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立憲與“四一二政變”
——————今天是2011年四月十二日,一個特殊的日子,謹以此文【祭奠】所有民主革命的先烈!
編者按:本人是理工科出身,不是什么歷史系教授,但是,由于常年混跡【人民網.強國論壇】,最近這些年向中國右派學習了不少東西。比如,他們說美國好,我就研究美國的歷史;他們說民國好,我就研究民國的歷史;他們說民主是萬能的,我就研究民主的本質。最后,就有了不少心得。本文其實就是這些心得的一部分,才疏學淺,掛一漏萬,有不當之處還望大家指正。本文原創于2006年,發表于【人民網.強國論壇】,由于是侈談歷史,免不了大段的抄襲,請讀者海涵。
一.美利堅立憲
這個題目有點怪,美利堅立憲與“四.一二政變“能夠聯系在一起嗎?能。不過你要耐住性子往下看,看完了自然明白。
話說1782年10月年美國獨立戰爭結束,而在此之前美國于1781年頒布的《邦聯章程》(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將稅收權及貿易監管權在內的大部分權力留給了13個州。這些州的職能幾乎相當于獨立的國家,它們之間甚至展開了貿易戰。
獨立戰爭結束以后的美國,國家政府沒有總統,只有一個實行一院制的國會,協助解決安全等受到普遍關注的問題。事實證明這個體制無效力可言,因為國會既不能征稅,也不能實施法律。只能依靠這13個州繳納的款項為國家財政及常備軍隊提供經費,而經費來源毫無保障。由于沒有足夠的經費維持軍事力量,美國國會無力應對當時來自英國和西班牙屬地的入侵。
這個時期的美國各州都開始制訂州憲法。各州憲法都遵照洛克的立法權至上的思想,立法機構在政權結構中處于中心地位。由于農民、工人、城市平民是獨立戰爭的主體力量,因此一些東部州的法律擯除了參與的財產限制,規定“凡繳過人頭稅的成年男子既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而且他們還制訂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體制,即不再分設上院(參議院)和下院(眾議院)而采用一院制。他們說:“在美國,人民只有一個等級,所以……政府中他們應該只有一種代表。”由于窮人總是社會的大多數,如果真實現美國這個時期的民主,必然會產生窮人議員在一院制的議會中占有大多數并擁有立法權利。這個時期的美國政治制度,確實有點“人民當家作主”的味道。
假如這個時期的美國窮人足夠聰明,掌握主動權,率先進行聯邦【立憲】,按照他們的意愿建立起來的一院議事制政府很可能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可惜的是由于時代的局限性,他們當時并沒有這種緊迫的意識,最終讓思維相對活躍的富人集團掌握了主動。
按照華盛頓的說法,當時的美國已經陷入了“無政府及混亂狀態”。大莊園主和大資產階級肆無忌憚地盤剝人民,導致農民大量破產。到1787年1月終于涌現了美國式的“陳勝.吳廣”,爆發了“沙依起義”(Shay's Rebellion),2000名參加過美國獨立戰爭的老兵武裝起來,在丹尼爾.謝司的領導下揭竿而起,占領了馬薩諸塞州的一個武器庫。
這次起義很快被鎮壓下去了,卻引起了大資產階級.奴隸主.莊園主們的恐慌,很明顯,窮人的民主以及無政府的混亂威脅到了富人們的身家性命以及財產的安全。他們看到了中央政府的軟弱無能以及常備軍隊的不足,決心強化中央政權,建立一個旨在為他們自己服務的穩定的社會制度。
怎么辦?富人們顯然不能通過暴動來實現自己的目標,他們的辦法就是【立憲】。控制輿論,用欺騙.談判.投票的方式解決問題。
為了避免意料之內的麻煩,1787年2月,佛吉尼亞的漢密爾頓力勸議會通過一項決議,要求邦聯召集一次修改邦聯條例的會議。該提議在州議會通過并且獲得邦聯同意,于是5月份各州議會派代表到費城參加這次【修改邦聯條例】的會議。但這實際是一次【制訂聯邦憲法】的會議。
就是這樣一個瞞天過海手段竟讓多數窮人占支配地位的州議會中的窮人代表疏忽了,獨立運動中的積極分子多數沒有參加。喊出“不自由毋寧死”的著名馬州議員帕特里克-亨利雖然參加了,但因為懷疑這個會議動機,拒絕出席。
在獨立戰爭中的美軍統帥.大莊園主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的鼎力支持下,12個州的55名代表齊聚費城,這些代表的成分構成是:持有公債的不少于40人,債權人不少于24人,奴隸主集團不不少于15人,土地投機者不少于14人(重復計算),而且多數是律師出身。值得指出的是會議規定婦女、自由奴隸或無產男子均不允許出席會議,而羅得島州竟然決定不派代表出席。
代表們對國會和州議會賦予他們討論修改【邦聯條例】邦聯條例的權利置之腦后,未經任何人授權,自行主張的把議題定在了制訂【聯邦憲法】上。這就造成了一個既定事實,那就是幾十個未經任何授權的人決定一個國家全體人民的命運。出于對民主的恐懼,會議實行嚴格保密,不許任何人用任何方式透露會議情況,甚至不準做會議紀錄,以防止外界壓力。因為這次【立憲】實質上剝奪了窮人的話語權,用歷史的觀點來審視,無異于一次反民主的【政變】。
由于《美國憲法》本質上是維護大資產階級.大莊園主利益的工具,所以它的整個制定過程相當艱苦,歷時將近四個月,充滿了利益分贓上的爭吵,數次瀕于流產。連華盛頓都“對會議的前景幾乎全然喪失希望,甚至后悔參與這一程序。”而這個憲法的通過過程也同樣難產,遭遇到來自中下層人民的強烈抵制。1787年12月,賓夕法尼亞州卡萊爾(Carlisle)爆發了反憲法的騷亂,1788年3月,羅得島州拒絕批準憲法;馬薩諸塞州商人向造船廠工人保證,只要通過新憲法,就增加造新船數量,于是工人轉而支持憲法通過。當年冬天異常寒冷,農民不愿意到城市投票。最后只有四分之一的成年男子參加投票,整個16萬參加投票人中贊成者不到10萬人,是既成年男子的六分之一,但最后憲法還是通過了。
這部最初的《美國憲法》只字未提人民的民主權利,只字未提廢除黑人奴隸制度。而在各州制訂的法律中都不同程度地對下層人民.黑人及印地安人的選舉權進行了限制,遭到廣大勞動人民和資產階級民主人士的強烈反對。1789年國會對憲法提出了第10條修正案,即【人權法案】,公民的言論.出版.宗教信仰.集會.請愿的權利以及人身.財產.住所.文件的不可侵犯權才得到了保障。這個《人權法案》也稱《人權宣言》僅僅是對《美國憲法》的必要補充,絲毫也沒有改變它維護富人權益的本質特征,也不能改變美利堅的【立憲】過程是一次反民主的【政變】的實質內容。
應該加以說明的是,我說美國的【立憲】過程是一次反民主的【政變】意思并不是否定《美國憲法》歷史作用,畢竟它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最偉大的寶典,它的兩院制.多黨輪流執政有效地穩定了美國社會200多年,成功地防止了“多數人暴政”的出現,它的“三權分立”制度起到了“防止多數人侵害少數富人權利的控制閥”的作用,它保護了少數人的“民主”,對多數人的民主進行了“最有效的限制”。
說到這里,我們不得不由衷地贊嘆200多年前美國富人集團的“智慧”,他們把一場徹頭徹尾的【政變】演化成了一場極有利于自己的游戲。而我們中國的富人們卻沒有這么幸運,由于他們自己的弱智把一場本來可以和平解決的爭端演化成了一場赤裸裸的大屠殺,從而為自己的未來平添了無窮的煩惱,這就是下面我要專題講述的“四.一二政變”。
二.北洋軍閥和武昌首義
提起“四.一二”就不能不提【北伐】,國民革命軍發動的北伐戰爭根本性質是一場全民族結成統一戰線的反帝運動。北伐的對象是以段祺瑞.張作霖為首的受各帝國主義勢力扶持的北洋軍閥。那么,國民革命軍為什么一定要討伐北洋軍閥呢?原因是自從辛亥革命以來,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面對的最大.最兇殘的敵人并不是清政府而正是這個無惡不作的【北洋軍】。
最早的北洋軍可以追溯的【李鴻章】時代,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失敗,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定了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遭到舉國上下的一致譴責,“帝黨”借機把戰敗乞和的責任全部推到他的身上。而此時,因隨淮軍在朝鮮平叛有功而備受李鴻章提攜.褒獎的【袁世凱】不但不念舊恩,為躲避責任,與翁同龢、李鴻藻聯絡,提供不利于李鴻章的證據,并親自撰文,彈劾李鴻章。因此得到頑固派的賞識,被任命訓練【新軍】。
此時的滿清帝國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起義和中日甲午海戰,已經是滿目創痍,正在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沉淪。所謂的“新軍”也就是“新建陸軍”,已經不再是“師夷人之長以制夷”的產物了,而是清庭專門用來對付人民的西洋化武裝。袁世凱苦心經營的這支新軍既是北洋軍的前身,也是他日后平步青云的階梯。
袁世凱從來都是看風使舵的勢力小人,1898年戊戌變法他向慈禧太后的寵臣、直隸總督榮祿告密,出賣了光緒帝和“戊戌六君子”,而后殘酷地鎮壓了“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后,清政府命令袁世凱率軍拱衛京師,袁只派少數兵力到山東、河北交界處虛于應付。派人與各國駐煙臺領事洽談,按照東南互保例達成協議,表示【中立】。另一面,向逃亡中的慈禧進貢餉銀、綢緞,兩面討好。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榮祿的4支武衛軍全部崩潰,只剩袁世凱的武衛右軍完整保存下來。且在鎮壓義和團過程中,袁世凱又借機擴充“武衛右軍先鋒隊”二十營,所部已約2萬人,成為北方最大的武裝力量。
1901年9月李鴻章又代表清政府按照美國人讓中國“門戶洞開”的政策要求與11國代表簽定了更加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29年賠償列強軍費9億5千萬兩,從而使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馴服工具,中國徹底淪陷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11月7日,李鴻章病死,清政府讓“功柄卓著”被李鴻章大罵為小人的袁世凱接替署理【直隸總督】,兼充【北洋大臣】(翌年改為實授)。
袁世凱接任后,在內、外政策方面,完全繼承李鴻章的衣缽,并將淮系集團全部吸收過來,政治、軍事勢力迅速膨脹。清政府籌辦新政,成立【督辦政務處】,讓袁世凱兼任參予政務大臣、練兵大臣。他在保定創設北洋軍政司(后改為北洋督練公所),自兼督辦。下轄兵備、參謀、教練三處,以劉永慶、段祺瑞、馮國璋分任總辦,開始編練北洋常備軍,即北洋軍。同時,奏派趙秉鈞創辦天津及直隸各州縣巡警,將京畿警權掌握在手。此后,又兼任督辦商務大臣、電政大臣、鐵路大臣。二十九年(1903年)十一月,他建議清政府設立練兵處,編練新軍,請慶親王為總理練兵大臣,自己為會辦大臣。編成北洋軍6鎮,共6萬余人。除第1鎮是鐵良統率的旗丁外,其余皆是袁世凱的親信。從此,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基本形成,作為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反動的軍事政治集團登上歷史舞臺。
袁世凱權高震主,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調他為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削去了兵權。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帝與慈禧先后死去,宣統皇帝繼位,攝政王載灃監國,以袁世凱有足疾為名,勒令其回河南彰德養病。袁世凱當然不是等閑之輩,人雖然回了老家,暗地里通過控制北洋軍的高級將領.親信依然牢牢地控制著北洋軍閥的實際權柄。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革命黨人里應外合攻克武昌,至12月革命軍先后攻克漢陽.漢口,11月下旬已有14個省宣布獨立,滿清皇權已經處在土崩瓦解的前夜。有意思的是,就在武昌起義的第二天,10月11日,革命黨人開始籌建臨時政府的緊要關頭,由于當時資產階級領袖人物都不在現場,群龍無首,那些混進革命隊伍中的“立憲派”主張讓多次鎮壓革命并親手殺死過起義士兵的北洋軍頭目【黎元洪】出任湖北軍政府都督,而其他黨人居然隨聲附和。被俘的黎元洪在革命黨人手槍的威逼下,戰戰兢兢地成了“革命領袖”,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與妥協性可見一斑。
隨著革命的節節勝利,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已經歸國的【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而黎元洪竟然也被公推為副總統。
武昌起義震驚朝野,滿清政府急忙派陸軍大臣蔭昌提調北洋軍前往鎮壓,袁世凱暗中操縱親信爪牙不聽蔭昌調遣,致使指揮不靈。此時的西方列強也擔心自己的在華利益受到損失,一方面假惺惺紛紛宣布“中立”,另一方面調集了51艘戰艦準備彈壓。在這樣的形勢下,在家養病的袁世凱自然成了各方矚目的核心人物,各國帝國主義分子眼看滿清政權岌岌可危,急需物色他為維護自己利益的代理人,極力建言清政府啟用袁世凱,而清政府方面也希望他能幫忙撲滅革命,1911年10月14日急令袁世凱為湖廣總督。
狡猾的袁世凱并不著急,借口“足疾未痊”拒絕出山。清庭無奈只好升他為欽差大臣,袁世凱仍不為所動,反而提出了更加苛刻的條件與皇室周旋。這時,清政府內部的“立憲派”也與他遙相呼應,要求改組內閣。最后,清庭只好委曲求全,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至此,滿清帝國的軍政大權已完全落入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手中。
躊躇滿志的袁世凱于11月2日親提北洋軍一舉攻克漢口,11月27日再度攻克漢陽,武昌城隔江已經處于龜山清軍炮火攻擊范圍,辛亥革命遭到了極大的挫折。
盡管武昌城近在咫尺,拿下大武漢已經是舉手之勞,精明的袁世凱并不急于攻打。北洋軍攻下漢口以后,他首先回到北京組織自己的內閣,安定后方。雖然已經知道大清王朝氣數已盡,還要充當小皇帝溥儀和隆?;侍蟮谋Wo人。而各帝國主義也在“中立”的幌子下暗地里加緊扶持袁世凱,期望他能夠代替滿清政府成為自己在華利益的新代理人,對于占據武昌的革命黨人則明暗施壓以期達成南北議和。武昌城內以黎元洪為代表的舊官僚.立憲派更是極力主張與袁世凱妥協,革命黨人在武攻.文壓的態勢下,只得同意談判議和。
從12月初開始,整個議和過程在打打談談中持續了兩個多月,這期間革命黨人醞釀已久的【民國臨時政府】突然成立觸怒了袁世凱,他命令“誓死抵抗”,北洋軍加緊了圍剿革命的步伐。以孫中山為首的臨時政府并沒有繼續軟弱,而是派出了以黃興為參謀長的六路大軍,由孫中山親自指揮開始了一次【北伐】。
這場戰爭一開始打得很順手,1月13日革命軍于津浦路上攻克宿洲,徐州不戰而下,安徽.河南.湖北等戰場上革命軍也獲得了勝利。這時,“中立”的西方列強開始親自出馬支持袁世凱,對北伐軍實施武力恫嚇。英.日.美.德等國軍艦開往長江示威,并阻擋了革命軍在秦皇島登陸,北京公使團更是蠻橫地宣布不準在京奉路兩側10里內戰斗,俄.日則增兵東北.內蒙。而臨時政府方面內缺乏經費,外懼于帝國主義的淫威,只好停戰再開【南北議和】。
議和的結果是【共和】,就是袁世凱逼清帝溥儀【退位】,臨時政府選袁世凱做大總統。這樣,2月12日清帝正式宣布退位,清王朝終于徹底垮臺。辛亥革命終結了2000多年封建專制,人民迎來了新世紀的曙光。
2月13日袁世凱正式宣布“贊成共和”,15日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辭職,臨時參議院選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而后又選黎元洪做了副總統。新臨時政府一成立,美.英.法.德等國立即承認,并主動給以【政治借款】,幫助解決財政困難。值得大書一筆的是,美國國會還特別通過一項祝賀【共和政體告成】的議案,支持袁世凱政府。
其實,革命黨人在交出臨時政府大權時還是留了一手的,他們提出了【約法三章】;第一,定都南京;第二,新總統必須到南京就職;第三;新總統必須遵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這部《臨時約法》很象美國的《人權宣言》,差別就是簡單規定了國體和責任內閣制度。以孫中山.宋教仁為代表的革命派期望用“約法”和政黨內閣制度來限制袁世凱的權力,維護民主共和。
老謀深算的袁世凱豈能輕易被革命黨人鉗制,他明里表示擁護《臨時約法》,暗里卻密令自己的親信部隊在北京.天津.保定等地制造暴亂。同時,帝國主義的外交使團命令他們的軍隊在北京示威,日.英.俄.德.美等國分別向北京增調軍隊制造緊張局勢。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告訴南京臨時政府,袁世凱不能離開北京,一旦離開北方就要亂。而臨時政府內部的立憲派.舊官僚.湖北民社分子.甚至大多數革命黨人和革命方面的許多省的都督都反對定都南京。孫中山一讓再讓,到3月6日臨時參議院議決允許袁世凱在北京就職,4月2日又議決臨時政府遷往北京。
三.二次革命
辭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在政治傾向上與當時另外一個同盟會資產階級領袖人物【宋教仁】產生了明顯的分歧,孫中山認為辛亥革命已經使“民族.民權兩主義俱已達到,惟有民生主義尚未著手”,準備學華盛頓,發展實業富民強國,因此決心不再過問政治。實際上,宋教仁已經是同盟會的具體負責人,他主張【政黨政治】,企圖把西方的議會政治.責任內閣.競選活動等統統搬過來,以為這樣就可以解救中國。
宋教仁的這一套深深地刺痛了袁世凱,自己費盡周折得到的臨時大總統寶座豈能讓政黨內閣架空?他明里不動聲色,暗地里卻在同革命黨人斗法。當時的各種政治勢力出于擴張權勢的目的,在“議會政治”的幻想中紛紛組織政黨,致使同期政黨團體數目高達300多個,隨后圍繞擁孫還是擁袁演化為三大派系.四大政黨,最終演繹為三黨鼎立,也就是以同盟會為基礎組建的中國國民黨;擁袁派成立的進步黨以及袁世凱新組織的御用工具公民黨。
與同盟會相比較,【國民黨】的戰斗性大為減弱,卻是民初政黨中人數最多.勢力最大的第一大黨,它以競選組閣為目標,力圖恢復革命黨人失去的政權。在1912年12月到1913年2月的第一屆國會選舉中,國民黨在參.眾兩院獲得392席,占絕對優勢。宋教仁以為選舉獲勝就可以出面組織責任內閣了,他躊躇滿志地在長江流域各省游說,宣布政見,還擬訂了一系列內政.外交的具體政策準備出任總理后實施,甚至還有一個廢棄袁世凱另選黎元洪為總統的“大計劃”,令袁世凱震怒。1913年3月20日,當宋教仁在上海車站準備登上開往北京的列車時被袁世凱.趙秉鈞派來的殺手擊斃。
其實,袁世凱是很會玩弄“民主”的,他知道內閣的權力比總統大,要駕馭政府必須控制內閣。從議會斗爭一開始他就讓自己的親信【唐紹儀】加入了同盟會掌握內閣大權,通過唐紹儀死死把持著軍事.內政.財經.外交等大權,同盟會只得了司法.教育.農林.工商等幾個閑曹,這個內閣史稱“同盟會中心內閣”,實際卻是袁世凱控制的“混合內閣”。因為唐紹儀內閣還能多少反映一點同盟會的意愿,所以,袁世凱利用“比利時小筆借款”案等幾件小事把它擠垮了。然后,袁世凱提名讓買辦外交家陸征祥組織無黨色彩的“超然內閣”,幾遭參議院拒絕。于是,袁世凱干脆任命他的看家狗內務總長趙秉鈞代理,內閣最終成了袁世凱掌控政權的機構。宋教仁被刺以后,作為立法機構的國會中的大部分國民黨議員也都被袁世凱分化.收買,只有張繼.王正廷等逃往南方,國民黨的聲音消失殆盡。內閣.國會完全被袁世凱玩弄于股掌之中。
宋教仁的遇害標志著資產階級“議會政治”的破產,證明了辛亥革命的徹底失敗。刺殺宋教仁,也是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發動內戰的明確信號。此前,同類事件也曾發生過,只不過被人忽略了。就在1912年8月,國民黨成立前夕,袁世凱和黎元洪以“破壞共和,圖謀不軌”的罪名殺害了武昌起義有功將領張振武.方維。
1913年4月7日袁世凱頒發秘密動員令,命駐兗州的張勛與山東都督周自齊候令待發;以段自貴為第一軍軍長,督李純部從湖北進江西;【馮國璋】為第二軍軍長,準備沿津浦路進攻南京。同時,北洋軍到處招募兵勇,軍力迅速膨脹,袁世凱作好了用武力消滅國民黨武裝力量的準備。
為了得到軍費和帝國主義的支持,袁世凱一意孤行搞了【善后大借款】,向各國列強借款一千多萬鎊以支持戰爭。
在袁世凱磨刀霍霍的時候,國民黨方面由于沉醉于“政黨政治”,不僅絲毫沒有提防,黃興甚至擅作主張遣散了不少南方軍隊,致使國民黨的武裝力量大為削弱,以至于無力對抗強大的北洋軍閥。袁世凱摸清了國民黨的底牌,1913年5月2日批準趙秉鈞辭職,讓陸軍總長【段祺瑞】代理國務總理組成“戰時內閣”。隨后,5月6日下達一道“除暴安良”令,矛頭直指國民黨。早有準備的北洋將領們張牙舞爪紛紛通電,污蔑國民黨“危害國民”,表示已經“枕戈待旦”。
5月20日,袁世凱發出了最后通牒“傳語國民黨人”,警告南方的國民黨不要另立政府。6月9日借口李烈軍反對借款,不“服從政府”,免其江西都督職,接著又解除了【胡漢民】.【柏文蔚】的職務。7月5日北洋軍進逼九江,迫使國民黨不得不起兵應戰。
