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社會主義政體
秋石客
簡 注
第一部分:問題的提出
第二部分:社會主義政體改革勢在必行
第三部分:改革政體結構的指導思想
第四部分:社會主義政體的民主集中制形式問題
第五部分:社會主義政體結構問題
第六部分:三權分立五大體制的具體內容
第七部分:對各級行政內閣的獎懲制度
第八部分:五五制政體的實施方法
第九部分:結論
簡注:本文是一九八三年致胡耀邦同志的一封信主要內容,基本保持了原樣,許多語言帶有歷史的痕跡,反映了我那個時期的認識水平。由于過去了二十多年,中國社會歷史條件發生了質的變化,文中的許多設想都成了空想。這是一篇只有在公有制的社會主義條件下才有實際意義的文章。雖然如此,但文中有許多指導思想,到今天仍然有著重要現實意義,因此收錄于本書。
第一部分:問題的提出門
一、社會主義是歷史發展的趨勢
人類社會從低級向高級階段發展,任何社會形勢都要向更高級社會形態過渡,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資本主義也不例外,它必然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這同樣是一條客觀規律。這些客觀規律都是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自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一百四十多年過去了,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指引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以其不可戰勝的生命力產生、發展和壯大。科學共產主義不僅作為一種理論存在于世界當中,而且作為一種現實存在于世界當中。自偉大的列寧創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之后,南斯拉夫、羅馬尼亞、波蘭、阿爾巴尼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民主德國以及蒙古、朝鮮、越南、古巴和中國都先后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這些國家的社會主義勝利,強有力地支持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偉大理論,強有力地支持和發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社會主義的光輝已經而且正在照亮全世界。
二、社會主義國家產生以后的成就和不足
社會主義國家所取得的成就是極其偉大的。
首先從政治方面看,社會主義國家在奪取并鞏固政權方面卓有成效。中國、蘇聯、南斯拉夫、羅馬尼亞等社會主義國家都為建立新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做出了成功的嘗試,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體制基本建立,各社會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在奪取政權、戰勝國內外敵人、爭得民族解放和獨立等方面都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其次在社會主義建設當中,社會主義國家都以令人信服的速度改變了各國極其落后的面貌,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基本建立,計劃經濟和按勞分配原則有了初步基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總之社會主義初步建立了迄今最合理的社會經濟制度,使生產力得到了大解放。公有制的建立,根本改變了勞動人民在生產中的地位,勞動者不僅作為一個生產力的因素是管理的對象,而且作為生產資料的主人而成為管理的主體。勞動成了光榮而豪邁的事業。公有制的建立,為社會主義合理地組織和運用社會財富,提高整個社會生產效率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按勞分配有利于勞動人民,有利于社會生產的發展。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確立又使整個國民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國民經濟結構當中重工業的迅速發展,從根本上消除了對帝國主義的依賴,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立的自然結果是經濟增長速度很快,例如蘇聯的第二次大戰前的一九三七年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一九一三年相比,蘇聯工業增長了4.88倍,而同時期的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只增長了0.53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從一九五O年到一九六O年的十年間,蘇聯國民總產值增長了158%,年平均增長率為30%;美國同期增長了38%,年平均增長率為3.3%;英國相應的指標為25%和2.3%;法國為54%和4.4%;西德為107%和7.6%;日本為96%和7%。可見戰后蘇聯的經濟增長率在發達國家中仍然是最高的。再如中國,一九五O年到一九五七年,三年恢復時期,我國工業的年平均增長速度高達34.9%,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工業平均增長速度為18%。