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賣國與轉基因賣國
呂永巖
現在中國毒基因推手為幫助美國生物集團在中國推銷轉基因毒糧、毒食,一再搬出美國大腕進行鼓動,惟美國馬首是瞻地進行轉基糧欺騙宣傳。這種情形與當年金融賣國一模一樣。當年借銀行上市,國內推手對外賤賣股權,也是鼓吹為了引進“國外先進的金融管理理念”云云,結果幸虧有的“先進理念”還沒來得及“引進”,美國便爆發了金融危機。事實給了“引進”派一個響亮的耳光。現在,又一波賣國精英正在鼓吹美國的轉基糧,又在重復金融賣國的老一套。這是中國人民絕不能答應的。因為金融賣國,中國輸的是金錢。轉基因賣國,中國輸的不僅僅是金錢,而且是亡國滅種,是沒有任何退路的。
www.eastmoney.com2011年11月15日 06:59葉檀每日經濟新聞
外資金融機構對于中國金融機構的第一階段投資取得完勝。
為應對歐債危機,美國金融機構兌現中國金融機構的股份。高盛、美銀等,都通過減持中國金融機構的股票以渡過難關。承認境外機構減持是因為內憂,并非因為看淡中資銀行股,并不能讓我們更加好受一些,因為外資金融機構拿走大筆真金白銀,顯示中國的金融機構被錯誤定價。
按照媒體披露,2006年4月,高盛以25.8億美元買入工行4.9%的股份。從2009年開始連續3年,為緩解次貸危機與市場下行的負面影響,高盛連續減持,共獲得57億美元左右,是當初25.8億美元的2.2倍。雖然今年工行股價下挫,導致今年高盛業績下降,但這是無傷大雅的賬面損失,高盛早已收回本利,并且仍然持有工行2.2%的股份。
外資機構兌現中國金融股有三大原因。
一是應對業績下降。10月18日,高盛集團發布財報,由于投行業務、資產管理以及證券承銷業務收入大幅縮減,第三季度凈虧損4.28億美元,合每股凈虧損84美分。上一次虧損是2008年第四季度,單季虧損21.2億美元,主要是因為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后整個金融市場深陷金融危機泥潭。
這并不是終結,次貸危機的舊賬還沒有算完,由于恒康公司和美國國際集團等集團要就高盛銷售的抵押貸款相關產品對其提起訴訟,高盛已將截至第二季度末的可能訴訟損失估值由20億美元上調至26億美元。
二是對歐債風險敞口巨大。白宮的估計非常樂觀,11月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高級經濟顧問MichaelFroman表示,美國銀行業對歐元區危機的風險敞口有限,若在希臘形勢變數叢生的情況下債務進一步惡化,美國仍能應對任何的擴散效應。
情況并不樂觀。相對獨立的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調查結果顯示,美國銀行對歐債危機風險敞口總規模大約為6400億美元,大約是美國銀行總資產的5%。該研究服務部提醒美國議員,“由于美國銀行業對德國和法國的銀行風險敞口多達1.2萬億美元,并且對PIIGS的直接風險敞口也達到6410億美元,一旦歐洲的主要銀行倒閉,美國的銀行機構也將面對相近的問題。”這還不是結束。“如果按照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的風險敞口和通過二級渠道形成的風險敞口來計算,美國對希臘和其他歐元區國家的風險敞口將十分巨大。”該機構的評估結果不計算美國銀行對歐洲銀行投資組合的風險敞口在內,也不計入貨幣市場、退休金、保險基金所持有的歐元區資產在內。
10月18日,高盛集團首席財務長DavidViniar表示,經對沖后,截至第三財政季度末,公司在歐洲債務方面的風險敞口為25億美元。同期公司在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希臘和西班牙五國所有主權金融機構以及企業方面的總敞口為42億美元。
很明顯,一旦歐債危機深化,美國銀行業將泥足深陷,這也是美國為歐債危機不斷打氣、并且要求歐美金融機構提高資本充足率的根本原因。
三是提高資本充足率的要求。為應對未來風險,歐盟業已出臺相關要求。10月12日,歐盟出臺了《歐洲主要銀行強制性資本重組大綱》,要求銀行暫時提高資本充足率,減少股息和股東紅利的發放。10月底,歐盟再次決定,將歐洲各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由7%提升到9%的標準;同時要求必須在2012年6月達到該標準。10月底舉行的歐盟峰會后,歐洲銀行管理局公布了銀行資本重組的規模,銀行核心資金缺口為1064億歐元。