盡管袁世凱已經兵臨城下,國民黨內部依然紛亂,無法統一思想。宋教仁被刺以后,孫中山心情沉痛地結束在日本的考察回到上海,他決心再次興兵討袁,重豎民主革命的大旗挽救民國,得到議會.輿論.群眾團體的廣泛響應。但是,黨內官僚們卻很渙散,他們與舊勢力合流搞地方宗派,同盟會時期的革命氣息已經蕩然無存。尤其是湖北方面的革命力量已被黎元洪摧殘瓦解,粵.湘.贛.皖高級軍官多被袁世凱收買。黃興因為擅自裁兵.撤消留守府,已無軍事實力,動搖在戰.和之間,甚至幻想借助法律解決問題。
孫中山命胡漢民在廣東首先發難,胡以“時機未到”加以拒絕;命陳其美在上海宣布獨立,陳說“上海地小,難與抗”。一直拖到7月上旬,距宋教仁被刺三個多月后,孫中山得以在上海召開國民黨會議才最后決定興兵【討袁】討袁,發動“二次革命”。7月12日李烈鈞奉命首先在江西湖口發布《討袁檄文》,宣布起義,蘇.皖.粵.湘.川.閩各省紛紛獨立響應。黃興在孫中山等人敦促下去南京逼江蘇都督程德全獨立,自任江蘇討袁總司令,同時敦促柏文蔚接受安徽討袁軍總司令的委任狀。
北洋軍三路南下,第一路是段之貴部由京漢線攻擊江西;第二路馮國璋部,以【張勛】為先鋒沿津浦路進攻南京;第三路為尼嗣沖部,自汴梁經穎州.正陽關及太湖直逼安慶。由于國民黨方面大部缺乏實力,又沒有統一的領導.部署,彼此不協調,僅一個多月就被北洋軍沖擊的支離破碎。7月25日湖口失守,8月18日南昌失陷;8月29日黃興兵敗出走,9月1日南京被攻克,民眾遭到野蠻的焚掠屠殺。
上海方面剛組織起來的討袁軍不久就被瓦解,江蘇都督程德全溜到蘇州竟然通電反對討袁;8月6日安徽師長胡萬泰被袁世凱收買倒戈,宣布取消獨立;8月9日福建取消獨立,8月12日.9月12日湖南.四川也先后宣布取消獨立。至此,“二次革命”宣布失敗,從起兵到最后不到兩個月,國民黨掌握的地方政權全部喪失,黃興.孫中山等流亡國外,他們在自己締造的“中華民國”里已經沒有立足之地。
1913年的討袁戰爭雖然不能算是“北伐”,卻是民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南北戰爭,反對的是受帝國主義支持的封建專制政權,維護的是民主共和?!岸胃锩钡氖。瑯酥局梁ジ锩膹氐资?。袁世凱的武力統一獲得成功,北洋軍閥勢力迅速伸展到長江流域以及南方各省,全國進入了中國近代史上【最黑暗】的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四.袁世凱【稱帝】
袁世凱以武力蕩平南方數省的反對力量以后,緊接著又在1914年殘酷鎮壓了具有反帝.反封建特征的白朗農民起義。就在這個過程中,袁世凱認為把自己的“臨時大總統”變為正式大總統的時機成熟了。此時,盡管他的北洋軍在南方對國民黨人血腥彈壓,卻沒有在議會里驅逐國民黨議員,反而宣布【尊重】他們的權利。同時,他使用各種手段分化.瓦解他們,用利益引誘他們形成各種沒有凝聚力的小集團,相互勾心斗角。而對“擁袁派”的進步黨人則顯得倚重有加,1913年7月他任命進步黨熊希齡組織內閣,9月內閣組成,內閣成員包括原北洋軍閥官僚以及進步黨人梁啟超.張謇等,號稱“第一流人才內閣”,以迷惑人心。
熊希齡內閣上臺后的第一件就是選大總統,在袁世凱極其心腹的策動下,他們首先費盡心機把民國“先立憲,后選總統”的章程改過來,變成先選大總統,議會在袁世凱的威逼利誘下居然首先炮制出一個【大總統選舉法】。1914年10月6日袁世凱派便衣警察.地痞.流氓數千人,打著“公民黨”的旗幟把議會選舉會場圍得水泄不通,聲稱:“非將公民所矚目的總統選出,不許選舉人出會場一步?!笨蓱z那些議員從上午8時到晚上10時,連續14個小時,餓著肚子連續投票三次,好不容易將袁世凱選為大總統。次日,國會又選黎元洪為副總統。這場鬧劇剛結束,英.法.俄.日.德等13國繼美國4月8日承認中華民國之后先后承認袁世凱政府。
袁世凱當上大總統以后卸磨殺驢,轉過頭來就對國會動手。10月10日在宣誓就任大總統時宣言要集權專制,他攻擊國會是“暴民專制”,如繼續存在則“政權無由集中”,“不宜于統一國家”,“議會政治之萬不宜于今日之中國也”。11月4日,他借口國民黨議員與“二次革命”有牽連,下令解散國民黨,撤消國民黨議員資格,甚至連夜追繳他們的議員證書.徽章。這樣,國會議員被逐者超過半數,已不足法定人數,國會名存實亡。然后,袁世凱又指定一些軍閥官僚.封建余孽和進步黨人制造了一個御用機構【政治會議】。1914年1月10日,經這個“政治會議”議決,由袁世凱正式宣布解散了國會。可笑的是,這個國會從選舉袁世凱當大總統到解散,時存僅三個月,而那個擁袁立下過汗馬功勞的熊希齡內閣,到2月也被袁一腳踢開。這些議員.閣僚最終充當了袁世凱流氓政治的可恥的【墊腳石】。
國會一經解散,袁世凱轉過手就向《臨時約法》開刀?!罢螘h”秉承意旨以后專門成立了一個“約法會議”,仍然由地主.官僚.買辦.軍閥和進步黨人組成。很快,“約法會議”便炮制了一個迎合袁世凱獨裁專制的【中華民國約法】,于1914年5月1日公布。這個“約法”把總統的權力擴大到和君主專制時代的皇帝一樣,國家逐漸恢復到滿清體制。按照“約法”的規定,國家成立【參政院】代行立法權,70個參政全部是由袁世凱指定的封建余孽.反動政客和進步黨人。然后,參政院向約法會議建議修改總統選舉法。1915年元旦公布的《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任期10年,可以無限連任,總統繼承人由總統推薦。這樣,袁世凱就成為【終身大總統】,而且還可以【嫡傳】。他完全具有皇帝的權力,掏空了中華民國的實質。
正在袁世凱想入非非之際,歐洲的主要帝國主義國家正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漩渦,暫時無暇東顧,這就給日本進一步侵吞中國提供了良機。它借對德宣戰之機,于1914年秋派遣軍隊在中國的山東半島登陸,侵占了青島和膠濟鐵路全線,取代了德國在山東的侵略地位。對此,袁世凱政府竟宣布【局外中立】,聽任日軍在中國領土上橫行。
1915年1月18日,日本駐京公使日置益代表日本政府,乘袁世凱陰謀稱帝之機,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秘密條款,要求袁接受。袁世凱為爭取帝國主義支持,換取一姓尊榮,不顧國家民族利益,命外交總長陸征祥同日置益等進行談判。5月7日,日本提出最后通牒,要求除第五項日后另行協商外,其余必須速行應諾,否則將執必要之手段。袁世凱甘心賣國,9日將答復書送交日本使館,滿足了日本的要求,并于25日雙方正式簽約。而日本的這一舉動竟然得到了英.俄.美等國的【諒解】。
【二十一條】條條賣國,是日本帝國主義企圖獨占中國.變中國為殖民地的罪惡陰謀,為什么袁世凱獨獨不接受第五項呢?原來這項里包含“日本有派遣政治.財政.軍事等顧問于中國中央政府之權”,也就是說如果這條也接受了,袁世凱的皇帝就沒法當了,只好做兒皇帝。
【二十一條】的談判和簽定激起國內外中華兒女的一致憤慨和反抗,留日學生21日召開大會,到會千人,發表宣言,準備回國武力抵抗;上海工人,特別是日資企業工人紛紛罷工;北京.漢口等大城市的人民群眾連日集會示威;沈陽人民向日本商店投擲炸彈,海外華僑也在宣傳.捐款.抵制日貨。由于廣大人民的愛國斗爭,使得【二十一條】未能付諸實行。而袁世凱的北洋政府對此一概污蔑為“排外之觀念,為野蠻無知之舉動”,發布【大總統申令】,“嚴加取締”,“嚴拿查辦”。
平息了人民對【二十一條】的憤怒以后,袁世凱深知“外來和尚會念經”的奧秘,利用中國人對外國理論家的敬畏和盲信心理。于1915年8月,首先指使他的外國顧問古德諾(美)和有賀長雄(日)出面,先后發表《新約法論》、《共和與君主論》等,宣揚“中國如用君主制,較共和制為宜”,公開叫嚷讓袁世凱恢復帝制。他們論證說,這是民心所向,中國國情適合君主制,是為了中國的穩定和長治久安….”露骨地鼓吹中國須由袁世凱作皇帝,總攬大權。
為控制穩定全國政局,順利登上【皇帝】寶座,袁世凱著重防范反對其稱帝的實力派。在中央最有實力的是其昔日的干將、陸軍總長段祺瑞。段自被袁削奪陸軍部權力后,與袁矛盾逐漸激化,反對袁稱帝亦較堅決、露骨。袁世凱玩弄陰謀權術予以排斥打擊,迫段于1915年5月辭職(正式免職在8月)。地方實力派多為袁的親信黨羽,但云南、貴州、四川、廣西的實力派則非其嫡系;即使嫡系當中,也有極個別的人如督理江蘇軍務馮國璋是反對其稱帝的。對馮國璋,袁世凱百般籠絡、欺騙,使其相信自己無帝制思想。對西南各省,袁世凱除命廣東的龍濟光監視廣西的陸榮廷外,特于1915年2月任命心腹、參謀次長陳宧會辦四川軍務,率3個北洋混成旅進川,不久改授陳督理四川軍務、成武將軍,令其坐鎮西南,準備隨時消滅異己。另外,袁世凱還指使肅政廳發動“三次長參案”和“五路參案”,誘脅以梁士詒為首的交通系官僚政客充當帝制活動的中堅。
袁世凱雖然要當皇帝,但他卻不急于粉墨登場,甚至說:“我連總統都不愿意當,哪里還想當皇帝!”他口頭這樣說,可暗地卻加緊制造復辟帝制的輿論。他要為帝制涂上一層“民意”的色彩。他首先指使楊度組織【籌安會】,以研究國體何者適于中國為名,公開鼓吹復辟帝制,并秘密組織起一個由內務總長朱啟鈐、稅務督辦梁士詒、鎮安上將軍段芝貴、農商總長周自齊、參政張鎮芳等10人組成的班子,作為發動帝制的中樞,同時確定了假借民意公舉其為帝的辦法,密電各省做好準備。人人知帝制即將復活,舉國惶恐。袁世凱卻裝腔作勢,矢口否認,說什么“從來無不亡之朝,帝王末路有求為平民而不可得者。余老矣,將營菟裘于海外,外間紛紜,滋非余意。茍相迫者,余當乘桴浮于?!薄?/STRONG>
9月2日,籌安會組織所謂【公民請愿團】上書參政院,請求改變國體,實行帝制。改變國體就是徹底背叛中華民國,袁世凱不得不虛偽地向參政院表示“改革國體”“不合事宜”;然而又說“如征求多數國民之公意,自必有妥善之上法”,授意參政院盜用民意,作為帝制自為的遮羞布和謀叛民國的盾牌。19日,梁士詒成立【全國請愿聯合會】,發動請愿,制造民意。段芝貴等亦聯合各軍警頭目向袁勸進。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袁世凱強奸民意,召開所謂國民代表大會,投票一致贊成帝制,并推戴其為【中華帝國皇帝】。
12月11日,參政院以國民總代表的名義上推戴書,請求袁稱帝。袁世凱為免人譏評,名正言順地君臨天下,當日下達申令,故作謙讓,說他從政30年無所“建樹”,未有功業“足以稱述”;清末曾居要政,“今若驟躋大位”,“于道德不能無慚”;民國初年曾向參議院宣誓發揚共和,“今若帝制自為,則是背棄誓詞”,“于信義無可自解”,請另行推戴。下午參政院二上推戴書,為袁世凱歌功頌德,稱其有“經武”、“匡國”、“開化”、“靖難”、“定亂”、“交鄰”六大“功烈”,“邁越百王”;并為其洗刷了有慚清室、背棄共和的惡名,再請正位登極。12日,袁世凱申令承認帝位,籌備【登極】。次日,在中南海居仁堂接受了百官朝賀,預定1916年元旦登極,年號【洪憲】。
袁世凱的反動統治和賣國活動早已激起全國人民的不斷反抗,繼白郎起義之后,上百.數千.甚至萬人以上的反抗活動此起彼伏。他們有的反抗政府的苛捐雜稅,有的反抗地主豪紳的殘酷剝削;有的反抗袁世凱推行的“驗契”和“清丈地畝”,有的則打出【三次革命】的旗號。當袁世凱公開接受二十一條企圖復辟帝制時,這種反抗活動逾演逾烈,并且在大中城市廣泛開展。北京.漢口.煙臺.福州.廈門等地各有幾萬.十幾萬的群眾自發舉行游行示威,抗日反袁。而在舊金山.紐約.菲律賓和日本等地的華僑和留學生紛紛成立“決死團”.“敢死隊”.“救亡團”之類的愛國組織。連自稱多年來“不惜竭吾才力,且犧牲一切,以謀輔翼袁氏”的【梁啟超】也看出袁已成“眾矢之的”,而“不寒而栗”。
“二次革命”失敗以后,孫中山.黃興經臺灣流亡日本。孫中山總結“二次革命”失敗的原因時認為當時的國民黨成分復雜,革命態度不堅決,“是一盤散沙,烏合之眾,這個黨我不要了”。決心創建一個“摒斥官僚”.“淘汰偽革命黨”.“協力同心,共圖三次革命”的黨。遂于1914年7月在日本組織了由進步小資產階級組成的【中華革命黨】,繼續堅持武裝討袁,維護民主共和制度,成為資產階級各派中反袁斗爭最堅決的革命力量。而那些在“二次革命”中被打散還留在國內的前國民黨人,如蔣介石.汪精衛等人則以暗殺袁政府之重要人物,“破壞京津之秩序,以圖再行舉事”進行抵抗。他們甚至在北洋軍重鎮上海發動了象【肇和之役】這樣的武裝起義,震驚全國。
在反袁斗爭中還有一支力量不可忽視,那就是黃興和擁護他的原國民黨人。由于在“二次革命”中軍事上負有指揮失敗的責任以及不愿參加孫中山創建的中華革命黨,黃興于1914年7月再次從日本出走赴美國考察。恰在此時,一戰爆發,留在日本的未參加中華革命黨的原國民黨人便自發成立了【歐事研究會】,繼續從事反袁活動。當蔡鍔起兵發動護國戰爭的時候,引起了孫中山和黃興的共同關注,黃興當即決定回國,協助孫中山進行討袁革命。同時,歐事研究會成員李烈鈞、方聲濤、熊克武等人投入云南的討袁行列,發揮了積極作用;此外,李根源、程潛、鈕永建、柏文蔚等后來也先后參加了護國戰爭。
蔡鍔是梁啟超的的學生,梁啟超是“進步黨”領袖,他們本來同為“擁袁派”。慣于過河拆橋的袁世凱急于做皇帝,搞了“籌安會”,冷落了“進步黨”。梁啟超感到受了欺騙,同時看到袁的復辟帝制活動遭到廣大群眾的激烈反對,一個“普天同憤”的局面即將出現,才決定改弦更張,轉而反袁。當時的進步黨,在社會上有較大的實力和影響,并得到一些官僚、政客和軍閥的支持。他們利用革命黨人脫離群眾的弱點,決心把領導反袁斗爭的旗幟抓到了自己的手里。
本來,蔡鍔就是滿清新軍的愛國將領,曾赴日深造。辛亥革命時積極參加革命黨人發動的武裝暴動,擔任昆明起義軍總司令,起義成功后被推舉為云南軍都督。在南北議和中,蔡鍔對袁世凱是有所警惕并反對議和的,但是,當南北議和告成,袁世凱當選為臨時大總統之后,蔡鍔卻轉而擁戴起袁世凱來了。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由于袁世凱業已由臨時參議院合法地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另一方面,也是同他渴望國家統一富強和對袁世凱抱有幻想分不開的?;谶@樣的態度,他和他的老師梁啟超一樣反對“二次革命”。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后,一方面對西南手握重兵的蔡鍔不放心,另一方面,蔡鍔通過梁啟超的關系也希望能調到北京發揮更大的作用,機緣湊巧,他奉詔晉京了。
蔡鍔在北京任職期間,正是袁世凱對內實行獨裁、復辟帝制,對外大舉賣國、換取帝國主義支持的時期。沉著、機智的蔡鍔,冷眼旁觀,積極思考。對外來侵略,他毫不含糊,堅決主張抵抗。日本提出“二十一條”后,他在參政院發表了一個多小時的演說,激昂慷慨,要求拒絕“二十一條”,下定最后作戰決心,并制訂了對日作戰計劃。對袁世凱的帝制復辟活動表面不動聲色,暗中籌劃對策,伺機行動。
“籌安會”發表成立宣言后第二天,蔡鍔就乘晚班車去天津,會見梁啟超,徹夜籌劃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斗爭。此后,他一方面與梁啟超保持密切聯系,一方面與云貴軍政人員密電往來,互通聲氣,囑令他們“穩靜”、“慎重”從事,“加意布署鎮懾”,并促戴戡赴京共同策劃。他還密派專使分赴廣西、湖南、廣東進行聯絡,與在美國的黃興也取得了聯系。而在公開場合,蔡鍔則把自己裝扮成帝制運動的擁護者和胸無大志的浪蕩公子,以迷惑袁世凱。
1915年8月20日,梁啟超不顧槍彈威脅,在《大中華》雜志上發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反對帝制。1915年11月,梁啟超幫助蔡鍔秘密離開北京,轉赴日本,在黃興所派張孝準、石陶鈞等的接應下,秘密前往神戶,然后迅速換乘另一艘日輪,經吳淞口南下香港,復取道河內直奔云南。云南一部分軍官和士兵,在原國民黨將領李烈鈞等人的鼓勵下,早就醞釀武力討袁,由于云南將軍唐繼堯態度不明朗,所以遲遲沒有發動。12月19日,蔡鍔抵昆明,促使了各派力量的統一。
1915年12月22日夜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軍政要員在五華山光復樓“歃血為盟”,12月23日,便以云南將軍唐繼堯、巡按使任可澄名義,致電袁世凱,要求取消帝制,懲辦帝制禍首,限25日上午10時答復。12月25日,袁世凱對唐繼堯等的要求拒不答復。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通電全國,宣布云南獨立。同時,發布討袁檄文,歷數袁世凱19條罪狀,并宣布成立護國軍政府和護國軍。按照中華民國元年舊制恢復都督制,推唐繼堯為都督。全國各省紛紛響應,【護國戰爭】爆發。
云南獨立后,迅即組織了討袁護國軍和護國軍云南都督府,蔡鍔任護國第一軍總司令,唐繼堯為云南都督。稍后,又組織護國第二軍、第三軍,分別以李烈鈞、唐繼堯(兼)為總司令;另組挺進軍,以黃毓成為司令。計劃第一軍出蜀,第二軍入桂,第三軍留守,挺進軍相機行動。
1916年元旦,護國軍在昆明誓師。也就在這一天,袁世凱未能如期舉行登基大典,只是在宮中由“皇后”于夫人接受“命婦”朝賀。此時的袁世凱后園起火,已經被燒得焦頭爛額,眾叛親離。對他的稱孤道寡,代表清室的宗社黨.遺老和復辟派理所當然地反對,復辟派的張勛.康有為表示消極。最讓他頭痛的是黎元洪拒不接受“武義親王”封號,不受王服,不受袁世凱親筆書寫的匾額,不受給“武義親王”的賞賜,閉門不出。段琪瑞的稱病不出;馮國璋與梁啟超的勾勾搭搭不聽召喚,而梁啟超則從天津逃到上海,再從上海逃到香港,經越南進入廣西,促使陸榮廷宣布廣西獨立。國務卿【徐世昌】對復辟帝制既不阻止,也不贊成,并于10月辭職離京。北洋軍閥集團內部的分崩離析,直接削弱了袁世凱的統治力量。
在國際上,日、英等帝國主義在袁世凱開始醞釀復辟帝制之際,曾表示積極支持。但當袁積極推行帝制,中國各派政治力量都強烈反對時,帝國主義各國恐中國發生內亂,危及其在華利益,便一改初衷,由支持轉為反對。1915年10月28日,日、英、俄三國公使對袁政府發出第一次警告,聲稱若驟立帝制,將立起變亂,望暫緩改變國體。然而利令智昏的袁世凱沒有估計到局勢的嚴重性,仍于同年12月12日正式宣布實行帝制。15日,日、英、俄、意、法五國公使聯合對袁發出警告,宣布“以后對于中國決定執監視之態度”,各國外交公使還一致指出,以后凡具有“洪憲”年號的外交文書,一概拒絕接受。
為了鎮壓云南護國起義,袁世凱調動了北洋軍和地方部隊的五個精銳師和十幾個混成旅、團,分道進行“討伐”。他原以為云南這支“兵僅萬余,餉難月給”的軍隊,是不難一舉蕩平的。孰料經過三個月的較量,不但未能將云南護國軍消滅,反使本身的軍事力量受到了削弱。護國軍在湘西和滇東南兩個戰場上同時給北洋軍以沉重打擊。接踵而至的則是貴州、廣西兩省相繼宣布獨立,其它各省也在醞釀響應,人民群眾的反袁烈火愈燒愈旺。袁世凱的反動統治日益不穩,財政經濟情況更加惡化,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隨著國內軍事、政治形勢的繼續惡化,北洋軍馮國璋等五大將軍也聯名致電袁世凱,勸告他速行取消帝制。內外交困的袁世凱不得不于3月22日宣布撤銷帝制,并于次日宣布廢除“洪憲”年號,恢復“中華民國”紀年。從1916年1月1日洪憲改元起,到3月22日總共不過83天,即使從1915年12月12日承認帝制算起,到1916年3月23日明令取消止,也不過102天。
袁世凱取消帝制后,鑒于對西南護國軍的作戰未能取得預期戰果,內政外交亦處于困境,為了求得喘息的時機,乃于3月25日借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等人名義,致電護國軍,要求停戰,商議善后。護國軍方面,經過三個月的戰斗,兵員、槍械、彈藥、餉糈都有很大消耗,急待補充休整,也需有一個休戰時期。因此,從3月底開始,四川、湘西前線先后實行停火。到4月初,護國戰爭實際上已經停止。
對袁政府的停戰建議,護國軍方面有較高的警惕。因此,在同意停戰之后,護國軍的領導者仍加緊進行軍事準備,擴大軍隊編制,補充訓練新兵,籌集軍械給養,并向日本訂購軍械,以備再戰。到5月底,云南護國軍即由原來的三個軍擴編為八個軍,共約五萬余人。
在停戰期間,國內各種政治力量展開了緊張的縱橫捭闔,焦點是袁世凱的下臺問題。在這場政治斗爭中,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較大的力量:一是袁世凱及其少數追隨者。他們繼續策劃由川、湘向西南進攻,進行垂死掙扎,妄圖繼續保住最高統治地位。一是以孫中山為首的中華革命黨。雖然由孫提出“保持民國,不徒以去袁為畢事”的正確主張,表示要與所有同袁世凱一樣的反動派斗爭到底,但因無實力,且嚴重脫離群眾,因而影響不大。一是掌握著護國討袁的軍事實力,并左右戰局發展的進步黨和西南地方實力派。他們除了“倒袁”和擁立黎元洪為總統外,沒有提出任何別的政治主張,給護國戰爭的結局帶來極為消極的影響。
隨著形勢的發展,袁世凱的一些頑固追隨者也開始離袁而向護國軍方面靠攏。1916年4月6日,廣東將軍龍濟光在桂滇軍的軍事壓力和廣東革命黨人領導的民軍脅迫下,被迫宣布獨立;4月12日,浙江也自下而上地轟走了將軍朱瑞,推舉嘉湖鎮守使呂公望為都督,宣布獨立。4月16日,馮國璋致電袁世凱,勸其退位。此后,不少軍政頭目也紛紛勸袁下臺。袁世凱雖已處于四面楚歌之中,卻仍死抱住大總統的寶座進行垂死掙扎。
南方已獨立各省為了加強與袁政府的對抗,于1916年5月8日在廣東肇慶宣布成立【軍務院】,遙戴黎元洪為總統,推唐繼堯為撫軍長,岑春煊為副撫軍長,梁啟超為政務委員長,蔡鍔、李烈鈞和西南各獨立省分的督軍、總司令等為撫軍。軍務院的任務是指揮全國軍事,籌辦全國庶政,實際上是一個與袁政府相對峙的【臨時政府】,其主要目的在于逼迫袁世凱交出政權。軍務院將兩廣境內的軍隊統編為護國軍,共五個軍、一個師、一個旅和一個獨立團,準備分別向湖南、江西、福建開進,大舉北伐。同時,進行堅持要袁世凱下臺的南北交涉。
1916年2月,面對全國民眾鋪天蓋地的責罵和反對,袁世凱著急.憤怒.羞愧.懊惱,他病倒了,診斷為腎結石。5月陜南鎮守使陳樹藩、四川將軍陳宧和湖南將軍湯薌銘相繼宣布獨立,陜西軍閥陳樹藩的起義。陳宧、湯薌銘本是袁世凱的忠實爪牙,他們的倒戈,使袁世凱更加沮喪,病情很快轉為尿毒癥。6月6日上午,袁世凱終于一命嗚呼。臨終念念不忘親手把他送上皇帝寶座,讓他成為孤家寡人的“籌安會”“洪憲六君子”首領.“曠代逸才”楊度,大呼:“楊度害我!楊度害我......”
