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的探討(8)
皇帝統治的國家,簡稱帝國,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國,所以西方人就叫做中華大帝國。1585年西班牙人門多薩寫了一部《中華大帝國》后來黑格爾、馬克思都稱中國為大帝國。可見中華大帝國名不虛傳。中華大帝國有一個基本的特征,就是土地公有制。馬克思恩格斯都認為這是了解中國的鑰匙。自從馬可波羅以來凡是到過中國的人,都是用這把鑰匙來描寫中國的社會狀況的。所以弄清中國大帝國的歷史不僅對于理解中國古代文明史是必要的,而且對于理解當前的中國社會也是有幫助的。中國古代史土地公有制這個偉大的文明史必然決定著今后中國的生產資料也一定是公有制,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的歷史規律!這就是歷史的潮流!在這個歷史的潮流面前妄圖倒退是要受到歷史的懲罰的!
紀元前第三世紀 ,東方各國在秦王國磨刀霍霍聲中,毫無警覺地繼續爭城奪地,互相攻擊。結果,到了七十年代,全被秦王國并吞。砍政殺殺的二百六十年的戰國時代告終,嶄新的大一統局面出現,秦王國建立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具有法家思想的強大王朝。
可是,這個王朝皇帝的繼承人沒有領導能力,以致到了九十年代,倏然滅亡。短命的西楚王國代之統一中國,經過短時間血流成河的內戰,到本世紀最后第二年,西楚王國也滅亡,另一個新興的西漢王朝代之再度統一中國。
本世紀結束時,戰爭跟著結束,進入長期的和平。
秦王國的王位到了紀元前二四七年,傳給了十三歲的少年贏政,由贏政父親贏異人的老友呂不韋攝政。
呂不韋是趙國人,他是歷史上最有政治頭腦的資本家之一。贏異人曾在趙王國當過人質,他父親贏柱是秦王國的太子。贏柱跟當時的任何貴族一樣,姬妾很多,贏異人不過其中之一姬妾所生。他的母親既不受寵愛,因之他也不受重視。在趙王國首都邯鄲(河北邯鄲)那段時間,窮困潦倒,跟一個流亡的難民差不多。呂不韋看上了他,把他當作奇貨,投下大量賭注。又親自去咸陽,靠謀略和賄賂,說服贏柱最寵愛的華陽夫人——她偏偏沒有兒子。在華陽夫人的要求下,贏異人排擠了所有的弟兄,被立為太子的法定繼承人。不僅如此,呂不韋還把自己最寵愛的姬妾送給贏異人,這位姬妾一年后生了一個兒子,就是贏政。呂不韋的運氣不錯,不久,老王贏稷逝世,贏柱繼位。贏柱當王只三年就一病而死,贏異人繼位。贏異人當王也只有三年,也一病而死,贏政遂坐上寶座。呂不韋這場精彩的政治投資,收到可驚的利潤。
東方各國乘秦王國一連串權力轉移之際,再度組成一次為時過晚的合縱對抗聯盟。紀元前二四一年,楚、趙、魏、韓、衛(齊燕兩國拒絕參加,這是遠交近攻的結果),推舉楚王華完當縱約長。華完命宰相黃歇代表,統率五國聯軍,抵達函谷關外。這是合縱對抗聯盟第二次進逼函谷關挑戰,距上世紀(前四)第一次進逼挑戰,已七十七年。不過這一次比上一次更糟,當秦軍大開關門,擂鼓出戰時,五國聯軍魂飛魄散,稍后望見秦軍的旌旗,就好像一群老鼠望見了貓的耳朵一樣,霎時間驚慌失措,一哄而散。尤其是仍然龐大的楚王國,好像惹下了什么滔天大禍,拋棄了已定都三十八年之久的陳丘(河南淮陽),把首都再遷到更東方,距秦王國更遠的壽春(安徽壽縣)。這是東方諸國最后一次團結,不過這次團結不如不團結,它們的丑態畢露,鼓勵秦王國興起更大的野心,開始認真的考慮早日動手消滅它們。
紀元前二三七年,贏政二十三歲,他不高興呂不韋專權,把他免職。贏政自己親政,用法家學派的李斯當宰相。贏政非常喜歡讀書,在博覽群書中,他發現了《孤憤》、《五蠹》,反復誦讀,佩服的五體投地,嘆息說:“我能見到這本書的作者,跟他交游,雖死無恨。”李斯告訴他,作者韓非是韓王國的貴族,因為患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善干言詞辯論,但他的智慧全在他的著作之中。贏政十分興奮,通知韓王國,邀請韓非到秦王國訪問。
紀元前二三三年,韓非到了咸陽,作為國王的貴賓,受到盛大的尊敬與歡迎。然而天下事往往并不都是向正面發展的,龐涓、孫臏的故事,在秦王國重演。李斯為自己的職位起了恐慌,決心殺掉韓非。他向贏政提出警告說:“韓非是韓王國貴族,不是普通平民,絕不可能忠于秦王國。與其用他,冒著被背叛的危險,不如送他回國。但與其送他回國后變法圖強,成為大敵,不如殺了他以絕后患。”專制帝王大多數都是翻臉無情,喜怒無常的,而且無論干什么喪盡天良的事,都會得到搖尾系統的支持。
于是贏政把韓非從貴賓位置上拉下來,投入監獄,雖然贏政后來改變主意,下令把韓非釋放,但李斯卻在他改變主意之前,在監獄中把韓非毒死。
韓非,這個集榮耀與悲劇于一個焦點的學人,是法家學派的總匯:他的思想中心是,君主應擁有強大的權力,不必希望人民感恩,也不在乎人民怨恨,只要賞罰嚴明,就可以使政府成為萬能。
韓非死后,崇拜他的學人把他的作品,集成一部書,命名《韓非子》。贏政和李斯雖然殺了韓非,但卻接受了韓非的全部思想,建立他們的日益擴張中的帝國。
本世紀(前三)七十年代,東方六個王國滅亡的內在和外在條件,都已具備。內在條件是,統治階層日益腐敗無能,人民的貧窮日益加重,渴望著早一點變天的心理狀態日益強烈。外在條件是,秦王國統一當時世界的決心與強大實力,日益膨脹。于是就在七十年代的十年之中,像一根鐵棒搗碎六個雞蛋一樣,輕而易舉的把六個王國全部征服。
七十年代最后一年(前二二一),東方六個王國中的五個王國都已消滅,只剩下齊王國孤獨地陷在秦王國四面八方的重重包圍之中。田建跟那位被秦王國收買了三十年的宰相后勝,他們麻木的神經系統才感覺到有點不對勁,但一切都已太遲。秦王國大軍于滅掉趙王國之后,轉頭南下,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領了臨淄。齊王國在糊里糊涂中斷送。
東方六個王國到此全部結束,為時二百六十年的戰國時代也到此終止。只有一個封國仍然存在,那就是衛國(河南沁陽)。可能是它太小了,小到被贏政把它忘掉。直到十二年后紀元前二○九年,贏政的繼承人贏胡亥大概忽然間想起了它,才下令把它取消。
塵埃已經落定,封國和獨立王國長期的混戰局面,已經過去,中國又統一于一個中央政府,成為一個單一的國家,而且出現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最強大的王朝。在它強有力的指揮推動下,一個奇異而龐大的帝國建立起來。
贏政大帝是這個空前偉大事業的總工程師,幾乎就在征服六國的同時,他立即就把軍事上蓬勃的破壞動力,轉變為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上的建設動力,在八十年代成為大黃金時代的高峰。
我們敘述贏政大帝為中國作了些什么事時,必須了解一點,他的每一項措施,無論后世的人高興與不高興,贊美或詛咒,卻幾乎件件都影響中國歷史至少兩千年之久。
他先從一件小事情上開始,那就是他不再稱為國王,而改稱皇帝。這是“皇”、“帝”二字第一次結合為一個專有名詞,從此它的地位比國王高一等,代表國家最高元首和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權力。贏政大帝又規定,皇帝的命令稱為詔書,皇帝并用一種特別的字作為自己的代名詞,即不再稱“我”而改稱“朕”。并廢除周王朝最得意的溢法制度,皇帝的區別以簡單明了的數字作標準,如贏政大帝自己稱秦王朝的創始皇帝,他的后裔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萬萬世皇帝”。不過中國民間卻把贏政大帝的稱號簡化,一致稱他為“秦始皇”。
周王朝有兩種專屬于貴族階級的文字游戲,第一種是避諱制度,依儒書的規定,地位高貴的人的名字,神圣不可侵犯。第二種就是溢法制度,依儒書的規定,一個尊貴的貴族死后(不夠尊貴的貴族,如官職稍小和普通平民,都沒有資格),他的兒子或部下,即根據他生前的行為特征,給他一個恰如其分的綽號,如周王朝第一任國王姬發,被稱為“武王”,即武功蓋世之王。贏政大帝取消了溢法制度。
