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毛主席,就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人民的一切——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5周年”的日子里,更加想念毛主席……
毛主席雖然已神化卌八年,但他心里牽掛著人民,并沒有走遠。他不喜歡“天堂”高遠的孤寂,他喜歡和人民聯歡、噓寒問暖,他就要回到人民中間……他的思想一如既往的溫暖著中國大地,滋潤著人民的心田……
毛主席生為人民生,以人民為“天”,替天行道;化為人民化,以人民為身,化作民魂。與民同體,與民同感,與民同望,與民同行,一以貫之,惟公無私。
毛澤東思想的旗幟,始終不渝的是中國發展方向的航標、勝利的象征……難忘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門城樓那一聲震天動地的呼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他把人民舉上了天……
毛主席時代,是一個朝氣蓬勃、欣欣向榮、內外無債、團結奮斗、敢于戰天斗地,必然勝利的時代。毛主席時代給后世打下了雄厚的、可以發展延續的、根本且牢固的基礎,乃至如果沒有這個基礎,后世所謂的經濟改革便無從進行。
“1979年9月葉劍英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自豪地宣布:‘我們在舊中國遺留下來的<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這就為中國經濟獨立自主的、持續的發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質技術基礎。(<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年6月版>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從經濟發展的速度來看:從1953年到1976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9%,其中工業年均增長11.1%。 從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來看:鋼產量從1949年的16萬噸發展到1976年的2046萬噸。發電量從1949年的43億度發展到1976年的2031億度。原油從1949年的12萬噸發展到1976年的8716萬噸。原煤從1949年的3200萬噸發展到1976年的4.83億噸。汽車產量從1955年年產100輛發展到1976年的年產13.52萬輛。 從國家經濟實力增強的情況來看:按當年價格計算,1952年國內生產總值為679億元人民幣,1976年增加到2965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1952年的119元增加到1976年的319元。這個數字雖然還不高,但在原有基礎上的增長是很明顯的。(《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人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得到逐步提高。……全國總人口從1949年的5.4167億增長到1976年的9.3717億。同期糧食的人均占有量從418市斤增加到615市斤。就是說,增產的糧食不僅多養活了4億人,而且使9億多人的人均占有糧食量比5億多人時增加了近200斤。 全國居民的人均消費水平,農村居民從1952年的65元增加到1976年的131元,城鎮居民同期從154元增加到365元,……初步滿足了占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這在當時被世界公認是一個奇跡。(《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教育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從1949年到1976年,小學在校生從2439萬人發展到1.5億人;中學在校生從103.9萬人發展到5836.5萬人;高等學校在校生從11.7萬人發展到56.5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0%以上。勞動者的整體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全國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的成長起來。 醫療事業也得到蓬勃發展。1949年全國擁有醫院2600家,到1976年發展到7850家。20世紀50年代后期,農村普遍建立了縣、區(社)兩級醫療衛生機構,60年代又在絕大多數生產大隊建立了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這個時期,全國人口的死亡率從1949年的20‰下降到1976年的7.25‰。居民平均預期壽命隨之顯著延長,1949年僅為35歲,1975年提高到63.8歲。群眾性體育活動廣泛展開,中國運動員共獲得22項世界冠軍,打破和超過171項世界紀錄。中國人不在被譏笑為‘東亞病夫’了。(《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這里,要特別提到1966年到1976年10年間的工農業發展狀況:“中國工農業總產值指數(以1952年為100)比1965年增長了133.54%。其中工業總產值1976年比1965年增長181.7%,平均每年增長9.9%;農業總產值1976年比1965年增長51.2%,平均每年增長3.8%。(《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美國的大學教授在研究“新中國”的史書中,面對鐵的事實,也基本說出了毛澤東時代中國的經濟實況:“工業總產值增加了38倍,重工業產值增加了90倍。從1950年到1977年,工業產量以每年平均13.5%的速度增長,即便是從1952年算起,每年的增長速度也在11.3%。與世界上的發展中國家及主要發達國家早期發展相比,中國經濟的增長率是較高的,與現代世界歷史上任何國家實現工業化的周期相比,中國的發展速度也是較快的。在毛澤東時代工業總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30%增加到72%,這反映了中國已從一個基本的農業國轉變成一個初具規模的工業國。