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我護衛毛委員上井岡山
張宗遜 董福慶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1年03月17日17:17
來源:《人民政協報》
1927年9月9日,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爆發了。起義軍以長沙為攻擊目標,三個團分途出擊,沿途懲辦了土豪劣紳,消滅了地主武裝,聲勢浩大。我所在的第一團分兩梯隊,團部率第二、三營為第一梯隊;師部率第一營為第二梯隊。部隊從修水出發后的第二天,我率十連為尖兵連,向平江縣長壽街前進。部隊進到金坪,由于剛收編不久的邱國軒部叛變而失利。以后我奉命帶十連到龍門廠附近的天主教堂與主力會合,部隊在那里進行整編,盧德銘就任起義總指揮,宣布起義部隊的正式番號是: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整編時,把第一團受損失的二、三營和其他失散的人員合編為第一團第二營,我任第六連連長,何長工任黨代表。第一團在天主教堂整頓三四天后,轉向起義軍第三團靠攏。第三團是由銅鼓出發進攻瀏陽,占領東門鎮后遭敵人反撲,因寡不敵眾,被迫撤至上坪。起義軍第二團一度占領醴陵縣城,主動撤出后又攻占瀏陽縣城,因等待三團前來遭敵圍攻而失敗。鑒于三路進攻部隊均受挫,毛澤東于9月17日下午命令各路起義軍向瀏陽東南之文家市集中。19日晚,毛澤東召開前委會議。會議接受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決定放棄進攻長沙的計劃,迅速脫離平、瀏地區,沿羅霄山脈南移,尋求立足地。9月20日上午,起義部隊在文家市里仁學校操場集合,師長余灑度宣布:請毛澤東委員講話!這個突然宣布,使我立即想起春天在武漢分校學習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時的情景,心情為之一振,不停地用敬仰的目光上下打量著這位群眾愛戴的毛委員。只見他身穿藍色粗布服裝,面部消瘦,目光炯炯有神,腳蹬草鞋,健步走到隊伍前面,熱情地向部隊講話。他那種高瞻遠矚、催人奮進、鼓舞士氣、指引方向的講話,不斷被起義軍指戰員的歡呼聲、口號聲所打斷。我聽得出了神,頓有久渴飲甘泉之感,渾身增添了無窮的力量,對革命的前途充滿了信心。
上午開完大會,下午起義部隊從文家市出發,24日在萍鄉以東的蘆溪遭敵襲擊,起義軍總指揮盧德銘不幸犧牲。29日,部隊到達永新縣三灣村,這時,部隊人員不足一千,組織很不健全,思想相當混亂。為了適應革命斗爭的需要,毛澤東決定召開前委會議,對起義部隊再次進行了整頓和改編:第一,資遣了一部分不愿意留隊的人員,將起義部隊縮編為一個團,稱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第二,在起義部隊中建立了黨的組織,連有支部,營、團有黨委,連以上設黨代表;第三,在起義部隊中實行民主,規定官長不打罵士兵,官兵待遇平等,還建立了士兵委員會,參加部隊的管理,協助進行政治工作和群眾工作。部隊改編后,我調到團部任參謀。我看到改編后的部隊,組織精干,連隊充實,政治工作得到了加強,出現了一派新的氣象,更使我堅定了跟著毛澤東革命到底的決心。
部隊繼續向南轉移,10月3日進到寧岡縣古城。我參加了前委在古城召開的活動分子會議,毛澤東在會議上總結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經驗教訓。起義部隊在古城鎮休整了一個星期,把傷病員安置在茅坪后繼續前進,經過礱市、十都,抵達酃縣城郊。這時,我調到住縣城附近的第四連(即特務連)任副連長,連長是曾士峨,黨代表是羅榮桓。兩天后,部隊開到水口圩,在那里休整了一個多星期。一天,我正在十分認真地教戰士們練射擊,毛委員走過來,微笑著問大家:“能打中敵人嗎?”“能打中!”大家齊聲回答說。又問:“能打中多遠的敵人?”有的說:“能打中三百米。”有的說:“能打中四百米。”毛委員很高興,用信任的目光看著我和戰士們說:“很好!就這樣練,把本事練好。”
10月21日,工農革命軍離開水口圩向遂川縣的大汾圩前進。在行軍路上大休息的時候,毛委員走到我跟前,用帽子墊著坐在田埂上,讓我坐到他身邊。隨后他親切地問我是什么地方人,怎么參加革命的。我一一作了回答。毛委員聽了幽默地說:“啊,你是姜太公的老鄉呀,姜太公釣魚于渭水嘛。”接著他又說:“我在廣東辦農民運動講習所的時候有不少陜西學生。中國革命離不開農民,武裝斗爭一定要與農民運動相結合,把農民武裝起來。我國有廣大的農村,眾多的農民,只要把他們動員起來,中國革命一定會取得勝利。”聽了毛委員的這番話,我感到心中特別豁亮,好像看到了中國革命勝利的曙光。10月22日,工農革命軍主力攻占大汾圩。當天晚上,毛委員來到四連親自做發展黨員的工作,先向連黨代表羅榮桓詢問了新黨員的情況,然后又指導羅榮桓召集新黨員舉行入黨儀式。入黨儀式就在四連宿營地一家地主的樓閣上舉行的,參加人除八名新黨員外,有黨員干部羅榮桓、曾士峨和我。閣樓上氣氛很莊嚴,桌子上點了一盞煤油燈,墻上掛著一面紅布做的黨旗,上面臨時寫上“CCP”三個英文字母。毛委員親自主持儀式,他先向大家講解了中國共產黨的任務和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意義,然后帶領新黨員面向黨旗宣誓:誓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服從黨紀,保守秘密,永不叛黨。這次入黨儀式時間雖短,但我受到的教育是極為深刻的,使我終生難忘。在此之后,我以毛委員為榜樣,做了大量的建黨工作,為使“支部建在連上”落到實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部隊離開大汾圩之后,毛委員跟四連一道向井岡山前進。我奉命帶一個排護衛毛委員。由于長途行軍,毛委員的腳被草鞋帶子磨爛了,行動很困難,戰士們要綁擔架抬他,他堅決不肯,自己拄著竹棍子堅持步行。
10月24日,我護衛毛委員到達井岡山大井村。深秋季節井岡山天氣變冷,戰士們還穿著單衣,晚上睡在門板和禾草上。我和羅榮桓、曾士峨三人擠在一起,共蓋一條毯子。當時,部隊的衣著是靠沿途打土豪來補充的,搞到什么穿什么,五花八門。吃的是山上出產的紅米和南瓜。生活雖艱苦,但我們一直保持著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我經常和戰士們一起高唱膾炙人口的民歌:
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軟又黃,金絲被,蓋身上,不怕北風和大雪,暖暖和和入夢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