廢除謚法制度只是一件小事,但它顯示一種動向。贏政大帝跟他的政府已完全擺脫儒書里那些同王朝的重要傳統,眼前展開的是一個自由自主的新的天地。在這個基礎上,中國疆域開始轟轟烈烈的向外擴張。周王朝只限于黃河中游,戰國時代七個強大的王國各自開疆拓土,幾乎每一個王國都膨脹到有周王朝那么龐大。贏政大帝完成統一的工作后,疆域已包括了黃河、長江,以及桑干河三大流域的大部分,這已是夠大的帝國了,然而有一個新興的威脅使他不能安枕,就是北方沙漠上,強大的匈奴民族,悄悄崛起。當秦王國剛剛掃平六國,收兵回營的時候,匈奴那個毛茸茸的陰影,忽然籠罩下來。匈奴最南的邊界,在被稱為“河南地”的河套北部,距秦王朝的中華帝國的首都咸陽,只四百公里,騎兵一天就可以抵達城下。這使贏政大帝決心把匈奴逐出河套。
這項任務由大將蒙恬勝利的完成,秦兵團而且越過黃河,挺進到陰山山脈(高闕·內蒙古烏拉特后旗東南)。沿著固有的邊界一帶,戰國時代各國為了抵御北方蠻族的劫掠,都建有屬于自己的邊防長城,現在,蒙恬為了阻止匈奴的反攻復仇和南下侵略,他發動軍隊和民眾,把它銜接起來。這個在當時長達兩千余公里而被稱為“萬里”的長城,東端起自遼東半島遼東郡(遼寧遼陽、的東南,西端到臨挑城(甘肅氓縣),使本來分為三段的長城:燕王國長城,趙王國長城,秦王國長城,聯而為一。這對匈奴以及后來代之而起的其他北方蠻族,是一個阻擋力量,他們必須承受重大的死傷損失之后,才能攻破長城,進入中國本土。
在南方,有兩塊廣袤的蠻荒土地,等待開發,那就是“閩中地”和“陸梁地”。閩中地即現在的福建省跟浙江省南部。陸梁地包括現在的廣東、廣西和湖南、江西兩省的南部,陸梁的意義是“陸地上的強梁”,形容土著民族的強悍善戰。我們不知道什么原因促使贏政大帝決心征服這兩個地方,反正是當北方的河套被并入版圖后,秦兵團立即排山倒海般南下,投入這個懊熱難當,到處叢山峻嶺和惡霧毒蟲的原始地帶。
秦兵團一面開路一面前進,完成兩項偉大的工程,一是打通了大庾嶺,一是開鑿了靈渠運河。大庾嶺屬于五嶺之一,它有效的把南中國分隔為二,秦兵團用雙手在嶺上辟出一條山道,使長江流域跟珠江流域豁然相通。靈渠運河連接長江的支流湘江跟珠江桂江,穿過野蠻部落和巨山峽谷,使南北交通發生戲劇性的變化,船只可由帝國首都咸陽(陜西咸陽)出發,直達南方的海口番禺(廣東廣州)。
閩中地散處著越王國瓦解后殘存的部落,所有的酋長們都以國王自居,但他們跟秦兵團一經接觸,即行投降。陸梁地的一些強悍民族的激烈抵抗,在配備現代化武器的秦兵團水陸夾攻下,也被粉碎。
這是一個空前廣袤的帝國,過去從沒有過。比上世紀(前四)西方的亞歷山大帝國還大。而且亞歷山大帝國只曇花一現,秦王朝建立的中華帝國卻一直矗立不墜。帝國面積大約三百萬平方公里左右,包括當時中國人已知的全部世界。
贏政大帝再擺脫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另一個制度——分封制度,把帝國劃分為四十一個郡。郡是地方行政單位,直屬中央政府,郡下再劃分為若干縣,縣下再劃分為若干鄉。完全遵照公孫鞅變法時在秦國所定的制度。這就是著名的郡縣制度。這是一個劃時代的突破和最駭人聽聞的政治結構,沒有封國封爵,沒有公侯伯子男。當時沒有一個人敢于想像皇帝的兒子們竟會跟平民一樣,竟沒有擁有土地,更沒有擁有奴隸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學派的學者,面對著這么大的巨變,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這簡直是敲碎他們的飯碗了。
贏政大帝的生命是多采多姿的,充分顯示他強力的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他面對的是包羅萬象的龐大帝國,充滿陌生的人民。
然而,大黃金時代的光芒正在普照。大黃金時代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一種只向前看的心理狀態,人們逐漸地從周王朝那種崇古守舊的傳統中脫穎而出,而以堅決的態度,發揮創造未來的倔強精神。贏政大帝正是這種主流思潮的代表人物,他是中國最勤勞的帝王之一,不分晝夜地為他的帝國服務。
在政府組織上,贏政大帝給中國歷代王朝奠定了權威性的規范,使得以后幾百個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無力作巨大改變。秦政府跟周政府大大的不同,周政府不過是一個國王親屬和大部落酋長們住的大庭院,秦政府則是真正的中央集權的政治機構。在皇帝之下設立宰相,宰相之下設立九卿——九位部長級官員。
秦政府的組織精神,是政治、軍事、監察,三權分立,互不統攝。政府跟軍事不結合,可避免皇帝的權力被剝奪。監察權是皇帝的耳目,它主要目的在查看官吏和人民是否效忠或是否盡職。
九卿的官制,是秦政府的又一發明。政府官員和宮廷官員,在秦王朝時還無法劃分。所有官員都為皇帝做私事,也同時為國家做公事。這就跟現代若干獨資經營的小店鋪,與老板家庭之間,無論財務和管理,往往混合為一的情形一樣。到了后來,為皇帝辦私事的官員另成一個宮廷系統,九卿才成為政府系統。歷代王朝中央政府的組織雖不斷有變化,但九卿的官稱不變,一直保持兩千余年,直到二十世紀,才隨著帝王制度的消滅而消滅。
贏政大帝在紀元前三世紀八十年代所面臨的課題是最迫切的政治措施將是什么?,他為了鞏固他的帝國所從事的努力大概分為兩個項目:
其一開鑿運河和建筑公路。除了靈渠運河外,秦政府又在黃河跟淮河的支流穎水之間,開鑿另一條同樣重要的運河,即鴻溝運河,也即現在的賈魯河,它接連黃河跟淮河,再從淮河轉入長江,航運灌溉,都有高度價值。公路從首都咸陽(陜西咸陽)出發,作輻射形狀,直達各郡,北到遼東郡(遼寧遼陽),南到長沙都(湖南長沙),像蜘蛛網一樣密布全國。公路寬五十步,每隔 十米 ,即種植一棵松樹或柏樹,這恐怕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林蔭大道,構成“條條大路通咸陽”的壯觀,不僅有利于武裝部隊的機動性,更促進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使相異的差距日益縮小。
其二統一文化和度量衡制度。各封國和各王國經過長期間的政治獨立,猶如西方羅馬帝國崩裂后的歐洲一樣,每一個國家都發展成為一個文化的和經濟的社會單元,互不相同。贏政大帝要求把這些全部劃一,首先他下令采用一種新文字,也就是一種簡體字,把周王朝及六個王國所使用的那些繁雜而又互相差異的字體,簡化為一種“小篆”——以后更再進一步的簡化為“隸書”。這是中國歷史上由政府所發動,對文字所作的第一次劇烈改革,使原來十分笨重的文字,變為靈活,是中國文化最大的一項躍進。其次贏政大帝規定標準長度(度),標準容量(量)和標準重量(衡)。從此在中國境內,文字、尺寸、升斗、斤兩以及車輛的輪距,完全一致。這件事奠定了中國人萬世大一統思想觀念的基礎。
帝國的領導人,上至贏政大帝,下至包括宰相李斯在內的高級官員,都精力充沛,具有活潑的想象力。在本世紀(前三)十年中,他們做出比七十年代統一當時世界還要多的事,也做出幾乎比此后兩千年大多數帝王所做的總和還要多的事。
著名的贏政震撼,也發生在八十年代,他采用暴力手段來對付儒家學派的崇古思想。
澎湃的學術思潮中的四大學派:儒、墨、道、法,發展到本世紀(前三),道家本身沒有組織,從不跟人競爭。墨家也告沒落,沒落的原因不是它的理想不好,恰恰相反,而是因為它的理想太好,要求太高;以致必須有一種殉道的極端宗教感情,才可以勝任,這不是每個人都辦得到的,不久就發生后繼無人的枯竭現象,逐漸在人群中消失,只留下使人敬仰的學說,供人研究。
于是,實際上只有儒、法兩家在對抗,兩家的學者都渴望得到君主們的垂青,法家學派的方法是 向 君主分析利害,提出具體方案,使君主們悚然戒懼,不得不賦予權力。儒家學派是拒絕談利害的,他們只談仁義,只對君主歌頌功德,使君主們在非常舒服的精神狀態中,任用他們擔任官職。大黃金時代是法家學派當權的時代,在各國從事生死存亡的斗爭中,儒家學派自然被排除于權力之門,不過這并不能使儒家學派灰心。