我國在前八年的經濟增長速度不但比資本主義國家快,而且比蘇聯快。我國從建國到一九七九年的三十年,盡管有這樣那樣的干擾,經濟增長速度在全世界范圍內還是最快的。例如一九五O年到一九七九年的三十年內我國工業生產的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3.3%,而同期,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相應指標為4.6%,發展中國家也只為7%。總之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不僅高于資本主義國家,而且高于其它社會主義國家。因此,在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面前,任何對社會主義的懷疑和動搖都是沒有根據的、錯誤的。社會主義制度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看都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今天的最好制度,這是毫無疑問的。
當然,社會主義制度還剛剛建立,還很不完善,還有許多缺點和不足。
首先在政治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如權力過分集中,干部終身制導致干部隊伍的官化,缺少作為,缺少活力;民主制很不健全,導致人民的勞動政治熱情降低等等;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不完善,導致一些國家在指導方針和路線方面的錯誤,影響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影響了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在經濟方面,計劃經濟不完善,僵化,忽視了社會主義國家的生產力水平,輕視市場經濟,在分配方面的平均主義傾向,管理混亂,生產效率低,浪費大,產品更新緩慢,科技成果不夠理想等等。總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在許多方面還不完善,還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有些方面還很落后。因此,任何過高地評價社會主義的成就,忽視社會主義國家中存在的問題同樣是不客觀的,錯誤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某些制度的不完善和政策上的失誤,極大的損害了國際共產主義的崇高威望,使當今社會主義的前途蒙上了陰影。我們必須努力克服社會主義國家的不足,去尋求更加成熟更加健全的社會主義制度,以確保社會主義有更大的發展,以提高社會主義國家的威信,以提高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生活水平。中國目前的偉大改革,正是當今社會主義國家所迫切需要的,它集中代表了當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趨勢。
三、社會主義國家改革的根本問題
社會主義國家所面臨的問題千條萬條,根本的問題是什么?社會主義國家有政治體制方面的問題,有經濟體制方面的問題,文化體制方面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最重要的是什么?經濟體制方面的問題,文體體制方面的問題,但歸根結底是個政治問題,不是其他問題。核心是政體建設的問題,這是社會主義國家普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主要矛盾方面,因此,社會主義國家政治體制方面的改革就必將成為改革當中關等重要的問題。把經濟體制問題改革當成重點,是不正確的。
四、社會主義國家政體問題產生的歷史根源
當今世界上的所謂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基本上是在不發達和落后國家建成的,不具備雄厚的社會主義物質基礎。因此,必然帶來一些先天不良,必然會帶來一些落后國家的歷史社會痕跡,這是馬克思沒有料到的。(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主義只能在資本主義高級階段,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才能產生)。
從階級關系上講,世界社會主義各國,無產階級都很軟弱,不但數量少,而且質量差,因此無產階級政黨不得不同工農聯盟,不得不利用民族主義去完成改變社會的目標,因此必然會給社會主義帶來不少農民意識和民族主義,農民意識導致封建主義的東西得以保留,民族主義使霸權主義得以滋長。
從經濟關系上講,由于社會生產力還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全面強行推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必然會產生同生產力的發展不適應,因而阻礙生產力的發展。中國等許多“左”傾路線失敗的主要根源就在于他們忽視了中國的生產力水平。
從思想上講,全世界社會主義國家在建立社會主義的時候,大多數人是封建思想,因此必然會產生一些與封建主義思想相適應的東西,例如個人迷信、專制主義、不民主等領導作風和帶封建色彩的政治制度。
