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這一天,是美國霸權進入倒計時的開始

觀雨者 · 2024-04-26 · 來源:觀雨大神經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如果我拋出這么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摧毀美國霸權?

  你肯定會覺得這個問題很抽象,也很寬泛。

  因為“美國霸權”本身就是一個抽象且寬泛的概念,它涉及到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等方方面面。

  所以想要摧毀這么個龐然大物,你得在所有領域全面出擊,這看起來一點也不現實。

  不過如果我們能看透這個霸權的基本盤,那么這個問題其實也沒有那么復雜。

  因為再宏大的建筑,也是始于一段簡單的地基。

  “美國霸權”的概念雖然抽象,但它最基本的那段“地基”卻非常具體:

  他們的11艘重型航母。

  靠著這些航母,美國人可以輕松的把力量投送到全球的任何一個角落,霸權的大廈便由此建立。

  當然了,實戰中也不可能動不動就把11艘航母一起A過去。平時一般會有一半左右的航母處在修理和維護的狀態。

  美軍日常在崗的航母數量一般是4-6艘的水平。但即便如此,也依然可以輕松拿捏全球。

  因為翻遍其他所有國家都找不到一艘能與美國航母抗衡的航母。

  (延伸閱讀:干貨來襲:全球航空母艦和兩棲攻擊艦巡禮

  這個“航母差”就是美國霸權的力量來源。

  不過反過來說,這也意味著在“摧毀美國霸權”這個事情上,存在著一個簡單直接的辦法:

  造出比他們更多更強的航母。

  只是這可能嗎?

  航母PK

  據最新消息,我國的003型“福建”號航母現在已經完成了甲板劃線工作。

  同時包括殲-35、殲-15、空警600以及教練10在內的各型戰機的等比例模型也已經被運到艦上。

  估計就在這幾天,“福建”號的首次海試就將到來。

  看著這艘排水量高達8萬噸的龐然大物,大家難免會思考這么一個問題:

  咱家的“福建”號跟美國航母比起來誰厲害?

  這種斗獸棋式的思維方式看起來有些幼稚,但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樣,它其實是一個關系到世界格局的現實問題。

  美國目前共有11艘航母,其中10艘是上世紀設計的老一代尼米茲級,另外1艘則是新一代的福特級(首艦已服役,即“福特”號)。

  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核動力。

  而“福建”號是常規動力航母,所以在拿它們做比較之前,我們需要先解釋一個疑問:

  常規動力航母有沒有資格跟核動力航母相提并論?

  答案是完全可以。

  在海軍裝備中,只有一種裝備會因為是否采用核動力而造成巨大的戰力差異,那就是潛艇。

  這是因為潛艇潛到水下后就沒法燒油了(水里沒氧氣),所以常規動力潛艇在水下只能燒電池,這就無法堅持長時間的高速航行。

  而核裂變不需要氧氣,因此核潛艇無論是在水面還是水下,都可以依靠源源不斷的核動力進行長時間的高速航行,戰斗力自然就提升了一個檔次。

  但水面艦艇不存在這個問題,水面上到處是氧氣,可以隨意燒油。

  所以對于水面艦艇來說,無論是否采用核動力,其功率和航速都沒啥區別,大型水面艦船的最快速度都是跑到30節左右。

  而且無論是核動力還是常規動力,重型航母都是靠蒸汽輪機來驅動的。

  說白了,大家都是架鍋爐燒開水,區別只是一個通過燃油來燒,另外一個通過鈾裂變來燒罷了。

  另外這里面還有一個有趣的知識點:

  在實踐中,同等規模的常規動力蒸汽輪機的效率往往會高于核動力蒸汽輪機。

  這倒不是因為核動力不給力,而是因為人們在用燃油燒水時膽子更大,敢給鍋爐上更高的蒸汽壓強,往死里壓榨性能。

  而在用核能的時候就保守得多了。

  這時候人們往往不敢上更高的壓力,生怕把鍋爐給炸了,搞出核泄漏之類的嚴重后果出來。為此還設計了二回路循環這樣的保護措施,導致效率進一步降低。

  既然如此,那美國的航母為什么還要全部采用核動力呢?