贏政大帝喜歡出巡,他的足跡幾乎遍于中國各地著名的山川。每次出巡,當然有一個龐大而威風凜凜的隨從行列,博士也在其中。每到一處,贏政大帝一定要建立石碑作為紀念。石碑上夸耀他征服六國,統一世界的豐功偉業。這正是儒家的拿手,著名的于紀元前二一九年立在泰山頂上的頌德碑,就是儒家學派的博士跟故魯國的儒家學派的學者(儒生)的杰作,贏政大帝十分高興。
于是儒家學派認為機會已到,遂進一步做了一件自信贏政大帝一定會龍心大悅的事,那就是他們建議贏政大帝分封他的兒子們到各地當國王。紀元前二一三年,博士淳于越正式上書給贏政大帝說:“從前商周兩個王朝,立國都近千年(按,這是文化打手式的信口開河,事實上商王朝立國只有六百六十二年,周王國連洛陽那種賣九鼎的日子包括在內,不過八百七十九年,距千年都遠得很),主要原因在于分封兒子兄弟,作為枝葉。現在陛下雖富有世界,可是你的兒子們卻跟平民一樣,一旦發生危險,便沒有人相救。凡事不效法古人,而能長久的,從沒有聽說過。”
——注意最后三句話,它表現出儒家學派的中心思想。
然而,這是對秦王朝那種眼睛只看未來的立國精神的挑戰,宰相李斯反駁說:“五帝的制度不相重復,三代的制度不相抄襲。各自使用各自的制度,并不是故意反古,而是時代前進,不得不如此。陛下創立大業,所建立的是萬世功勛,儒家學者愚陋,對此新的局面,不能領略。淳于越所說的是兩千年前三代時代原始社會的事,怎么能夠效法?儒家學者不向時代學習,只一心一意崇拜古人,用虛偽的言語打擊真實。見到新興事物,先議論紛紛。堅持現在的制度都沒有古代好,擾亂民心。”
贏政大帝采納李斯的意見,儒家第一次碰到政治硬漢。贏政大帝的手段是粗暴的,他下令焚毀那些使 魯國國 君被強迫叩頭的儒書(詩書)。超過六十天仍不焚毀的人,處以鯨刑(臉上刺字),罰做苦工。兩個人以上談論儒書的,一律處決。凡認為古代才是好的,現代都是錯的——“是古非今”的人,全家斬首。但政府圖書館收藏,供博士們研究的儒書,以及其他學派的著作,跟醫藥、卜卦、種樹的著作,不在焚毀之列。
這是儒家學派所受到最大一次打擊,但仍準許博士們研究,所以影響不大。大的影響發生于稍后的九十年代,粗野的項羽攻進咸陽后,縱火燒城,政府所保存的圖書,包括儒家的以及其他學派的很多著作,才永久喪失。
贏政大帝雖然焚毀儒書,目的只在限制崇古思想的傳播,對儒家學者,仍繼續保留他們的職位,而且繼續鼓勵他們研究。可是,焚書事件的明年(前二一二),又發生方士事件,激起贏政大帝采取流血的鎮壓政策。兩位因法術不靈,唯恐怕被砍頭的道家方士侯生、盧生,悄悄逃走。在逃走時宣傳說:“贏政這個人,天生兇惡,只信任他手下的官吏,博士雖然有七十余人,不過吃吃閑飯,受不到重視。他又喜歡殺人,拒絕聽自己的過失。方士們的法術偶爾不能應驗,就被處死。他只知道煉仙丹、求仙藥。沒有人會這么傻,把長生不死的丹藥送給他。”贏政大帝聽到后,咆哮起來:“我聘請這么多知識分子,目的在促進永久的和平。他們中間有人建議說可以煉仙丹求仙藥,像徐福者流,浪費了無數金錢,結果什么都得不到。而各人之間,你攻擊我,我攻擊你,不停地互相傾害告密。侯生、盧生,我非常尊重他們,想不到卻把罪過全推到我一個人身上,用這種荒唐的話誹謗我。”于是下令把首都咸陽(陜西咸陽)所有的高級知識分子都逮捕起來,調查他們平日有沒有諷刺皇帝的言論。調查結果,罪狀確鑿的有四百六十人,給他們的處罰是全部坑殺,像長平戰役對付那些趙王國的降車一樣。四百六十人中,依情勢判斷,應該全體都是道家的方士,但鑒于崇古也是一種罪狀,恐怕不可避免的也包括了不少儒家學者。
——以上兩項被稱為“焚書坑儒”的事件,使儒家學派把贏政大帝恨入骨髓。在此后兩千年儒家學派當權的漫長期間,一提起贏政大帝,就破口大罵,把字典上所有惡劣的字句像炭火一樣的堆到他頭上。
中華帝國的國勢正如旭日東升,然而,專制政體最大的缺點之一是,統治階級多半一代不如一代。任何英明的君主都無法保證他的繼承人跟他一樣的有能力有熱誠去治理國家。
九十年代的第一年(前二一○),贏政大帝在出巡歸來途中,走到沙丘(河北平鄉),一病而死。
秦王朝雖然是一個由悠久歷史的王國演變出來的政權,但建立大帝國的時間卻很短,剛剛進入危險的瓶頸時代,卻不幸的出現了一個花花公子當它的舵手。贏胡亥具有花花公子所具有的一切毛病,而尤其自私任性。他上臺后不久,就跟他的親信趙高有過下列一段非常精彩的對話,他問趙高說:“人生在世,不過一眨眼工夫。我既然有今天的地位,有權有錢,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所以我要享盡天下艷福,你以為如何?”趙高回答說:“這是極明智的見解,愚昧的人永遠想不到。”于是,幾乎是剎那間,帝國巨舟脫離了航線,駛入驚濤駭浪的淺灘,向著獰惡的礁石上撞去,誰都無法拯救。
巨變來的太快,贏胡亥坐上寶座的明年(前二○九),陽夏縣(河南太康)派遣前往一千公里外北疆重鎮漁陽郡(北京密云)換防的一小隊后備軍,走到蘄郡(安徽宿州南蘄縣集)所屬的大澤鄉,遇到連綿大雨,道路中斷,計算時間,在限期內已不可能趕到,帝國軍法森嚴,可能受到嚴重處分。于是,隊長陳勝跟副隊長吳廣鋌而走險,率領他們叛變,攻擊地方政府,奪取武器。
一群亡命之徒向龐大的帝國挑戰,等于閉著眼往黑暗里一跳。可是想不到這一跳竟引起各地連鎖性的民變,變民領袖為了擴大影響力,紛紛使用那些已消失了十二年之久的六個王國的國名,自稱國王,或擁立六國故王的后裔當名義上的國王。只十四個月時間,秦王朝所建立的光輝帝國,即土崩瓦解,重新恢復昔日的戰國時代。六個王國赫然的在故土上復興。
六個王國國名的重現,并不等于六個王國的重建。死灰不可能復燃,即令復燃也不會持久。歷史的定律是,舊政權一旦毀滅,時間越久,越不可能復興。
真正重要的是兩位在初期沒有自封為國王的小人物,一位是故楚王國大將項燕的孫兒項羽,一位是沛縣(江蘇沛縣)地痞流氓頭目之一的劉邦。
紀元前二○七年年底,趙高的女婿咸陽市長(咸陽令)閻樂率兵闖進皇宮,把哀求饒命的贏胡亥殺掉。然后趙高迎立贏扶蘇的兒子贏嬰繼位,宣告取消皇帝的尊號,恢復秦王國國王的舊稱,希望能像十年代取消“西方大帝”一樣,輕松地放下重擔。贏嬰比他的叔父贏胡亥能力高強,他即位后立即把趙高斬首,但秦政府在贏胡亥和趙高劇烈的傷害下,已經解體,贏嬰已無力扭轉乾坤。轉眼到了明年(前二○六),劉邦逼近咸陽,贏嬰集結不到軍隊,只得投降。龐大輝煌的秦王朝建立的帝國,在殺聲中歸于滅亡,距它蕩平六個王國(前二二一)只十六年,距贏政大帝之死(前二○九)只三年。
從以上的材料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秦大帝國是在統一了300多年的春秋戰國諸侯稱王爭霸的混亂時代建立起來的,是中華民族第一次以全國一盤棋的面目出現在歷史上,屹立在世界上。
第二,秦大帝國取消了分封制實行了郡縣制,以此來組織社會生產,實行專制的統治。
第四,秦大帝國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車同軌,大力發展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運輸。
第五,為了實行統一管理,秦大帝國確立了在皇帝領導下的官僚專制管理體制。這種官僚政治,正如王亞南所說這種官僚政治在歷史上曾起過進步的作用。
第六,秦大帝國取消了井田制,實行了“黔首自實田”制,,這種制度就是土地黃泉所有制下的占田制,其實就是土地公有制。
由此可見,中華大帝國從秦大帝國開始,就不是貴族封建制度,也不是資本主義制度。而是土地公有制下的亞細亞所有制。
秦始皇的大帝國雖然滅亡了,但是大帝國的基礎卻建立起來了。從此以后,中華大帝國就在秦始皇創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了。
勞動者 2011年11月13日
中華民族兩千年的帝國史
——人類歷史的探討(9)
中華大帝國建立以后,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雖然也有分裂的情況,但是大帝國的統一局勢是不可更改的。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中華大帝國才能夠兩千多年不會滅亡。下邊就是兩千多年的大帝國發展的歷史概況。
紀元前二○六年,贏嬰向劉邦投降后不久,從鉅鹿(河北平鄉)西征的項羽聯軍也抵達咸陽。