當列寧依據帝國主義階段的政治不平衡,創建社會主義政權的時候,盡管他本人也有理論方面的左傾成份和失誤,但他還是意識到在蘇聯這樣的脫離農奴制解體時間不長的國家建立社會主義,是容易產生缺陷的,是先天不良的。他不同意考茨基的右傾取消主義,更不同意托洛斯基的不斷革命論,他準備搞一個過渡期由無產階級完成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追加補充,以便從根本上消除社會主義制度的障礙,力求使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先進的生產力相適應。因此他不止一次地提出要高速發展生產力,這和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之后,應盡快增長生產力的總合是一致的。社會生產力水平較高,社會主義制度基礎就越牢。
列寧的天才就在于,他沒想在一個極為落后的國家用先進的制度來保證這些國家能夠用最短的時間趕上和超過其他先進資本主義國家,開辟一條社會主義新的道路。列寧的理論和實踐證明是可行的,正確的,已經為許多國家的政治家和人民所接受的,促成了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的產生。但是列寧過早地去世,使他沒有來得及徹底解決社會主義的政體等問題。
斯大林是一個政治家,他一方面建立了近似于封建專制主義的政治體制(這種制度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很有市場的),來保證社會主義國家(國體)制度,強行推行社會主義的無產階級專政、公有制、計劃經濟、按勞分配等命令式社會主義,而且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正因為如此,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都認為是可行的,先后用同樣辦法建立了社會主義,毛澤東也是如此,不同之處在于,毛澤東對社會主義民主層面做出了艱辛的探討,雖然沒有成功,但卻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斯大林主義越來越不適應越來越高的生產力水平,逐步出現了兩大缺陷:其一是落后的生產力與先進的生產關系不適應,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使生產發展陷于相對緩慢;其二是落后的政治體制同先進的社會制度不適應,使社會主義制度的先進性失去了應有的效力。使社會主義制度本身出現停滯,因而使社會主義國家出現了一些危機,甚至導致相當一部分人(不管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對社會主義的前途發生疑問。所以各國社會主義都程度不同地發生過革命者的探索和反革命的復辟行為。而到今天,幾乎所有社會主義國家都在考慮改革的問題,至少是從經濟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因此,作為所有唯物主義者,應當看到社會主義國家發生的一些失誤,是有其它的歷史的、社會的、階級的和思想根源的,是合乎規律的。
五、社會主義政體問題的意義
社會主義制度高于資本主義制度,比資本主義制度優越是毫無疑問的,但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必須有與它的相適應的先進的政體形式來保證。很難設想,一個近于封建政體的政體形式能夠和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相適應。由此,也同樣難以想象,一個國家的神經中樞政體有毛病,會能有效地完成經濟方面的改革的偉大飛躍。因此,就我們中國目前的偉大改革來說,政體改革就不能不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有些人提出要搞同步改革,我完全贊同。但同步改革是指矛盾的諸方面,而應該有個輕重緩急,有個重點,這個重點就是政體改革,其次是經濟體制改革和文化體制改革。經濟體制的改革必然會導致政治體制的改革,二者的改革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中國社會主義政體的改革的成功,無疑會給世界社會主義帶來新的前景,歷史將會證明,中國共產黨人給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貢獻將是不可估量的。
六、社會主義政體的成熟需要有一個過程
任何新事物產生都需要一個過程,社會主義政體也是如此。
資產階級政體的成熟有一個過程,資產階級革命從一六四零年算起,經歷了幾百年的時間才搞出一套以議會制為核心,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的杰出政治體制。社會主義國家的政體將不要那么長的時間就會產生。社會主義國家一定在不遠的將來,創造出全新的合理的政體——世界最高水平的政體。
七、中國社會主義政體改革條件業已成熟
經過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努力,建國到現在,中國的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主義制度的物質條件不斷具備,我們必須相信,一個國家的先進必須有待于政治結構的先進。現在的中國人的思想政治覺悟是高的,三中全會以來中國人的思想非常活躍,人們的思想框框少多了,他們都在聯系著中國的現狀思考著怎樣才能使中國變得更好一些,力爭創造出一種中國特色的高級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制度,以保證我們偉大民族的振興,以保證我國社會主義大踏步前進。因此可以說,中國社會主義政體改革條件業已成熟。當然也還存在逆向發展問題,有不少人片面接受文革教訓,試圖滑向資本主義,是很危險的。
第二部分:社會主義政體改革勢在必行
一、人類歷史縱的政體演變及其趨勢