  這是因為核動力航母有一個明顯的優勢,而這個優勢對于美國的戰略來說非常重要:

  它可以無限續航。

  就拿美國的主力航母尼米茲級來說,它們在造好后可以一直開25年而不用加燃料,成功做到了“既讓馬兒跑又讓馬兒不吃草”。

  經常開車的朋友都知道這有多爽。

  不過25年后,反應堆的核燃料就會耗盡,這個時候就需要返廠大修來更換燃料,換好后又可以再開25年。

  等到第二次核燃料耗盡時,剛好到50年的退役年限,也就不用再繼續折騰了。

  這種無限續航的能力對于美國來說是很受用的,因為他們在軍事上一直奉行“全球戰略”。

  美國航母的日常工作就是滿世界轉悠,到處去維護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

  在這種工作狀態下,“不用隔三差五的找加油站”當然會帶來巨大的方便。

  而且因為核動力航母不用給自己加油,所以艦上的整個油庫都可以用來為艦載機儲存燃油,這樣艦載機就可以出動更多的架次。

  另外核動力航母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艦上不需要建煙囪,不會有排煙干擾艦載機的降落。

  總的來說,核動力技術簡直就是為美國航母這種長期出差的工作狀態量身定制的。

  而中國海軍目前對續航能力還沒有那么高的需求,因為我們現在主要的活動范圍還只是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

  所以對于我們來說,常規航母具備的上萬公里的續航能力已經足夠。

  當然了,未來隨著我國海外利益的逐漸增加,我國航母長期出差的需求也會出現,所以我們在不久的將來也會裝備核動力航母。

  不過就算我們在未來裝備了核動力航母,也會繼續生產常規航母,因為常規航母也有自己的優點:

  首先是價格便宜。美國曾經做過測算,在同樣的噸位和配置下,核動力航母的造價比常規動力航母要貴70%。

  其次就是保養方便,所以出勤率比較高。

  接下來我們就先拿“福建”號和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PK一下。

  “福建”VS“尼米茲”

  下圖是美國現役的10艘尼米茲級航母: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尼米茲級航母普遍比較高齡,最早的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服役了。

  其中尼米茲級的首艦“尼米茲”號甚至已經到了50年的設計壽命(從下水開始算),馬上就要退休了。

  在這個時候,核動力航母的一個缺點就會顯露出來:

  很難實現“延遲退休”。

  常規動力航母即使到了退休的年紀,依靠師傅們的修修補補,再返聘一段時間問題也不大。

  但核動力航母的核燃料燒完就燒完了,靠簡單的修修補補解決不了問題,如果非要讓它繼續發光發熱,那就得更換核燃料。

  但這并不容易。

  因為核燃料是封死在有著厚重屏蔽層的反應堆里的,要更換就得對整艘船進行一個開膛破肚式的大手術。

  這個項目無論是時間成本還是經濟成本都非常高昂。

  按照美軍航母正常的設計壽命,它一輩子只需要更換一次燃料,所以勉強可以接受。但如果要換兩次,那就吃不消了,還不如造新的。

  比如說90年代服役的“華盛頓”號航母,它在2017年開始更換核燃料,結果一直換到2023年才換好,前后折騰了6年之久。

  想讓它退休的時候再折騰一次,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考慮到尼米茲級航母普遍年齡較大且難以“續命”,所以在未來的十年里,美軍恐怕會面臨一波航母退役的高峰。

  那么“福建”號航母的綜合性能跟尼米茲級相比如何呢?

  其實這個比較對于美國人來說是不太公平的,因為兩者的核心技術已經不屬于同一個時代了。

  尼米茲級核航母用的是上個世紀的老式蒸汽彈射技術。

  這個技術的熱效率很低,大概只有5%。

  也就是說每消耗20份能量,只有1份能量能被有效用于彈射的機械能,剩下的19份都隨著蒸汽泄漏而白白散失掉了。

  另外因為蒸汽彈射靠的是蒸汽壓力,所以尼米茲級航母的每次彈射都需要消耗掉1噸的寶貴淡水;而且在下次彈射前,還要浪費大量的時間去再次填充蒸汽。

  如果艦隊跑到了寒冷地區,泄漏的蒸汽就會很快結冰,這將導致彈射器周圍布滿冰渣子,此時船員就不得不進行麻煩的除冰作業。

  而我國的“福建”號航母用的是最新的電磁彈射技術。

  該技術的能量利用效率超過了50%,不僅不需要消耗大量淡水,也不存在蒸汽泄漏的問題,而且兩次彈射之間所需的蓄能時間也更短。

  在實際工作中,三根電磁彈射器的效率就能夠達到四根蒸汽彈射器的水平。

  所以不管從哪方面看,“福建”號都有跟美軍現役主力尼米茲級航母扳手腕的資本。

  不過這也沒什么值得沾沾自喜的,畢竟尼米茲級航母已經是個“老家伙”了。

  中國航母真正的對手,是福特級這樣的美國新銳航母。

  要比,就跟他們最強的航母比。

  “福建”VS“福特”