項羽是一位名將,但他的致命傷是不懂政治;而在打了幾個勝仗后,卻忽然自以為很懂政治,他不知道政治比軍事復雜多了。項羽到了咸陽,因劉邦先把秦王朝滅掉,沒有把這個蓋世的榮譽留給他,又聽說劉邦把金銀財寶搶劫一空,于是暴跳如雷,像一頭瘋了的野獸一樣,下令把贏嬰處斬,縱火焚燒咸陽城。又下令備戰,準備攻擊劉邦。劉邦立即屈膝,親自到楚軍營帳,向項羽謝罪,呈上他剛從皇宮搶出來的名貴白玉。于是項羽躊躇滿志,把名義上的楚王國國王囗心,一腳踢開,宣布自己是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江蘇徐州)。下令把所有新興的王國全部撤銷,置全國于他建立的西楚王國統治之下。然后,一口氣重新分封了十九個王國的國王:
可以看出項羽是一個毫無政治頭腦的莽漢。他所建立的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一個地位都互相平等的國際聯盟,連邦聯的資格都夠不上。因為大家都是獨立王國,在體制方面,項羽這個國王并不能高過別的國王。西楚王國只締造了兩個月,戰爭就重新爆發。
舊齊王田市的宰相田榮,首先發兵迎擊他的舊同僚新齊玉田都。舊趙王趙歇的宰相陳余,也發兵攻擊他的老友新任常山王張耳。但項羽認為這些叛逆在自掘墳墓,他的強大兵力,可以貫徹他的任何荒謬政策。他先攻擊田榮,準備消滅田榮后,揮軍西上,再消滅陳余。田榮果然不堪一擊,兵敗身死,項羽縱兵大肆屠殺,人民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不得不集結起來武裝抵抗,叛亂隨著項羽不斷的軍事勝利而更加擴大,西楚兵團陷于疲于奔命的泥沼。田榮的弟弟田橫率領的新集結起來的齊兵團,開始跟項羽進行捉迷藏游擊戰。
遠在西方萬山叢中的漢王劉邦,抓住這個機會,悄悄從南鄭(陜西漢中)出發,越過秦嶺山脈,把故秦王國領土上項羽所建的一些封王,一鼓蕩平。然后大軍東征,并為那個可憐的牧羊人囗心發喪,號召全國共同討伐項羽的弒君之罪。
紀元前二○五年四月,劉邦攻陷項羽的首都彭城(江蘇徐州)。西楚王國驟然而興,驟然而亡,短短的只有五年。
漢王劉邦擊敗項羽后,完全統一中國,他效法贏政大帝的作法,改稱皇帝,建立西漢王朝,定都距咸陽南郊兩公里的長安城(陜西西安)。
西漢王朝賴三個杰出的人物而建立,即大將韓信、智囊張良、后勤總司令蕭何。韓信是故楚王國的一個窮苦的流浪漢,張良是故韓王國貴族的后裔,蕭何是故秦王朝縣政府的低級官員。假如不是時代動亂,他們只有淹沒在人海之中。韓信曾當過項羽禁衛軍的低級軍官,為項羽當過衛兵,屢次向項羽獻計獻策,項羽都不能采納。唯英雄才能識英雄,項羽只是一員勇敢的將領,不是政治家,所以他不能了解韓信,猶如小學生不能了解大學生的課程一樣。項羽不但對韓信失之交臂,對他唯一的智囊,被尊稱為“亞父”的范增,也不能容忍,終于把范增逐出政府。只有劉邦具備當時所有領袖們都沒有的才能,他在黑社會中培養出來的高度智慧和寬宏度量,使三個杰出的人物為他效力,使他自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偉大君主。
紀元前第二世紀中華大帝國進一步發展。大一統的西漢王朝比秦王朝幸運,更比西楚王國幸運,它的瓶頸危機雖拖的很久,但終于平安通過。但北方新興的匈奴汗國,卻忽然間成為中國最大的威脅,使中華帝國飽受凌辱。不過等到本世紀中葉,中國衰弱的情勢改善后,就轉而反擊,奪取了匈奴汗國最大的可供耕種的土地河西走廊,控制西域,跟更多的外國接觸。于是西漢王朝和中國成為同義語,中國人被稱為漢人、漢民族,中國字被稱為漢字,中國語被稱為漢語。
然而,本世紀也開始一樁重要的轉變,這轉變是靜靜的,不動聲色的。儒家學派借著政治力量,把諸子百家的學術思想,全部排除,儒學思想進成了中國人唯一法定的正統思想。本世紀還看不出它的影響,但長久下去,中國人的想象力和靈性,逐漸地被這個單一而保守的思想醬住,直到二十世紀,長達兩千余年。
當西漢王朝在中國本土完成統一時,匈奴部落也在漠北完成統一。
匈奴汗國在冒頓統治下,向四面擴張,東到遼東半島,西到西域(新疆),南部收回被中國秦王朝奪去的河套地區。面積比中國當時的版圖還大。然后宣稱他們是中國夏王朝的后裔,所以中國也有他們的一份,借以向中國發動侵略。這是北方民族鍥而不舍地向中國侵略的開始。
自從匈奴汗國崛起,中國以后兩千年間的外患,就差不多固定的來自北方。跟日爾曼蠻族鍥而不舍侵略羅馬帝國一樣,南方的富庶對那些寒冷荒涼地帶的游牧民族,是一個難以抗拒的誘惑。西漢王朝開國皇帝劉邦不能忍受這種侵略,于本世紀(前二)的第一年(前二○○),乘著剛剛擊敗項羽、統一中國的余威,親自率領大軍向匈奴進攻。兩個新興的力量遇在一起,而中國軍隊大敗,劉邦在白登(山西大同東)被團團圍住,幾乎被俘,后來還是用一種不名譽的方法,才突圍逃出。
就在此時,一位政治家婁敬向劉邦建議和親政策,主張把中國公主嫁給單于,他說:“中國正十分疲憊,不能跟匈奴汗國作戰。冒頓單于是一個弒父兇手,除了武力,什么都不認識。唯一降服他的辦法是把中國公主嫁給他,嫁妝一定要豐富,他既然用不著搶掠就可得到這么多金銀財寶,而又成為中國的女婿,女婿自不能跟岳父作對。將來公主生的兒子,繼任單于,于是中國的外甥外孫,中國是他的舅父外祖父,外甥外孫更不能跟舅父外祖父作對。”劉邦大喜,立刻下令他的獨生女兒魯元公主離婚遠嫁,雖然被劉邦的妻子呂雉哭鬧不休的阻撓,不能成行,但劉邦仍選了一位皇族的女兒(可惜,我們不知道這位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和親的少女的名字,跟她和親后的下落),封為公主,送到匈奴汗國,當然少不了足使匈奴動心的嫁妝。
——和親政策自此成為中國對付野蠻民族的重大法寶,除了紀元十世紀和十四世紀宋、明兩個王朝之外,都不斷使用這個法寶。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是,凡使用和親政策的時代,都是中國強大的時代。凡拒絕和親政策的時代,都是中國衰弱的時代。這應該是自卑心理在作怪。
劉邦于紀元前一九五年逝世,兒子劉盈繼位,劉盈的母親呂雉以皇太后之尊,掌握大權。呂雉是一個杰出的女政治家,然而冒頓單于既沒有把中國看到眼里,更不用說什么皇太后了。紀元前一九二年,冒頓單于寫了一封戲弄性的信給呂雉說:“聽說你死了男人,而我也恰巧死了女人,我可以收你當小老婆,從此匈奴和中國,成為一家。”呂雉雖然氣的吐血,也無可奈何,只好回答說:“我已年老,不能侍奉你,愿意用年輕的公主代替。”這是匈奴汗國強大的頂峰。
匈奴汗國對中國肆無忌憚地凌辱,是看準了中國沒有力量反抗。中國所以沒有力量反抗,在于人口稀少,而且民窮財盡。
紀元前一八○年,呂雉逝世,發生政變,大將周勃把呂雉的家族和黨羽,全部斬殺。廢掉劉弘,在劉邦的眾多兒子中,選擇了二十三歲的親王劉恒繼位。歷史證明這次選擇是明智的,對西漢王朝而言,更是幸運的。劉恒雖然很年輕,但為人
誠懇謙遜,沒有花花大少脾氣。他的妻子竇皇后信奉道家學說,她命她的兒子劉啟和其他王子,都要讀《老子》、《莊子》等書。
劉恒受妻子的影響,也成為熱心的道家學派的擁護者,他從李耳思想中,接受到三項教訓;“第一,仁慈;第二,勤儉;第三,別人沒有做過的事,不要去做。”劉恒的性格加上政治信仰,使他確實做到了這三點。在他在位期間,廢掉了割鼻斷足的酷刑,對貴族尤其特別安撫,八十歲以上的人都有賞賜,并經常免除全國田賦。劉恒有時候甚至穿著草鞋上殿,他最心愛的姬妾慎夫人穿的衣服,不用流行的拖地樣式,因為拖地樣式所費布料較多。有一次他想蓋一個宮殿,預算要二千兩黃金,他說:“這是十個中等人家的財產。”竟不建造。他的兒子劉啟即位后,在老母竇太后主持國政下,繼續追求維持現狀的安定。這就是有名的“黃老政治”,從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歷時四十年之久。
黃老政治推行的結果,人口大量增加,社會財富也隨著大量增加。各郡縣倉庫,都告盈滿。中央直轄倉庫,存糧太多,以致發生腐爛。存錢也太多,一直不曾動用,連串錢的繩索(中國古錢當中有一個方孔,用以貫穿繩索),都被蟲蛀斷。跟本世紀(前二)○○年代和一十年代對照,史學家稱贊此四十年黃老政治的成績為“文景之治”(劉恒號稱文帝,劉啟號稱景帝)。六十年代以后,中國發動一連串御侮和開拓戰爭,大部分軍費都依靠這些年累積下來的豐富儲藏。