據巴塞爾委員會制定的國際通用銀行風險控制標準 《巴塞爾協議III》,到2013年,全球金融機構的最低核心資本充足率將提高至7%。11月4日,金融穩定委員會在法國戛納發布全球29家具有系統性影響力的金融機構名單,包括高盛、摩根大通、花旗等國際知名大型銀行,其中有17家來自歐洲,8家來自美國,4家來自亞洲。具有全球系統重要性的銀行從2016年起,用3年時間逐步達到附加核心資本要求,其附加資本相當于風險加權資產的比例1%~2.5%。
預計未來歐美金融機構將開始出售資產、補充資本金、減少風險敞口,換言之,他們將進一步拋售手中的資產,不管是企業的股份,還是中國金融公司的股份。
沒有比從定價錯誤的中國金融機構拿錢更輕松的事了,中國的金融機構間接為部分金融機構彌補了歐債危機所產生的風險敞口,看上去像個諷刺,生意做虧的機構在不斷嘮叨國外金融機構的無奈。拜托,中國大型金融機構在高管聘任等根本激勵機制上并未進入市場軌道。市場化的態度是,承認這次生意做虧了,然后說,拿走你們的錢,別想再來第二次。
美銀稱將減持104億股建行股份 中資行淪為提款機
11月9日,高盛減持了17.52億股工行(1398.HK)H股股份。盡管比原計劃出售24億股的出售規模大幅縮減,但高盛此次也套現約85.5億港元,每股作價4.88港元(合63美分)至每股5港元。
11月7日,市場已在盛傳美銀考慮進一步減持建行部分股份以補充資本,并就此與建行接觸,后來建行官方對此卻回應,這只是市場傳聞。
兩天之內,外資機構減持中資銀行股的舉動震驚資本市場。
11月10日,工商銀行(601398)H股(01398.HK)開盤大跌逾7%,其后維持在低位震蕩整理,收盤報4.76港元,大跌8.48%
實際上,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外資機構減持中資銀行股的報道不絕于耳。近兩年隨著歐洲債務的發酵蔓延,中資銀行的外資股東主營業績遭受打擊,更有甚者傷痕累累。為了改善自身的財務狀況,出售手中的金融資產成為不錯選擇,更何況,他們手中的投資收益率已經非常巨大。
根據公開資料統計顯示,最近高盛已先后三次減持工行股份,分別為:2009年6月高盛出售其所持工商銀行股份的約20%,因此獲利19.1億美元; 2010年9月高盛再次出售30.4億股工商銀行股票,占高盛所持工商銀行剩余股份的比例超過五分之一。高盛因此將22.5億美元收入囊中;2011年11月,高盛以11億美元的價格出售所持17.5億股工商銀行股票。
減持中資銀行的外資機構不單是高盛,被減持的也不僅僅是工商銀行。
就在剛過去的10月份,農業銀行(601288)H股先后遭受德銀和摩根大通的減持。聯交所的資料顯示,德銀于10月11日以每股平均價2.968元,減持農行(01288.HK)2.81億股,涉資約8.35億港元。而摩根大通則在10月20日,場內減持5041.52萬股H股,每股平均價2.78元,涉套約1.4億元。上述外資股東的所持的農行股份才于今年7月18日獲得流通權,當時港媒報道農行最大的三個外資股東承諾短期內不會減持,農行當天引領銀行股大漲。可是承諾經不住時間的考驗,或者可能現實太殘酷,利潤太誘惑。
另一個資本大鱷——淡馬錫在今年也是動作頻頻,出手不凡。
7月初消息,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分別出售51.9億股中國銀行(601988)H股和15億股建設銀行(601939)H股,共套現285億港元。
據公開數據統計,淡馬錫2011年7月份相繼拋售建設銀行15億股、減持中國銀行52億股,套現金額高達285億港元。淡馬錫此次大象翻身引發了香港市場對中資銀行股短期內供應驟增打壓股價的擔憂,銀行H股兩周內遭到市場猛烈沽空。
李嘉誠基金會率先于2009年1月7日收市后拋售20億股中行H股,蘇格蘭皇家銀行緊隨其后,發表聲明表示已悉數出售其所持4.26%中國銀行股權,入賬約185億港元。
美國銀行于2009年1月份向市場配售了56.2億股建行H股股份,總交易金額超過28.3億美元,隨后5月又以每股4.2港元的價格,出售解禁的所持135億股建設銀行H股,約占建行總流通股的5.6%。