  福特級航母的首艦“福特”號是世界上第一艘電磁彈射航母,該艦于2009年開工建造,2017年正式服役。

  美國的計劃就是用這個“地表最強戰艦”逐步取代老邁的尼米茲級航母,以此來維持他們對全球海上力量的壓倒性優勢。

  這個優勢能維持得住嗎?

  我們可以先來看一下“福建”號和“福特”號的平面對比圖。

  從上圖可知,雙方的尺寸很接近,福特號的甲板稍長一些,不過整體的甲板面積區別不大。

  盡管甲板面積區別不大,但雙方在調動艦載機的效率方面還是有著比較明顯的差距。

  這主要是因為“福建”號上的彈射器和飛機升降機比“福特”號要少一些。

  “福建”號安裝了3根電磁彈射器和2個升降機,

  “福特”號則安裝了4根電磁彈射器和3個升降機,所以它起飛艦載機的效率更高。

  從我國海軍發展的進程來看,“福建”號只是一個過渡型產品,所以確實還存在很多需要優化的地方。

  不過雖說只是個“過渡產品”,但它在技術升級方面的步子邁得是非常大的。

  要知道我們的上一艘航母“山東”號還只是一艘傳統的滑躍式中型航母。

  等到了“福建”號,我們就跳過了美國人玩了幾十年的蒸汽彈射,直接進化到電磁彈射,而且還是重型航母。

  雖然現在“福建”號的電磁彈射器數量不如“福特”號,但在電磁彈射這個核心技術領域,我們是領先于美國的。

  美國“福特”號的電磁彈射用的是交流電網。

  這類電網有一個頑疾,就是在使用超大功率的用電器時,特別容易出現“電網震蕩”故障,時不時的給你跳個閘斷個電。

  而電磁彈射器恰好就是一個超大功率用電器。

  所以在福特號剛服役時,它的彈射器平均每使用272次就會故障1次,整艘航母跟著三天兩頭的跳閘,很煩人。

  后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改進,好歹是達到了平均每使用400次會故障1次的水平,算是馬馬虎虎可以上班了。

  不過這離原先設計的每4000次才能出1次故障的標準還差得遠。

  而比電磁彈射系統問題更嚴重的,是他們的電磁攔阻系統。

  一開始這個系統平均每用41次就要故障1次,搞得維修人員一天要修3回。后來不知道改進得怎么樣,反正是硬著頭皮部署了。

  那么這些問題嚴不嚴重呢?

  那就取決于你的心理承受能力了。

  如果按照印度的標準,這些都是小問題。停電了大不了大家原地發發呆,等待系統冷卻,然后重啟或維護一下就可以了。

  但如果到了戰場上,這種間歇性的宕機會不會很危險呢?人家的戰斗機趁機飛過來怎么辦?

  還是那句話,主要看你的心理承受能力。

  像三哥這種只要出門不起火就算成功的“大心臟”,根本就不會擔心實戰風險的問題。

  那么美軍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呢?

  這個尚不清楚,但種種跡象表明,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有越來越強的趨勢,畢竟現在都敢找印度去給自己修軍艦了。

  而我們的福建號航母雖然也是電磁彈射,但采用的是馬院士團隊研發的中壓直流電網。這套系統在理論上就不會出現“電網震蕩”的問題。

  那美國人為什么不采用這個技術呢?