黃老政治之際,發生七國之亂。西漢王朝行政區域的劃分,采取“郡”、“國”并存制度。當時人們的看法,認為周王朝亡于分封,而秦王朝亡于不分封——如果封國林立,到處有皇族據點,陳勝、吳廣星星之火,便不會燎原。西漢王朝則采取折衷辦法,一方面仍保留秦王朝的郡縣制度,一方面也恢復周王朝的分封制度。
這種現象被很多人發現,其中之一就是劉啟的宰相晁錯。晁錯極力主張把封國的面積縮小,把封王的權力減少。劉啟贊成這種做法,但那些已經夠大的封王,當然不愿意接受。所以在雷厲風行削小了三個封國之后,前一五四年,東方的七個封國,遂聯合叛變。
七國之亂是一個重大轉換點,如果七國勝利,中國勢必回到戰國時代的割據局面,互相并吞,戰爭不休。七國失敗,使西漢王朝順利的通過瓶頸,統一形勢更加堅固。劉啟乘機收回各封國的行政權和軍權,在封國掌握大權的不再是“封王”,而是“國相”(封國的宰相),國相由中央政府派遣。中央政府遂成為真正的大一統政府,有能力作更多的貢獻。
劉啟的兒子劉徹于紀元前一四一年即位,在宰相衛綰的建議下,于次年(紀元前一四○年)舉辦一次全國人才總選拔,為國家選拔“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等國家管理人才,由皇帝親自考試。劉徹那一年十七歲,正是一個只歡喜游蕩的大孩子,這考試當然由衛綰代表作主。衛綰是儒家學者,儒家學派人士遂天經地義地被認為是唯一的國家管理人才。一位專門研究《五經》之一《春秋》的博士董仲舒,在他的萬言試卷中,攻擊其他學派全是左道旁門,邪說妖言。他建議:“凡是不在《五經》之內的著作,以及非孔丘所傳授的書籍,應一律禁絕,不準流傳。”衛綰把他列為第一名,亦即皇帝把他列為第一名。
董仲舒的意見,既然經過皇帝采納,那么便成了國家的政策。于是,一個重大的巨變,在不聲不響中發生。
第一,祭祀部(太常,即奉常)之內,所設的“博士”官職,原來由各學派人士分別擔任。此后只有儒家學派才能充當,而且限制范圍,只能研究《五經》。其他學派人士,全被驅逐,儒家遂獨霸學術中樞,定于一尊。其他學派的著作既被政府長期的視為“邪說”、“妖言”,禁止閱讀研究,遂逐漸從知識分子腦海中消失。諸子百家只剩下一家,一家中只剩下《五經》。儒家思想遂成為皇帝欽定,中國唯一的正統思想。
第二,儒家學派在祭祀部(太常)之下,創辦國立大學(太學),由博士擔任教師,傳授《五經》和孔丘的思想。學生由國家供給費用,只要被認可研究畢業,即被任命擔任地方政府的官員。不但是平民進入政府的唯一途徑,因而增加知識分子對儒家學派的向心力,而且久而久之,儒家學派布滿了各級政府,成為一種排他性極強的儒家系統。
第三,儒家學派的基本思想是復古——至低也要維持現狀,最重要的手段是禮教,尤以喪禮占首要地位。那種連紀元前四世紀孟軻時代都行不通的三年之喪,此后卻逐漸推行。一個中國人,他一生中要有六年的時間,不允許作任何事情,只能每天悲悼他的父母。除了這個最嚴重的一環,其他跟著而來的禮教,更多如牛毛,中國知識分子幾乎一生都為此緊張。有些項目,像“避諱”之類,簡直使人不堪負荷。
光芒萬丈的思想學術自由的黃金時代,開始夕陽西下。代之而起的是儒家思想時代,比道家思想時代——黃老政治,更多出五十倍的時間,直到紀元后二十世紀,因受到嶄新的西洋思潮的沖擊,才告衰退。
劉徹即漢武帝的時代是一個擴張疆域的時代。
紀元前一一九年,衛青出定襄,霍去病出代郡,向匈奴總攻。衛青兵團深入匈奴汗國五百公里,伊稚斜單于倉促迎戰,大敗,向北突圍逃走。衛青追擊到寅顏山(蒙古哈爾和林西南)趙信城,不見敵蹤(就在這一戰,名將李廣在沙漠中迷失道路,自殺)。霍去病兵團深入沙漠一千余公里,殺虜七萬余人,而匈奴汗國當冒頓單于最盛時,控弦戰士不過三十萬人。霍去病追擊到狼居胥山(蒙古肯特山),不見敵蹤。
這是對匈奴汗國最重要的一戰,從此瀚海沙漠群以南再沒有王庭,匈奴汗國對中國已不像過去那樣,構成生存上的威脅。前一一五年及稍后時間,中國更在渾邪王故地河西走廊,設立四郡:酒泉郡(甘肅酒泉)、武威郡(甘肅武威)、張掖郡(甘肅張掖)。敦煌郡(甘肅敦煌)。這塊土地從此成為中國的領土,直到今天。
紀元前一三八年,張騫跟他的使節團從首都長安出發,向他們毫無所知的,充滿險惡死亡的西北蠻荒深入。張騫這次出使,雖沒有達成原來盼望的政治目的,但他為中國人發現了一片比當時中國還要廣大的新的世界。他的貢獻,只有以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可以相比。張騫在月氏王國游說時,曾到過大夏王國(阿富汗東北部),發現有蜀郡(四川成都)出產的布匹和邛崍山(四川滎經)出產的竹子。大夏人告訴他:“從身毒王國(印度)買來。”張騫推測,商品可以通過身毒王國,那么,人馬當然也可以。也就是說,不必再冒被匈奴捕捉扣留的危險,改從蜀郡出發,到達西域,當更為安全。這設計得到皇帝劉徹的支持,遂引起中國對“西南夷”的開拓。紀元前一二一年,匈奴汗國渾邪王投降,河西走廊成為中國領土,于是中國跟西域直接接觸。張騫回國后的明年(前一一四)逝世,但他派赴各國的使節,伴同各國的使節團和商團,陸續抵達長安。從此交往頻繁,中國與西域諸國關系,日增密切。
除了北方和西方,中國向南、向東北、向西南,同時都在擴張。
中國攻擊南越王國時,閩越國王駱余善表示愿派軍隊八千人助戰,可是卻只口頭宣傳,并不加入戰斗。南越破滅后,任何稍有頭腦的人,至少都會避免跟中國沖突。駱余善卻往相反的方向走,他像魔鬼附體一樣,立刻自稱皇帝,宣布跟中國皇帝居于平等地位。更糟糕的是,他還出兵襲擊中國撤退北返的遠征軍。明年(紀元前一一○年),中國遠征軍掉轉頭來,向閩越王國進攻,駱余善被另一個國王駱丑的繼任人駱居股逮捕殺掉,向中國投降,中國把他們遷到淮河以南地區,跟東海王國的遺民一齊定居,閩越王國滅亡。
南方秦王朝開拓的故疆,至此全部恢復。
在東北,中國跟朝鮮王國接壤。朝鮮半島當時諸國并立,朝鮮王國最大,居于北部。半島南部則有辰國——一個由各部落聯盟的松懈國家。
紀元前一○九年,中國派遣使節涉何到朝鮮王國,游說朝鮮國王衛右渠取消獨立,歸附中國。衛右渠拒絕,但仍很禮貌的派人送涉何北返。想不到涉何是一個膽大妄為的亡命之徒,回國途中,走到兩國交界的清川江,竟把好心腸的護送人員刺死,然后向皇帝劉徹報告說他殺的是朝鮮大將。劉徹嘉勉他的冒險精神,命他擔任遼東郡(遼寧遼陽)民兵司令(都尉)。衛右渠大怒,派兵擊殺涉何。涉何的荒唐和衛右渠的不能忍辱負重,使中朝兩國戰爭爆發。明年,紀元前一○八年,中國遠征軍強渡清川江,攻陷首都王險城(朝鮮平壤),衛右渠被他的部下所殺,朝鮮王國(衛氏朝鮮)遂亡。這是朝鮮半島北部第一次歸入中國版圖,歷時四百余年,紀元后四世紀初,才被新興的高句麗王國奪去。
在西南,中國邊界只到巴郡(四川重慶)和蜀郡(四川成都),越過此線,便是“西南夷”——萬山叢中,散布著數不清的野蠻部落。史學家為了方便起見,對這些部落,稱之為“國”,對它們的酋長,稱之為“王”,
中國向西南擴張,完全基于軍事理由。最早,紀元前一三五年,援助南越王國對抗閩越王國時,遠征軍一位將領唐蒙,在南越王國發現蜀郡(四川成都)的“枸杞醬”,當地人說是商人從洋河江運來的(洋河江,今貴州紅水河上游,向東南注入西江)。唐蒙推測從蜀郡到洋河江,一定有路可通,假如順著枸杞商道,出奇兵從背后攻擊南越王國,真是神兵天降。西漢政府于是命唐蒙當開道大臣,唐蒙從窄關(四川合江)出發,先到夜郎國,再向東進,又到且蘭國,終于發現通洋河江之路。
張騫由蜀郡(四川成都)西通身毒王國(印度),再由身毒通西域的構想,使政府采取行動。大文學家司馬相如因為是蜀郡人的緣故,有很大的貢獻,在他的游說下,窄都國、冉囗國都先后歸附。邛崍國在中國遠征軍壓力下,也跟著歸附。只有遙遠的滇國拒絕,這個堅強的部落酋長滇王,提出夜郎王同樣的問題:“中國和滇國比,誰大?”紀元前一○九年,中國遠征軍抵達滇國,滇王投降。
西南夷至此全部歸入中國版圖,政府分別在這些小國所在,設立郡縣。
紀元前第一世紀,中國繼續從事與匈奴汗國的戰爭。好戰的北方鄰國,永遠是中國的禍根,這個禍根如果不徹底排除,中國便永遠追求不到和平。所以,中國向北進擊,只是避免淪亡的求生自衛。匈奴汗國在中國不斷進擊下,終于由分裂走向瓦解。
