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回南皮看望母親,過雄縣,游覽“宋遼邊關地道”。在小學生志愿講解員的引導講解下,實道參觀了已挖出并整理好的一段古地道。據考證,宋遼古地道,是宋、遼時期,楊六郎鎮守“三關”(一說是瓦橋關、益津關、高陽關,一說是瓦橋關、益津關、淤口關)時修筑的。楊六郎駐守邊關16年,在與遼軍對峙過程中,修筑了這條橫跨雄縣、霸州、高陽、永清四地的地下戰道,被譽為地下長城。而當我在那個院子的一角,端詳了楊六郎的戎裝塑像,然后登上新建的楊六郎點將臺,環顧四周的一刻,有關宋朝的信息便在腦海中被推送到了思緒中,瞬覺宋朝的稀泥不堪,可謂一個奸賊當道的朝代,一個以財富買恥辱的朝代。
一辱結澶淵辱國之盟。中國歷史上,五代時期,后晉的石敬瑭,為了報答扶持他登上皇位的“父皇”契丹王,把燕云16州割讓給了遼國,這樣就讓北京以南500至800里的平川無險可守,以至于遼國的騎兵在這里可以任意恣肆。五代的最后一個王朝后周,大將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即史稱的北宋。北宋開國后,一直想收回燕云十六州。
宋真宗時期,在宰相寇準的力主下,宋真宗御駕親征,曾取得對遼國作戰的優勢,但宋朝此時卻對損兵折將的遼軍主張議和,于是公元1005年初,宋與遼在澶州簽訂議和協議,史稱澶淵之盟,訂宋朝每年向遼國進貢銀10萬兩、絹20萬匹,以資遼軍費用,換得了暫時茍安。沒有資料可查,我不知這銀10萬兩、絹20萬匹,在那個純農耕的時代,需要多少納稅人的血汗?
從相關史料信息看,導致這一喪權辱國的原因,主要是朝廷的戰爭意志軟弱,認為施以錢財就可換來和平。過去我在有關文章中講過,一個國家的戰爭意志軟弱,沒有戰爭會招致戰爭,而一旦發生戰爭又會輸掉戰爭,甚至導致滅國。這已是被歷史證明了的不二的鐵律。
正是這樣,北宋后期,女真族阿骨打取得對遼戰爭優勢,建立金國。北宋見金國對遼作戰節節勝利,于是想聯合金國一起攻打遼國,趁機奪回被遼國侵占已久的燕云十六州。而聯合的條件是什么呢?是滅遼以后,宋朝將原來進貢給遼國的歲幣財物轉貢給金國,金國將燕云十六州歸還宋朝。盟約定了,金國出兵屢戰屢勝,而宋軍屢戰屢敗。這樣,遼國被金國滅亡后,宋朝就將給遼國的貢銀財物轉向金國進貢,并屈辱地用大量的錢物僅換回了南京及燕云十六周中的六周,但這些地方早已被金國軍隊搶掠一空了。
二辱帝妃朝臣當俘虜。金國見宋朝如此腐敗軟弱,即不斷對宋侵辱。宋欽宗時,金軍打到宋朝的都城開封城下,有血性的大臣李剛主持防御,幾次打退了金軍的進攻。此時,可以說,如果宋朝眾志成城,也并不是沒有翻盤的機會。但奈何朝廷上下缺乏戰爭意志,所以,先前投降的一幕又重演,宋欽宗卻以割讓太原、定州(當時叫中山)、河間三鎮,并獻出大量的金銀財寶向金國求和。
歷史也一再證實,侵略者的貪欲是永遠沒有滿足的。金國拿到了大片土地和大量金銀財寶后,不幾個月,又復殺回來。而此時,有點骨氣的李剛早已被罷免,宋朝也就只剩下了投降。
宋朝可能以為投降就會和平了,其實世上哪有這么便宜的事情,投降的結果,最終招致的就是一次更比一次慘烈的被蹂躪。
歷史上的宋朝就是這樣。宋國要投降,而金國卻不肯受降。金國說,你必須先獻上1000萬錠金子、2000萬錠銀子和1000萬匹絹帛,才允許你投降。于是,宋朝的官吏,從上到下開始搶劫老百姓的財物,為投降而奔忙。
財物交齊了就行了嗎?當然不行。你宋朝的后、妃漂亮啊!那得要獻給金國,以供金人享用享用啊!你的君、臣在宋國可以作威作福,但在金國只配當奴隸,當囚徒。于是,金國滿載著財物,俘虜著皇帝和老皇帝,還有皇后、妃子和朝臣3000余人凱歌而還,于是宋朝(北宋)亡國了。這一段歷史,史稱靖康之變。
遺憾的是,兩個皇帝如何當囚徒,3千朝臣如何當奴隸,皇后妃子如何供人享用,沒有真實的史料記載,但可以想象,那必定是如同豬狗一般,甚至還不如。君不見,狗還可以被當做寵物,而你亡國之君臣配嗎?
三辱君臣投水自了斷。北宋亡了,老皇帝宋徽宗在金國為囚,他的第九個兒子趙構在商丘(那時稱南京)即帝位,后遷都杭州(當時稱臨安),史稱南宋。
南宋的頭號敵人是蒙古國。宋理宗時,蒙古軍侵略湖北武漢(當時稱鄂州)。宋理宗命右丞相賈似道前線督戰,而賈蒞臨前線,一見形勢緊張,就偷偷派人到蒙古軍營中去求和。而這次求和就直接被允許了,為什么呢?是因為蒙軍統帥忽必烈家中變故需離開,就同意了議和,但前提也是賈似道答應把長江以北的土地都割讓給蒙古國,并且每年向蒙古國進貢銀20萬兩、絹20萬匹。這一令人作嘔的求和,只是讓北宋又茍延殘喘了幾年而已。
1276年,在杭州的宋恭帝向元朝投降。大臣陸秀夫與張世杰又在福州立他的弟弟趙昰為皇帝,重建南宋朝廷。1278年,趙昰病死,陸、張在廣東新會(當時稱崖山)再立8歲的趙昺為皇帝。1279年,元軍進攻,陸秀夫背著小皇帝跳海,張世杰亦葬于大海。至此,殘存的南宋亡國,由此宋朝徹底滅亡。
從史料看,宋朝是一個經濟和文化很發達的朝代。如再上推兩漢和隋唐的繁榮看,這說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勤勞的民族,善于創造文化和發展生產。有資料講,當時宋朝,GDP總量占世界總量的22.7%,人口達到了1.26億。無疑,這在當時絕對稱得上是一個超量級的龐大國家,在國際間具有著碾壓級的優勢,但它的歷史又總是與求和及投降相伴。盡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總認為宋朝缺乏堅定的戰爭意志,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宋朝沒有這樣偉大的認識,朝野上下奉行的是割讓領土和施以財物求和平,即使是對西平王這樣的下屬也是如此。殊不知,這樣做正好喂大了敵人的胃口,這也從后來的清朝,以及民國的喪權辱國史實中得到了鐵證。
歷史證明,GDP不能決定戰爭的勝負。宋朝投降的遼國、金國、蒙古國,GDP遠不及宋朝,但它們完勝了宋朝。
戰爭是意志力的較量。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不是物。只有堅定的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強大意志力,才能凝聚起人民的力量戰勝一切敵人。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原解放軍后勤學院教授、博導,《毛澤東精神》作者,中國管理科學學會領導力專委會專家,中國動畫工程促進會紅色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泰山紅色文化研究院院長;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