  這里面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他們對研發電磁彈射和電磁攔阻系統的困難估計不足。

  二是他們研發的年代比較早,當時缺乏這方面的技術經驗積累。

  我們在這個領域就擁有明顯的“后發優勢”。

  在我們開始研發電磁彈射的時候,我國在電力工業方面的技術儲備已經獨步全球,不是美國這種國家能輕易碰瓷的。

  我國目前建設并運行著全球規模最大的統一電網,支撐著相當于美國2倍的電力規模,這里面到底發展和儲備了多少黑科技只有天知道。

  事實上現在只要是和電有關的設備研發,我們都大幅領先美國,包括還在研發中的電磁炮。

  另外除了電磁彈射這樣的核心技術外,我國整體的船舶工業水平也大幅領先美國。

  我國現有的造船年產能幾乎是美國的百倍數量級。

  其實美國的造船能力在很多年前就已經開始萎縮了。近幾年更是出現了嚴重的工人和產業鏈流失現象,以至于他們現在造個低等級護衛艦都會延期好幾年。

  所以如果我們靜態的對比兩國海軍,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美國海軍的戰力是中國的四到五倍。

  但如果我們動態的看這個問題,就會發現:

  美國海軍雖然存量高,但因為造船工業的萎縮,新艦的下水速度已經跟不上老艦的退役速度,以至于很多老艦不得不超期服役。

  而中國海軍雖然存量低,但增量很高,近年來海軍平均每年下水的軍艦噸位都是美國的2倍左右。

  所以我們不難做出這樣的預測:

  中國海軍戰力追上美國海軍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當然了,僅分析航母的性能,還不足以完整的評估出航母的戰斗力。因為航母說到底只是一個海上移動機場,它的戰斗力最終還是要靠艦載機去實現的。

  所以要完整的對比中美兩國航母的戰斗力,就必須把艦載機的戰斗力也算進來。

  海空主宰

  我國艦載機的發展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

  等“福建”號正式服役后,我們為其配備的艦載機類型將包括艦載戰斗機、預警機、運輸機、教練機、直升機…基本上能做到“美國有的我們也有”的水平。

  而在眾多類型的艦載機中,艦載戰斗機無疑是最核心的戰力。

  目前美國“福特”號航母配置的艦載戰斗機組合是四代半的F/A-18E/F搭配五代機F-35C。

  而經常摸著美國過河的我軍,也將為“福建”號航母配置類似的組合:

  四代半的殲-15B搭配五代機殲-35。

  其中殲-15B和F/A-18E/F都是非隱身戰斗機,空戰能力不如五代機,不過非常能裝。

  它們可以外掛大型導彈和重磅炸彈,在中美的艦載機分工體系里側重于對地和對海攻擊。

  至于在高端局中爭奪制空權的重任,自然就落在各自的五代機身上了。

  所以在未來全球海洋的上空,我軍的殲-35和美軍的F-35C是注定的宿命之敵。

  相比于還沒有正式服役的殲-35,美軍的F-35系列戰機在世界上早已是如雷貫耳的存在。

  這里有必要說明一下,F-35系列戰斗機共有三個型號,其中:

  F-35A是空軍型,性能最強,但只能在陸地機場以常規方式起降。

  F-35B是垂直短距起降型,可以在盟友們的輕型航母或兩棲攻擊艦上起降,把這類軍艦的戰斗力提升了一個檔次。缺點是為了實現垂直起降而犧牲了大量性能,是系列中戰力最弱的機型。

  F-35C就是為航母配置的艦載彈射型,專供美國海軍的重型航母。其翼展更大、航程更遠、降落更方便,不過速度也更慢。性能介于F-35A和F-35B之間。

  然而盡管該系列的名聲在外,但美國海軍卻不怎么喜歡。

  當年美國海軍最想要的是一款能夠取代F-14的隱身高速重型戰斗機。

  所以他們在冷戰末期的時候打算上馬一個叫NATF的項目,我們可以理解為艦載版的F-22。

  但這個計劃有個問題:太貴。

  在蘇聯還存在的時候,多花點錢沒啥說的,但當年這個項目還沒研發完呢,蘇聯就沒了。

  結果摳門的國會老爺們就讓這個昂貴的高端項目下了馬。

  隨后美國人就拿出了一個相對便宜方案:JSF多用途戰斗機項目。

  美國在這個新項目上展現出了極高的成本控制天賦,他們用一款機型去應付了三個不同客戶的需求,搞了個“一機三吃”。

  這就是后來的F-35系列。

  其中F-35A是給空軍的,F-35B是給海軍陸戰隊的,F-35C是給海軍的。

  從尺寸上看,F-35屬于中型戰斗機,只安裝了一臺發動機,因此成本一開始就比較低。

  現在還通過“一機三吃”的策略獲得了來自三方大客戶的大量訂單,于是在規模效應下又可以進一步的降低成本(系列中的很多零件可以通用)。

  同時為了能夠最大限度的增加銷售規模,該飛機在研發時還非常重視出口市場的偏好,它的很多設計考慮的都是盟友的需求而非自己的現實。

  這種經營模式的效果確實很好,不過這里指的是市場效果。

  F-35系列是目前全球生產規模最大的五代機,產量已經突破千架。

  在這樣的規模效應下,它的平均成本被壓縮到不足1億美元,

  這在西方世界里已經是一個非常低廉的價格了,要知道印度從法國購買的更落后的四代半陣風戰斗機,都需要2億美元一架。

  那么面對如此物美價廉的產品,美國海軍為什么不滿意呢?

