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來,網上關于新中國前30年為國家發展奠定的基礎問題出現了一股否定的思潮,還有人以諷刺的語氣說什么不是改革開放還在打基礎等等。這些人根本就不承認前30年國家奠定的各方面的基礎。今天看到一個網名叫“111求真”的人寫的一篇《論“打基礎”》的文章,他的文章就是以典型的虛無主義手法全盤否定前30年國家發展奠定的基礎作用。看了他的這篇文章,如鯁在喉,不得不要說幾句,以澄清歷史真相。
我們先摘錄他的一段文章,看看他不僅邏輯上混亂,而且是帽子滿天飛。他在文章開頭一段這樣寫道:“一些左人不顧事實,睜眼說瞎話,否認人們曾遭受的苦難,他們的本意是貶損改革開放。為此他們創造了一種說法,謂之“打基礎”。按照他們的說法,我們黨今天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得益于改革開放前30年打下的“基礎”,為此他們還洋洋得意,似乎無人能反駁,是無往而不勝的武器。其實這些左人十分幼稚好笑!誠然,要建樓房必須打基礎,但問題是打什么樣的基礎?如果是堅實的基礎,建樓房自然質量好,不會動搖;如果基礎不堅實,在此基礎上建樓房必然成危房,一有風吹草動就垮塌!前蘇聯帝國大廈不可謂巍峨宏大,它也打了70年的“基礎”,比我們的時間長多了,但在人民憤起反抗下,頃刻之間就土崩瓦解了!古巴也打60多年的“基礎”……”我們先分析他這段話,在他的這段話里主要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意思就是他認為說前30年的基礎是“睜眼說瞎話”。并以嘲諷的語氣認為是“十分幼稚好笑”的。這個問題待后面再駁斥。他的第二層意思就是試圖以前蘇聯和古巴為例,從而否定前30年的基礎是“不堅實”的基礎。在這里他把蘇聯的解體歸咎于基礎“不堅實”,至于說古巴,他的意思就是古巴也打了60多年的基礎,現在仍然不怎么樣。以此否定前30年的基礎對改革開放的作用。其實,在這里他犯了一個嚴重的邏輯錯誤。請問,蘇聯的坍塌是因為基礎“不堅實”嗎?說明他根本就不懂事實真相。前蘇聯當時是世界上唯一能夠與美國抗衡的國家,它的重工業和軍事工業是非常強大的,能說它的基礎“不堅實”嗎?再說,蘇聯的解體是因為它的基礎“不堅實”嗎?其實這個人根本就不知道前蘇聯解體的原因。他一方面知道前蘇聯“不可謂巍峨宏大”,一面又說是基礎“不堅實”,認知一知半解,就胡亂結論。至于他說古巴,其意思就是以此進行類比否定新中國奠定的基礎。這些不必做過多的解析。本文重點想駁斥他對改革開放前奠定的基礎的否定。
我們再看他文章的另一段話,他在文章里對前30年的表述是這樣的,這是他要表達的重點意思,他說了50年代“國家是做了大量工作,各行各業都得到發展,切實為新中國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后面他就來了180度的大轉彎,他說:“但是在六、七十年代由于左的路線,搞反右斗爭、大躍進、人民公社直至十年文革,使我國的“基礎”產生了松動,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直接威脅到祖國大廈的安全。左人們只是不加區分,把改革開放前30年一概視作“打基礎”,不肯人們分析利弊,吸取經驗教訓。筆者認為,如若認為六、七十年代,特別是文革十年也謂之是“打基礎”的話,那筆者可以斷言,這樣的“基礎”上建立的樓房必然是危房。至于左人們說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偉大成就就是得益于前30年打下的“基礎”更是胡說八道。”我們說為了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要講道理,擺事實,以理服人,不能毫無根據地下結論,戴帽子,打棍子。我們看他的這段話,根本就沒有一點事實依據,就是一個空洞無物的結論。
我們就針對他的這些論調,來了解一下歷史真相吧。他說五十年代“切實為新中國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點是事實。但是他說到六、七十年代時,一是對歷史事件混淆不清,說明他連起碼的歷史常識都沒有,還要在這里大放厥詞。因此,先給他普及一下歷史知識,反右斗爭是五七年,大躍進是五八年,人民公社是五八年以后。而這個人卻把反右斗爭和大躍進都歸類為六、七十年代,這是屬于常識性錯誤,對新中國的歷史都不知道,還有什么資格在這里如他自己所說的胡說八道呢!這是其一。
其二,他說六、七十年代“使我國的基礎“松動”了”,我們還是用具體事實來說話吧,俗話說得好,“事實勝于雄辯”。
在這里先給他普及一下歷史知識吧。
首先必須要搞清楚的一點是,基礎是指各方面的東西,包括工業、農業、文化教育、科學技術、國防軍事、以至人口素質等等。因為涉及的內容太多,考慮篇幅的問題,只能粗略例舉幾個事實來說明一下。
先說農業,這里只例舉幾個具體數據,1953年全國統計的耕地面積為16.28億畝,到人民公社以前,共增加了4900畝,為16.77億畝。人民公社以后到1980年,全國耕地面積增加到20.69億畝,增加了3.92億畝。人民公社期間新增耕地面積占新中國成立后新開墾耕地的88.7%。農業水利建設方面,新中國成立前,全國只有大中小型水庫1223座。到人民公社前,總計修建了1079座,年均修建135座。人民公社時期,新建水庫8.33萬座,年均4230座。世界奇跡紅旗渠就是人民公社時期的歷史見證。
工業方面,50年代,從蘇聯引進156個項目,但由于后來蘇聯的翻臉,后來只落實了135個項目。建立了以東北為工業基地的重工業基本框架,有些項目開始動工興建。
但六、七十年代,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的成就不可否定的。周恩來總理在1975年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指出,三五和四五期間,建成了1100個大中型項目,成功進行了氫彈試驗,發射了人造地球衛星。1964年開始的三線建設,在中西部地區建成了軍民融合的重大科研、生產基地45個,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新興工業城市30個。形成了能源、交通、鋼鐵、機械、電子、軍工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不僅重工業完全建立起來了,輕工業建立起來了,同時信息工業也建立起來了。中國可以生產出各種各樣的工廠全套設備,包括重工業、輕工業的工廠全套設備,可以生產萬噸巨輪、兩彈一星、運十大飛機、汽車、火車、飛機、大炮、坦克、軍艦、和航空母艦,還可以生產巨大的發電設備等等。這能說不是基礎嗎?