對外資機構會否繼續減持中資銀行股,一位投行人士認為:“目前按歐洲債務危機還未明朗,外資機構未來是否繼續減持還需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目前還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但我們認為,由于目前中資銀行的質量較好,盈利水平處在世界的前列,因此,只要這些外資機構財務不出現問題,不太可能繼續減持。”
外資機構減持中資行一覽表 | |||||
銀行 | 減持外資方 | 減持時間 | 減持數量 | 套現金額 | 獲利金額 |
中國銀行 | 淡馬錫 | 2011年7月 | 約52億股 | 約190億港元 | 不詳 |
中國銀行 | 蘇格蘭皇家銀行 | 2009年1月 | 約108億股 | 184.68億港元 | 2.21億美元 |
中國銀行 | 香港李嘉誠基金 | 2009年1月 | 約20億股 | 不詳 | 8.1億美元 |
工商銀行 | 未公開 | 2011年8月 | 6.38億股 | 約37億港元 | 不詳 |
工商銀行 | 摩根大通 | 2011年1月 | 1.25億股 | 約7.52億港元 | 不詳 |
工商銀行 | 高盛 | 2009年6月 | 30.4億股 | 22.5億美元 | 約14.27億美元 |
工商銀行 | 高盛 | 2010年9月 | 30.41億股 | 約22.5億美元 | 約17.75億美元 |
工商銀行 | 高盛 | 2011年11月 | 17.5億股 | 約11億美元 | 不詳 |
建設銀行 | 淡馬錫 | 2011年7月 | 15億股 | 約95億港元 | 不詳 |
農業銀行 | 摩根大通 | 2011年10月 | 5024萬股 | 約1.4億港元 | 不詳 |
農業銀行 | 德銀 | 2011年10月 | 2.81億股 | 約8.36億港元 | 不詳 |
招商銀行 | 摩根大通 | 2011年4月 | 3,156萬股 | 6.63億港元 | 不詳 |
14日,美國銀行宣布,計劃出售其所持約104億股建設銀行(行情,資訊,評論)(601939)H股,以補充其資本金水平。美國銀行稱,其已經與機構投資者私下達成交易協議,預計將獲稅后利潤18億美元。
交易預計將于2011年11月完成,交易的完成還取決于慣例成交條件。交易完成后,美國銀行持有的建行普通股比重將降至約1%。截至9月30日,美國銀行持有建設銀行H股125億股。該交易由美國美林單獨執行。
美國銀行首席財務官布魯斯·湯姆森(Bruce Thompson)表示:“出售所持中國建設銀行大部分普通股的行為與我們繼續鞏固資產負債表的目標相符。美國銀行預計此次交易以及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將為美國銀行帶來約29億美元額外一級資本,并進一步將我們的核心一緊資本率提升約24個基點。”
14日晚間,建設銀行新聞發言人向媒體確認了美國銀行減持建設銀行H股的消息。建行方面表示,理解美銀減持是市場行為,并重申雙方戰略合作關系不變。
今年8月底,美銀以83億美元價格將所持建行約131億H股出售。這部分股份約占建行總股本的5.23%,美銀出售價格為每股4.94港元。在此之前,美國銀行共持有建行256億股股份。
8月份,美國銀行曾承諾未來12個月內無增持或減持建行股份的計劃,稱將長期作為建行的重要股東,未來雙方的戰略合作地位不會改變。雙方還宣布將繼續開展新的5年戰略合作計劃。
然而,美國銀行自身的資本狀況讓其不得不重新考慮對外投資的戰略。近期,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最新公布29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美國銀行名列其中,這令其本已緊張的資本充足率標準再次成為焦點。有分析人士指出,剝離非核心資產、提高資本充足率是美國銀行實施新國際資本標準計劃的一部分。2011年三季報顯示,美國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僅8.65%,而同期摩根士丹利公布的核心資本充足率為13.1%,高盛為12.1%,摩根大通則為9.9%。
近日,高盛集團將出售所持24億股工行H股以套現最高約120億港元,工行隨即證實了該消息。工行行長楊凱生強調,高盛并非否認工行的投資價值,減持工行股份是配合其資產配置的需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