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屠呦呦:榮譽屬于中國科學家群體 圖
來源: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9/24/c_122081871.htm
新華網紐約9月23日電(記者任海軍)“我想這個榮譽不僅僅屬于我個人,也屬于我們中國科學家群體,”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屠呦呦23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時如是說。
因為在發現青蒿素過程中的突出貢獻,屠呦呦成為獲得美國拉斯克臨床研究獎的首位中國科學家。她認為,成績是集體智慧和努力的結晶,“這是中國人、中國科學事業、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
屠呦呦說,瘧疾是世界性傳染病,在上世紀60年代,瘧原蟲對常用的奎寧類抗瘧藥產生了耐藥性,影響很嚴重。1967年5月23日,在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的親自指示下,中國政府啟動“523項目”,旨在找到具有新結構、克服抗藥性的新型抗瘧藥物。
在這一項目中,中國7個省市、60多家科研機構、超過500名科研人員協力攻關。屠呦呦所在的團隊于1969年參加“523項目”。1971年,屠呦呦提出用乙醚低溫提取青蒿有效成分,并且報告了青蒿提取物的抗瘧效果。次年,“523項目”研究人員成功提取了高效抗瘧成分青蒿素。
“這是軍民大聯合的項目,大家都是很協作、不分你我的,”屠呦呦說,“榮譽也不是我個人的,還有我的團隊,還有全國的同志們,這是屬于中醫藥集體發掘的一個成功范例,是中國科學事業、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
屠呦呦表示,發現青蒿素是中國的科學原創,獲得拉斯克獎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發現的肯定,她很高興。
“對我來講,我們到底把世界上一年幾億人發病卻無藥可治的疾病問題解決了,我覺得這是最欣慰的事情,”屠呦呦說,“現在國際上認可,我覺得也是為國爭光。”
當時的科研條件非常艱苦,屠呦呦團隊憑借頑強的意志和巨大的努力才最終取得突破。她考慮到瘧疾在中國古代也有,于是開始系統地研究,從中醫藥的醫學本草、地方藥志、采訪南方的老大夫等,搜集了2000多張有關抗瘧候選藥的卡片,這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殊為不易。
屠呦呦透露,與中國“523項目”大致同時,美國也在進行新抗瘧藥物的研究,篩選了20多萬藥物,但多數還是奎寧類,容易使瘧原蟲產生抗藥性。
由于中國當時科研條件落后,西方人覺得不會做出什么高精尖的成果。然而,憑借不屈不撓的毅力,中國團隊“到底把世界關注但沒做成功的事情做得比較好”。根據當時的規定,發表的有關青蒿素研究的很多文獻都沒有署個人的名字,作者都是協作組。“當年就是這樣,事情做成了就很欣慰,”屠呦呦說。
屠呦呦對國家常存感恩之心,覺得自己為國家作貢獻理所應當。“我在北京大學的學歷是國家培養的,后來進修也是國家培養的,我的中西醫知識都是國家培養的,”屠呦呦說,“國家需要我做什么,我就應該努力去做好。”
屠呦呦資料照片
9月23日,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屠呦呦在美國紐約舉行的拉斯克獎頒獎儀式上領獎。
當日,國際醫學大獎——美國拉斯克獎將其2011年臨床研究獎授予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屠呦呦,以表彰她“發現了青蒿素——一種治療瘧疾的藥物,在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拉斯克獎。新華社記者王成云攝
更多圖片鏈接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9/24/c_122081933.htm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