從1952年(這一年工業總產值恢復到戰前的最高水平)到1976年,中國的鋼產量從130萬噸增加到2300萬噸;煤炭產量從6600萬噸增加到44800萬噸;發電量從43億度增加到1330億度;原油產量從近乎于零發展到8400萬噸。化肥產量從20萬噸增加到280萬噸;水泥產量由290萬噸增加到4930萬噸。到70年代中期,中國生產了大量的噴氣式飛機、重型拖拉機和遠洋貨輪。中國還制造了原子彈和洲際彈道導彈,在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的6年后,又于1970年發射了人造衛星。……在70年代中期,城市工人階級的人數從1952年的300萬人增加到1800萬人。此外,在農村建立小規模工業企業的政策,使得2800萬農民變成了公社或大隊工廠的工人……中國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的數量從1949年可憐的5萬人(1952年為42.5萬人)增加到1966年的250萬人,到1979年又增加到500萬人,其中的99%以上都是1949年后增加的。除此之外,在毛澤東時代還興修了大量規模宏大的水利工程設施,如果沒有這些設施,就不可能出現這幾年來的農業生產和生產率的發展高潮。……毛澤東時代是中國現代工業革命的時代……到毛澤東時代結束時,長期以來被恥笑為‘東亞病夫’的中國已經躋身于世界前6位最大的工業國家之列。……在1952年—1978年的25年時間,中國的國民收入增長了4倍……(<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莫里斯·邁斯納《毛澤東的中國及后毛澤東的中國》)”
毛澤東時代的特點就是抓住主要矛盾,帶動次要矛盾,抓大略小,抓急略緩,把重要急大的事情率先發展起來,鞏固起來,以此來帶動其它全面發展。在短短的27年多的時間里,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已超過當時先進歷史范例的德國、日本、蘇聯等早期工業化的進程速度,是為中國現代工業奠定了堅實基礎的時代記錄。當時的中國發展,“從1952年—1972年,每10年的增長率高達64.5%(人均34%)。中國的經濟發展并不像許多西方記者錯誤地告訴讀者的,是以‘蝸牛速度’向前發展。(莫里斯·邁斯納《毛澤東的中國及后毛澤東的中國》)”
現在世界上的帝國主義及某些有話語權專家公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甚至是用意不良,總是以眼前的經濟收入與消費的統計資料來說話,但不知這樣的計算方式是不適合、也不能概全毛澤東時代的發展的。也就說這種計算方式無法充分表明毛澤東時代的真實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即如,毛澤東時代在教育、保健、衛生、兒童,以及老人與貧困者(尤對特貧實施五保:吃、穿、醫、住、葬;孤兒保教)的福利措施等,這些基本而必要的方面,是難以用現代標準數字量化的。但可以說,“在所有這些領域,毛澤東時代都取得了偉大的進步,……在毛澤東時代結束之際,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能夠聲稱,它擁有一個雖剛起步但相當全面的醫療保健體系,這使得它在所有發展中國家都獨一無二,醫療保健以及營養和衛生的改善,共同造成了中國人壽命的極大增長,從1949年以前的平均35歲到了70年代中期的65歲。(<大眾文藝出版社·1999年10月版>《中外著名人士談毛澤東;莫里斯·邁斯納<為了建設新中國>》)”
“這些統計資料表明,共產黨革命為絕大多數中國人民帶來了物質上和社會上的利益。(莫里斯·邁斯納《毛澤東的中國及后毛澤東的中國》)”
毛澤東時代工業化(帶動經濟)的高速發展是令世界驚異的。不然,“亡我之心不死”的世界帝國主義的“霸頭”尼克松怎能在白宮坐不住,千方百計地來到北京拜謁“具有一種天生的吸引力(《中外著名人士談毛澤東;尼克松<毛澤東具有一種天生吸引力>》)”“而且老當益壯,斗爭的革命豪情尤甚于風華正茂的昔日(《中外著名人士談毛澤東;龔雨村<毛澤東:一個永不屈服的反帝斗士>》)”的毛主席。
“無論人們將毛澤東時代做何種評價,正是這個中國現代革命時期為中國現代經濟發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礎,使中國從一個完全的農業國家,變成了一個以工業為主的國家。……其實毛澤東的那個時代遠非是現在普遍傳聞中所謂的經濟停滯的時代。而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現代化時代之一。(《中外著名人士談毛澤東;莫里斯·邁斯納<為了建設新中國>》)”
誰說毛主席不懂經濟?在毛主席領導下的毛澤東時代這如實記載的偉大成就,是怎么獲得的?而且還是在頂著國內外極為不利的條件下獲得的,這也足以證明毛主席是無與倫比、無所不通的大學問家,還用單獨說“經濟”嗎?那些緘口不提毛澤東時代成就、只知“雞蛋里挑骨頭”抹黑的人,可見其心理的齷齪與險惡。“盡管現在來談毛澤東時代的經濟成就已不那么時興(莫里斯·邁斯納《毛澤東的中國及后毛澤東的中國》)”,但事實擺在那里,是誰也抹殺不了的。
歷史的紀元“1949——1976”,忠實地記錄和證明了誰也繞不過去的“毛澤東時代”在毛主席領導下的“新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在這耀眼的成就面前,真是難以想象,在毛主席身后有的人是怎么“造”出當時的中國“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的論調?
毛澤東時代真實的主要偉大成就,像鏡子一樣照出了那些專門尋弊索瑕,以各種理由詆毀抹黑毛主席、造謠中傷毛澤東時代的帝國主義及其跟班的宵小們的丑惡嘴臉……
毛澤東時代是創建“新中國”并高速發展和全面奠定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基礎的偉大時代。“這些都同毛澤東的巨大作用分不開。因為這一切,特別是因為他對革命事業長期的偉大貢獻,中國人民始終把毛澤東看作是自己敬愛的偉大領袖和導師。(《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將長期指導我們的行動。……毛澤東同志帶領人民創建了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毛澤東時代給中華大地播下了如何生存和發展的火種,在溫暖生機的時候,會勃然生化成巨大的磁爆,洗刷地球上的一切污濁“舊貌換新顏”……
人民心里有桿秤,“吃水不忘挖井人”。毛主席和他領導的“新中國”的毛澤東時代,嘔心瀝血、自力更生,一切為了人民、造福人民,并為后世奠定了雄厚且穩固的立國基礎和發展的強大動力,這是永遠不能忘記的……永遠……永遠……
(朱樹松·2024年9月30日初稿)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