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會經濟發展角度看,城市和城鎮都是由農村發展而來,是因工商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引起人口聚集的產物。城鎮化和城市化并非政府號召和政府推動的結果。因此,從政府提出城鎮化和城市化的經濟發展思路那一時刻開始,就違背了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的。
長期以來,總有一些人希望通過消滅農村和農民來消滅城鄉差別。他們認為,“由于中國城鄉差距量大面廣,中央政府要通過把農村變為城鎮,把城鎮變為城市來縮小中國的城鄉差距。”這也是西方國家所期望的。他們一直在游說中國政府,未來要在政策導向上進一步消滅農村,進一步減少農民,從而進一步削弱農業,從而進一步提高中國農業對西方國家農業大資本的依賴,以期最終把中國社會經濟的穩定建立在西方壟斷資本掌控的大農業基礎上。
盡管城鎮化和城市化的發展思路可以為過剩的鋼鐵、水泥、家電等產能找到短期的出路,但是發展經濟不是堆積泡沫,可持續地發展經濟更不是用泡沫堆積更大的泡沫。房地產泡沫擠占了中國大量的經濟資源和城鄉居民未來的投資與消費能力,房地產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癌癥,而城鎮化必然導致房地產癌癥向三線城市擴散、向鄉鎮擴散、向農村擴散,使房地產資本不僅成為剝奪城市居民儲蓄財富的工具,而且成為剝奪鄉村農民儲蓄和土地的工具,最終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社會穩定的巨雷。
那些政府主導和推動的城市化和城鎮化不是經濟發展自然演進的產物,而是政府追求毫無質量的GDP數字與金融地產資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沖動相結合的怪胎。業已存在的中國式城市化和城鎮化已經產生的后果是,可耕土地和資源嚴重消耗,城鄉居民上訪激增,農業基礎不穩定,城鄉居民生活負擔加重,勞動力成本提高而百姓幸福感卻下降,中國產業資本和實體經濟不再擁有勞動力成本優勢,城鄉居民投資能力和消費能力被金融和地產資本綁架。最終結果表現為,目前中國實體經濟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過程中缺乏儲蓄與投資優勢,缺乏勞動力成本優勢,也缺乏消費升級與市場需求優勢。
城鎮化的隱患遠不止如此。在現行體制中,地方財政利益、地方官員利益與金融地產資本之間可以有效勾結而難以監管,已經演變出嚴重的社會穩定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1)地方政府和官員通過與房地產資本的結合,采取各種手段,低價收購農民土地,將農田和城郊菜地變為利用效率低下的房地產項目和市政設施。中國總體上地少人多,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這種城鎮化口號下的資源浪費難以挽回。
(2)農民進城之后,種糧種菜的勞動力減少了,但糧食蔬菜的消費者卻增加了,這將導致除草劑、農藥、化肥的濫用,導致土地退化和糧食蔬菜瓜果質量的下降,還導致糧食和經濟作物價格的不斷上升,最終給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帶來隱患。
(3)賣地進城的農民不得不買高價的商品房,農民多年的賣糧收入、打工收入和一次性的土地轉讓收入被買商品房的按揭一次性掏空,成為城鎮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的“無土地、無儲蓄、無產業技能、無社會保障"的“四無人員”。農村不再成為城市經濟周期性波動的調節器。一旦出現大的經濟衰退,城市失業群體與農村涌入城市的“四無人員”群體匯集,必然成為巨大的不穩定洪流。
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機會就在于中國經濟現實的經濟結構失衡之中。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主要表現為:城鎮過度發展與鄉村發展不足的失衡,工業過度發展與農業發展不足的失衡,資金、人才、技術等資源過度向城市傾斜和農村資源與投入不足的失衡。當人口紛紛涌入城市,城市爆發了經濟與環境的危機,農村和農業也陷于日益凋零的危機之中。解決危機的出路不應該以繼續犧牲農村、農業和農民的發展而把城市化和城鎮化的泡沫吹得更大,不應該企圖以新的泡沫去拯救深陷于舊泡沫中的城市化和城鎮化危機,而應該將資金、技術和人才資源向農村、農業和農民傾斜,徹底扭轉中國經濟結構的根本性失衡。在國家戰略上,應該把實現農村的現代化、農業的組織化和農民的職業化(專業化)作為新時期經濟發展的重點任務。中國農村現代化、農業組織化和農民專業化可以成為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農村現代化、農業組織化和農民專業化是解決“三農”整體問題的不同方面,其中,農業組織化又是實現農村現代化和農民專業化的關鍵。
(4)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也不利于實施城鎮化發展戰略。外資、外貿和全球化浪潮一直是中國城市化的主要動力之一。然而,過去幾十年中國的“世界工廠模式”正在受到“去全球化”的沖擊。在此背景下推行城鎮化可謂逆勢而行。
由于城市可騰挪空間有限,中國農村正好可以成為結構調整的巨大緩沖地帶和發展空間。但這個發展不是靠城鎮化,而是靠農村現代化、農業組織化和農民專業化。
——農村現代化。通過完善農村教育、醫療、服務等設施,實現農村現代化和宜居化,把農業人口留在農村,穩定農村勞動力隊伍,甚至吸引城鎮失業人員返鄉就業。
——農業組織化。農業需要再次組織化,需要在國家資本的主導下重建農業合作組織,甚至可以考慮重建農村人民公社,吸納城市中青年失業人口。人民公社和集體勞動方式應該成為城市創業失敗者、房貸失信人員及其家庭成員最后的生活保障安全網。通過理順農產品流通渠道,減少流通環節,完善農產品分類定價,提高優質農產品價格,增加農業就業家庭收入,以此吸收城鎮失業勞動力重返農村就業,實現社會穩定。
以國家資本為主導,建立國家控股的全國性的種子、農藥、化肥、糧油收購等公司,借助現代科技信息手段,做好三農的服務工作。
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產業。沒有鄉村產業的振興,就沒有鄉村就業,就留不住人。沒有就業和農村人口,就不可能振興鄉村。鄉村產業,并非大工業,而是大農業,尤其是“健康型農業”或“功能型農業”。
——農民專業化。通過功能性農業產業的振興,帶動鄉村振興,需要農業組織化和農民專業化,即,在農業組織化的基礎上,提高農民的專業技能。只有實現了農民的知識化和專業化,才能實現農業的現代化。
唯有如此,中國農村才能成為中國社會的穩定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