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發了關于慈禧是否向列強宣戰的文章,并不是為了別的,而是因為在社交媒體上,太多人引用了《走向共和》的東西,導致完全走入錯誤的結論,我隨便舉個例子:
這類的人是大V,影響很廣,這么一搞,好像是中國主動去找列強開戰。
甚至于很多歷史老師都熱衷于這一套,比如說原北京四中的老師石某:
從石某人看來,八國聯軍的問題,那不是外國侵略者的問題,而是清朝自身的問題,是你“主動宣戰”,所以才導致八國聯軍侵華。
也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史觀,所以才有了后來的,石某人的進一步論調:
看一下此人的邏輯:是由于慈禧先向八國宣戰,先打了八國,所以清朝被八國聯軍攻擊,是清朝活該。
然后又推導出:不要老覺得自己受欺負了,你老小粉紅,那不打你打誰?
他是北京四中老師,曾參與撰寫教科書《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現在是海南藍灣未來領導力學校校長。
而這個學校是這樣的:
“1-6年級18萬/學年,7-9年級24萬/學年,10-12年級26萬/學年。以上學費均不含食宿費和雜費”,也就是說這個學校不是普通學校,而是精英學校,中國以后就出這種在石某人影響下的精英。
不理清歷史能行嗎?能讓歷史老師一天到晚在課堂上給學生灌輸這個嗎?
“究竟是中國組織義和團跑到歐美、日本帝國主義國家去造反、去“殺人放火”呢?還是各帝國主義國家跑到中國這塊地方來侵略中國、壓迫和剝削中國人民,因而激起中國人民群眾奮起反抗帝國主義及其在中國的走狗、貪官、污吏?這是大是大非問題,不可不辯論清楚。”《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
關于為什么引發義和團的問題,即便是引用西方歷史,比如說《劍橋晚清史》:
“引起民眾不滿的一個共同根源是1860年以后許多中國教徒所表現的傲慢的甚至是肆無忌憚的行為。據報道,有些中國教徒穿著西裝,坐轎子招搖過市,因教堂事務而闖入衙門,或者利用他們和外國人的關系進行敲詐勒索和拒不納稅。特別令人憤憤的是,中國教徒普遍樂于依仗教會的支持和庇護,同非基督教徒的對手打官司。某些傳教士(主要是天主教傳教士)縱容、甚至鼓勵這種行為。因為他們能夠對衙門施加相當大的影響,使得有時作出偏袒基督徒而壓制非基督徒的、是非顛倒的裁決。事情一發不可收拾到這種地步,即莠民自然要紛紛攀附教會,這便進一步加劇了中國教徒和普通中國人之間的摩擦。
傳教士有力地插手于中國教徒的訴訟案件,除助長社會的不和以外,也是造成敗訴一方經濟困難的直接原因。”
之所以要理清楚這些問題,是因為電視劇帶來極大的負面問題,晚清昏庸腐敗嗎?當然昏庸腐敗,但是晚清是受害者,義和團是在本土的抵抗運動,這毋庸置疑。
關于電視劇對于人們認識歷史的影響,再舉一個現成的例子,在《走向共和》里面,甲午戰爭后,日本拿到了戰爭賠款,是這么用的:
這給人什么印象?
這給人的印象是:雖然日本是侵略者,但是日本上下都非常體恤民間,大臣們希望“改善生活”,天皇決定“全部用來辦教育”。
那么又可以進一步推導出:日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日本打仗----獲取的賠償資金----全部辦教育最后推動科技進步--------所以日本是發達國家。
是嗎?
這段歷史距離現在并不遙遠,日本那邊記載非常明確:
賠款的21.9%轉入臨時軍費專戶。
62.6%用于擴軍,其中,陸軍15.7%,海軍38.6%,軍艦魚類補充基金8.3%。
其他15.5%,制鋼廠創建經費占0.2%,交通通訊費0.9%,臺灣管理費3.3%,轉入皇室5.5%,防災基金2.8%,教育基金2.8%
這個在“安藤良雄ほか『近代日本経済史要覧[第2版]』”說的非常清楚。
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的錢,被日本人拿出去擴充軍費,繼續打仗了, 這就是日本在打了甲午以后又和俄國人打仗的原因。
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之后,日本人民的負擔不是減輕了,反而加重了。
當時的日本是毫無疑問的軍國主義者,帝國主義者,絕對不是電視劇表現的那么“為國為民”。
想一想,如果這些東西不澄清,豈不是“侵略有理”?這會對下一代歷史教育造成多壞的影響?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