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流:毛澤東思想是人民軍隊的靈魂
“八一”建軍節就要到了,發此文紀念。
軍隊的晚期,特別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后,政黨政治的出現,使軍隊的作用不斷異化。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不斷削弱軍隊的直接政治影響,盡量使軍隊的對內鎮壓職能弱化,而加強其對外職能,這種現象恰恰與中世紀的軍隊作用倒置。所謂無產階級革命的軍隊,同資產階級國家的軍隊殊途同歸,紅色政黨也要求其成為政治工具并嚴格聽命于黨,從這個意義上講,軍隊最終走向空殼化,成為真正的國家機器。
到了近代,無論把軍隊的名稱叫國民軍類還是叫人民軍隊,隨著修正主義上臺,大都成了騙人的東西。軍隊逾專業化,其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工具的本質逾明顯。因為少數人要統治多數人,力量遠遠不夠,要想完成對多數人的剝削和壓迫,必須憑借暴力工具才能做到。馬克思主張徹底打碎國家機器的原因,在于他深刻洞察到了軍隊的反人民本質(現象除外),軍隊是人民解放的最難打開的枷鎖。因此,如何解決舊軍隊的問題,如何削弱舊軍隊,改造新軍隊問題就成了共產主義導師們關注的大事。
對舊國家機器馬克思要打碎,具體怎么做他主張用武裝的工人代替常備軍,列寧則用先鋒隊來領導新軍隊并代替舊軍隊。而在這個如何解決軍隊的人民性問題上,毛澤東是做的最好的。
毛澤東對辯證法有著深刻的理解,要想消滅軍隊必須強化軍隊。縱觀毛澤東的一生,他大致用了下列辦法解決軍隊問題。
用新軍隊消滅舊軍隊。
這一點他盡管歷盡千辛萬苦,還是基本做到了,消滅了國民黨反動派賴以生存的四百多萬軍隊,同時,他又先后消滅了不少日本和美國的軍隊。
建立新式人民軍隊。
從新式軍隊概念上講,“八一”南昌起義的部隊還不能算新式軍隊,“秋收起義”也同樣不能算新式軍隊,毛澤東的“三灣改編”、“古田會以”“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后的軍隊才開始步入新式軍隊。
三灣改編主要內容是:由于部隊減員較多,剩下不滿千人,因此把原來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稱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這次改編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原則,在軍隊中建立黨的各級組織,班設黨小組,連設支部,營團建黨委,連以上各級均設黨代表,全軍由毛澤東任書記的前委領導。改編還確立了軍隊內的民主制度,建立士兵委員會,實行政治民主,經濟公開,官兵平等,消除舊軍隊的雇傭關系。三灣改編是秋收起義失敗后部隊在江西省永新縣境內三灣村進行的一次整編。三灣改編在人民軍隊的建軍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確立了“黨指揮槍”的原則,確定了中國共產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保證了我軍的無產階級性質,從政治上、組織上奠定了新型人民軍隊的基礎,在人民軍隊的建軍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古田會議是我黨我軍光輝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會議。古田會議決議是我黨我軍建設的綱領性文獻,它深刻闡明了我軍思想建設的基本點就是要堅持無產階級的思想領導,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清除了舊式軍隊對紅軍建設的不良影響,劃清了紅軍與舊式軍隊的界限;規定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建軍原則,奠定了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基礎,指明了人民軍隊建設,特別是政治建設的方向;解決了以農民為主體的紅軍,在長期處于分散的農村游擊戰爭的環境里,如何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建設成為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的根本問題。所有這些,均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必然產物。所以,古田會議決議不但在紅四軍中得到了深入的貫徹執行,后來全國各部分紅軍也先后照這個決議精神實行了。
新式軍隊有其明顯的標志:一是為人民服務,打擊人民的敵人;二是軍隊設黨組織,軍隊必須絕對聽從黨的指揮;三是軍隊實行官兵一致,廢除軍銜制;四是軍隊不只是單一的戰斗隊,而且是工作隊、生產隊;五是軍隊的思想必須革命化、人民化。
軍隊政治化。