  這就跟這款飛機的實際作戰性能有關了。

  剛才提到過,美國人在設計F-35時特別關心盟友的偏好。

  而美國的盟友和美國有一個巨大的不同點:他們更窮。

  越窮的人買東西越在意性價比,恨不得一架飛機就能把所有問題都搞定。

  在這種需求指導下設計出來的產品,自然就是一個“萬金油”:樣樣都會,但樣樣都不精。

  所以從功能上看,F-35既能對空打空戰,也能對地扔炸彈。

  而為了能多裝炸彈,它機肚子就被設計得很大;同時為了方便垂直短距起降,在懸停時保持“昂首抬頭”,它的機頭又被設計得很短。

  這個外觀綜合起來看,就是只“縮頭肥雞”。

  那么胖一點又有什么罪過呢?

  對于飛機來說,身材還真是個大問題。

  肥胖的外形給F35帶來了一個巨大的缺點:飛得慢(阻力太大)。

  F-35系列中性能最強的F-35A,其最大速度也不過1.6馬赫(即1.6倍音速),B型和C型的速度甚至更慢。

  而各國傳統的以空戰為主的戰斗機,其速度一般都會超過2馬赫。比如說我國同樣是單發中型戰斗機的殲-10,它的速度就能達到2馬赫。

  至于其他的雙發重型戰斗機,速度就更快了。

  這就讓美國海軍很頭疼,因為航母的艦載戰斗機必須要飛得足夠快才能及時把突襲航母的敵機攔截下來。

  而這種慢速的“運泥巴”專業戶(美軍把扛著重磅炸彈去轟炸敵軍的臟活累活形容為“運泥巴”),美國海軍根本就不缺,他們已經有現成的F/A-18E/F“超級大黃蜂”了。

  當年為了加強低速著艦的能力,“超級大黃蜂”還專門優化過自己的低速性能,以至于該型機是四代機中出了名的“慢機子”。

  所以現在美軍哪里還需要你再配一個更慢的,而且同樣也是擅長運泥巴的“肥雞”過來?

  這倆放在一起只能占座,沒法互補。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海軍天然不喜歡單發戰斗機。

  只要條件允許,艦載機一般都會采用安裝兩臺發動機的雙發設計。

  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在海上不像在陸地上那樣,出問題的時候可以就近找機場迫降。

  在海上一旦有一臺發動機失效,唯一的辦法就是靠另外一臺發動機返回航母。

  而如果你的飛機是單發動機設計,那就只能跳傘了。

  而在海上跳傘是很危險的,因為海上搜救的難度很大。落入冰冷海水的飛行員,其生還幾率遠遠低于陸上跳傘。

  F-35這種為了省錢而去選擇單發設計的行為,無疑增加了海軍飛行員的生存風險。

  所以美國海軍訂購的F-35C數量非常少,每艘航母只配備了一個F-35C中隊,擺明了就是湊合著等下一代戰機。

  而我國的殲-35在研發時就沒有那么多復雜的想法,這款戰機的任務目標很明確:空戰!

  所以殲-35在研發時,一切都是圍繞著提升空戰性能的要求出發的,主打的就是一個空戰專精。

  所以跟粗短肥的F-35C比,殲-35的外形更加修長和苗條。

  它的速度大于2馬赫,非常擅長高速攔截,甚至還能實現超音速巡航(即在不開加力的情況下長時間維持超音速飛行的能力)

  同時殲-35還是典型的艦載雙發戰斗機,在任務或戰斗中如果出現一臺發動機故障,還可以靠剩下的那臺返航。

  所以殲-35在服役后,它的空戰性能大概率會強于對手F-35C。

  那么雙方的那個四代半搭檔的水平如何呢?