自有階級產生以來,不同的階級社會的統治階級都有不同的統治方式,也就是有不同的政體形式。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從大體上來說,其政體形式都是專制類型的,也就是建立少數人用暴力壓迫統治多數人的法定關系。這種專制制度是同當時社會生產力水平和制度相一致的,起到進步的作用。在封建社會和奴隸社會,多數人的文化水平很低或者沒有文化,多數人談不上關心政治和懂得政治,有少數“聰明人”領導統治他們,不但對于統治者來說是必要的,就是對于被統治的人民來講也是必要的。人民通常發動的無數次起義反對暴政,無非是為了尋找一個好一些的統治者,他們從來未曾認真設想過他們在一番斗爭之后,他們在政治上獲得什么新的東西,即使設想了,也是烏托邦式的,不能成功的。但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水平相對提高,他們越來越認識到專制主義統治的反動性,隨著資本主義的產生和資產階級上臺,人們的政治熱情越來越高,人民的基本權力第一次被提了出來,作為專制主義的對立物——民主政治產生了。這種民主政體是同資產階級制度相聯系的,民主制的優越性在于,他們集中多數人的智慧來治理國家,人民的意識逐漸地反映于政治措施當中。所以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基本是民主制的。這種社會政治制度比封建專制主義政治的優越性是不言而喻的。
專制主義和民主制各有其優缺點。
專制主義的優點在于它能迅速集中傾國之力達到某一目的,而很少耽誤戰機,工作效率有時也是高的,但是由于封建專政主義的集中經營是違背多數人的意愿的,因此它的集中效率自然也就很差。民主制的優越性在于集中多數人的智慧,得到多數人的認可,其社會發展的總效力自然是高的,然而資本主義的民主是不徹底的,有其虛偽性,在私有制條件下,很難設想徹底的民主。因為人們的地位不一樣,發言權自然不盡相同。因此,民主制的優越性也很難充分發揮出來。
資本主義的發展結果,使社會主義制度產生成為可能,成為現實。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體制,理所當然要高于封建專制主義,同樣要高于資本主義民主。這個政治體制形式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呢?就是馬克思、列寧、毛澤東他們都沒想過,并在社會主義國家中普遍在理論上也經常說的民主集中制。社會主義的民主集中制政體形式,高度繼承了專制政治和民主制的雙重優點而消除了其缺點,因而在當今世界上應該說是最先進的政體。可惜的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民主集中制不是作為政體提出來的,而是作為一種領導方法來說明的。民主集中制,在整個社會主義各國都沒有認真地加以貫徹。集中有余,民主不足,使社會主義的政治優越性沒能充分地發揮出來,甚至出現了一些實際上是封建專制的傾向。這樣看來,社會主義的政體,目前社會主義國家中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的出現就不難理解了。
二、橫的政體演變及其趨勢
目前世界各國,政體無非有三大類。一個是專制主義類型的,比如軍人政權。靠皇帝或國王執政的國家幾乎絕跡了,有些國家改變了國王執政的形式,實際上是沒有國王的國王執政——專制主義政治。凡是這類國家,都很落后,人民生活在黑暗當中。其二是民主類型的。不管是法蘭西共和國和日本,本質上都是民主制國家。這些國家的政治制度較專制國家進步,因而這些國家都發達,成為第一第二世界。第三種類型的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的政體還很不完善。不管是蘇聯式的,還是南斯拉夫式的,阿爾巴尼亞式的,或者中國式的社會主義政體都沒有成熟。因而產生了兩個問題:一個是由于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先進,創造了第三世界甚至先進資本主義國家也不能達到的成績,如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沒有剝削和壓迫等;其二是由于社會主義制度的政體制度的不健全,因而產生了一些不應有的失誤,在許多方面還趕不上民主國家。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主義國家的民主集中制也必將完善起來,社會主義國家也將走到世界的最前列,從而戰勝專制政體、民主體制的國家,社會主義制度將被世界徹底地接受。
三、好的政體能促進一定的社會制度的優越性充分發揮出來
一定的政體和一定的社會制度是相輔相成的。社會制度決定政體,政體反過來又影響社會制度,給社會制度以積極的或消極的影響。例如,同樣是奴隸制,但由于古羅馬實行的是共和政體,因而古羅馬在奴隸社會興盛一時。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為什么中國在封建社會最強,也是由于中國的專制政體在封建各國中最完善,這要歸功于秦始皇。(當然,正因為它太完善了,所以很難徹底摧毀,一直到現在還是有著影響。)資本主義也是這樣。同樣搞民主制,但由于美國的三權分立民主制最完善,因而美國居資本主義國家之首。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政體的好壞,確實影響一個社會制度的成敗。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很多,國體沒變政體變了,改動多少次,日趨完善,資本主義也幾經反復,美國政體應運而生。至于社會主義政體,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它會成熟起來的,而且會成熟在中國,成熟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努力之下。中國人民歷來有革命的徹底精神,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當中都搞得很好,居世界前列,給西方又很大影響。今天,中國政體改革,經濟體制、文體體制改革的戰略任務的完成,也必然會再次影響西方,而且這次影響更廣泛,更深刻,更偉大。