在六、七十年代,我國發展了鋼鐵、機械、化工、煤炭、電力、石油、輕紡等傳統工業,并建立了汽車、飛機、電子、原子能、自動化儀表儀器等新興工業。這些都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奠定了任何人也否定不了的堅實基礎。
還有1973年毛主席和周總理批準的“四三方案”,到1977年止,共與西方國家談成222個項目。引進13組化肥項目。1978年改開時這13個項目可達年產量總計390萬噸合成氨,636萬噸尿素。“四三方案”包括13套化肥,4套大化纖,3套石油化工,10個烷基苯工廠,43套綜合采煤機組,3個大電站,武鋼1.7米軋機及透平壓縮機,燃氣輪機,工業汽輪機工廠等項目。六、七十年代,建立起了大慶油田、勝利油田等一批油田,從此徹底甩掉了“中國貧油論”的落后帽子。同時,自主研發成功了大型運十飛機、光刻機、芯片等高精尖科技成果。
用不著多舉例了,怎么能一個六、七十年代基礎“產生松動”就能說得過去呢,這不是睜眼說瞎話嗎?他自己睜眼說瞎話,還胡說八道污蔑人家是“睜眼說瞎話”,完全是顛倒黑白。
再說說這些人不承認前30年打的基礎的問題。有人為了否定前30年奠定的基礎,把它說成是中國五千年打的基礎。我們不否定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歷史,但是在物質基礎方面,完全可以說鴉片戰爭以來的一百多年,已經打成了一片廢墟。有些人不承認前30年為改革開放打下的基礎,我們僅舉幾個例子,一是人的文化素質,建國初期,我國的青壯年文盲率達80%以上。僅這一點,不是六、七十年代開展的全民掃盲和大辦教育,你拿什么去和人家開放?再如,沒有前30年建立的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沒有鋼鐵、電力、石油、煤炭、交通運輸這些基礎,你拿什么去改革開放?還有,西方國家歷來亡我之心不死,沒有六、七十年代研制成功的“兩彈一星”,你會有安定的環境改革開放嗎?再說,人家愿意與你開放嗎?鄧小平都這樣說“如果六十年代我們沒有原子彈,沒有發射衛星,我們中國現在能不能算一個大國,有沒有這樣的國際地位?”試想,連國際地位都沒有,你怎么同人家開放?
還有,如果沒有1972年的中美建交,沒有1971年的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成為聯合國的“五常”之一。你有國際發語權嗎?改革開放后的“開放”和美國的開放,如果沒有1972年建立的中美關系的基礎,美國會和你開放嗎?說話要憑事實,不能信口雌黃,胡說八道。
如果不承認改革開放前的基礎,你也可以比較一下印度,建國初期,我國同印度在鋼鐵、電力、原油等主要決定國民經濟發展的指標上都不及印度,印度也同樣改革開放,為什么印度發展速度沒有我們快?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基礎問題,印度當年只注重第三產業,而不重視基礎工業建設,因此,發展就沒有后勁。
一些人根本不講道理,矢口否認前30年的基礎作用,這樣的話,你可以回到1949年時的基礎上試一試,再來談這樣的問題,或者,你可以到非洲那樣的地方去改革開放,實踐一下,再來發表意見。
那位網名叫“111求真”的人,他在文章里說人家“睜眼說瞎話”、“幼稚好笑”、“胡說八道”,而自己卻根本不講道理,不擺事實。事實勝于雄辯,在鐵錚錚的事實面前,真正睜眼說瞎話,幼稚無知,胡說八道的不是別人,而正是他自己。他們之所以要否定前30年基礎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無非就是為了否定老一輩革命家,否定偉人的戰略決策,這種人怎么也不想想,偉人的高瞻遠矚是一個凡夫俗子能夠比擬的嗎?說這種話的人,也真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