袁世凱死后,進步黨和西南地方實力派開始與北洋軍閥尋求妥協,加速了南北相持局面的結束。按照《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由原副總統黎元洪于6月7日繼任總統。29日,黎元洪召開國會,恢復國務院,任段祺瑞為國務總理。7月14日,護國軍方面宣布撤銷軍務院。25日,中華革命黨發出通告,宣布停止一切軍事行動,護國戰爭至此正式宣告結束。
五.張勛復辟和段祺瑞再造共和
袁世凱死后,帝國主義列強失去了控制中國的總代表,便各自尋找自己的代理人,達到其繼續侵略中國的目的。于是,在帝國主義列強支持下的各派軍閥,乘機擴大權勢,割據稱雄。在北洋軍閥內部,逐漸分裂成兩大派系,即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和以馮國璋為首的【直系】。皖系軍閥得到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持,控制著北京政府和安徽、陜西、山東、浙江、福建等省,在各派軍閥中勢力最大;直系軍閥逐漸投靠美、英帝國主義,占有江蘇、江西、湖北等富庶省分,實力僅次于皖系。除以上兩大軍閥集團外,還有在東北崛起的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集團,和在護國戰爭中發展起來的以唐繼堯、陸榮廷為首的滇、桂軍閥集團,它們都具有相當的實力。此外,尚有盤踞于某一省或某一地區的軍閥勢力,如山西的閻錫山、徐州的張勛和瓊州(今海南島)的龍濟光等。這些大小軍閥為了各自的私利,招兵買馬,爭權奪利,紛爭不已。
【中央政權】是軍閥爭奪的焦點。自1917年3月開始,總統黎元洪和國務總理段祺瑞圍繞著要不要對德宣戰問題而展開的【府院之爭】,標志著這種權力斗爭進入了白熱化。1917年2月,第一次世界大戰已進入后期。日本政府為了控制中國,積極慫恿段祺瑞政府對德宣戰。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為了撈到帝國主義的【參戰借款】,以便購置軍械,擴充實力,便進一步投靠日本帝國主義,“決意”對德宣戰。4月25日,段祺瑞召集【督軍團】成員到京舉行會議,擬定了對德【宣戰案】,脅迫黎元洪和國會同意參戰。當參戰提案遭到國會抵制后,段便以督軍團的名義要求大總統解散國會。黎元洪則在國會的支持下,于5月23日下令免去段祺瑞國務總理的職務。于是,段祺瑞憤然離京,當即唆使八省督軍宣布“獨立”,并于6月2日在天津設立獨立各省總參謀處,打出反黎旗幟,威脅出兵討伐。黎元洪原以為馮國璋會出面支持,誰知他與湖北、江蘇、江西三省軍閥坐山觀虎斗,黎元洪勢同騎虎,處境十分危險。黎元洪為了擺脫僵局,邀請徐州的張勛入京【調?!俊?/STRONG>
張勛原是清朝的江南提督,統帥江防營駐扎南京。辛亥革命爆發后,革命軍進攻南京,張勛負隅頑抗,戰敗后率潰兵據守徐州、兗州一帶,繼續與革命為敵。民國成立后,他和他的隊伍頑固地留著發辮,表示仍然效忠于清廷,人們稱這個怪模怪樣的軍閥為【辮帥】,他的隊伍被稱為【辮子軍】。1913年,張勛因參與鎮壓孫中山發起的“二次革命”有“功”,被袁世凱提拔為長江巡閱使。從此他擁兵徐州,成為一個聲勢赫赫的地方軍閥。袁世凱死后,他在徐州成立北洋7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軍,擴充至13省同盟,陰謀為清室復辟。張勛的政治立場得到了日本政客的欣賞,并受到日本政府的資助。
1917年6月7日,張勛率10營5000千辮子軍北上,路過天津時以“調停人”的身份與段祺瑞磋商,張勛提出【非復辟不可】的主張,段祺瑞欲借張勛之手解散國會、驅逐黎元洪,因而對之佯示支持,極力慫恿其入京。13日,張勛遂在天津通電迫黎元洪解散國會,6月14日隨即擁兵入京。各地的滿清舊王公貴族.遺老遺少大喜過望,紛紛擁向張勛。
經過一陣緊張的策劃,張勛于6月30日潛入清宮,決定當晚發動復辟。子夜,張勛當即命令他的“辮子兵”把京津臨時警備總司令王士珍、副司令江朝宗和陳光遠、以及京師警察廳總監吳炳湖“請”來,突然宣布道:“本帥此次率兵入京,并非為某人調解而來,而是為了圣上復位,光復大清江山?!?/STRONG>
1917年7月1日凌晨1時,張勛穿上藍紗袍、黃馬褂,戴上紅頂花翎,率領劉廷琛、康有為、陳毅、沈曾植、王士珍、紅朝宗及幾位辮子軍統領共50余人,乘車進宮。3時許,12歲的廢帝【溥儀】在養心殿召見張勛,張遂率領諸人向溥儀行三拜九叩禮。凌晨4 時,張勛派清室舊臣梁鼎芬等人帶著小皇帝賜封黎元洪一等公的詔書和康有為預先代寫的“黎元洪奏請歸還國政”的奏折,五更叩開總統府的門,要黎元洪在奏折上簽字,被黎元洪拒絕。第二天,黎元洪發現受騙,逃到東交民巷日本使館區避難,一面電請馮國璋代總統之職,一面被迫重任段祺瑞為國務總理。
7 月1 日早晨,北京街頭警察挨家挨戶命令懸掛黃龍旗。停業五年多的黃龍旗店又重操舊業,但一時供不應求,許多人家只好用紙糊一面龍旗應付。而那些早就盼望清室復辟的王公貴族、遺老遺少則彈冠相慶,興沖沖地聚集在皇宮門前等候覲見"皇上";沒有朝服的人就急忙到舊衣鋪去搶購朝服,沒有發辮的人就到戲裝店定做用馬尾制作的假發辮,他們穿上長袍馬褂,晃著真真假假的大辮子招搖過市。
同日,溥儀發布【即位詔】,稱“共和解體,補救已窮”,宣告親臨朝政,收回大權。他公布9項施政方針,一連下了8道“上諭”,大舉封官授爵,恢復清朝舊制。參加復辟的重要分子,均被授以尚書、閣丞、侍郎等要職,康有為任弼德院副院長,張勛為政務部長兼議政大臣,并被封為忠勇新王。張勛還通電各省,宣布已“ 奏請皇上復辟”,要求各省應即“遵用正朔,懸掛龍旗”。
張勛復辟集團的倒行逆施立即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復辟當日,北京十幾家報紙一律??允究棺h,北京大學教授李大釗憤然離開北京南下上海,當時在教育部供職的魯迅冒雨到教育部提出辭職以示抗議;時在上海的孫中山聞訊后極為憤慨,立即發表討逆宣言,6 日偕同一批同志乘軍艦南下,計劃到廣州組織武力討伐張勛。全國各地尤其是南方各大省會召開萬人大會,各家報紙發表大量文章,一致聲討張勛。
段祺瑞見國會已解散,黎元洪已被驅逐,自己也官復原職,目的達到。轉過頭來,便在天津發表討張的通電和檄文,組織起【討逆軍】,自任討逆軍總司令要【再造共和】,梁啟超則做了“討逆總司令部”的首席幕僚.參贊。4 日在馬廠誓師出發,5 日正式開戰,12 日拂曉攻進北京城內。?!稗p子軍”一觸即潰,在討逆軍的兩路夾攻下,有的舉起白旗投降,有的剪掉辮子扔掉槍支逃命。此時北京的街道上丟棄的發辮俯拾即是?!稗p帥”張勛滿懷被段祺瑞利用、出賣的怨恨,倉皇逃到荷蘭使館躲藏起來,康有為則逃入美國使館。當日,只做了12 天“北京皇帝”的溥儀再次宣布退位。
14 日,【討逆功臣】段祺瑞返回北京,重新擔任國務總理,掌握了政府實權。段政府禮儀性地去迎接黎元洪重新擔任總統,黎元洪回到家里通電全國引咎辭職,住在南京的副總統馮國璋被請到北京代行大總統職務。這樣,中央政府實權仍操在皖系手中。段祺瑞一上臺,就公開宣布【一不要約法,二不要國會,三不要舊總統】,頑固地堅持專制獨裁統治。同時,為了對付革命勢力,段祺瑞進一步投靠日本。他對日本首相寺內表示:“中國政府幾經變化后,我再度出任總理。將來一切施政,當按預定方針進行。中日兩國如欲加緊協作,確保亞洲的和平和安寧,舍此當無更好的時機?!彼聝锐R上“表示出會心的滿意”,決定以更多的借款和武器支持段祺瑞政府。于是,段祺瑞更加有恃無恐,大肆擴充軍備,調兵遣將,企圖實現其“武力統一”的野心。
六.孫中山護法
在這種情況下,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便將斗爭的矛頭直指以段祺瑞為代表的北洋軍閥,決心堅持在南方領導護法斗爭,以【建造真共和國家】。1917年7月6日,孫中山、廖仲愷、章太炎、陳炯明、朱執信、何香凝等乘海琛艦南下,因該艦停航甚久,艦底結滿蠔殼,航速甚緩,每小時僅行四五海里,直到7月17日下午才抵達廣州黃埔。當晚,孫在歡迎會上發表演說,闡述了護法宗旨,提出“以海陸軍之力量,為國民爭回真正共和”,并呼吁各界人士共同為維護約法,再造共和而斗爭。
19日,孫電邀原國會議員赴粵集會,組織【護法政府】。22日,海軍總司令程璧光與海軍第一艦隊司令林葆懌率該艦隊由吳淞口駛赴廣州,參加護法運動。一個月之后,一百五十余名國會議員到達廣州,響應護法;駐粵滇軍和廣東地方派軍人也多被吸引到護法的旗幟之下,或采取中立態度。8月18日,孫中山在黃埔公園宴請到粵議員,議定召集【非常國會】,組織護法軍政府。軍政府設大元帥一人、元帥二人,在《臨時約法》未恢復效力以前,中華民國的行政權由大元帥行使。8月25日至9月1日,非常國會在廣州開會,通過了軍政府組織大綱,選舉孫中山為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陸榮廷和唐繼堯為元帥。孫中山認為“擁護約法,實唯西南是賴”,把護法的希望寄托在西南軍閥唐繼堯、陸榮廷身上。
兩廣和云貴軍閥所以能在某種程度上支持孫中山的護法主張,是由于他們清楚地看到,段祺瑞推行的武力統一政策,除對付革命派以外,也是為了吞并西南各省。因此,他們都想借助孫中山的威望,與段祺瑞相抗衡,并趁機擴大自己的地盤和實力。但是,他們又不想完全搞僵與北洋政府的關系,因而提出只反“非法內閣”,不反大總統,并注意與孫中山的政治主張保持一定的距離,以便把軍政府作為籌碼,隨時準備與北洋軍閥討價還價,進行“一番交換”。正是出于這種動機,故在軍政府成立的第二天,陸榮廷即發出通電,反對以元帥名義另設政府;9月8日,唐繼堯也通電表示不受元帥職。軍政府成立伊始,內部就出現裂痕,表明孫中山與西南軍閥的聯盟是非?!敬嗳酢康摹?/STRONG>
盡管如此,孫中山并未卻步。9月10日,他正式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發布就職宣言,表示“當竭股肱之力,攘除奸兇,恢復約法,以竟元年未盡之業,雪數歲無功之恥”。并隨即以大元帥名義,下令討伐段祺瑞等民國叛逆。在這種情況下,北洋軍閥內部矛盾暫時有所緩和。9月29日,馮國璋下令對軍政府成員“一體緝拿交法庭依法迅辦”。10月1日,段祺瑞宣布“出師剿滅”南方的軍隊。
在護法軍政府成立前,段祺瑞為實現武力統一的計劃,即派其心腹傅良佐為湖南督軍,并源源不斷地把北洋軍開入湖南,引起湖南各界的強烈不滿。9月18日,零陵鎮守使劉建藩與駐衡陽的湘軍旅長林修梅聯銜通電,宣告湘南自主。10月6日,組成護法軍湘南總司令部,推舉【程潛】為總司令。同日,湘南護法軍與北洋軍在湘潭西倪鋪接戰,【護法戰爭】正式爆發。孫中山當即復電湘軍將領,望其“勉事進行,以樹大勛”。此后,湘南護法軍和兩廣護法聯軍與北洋軍在衡山、寶慶一帶相持近一月,戰況十分激烈。
11月,南軍開始取得優勢,接連攻克寶慶、永豐、湘鄉、衡山、湘潭等地。18日,湘南護法軍占領湖南省會長沙。此時,各省護法勢力也紛紛起來響應。12月初,滇、黔、川護法聯軍趕走了段祺瑞派到四川的查辦使吳光新,攻占了重慶。同月,黎天才等人在襄陽通電宣告自主,組成“湖北靖國軍”;郭堅等人在鳳翔宣告獨立,組成“陜西護法軍”。此外,河南、山東等省也有靖國軍相繼起事。短短三四個月,護法戰爭的烽火遍及十余省,使孫中山受到很大鼓舞,曾計劃各路大軍會師武漢,大舉【北伐】。
隨著護法軍的不斷勝利,北京政府內部以馮國璋為首的直系軍閥與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之間的矛盾日益表面化。馮國璋暗中主和,希望能借重西南軍伐的勢力,鉗制段祺瑞。被段祺瑞派到湘南作戰的北洋湘南各軍總司令王汝賢、副司令范國璋本屬直系,在戰爭中采取了消極態度。11月14日,他們于前線通電主和,造成北洋軍在湖南大潰敗,段祺瑞被迫引咎辭職。
此時,桂滇軍閥在分別控制了湘川兩省后,私利有所滿足,也很快與直系軍閥實行妥協。28日,桂系軍閥不顧孫中山的反對,通電主和。次年2月中旬,他們又與北京政府達成協議,停戰兩周,使北洋軍獲得喘息機會。3月,段祺瑞重新上臺,組織北洋各軍大舉南攻,護法軍在湖南占領的地盤很快大部丟失。在桂滇軍閥的阻撓下,孫中山的北伐計劃終于無法實現。
桂滇軍閥在阻撓護法軍北伐同時,還伙同【政學會】(由原歐事研究會部分人于1916年11月在北京組成)政客分裂護法軍政府,排斥孫中山。以陸榮廷為首的桂系軍閥,幾次公開表示不與以孫中山為首的軍政府合作。唐繼堯不僅竭力阻撓駐粵滇軍支持護法軍政府,而且肆意詆毀孫中山。1918年1月,桂滇軍閥為對抗孫中山,擅行組織所謂護法各省聯合會。對于桂滇軍閥破壞軍政府的活動,孫中山進行了堅決的斗爭。1月初,他曾公開揭露桂系軍閥企圖扼殺軍政府的罪行,并命令海軍炮轟桂系軍閥廣東代理督軍莫榮新的官署,以示警告。但是,由于孫中山缺乏有力軍隊的支持,桂系軍閥有恃無恐。
2月末,他們又卑鄙地暗殺了擁護孫中山、主張北伐的軍政府海軍總長程璧光。政學會政客也極力反對孫中山的領導地位。4月10日,由于政學會的活動,國會非常會議通過了【修正軍政府組織法】,將大元帥首領制改為總裁合議制。孫中山堅決反對國會這一荒謬決定。次日,他即向國會指出擅行改組軍政府是非法的,并堅決表示:“即于改組后有欲以為總裁者,亦決不就之”。這時,唐繼堯也致電西南各省,表示支持改組軍政府。在桂滇軍閥和政學會政客的壓迫下,孫中山痛切地認識到依靠軍閥不可能達到護法目的,便于5月4日憤而辭職。他在辭職通電中,揭露了西南軍閥的反動本質,指出“南與北如一丘之貉”。
孫中山辭職以后,國會非常會議遂改組護法軍政府,選舉唐紹儀、唐繼堯、孫中山、伍廷芳、林葆懌、陸榮廷和岑春煊等七人為政務總裁,以岑春煊為主席總裁。至此,護法軍政府完全為桂滇軍閥及其附庸政學會所控制。在此情況下,孫中山于5月21日離開廣州,前往上海。護法戰爭宣告失敗。
七.五四運動和直皖戰爭
段祺瑞“武力統一”失敗后,決定消滅異己,用政治手段打擊直系,矛頭直指馮國璋。1918年9月,段祺瑞操縱【安福國會】選舉徐世昌為總統,馮國璋下野。直皖矛盾更加尖銳。在英、美推動下,直系軍閥新首領曹錕、吳佩孚與西南軍閥加緊勾結。9月13日,吳佩孚通電主和,西南軍閥唐繼堯復電贊成。26日,南軍將領譚浩明、程潛等,與北軍將領吳佩孚、馮玉祥等,聯名通電主和。10月13日,吳佩孚致電徐世昌總統,請速發停戰令。24日,徐世昌申令尊重和平。11月16日,徐世昌向北方前線軍隊發布停戰令。23日,廣州軍政府發布停戰令。12月2日,英、美、法、意、日五國公使向北京政府提出正式文件,“勸告”和平統一。同日,五國駐廣州領事亦向廣州軍政府提出同樣“勸告”。12月10日,北京政府派出朱啟鈐為議和代表。17日,廣州軍政府派出唐紹儀為議和代表。1919年2月20日,南、北議和代表在上海舉行【和平會議】,南北議和會議開始以后,由于各派軍閥之間爭奪激烈,不能達成妥協,于1919年5月13日最終破裂。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民主革命運動,這場運動是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和國內工人階級壯大的條件下發生的。
爆發“五四”運動的直接背景是山東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1919年1月,協約國在法國巴黎召開會議,中國政府以戰勝國的資格派代表團出席了【巴黎和會】,并向“和會”提出希望帝國主義放棄在華特權、廢除“二十一條”、歸還在大戰期間被日本奪去的德國在山東占有的各項權利等要求,但遭到與會帝國主義國家的拒絕。美、英、法三國還和日本勾結,在擬定【巴黎和約】關于中國山東問題條款時,把德國在山東強占去的膠州租借地、鐵路、礦山及其他一切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中國的北洋軍閥政府竟然準備在這樣的和約上簽字。消息傳來,群情激昂,舉國憤怒。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學、高等師范、中國大學等13所學校的3000多名學生,沖破阻撓到天安門前集會,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和約簽字”、“還我青島”、“收回山東主權”等口號。會后,舉行了示威游行,要求懲辦交通總長曹汝霖、幣制局總裁陸宗輿和駐日公使章宗祥。