四、中國改革及其意義
黨中央倡導的目前在中國的這場改革,其意義和影響是非常偉大的和深遠的。這次改革的勝利,必將消除目前在我國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不適應的一面,消除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不適應的一面,必會完善在我國的政治體制,以解決先進的社會制度和不成熟的政治體制的矛盾,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必將成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典范,從而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燈塔,照亮世界的東方和西方。
第三部分:改革政體結構的指導思想
一、 哲學
1、 改革應當是徹底的唯物主義的。
要根據大量的調查和試驗,分析我國目前生產力水平和實際政治結構,分析當代人的普遍思想和特殊想法。中國的政治改革有三種流派和傾向,一個是傾向資本主義,一個是傾向專制主義,再一個是傾向民主社會主義。我們要根據這種特殊的中國國情和中國的改革現實,因勢利導,力爭確立科學民主社會主義改革的優勢。
2、改革應當是充滿辯證法的,互相制約的。
事物發展的事物本身是多樣化的。我們不能單一地運用這種或那種思想、制度來解決中國復雜的社會問題。有些問題聽起來落后,如在農村實行單干,但實際上是先進的,適合目前中國的特點的。有些問題聽起來先進,如人民公社,但實際上不符合中國目前生產力水平,是錯誤的。因此,改革要看現實,要有辯證法。隨著生產力的水平的提高,改革的水平也將提高,過去認為不行的,可能行;現在看來合理的如農村單干也可能將來不合理,在農村搞一刀切的單干是有問題的,所以要有辯證法。相互制約是充分利用社會矛盾的各個方面,使矛盾得到不斷地平衡和解決。美國的三權分立就是互相制約的,只有互相制約的政體才是統一的完善的政體形式。
3、改革應當是發展的。
改革者應力爭盡量確立有生命力的改革。沒有發展的眼光的改革,是沒有前途的,也是危險的。
4、改革應該具體分析具體事物。
要根據現狀的不平衡決定不平衡的改革。具體分析對待具體事物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比如資本主義的東西,有的已經在中國過時,應該淘汰,有的沒過時就應該利用,有的不需要就不要。我國的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必然產生不平衡的各種經濟制度,因此強求單一的改革必然是錯誤的。不平衡的改革目標才是正確的。
5、改革應該是有彈性的。
什么制度都不要過于定死。計劃、規章、法律,都要留有余地,要隨著需要不斷修改,要把一切阻礙生產和社會發展的制度消滅在萌芽狀態。
6、要處理好重點改革和其它改革的關系。
要以重點改革帶動其它改革。中國的政治體制、經濟體制的改革就是兩項重點改革。而工資制改革則是經濟體制改革中的重點之一。改革要有重點論和兩點論的思想。
7、反對教條主義。
不論是誰的學說,我們都不能奉為教條。只能把其作為歷史的一種學說流派加以批判和繼承,加以研究和利用。馬克思主義也是如此。神化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當作宗教,本身就是反馬列主義。當然,由于馬克思主義是當今世界上最科學的社會學說,因此我們才主要繼承馬克思主義學說,堅持馬克思主義中符合社會主義實際的內容。
二、經濟學思想
1、對中國生產力水平的估計。
我國目前的生產力水平,可分為高中低三等。高級生產力水平如通信衛星等是和我國的高級社會制度、社會主義所有制相適應的;中級生產力水平是一般機械生產,是和集體所有制(也可以說和資本主義所有制)等制度相適應的;個體經濟如農村政策,是和低下生產力生產水平相適應的。中央實行的多種經濟制度和多種經營方式是正確的,但目前我國的經濟體制的比例以多少為宜,還沒有徹底解決。總之,對目前我國生產力水平做出科學估計是改革的首要問題,任何單一的在中國強調社會主義或資本主義等都是錯誤的。我們應該力求逐漸徹底消滅封建政治經濟形式,充分利用,最后加以消滅資本主義形式,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形式。
2、改革要發展生產力。
生產力當中生產工具是消極的,變化不大的,是容易看得見摸得著的。生產力當中最不易掌握和最容易忽視的就是人。人的腦力和體力作用的發揮是極其關鍵的,要想發揮人的積極性就要對人做出全面的分析。人的要求,利益是不同的,因此改革的制度也要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人把物質追求當作最迫切的要求,那就應該有制度保證滿足這部分人的要求;還有一部分人追求精神上的要求,這種要求水平較高,那么就應該同樣有制度滿足這些人的要求,作到“各取所需”。同時應該看到,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追求精神生活的比例越來越大,改革者必須要注意這一點。共產主義思想,從某種意義上來論就是滿足人們的精神要求的,因為那時人們的物質要求基本解決了。換句話說,人畢竟是人,他區別于動物的主要標志就是人有精神要求。人越高級,精神要求量越大,這是毫無疑問的。總之,社會主義改革必須尊重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規律。而生產力當中主要的是人,人是不同的,改革者應該特別注意人的問題,要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與人相沖突的改革應當廢止。
