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說“紅隊”是什么?紅隊是在上海的保衛當時1930年代黨中央機關的一支秘密的武裝。負責人是顧順章和陳庚,總負責人周恩來。
由于變節份子白鑫夫婦的出賣,江蘇省軍委委員彭湃和軍委秘書揚陰等同志被捉,國民黨反動派嚴刑逼供,不久被判死刑,周恩來得到內線密函,知道了執行死刑的地點和所要經過的路線,命令顧順章和陳庚執行營救任務,由于所用的長槍和機槍晚到了所經的地點,行動失敗。
《水滸傳》中,也有幾個劫法場的描寫,其中,第一次劫盧俊義法場的情節,我認為是不真實的。比如說,拼命三郎石秀從酒樓上跳下,單刀戰眾官兵,而他這么一劫,盧俊義就又回到牢中去了,這顯然小說作者的美化寫法,在實際中要是有人劫法場,那要犯一定是要被立即處決的,因為這樣也就絕了以后還想劫的人的動機。小說作者這么寫是個敗筆,說明他只是個文人,并不懂得軍事。
紅隊之所以沒有劫成法場是因為紅隊只有短槍,不利于野戰,因為周圍的地形不復雜,不利于迅速的完成任務并轉移,失敗的主要原因是,顧順章沒有把準備工作落實,造成了千古遺恨!紅隊的行動具有突然性,如果不是因為顧順章沒有把準備工作落實是有成功地可能性的,但也只是具有可能性,因為押送這么重要的共產黨人物去法場必然是重兵設防,會有一次激烈的戰斗,所以沒有機關槍和長槍肯定是不行的。
我們在《紅巖》這部小說中,在最后的情節中也讀到了劫牢反獄的情節。在實際中,紅巖的革命志士絕大部分被反動派殺害了。紅巖的作者是被家里人用錢贖出來的,別人都死了你們為什么不死,人們一定會提這個問題的,應當講,如果真有一支游擊隊在附近活動的話,劫牢反獄是有很大成功的機會的!因為可以有很長的準備時間,這就不是倉卒應戰了。
而前面的兩個例子是倉卒應戰,所以本身成功的機會就不是很多,所以失敗也就再所難免了。
在重慶的地下黨沒有及時的組織一支紅隊將革命志士從牢中搶出,受到了國民黨的屠殺,是一個很大的失誤。而這種失誤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幾百人的生命就這樣在烈火中永生了!牢房所在位置不是一天兩天了,情況完全可以摸得很清楚,完全可以準備一支紅隊進行一下劫牢反獄。
井岡山的王佐和袁文才就帶領自已的隊伍劫了大牢,搶出了70多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毛澤東同志高度評價了他倆。
四種情況,四種不同的結局,這說明了什么呢?這說明完全可以在準備充分的條件下,營救革命同志,這就需要很細致的準備工作,劫牢反獄要具有突然性,否則就有可能失敗,把所有的事情都要想周全了才行,把敵我力量要偵查清楚,把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都搞清楚,不打無把握之仗,不打無準備之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