示威群眾火燒了曹汝霖的住宅,痛打了躲在曹宅的章宗祥。軍閥政府出動大批軍警鎮壓,32名學生被捕。為抗議反動政府的鎮壓,營救被捕學生,北京各大專學校的學生從5日起實行總罷課。6日,又成立了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北京學生愛國運動似春雷震動了全國。天津、上海、廣州等許多地方的學生和社會各界人士,紛紛發出通電,舉行游行,支持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日本、法國等地的中國留學生及南洋的華僑學生也都開展了愛國活動。6月3日、4日,北京北洋軍閥政府又逮捕了800多名在街頭演講的學生,激起全國各界的更大憤怒。以上海為中心,南京、天津、杭州、武漢、九江及山東、安徽等地的工人紛紛舉行罷工和示威游行。上海和全國各重要城市的商人還舉行了罷市。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的“三罷”斗爭很快擴展到全國20多個省、100多個城市。至此,“五四”運動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即從開始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革命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統一戰線運動,發展成為以工人階級為主力軍,包括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參加的全國范圍的革命運動。在群眾運動的強大壓力下,6日至10日,軍閥政府不得不釋放被捕學生,撤銷了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三人的職務。28日,軍閥政府被迫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獲得了重大勝利。
“五四”運動不僅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政治運動,也是一場反對封建文化的革命運動。它所舉起的【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是對幾千年來封建統治思想的宣戰,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深入發展?!拔逅摹边\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是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轉折點?!拔逅摹边\動還促成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為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準備。
由于南北議和會議談判破裂,1919年五四運動以后,中國國內的形勢更加復雜。當時控制北京政府的直皖兩系軍閥,矛盾重重。皖系首領段祺瑞借【參戰督辦】的身份,憑仗手中握有的“邊防軍”和謀士徐樹錚所操縱的“安福國會”,把持著北京政府的實權,擴張其勢力。皖系的蠻橫擅權,引起了直系首領曹錕、吳佩孚的強烈反對,而皖系勢力的擴張,也引起了張作霖的不滿。于是,1920年3月,張作霖借辦壽的名義,在沈陽召集直、蘇、贛、鄂、豫、奉、吉、黑八省代表舉行秘密會議。4月上旬,曹錕在保定假借追悼直軍陣亡將士的名義,又一次召集八省代表秘密會議,組成了八省反皖聯盟。5月,吳佩孚自衡陽率直軍北上至保定,準備【討段】。
皖系亦不示弱,段祺瑞召開秘密軍事會議,調徐樹錚的西北邊防軍在北京附近布防。6月成立定國軍,段自任司令。皖直情勢已達劍拔弩張的境地。
6月19日,張作霖應總統徐世昌的邀請,打著【調停時局】的招牌,帶著兩營衛兵,開到北京。表面上,張作霖以“和事佬”姿態,奔走于直皖之間,貌似公允,但實際上卻與直系曹錕暗通一氣,并親往保定與直系曹錕會談。通過張作霖的“調?!?,于7月初徐世昌罷免了皖系徐樹錚的西北籌邊使等官職。7月7日徐樹錚欲暗殺張作霖未遂,張作霖遂致電徐世昌和段祺瑞,揚言將以【武力調?!?,隨即派出七萬大軍進入榆關,集結于軍糧城、北倉一帶。
7月14日,直皖兩軍在北京東西兩面的京津鐵路和京漢鐵路線上的涿州、高碑店、琉璃河一帶開戰。西線直軍遭邊防軍進攻受挫,退出高碑店。東路邊防軍由徐樹錚坐鎮,進攻直軍所據楊村,未決勝負。16日,日本開出一支護路隊助西北邊防軍占領楊村。17日,吳佩孚率兵突襲邊防司令部所在地松林店,皖系部分高級將領被迫投降。接著,直軍占領涿州并向長辛店追擊。奉軍也大軍壓境,作為直軍的后盾。這次戰爭歷時五日,皖軍大敗。7月19日,段祺瑞被迫辭職,直、奉兩系軍閥遂控制了北京政權。
正在北方之皖兩系軍閥混戰的同時,南方也爆發了粵桂戰爭。以陸榮廷為首的桂系軍閥在護法戰爭正在進行的時候,使用各種手段排擠走了孫中山。之后,他就立即開始謀劃對付滇軍和粵軍。1920年7月中旬,陸榮廷在龍州召開軍事會議,決定以討伐駐守福建的北洋軍為名,消滅粵軍。8月中旬,桂軍以沈鴻英為總司令,分三路進攻粵軍。8月12日,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在福建漳州舉行討桂大會,所部分三路回粵,決定驅逐桂軍出粵。戰爭8月16日開始,粵軍分三路進攻桂軍:左路由參謀長【鄧鏗】指揮,中路由陳炯明指揮,右路由第2軍軍長許崇智指揮。8月中旬,粵軍先后占領廣東蕉嶺、梅縣、潮州、汕頭等地。9月上旬,粵軍攻占平山(今惠東)、淡水、河源、惠陽。9月9日,廣東三水、寶安、開平等地民軍起義討桂,配合粵軍作戰。10月,粵軍先后攻克惠州、廣州。11月,粵軍把桂軍趕出廣東,陳炯明就任廣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管理廣東軍務。第一次粵桂戰爭結束。
八.中國共產黨成立和孫中山改組國民黨
“五四”運動以后,各系軍閥忙于連年混戰,政府不斷更迭,導致國內【政治環境】相對寬松,各類新思想雨后春筍般地涌現,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開始在中國的廣泛傳播。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4月,俄共(布)西伯利亞局派維經斯基等一行來華,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他們先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后由李大釗介紹到上海會見陳獨秀,共同商談討論了建黨問題,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從5月開始,陳獨秀邀約李漢俊、李達、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談建黨的問題。8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接著,在湖南、湖北、山東、廣東等地相繼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同時在法國和日本也由留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組成了共產主義組織。
1920年9月,上海發起組把【新青年】雜志(從八卷一號開始)改為黨的公開刊物;同年11月,又創辦了【共產黨】月刊,在全國主要城市秘密發行,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刊。新青年出版社還翻譯出版了《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以及多種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小冊子。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又創辦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勞動界》,北京有《勞動音》和《工人月刊》,濟南有《濟南勞動月刊》,廣州有《勞動者》等,對工人進行階級意識的啟蒙教育。在此基礎上,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積極深入工人群眾,舉辦工人夜校,建立工會組織。各地還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發展了一批團員,青年團成為黨的有力助手和后備軍。
1921年3月,在俄共【遠東局】和【共產國際】的建議和支持下,召開了各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會議,發表了關于黨的宗旨和原則的宣言,并制定了臨時性的綱領,確立了黨的工作機構和工作計劃,表明了黨組織對社會主義青年團、工會、行會、文化教育團體和軍隊的態度。這次會議為黨的成立作了必要的準備。維經斯基回國不久,1921年6月,共產國際派【馬林】等到上海。他們建議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上海黨的發起組在【李達】的主持下進行了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并向各地黨的組織寫信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選派兩名代表出席大會。來自北京、漢口、廣州、長沙、濟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達上海。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推舉的12名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他們是:湖南小組的毛澤東、何叔衡,湖北小組的董必武、陳潭秋,上海小組的李達、李漢俊,北京小組的張國燾、劉仁靜,濟南小組的王盡美、鄧恩銘,廣州小組的陳公博和日本小組的周佛海,還有陳獨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們代表了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尼科爾斯基也列席了這次會議。由于會場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國巡捕的搜查,最后一天的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舉行。
大會討論了當時的政治形勢、黨的基本任務、黨的組織原則和組織機構等問題,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黨綱的主要內容是: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規定黨的奮斗目標是以無產階級的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廢除私有制,直至消滅階級差別;確定黨內實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還規定了黨的紀律。大會還通過了關于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確定黨成立后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大會選舉產生了黨的中央領導機關――中央局,【陳獨秀】任中央局書記,李達任宣傳主任,【張國濤】任組織主任。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從此,在中國出現了完全新式的、以共產主義為目的、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為之煥然一新。
1918年5月孫中山辭去大元帥職務,經日本赴上海。從1918~1920年,孫中山完成過去已著手撰寫的【建國方略】發表【實業計劃】,創辦【星期評論】和【建設】雜志對以往的革命經驗進行總結,提出了改造和建設中國的宏偉計劃。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孫中山于1918年夏致電列寧和蘇維埃政府祝賀俄國革命的偉大勝利。1919年的五四運動,給予孫中山以很大的鼓舞,他看到了人民群眾的力量,高度評價和支持學生運動。第一次護法戰爭的失敗使孫中山認識到南北軍閥都是一丘之貉,“救亡之策,必先事吾黨之擴張,故亟重訂黨章,以促使黨務發達”。此后,孫中山積極著手改組中華革命黨。當時的中華革命黨仍然是秘密組織,成員不過100多人,這樣的政黨當然無法完成“護法”.【重建共和】這樣的歷史使命。
值得指出的是,【蔣介石】是【陳其美】的徒弟,陳其美很早就追隨孫中山,深得信任,辛亥革命后,曾任上海都督。1908年,陳其美介紹蔣介石加入同盟會,隨后在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中,蔣介石都是陳其美的得力助手。中華革命黨成立后,蔣介石成為國內入黨第一人。1916年,陳其美遇刺身亡,孫中山開始倚重蔣介石。蔣介石接受過正規軍校的培養,有較高的軍事素養。從1908年到1911年,蔣介石在日本學習了近四年軍事,回國后,又參加過杭州光復起義和討袁斗爭。1917年蔣介石提出的【北伐作戰計劃】,即深受孫中山的好評。
10月10日,中華革命黨正式改組為【中國國民黨】?!吨袊鴩顸h規約》總綱規定:“本黨以鞏固共和、實行三民主義為宗旨”;“凡中華民國成年男女,與本黨宗旨相同者,由黨員二人介紹,并具自愿書于本黨,由本黨以給證書,始得為本黨黨員”;“凡中華革命黨黨員,皆得為本黨黨員”。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制度為總理制,設總理1人,代表全黨總攬黨務。黨本部設立總務部、黨務部、財務部,孫中山以總理身份指定居正、謝持、廖仲愷分任3部主任。本部設在上海,下設總支部、支部、分部。黨名加“中國”兩字,以區別于原國民黨。
九.孫中山準備北伐與陳迥明叛變
孫中山1918年離粵回滬時,“護法”軍政府在桂系把持下,雖己無護法之實,但廣東這塊地方卻被他們盤踞著。孫中山為了繼續護法,就須首先打倒桂系,奪取廣東和統一南方。他把實現自己計劃的全部希望,寄托于他全力培植起來的陳炯明所部“援四”粵軍身上。1920年粵軍從開始的八千人,已發展到兩萬余人,擴編成兩個軍。孫中山把這支部隊視為最可靠的革命力量,經常派他最親密的戰友廖仲愷、朱執信到粵軍中去送軍餉和傳送指示。
l920年8月12日,孫中山命令粵軍誓師回粵,分兵三路出發,進攻岑春熔、陸榮廷等桂系勢力,連克汕頭、潮安、梅縣、海豐、陸豐,逼近惠州。這時,孫中山任命蔣介石為許崇智的粵軍第二軍參謀長,10月16日,蔣到職。許崇智一向追隨孫中山,是孫中山的重要軍事干部,二十多歲就被譽為“軍界前輩”。誰要在軍事上求得出路,取得許崇智的好感是至關重要的。蔣介石通過張人杰的關系,與許祟智結為拜把子兄弟。許祟智在軍隊一直擔任要職。他對蔣介石非常器重,在制定軍事計劃和作戰部署上,都倚重蔣介石。視蔣為股骯,并多次在孫中山面前夸贊蔣。鑒于粵軍中反對蔣介石的人很多,許崇智公開對各將領說:“服從許總司令就要服從蔣參謀長。以后凡總司令的命令,無論蓋的是許祟智還是蔣介石的印章。都同樣有效?!?