本世紀(前一)初期,中國站在失利的一邊,但并沒有大戰,李陵以五十步兵對抗匈奴八萬騎兵,只是一場苦斗而已。匈奴汗國竭力避免與中國決戰,希望積小勝為大勝,使中國疲憊。這種情形,維持四十年,直到本世紀(前一)中葉。
李陵被俘,使中國史學之父司馬遷,受到酷刑。
司馬遷,夏陽(陜西韓城)人,他的史學名著《史記》,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最有價值的史書。
當這部巨著寫到一半時,李陵被俘,皇帝劉徹大怒,在專制帝王眼中,只有自己的命值錢,別人的命都不值錢,所以,他認為李陵應該自殺。大臣們諂媚劉徹,也一致認為李陵應該自殺。劉徹問司馬遷的意見,司馬遷的災難于是來臨,他回答的恰恰是劉徹所不愿意聽的話,他說:
“李陵對士兵非常愛護,平時常以殺敵報國為最大志愿。如今不幸戰敗,而一些沒有冒一點危險的大人先生,卻在一旁議論紛紛,挑剔他的過錯,使人痛心。李陵以不滿五千人的步兵,深入沙漠與八萬騎兵對抗,轉斗數百里,箭盡力竭,但仍冒白刃反攻,部下毫無離心,自古名將,不過如此。他身雖被俘,卻曾力挫強敵,也足以名垂天下。而且我更相信,李陵忍辱投降,絕非出自本心,他一定另有計謀,報效祖國。”
劉徹既決心屠戮李陵全族,對司馬遷贊揚李陵的話,當然使他大為光火,就把司馬遷囚入詔獄。法官會審的結果,確定司馬遷犯了包庇叛徒的偽證之罪,判處死刑。司馬遷的家人為他好不容易借貸到一筆贖金,才減為次一等的腐刑——將生殖器割除。
腐刑固然痛苦,但尤其羞辱,司馬遷幾次都要自殺,但他終于在殘忍的命運下活下去,為的是要完成他的《史記》巨著,他的苦心使我們感謝。
《史記》上自紀元前二十七世紀黃帝姬軒轅,直到本世紀(前一)他受腐刑之后。用二百余人的傳記,表達二千六百年間的人事變化和社會變動。再用若干表格和專題報導,作為補充。以簡練的中國古文寫出五十二萬字巨書,成為中國史籍的珍寶。而且這種體裁,從此被史學家奉為圭臬,中國所謂“正史”,兩千年來都跳不出司馬遷所創立下的范疇。
中國勢力在西域成長的時候,統治中國的西漢王朝的外戚政治,也在成長。西漢政府可以說很多時候,都由皇帝跟外戚共同執政。開始時皇帝當然占優勢,但若干年代下來,皇帝生活腐化和壽命短促,外戚遂占優勢。等到外戚的優勝成為絕對力量時,皇帝只有交出權力。皇帝能力強的時候,外戚是一種助力;皇帝能力弱的時候,外戚就自然成為政權的接班人。
本世紀(前一)最后一年(前一),劉欣病死,也沒有兒子,由他叔父的兒子,年方九歲的劉箕子繼位。 王政 君恢復皇太后的權力,立即征召她的侄兒王莽擔任大司馬(宰相級),將傅姓成族和丁姓戚族全部殺掉或趕走,同時不惜采用流血手段,阻擋九歲劉箕子的外戚———母親衛氏的家族,前來首都。
外戚政治發展到這個階段,西漢王朝命運已經注定要結束。
第一世紀從本世紀起,歷史進入紀元之后,這對研究和閱讀歷史的人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我們習慣于從少到多計算數字,而紀元前的時間,卻必須倒著來數。
統治中華帝國的西漢王朝于本世紀○○年代滅亡,外戚王莽建立新王朝——這個“新”字不是形容詞,而是這個王朝的專用名詞。但新王朝是一個短命政權,代之而起的是劉姓皇族的一員劉玄建立的玄漢王朝,而這個漢王朝也只有三年壽命(比項羽的西楚王國還少二年)。
最后,劉姓皇族更疏遠的一員——劉秀,實際上他是一個平民,建立東漢王朝,中國再呈現大一統的雄姿。
王莽是儒家學派的巨子,以一個學者建立一個龐大的帝國,中國歷史上僅此一次。他奪取政權的目的與劉邦不同,劉邦之類只是為了當帝當王,滿足私欲。王莽則有他的政治抱負,他要獲得更大權力,使他能夠把儒家學說在政治上一一實踐,締造一個理想的快樂世界。他認為古代社會中,人人平等,可是到了后來,互相爭奪,遂發生不平等現象。富人有很多土地,窮人則一無所有。男子淪為奴隸,女子淪為婢女。幸而仍保持自由,父子夫婦,終年辛苦耕種,卻不能吃飽。為了改善這種不公平和鏟除造成這種不公平的罪惡,王莽的新政府成立后,即實施一連串下列的新社會政策:
一 土地國有:私人不準買賣,恢復一千二百年以前已廢除了的古代井田制度。八口以下的家庭,耕地不得超過九百畝,超過了的土地,一律沒收,或由地主直接分給他的鄰居或家屬。
二 耕地重新分配:沒有土地的農夫(佃農),由政府分給土地。以一對夫婦一百畝為原則,不滿一百畝的,由政府補足。
三 凍結奴隸制度:雖沒有馬上廢止,但禁止所有奴隸婢女繼續買賣,以限制奴隸的范圍和數目不再擴大,使它最后自然消滅。
四 強迫勞動:凡無業游民,每人每年罰布帛一匹,無力繳納的,由政府強迫他勞役,在勞役期間,由政府供給衣食。
五 實行專賣制度:酒專賣,鹽專賣,鐵器專賣,由中央政府統一發行貨幣(從前任何富豪,都可制造銀錢,新政府收回這種授權)。山上水中的天然資源,都為國家所有,由政府開采。
六 建立貸款制度:人民因祭祀或喪葬的需要,可向政府貸款,不收利息。但為了經營農商事業而貸款,則政府收取純利十分之一的本息。
七 實行計劃經濟:由政府控制物價,防止商人操縱市場,以消除貧富不均。食糧布帛之類日用品,在供過于求時,由政府照成本收買。求過于供時,政府即行賣出,以阻止物價上漲。
八 征收所得稅:一切工商業,包括漁獵、卜卦、醫生、旅館,以及婦女們家庭養蠶織布,從前都自由經營,現在新政府都課征純利十分之一的所得稅。政府用這項收入作為貸款或平抑物價的資金。
從這些措施,我們可發現王莽所從事的是一個驚天動地的全面社會改革,十九世紀才興起的社會主義,早在一世紀時的中國,就有了構想和實踐。
王莽的社會改革是偉大的措施,但他徹底失敗,他的生命和他的王朝也跟著一齊喪失。我們可為他歸納出下列五項使他失敗的原因:
第一 王莽是忠實的儒家學派之徒,而儒家學派的基本精神是崇古。所以王莽的眼光不是向前看,卻是向后看。
第二 那個時代還沒有推動這么龐大改革的技術能力,像貸款利息和所得稅,都是“純利”的十分之一,這涉及到復雜的成本會計,當時恐怕很少有人可以勝任。
第三 王莽沒有辦法控制喪失既得利益者的反擊。
第四 王莽機械的迷信制度萬能,他認為“制度確立之后,天下自然太平”。
第五 王莽是一位學者,也是一位經濟思想家,但不是一個政治家。政治家永不會認為自己比任何人都聰明,王莽卻恰恰認為自己如此,因之他不能容納與他意見相異的建議,而固執的堅持自以為高人一等的見解。
中國歷代民變,性質上可分為五類。第一類是官逼民反的抗暴群眾。第二類是饑餓的群眾,像綠林兵王匡,政府不能照顧他們,他們只好自己照顧自己。第三類是自衛性的聯合,縣城和村落,為避免劉秀軍隊之類的奸淫燒殺,往往聯合起來,武裝自衛,當力量夠大的時候,或對抗政府的政令。第四類是既得利益者的反擊,像劉望、劉永、劉玄,本來是西漢王朝劉姓皇族,因新政府的興起而降為平民,他們連做夢都在盼望摧毀現狀,恢復過去的權勢。第五類是野心家,大野心家如公孫述、劉秀,想當皇帝。小野心家如力子都、愛曾,只求在一方面稱霸過癮。
只有政治家才會正確的處理民變問題,王莽不會。他迷信警察和軍隊的力量,認為只靠監獄和屠殺,就可以根絕叛亂。結果是民變更多更烈。紀元二三年,以劉玄為首的變民集團,攻陷固若金湯的常安(新王朝把長安改稱常安)。王莽被殺,新王朝覆亡,政權只維持了十五年。一場本可以歌頌的社會改革,化成一個悲劇,在流血中收場。
王莽死后,全國各地震懾于劉玄的皇帝血統和擊殺王莽的威望,一致擁戴他當中國皇帝。這是一件千年難逢的奇跡,紊亂一團糟的龐大帝國,霎時間恢復秩序。可惜劉玄所建的漢政府,由一群無知無識的人物組成。三個月之前他們還在荒野中大喝小叫,三個月之后忽然成為國家領導人,他們還沒有被訓練出領導能力。于是,各地民變再度蜂起。這一個奇跡政權,從紀元后二三年到二五年,勉強支持三年。號稱“赤眉”的變民領袖劉盆子(他們把眉毛涂成紅色,以區別敵我),攻陷長安,劉玄被殺。
混戰結果,變民首領之一的劉秀取得最后勝利。紀元后二五年,他自稱皇帝;用武力把其他變民集團,一一消滅,再度使中國歸于一統,建都洛陽(河南洛陽)。
第二世紀中國歷史一向是環繞著一個圓圈盤旋:一、舊王朝統治階級腐敗滅亡。二、軍閥或變民集團乘機奪取政權,發生混戰,殺人如麻。三、混戰的最后勝利者建立新的王朝,組織新的政府,成為新的統治階級。四、經過一段安定或繁榮的時間。五、又回到第一:統治階級腐敗滅亡。——如此這般,像走馬燈一樣,循環不已。
本世紀的中國,正走上第一第二階段。首先是外戚政治重現,接著招來中國第一次宦官時代。最后,東漢政府在一次農民大暴動后瓦解,大一統也瓦解,遍地戰火。
