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講述毛澤東最得意的戰役
作者:強國懷念
取自http://blog.people.com.cn/blog/trackback.do?wlog_id=1307837030404837 2011-06-12 08:02:41
來源:中國軍網
人物簡介:
李光,1920年8月出生,貴州遵義人,1934年12月在遵義參加紅軍,193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曾擔任朱德、彭德懷的警衛員。
王道金,1915年5月出生,江西興國人,1930年8月參加紅軍,193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5次反“圍剿”、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
孔健,遵義軍分區司令員,長期從事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
“因為一個會,歷史記住了你;因為一瓶酒,世界知道了你;因為一條河,神奇充滿了你……”在遵義采訪,多彩貴州紅歌會正在此舉行,由遵義軍分區創作的《遵義之歌》唱響全場。歌詞中,“會”是指遵義會議,“酒”是指茅臺酒,“河”則是赤水河。
76年前,在這條水色赤黃、灘險浪急的河流上,紅軍在3個月內4次橫渡,演繹了以弱勝強、變被動為主動的神奇,書寫了世界軍事史上的光輝篇章。
“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
“人民軍隊歷史上級別最高的戰斗”拉開四渡赤水序幕
記者:遵義會議后,中央紅軍計劃由遵義地區北上,在四川省瀘州西南北渡長江,進至川西北,同紅四方面軍會合。據說是因為青杠坡戰斗失利才被迫改變計劃,一渡赤水。
李光:沒錯。我是從遵義參加紅軍的,當時才14歲,打的第一仗就是青杠坡戰斗。打那場仗時我沒有槍,拿著老兵的馬刀跟著沖。我們紅五軍團攻青杠坡東南面的一座山,攻了7次沒攻上去,第8次才上去了。我清楚地記得,當時犧牲的人很多,晚上,班長揀舊衣服給我做了個帽子,用紅布剪了個五角星,說:你現在正式成為紅軍了。后面的戰斗越來越艱苦,川軍部隊每個班有兩挺重機槍,最終我們撤了下來。
王道金:遵義會議決定要過長江,毛主席決定先吃掉尾追的川軍郭勛祺部隊。在青杠坡這個地方,我們設下了包圍圈,結果川軍繞到了我們上頭,紅三軍團只得從南面強攻,朱德都親自帶著干部團上去了。這一仗傷亡很大,后面才決定渡過赤水,往西走。
記者:青杠坡戰斗也被稱為“人民軍隊歷史上最高級別的戰斗”,這是為什么?
孔健:這是我黨有史以來參戰人員“級別”最高的一場戰斗,可謂將星云集。黨的兩代領導核心毛澤東和鄧小平,共和國3任國家主席毛澤東、劉少奇、楊尚昆,一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5任國防部長彭德懷、林彪、葉劍英、耿彪、張愛萍,以及十大元帥中的7位和200余位開國將軍都參加了這場戰斗。
然而由于情報有誤,將一場殲滅戰打成了消耗戰,造成很大傷亡與損失。最后,毛澤東針對形勢變化,當機立斷撤出戰斗,紅軍放棄直接北渡長江計劃,拉開了四渡赤水的序幕。這場戰斗雖然失利了,卻體現了毛澤東“打不贏就走”的機動靈活戰術思想。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紅軍遵義戰役勝利,讓蔣介石哀嘆:這是國軍追擊以來的奇恥大辱
記者:紅軍一渡赤水后,挺進川黔滇三省邊境敵軍設防空虛的扎西地區,準備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為什么之后又折回并二渡赤水?
王道金:到扎西地區后,蔣介石判斷我們還要北渡長江,迅速調集兵力要把我們圍殲。但包圍也有薄弱的地方,那就是黔北的王家烈部。那時對黔軍我們都不怕,稱之為“雙槍軍”,一手拿步槍一手拿煙槍,打仗像綿羊。于是我們便來個金蟬脫殼,回師由太平渡、二郎灘東渡赤水,再打遵義。
作出這個決定時,一些同志抱怨:“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走了很多冤枉路。”我當時已經是排長了,就開始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另外,部隊進行了整編精簡,取消了師的編制,我們紅三軍團縮為4個團,許多師長都下去當團長了。部隊還甩掉了很多笨重輜重,靈活多了,戰斗力也提高了。
記者:二渡赤水中,最著名的是遵義戰役,其中婁山關大捷更是取得了紅軍長征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當時的戰斗情景如何?