蔣介石到任第四天,許祟智因作戰疲勞患病離軍,陳炯明任命蔣介石為第二軍【前敵總指揮】,10月12日攻克惠州。桂系軍閥見大勢已去,紛紛逃離廣州。10月28日,廣州市由起義的地方派軍隊魏邦平和李福林部接管。11月2日,陳炯明率粵軍回到廣州。在此期間,追隨孫中山幾十年的政治活動家、理論家【朱執信】赴廣州虎門要塞聯絡民軍起義時被桂系軍閥殺害,孫中山更是悲痛萬分,自然對蔣介石更加重視了。
11月25日,孫中山離開上海重返廣州,29日在廣東軍民歡迎聲中重新組成軍政府,宣布繼續執行職務。1921年1月12日,【非常國會】在廣州復會。孫中山號召國民黨人,像推翻清政府、袁世凱那樣,再發動一次全國性的革命,來推翻北洋政府,他宣稱:“北京政府實在不是民國政府。我等要造成真正民國?!?921年4月7日,【國會非常會議】在廣州召開,決定組織中華民國正式政府。1921年4月7日,兩百多名議員召開非常國會,表決通過了【中華民國政府組織大綱】。會議采用記名投票,“以示負責”,結果孫中山得218票,陳炯明得3票,廢票一張。孫中山當選為【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會議決定“西征”徹底打垮陸榮廷等桂系勢力,建立粵桂鞏固的根據地,然后揮師【北伐】。
當時陳炯明身兼四職,即陸軍總長、內務部長、粵軍總司令和廣東省長,大權在握,因對孫中山出任非常大總統不滿而暗中與北洋軍閥吳佩孚.湖南軍閥趙恒惕、江西軍閥陳光遠、云南軍閥唐繼堯等勾結,提倡【聯省自治】,分裂北伐軍,與孫中山作對。陳不但身兼四職,還負責對護法軍的糧餉接濟事宜,即以此阻梗中山先生的北伐。
6月,孫中山任命陳炯明為【援桂軍總司令】,【葉舉】為前敵總指揮,開始第二次【粵桂戰爭】?;涇娧杆傩ㄈ霃V西境內,8月初,進駐南寧。隨后,孫中山派鄒魯到廣西,敦促陳炯明出師援鄂,并由廣東政府接濟軍費400萬元。但陳炯明說,粵桂戰爭花費巨大,能動用的錢差不多都投進去了。他想盡一切辦法,也只能籌到200萬元,還要等北伐軍出發以后才能付出。雙方信使,徒勞往返,無濟于事。孫中山親赴南寧,當面向陳炯明曉以大義。結果陳炯明仍然主張先定省憲,以確立民治的基礎;再議國憲,循序漸進地推進統一。他說自己并不反對北伐,只是現在兵疲將憊,囊空如洗,根本不可能遠征北方。
10月29日,孫中山在梧州設大本營,一面派汪精衛回廣州籌餉,一面躬親督師,溯江北上,向桂林前進。經過長時間的醞釀之后,1922年2月3日,孫中山決計取道湖南,進兵北伐。不料陳炯明早已勾結【趙恒惕】,不給北伐軍借道,入湘計劃無法實施。3月26日,孫中山在桂林召開會議,決定班師回粵,改道江西北伐。3月21日,原陳炯明的親信,同時深受孫中山信任的負責為北伐軍在后方籌劃的粵軍參謀長鄧鏗從香港公干回省,在廣九車站突然遇刺,兩天后身亡。對于鄧鏗之死,擁孫派和擁陳派相互猜疑,各執一詞。
鄧鏗死后,陳炯明借故將葉舉駐防廣西部隊秘密調入廣州,設司令部于白方山。陳本人坐鎮惠州,策動【叛亂】。孫中山不斷得到陳炯明叛跡日彰的報告,包括胡漢民、蔣介石在內,都建議孫中山鏟除陳炯明。1922年3月,孫中山見后方不穩,從桂林北伐大本營回師,設大本營于韶關,嚴斥陳炯明,撤銷其粵軍總司令、廣東省長、內務總長職,只留陸軍總長職。
1922年4月9日,孫中山決意變更計劃,令在桂各軍一律返粵。4月23日下午,孫中山在越秀山總統府召開全體幕僚會議,會上出現了兩種意見,一是主張暫緩北伐,先清內患,解決“陳家軍”;二是立即轉道北伐,避免與陳炯明直接沖突,雙方仍留轉圜余地。孫中山贊成第二種意見,“競存叛跡未彰,在桂粵軍數年奮斗,猶欲保存”,因此,他決定親自督師北伐,“兩廣仍交競存辦理,給以殊恩,當能感奮”。盡管心存芥蒂,還是把兩廣大權交給陳炯明了。5月9日,孫中山在韶關大誓三軍,旌麾北指?!俺鰩熥谥?,在樹立真正之共和,掃除積年政治上之黑暗與罪惡,俾國家統一,民治發達”。
撤職后的陳炯明則在惠州隱居。駐守在廣西的粵軍,在聽到陳炯明【下野】的消息后,頓時沸反盈天。5月8日,孫中山委任陳炯明的部下葉舉為粵桂邊督辦,以示對粵軍的信任。然而葉舉并不領情,5月20日,他率領六十多營粵軍,突然開入省城。1922年6月1日,孫中山、宋慶齡由韶關返廣州,在廣州市區,已發現陳炯明部隊逆跡。6月12日,孫中山舉行記者招待會,不點名地斥責陳炯明【反對北伐】,并以輿論壓力,迫陳將部隊退回東江原防。陳炯明不知悔改,6月13日竟在惠州下達對孫的總攻令。14日,又誘拘財政次長【廖仲愷】于石龍,還逐走國會議員,殺害總統府成員。
6月15日夜10時,孫中山在總統府內批閱公文,忽然有一通電話來報告情況,據稱今夜粵軍將有行動,務請總統離開總統府。由于這是一通匿名電話,孫中山認為是謠言或陳系軍人故意威脅,所以不予采信。到了午夜12時后,秘書林直勉、參軍林樹巍前后奔來總統府報告,據云今夜消息險惡,請總統離府暫避。孫不肯,認為陳炯明雖然惡劣,總不至于敢冒天下之大惡而叛變。午夜3時,忽然響起了尖厲的號聲,接著到處號聲齊鳴,于是“陳家軍”叛變消息證實了。左右力勸孫中山暫離總統府以避叛軍,孫中山不肯,秘書林直勉、參軍林樹巍等見孫很固執,乃用手強挽孫中山出離總統府。
總統府附近已由粵軍布哨,不能自由通行,林直勉等曾被叛軍步哨盤詰了好幾次,都僥幸通過。行至財政廳門前,遇叛軍大隊由東而來,眾人因被盤問不能通過,可是孫中山卻單身雜在叛軍中向前行走,從容不迫,履險如夷。在深夜中,叛軍看不清孫的真面目,以為是自己隊伍中人,所以毫不疑心,到了永漢馬路口,才得以擺脫,進入長堤海珠的【海軍總司令部】。海軍總司令溫樹德已獲知粵軍叛變,現在聽說總統微服抵達,喜出望外,遂引孫中山登艦。
凌晨3時,叛軍開始炮擊總統府。此時孫夫人宋慶齡和幾個侍衛化裝僥幸逃脫,乘小艇登上孫中山的坐艦【永豐艦】。應該大書一筆的是,蔣介石冒著生命危險,秘密登上永豐艦,追隨孫中山出謀劃策,抗擊叛軍,使孫中山對他的信任大為增加。
16日下午,孫中山親率海軍艦隊永豐、永翔、楚豫、豫章、同安、廣玉、寶璧七艦由黃埔出動,經東歪炮臺,駛至白鵝潭,發炮向大沙頭、白云山、沙河、觀音山、五層樓等處叛軍射擊。下午5時,復沿長堤向東游行,沿途發炮,擊斃叛軍數百人,其余則聞風而逃。由于魏邦平所部旅長陳章甫受叛軍運動,未能如期策應,遂失規復良機,努力白費,各艦乃經“中流砥柱”炮臺駛回黃埔。
7月3日至5日,海軍司令溫樹德先后兩次率海圻、海琚肇和、飛鷹四艦艦長及隨從到永豐艦,企圖驅逐孫中山,逼其離開艦隊。海軍兩派斗爭開始激化。在溫第二次登上永豐艦時,【陳策】率各擁孫艦長和軍官,分立孫中山兩旁,陳策則守衛在孫中山身旁,以壯擁孫聲威。當溫揚言其“決意中立,并已預備儀式,歡送孫中山先生”時,氣氛驟然緊張,陳策手握左輪槍柄,欲拔出處置溫樹德,為孫中山示意制止。在陳策率領的海軍軍官的擁護下,孫中山怒斥溫樹德的怯懦背叛行為。溫樹德只得悻悻而退,不復再來。
7月8日,溫樹德為陳炯明20萬巨款所賄買,公開叛離孫中山,率領海圻、海琚肇和三大艦附敵。7月9日,駐守長洲的海軍陸戰隊司令孫祥夫,隨溫叛變,迎敵登陸,長洲炮臺因而失守。
堅持到八月初,回師討逆的北伐軍全盤敗北,孫中山才決定離開廣東。8月9日下午3時45分,孫中山率蔣中正、陳策、黃惠龍等由永豐艦登英炮艦摩漢號,經香港,轉搭俄國皇后號郵船去上海,孫中山親手發動的【北伐】因陳迥明叛變宣告流產。
十.第一次直奉戰爭和工農運動高漲
正當孫中山在廣州準備誓師北伐的時候,北方直奉軍閥之間卻爆發了混戰。1920年直皖戰爭后,直系和奉系軍閥共同控制北京政權。直系取代皖系,反映英、美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的擴張和日本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的受挫;日本不甘心失敗,扶植奉系,并促使奉、皖兩系重新聯合,對抗直系。在內閣問題、對待【華盛頓會議】提出的山東問題等,雙方矛盾劇烈,導致關系破裂。
當皖系軍隊兵敗時,奉軍搜繳了皖系大批軍械、輜重、財物,直軍將領以奉軍坐享其成而不滿。事后,奉系張作霖和直系曹錕在天津曹家花園會晤,商議內閣組成和權力分配問題。直系吳佩孚以功臣自居,認為與奉系不能同一而論.因而引起張作霖的憤怒。張作霖當眾人面斥責吳佩孚,認為吳佩孚沒有資格說話。吳是曹錕的心腹,聽到張作霖的斥責后,對張懷恨在心,從此直奉軍閥間產生了矛盾,且日益加深。他們在爭奪地盤上和內閣組成問題上,都展開了激烈的爭斗。
開始,直奉兩系共同推舉【靳云鵬】組閣,后來張作霖又迫使靳云鵬辭職,轉而支持親日的【梁士詒】出任內閣總理。受日本支持的奉.皖兩系開始重新合作并聯絡孫中山為首的廣東政權組成反直“三角同盟”。梁士詒上臺后實行親日外交,還啟用皖系親日分子曹汝霖、陸宗輿為其內閣要員,并從各方面壓制打擊直系,甚至扣發直系軍響。1922年1月,受英.美帝國主義支持的直系軍閥吳佩孚聯合六省軍閥通電攻擊梁士詒內閣媚日賣國,逼迫梁士詒下臺,直奉矛盾日趨激化。張作霖以吳佩孚干涉內政太甚為借口,向親家曹錕提出免去吳佩孚直魯豫巡閱副使職務。吳佩孚得知這一消息后極為氣憤,兩者通電互相指責謾罵,達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1922年4月19日,張作霖通電宣布率兵入關,討伐直系,雙方電報戰升級。28日晚,張作霖下達總攻擊令,戰爭爆發。29日直奉兩軍形成對陣態勢。奉軍左翼延長至津浦線上的靜海,中部延長至東安,右翼延長至京漢線長辛店附近的大昌莊。直軍主力集中于保定,左翼伸至涿州、琉璃河、房山,中部伸至霸縣、任丘、河間、文安,石翼伸至大城縣。當日午前,直軍以野炮攻擊長辛店大昌莊,奉軍向盧溝橋地區撤退。午后,奉軍第16師及第二混成旅一部參加戰斗戰至傍晚,直軍退卻,奉軍進占良鄉。
4月30日戰事最激烈,張作霖依據其暫時的軍事優勢,以重炮為先導,在南崗洼一線追擊前進。直軍主力集中于涿州及東側的碼頭鎮抵抗。午后,奉軍在長辛店陣地架設大炮轟擊直軍的反撲,下午3時,又用野戰炮應戰。雙方在長辛店、豐臺等地形成戰爭焦灼狀態,夜后,吳佩孚下令改守為攻,奉軍由攻而集中兵力堅守陣地。直軍【馮玉祥】部由良鄉分兵襲擊一帶,馮第11師約一團兵力由榆岱迤西潛渡永定河,沿龐各莊、新立村小路繞道過黃村襲擊豐臺。5月1日直軍2 架飛機轟炸豐臺,奉軍15師從豐臺和長辛店潰退。5月3日晚,吳佩孚探知奉軍炮火己乘不多,乃以大隊直軍猛攻正面,另派精兵繞道前進,引兵至奉軍后方。
4日直軍徑撲盧溝橋,使豐臺奉軍腹背受敵。同時,直軍一個旅又從潼關趕來增援,兼程疾進,抵達前沿陣地。5月5日直軍增援部隊加入戰斗,直沖到豐臺。奉軍張景惠部第16師放棄長辛店,逃向山海關,長辛店遂落入直軍之手。從而決定了整個戰場的勝負局面。西線奉軍全軍崩潰。中路、東路奉軍聞訊后軍心大亂,相繼潰退。張作霖被迫下令退卻,率殘部出關。直奉大戰后,直系軍閥再度控制北京政局。10日,徐世昌總統下令免除張作霖東三省巡閱使等職。6月17日,在英帝國主義干預下,直奉兩系停戰議和,簽訂和約。雙方自19日始將軍隊撤退,終結戰爭。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以后迅速發展,到1922年“二大”,黨員人數已經從50余人增加到195人?!岸蟆贝_定的最高綱領是“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最低綱領是“消滅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本部(東三省在內)為真正民主共和國”。
與此同時,國內出現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和農民運動的興起。從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先后發生工人罷工斗爭100多次,參加人數30萬以上。比較著名的有香港海員大罷工,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開灤煤礦工人大罷工,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值得指出的是,京漢鐵路大罷工因為軍閥吳佩孚在帝國主義支持下制造【二.七】摻案而告終。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各站工會代表在鄭州召開總工會成立大會,吳佩孚派軍警進行阻撓。總工會當即組織全路兩萬工人舉行罷工,并將總工會移至武漢江岸辦公。2月4日大罷工開始,京漢鐵路陷于癱瘓。2月7日曹錕、吳佩孚等派大批軍警在長辛店、鄭州和武漢江岸等處進行血腥鎮壓,致52人慘死,300多人受傷,40多人被捕,1000多人被開除.總工會江岸分會委員長、共產黨員【林祥謙】和總工會法律顧問、共產黨員【施洋】慘遭殺害。這次慘案暴露了軍閥的殘暴,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革命堅定性和組織紀律性。“二.七”慘案后,各地工會組織除廣東.湖南外均遭封閉,全國工人運動暫時轉入低潮。
在廣東的農村同期爆發了由共產黨員彭湃領導的【海.陸豐農民運動】,農會會員隊伍壯大到20余萬人,成為地主豪紳十分害怕的一支力量。1924年,海豐總農會改組成惠州農民聯合會,不久又改稱廣東農會。蓬勃發展的廣東農民運動成為日后廣州革命政府掃平軍閥.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的堅強后盾。而發生在1923年初【毛澤東】領導的湖南農民運動也搞的有聲有色,農會發展會員10萬人以上。農民在農會領導下,積極開展了平糶和阻止地主外運谷米.棉花的斗爭。雖然遭到反動派的鎮壓,暫時受到了挫折,但是,卻為后來的大革命準備了思想.物質基礎,不久,湖南農民運動迅猛發展,成為全國農民運動的中心。
十一.孫中山的轉變和建立廣州大本營
由于陳炯明在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的支持下發動武裝叛變,炮轟總統府,迫使孫中山離開廣東到上海。孫中山從困境中沉痛地感覺到過去對帝國主義的幻想和企圖依靠軍閥勢力是靠不住的。孫中山認識到,他失敗的原因在于缺乏真正的革命依靠力量,他所建立的政黨缺乏堅實的群眾基礎,并且“正在墮落中死亡”。單純地利用一個軍閥去打倒另一個軍閥,必然要導致失敗。改造中國必須尋求新的辦法和新的依靠力量。但新的革命道路何在?這時,孫中山也已經看到了新興的中國共產黨和工人階級的力量,并在他處境艱難之時,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給予有力支持。因而他采取【聯共政策】。
而中國共產黨從京漢鐵路大罷工的失敗中,進一步認識到工人階級孤軍作戰,不能打敗強大的敵人,要爭取革命的勝利必須同國民黨【合作】。1922年6月,中國共產黨發表對時局的主張,明確指出:中國現在的各政黨,只有國民黨是革命的民主派,并提出共產黨同國民黨共同建立民主主義的【聯合戰線】的主張。7月,中共二大正式提出同國民黨及其它民主派合作,組成民主聯合戰線,主張國共兩黨實行黨外的【平行合作】。同年8月對日,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開會議。馬林傳達了共產國際關于【國共合作】、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實現民主聯合戰線的建議。會議決定只要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共產黨員可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會后,陳獨秀等在上海會晤孫中山,向孫中山正式提出中國共產黨關于實行國共合作的主張和具體途徑。孫中山不顧國民黨頑固分子的反對,對此表示同意,并贊同依照民主原則改組國民黨。隨后,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張國表、張太雷等中共中央領導人相繼加入國民黨,并開始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
1922年9月4日,孫中山在上海召集各省國民黨負責人53人,討論改組國民黨問題,陳獨秀、馬林、張太雷均 應邀參加。孫中山解釋了聯俄、聯共政策,馬林講了話。與會者一致同意改組國民黨。9月6日,陳獨秀被孫中山指定參加由丁惟汾、張秋白等9人組成的【國民黨黨務改進起草委員會】,起草國民黨改組方案并草擬國民黨【黨綱】和【黨章】草案。9 月18日, 孫中山在上海發表了【致國民黨員書】的黨內通信,信中沉痛地回顧了同陳炯明的分歧、陳炯明叛 變的始末及嚴重后果。他說,民國奮斗三十年來,雖屢經失敗,然“失敗之慘酷、未有甚于此役者”。他在信中提出了今后的 對策方針,并作了自我批評,“任用非人,變生肘腋,致北伐大計,功敗垂成,當引咎辭職”,并決定【聯俄.聯共】,徹底改組國 民黨,以重新振興國民黨的威望,實現國家的統一。
經過中國共產黨人的具體幫助,孫中山先生的思想發生了明顯的變化。1923年1月1日,孫中山發表了【中國國民黨宣言】,強調今后革命必須依靠民眾力量。同月,經李大釗、林伯渠安排,孫中山與蘇聯副外長再次會見并聯名發表【孫文越飛宣言】,標志著孫中山【聯俄】政策的正式確立。
與此同時,為了正式收回兩廣,1922年年10月26日,孫中山正式任命鄒魯為駐港特派員,鄧澤如為理財員,要他們兩人和衷共濟,調和其他人的意見,以期達成早日消滅陳炯明的目的。鄒魯到港,曾和李烈鈞、古應芬、吳鐵城、謝良牧、譚啟秀、廖湘蕓、魏邦平等分頭布置討陳事宜,鄒魯并貽書陳炯明,勸陳及時覺悟,撤出東江,否則當兵戎相見。
陳炯明當然時刻擔心孫中山回粵討伐。他的注意集中于福建方面,因為許崇智在福建整軍,隨時準備回師廣東,從前陳炯明也是從福建回師廣東的,他怕許等循他的舊路而來,所以于1922年10月6日派洪兆麟為援閩粵軍總司令,在閩邊戒備。但他沒有想到的是在他的背后,廣西方面滇.桂軍已經聯合起來,在孫中山策劃和指導下由梧州東下。駐梧州、肇慶的粵軍如:陳濟棠、莫雄等部亦已和鄒魯約定,一旦滇桂軍東下,就假作抵抗,且戰且退,作滇桂軍的先導,退到適當地點,即一齊舉義共討陳炯明,直下廣州。孫中山又秘密委派楊希閔為討賊軍滇軍總司令,劉震寰為討賊軍桂軍總司令,和許崇智的東路討賊軍總司令合而為三支討陳炯明的主力。
1922年12月9日戰幕正式拉開,討賊軍劉震寰部于9日占領藤縣,10日與滇軍聯絡一致,宣布討賊,誓師東下,11日各軍攻克容潭。 12日,劉震寰、范石生親率桂、滇軍開抵梧州,梧州的粵軍依照原來所約定,不戰而降,一部分詐退?;涇姷谒膸焾F長呂春榮首先響應討賊軍,劉震寰乃派其為粵軍第四師師長。這時滇軍、桂軍都長驅直進,桂軍劉玉山部受楊希閔指揮,所以楊被推為滇桂聯軍總司令,粵軍呂春榮、陳濟棠等部受劉震寰指揮,所以劉被推為粵桂聯軍總司令。同時,福建方面的東路討賊軍亦發動攻擊,19日東路討賊軍與王永泉部、臧致平部三方會師,攻克泉州。改編陸清汝降部為一旅。委張毅為東路討賊軍第十三旅旅長。
陳炯明在廣州接到梧州方面的警報后,即派葉舉為西江前敵總指揮,率領一、三兩師前往封川、江口增援設防。不料1923年1月2日陳部第一師發生內變,第三師不戰而退,討賊軍連續占領封川、德慶、悅城等縣。同時滇桂軍攻擊肇慶,粵軍作了內應,8日討賊軍長驅而入肇慶,10日攻克三水,進逼廣州。從13日到15日,三水等各地響應討賊軍通電討陳,粵軍第一師師長梁鴻楷、第三師師長陳章甫通電擁戴魏邦平主持粵局,河口又告不守,15日陳炯明乃通電下野,16日倉皇出走惠州。
陳炯明離開廣州的當天,魏邦平由香港到了廣州。也就是這一天,滇桂軍攻入廣州,電請孫中山回粵,復任大總統。 20日孫中山自上海電委鄧澤如為廣東省長,伍學滉為鹽運使,楊西巖為財政廳長。又另電胡漢民、李烈鈞、許崇智、魏邦平、鄒魯為全權代行大總統職權。1923年1月21日,孫中山終于重返廣州,自任【陸海軍大元帥】,并設立【大本營】。4月,孫中山親自督戰平定桂系軍閥沈鴻英叛亂。從4月到9月,力拒陳炯明部于東江。
十二.改組國民黨和創立黃埔軍校