外戚政治于紀元前一世紀,曾導使西漢王朝滅亡。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宣稱西漢王朝的中興,但他卻沒有能力采取有效行動以防止外戚政治的復活,反而走來走去,仍然走到外戚政治的斷橋上。
士大夫階層的產生。士大夫即知識分子,在儒家學派定于一尊之后的漫長時代中,當然專指儒家學派的知識分子,有時也籠統稱之為“讀書人”,當然讀的是儒書。在當時環境,他們以作官為唯一的職業,所以更精確地說,土大夫即擔任政府官員的知識分子,包括現職官員、退休官員和正在苦讀儒書,將來有可能擔任官員的人物。
紀元前十二世紀的周王朝中,“士”是武官,“大夫”是文官。紀元前一世紀,西漢王朝為了增加政府的新血液,仿效戰國時代“招賢”辦法,命高級官員和地方政府推薦“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人士,政府中非貴族血統的官員群,遂逐漸形成一個新興的士大夫階層。上世紀(一)時,東漢王朝再仿效西漢王朝,命高級官員和地方政府,推薦“茂才”、“孝廉”人士,于是政府中非貴族血統的官員,即士大夫人數,愈是增加,而終于凝聚成為一種力量。
在這種情形下,“推薦”成為知識分子達到作官目的的唯一手段。而推薦的標準,除了儒書學識外,還在于道德行為。在強烈的競爭下,必須有突破性的聲譽,才能引起有推薦權的人的注意。至于如何才能有突破性的聲譽,那需要出奇制勝。所以每個知識分子,都兢兢業業,追求突破記錄的至善。這使一、二世紀的社會風氣,有很大的特殊之處,為后世所罕見。我們可把它歸納為下列五類:一,長時期為父母服喪。二,辭讓財產和辭讓官爵。三,尚俠尚義。四,廉潔。 五,對恩主絕對效忠。上述五類行為,并不是每一個士大夫都做得到,但他們都競爭著或真或假的去做,并且往往做的有聲有色。當然有它的流弊,最普通的是有些人把道德行為當作欺詐手段。士大夫不久就自覺必須維護自己百般經營才得到的既得利益,于是,推薦和聘任的范圍,遂逐漸縮小。最初選擇對象時,還注重聲譽,一個與各方面都沒有關系的平民,只要有被稱贊的道德行為,就有被推薦被聘任的可能性。后來情形發生變化,必須是士大夫家庭的一員(子弟),這個可能性才存在。一種堅強的門第觀念,因之產生。社會的縱剖面呈現無數直線行業,木匠的兒子繼續當木匠;農夫的兒子繼續當農夫;士大夫的兒子繼續當士大夫,也就是說,做官的兒子繼續做官,這就是門第。——注意“門第”這件事,它強固的維持士大夫階層干不墜,直到二十世紀初期,都在中國歷史上發生普遍的影響。
第三世紀東漢王朝終于完結。
本世紀二十年代后,中國分裂為三個國家:曹魏帝國、蜀漢帝國、東吳帝國。被稱為“三國時代”,自二二○年至二八○年,凡六十一年。三國時代以及三十年混戰期間,產生了中國戲劇將近十分之一的故事材料,成為中國人最熟悉的時代。一部著名的歷史小說——羅貫中著的《三國演義》,它發行的數量遠超過司馬遷的《史記》,更把這個時代的大小事件,傳播的連兒童們都知道。我們要想了解這個時代,與其閱讀正式史籍,不如去看那部小說。不過要特別小心的是,在作者筆下,曹操被歪曲為奸惡人物,諸葛亮被歪曲為會呼風喚雨,能夠占卜算卦的巫師。
三國時代于本世紀初開始,而于本世紀末葉結束,新興的晉王朝重新把中國統一。
第四世紀本世紀,中國進入大分裂時代。大分裂時代起于本世紀三○四年,終于六世紀五八九年,縱貫第五世紀,長達二百八十六年。在大分裂時代中,又分為兩期:前期五胡十九國時代,后期南北朝時代。
第五世紀南中國的晉帝國,像一個纏綿病榻的老人,雖然拖延了一段出人意外長的時間,但終于死去。本世紀二十年代,政權被它的宰相篡奪。——南朝。
北中國分崩離析一百三十六年,于本世紀三十年代,被后起的鮮卑小國北魏統一。——北朝。
大分裂時代前期五胡十九國時代結束,大分裂時代后期南北朝時代開始。
北朝的北魏帝國,一直很穩定。而南朝繼續動蕩,接替晉帝國的南宋帝國,于半世紀后,也被它的宰相篡奪,另建南齊帝國。
第六世紀本世紀初,南朝南齊帝國亡于兵變。南梁帝國代之而起,又被內憂外患所迫,萎縮成為北朝的附庸。陳帝國又代之而起,割據局面遂到尾聲。北朝北魏帝國在民變中凋謝,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不久,東帝國被北齊篡奪,西帝國被北周篡奪。而北齊又被北局并吞,北周帝國接著又被它的皇親國舅楊堅篡奪,改稱隋帝國。
本世紀八十年代,隋帝國征服南朝,大分裂時代告終。中國又歸于統一,而且是長期的統一。
第七世紀本世紀初葉,剛恢復統一的中國,又發生混戰,使全國三分之二以上人口死于刀鋒和饑餓。這場大混戰,來自暴君楊廣,他是隋王朝第二任皇帝,具有絕頂的聰明和精力,所以只短短的十數年工夫,就把自己的王朝消滅。
代之而興的是唐王朝,在一片瓦礫中,收拾殘灰余燼,上下一心,兢兢業業,迅速走向繁榮,使中國歷史進入第二個黃金時代。
這次黃金時代約一百三十年,其中并不是全無風暴,猶如混戰時代并不是全無和平一樣。本世紀末葉,出現了一位女性皇帝武(上明下空)。她當過姬妾,當過尼姑,但傳奇般的機會和她敏捷的政治才能,使她竟然奪到政權,建立她自己的周王朝(史稱南周)。
第八世紀本世紀一開始,武(上明下空)的南周王朝即告滅亡,唐王朝復辟。但宮廷又陷于混亂,發生皇帝皇后被殺的流血慘劇。幾經變化之后,帝位被親王之一的李隆基獲得,局勢才告穩定。
可借李隆基在位的時間太久,幾占去本世紀的一半。他年輕時曾把社會帶上高度繁榮,但他的聰明才智,隨著他的年齡日老而日漸消失。五十年代后,中國第二個黃金時代在他手中結束。中國經一百三十年的超級強大,又走上了下坡。
第九世紀本世紀是一個黑暗世紀,全國混戰。
所有戰區都向河朔四鎮看齊,最初只有少數成功,后來全都達到目的。那些無名而有實的獨立王國,相互間不斷并吞,不斷擴張。中央政府控制區域,像烈陽下的冰塊,最后只剩下首都長安(陜西西安)。
宦官的勢力跟藩鎮同時成長,終于出現中國第二次宦官時代,唐政府奄奄一息。
第十世紀本世紀較上世紀(九)更為黑暗。
唐王朝于本世紀○○年代,終于滅亡,但沒有一個政府能單獨接替它遺留下來廣大而破碎的版圖。各戰區就在它們既有的領域上,公開宣布獨立。于是中國又陷于分裂,因為時間較短,我們稱它為小分裂時代。
小分裂時代為時只有七十三年(九O七一九七九),才被新興的宋王朝統一,不過已不能恢復永逝的黃金時代。疆域也只剩下紀元前三世紀秦王朝時的范圍,中國人千余年的經營擴張,全都喪失。
小分裂時代初起時,東北地區的契丹部落建立遼帝國,隔著長城,跟宋王朝統治的中國本土對抗。
第十一世紀宋遼對抗在本世紀○○年代和解,兩國之間保持一百余年的長期和平。但宋帝國由于本身太衰弱的緣故,西北一隅的夏州(陜西靖邊北),跟西南一隅的交州(越南河內)一樣,也脫幅而去,建立西夏帝國。這個帝國既小又窮,可是,對宋帝國的傷害,卻十倍于遼。
在中國固有的領土上,事實上不是宋帝國大一統的單獨局面,而是三國分立局面。這個局面,一直延續到第十三世紀。
第十二世紀本世紀中,強大的遼帝國發生內亂,它所臣屬的女真部落在東北獨立,建立金帝國,以雷霆萬鈞之力,把遼帝國擊潰。宋帝國先秘密地跟金帝國結盟,但是不久就得罪了它。于是金帝國再出兵把宋帝國擊潰,攻陷首都開封(河南開封),生擒兩位皇帝,宋帝國政府殘余力量,撤退到長江以南。
當西方正陷于十字軍東征的狂熱時。女真民族在東方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成為本世紀的驕子。
宋政府退到江南后,并沒有痛改前非。抱殘守缺、茍且偷安的立國精神,仍堅定如故。尤其使我們驚愕的是,理學開始根深蒂固,對中國產生七百余年的巨大影響。
第十三世紀本世紀,英國在它的不列顛小島上,頒布《大憲章》,創立國會,為人類立下萬世光芒的楷模。但世界上其他大多數地區,卻一片血腥。
原因是蒙古帝國像巨怪一樣,在荒涼窮惡的瀚海沙漠群上崛起,它的強大攻擊力量,超過女真百倍。開國可汗鐵木真,在攻陷中亞信奉伊斯蘭教的花刺子模王國的重鎮不花刺城(烏孜別克布哈拉市),準備屠殺之前,曾把居民召集到祈禱場,向他們宣布說:“你們必須知道,你們都犯了滔天大罪,所以必須加以懲罰。你們一定會問,我有什么證據,證明你們犯罪。我告訴你們,我就是上天的災禍,如果你們沒有犯罪,上天為什么派我來屠殺你們?”