三、社會主義學說
1、改革的發展誘導方向應該是共產主義
我們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改革者首先應該是共產主義者。我們的改革之所以允許非共產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的存在,是因為共產主義是一門科學。比如在中國允許搞一些資本主義東西,并不是我們認為資本主義比社會主義好,而是在現階級資本主義經營方法是符合某些客觀實際的,因而在某些方面搞資本主義,恰恰是在為共產主義制造前提。但我們每個人必須明白,我們對待資本主義的東西,其前途應該是向共產主義方向引導,因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真正保證中國在短時間內趕上和超過世界上發達國家。
2、四個堅持和改革要統一
任何改革從本質上來說,應該是不違反基本原則的,任何在改革中有同四項基本原則相對立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不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改革必然要失敗。
3、改革不能違背多數人的利益
我們改革的目的是為多數人的利益,這是社會主義改革的性質決定的。改革的成功有待于多數人的支持,這事關改革的成敗,任何想通過改革為個人和少數人謀利益最終都要失敗的。現在的中國不是十七世紀的美國,也不是十八世紀的日本,而是二十世界的中國,人民有覺悟,有民主和自由,有平等要求的,把現代中國人當作奴隸、當作工具簡直是大傻瓜的想法。只有依靠人民,改革才會獲得勝利。
4、對帝國主義的分析要聯系歷史
帝國主義作為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個高級階級已被證實,帝國主義的許多實踐從本質上已反映出社會主義的萌芽,我們應該從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看出社會主義的前景。從現在的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水平,如果確立了高級社會主義制度,一定產生更加驚人的經濟發展奇觀。
四、改革的目的最終要確立法制,法律高于一切,沒有法律的權威,其它都將成為空談。
五、改革應該注意整體性,系統性,缺乏全局性的,系統性的改革都是容易失敗的。
六、改革要堅持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要在改革的過程中全面體現出來。任何改革都要有一定的政治集團來完成,在中國,離開了中國共產黨,改革是不能成功的。中國共產黨應該加強對改革的全面領導,并在改革中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這是改革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前提。
第四部分:社會主義政體民主集中形式問題
一、社會主義民主
社會主義民主,不僅是社會主義國家要達到大治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它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即人民是國家的主體。
民主制體現在多方面。如人民在政治上的發言權,對政治家的選擇,在經濟上的決定權,在文化上的自由選擇權等。主要的是在政治上的選舉權、監督權和罷免權,人民應當成為國家管理的實體,很難想象,沒有民主制,正確的意見怎樣能經常形成和貫徹,錯誤的意見怎樣能迅速糾正,人民當家作主怎能實現。社會主義的民主,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最高級的最徹底的民主,這種民主是不能用任何人和集團包辦代替的,發揚和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興旺發達的政治基礎。
二、集中問題
光有民主行不行呢?不行,歸根結底,多數人的愿望和利益,最終還是要靠少數人領導多數人完成和實現,集中就是要有效地保證民主的正確意見的采納和貫徹;集中就是要統一大家的意見,貫徹大家的意見,因此,以民主為基礎的集中是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的另一個不可缺少的方面。
三、民主與集中的關系
民主制和集中制,是社會主義政體形式的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他們是互相對立的也是互相依存的,缺一不可。民主是集中的基礎,通過民主選舉集中的代表人物,集中是民主的結果,集中人物通過集中貫徹民主的意見,兩者都是治理國家的兩個不同的手段,不可偏廢。當然就中國目前現狀來說,民主問題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為民主制還很不完善,相對地說集中是較為完善的,因此民主制的確立和完善就成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個關鍵性問題。我們的目標是建立徹底的民主和有效的集中相結合的制度。社會主義民主集中制政體必將發揮其不估量的威力。
四、民主集中的階段性和條件
1、在大選階段是大民主,民主為主,集中為輔。
2、選舉結束后,由集中人物開始集中,在執政的時期是小民主,以集中為主,民主為輔。
一九八三年五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