1923年4月10日,孫中山任命陳獨秀為【大本營宣傳委員會委員】,委員會推舉陳獨秀為【委員長】,中共中央由上海遷到廣州。為了促進國共合作,中共中央于6月12日至20日在廣州召開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決定同國民黨合作,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建立各民主階級的統一戰線。同時指出:共產黨必須保持組織上、政治上、思想上的【獨立性】,必須阻止國民黨在政治上的妥協傾向,在勞動運動上的改良傾向。中共三大后,黨的各級組織對廣大黨員進行同國民黨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教育,消除共產黨加入國民黨的【疑慮】;同時,積極推動和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1923年8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擁護中共三大確定的同國民黨合作的方針,決定社會主義青年團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為推動國民黨改組,1923年11月24日至25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三屆一中全會。同月,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發表了【中國國民黨改組宣言】,進一步說明國民黨改組的必要性和改組的基本要求。接著,便在廣州、上海等地開始黨員登記,籌備召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孫中山主持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許多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參加了大會。李大釗等共產黨人還參加了大會的領導工作。大會通過了有共產黨人參加起草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對舊三民主義重新作了解釋。重新解釋過的民族主義,明確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主張。民權主義提出民權力一般平民所共有,不為少數人所私有;民生主義提出“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的主張,并規定制定勞工法,改善工人生活。大會實際上確定了聯俄、聯共和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把【三民主義】同【三大政策】結合起來,這就使孫中山的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大會通過了共產黨員、社會主義青年團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決定。改組后國民黨實際上開始成為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民主聯盟】,成為國共合作的成為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這次大會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這時的孫中山已經深刻認識到依靠舊式軍隊來統一中國此路不通,必須努力尋求與蘇聯的【軍事合作】。1923年1月26日,孫中山與越飛的會談中,曾提出要求在靠近蘇聯的東土耳其斯坦和蒙古邊境地區,由蘇聯提供“一定數量”的軍事教官,幫助建立一支10萬人的軍隊。1923年9月2日,以蔣介石為團長的孫逸仙代表團抵達莫斯科訪問,訪問期間再次提出要求蘇聯方面派出顧問按照紅軍的模式訓練中國軍隊。蔣介石還援引孫逸仙的代表在北京同加拉罕就在廣州開辦軍事學校進行談判的消息,建議增加派遣去這些學校的人數。1923年10月6日,【鮑羅廷】到達廣州,向孫中山介紹了蘇聯軍隊的組織、戰斗和政治工作等情況。孫中山聽后高興地說:“我們的軍隊中缺少這個,我們必須把所有這一切建立起來?!彪S后,聘請鮑羅廷為【廣東革命政府總顧問】和【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顧問】。11月26日,在有鮑羅廷參加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決定在黃埔建立【國民革命軍官學?!浚瑢O中山先生親自兼任??偫?,蔣介石任校長,廖仲愷任國民黨黨代表,中國共產黨人周恩來政治部主任。這次會議是在11月12日孫逸仙代表團第二次拜會斯克良斯基和加米涅夫,蘇聯就派遣顧問到廣州協助開辦軍事學校一事有了比較明確的答案之后14天召開的。
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召開,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1月24日,孫中山下令籌辦陸軍軍官學校,任命蔣介石為【軍?;I備委員會委員長】,后又于1月26日委任王柏齡、李濟深、沈應時、林振雄、俞飛鵬、張家瑞、宋榮昌7人為籌備委員,進行具體的籌建工作。同月28日,指定位于廣州黃埔島上的廣東陸軍學校與海軍學校原址為校址。當月月底,由孫中山的政治總顧問鮑羅廷介紹,蘇聯第一個軍事顧問小組應邀參加黃埔軍校的籌建工作。顧問小組以亞?伊?切列潘諾夫為顧問組長,尼.捷列沙托夫、雅.格爾曼、弗.波利亞克為等顧問。1924年4月16日,鮑羅廷和第一任駐華大使加拉罕電請莫斯科,要求增派50名有經驗和威望的軍事人員組成顧問團來廣州,讓具有豐富作戰經驗,能使孫中山佩服的同志擔任該團的領導。1924年5月,由巴甫洛夫擔任團長的蘇聯軍事顧問團人員陸續來到廣州,6月,黃埔軍校開學時,蘇聯顧問人數已達25人,軍校第一期學員達635人,辦校規模遠遠超過預想。
中國共產黨對【黃埔軍?!繕O為重視,積極參加了軍校的各項工作。早在1924年初孫中山決定辦黃埔軍校后,共產黨中央委員譚平山與鮑良克受孫中山委托草擬軍校辦校計劃。派出了共產黨員張崧年、茅延楨、金佛莊、徐成章、胡公冕等人到軍校,后來又抽調第二批黨員到軍校工作,計有周恩來、魯易、王逸常、楊其綱、聶榮臻、惲代英、張秋人、陳賡等。這些黨員有教授、外國留學生、工農運動骨干和軍隊干部,文化水平高,具有豐富的革命實踐經驗,是共產黨的一批【精英】。
1924年6月16日軍校在廣州開學,孫中山偕夫人親臨主持,并作了重要講話。黃埔軍校為日后東征,建立兩廣鞏固的根據地以及北伐戰爭培訓了大批軍政干部,開辟了中國革命軍事斗爭的新紀元。
十三.曹錕賄選和第二次直奉戰爭
南方的革命正準備的轟轟烈烈,【北方政局】卻在不斷發生變化。第一次直奉戰爭后,吳佩孚聲名鵲起,幾成袁世凱、段祺瑞之后,中國最有影響的第三人。隨著軍事實力的增長,吳佩孚的政治野心也逐漸暴露。曹錕和吳佩孚等直系軍閥都夢想攫取【最高領導權】。早在1920年8月1日,他通電全國主張召開【國民大會】,企圖利用這種所謂“國民大會”的辦法,恢復北京政府所解散的國會。趕走皖系支持的總統徐世昌,由直系執政。由于日本帝國主義的強烈干預以及張作霖等北方軍閥的堅決反對,只好作罷。
無奈,吳佩孚又打起了【武力統一】的舊旗。本來他曾經極力反對段祺瑞的“武力統一”的口號,但是為了抵制西南軍閥【聯省自治】的論調,他現在反而揀起了被他踐踏了的“武力統一”的這個口號。卻被梁啟超等一幫幫閑文人堅決反對,也只能不了了之。最后吳佩孚接受一些政客的建議,提出了【法統重光】的口號。其內容是,重新召集民國六年的舊國會,請出原來的總統黎元洪,讓他再登原位。當然,黎元洪也只是一個過渡的傀儡總統。這是個一箭雙雕的計策。既然“法統重光”,廣東孫中山的護法軍政府就沒有存在的理由了,孫中山自然必須退位;既然“法統重光”,黎元洪就得復位,徐世昌就得自動退位了。吳佩孚很是欣賞這個謀略,便堅決實行之。
1922年5月10日,吳佩孚從天津來到保定,立即召開會議討論未來局勢。舊國會議長吳景濂、王家襄都參加了會議。這個保定會議是貫徹吳佩孚“法統重光”主張的會議,意在統一直系的思想。5月14日,吳佩孚密電北方直系軍閥,名義上是征求意見,實際是向他們灌輸“法統重光”的主張,以便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地相互唱和,造成“法統重光”的主張是來自于民意的假象。這是當時軍閥貫徹自己主張的通常作法。當天,蘇、魯、鄂等三省軍閥就密電表示堅決擁護吳佩孚的主張。而這一主張的公開提出,吳佩孚則相中了直系色彩稍差的【孫傳芳】。
1922年5月19日,吳佩孚唆使孫傳芳等人聯銜通電,首先提出恢復舊國會,請黎元洪總統復職,并補選副總統。這個電文直指孫中山,并連帶徐世昌?!胺ńy既復,異幟可消”,這個“異幟”,首先指的就是孫中山的非常政府,其次指的就是現任總統徐世昌的北京政府。梁啟超通電表示贊同;政學系、憲政研究會及國民黨益友會等舊國會議員欣然同意。輿論界一時形成促進召開舊國會的浪潮。
5月27日,吳佩孚致徐世昌一封密電。電文的主旨是把直系當前的想法和作法,向徐世昌作一個通報,先下下毛毛雨,以使徐世昌到時自動退位。電文說,他們的主張已經得到十余省的復電支持,一旦各省區復電到齊,即當轉呈中央。這是告訴徐世昌提前做好退位的準備,勿謂言之不預也。5月28日,曹錕、吳佩孚在天津光園召開緊急會議。會議決定電請黎元洪復職,以謀統一。同日,孫傳芳秉承吳佩孚的意旨,發表通電公開請求南方的【非常大總統】孫中山和北方大總統徐世昌,同時退位。
6月1日,以吳景濂、王家襄為首的舊國會議員203名,紛紛攘攘,齊集天津開會。他們有曹錕、吳佩孚等直系軍閥為后盾,有恃無恐,對徐世昌興起一片討伐聲。發表宣言,指斥徐世昌是【偽總統】。6月2日,徐世昌感到再也賴不下去了,只得發布“本大總統現因衰病”,悻悻然地宣告【辭職】,由北京回到了天津的私邸,隱居起來。孫中山也處于被動地位。他曾發表宣言,對吳佩孚恢復法統的作法,表示贊成。但同時指出,吳佩孚在袁世凱時代,曾攻過四川;在段祺瑞時代,曾攻過湖南。從歷史上看,吳佩孚也是個不可靠的軍閥。在他的誠意未被證實之前,北伐計劃不能停止。換言之,非常政府不能取消。這是孫中山看透了吳佩孚的軍閥本質以后,采取的聰明作法。在一片喝彩聲中,只有浙江督軍【盧永祥】發出一個異樣的聲音。他公然通電反對“法統重光”的口號。他的通電使曹錕、吳佩孚不快,這就為他們之間后來的戰爭埋下了伏線。
6月11日,黎元洪從天津到北京上任,就職大總統。然而,他沒有一兵一卒,只是個光桿司令。軍政大權自然掌握在直系曹錕、吳佩孚的手中。黎元洪只是曹錕當上總統前的一個【過渡總統】。在黎元洪當了一年總統后,曹錕派便導演了一出驅黎鬧劇。1923年6月8日,曹錕部下雇傭流氓,組成【公民團】,在天安門舉行大會,要求黎元洪“即日退位,以讓閑路”。9日,曹錕命令其所部軍官到黎宅索餉。10日,軍警罷崗,市民請愿,搖旗吶喊,散發傳單,把東廠胡同的黎宅圍住。6月13日,黎元洪被迫離開北京,直赴天津。但在天津車站被直隸省長王承斌扣留,勒令他交出【總統大印】。14日,黎元洪電告家人交出總統印,并通電辭職。他才得以回到家中。
驅逐了黎元洪,曹錕要立即進行【總統選舉】。不料國會議員紛紛離京,選舉無法進行。曹錕急忙派人成立【俱樂部】,以40萬元收買國會議長,以每票5000到10000元收買議員,以吸引南下議員北上,共收買了五百余人。輿論界嘩然,大罵這些議員為【豬仔】議員,而這些議員則“笑罵由君,收款在我”。用這種卑劣的手段,10月10日曹錕終于當上了總統。
曹錕【賄選成功】后,10月7日,國民黨發表宣言,申討曹錕。9日孫中山以大元帥名義下令【討伐】曹錕,【通緝】賄選議員,并電段祺瑞、張作霖、盧永祥一致行動。同時以大元帥名義對列強宣言,以中國全體人民視曹錕之選舉為【僭竊叛逆】,請各令其駐京代表,避免任何行動可使僭竊者引為國際承認之借口。1923年10月9日,孫在廣州大本營主持會議,討論討曹事宜,并致電各國外交團,請否認曹錕為總統。在滬議員和各省聯席會議代表紛紛通電討伐賄選,各城市人民也紛紛舉行反曹示威游行。此時,皖系盧永祥通電反對賄選并宣布與北京政府【斷絕關系】。
盧永祥與孫中山.張作霖結盟,兩次作梗反對曹錕,使吳佩孚下決心消滅盧永祥。1924年9月3日,【江浙戰爭】爆發,直系軍閥曹錕、吳佩孚指使江蘇.福建等省以【齊燮元.孫傳芳】為首的的直系軍閥武裝大舉進攻駐守浙江、上海的皖系盧永祥部,至9月31日盧永祥兵敗下野出走日本。齊燮元.孫傳芳軍進占上海,戰爭結束。
江浙戰爭的第二天,【張作霖】就聲援浙江總督盧永樣,通電討伐曹錕、吳佩孚。張作霖自任【總司令】,任命楊宇霆為總參謀長.于9月13日率海陸.空.軍約15萬人,分編6個軍,向山海關、熱河一線推進。曹錕任吳佩孚為討逆軍總司令,調集4個軍及后援軍、海、空軍約20萬人應戰?!镜诙沃狈顟馉帯勘l。很快,奉軍首先攻下開魯、朝陽,并于10月中旬直逼凌源、赤峰,奉軍一切都按原計劃進行。很快就在山海關、九門口展開了大規模進攻。奉軍在山海關正面的攻擊多次強攻不下,傷亡很多,遂下令停止攻擊。雙方戰事陷于相峙階段。后來張作霖命姜登選、韓麟春率部猛攻九門口,于10月6日攻破九門口,又攻下石門寨.為奉軍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
就在吳佩孚親臨前線督軍的時候,直系將領【馮玉祥】因為不滿曹錕、吳佩孚的黑暗政治,臨陣倒戈,殺回北京,囚禁了大總統曹錕,通電主和,宣布成立【國民軍】。馮玉祥是個很正直的軍人,暗中早已和孫中山.張作霖有來往。馮玉祥的突然發動政變直接動搖了直軍的軍心,奉軍大受鼓舞。直軍陷入混亂狀態,奉軍以破竹之勢,長驅直入,很快到達秦皇島,吳佩孚在腹背受敵,走投無路情況下,只好由海路南下逃走。到11月3日,奉軍大獲全勝【進入北京】。
十四.平定商團暴亂 國父北上逝世
江浙戰爭爆發以后,孫中山沒有坐看,而是積極響應孫.段.張三角聯盟決定【北伐】,1924年9月5日讓胡漢民以廣東省長身份【代理大元帥】,自己組織北伐軍,三天以后抵達【韶關】,9月18日,發布【北伐宣言】;同月,舉行北伐誓師典禮。由于當時受帝國主義指使【廣州商團】陰謀暴亂,廣州城內反動氣氛非常濃厚。出于對國民革命前途的憂慮,在共產黨人蔡和森等人的勸阻下,孫中山決心首先穩固后方根據地,北伐計劃暫時擱淺。
廣州商團成立于1911年,原系一個武裝自衛團體。1919年,英國【匯豐銀行】廣州分行買辦陳廉伯和佛山地主陳恭綬分別竊取了商團正、副團長的職位,廣州商團遂開始演變成為買辦、大地主階級支配的【工具】和帝國主義的【附庸】。國共合作后,廣州革命形勢的日益發展,使帝國主義和地主買辦階級極為【恐懼】。英帝國主義為了顛覆廣東革命政權,一方面策動陳炯明向廣州進攻,另方面勾結廣州商團,策動商團公開【武裝叛亂】,妄圖建立一個【商人政府】。 因此,陳廉伯以商團的名義向英國【南利洋行】購買大批槍械,于1924年8月10日由丹麥船【哈佛】號秘密運抵廣州。孫中山獲悉后,下令把船上軍火全部扣留在黃埔軍校。蓄意謀叛已久的陳廉伯等人即借此擴大事態,逼迫政府發還被扣槍械。他們大肆攻擊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政府,威迫商人罷市,并在廣州市內遍設商團的哨位,糾集佛山、花縣、三水等地商團武裝來省,伺機發動武裝叛亂。
對于商團的反叛行徑,【中共廣州地委】一開始便態度堅決地支持孫中山扣留商團偷運之非法槍械,給商團以回擊,一方面向孫中山提出建議,對香港政府勾結商團顛覆廣州革命政權的陰謀提出【抗議】;一方面發動廣州各界群眾聲討陳廉伯,并征得孫中山同意,省長廖仲愷的支持,由廣州工人代表會在所屬的工會中挑選 300多名青年工人組成【工團軍】,由第二屆農民運動講習所200名男學員組成【農團軍】,移駐省長公署,保衛革命政權。
正當孫中山在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支持下,擬對商團的反叛行徑進一步采取斷然措施之際,革命營壘內部卻出現了種種阻力。伍朝樞、許崇智等人認為,處理商團事件應當“和平審慎”;滇軍軍長范石生、師長廖行超等則更表示反對武力解決,并出面“調?!?,商定由商團向政府繳納50萬元,政府則發還扣押的槍械。孫中山在國民黨右派的壓力下,“曲予優容,準予發還團械”,并取消了對陳廉伯、陳恭綬的通緝。于是,商團的反動氣焰更為【囂張】了。
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紀念日,中共廣州地委呼吁改“雙十慶祝節”為“雙十警告節”,動員和組織了民族解放協會、反帝國主義大同盟、廣州工人代表會、廣州工團軍、廣州農團軍等30個團體共5000多人,在廣州第一公園召開警告商團大會。會后列隊游行,當游行隊伍途經西濠口時,竟遭商團軍的襲擊,群眾死傷數十人,被捕多人,是為【雙十慘案】。商團屠殺革命群眾后,還到處張貼標語,呼喊:“孫文下野”、“反對國民黨”、“驅逐孫文”等反動口號,發動反革命武裝叛亂。
“雙十慘案”后,中共廣州地委的領導人陳延年即與蘇聯顧問鮑羅廷商議對策,并于當晚召開了黨的主要干部會議,決定立即開展斗爭,要求革命政府嚴懲商團禍首,解除商團軍的武裝;布置發動工、農、學等各界群眾向廣東革命政府請愿,提出具體要求,以推動國民黨采取堅決的行動。同時,派出黨團員在廣州及各縣做廣泛的宣傳工作。
在共產黨人的積極推動下,孫中山感到有了廣大革命群眾可以依靠,同時也看到了時局的嚴重性和妥協退讓的危害性,遂下令建立【革命委員會】,自任會長,委派譚平山、廖仲愷等為全權委員,命鮑羅廷為顧問,領導【平定商團叛亂】的斗爭。革命委員會下設臨時軍事指揮部,譚平山、周恩來、陳延年、阮嘯仙、楊匏安、劉爾崧等共產黨員參加了【臨時指揮部】的工作,發動和組織廣州工人、市郊農民配合革命政府鎮壓商團叛亂。10月14日傍晚,廣州的革命軍隊向商團發起了猛烈的進攻。中共廣州地委領導下的工團軍和農團軍共500多人參加了戰斗,奉命攻擊設于西瓜園的商團總部,擊斃商團軍數百人,立下了卓著的戰功。15日凌晨,革命軍隊經數小時的激戰,一舉擊潰了商團叛軍,商團叛亂遂告平定,廣州革命政府轉危為安。
【北京政變】以后,10月25日,馮玉祥發出通電,邀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事,并提出召開由各實力派參加的【和平會議】,產生【正式政府】。出于對國民負責,權衡再三,4日,孫中山聽從了中國共產黨的建議決定【接受邀請】。1924年11月10日,孫中山發表《時局宣言》(即【北上宣言】)。11月13日,孫中山偕宋慶齡等乘永豐艦離廣東北上。14日抵香港。17日抵上海。19日,孫中山在寓所招待新聞記者,發表對時局主張。他說“我們中國以前13年,徒有民國之名,毫無民國之實,實在是一個假民國。”“中國現在禍亂的根本,就是在軍閥和那援助軍閥的帝國主義者。我們這次來解決中國問題,在國民會議席上,第一點就要【打破軍閥】,第二點就要【打破援助軍閥的帝國主義者】。打破了這兩個東西,中國才可以【和平統一】,才可以【長治久安】”。21日,離上海。23日,抵日本長崎,日本記者、政學務界及中國留學生約300人登船歡迎。24日,抵神戶。30日離神戶。12月4日抵天津。31日,抱病抵北京。
在孫中山于11月10日發表《北上宣言》的同時,段祺瑞、張作霖、馮玉祥就已經在天津召開了天津會議。在會上,段祺瑞假惺惺地表示,非俟中山北上不商建國大政。他對聯軍統帥及國民軍元帥均不便就職,非受全國擁戴不受任何名義。11月15日,張作霖、盧永祥、馮玉祥、胡景翼、孫岳卻突然通電推戴段祺瑞為【臨時執政】,略稱:“國是未定,中樞無主,合肥段公,耆勛碩望,國人擁戴,業經一致認同。”“當此改革絕續之交,非暫定一總攬權責之名稱,不足以支變局,擬即推合肥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即日出山,以濟艱危而資統率。”11月19日,新疆、江蘇、陜西、山西四督理、熱察綏三都統等,均復電擁段為臨時執政。同日,齊燮元、蕭耀南、孫傳芳、劉鎮華、杜錫珪、周蔭人、蔡成勛、王普、李炳之再次聯名電請段祺瑞早日出山,解決國是。這是西北地區和長江流域的封疆大吏再次公開表態,催促段祺瑞盡快出山。
11月21日,這位聲稱“非俟中山北上不商建國大政”的段祺瑞通電,準于24日就臨時執政,組織【臨時政府】,期于一個月內召集各省代表【善后會議】,再由善后會議產生【國民會議】,解決一切根本問題。這個善后會議,是段祺瑞等軍閥的一個發明,用它來抵制孫中山提出的國民會議。第二天,段祺瑞入京。23日,黃郛攝閣通電總辭職。24日,段祺瑞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就職宣言稱:“誓當鞏固共和,導揚民志,內謀更新,外崇國信?!彼岢隽恕巴獬鐕拧钡摹举u國媚外】的對外政治主張,以與孫中山的【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的對外政治主張相對抗。也就是說,在孫中山還沒有到達北京之前,段祺瑞等軍閥已經在輿論上和策略上做好了抵制孫中山的準備。他們企圖造成既成事實,以【強權政治】逼迫孫中山【就范】。
12月4日孫中山抵達天津,歡迎的各界團體有一百多個,群眾一萬余人。段祺瑞派許世英代表到天津歡迎,馮玉祥派熊斌代表到天津歡迎。孫中山到天津,住在張園。向歡迎的各界發表了一個書面談話,因病由汪精衛代為宣讀。表明在天津休息幾天,即赴京。到北京的目的,無權位觀念,完全為促進國民會議的召開,并促使各國取消對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孫中山在北上的途中,已經了解到段祺瑞政府的政治主張和所作所為。這時又聽到許世英向他報告段政府“尊重條約,外崇國信”一類的賣國主張,大為氣憤,很嚴正地對許說道:我在外面要廢除不平等條約,你們想升官發財,怕外國人,又何必歡迎我!
4日下午,孫中山去會晤張作霖,話不投機而散。12月5日,張作霖到張園回訪孫中山,殷切要求孫中山放棄原來的主張,孫中山不為所動,表示繼續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12月18日,孫中山在病榻上接見段祺瑞的代表葉恭綽、許世英時,再次怒斥了段祺瑞的所謂【外崇國信】的賣國主張。是日,肝病加劇。
孫中山扶病由津入京,受到北京各界群眾10萬人的熱烈歡迎。中共北京地委在孫中山下榻的北京飯店門前,組織群眾舉行歡迎會,表達北京人民對孫中山的歡迎和愛戴之忱。孫中山因病情沉重,無法直接向群眾講演,發表了書面談話和【入京宣言】。
1月20日以后,病勢嚴重,至24、25兩日,孫中山竟不能進飲食,一進飲食即作嘔,體溫愈高,脈搏愈快。經醫生檢查確診為【肝癌晚期】。他在重病中仍然領導國民黨抵制段祺瑞的“善后會議”,籌劃召開國民會議。當時,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僅汪精衛一人在京,孫中山決定加派于右任、李大釗、陳友仁、吳稚暉、李石曾5人為委員,并手諭設立北京政治委員會,負責處理日常事務。
1925年2月24日,孫中山口授遺囑及家事遺囑,由汪精衛筆記,并以英語口授遺書,由鮑羅廷、陳友仁、宋子文、孫科等筆記。3月11日,孫中山在遺囑及遺書上簽字,隨后又對周圍的人說:“我死了,四面都是敵人,你們是很危險的,希望你們不要為敵人軟化。”孫中山在彌留之際,用微弱的聲音呼喊:【和平.奮斗.救中國】。
3月12日9時30分,孫中山與世長辭,終年59歲。孫中山的【遺囑】是:“余致力于國民革命凡40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40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F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最近主張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于最短期間促其實現。是所至囑!”