  美國F/A-18E/F“超級大黃蜂”就是F/A-18“大黃蜂”的放大版。

  當年在冷戰結束后,因為新型艦載五代機項目的下馬和主力F-14的退役,美國海軍采用了一個相對保守且省錢的替代方案。

  就是把現成的中型戰斗機F/A-18改大了湊合著用。

  作為F/A-18的放大版本,F/A-18E/F能攜帶更多的導彈和炸彈。

  不過它的底子畢竟不是重型戰斗機,即使改大了,其身板還是比正規的重型戰斗機略小。

  而我國源自蘇-27家族的殲-15就是不折不扣的重型機了。

  它的尺寸和重量都比“超級大黃蜂”大了一圈,其理論上的航程和載重上限也更高。

  不過由于在遼寧艦和山東艦上只能滑越起飛,所以早期殲-15的起飛重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太重的話飛不起來),這就導致它的實際性能打了很多折扣。

  但如果是在“福建”號上用電磁彈射起飛的話,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在彈射器的加持下,戰機不再需要受到起飛重量的限制,如此一來,改進型的殲-15B就可以發揮出它的全部優勢。

  作為專業的重型戰斗機,滿狀態下的殲-15B無論是航程還是彈量都強于F/A-18E/F,同時速度也更快,達到了2.2馬赫。

  而且因為“出道晚”,殲-15B身上的設備也十分先進,尤其是配備了最新式的大口徑有源相控陣雷達。

  所以該機無論是用于空戰還是對地對海攻擊,都是四代半戰斗機中的戰力巔峰。

  這也意味著在未來的海空決戰場上,美國將不得不面對自身艦載機處于劣勢的現實。

  結 語

  對于美軍來說,中國海軍的快速崛起意味著他們“躺贏天下”的日子將一去不復返。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美軍裝備優勢的快速縮小,并非是因為美國的技術落后,而主要是他們長期堅持“省錢戰略”和“代理人戰略”的結果。

  為了省錢,就要追求性價比;為了照顧盟友和代理人的需求,就要根據他們的偏好來設計產品。

  結果當然就是造出來一堆價格便宜但更適合別人用的裝備。

  當然了,這里的“便宜”是相對美國自己而言的。如果跟中國比,他們再便宜的東西也是貴貨。

  不過美國的這個戰略也不能說有什么錯,因為他的夢想本來就是躺著維護自己的霸權。

  自己只提供裝備,拼命的事讓代理人去干,這是最好的。

  現在靠著這些為盟友準備的“量大管飽”的便宜裝備,該目標基本上是實現了。甚至可以說美國的這盤大棋下得十分漂亮。

  只不過代理人畢竟只是代理人,他們再厲害也只能威懾一些普通國家,一旦碰到中國這種體量的對手,這些阿貓阿狗就不夠看了。

  于是美國還是得親自下場,這時候裝備不合適的問題就會凸顯出來。

  不過現在的美軍依然還擁有著一個壓倒性的優勢:數量。

  他們不僅擁有11艘重型航母,每艘航母上能搭載的飛機數量也更多,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2款艦載戰斗機身材比較短肥,占的空間小。

  靠著這個數量優勢,美國相對世界的“航母差”依然堅挺。

  只不過中國在未來也不會只有一艘重型航母。正如上文所說,“福建”號只是一個過渡產品。

  所以,真正的比賽才剛剛開始。

  現在更大更完善的新型航母已經在路上,未來隨著各項技術磨合的成熟,我國的航母制造很快就會進入到大規模批量生產的階段。

  對于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協作體和造船大國而言,只要技術上沒有代差,數量就不是問題,反正早晚都會“產能過剩”。

  美國的汽車、光伏、家電、手機...等行業早就瑟瑟發抖了,而屬于航母的這一天也不會太遠。

  預計再過十年左右,美國的航母戰斗群就將開始失去它的數量優勢。

  歷史的關鍵節點往往是在悄無聲息中降臨的。

  從“福建”號海試的那一天開始,美國的全球霸權就將不可避免的進入倒計時。

  如果美國想正面應對這個挑戰,就必須在航母的研發和制造上卷起來,馬上進行大幅度的技術和產能升級。

  但很顯然,現實中的美國大概率是卷不動了。

  該國嚴重的產業空心化已經把他們的造船成本提高到了無法承受的地步。

  現在的美國不要說研發新航母了,就連原先定下的造10艘福特級逐漸取代現役的10艘尼米茲級的計劃都很難做到。

  如今已經有美國議員討論起了這么一個計劃:

  為了節省成本,在完成第一批4艘福特級的訂單后就停止該型航母的生產,轉為建造廉價的中型常規動力航母來填補缺口。

  美國的這種“戰略摳門”必然會導致他們被追上的速度大幅加快,所以他們現在的心態也很急。

  就在幾天前,美國對我國的造船業發起了旨在調查“不公平競爭”的“301調查”。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類制裁只會越來越頻繁。

  只不過站在產業規模的角度上看,這種行為基本上就相當于螞蟻咬大象,主打一個自娛自樂。

  4月24日,美國“菜單大師”布林肯到訪中國。

  背靠著“航母霸權”,美國高官在出訪他國時往往會想當然的進入到一種“討債人”的狀態中。

  在他們的眼里,其他國家都是欠他們的,所以他們可以隨意向各國提出各種任性的要求。

  如果有人不服,他們就會指指自己的航母,叫囂“要從實力的地位出發來談話”...

  不出意外的話,此次布林肯仍會在諸如俄烏問題、中東問題、貿易問題等方面給我們“上課”。

  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對于中國老百姓來說,這兩天還有更值得關注的事情。

  就在布林肯來訪的前一天,即4月23日,是我國海軍成立75周年的紀念日,也是我國的“海軍節”。

  從4月23日到24日,唐山,日照,煙臺,青島,上海,福州,廈門,廣州,湛江,北海等多地都舉行了規模空前的軍艦開放參觀活動。

  能夠在這么多城市同時展出軍艦,主要是因為我們現在的軍艦確實是夠多夠漂亮了。

  有趣的是,布林肯在上海下榻的和平飯店,距離在上海展出的052D“淄博”號驅逐艦,僅1公里之遙。

  他只要一推開窗,就能目睹我國海軍節的盛況。

  而看著大批瘋狂搶票觀艦的熱情群眾,我想他應該能夠認清這么一個現實:

  中國人,真的很喜歡軍艦。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歷史總有一些近似
  2. 腐敗滲透到了各行各業,沒一個行業是清白的
  3. 否定之否定
  4. 德納:馮玉軍涉俄言論的背后
  5. 李昌平:開魯縣“干部阻耕”事件,讓子彈飛一會!
  6. 彭水周|劉裕滅南燕帶給我們的啟示
  7. 孫錫良|美國正在推進熱戰陣地化陰謀
  8. 炮擊紫石英艦:堅決捍衛國家主權
  9. 美國在搞一個可怕的計劃
  10. 西江月·讀清史稿有感
  1. 毛主席機要秘書張玉鳳嚴正聲明
  2. 吳銘|葛教授,吃飽了撐的么
  3. 階級斗爭的標志性事件出現了
  4. 到底有多少人沒富起來?是少數還是多數?
  5. 張志坤:中俄關系面臨美西方的強烈狙擊
  6. 尹國明:美國最近的動作很不簡單
  7. 毛星火:莫言為何不被處理?
  8. 歷史總有一些近似
  9. 工人階級的現狀與地位
  10. 前鋒|張玉鳳挺身而出令人贊,毛主席功高蓋世不可辱
  1. 落馬醫療院士為何總如此淫蕩?
  2. 尹國明:不用著急,這僅僅是更大場面的開始
  3. “華主席,你可千萬不能把鄧小平解放出來”
  4. 房地產,秘不發喪
  5. 從蘇聯解體看偉人的“十個如果”,讓人醍醐灌頂,振聾發聵
  6. “和平演變”走高層路線,真相令人觸目驚心!
  7. 彭勝玉:美國“穩中戰略”取得巨大成效
  8. 連反抗都不敢說的人,有什么資格說和平?!
  9. 孫錫良|不會再提這條狗的名字
  10. 張志坤|繼公知群體后,新興買辦集團在世人心中也發霉變臭了
  1. 「紀念渡江戰役75周年」尋找渡江戰役中劃船的“背影姑娘”始末
  2. 共產黨人卡羅爾·卡里奧拉當選智利眾議院議長
  3. 毛主席機要秘書張玉鳳嚴正聲明
  4. 工人階級的現狀與地位
  5. 火車下鋪的"坐權"之爭,根源是什么
  6. 孫錫良|造假歪風邪氣必須趕緊剎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