李光:打婁山關時,我們紅五軍團擔負后衛任務。婁山關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我還記得那時有首民謠:巍巍大婁山,離天三尺三。人過要低頭,馬過要落鞍。不過,我們也有個口號:要關不要命。
王道金:負責攻打婁山關的是紅一軍團和我們紅三軍團的一個團。由于敵人守在關卡,我們便一面強攻,一面派一個小分隊爬上最高的大尖山,居高臨下打擊敵人,敵人頓時慌了手腳,急忙撤退。我們乘勝追擊,第二次攻占遵義。這場戰斗中,我們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犧牲了。得知這個噩耗,我們都大喊著“為參謀長報仇”,沖進遵義城。
記者:遵義戰役一舉消滅了敵人兩個師又8個團,蔣介石哀嘆:“這是國軍追擊以來的奇恥大辱”。這次勝利的意義何在?二渡赤水體現了毛澤東的哪些軍事思想?
孔健:這場勝利樹立了毛澤東的軍事威信。隨后不久,在遵義召開的茍壩會議,就成立了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團,進一步確立了毛澤東的軍事領導地位。同時,這場戰斗擊潰的是國民黨中央軍,大大提振了紅軍士氣。
二渡赤水,毛澤東果斷選擇奇襲王家烈部,體現了“避實就虛”的軍事思想。同時,在攻打婁山關時,紅軍集中優勢兵力,重點打擊敵人要害,體現了毛澤東一貫倡導的“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軍事思想。
“致人而不致于人”
三渡四渡聲東擊西,牽著敵人鼻子走
記者:遵義戰役勝利后,蔣介石搬出了曾在第五次“圍剿”中取勝的“堡壘戰術”。紅軍又是怎樣通過運動戰,連續三渡四渡赤水甩開了追擊?
王道金:我記得就是不停地趕路,有時半夜接到命令,打起背包就走。當時蔣介石調重兵圍攻遵義,我們不等他的包圍形成,就從茅臺鎮這個地方渡過赤水,往四川方向去了,讓他們撲了個空。那時,我們接到上級命令,大張旗鼓喊口號、寫標語,要從四川渡過長江去,后面才知道這是迷惑敵人的。等蔣介石把部隊調到四川后,我們又悄悄返回貴州。
李光:那時渡江都是嚴格保密的,營連長都不知道什么時候要渡江。過江到了貴州,聽說蔣介石就在貴陽,我們都打著“南渡烏江,活捉老蔣”的口號,往貴陽去。但其實我們沒去貴陽,過了烏江后繞到云南去了。那時每一天起碼要跑幾十公里,有時一天一晚跑了一百多公里,連長跟我們說跑了這么遠時,我都不敢相信,但那一天確實沒有停下來過,一直都在跑啊。
記者:英國元帥蒙哥馬利訪華時曾問毛澤東:生平最得意的戰役是三大戰役中的哪一次?毛澤東說:那些都不算,最得意的是四渡赤水戰役。對此我們該如何理解?
孔健:四渡赤水,體現了毛澤東機動靈活的運動戰思想。其中,一渡二渡是被動完成的,三渡四渡則是毛澤東軍事才能的充分展示,完全是主動地調動敵軍。毛澤東本人說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最得意之筆,狹義上特指三渡、四渡。
“致人而不致于人”是《孫子兵法》的一個核心,也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一個重要原則。毛澤東認識到,要扭轉長征以來紅軍被動的戰略防御地位,就要人工地造成我們局部的優勢主動地位,把敵人拋入劣勢和被動。因此,在四渡赤水中,紅軍采取了聲東擊西的戰術,配合高機動性的運動戰,使紅軍由戰略被動轉為戰略主動。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