北京75萬人先后在孫中山靈堂前致祭。共產黨人李大釗、林伯渠等參加了守靈和執拂。
十五.東征.南討以及蔣介石篡權
1925年,盤據在廣東東江、潮梅一帶的軍閥陳炯明,趁孫中山北上之機,在英帝國主義和北方軍閥段祺瑞的支持下,舉兵進犯廣州,陰謀推翻廣東革命政府。廣州革命政府決定組織東征軍,并于1月15日發表【東征宣言】,討伐陳炯明。擔負東征軍右翼的是許崇智所部粵軍。由于蔣介石兼任粵軍參謀長,黃埔軍校3000人編入右翼軍。周恩來作為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隨軍東征,負責軍中政治工作。
2月,東征開始后,中共廣東區委組織了大批工農積極分子,幫助革命軍隊運送糧食彈藥,擔任醫療衛生、宣傳鼓動等工作,并派彭湃回海陸豐發動農民,組織農民自衛軍,配合革命軍作戰,中共廣東區委發表了《檄告廣東工農群眾,保衛革命,打倒陳炯明》的文告,聲討軍閥陳炯明的反動罪行,號召全省工農群眾擔負起保衛革命的偉大責任。由于革命軍隊英勇善戰,并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東江農民大力的支持和配合,東征軍連戰皆捷,不到兩個月,便肅清了陳炯明在東江、潮梅地區中除惠州以外的反動勢力,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5月中旬,正當東征軍取得節節勝利的時候,盤踞廣州的滇桂軍閥楊希閔、劉震寰乘廣州革命軍隊東征,后方守備空虛,西南軍閥唐繼堯又興兵謀取廣州之機,勾結香港英國政府及唐繼堯、陳炯明等軍閥,在廣州策動叛亂,企圖顛覆廣州革命政權。6月4日,他們竟指揮軍隊占領了廣東省長公署、財政部等重要機關,公開反叛。
中共廣東區委書記陳延年約見了廖仲愷,審慎地分析了敵情之后,堅定地指出:“桂軍是心腹之患,假如不決心消滅他們的話,就無法肅清內部,無法統一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更談不上要進行北伐。因此,我們堅決主張反擊。”中共廣東區委還決定由羅亦農等人組成【革命委員會】,作為黨內與楊、劉展開斗爭的決策機構,團廣東區委則指定丁愿、賴玉潤、周文雍、黃居仁、郭壽華、譚竹山、陳志文等人成立了【臨時政治宣傳委員會】,向廣大群眾開展宣傳發動工作。
6月10日,各奉命回師廣州平叛之革命軍隊沿途擊潰叛軍的防線,抵達廣州外圍。6月12日拂曉,大元帥府下達了總攻擊命令。各路回師廣州參加平叛的革命軍隊如猛虎下山,與敵軍展開激戰。集結于廣州河南的市郊及鄰縣農民自衛軍幾千人,在共產黨員趙自選的指揮下,乘霧過江,包圍先施公司,拔下滇軍這一重要據點。由于軍民團結,經過一天的戰斗,滇、桂叛軍終被平定,廣州的局勢再度轉危為安。
鎮壓商團叛亂、東征陳炯明和平定楊、劉反叛,沉重地打擊了廣東的反動勢力,使廣州革命政權得到初步的穩定,為廣東革命根據地的統一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1925年7月1日,改組【大元帥府】,成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采取委員會議制,以汪精衛為主席,廖仲愷、胡漢民、許崇智分別擔任財政、外交、軍事部長。所屬軍隊一律改組為【國民革命軍】。1926年3月,廣西【李宗仁】、黃紹竑接受國民政府領導,其部隊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
1925年8月,仍然盤據在閩粵贛邊的陳炯明軍閥部隊,乘東征軍撤離粵東、回師廣州鎮壓楊、劉叛亂,以及國民政府忙于鞏固內部的機會,卷土重來,接連攻陷潮汕各縣及五華,9月中旬又進犯海陸豐。為徹底摧毀廣東境內的反動軍閥勢力,爭取實現廣東革命根據地的統一,中共廣東區委全力促進國民政府再次出師東征。
1925年10月1日,國民政府舉行【第二次東征】。蔣介石任東征軍【總指揮】,周恩來任東征軍總指揮部【總政治部主任】。出師前,周恩來親自組織了東征宣傳隊,下屬十二個分隊,宣傳國民政府之政策及東征之意義,發動民眾支援東征;又到省港罷工工人代表大會作報告,號召罷工工人踴躍參加東征運輸隊和衛生隊。經鄧中夏、蘇兆征、李森等共產黨人分別發動,幾天之內,即編成了3000多人的運輸和衛生隊,參加東征部隊的戰斗。東征軍在東江各地人民的支援下,在軍中的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的帶動下,士氣高漲,進兵神速。10月14日攻下惠州,22日進占海豐,26日攻克陸豐,11月初即收復了東江,解放了潮梅各地,把陳炯明的軍閥部隊全部趕出了廣東,取得了第二次東征的勝利。
在東征軍討伐陳炯明之際,盤踞于南路的反動軍閥鄧本殷在帝國主義支持下,傾其全力大舉北犯,以策應軍閥陳炯明。為此,國民政府決定派李濟深率第四軍參加南征,從紫金回師討伐鄧本殷。中共廣東區委征得國民政府的同意后,把團廣東區委的領導人張善銘調往主力部隊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中任政治部主任;又派黃學增、韓盈等人到南路,王文明、楊善集等人到瓊崖,與當地的中共組織聯系,發動群眾開展斗爭,以配合南討部隊進軍。鄧中夏、蘇兆征等組織了1000多名省港罷工工人隨軍出發,擔任運輸工作。1925年底,國民革命軍光復南路各地,次年2月,又解放了瓊崖,鄧本殷被徹底打敗。
東征和南討的勝利,是國共兩黨合作,【建立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為日后國民政府出師北伐奠定基礎。
自孫中山逝世后,國民黨內右翼集團妄圖改變孫中山三大政策,猖狂進行反共活動。堅持三大政策的國民黨左派廖仲愷在廣州被刺殺,謝持、鄒魯等在北京西山非法召開所謂國民黨一屆四中全會,提出【彈劾共產黨書】。接著在上海另立所謂【中央黨部】,與廣州的國民黨中央相對抗。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在廣州召開國民黨一屆四中全會,宣布北京西山會議為非法(見西山會議派)。為了反對右派的分裂活動,鞏固國民黨的統一,1926年5月3日至19日,【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由于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代表占很大優勢,大會重申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張,議決繼續堅持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并通過了【彈劾西山會議決議案】,決定【永遠開除】策劃西山會議的首要分子鄒魯、謝持的黨籍,對參加西山會議其他分子分別給予黨內除名或警告的處分。但由于陳獨秀和張國燾的退讓,在選舉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和中央監察委員時,共產黨做出了很大的讓步。在新選出的36名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共產黨員只占7名,在中央監察委員中右派占了絕對優勢。這就為蔣介石篡奪國民黨中央領導權造成了有利條件。
1926年3月18日,黃埔軍校駐?。ㄖ笍V州)辦事處命令海軍局代理局長、共產黨員李之龍速調軍艦到黃埔候用。但當李之龍派中山艦于19日上午開到黃埔后,他們又否認有調令,反誣中山艦要炮轟黃埔,共產黨搞陰謀暴動。20日,蔣介石調動武裝,宣布戒嚴,斷絕廣州交通,包圍省港罷工委員會和蘇聯顧問辦事處,占領中山艦,逮捕李之龍,監視和扣押大批共產黨員。這就是【中山艦事件】,又稱“三二0”事件。這是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新右派打擊共產黨,破壞國共合作的嚴重挑釁事件。事件發生后,陳延年、周恩來、毛澤東等主張依靠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武裝力量,發動工農群眾,聯合國民黨左派和一切可能聯合的力量,予以堅決回擊。但是,中共中央負責人陳獨秀、張國燾和共產國際代表主張妥協,接受蔣介石的要求,撤回了第一軍中的共產黨員。蔣介石通過中山艦事件,打擊了共產黨,又逼走了同他有矛盾的國民政府主席江精衛,這就加強了他在國民黨中政治上、軍事上的地位。
1926年5月,蔣介石等人又以“消釋疑慮,杜絕糾紛”為借口,向5月15日召開的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提出了所謂【整理黨務決議案】。其主要內容是:凡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在國民黨各級黨部任執行委員人數,不得超過1/3;凡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不能擔任國民黨中央各部長;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名單須全部交出;共產黨對參加國民黨的共產黨員的指示,須事先提交國共兩黨聯席會議通過,等等。對于蔣介石這個旨在限制共產黨、篡奪國民黨黨權的陰謀,陳獨秀和指導參加這次會議的中共黨團的張國燾、彭述之繼續妥協退讓。于是,《整理黨務決議案》在會上通過。從此,擔任國民黨中央部長的共產黨員全部辭職,換上了國民黨右派分子,蔣介石當上了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兼【軍人部長】。隨后,又當上了【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壟斷了黨、政、軍大權。形成了國民黨就是蔣介石、蔣介石就是國民黨的【獨裁局面】。
十六.【北伐戰爭】
這時國民革命政府面臨的主要威脅來自中國北方,而革命的主要任務也是統一北方,所以【北伐】成為國民政府的首要選擇。當時,北洋軍閥直系吳佩孚軍約20萬人,控制湘、鄂、豫等省和陜、冀部分地區;從直系分化出來自成一派的孫傳芳軍約20萬人,盤踞贛、閩、浙、皖、蘇五?。环钕祻堊髁剀娂s35萬人,占據東北各省和京、津等地。吳、張勾結,控制北洋政府,在北方,向南口、多倫等地傾向革命的國民軍進攻;在南方,吳佩孚增兵入湘,企圖聯合西南軍閥,進攻廣東革命根據地;孫傳芳在贛、閩伺機行動。
國民革命軍8個軍10萬余人(戰爭過程中發展到40多個軍近百萬人),蔣介石任總司令,李濟深任總司令部參謀長,白崇禧任參謀次長代理參謀長,鄧演達任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任政治部副主任。何應欽、譚延闿、朱培德、李濟深、李福林、程潛、李宗仁、唐生智分任第1軍至第8軍軍長;繆斌、李富春(共產黨員)、朱克靖(共產黨員)、廖乾吾(共產黨員)、李朗如、林伯渠(共產黨員)、黃紹竑、劉文島分任第1軍至第8軍黨代表或副黨代表。除第8軍駐湖南衡山、安仁地區,第7軍駐廣西外,其余6個軍均駐廣東。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在以V.K.布柳赫爾(化名加倫)為首的蘇聯軍事顧問建議下,根據敵我雙方軍事力量對比和軍閥之間的矛盾,制定了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首先消滅吳佩孚軍,然后殲滅孫傳芳軍,最后消滅張作霖軍。部署以主力進軍湘、鄂,另以第1軍大部在廣東汕頭、梅縣地區對閩警戒,第1、第4軍各一部和第5軍大部留守廣州。
1926年7月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頒布【北伐動員令】。9日,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戰爭】正式開始。9月17日,馮玉祥率部在綏遠五原(今屬內蒙古)誓師,組織國民軍聯軍約5萬人(后發展到約20萬人)【響應北伐】。
在此期間,吳佩孚率部協同張作霖軍在直隸南口(今屬北京)等地將國民軍擊敗后,調兵南下,親率湖北暫編第4師和陸軍第8師于8月25日抵達漢口,令自岳陽、通城敗退的湖北暫編第1師和衛兵旅等部共萬余人固守湖北咸寧地區【汀泗橋】,并派中央第25師第13混成旅另1個團增援。另以陸軍第8師進至【賀勝橋】地區設置堅固陣地;武衛軍占領紙坊,鄂軍第3旅及部分湘軍殘部在白螺磯、新堤、嘉魚一帶,協同海軍阻止國民革命軍渡江。
8月25日,國民革命軍第4軍【葉挺獨立團】作為第12師的前衛,奔襲粵漢鐵路(廣州-武昌)上的中伙鋪車站,殲滅吳軍1個團;第10師進占楊泉畈。第7軍占領大沙坪、桂口市。第8軍占領臨湘(今陸城)、羊樓洞、蒲圻等地。唐生智根據總司令部關于迅速攻占武漢的決定,以第8軍攻取漢陽、漢口,第4、第7軍沿鐵路北進,攻取武昌。
【汀泗橋戰役】第4軍代理軍長陳可鈺決定乘吳佩孚軍主力未到達之機,于8月26日凌晨向汀泗橋發起進攻。第12師第35團在高豬山擊退吳軍一部的阻擊,進至鐵路橋頭,遭對方火力封鎖;第36團進至汀泗橋東南高地前,遭敵俯射,前進受阻。第10師第29、第30團分別在第36團兩側展開,激戰入夜,仍無進展。第36團乘夜暗實施中央突破,也未得手。第12師師長張發奎決心以葉挺獨立團和炮兵營向汀泗橋東北的古塘角迂回,從右側后包圍殲敵。27日凌晨,葉挺獨立團從小路隱蔽接近古塘角,配合正面部隊的全線攻擊。吳軍遭前后夾擊,全線潰敗,被俘2400余人,殘部向北逃遁。第4軍占領汀泗橋。葉挺獨立團乘勝猛追,當日中午攻占咸寧城。
【賀勝橋戰役】吳佩孚親率湖北暫編第4師和陸軍第8師及在汀泗橋戰役中敗退的殘部共2萬余人,在賀勝橋及其以南的楊林塘、桃林鋪、王本立地區梯次設防,企圖死守。國民革命軍不給吳軍以喘息之機,于8月29日由第4、第7軍發起賀勝橋戰役。第7軍第8旅在袁家鋪附近擊退吳軍約1個團的抵抗后,向王本立前進,途中遭吳軍反擊,被迫后撤。第4軍第12師在楊林塘附近與吳軍激戰后,形成對峙。30日拂曉,第4、第7軍繼續攻擊,葉挺獨立團猛打猛沖,在楊林塘突入吳軍主陣地,向桃林鋪攻擊前進。此時,吳軍一部從側翼反擊,企圖對葉挺獨立團實施包圍。第10師第28團和第12師第36團適時增援,協力抗敵,突破吳軍桃林鋪防線,向賀勝橋發展進攻。第7軍攻占王本立后,迅即向賀勝橋東側的南橋攻擊。吳軍正面失利,側背受敵,全線動搖,紛紛潰退。國民革命軍于當日上午占領賀勝橋,俘敵3 500余人。
【會攻武漢】吳佩孚迅速集結兵力,企圖憑借長江、漢水固守武漢。部署以陸軍第3、第8師和中央第25師等部守備武昌;陸軍第14師守備漢陽、漢口;另以湘軍殘部在沌口、金口,武衛軍和河南第10師在陽邏、黃岡,湖北暫編第2師和河南暫編第2師在蔡甸、沙洋,第13混成旅、?;螕絷牭炔吭跐h口附近地區,保障武漢的安全。國民革命軍于9月1日包圍武昌城。2日,前敵指揮部決定以第4軍并配屬第1軍第2師和第7軍第7、第8旅主攻武昌城;第8軍繼續準備進攻漢陽、漢口;第7軍第1、第2旅在鄂城(今鄂州)、樊口遮斷吳軍長江交通,掩護攻城部隊側背安全;第1軍第1師為總預備隊,在崇陽待命。由于武昌城墻高筑,吳軍防守嚴密,攻城部隊在缺乏周密準備的情況下,先后于3日、5日兩次攻城,均未奏效,且傷亡甚重,遂對武昌改取封鎖圍困。
第8軍于8月26日開始在臨湘、嘉魚間陸續渡過長江,9月5日向漢陽發起攻擊。吳軍湖北暫編第2師倒戈,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5軍(劉佐龍任軍長),配合第8軍作戰,6日攻占龜山。第8軍第2師攻占漢陽兵工廠,第4師占領漢陽城。7日,第8軍第2師渡過漢水,攻占漢口。吳佩孚率殘部北逃。第8軍主力乘勝追擊,至16日相繼占領武勝關、平靖關、雞公山和九里關。
國民革命軍攻占漢陽、漢口后,武昌已成孤城。 9月中旬,第7軍和第1軍第2師奉調入贛作戰,由第4、第15軍和第8軍一部繼續封鎖圍困武昌。10月8日,守軍第3師師長吳俊卿率部投誠。10日,攻城部隊在吳俊卿部接應下攻占武昌城,殲敵2萬余人,生擒守城司令、第8師師長劉玉春和湖北督理兼中央第25師師長陳嘉謨。
【攻取江西】正當國民革命軍席卷湘、鄂,吳佩孚軍瀕于崩潰之際,孫傳芳于8月25日在南京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從蘇、浙、皖調兵10萬入贛,會同其駐贛部隊2萬余人進攻湘、鄂;并令福建督理周蔭人部進襲廣東,威脅國民革命軍后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為達到占領江西的預定目標,決定對江西轉取攻勢。
9月上旬,國民革命軍分三路進軍江西。在贛南,由李濟深指揮第2軍第5師、第5軍第16師第46團和第14軍(由獨立第1師改編,賴世璜任軍長)先于其他方向行動,攻占贛州后沿贛江北上,向吉安方向發展進攻。在贛西,由朱培德指揮第3軍和第2軍主力占領萍鄉后,連克宜春、萬載、分宜,在新喻(今新余)與孫軍一部激戰三晝夜占領該地后,第3軍向高安、第2軍主力向樟樹方向進擊。在贛西北,由程潛指揮第6軍和第1軍第1師分別克修水、銅鼓,繼占奉新和高安。9月19日,第6軍第19師乘虛攻占南昌城。孫傳芳急從南潯鐵路(南昌-九江)沿線和樟樹地區調兵反擊。由奉新向南昌攻擊前進的第1軍第1師在牛行受挫,傷亡甚重。第19師孤軍苦戰三日后,被迫于21日退出南昌。次日,第19師得本軍第17師增援,再次攻入南昌,又遭孫軍優勢兵力圍攻,遂于23日突圍,撤向奉新地區。
在此期間,孫傳芳將其在贛、閩的部隊編組為5個方面軍,并設司令部于九江,親自坐鎮指揮,計劃以一路反攻南昌后,由高安方向進擊長沙;一路由武寧越過九宮山攻取湖北通山;一路由武穴渡江攻陽新,在咸寧、蒲圻間截斷武昌至長沙鐵路,然后北上解救武昌。
9月下旬,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組織再攻南昌。第2軍第5師占泰和、吉安,向樟樹前進。第14軍擊潰吉水之敵,向永豐追擊。第2軍主力在峽江、仁和渡贛江,于10月上旬在新淦(今新干)地區與孫軍激戰后,占領永泰,繼而不戰而下樟樹、豐城,向南昌推進。在此期間,孫軍一部進占湖北大冶、鄂城,一部進抵通山、崇陽,威脅武昌。國民革命軍前敵指揮部告急。第7軍軍長李宗仁為解其危,采取"圍魏救趙"之計,率部由陽新迅速潛入贛北,威脅九江、德安,迫孫軍西進之師東調,在箬溪地區全殲孫軍謝鴻勛師后,于10月3日進至南潯鐵路中段德安地區,遭孫軍盧香亭等部4個旅抗擊,經激戰斃俘敵各千余人,占領德安。孫傳芳急調南昌、九江和已進入鄂東南的部隊反擊。第7軍被迫撤至箬溪,稍事休整后,再攻德安,終因孤軍無援,于7日撤至德安、箬溪間的羅家鋪地區,雙方形成對峙。與此同時,位于奉新的第6軍和第1軍第1師強渡修水河,占領永修,遭由德安增援的盧香亭部包圍,被迫突圍轉移至永修西北的白槎。第3軍經新喻激戰后,10月2日在萬壽宮地區殲滅孫軍鄭俊彥部2000余人。8日進至牛行、樂化地區,又與孫軍鄭俊彥、盧香亭部遭遇,鏖戰至12日,終因孫軍不斷增援,第3軍傷亡甚重,前進受阻。在此不利情況下,蔣介石仍令第2軍和第1軍第2師于10月11日強攻南昌。由于守軍預有準備,憑借堅城深壕死守,并利用夜暗組織反擊,攻城部隊連攻三日不克,傷亡甚重,被迫于13日撤退。
【南潯路戰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總結三次攻打南昌失利的教訓,在于孫傳芳軍控制南潯鐵路主要干線,便于機動。于是決定集中兵力,先破南潯鐵路各要點之敵,爾后再取南昌,并決定從武昌增調第4軍入贛作戰。國民革命軍入贛部隊分三路于11月1日開始總攻。右翼軍右縱隊第14軍在第2軍配合下,先期于10月20日攻占撫州,切斷孫軍入閩通路,從東南向南昌推進。左翼軍第7軍于11月2日攻占德安,第4軍在獨立第2師(由湘軍第1師改編)和第7軍一部配合下,于3日攻占馬回嶺后,第4、第7軍主力在德安以南的九仙嶺擊敗孫軍2個師,截斷南潯鐵路,向永修推進。獨立第2師在九江、瑞昌間的曬湖橋殲滅孫軍1個師,至7日占領九江、瑞昌、湖口和武穴。
中央軍第6軍于11月3日開始向樂化攻擊,遭孫軍多次反擊,傷亡甚重,后總預備隊第1軍第1、第2師趕到,協力攻擊,于4日占領樂化、永修。此時,右翼軍右縱隊第2軍主力已由進賢、三江口進逼南昌,右翼軍左縱隊第3軍在第2、第1、第7、第6軍各一部配合下,于11月7日占領牛行,繼向余干方向追擊,在滁槎俘敵1.5萬人。孫傳芳見敗局已定,乘船逃回南京。南昌守軍待援無望,棄城潰逃,被殲萬余人。11月8日,國民革命軍占領南昌。
【進占福建】9月下旬,孫傳芳為策應江西戰場作戰,令福建督理周蔭人部進襲粵東。周蔭人將所部3萬余人編為4個軍,于10月上旬攻占廣東蕉嶺、松口、饒平(今三饒)等地。國民革命軍第1軍軍長何應欽乘湘、鄂、贛戰場節節取勝之機,轉守為攻。10月中旬,第1軍第3、第14師襲擊周部后方,攻占永定,然后回師松口,俘周部第3軍4000余人。此時,周部第2軍曹萬順、杜起云兩個旅在蕉嶺通電起義,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7軍(曹萬順任軍長),隨即進至中都、松源地區,將退至該地區的周部第3軍殘部全部殲滅;爾后,向上杭挺進。在上杭地區的周部第4軍和第2軍殘部退守長汀。10月下旬,第17軍由上杭沿汀江兩岸向北推進,在由贛入閩的第14軍第2師配合下,擊退守軍,進占長汀。由第1軍補充團擴編組成的獨立第4師在第20師第58團等部配合下,先后在饒平、詔安、漳浦擊退周部第1軍后,于11月相繼占領漳州、同安、泉州、莆田、永泰,逼近福州。12月初,第2軍第6師由贛入閩,進占建甌,切斷閩、浙孫軍聯系。此時,駐閩海軍起義,周部李生春旅投降。12月9日,國民革命軍進占福州。