文化革命中軍隊的支左就是軍隊政治化的突出表現,而文革前后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學雷鋒等也是政治化的表現。一九六七年 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做出《關于人民解放軍堅決支持革命左派群眾的決定》。決定中引用毛澤東的一段指示:"人民解放軍應該支持左派廣大群眾。以后,凡有真正革命派要找軍隊支持、援助,都應當滿足他們的要求。所謂'不介入',是假的,早已介入了。" 3月19日 ,中央軍委又根據這一決定和毛澤東的指示,做出《關于集中力量執行支左、支農、支工、軍管、軍訓任務的決定}。毛澤東在這里表示了人民軍隊與左派的血肉關系。
早在1964年的《九評》里,就更深刻地表述了毛澤東對軍隊的要求,其中第十二條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武裝部隊必須永遠置于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和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永遠保持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軍民一致,官兵一致。堅持軍官當兵的制度。實行軍事民主、政治民主和經濟民主。同時,普遍組織和訓練民兵,實行全民皆兵的制度。槍桿子要永遠掌握在黨和人民手里,絕不能讓它成為個人野心家的工具”。毛澤東晚年悲觀的認識到新中國是建立了一個沒有資產階級的資產階級國家。
“五七指示”。
毛澤東晚年曾設想把軍隊變成能文能武能生產能為人民服務的大學校,并極力推廣之。1966年,林彪寄給毛澤東軍委總后勤部的《關于進一步搞好部隊農副業生產的報告》,毛澤東閱后,于5月7日給林彪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只要在沒有發生世界大戰的條件下軍隊應該是一個大學校,即使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條件下,很可能也成為一個這樣的大學校,除打仗以外,還可做各種工作,第二次大戰的八年中,各個抗日根據地,我們不是這樣做了嗎?這個大學校,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又能從事農副業生產,又能辦一些中小工廠,生產自己需要的若干產品和與國家等價交換的產品。這個大學校,又能從事群眾工作,參加工廠、農村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完了,隨時都有群眾工作可做,使軍民永遠打成一片;又要隨時參加批判資產階級的文化革命斗爭。這樣,軍學、軍農、軍工、軍民這幾項都可以兼起來,當然要調配適當,要有主有從,農、工、民三項,一個部隊只能兼一項或兩項,不能同時都兼起來。這樣,幾百萬軍隊所起的作用就是很大的了。
八大軍區對調問題。
1973年12月12日 ,毛澤東主持召開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會上,毛澤東指出:“政治局要議政。軍委要議軍,不僅要議軍,還要議政。” 他提議八個大軍區司令對調。陳錫聯(原沈陽軍區)當北京軍區司令,李德生(原北京軍區)到沈陽軍區去;楊得志(原濟南軍區)跟曾思玉(原武漢軍區)對調;許世友(原南京軍區)跟丁盛(原廣州軍區)對調;韓先楚(原福州軍區)跟皮定均(原蘭州軍區)對調。新疆、成都、昆明不功。毛澤東此舉目的,是抑制新軍閥的產生大辦民兵師、武裝群眾。
1967年8月25日 由毛澤東批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關于開展擁軍愛民運動的號召》中,就按照毛澤東武裝群眾思想公開提出:“關于武裝革命群眾,必須在條件成熟的地方,由當地人民解放軍弄清情況,通過協商,報告中央批準,然后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
毛澤東晚年大辦民兵師和武裝左派群眾思想也反映了他對軍隊的戰略態度。
總之,我們從上可以看出,毛澤東為新軍隊問題,的確費盡了心血,毫不夸張地講,沒有毛澤東就沒有人民軍隊,毛澤東思想是人民軍隊的靈魂,任何反對和貶低毛澤東軍事思想的言行都會動搖人民軍隊的人民性。
令人遺憾的是,改革開放后,中國軍隊在一些地方也背離了毛澤東思想,如軍銜制恢復,如軍隊成了專門的戰斗部隊,如軍隊離政治越來越遠,正在向西方軍隊摸式靠隴,等等。出現如此狀況,不能不令人擔憂。軍隊的現狀說明,改革開放的新自由主義影響是全方位的,黨、政、軍、文、商無孔不入,因此,中國及世界的左派同右派的斗爭也必然是全方位的,包括軍事戰線。
沒有人民的支持,軍隊會失去戰斗力;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解放軍要愛民,人民要擁軍,軍民團結如一人,必然無敵于天下。
二0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