已去世,毒蛇卻高升!
  5. 井岡山觀心|從幾份大字報看,誰支持文化大革命,誰反對文化大革命
  6. 歷史恥辱:“兒食剩骨,正餐奉母”的混蛋宣傳!
  7. 井岡山觀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一個思考:誰負主要責任?
  8. 喀山大會是劃時代的大會
  9. 秦明 | 劉莊的英雄末路
  10. “其實,我早就是一個中國人了”——揭開修正主義者卑躬屈膝的靈魂
  1. 井岡山觀心|毛新宇“研究毛澤東思想”的方法對不對?——以《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根本遵循
  2. 郭建波| 關于七二○事件的歷史考察
  3. 華國鋒時期,人民日報刊載的一篇最低級的造謠文章
  4. 如此治理,不危險嗎?
  5. 多次辱罵偉大的人民領袖毛主席的人,竟然被任仲夷說“堅持真理,堅持黨性,堅持斗爭,寧死不屈”,并被遼寧省委追認為“烈士”! 改革開放后,任何一個人如果公然對國家領導人進行那樣的謾罵,會不會被判刑?會不會被評為“烈士”? 這個由讀者來判斷。 這也是為張志新平反、追認其為“烈士”的“任仲夷”們以及他們的后臺們必須要回答的問題。 就是在可以公開批評根據領導人的美帝,一個美國公民大喊“絞死拜登”、“
  6. 毛澤東大傳第四版 第八卷 亂云飛渡 第6章
  7. 歐洲金靴|“他們也會變質,可能搞資本主義復辟…”
  8. 王忠新:“翻案不得人心”!決不能放任歷史虛無主義動搖黨基國本
  9. 井岡山觀心|林彪事件到底應該怎么看,他是毛主席忠誠的戰士嗎?
  10. 祁建平:毛主席批印“意見書”并非針對彭德懷
  1. 趙戈:回憶“為劉胡蘭報仇”!
  2. 美國給中國挖的坑,卻把自己給坑慘了!
  3. 井岡山觀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一個思考:誰負主要責任?
  4. 喀山大會是劃時代的大會
  5. 秦明 | 劉莊的英雄末路
  6. 羞愧的世界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