【會攻南京】孫傳芳連遭失敗,求援于奉軍張作霖,聯合組成安國軍,張作霖任總司令,孫傳芳和張宗昌任副司令。計劃以奉軍一部入河南,促吳佩孚反攻湖北;孫傳芳反攻江西;張宗昌率直魯聯軍接防蘇、皖北部,配合反攻鄂、贛。孫傳芳收集殘部8萬余人,部署在滬寧鐵路(上海-南京)和滬杭鐵路(上海-杭州)沿線及皖南地區,抗擊國民革命軍的進攻。
為肅清長江下游之敵,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于1927年1月上旬決定進軍杭州、上海,會攻南京。蔣介石兼中央軍總指揮,率江右軍(由第6、第2軍和獨立第2師組成,程潛任總指揮)和江左軍(由第7、第10、第15軍組成,李宗仁任總指揮)分由贛、鄂沿長江兩岸向皖、蘇推進,主攻南京。何應欽為東路軍總指揮,率第1、第14、第17、第19軍(由孫軍第1師起義改編,陳儀任軍長)和第26軍(由孫軍第3師起義改編,周鳳岐任軍長)自贛、閩分路入浙,奪取杭州、上海,助攻南京。唐生智為西路軍總指揮,率第8、第4、第9、第11軍由鄂入豫,牽制北面之敵。
1927年1月下旬,東路軍第1、第26軍在第2軍配合下,由浙江衢州向杭州方向發起進攻,在龍游附近擊潰孫軍一部,于2月上旬進占蘭溪、金華后,乘勝向淳安、建德(今梅城)、浦江推進。2月11日,在桐廬、諸暨、富陽地區遭孫軍孟昭月等部4個師抵抗,激戰五日,俘敵8000余人,于2月18日占領杭州。在此期間,東路軍第14、第17軍和第1軍一部由閩入浙,相繼攻占臨海、寧海、寧波、紹興等地,肅清浙江境內的孫軍。3月上旬,東路軍開始進攻淞、滬,至20日,第14、第17、第2軍和第1軍一部經太湖以西攻克常州、丹陽等地,截斷滬寧鐵路;第1軍主力和第26軍克松隱、松江、吳江、蘇州,迫近上海。21日,【周恩來】等領導上海工人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經過30多個小時激戰占領上海。第1軍一部乘機進入上海市區。
與此同時,江左軍由鄂東向安慶、廬州(今合肥)挺進。由于孫軍劉寶題師、陳調元師、王普旅和葉開鑫殘部相繼起義,3月4日不戰而下安慶,至18日進至廬州、六安之線。江右軍由江西沿長江南岸東進,相繼攻克蕪湖、當涂后,3月20日開始總攻南京,經兩天激戰,掃清江寧鎮、秣陵關、龍都等外圍據點。23日,第2軍進逼中山門、光華門;獨立第2師進攻通濟門、武定門;第6軍進抵雨花臺,該軍第19師由中華門沖入城內。當晚江右軍各部分路進城,占領南京。
【揮師河南】隨著北伐戰爭的節節勝利,北洋軍閥大勢已去,帝國主義為維護其在華利益,加緊干涉中國革命,并從革命內部尋找新的代理人。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便和帝國主義勾結起來,準備叛變革命。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相對立。19日,武漢國民政府誓師繼續北伐,進軍河南。由唐生智指揮3個縱隊5萬余人,從駐馬店地區沿京漢鐵路(北京-漢口)分路北進。馮玉祥率部五原誓師后,進軍甘、陜,解西安之圍,于5月初東出潼關,會攻河南。
入豫奉軍5個軍約10萬人,分駐西平以北及開封、鄭州、洛陽等地。5月中旬起,唐生智部與奉軍先后交戰于西平、漯河、上蔡等地區,特別是在臨潁地區的決戰,殲滅奉軍逾萬,后向鄭州、開封挺進。與此同時,馮玉祥部也連戰皆捷,先后占領靈寶、陜縣、澠池、新安,至5月27日攻克洛陽、孟津、偃師等地。6月1日,唐、馮兩部在鄭州勝利會師,2日進占開封。奉軍敗退冀、魯。不久,吳佩孚率少數衛隊逃往四川。
7月15日,【汪精衛】召集武漢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正式作出關于【分共】的決定,公開背叛孫中山的國共合作政策,隨即與蔣介石合流,使國共合作進行的北伐戰爭中途夭折。
北伐僅一年時間,基本消滅了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的軍隊,重創了軍閥張作霖的軍隊,沉重地打擊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加速了中國革命歷史的進程。國民革命軍能以少勝多,原因是多方面的。就軍事指揮而言,主要是采取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首先向北洋軍閥實力較為薄弱的湖南、湖北進軍,消滅吳佩孚軍,再引兵東向,消滅孫傳芳軍,最后北上解決實力最雄厚的張作霖軍;發揚長驅直入,運動殲敵,窮追猛打,速戰速決,英勇頑強,連續作戰的作風;審時度勢,靈活運用兵力,適時轉變戰法,保持戰爭的主動權;分化瓦解敵軍,補充擴大自己。
值得指出的是,北伐戰爭能夠以10多萬人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戰勝75萬之眾的北洋軍閥,和工農群眾的大力支持和參與是密不可分的。比如北伐軍攻占上?;揪蜎]費吹灰之力,因為早在北伐軍到來之前上海工人已經發動了三次武裝起義以響應北伐,第三次已經獲得成功。
十七.上海工人三次武裝暴動和“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第一次起義發動于1926年10月23日。10月,北伐軍占領武昌以后,立即把主力調往江西戰場。軍閥孫傳芳在江西作戰失利,浙江省長夏超和國民政府駐滬代表鈕永建約定,脫離孫傳芳,歸附國民政府,并向上海進軍。中共上海區委(又稱中共江浙區委)決定和鈕永建合作,組織【聯合暴動】,以幫助夏超奪取上海,于10月23日夜發動武裝起義。但因夏超的部隊作戰失敗,起義準備不足,工人隊伍力量薄弱,起義遭受失敗。工人領袖陶靜軒、奚佐堯等10余人犧牲,百余人被捕。
第二次起義發動于1927年2月22日。18日,北伐軍占領杭州,先頭部隊到達嘉興。19日,上??偣l布總同盟罷工令,至22日,罷工人數達36萬多人。上海防守司令李寶章,勾結公共租界工部局帝國主義勢力,對罷工工人進行殘酷鎮壓,將工人蔡建勛、史阿榮殺害“示眾”,繼又逮捕54人,殺害31人。中國共產黨領導上海工人、學生、市民奮起反擊,21日晚開始不斷與軍警發生局部戰斗,至22日下午6時,總同盟罷工發展為第二次武裝起義,“建威”、“建康”兩艦炮擊高昌廟兵工廠,閘北、南市發生巷戰。由于起義計劃被泄,各區工人糾察隊失去統一指揮,加上北伐軍在上海郊區停止前進,鈕永建的便衣隊按兵不動,致使工人陷于孤立,起義再次失敗。其間工人、學生、市民犧牲、被捕共六七百人。
第三次武裝起義發動于1927年3月21日。3月中旬,北伐軍向蘇州、常州和松江進軍,對上海形成包圍圈。21日,北伐軍薛岳第一師進入上海近郊龍華,嚴重率第二十一師占領蘇州,上海守軍軍心動搖,工人和民眾革命情緒高漲,中共上海區委決定發動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裝起義。由中央軍委書記兼特別軍委書記周恩來擔任總指揮。周恩來同上海區委負責人羅亦農、趙世炎和上??偣瘑T長汪壽華等,在特別委員會領導下,對第三次武裝起義作了周密的準備,在工人中建立了嚴密的組織,組成了約3000人的工人糾察隊,其中有武器的150多人,秘密進行了武裝訓練。他們召開市民代表會議,爭取和團結廣大市民群眾。起義前發動鐵路工人舉行大罷工,破壞張宗昌運兵上海的計劃,斷絕敵人對上海的增援。
3月21日中午12時,上??偣l布總同盟罷工令,全市80萬工人實現了總罷工并立即轉入【武裝起義】,租界里的中國工人也集合到華界參加起義。隨即工人糾察隊分別從南市、虹口、浦東、吳淞、滬西、滬東、閘北等七個區向反動軍警據點發動猛攻,市民群眾也主動幫助糾察隊筑街壘、運彈藥、送食品。工人武裝經過30個小時的浴血奮戰,于22日6時許攻克了敵人的全部據點,占領了上海,取得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的勝利。
這次起義共消滅3000多名北洋軍和2000多名武裝警察,收繳槍支5000多支。起義勝利后,上海各界代表舉行市民代表會議,成立上海市民政府。在19名委員中有共產黨員汪壽華、羅亦農等9人。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的勝利,打擊了帝國主義和軍閥的反動統治,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頑強戰斗精神和強大的組織力量。
隨著北伐軍的勝利進軍,1926年11月8日,廣州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作出遷國民政府及中央黨部于武漢,并派出外交部長陳友仁、財政部長宋子文、交通部長孫科、司法部長徐謙、蘇聯顧問鮑羅廷,以及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宋慶齡、吳玉章、王法勤等60余人,先到武漢籌備。而這時的蔣介石卻主張國民政府暫設南昌。1月12日蔣介石來到武漢,窺探虛實,發現遷都武漢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他只得表示擁護。蔣介石不能如愿,稍留即去。
蔣介石深知遷都武漢起主導作用的是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1927年1月,蔣介石指使張靜江、陳果夫、段錫朋等占據國民黨江西省黨部及許多縣黨部,把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排斥出去,又用國民黨省、縣黨部的名義,派出大批流氓充當所謂“農民運動特訓員”,到處勾結土豪劣紳、貪官污吏,組織假農會,摧殘和鎮壓農民運動。還收買流氓、地主及一切反對派,組織AB團(反共團體),作為反革命活動的骨干。
早在1926年夏,北伐軍占領南昌以后,蔣介石就把自己的“總司令部”遷到南昌,1927年2月他派心腹戴季陶秘密去日本,尋求支持。在會見日本駐九江領事時,蔣介石明確表示:他非但不打算廢除不平等條約,并且將盡可能尊重它;保證承認外國對華借款,并如期償還;外國在華的特權將受到充分的保護。這樣,帝國主義認定蔣介石等人“是唯一可以使長江以南的區域免于淪入共產黨之手的保護力量?!苯又?,英美帝國主義通過上海大買辦虞洽卿等,去和蔣介石洽談,說明保衛上海“和平”、維持上?!爸刃颉钡闹匾?,答應只要蔣介石反共滅共,到上海以后就借給他6000萬元。蔣介石表示:“國民革命軍是列強各國的好朋友,決不用武力改變租界的現狀。”并表示決心掃除他和帝國主義之間的【障礙】,“使中外的關系更為密切而良好?!笔Y介石得到帝國主義和買辦資產階級的支持,反革命膽量就更大了。
1927年2月,蔣介石在南昌公開發表反共演講,自稱“我是中國革命的領袖,”“所以共產黨員有不對的地方,有強橫的行為,我有干涉和制裁的責任及權力”。蔣介石開始公開鎮壓工農革命力量。3月,他指使駐贛的國民革命軍,誘殺贛州總工會委員長、共產黨員陳贊賢;他指使的暴徒,在安慶搗毀國民黨左派領導的安徽省黨部和總工會、農民協會,打傷多人。流氓暴徒得意地說:“我們都和我們的‘老頭子’聯絡好了,我們要走一路打一路,專門打倒赤化分子?!?/STRONG>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不久,蔣介石就來到上海,同帝國主義列強、江浙財閥和流氓頭子等,舉行一系列【秘密會談】。帝國主義列強鼓勵他【果斷地行動起來】;江派財閥給了他幾百萬元的巨額財政資助;上海流氓青紅幫頭子黃金榮、杜月笙等,保證用青紅幫流氓充當打手,解除上海工人糾察隊的武裝。經過一系列活動,蔣介石完成了發動【反革命政變】的準備。
對蔣介石的反共面目,一些共產黨員已經有了清醒認識。但以陳獨秀為首的中共中央一部分人,卻仍然堅持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對蔣介石繼續妥協退讓;對蓬勃高漲的工農運動卻予以壓制。
4月初陳獨秀與汪精衛發表聯全宣言,說蔣介石“決無有驅逐友黨摧殘工會之事”,要求大家“立即拋棄互相間的懷疑,不聽信任何謠言,相互尊敬,事事協商,開誠進行”。這個宣言,掩蓋了蔣介石的反共企圖,使一部分共產黨員放松了警惕。,【汪精衛、陳獨秀聯合宣言】發表后,一部分共產黨員十分憤慨,但許多人卻誤以為局勢已經和緩下來。原來在武漢整裝待發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一軍不再東下,第六軍、第二軍的絕大部分服從蔣介石的命令,離開南京開往江北,使蔣介石得以控制南京。4月11日,蔣介石發出【已克復的各省一致實行清黨】的密令,上海的形勢驟變。
4月12日凌晨,停泊在上海高昌廟的軍艦上空升起了信號,早已做好準備的青紅幫流氓打手,臂纏白布黑“工”字袖標,冒充工人,從租界內分頭沖出,向閘北、南市、滬西、吳淞、浦東等14處工人糾察隊襲擊。工人糾察隊奮起抵抗。雙方正在激戰,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軍(蔣介石收編的孫傳芳舊部)開來,以調解“工人內訌”為名,收繳工人糾察隊武裝,1700多支槍被繳,300多名糾察隊員被打死打傷。事件發生后,上海工人和各界群眾舉行總罷工和示威游行,抗議反動派的血腥暴行。
4月13日上午,上海煙廠、電車廠、絲廠和市政、郵務、海員及各業工人舉行罷工,參加罷工的工人達20萬人。上??偣陂l北青云路廣場召開有10萬人參加的群眾大會。大會通過決議,要求:一、收回工人的武裝;二、嚴辦破壞工會的長官;三、撫恤死難烈士的家屬;四、向租界帝國主義者提極嚴重的抗議;五、通電中央政府及全國全世界起而援助;六、軍事當局負責保護上??偣?。
會后,群眾冒雨游行,赴寶山路第二十六軍第二師司令部請愿,要求釋放被捕工人,交還糾察隊槍械。游行隊伍長達1公里,行至寶山路三德里附近時,埋伏在里弄內的第二師士兵突然奔出,向群眾開槍掃射,當場打死100多人,傷者不知其數。寶山路上一時血流成河。當天下午,反動軍隊占領上??偣凸と思m察隊總指揮處。接著,查封或解散革命組織和進步團體,進行瘋狂的搜捕和屠殺。在事變后3天中,上海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被殺者300多人,被捕者500多人,失蹤者5000多人,優秀共產黨員汪壽華、陳延年、趙世炎等光榮犧牲。
4月15日,廣州的國民黨反動派也發動反革命政變。當日捕去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2000多人,封閉工會和團體200多個,優秀的共產黨員肖楚女、熊雄、李啟漢等被害。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西等省也以“清黨”名義,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進行大屠殺。奉系軍閥也在北京捕殺共產黨員。4月28日,李大釗和其他19名革命者從容就義。
4月17日,武漢國民黨中央發表命令,宣布開除蔣介石的國民黨黨籍,免去其本兼各職,“著全體將士及革命民眾團體”,將蔣介石“拿解中央,按反革命罪條例懲治”。并將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所統率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方面軍及總預備隊劃歸中央軍事委員會直轄指揮。這些決定得到武漢各界的一致擁護。
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政府,與保持國共合作的武漢國民政府相對抗。在北京,還存在奉系軍閥張作霖政權。全國出現3個政權互相對峙的局面。
4月20日,中共中央發表【為蔣介石屠殺革命民眾宣言】,指出“蔣介石業已變為國民革命公開的敵人,業已變為帝國主義的工具,業已變為屠殺工農和革命群眾的白色恐怖的罪魁”,號召全國人民動員起來,團結一致,形成一個鞏固的革命民主主義戰線來對付與戰勝帝國主義、軍閥、封建資產階級聯合勢力的進攻。武漢政府控制下的武漢、長沙等地召開數十萬群眾參加的反帝討蔣大會,憤怒聲討蔣介石【叛變革命】的罪行。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留給共產黨人的教訓是深刻的,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槍桿子的重要性,面對強大的.中外勾結的反動武裝,中國革命走【議會道路】是行不通的,唯一的選項只能是【武裝奪取政權】。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這樣一條至理名言:【中國革命的性質是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
十八.歷史并不太遙遠
本來這個題目不想寫這么多,但是,思來想去還是咬著牙關寫了,寫了幾乎整整一段【中國近代史】。為什么一定要這樣呢?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那些思想偏右的,對這段歷史思維是【模糊】的,甚至是沒有是非界限的。有人歌頌抽象的【民主.自由】,有人歌頌帝國主義侵略,還有人為蔣介石.陳炯明甚至袁世凱【翻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電視劇《京華煙云》.《金粉世家》等,宣揚的什么?宣揚北洋軍政府的【內閣總理大臣】如何如何善良,看看這段歷史,你還能這樣說嗎?那些【內閣總理大臣】有幾個好東西?
不可否認,北洋軍閥的一部分人在抗戰時期還是表現了一定的民族氣節的。但是,功是功,過是過,北洋軍閥在中國民主道路上充當了最大的【絆腳石】,這個歷史罪責是他們跳到黃河里也無法洗清的。
我在文章開頭首先談了一段美國立憲史,有什么用呢?就是想把美國資產階級民主和中國資產階級民主做一個比較,看看能夠得出什么【結論】:
一.美國人處理問題的方式和中國人不一樣。美利堅立憲是【政變】,“四.一二”也是【政變】,美國資產階級采用了【欺騙】的方式保護自己的利益,而中國的資產階級卻把它演變成血腥的【屠殺】。聰明和愚蠢之間隱藏著太多說不清楚的秘密,要揭開謎底恐怕只能從民族的潛意識和文化的深層次上去追究了。
二.美國的國情和中國的國情不同。美國【立憲】以前是一個多民族的移民【邦聯制】國家,沒有很長的歷史可以追溯,沒有那么多深層次的矛盾,也沒有象中國這么多的人口,通過設立一個憲法就可以保持200多年的社會穩定,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而中國的情況就大不一樣,中國有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歷史,有極深的文化淵源。在中國資產階級興起的時候,外有西方列強無休止的干預,內有北洋軍閥這樣的封建武裝集團,社會大幅度的動蕩幾乎是無法避免的。
三.美國從來都沒有支持過中國的民主。孫中山先生從開始革命就對西方世界特別是英美抱有幻想,結果呢?他從沒獲得過他們的支持。美國人支持的都是民主的反面,原因很簡單,美國人最講實際,他們要的就是在華【利益】。誰強大,誰能代表他們的利益,他們就支持誰。
四.玩【民主】是一種很危險的游戲,玩不好江山可能支離破碎,比如我們中國,從辛亥革命以來到現在都沒有實現完全的統一。
五.中國人玩【民主】的時候,內閣權力更迭得特別快,僅曹錕一個總統就逼垮了六任內閣。而且政變多,起義多,為了完成民主共和,孫中山四十年大小起義十數次,幾乎沒有成功的。
六.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某些中國人是很【自私】的。比如說袁世凱.段祺瑞.曹錕都在不斷追求【特權】,小老百姓喜歡特權還造不成多大危害,大人物喜歡特權必定走向【暴力】和【專制】,結果是【害人害己】。拿袁世凱說吧,你都臨時大總統了,該知足吧?不,他非要變成正式大總統,正式大總統不過癮再弄個終身的,終身的還嫌不夠,一定要弄個皇帝老兒當當。怎么樣?眾叛親離了吧!自私,乃是中國人最大的劣根性。
最后,奉獻給大家兩句偉人語錄:【天下為公】;【為人民服務】。
———————————————————————————————————————————————————
本文參考文獻:《世界全史》主編:白樂天 李鳳飛著
《美國憲法──激烈辯論與重大妥協的產物》白宮事務記者
《剝開美國民主的光環》 作者:[邋遢道人]
《中國近代史》主編:徐鳳晨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通史》主編:李新.彭明.孫思白.蔡尚思. 陳旭麓
《中國通史》主編:胡峰
《中國近代史資料選集》主編:楊松.鄧力群重編:榮孟源
《民國春秋》作者:劉鳳舞
《北洋軍閥史話》作者:丁中江等>
其他百度資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