在這種邏輯下,中國版圖上的四個帝國:遼、西夏、金、宋,全被消滅。 本世紀最后二十年,漢民族第一次全部淪入異民族的統治之下。
第十四世紀征服中國的蒙古人,在中國人民不斷地反抗下,于本世紀八十年代,全部被逐出中國本土,回到他們原來的瀚海沙漠群故地。他們所建立的蒙古帝國和子國之一的元帝國,也隨之煙消云散。山搖地動般擴張征服的帝國勛業,成為過去,只遺留下片斷的歷史陳跡。
代替蒙古人而起的是中華民族組成的明王朝,一個純中國人的王朝。
不過,這并不等于中國人惡運結束,反而是一個更漫長黑暗的開始。
第十五世紀明王朝在血流成河中通過瓶頸,這是它的好運氣。
僅只比明王朝晚一年,在中亞興起的帖木兒帝國,正決心恢復蒙古帝國東方的故有版圖。一四○四年,靖難之后結束第二年,帖木兒大汗從他的首都撒馬爾罕;出發東征,進攻中國。不料在中途逝世,軍事行動中止。如果帖木兒不適時的死,根據已知的資料推斷,明王朝以當時殘破的力量,勢將無力抵抗。一個新的異族統治,可能再現。
明政府不久遷都北京,一度力圖振作,北征蒙古,南收交趾,更向印度洋發展。然而,這種并不算好的好景也不過三十年。四十年代后,中國第三次宦官時代來臨。
本世紀末葉,偉大的哥倫布船長發現新大陸。文藝復興運動進入高潮,歐洲正以無比蓬勃的精神,投向海洋。而中國卻奄奄一息,暗無天日。
第十六世紀本世紀起,東方跟西方發展的方向,分道揚鑣。
歐洲的光輝日增:諸如;
——文藝復興運動進入高峰。
——現代形式的民族國家,逐漸形成。葡萄牙商人遠來中國,從渾噩的明政府手中取得澳門,作為殖民地。
——路德焚毀天主教教皇諭旨,向沉重而錯誤的傳統權威反抗,歐洲人的靈性復蘇。
———麥哲倫航海環繞地球一周,證明地球確是球體。
——西班牙人開始涌入新大陸,大量殖民,占領古巴、墨西哥、秘魯。又在亞洲占領菲律賓群島。
——哥白尼發現地球不是宇宙中心,太陽才是。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試驗物體落下速度,發現落體定律,后來又發現擺動定律,在此定律下,鐘表出現。
但中國人仍被醬在大黑暗時代,仍繼續把精神和生命,浪費在無聊的(如大禮議)和可哀的(如三年之喪)的爭執上。全國二片八股文的吟哦聲,詔獄的廷杖聲,和抗暴的吶喊聲。
中國開始遙遠地落在歐洲之后。
第十七世紀本世紀,歐洲各國無論在領土、思想、學術各方面,都繼續不斷地擴張和進步,諸如:
——荷蘭征服東印度群島(印尼)、中國臺灣、澎湖。
——英國、荷蘭分別殖民北美洲,英國又把荷蘭人驅逐。
——英國爆發革命,國會法庭判處國王查理一世死刑。
——英國國會通過《權利法案》,嚴禁非法逮捕。民主政治確立。
——英國征服印度。
——牛頓發明微積分,發現地心吸力。
——伽利略發現太陽大、地球小,地球繞太陽而行。
中國在大黑暗時代中,停滯如故,但本世紀可分為兩個階段。四十年代前,政治更為黑暗,可以說是中國有歷史以來最黑暗的時代,饑餓憤怒的群眾終于把明政府和朱姓皇族推翻。代之而起的,即四十年代后,是乘虛而入的滿洲人愛新覺羅皇族組成的清政府,漢民族第二次淪為亡國奴。不過,愛新覺羅皇族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一個皇族,至少他們治理國家的能力,要比朱姓皇族高明。到了本世紀八十年代,在大黑暗的濃霧中,竟奇跡般地為中國帶來了為時一百年之久的第三個黃金時代。
第十八世紀十八世紀是人類歷史的轉折點。
整個人類的生命,像一場無盡頭的接力竟賽。十六世紀以前的億萬年漫長時間中,人類一直在緩緩步行。但自十七世紀起,歐洲的腳步加快。進入本世紀,歐洲開始跑步,科學上和意識形態上,同時都有非常重大的突破,把人類帶進一個新的世界,作為未來的更猛烈發展的基礎。諸如:
——約翰開發明飛梭(這是一個起步)。
——哈格理夫斯發明紡紗機,一人工作,可抵八人。
——瓦特發明蒸氣機(人類開始脫離手工業時代,進入機器時代人
——孟德斯鳩創立司法、行政、立法三權分立學說。盧梭創立《天賦人權學說》
(這又是一個起步,奠定了民權的和人權的尊嚴。正是中國政治思想中所缺乏的東西)。
——美國脫離英國獨立,選舉總統,實行三權分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沒有帝王而由人民選舉元首的國家。
——法國爆發大革命,發表《人權宣言》(盧梭學說的實踐,民主思想開始傳播,不可遏止)。
而中國對這些卻全部茫然不知,更沒有引起絲毫震動。在清政府繼續開疆拓土下,四百余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入版圖。不過,到了八十年代,黃金時代結束,被驅逐到一旁的大黑暗,重新合攏,中國又恢復不幸。
以上就是中華大帝國的政治概況。政治是由經濟決定的。那么中華大帝國的經濟情況如何呢?
中國古代的經濟情況主要的就是中國的賦稅和勞役的情況。這里我選用由任繼愈主編的由張守軍編寫的《中國古代的賦稅和勞役》。
中華民族從商朝開始就是行了井田制。井田中每塊70畝(相當于現在的14畝),共分給八個家庭,每個家庭70畝,中間一塊70畝為國家公田,由八個家庭共同幫助國家耕種。公田的收獲物歸國家所有,私田的產品則歸自己所有。田賦只取公田產品,不取私田產品。這樣百姓的生活就有了保證。周代的井田是每塊100畝(相當于現在的20畝),一井共900畝,授予八家共同耕種,最后以800畝的收獲物分給八家,100畝的收獲物作為貢賦交給國家。這就是“周人百畝而徹”。由于公田已不再在井田中劃出,而是作為私田授予百姓耕種,就可以調動起百姓的勞動積極性,公田就會和私田一樣得到精耕細作從而增加國家的收入。田賦之外商朝和周朝統治者分封在各地的許多諸侯,也必須按照規定向商王和周王進“貢”,交納其封地內的土特產。奴隸社會的稅率名義上是1/10,實際上要高得多。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實行的是“黔首自實田”,即自己如實呈報自己土地的數量,有基層官吏核實后,據以確定田租的數量。秦的田租量極為沉重,稅額占總收獲量的2/3。秦朝還增加人頭稅,秦時人頭稅和田稅一樣沉重。
漢初也實行的是田租和人頭稅。漢初田租稅為1/15,后來又減為1/30。東漢初年由于軍費開支大,田租改為“什一而稅”全國統一后又改為1/3。直到曹操改制租調制之前,法定的田租稅率一直未變。征收方法是根據每戶土地畝數、平均畝產量、稅率求出應交稅額,由百姓向國家繳納。人頭稅有算賦和口賦兩種,算賦規定15歲到56歲的成年男女,每人每年向國家繳納120錢,稱為一算,作為備戰基金和購買車馬兵器之用。口賦又叫口錢,漢初規定7歲到14歲未成年男女,每人每年交20錢“以食天子”即作為皇室收入。算賦與口賦均于每年8月份征收,屆時由地方官員登記人口核實年齡,編成簿籍,由官府按戶籍征收。
從東漢末年曹操頒行租調制到唐中葉租庸調制瓦解,中國賦稅制度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這個階段賦稅制度變化的基本特點,是舊的人頭稅為新的從戶稅、從丁稅所代替,并開始向資產稅。秦漢時期的土地稅加人頭稅的田賦結構為田租、戶調制所取代了。曹操頒行的租調制規定,百姓每畝田向國家繳納栗 四升 ,稱為田租。每戶出絹二匹,綿二斤,稱為戶調。其他稅收項目一律罷止。
西晉統一全國后,頒行占田制,規定百姓男子可占用田70畝,女子可占用30畝。同時規定,16歲到60歲男女為正丁,丁男課田(繳納稅的田)50畝,丁女課田20畝。課田50畝共繳租栗四斗,合每畝 八升 。由于課田50畝低于占田70畝,所以農民可以承受得了。田租之外,農民尚需繳納戶調,規定,丁男做戶主的,每年交絹三匹,綿三斤。婦女做戶主的,戶調減半。
如果農民沒有土地,那么即使他們有勞動能力,也不可能從事農業生產,不可能為國家提供賦稅。所以,北魏的均田制首先按照勞動力均田,是每一個勞動力都能占有一塊土地,擁有生產財富的基本條件。均田制規定:男子15歲以上,受露田40畝,婦女20畝。奴婢同農民一樣授田。耕牛每頭授田20畝,每戶限四頭。北魏政府實施了以丁計征的租調制,規定一夫一婦每年繳納帛一匹,栗二石。
唐代繼續實行均田制,公元624年頒布均田令,并將租調制發展為租庸調制。規定,丁男(21-60歲),中男(18-20歲)授田一傾(百畝),疾病殘廢者授田40畝。寡婦30畝。所受田2/10為為永業田,可以繼承。8/10為口分田,身死則歸還國家。在均田制的基礎上,實行租用調制。規定,每丁每年繳納租栗二石,戶調隨鄉土所產,凌、絹、絁各二丈,綿三斤。唐代的庸,正式把力役稅轉變為實物稅。此外,唐朝還開始增加戶稅(交金錢)和土地稅。公元780年,唐德宗開始任用楊炎為相實行兩稅法。兩稅法開始了中國賦稅發展的新階段。基本特點是:第一,資產稅開始取代人丁稅。第二,貨幣稅開始取代實物稅。從唐中葉兩稅法開始,中間經過北宋中葉王安石變法,明中葉張居正一條鞭法,到清中葉攤丁入地改革這種取代終于完成了。
以上事實說明,第一,中華大地兩千年來一直實行的是土地公有制。第二,中華大地幾千年來農民和土地是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而不是分離的狀態。第三,馬克思的亞細亞所有制完全適合于中國兩千年來的經濟制度。
勞動者2011年11月14日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