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8年危機后的全球復蘇,是靠各國央行放水吹起來的大泡泡。現在,遭遇通脹壓力之后,泡泡還能繼續吹嗎?如果不能,全球經濟增勢回落陷入二次探底,甚至是新一輪危機就不是危言聳聽。
全球經濟恐怕要迎來一個通脹升溫,增速放緩的酷暑。
今年以來,美國消費者越來越感受到商店和加油站不那么友好了。5月13日,美國勞工部發布消息稱,4月美國CPI環比上升0.4%,同比漲幅達3.2%,這是從2008年10月以來CPI同比增幅的最高值。其中休斯頓更是高達3.9%。此外,勞工部的數據還顯示,美國5月非農就業人數僅增長5.4萬人,預期增長15.0萬人;5月份失業率為9.1%,預期為8.9%。令預測專家們大跌眼鏡。
美聯儲兩輪量化寬松(QE)刺激政策,帶來經濟復蘇的同時,也推動和加劇了美國乃至全球的通貨膨脹,于此同時,失業率仍在上升。
一系列數據表明,美國經濟復蘇根基并不那么穩。供應管理學會芝加哥分會公布的數據說,5月份芝加哥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56.6,為2009年1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標準普爾數據稱,一季度Case-Shiller美國全國房價指數再度走低,該指數已較2006年高點跌去33%。超過了大蕭條期間的31%的房價峰谷差。權威人士指出,這一數據證實了美國大部分地區房價出現了二次探底。
不怎么太平的世界,寰球同此涼熱。
在歐洲,希臘、愛爾蘭、葡萄牙深陷債務危機難以自拔。路透社6月1日報道稱,有調查顯示,歐元區高負債二線國家的制造業出現新的下滑跡象,給整個歐元區5月的制造業增長造成拖累。西班牙制造業重新出現萎縮,而意大利與愛爾蘭制造業的增速明顯放緩。
表現較好的德國,其制造業5月擴張速度仍為10月以來最低,Markit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5月指數終值為57.7,雖高于景氣榮枯分水嶺50,但低于初值58.2,且比4月下跌了4.3點。
日本經濟遭遇強烈地震和核輻射打擊后,已經陷入新的衰退。巴西、印度,以及經濟增長最快的中國都在近期出現增速放緩。有關浙江中小企業“倒閉潮”,“處境比2008年更糟”的傳聞甚囂塵上。
經濟復蘇之路尚未夯實,各主要經濟體的經濟表現紛紛引發新的擔憂,全球經濟會否陷入新的衰退?
復蘇是靠資產泡沫吹起來的
去年四季度,美國經濟曾經創下增速3.8%的好成績,短短幾個月,何以迅速掉頭急轉?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接受《社會觀察》記者采訪時說,“由以往的美國經濟復蘇及其他國家經濟復蘇的走勢看,中間點上都會出現數據轉弱的情況,背后實質是財政擴張政策進入尾聲,效應正在遞減或消失。現在美國經濟面臨的是‘年中疲憊’的態勢,去年同期也出現過一次。這種態勢,不一定會帶來經濟二次探底。”
在陶冬看來,美國的經濟復蘇是極其不均衡的,企業盈利復蘇非常好,消費信心也在正常化。落后的主要是就業,其中一部分是結構性因素,主要體現在汽車和房地產市場。由于這兩個行業的問題很難一朝一夕解決,僅靠政策性刺激解決,使得復蘇是弱勢復蘇,一有風吹草動就出現疲態。
奧巴馬政府在金融危機后,提出了重振制造業的發展戰略,期望以此改變美國長期過度倚重金融創新和債務的經濟發展模式,為美國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比如美國計劃對本土制造業所需的原材料進口削減關稅,對投資在本土的美國企業實施稅收優惠。再比如頒布了《2009復興與再投資法案》和《2009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兩大法案,力圖重點發展清潔能源產業、鋼鐵和汽車、生物工程、航空工業和空間技術、納米技術以及智能電網和節能環保業等行業領域。
不過,遠水解不了近渴。為挽救經濟所采取的應急措施,啟動7870億美元經濟刺激方案,事實上,使美國的債務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認為,大蕭條時期最大的錯誤在于聯儲沒有出手拯救。30年代危機時的做法,資產大量縮水,就需要平衡賬務,最后投資人的錢化為烏有。“2008年的危機后,聯儲認為應該反其道而行之,資產縮水了,不能再讓負債縮水。于是要讓資產修復,讓資產膨脹起來,這樣必然就會有一部分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帶動實體經濟發展。不過現在看起來資產是膨脹了,實體經濟的恢復還只是個夢。”法國巴黎證券(亞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對《社會觀察》分析說。
事實證明,危機過后,金融部門仍然可以不破產,可以繼續吃飽喝足,過跟以往一樣的好日子。只是,經濟恢復的動力不復存在。
“此次美國經濟的復蘇是靠資產泡沫吹起來的,并沒有改變美國經濟結構的根本問題。”陳興動說。
汽車行業的盈利主要靠削減成本。而房地產,銀行對開發商的貸款還幾乎是零,開發商不可能大張旗鼓建樓,因此建筑業的就業復蘇也勉為其難。
“金融行業在經濟復蘇中表現不錯,但制造業卻沒有恢復元氣,是因為美國經濟存在結構性問題。看看美國的制造業,除了蘋果公司在不斷地創新,讓全世界人來追捧購買,其他還有什么新內容。金融行業恢復得好,因為息差引起的:美國國債短期利息是不到1%,長期利率是3%以上。很多人借短期國債,買長期國債。這是金融危機之后美聯儲故意送錢給金融系統,讓他們能夠維持運轉。”謝國忠接受《社會觀察》采訪時說。
“轉型中的煩惱”
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中國,面臨的問題何其相似,擺在面前的問題,除了抗通脹,增速放緩,還必須面臨經濟結構調整等多項難題。
自去年10月以來,中國央行緊鑼密鼓地收縮銀根,劍指通脹。同時采取限購、征收房產稅等措施,抑制房地產過熱。力度之大,頻率之密,實屬罕見。
在此背景下中國經濟一方面面臨著房價下跌,經濟硬著陸的風險;與此同時,原材料上漲、人力成本上漲、貨幣緊縮等等因素,使得長三角珠三角等制造業基地企業,資金吃緊,經營困難,甚至跌入倒閉歇業的困境。
“現在的溫州中小企業面臨的形勢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還要嚴峻。如果緊縮政策不改變,今年下半年至明年春節前,我預料會有40%的中小企業會停工半停工甚至倒閉,”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的警示在國內外媒體流傳。
事實上,溫州的嚴峻形勢還不止這些,浙江民營經濟研究會長單東今年5月份到溫州調研,他向《社會觀察》說,中小企業生存狀況的確很艱難。但他發現,除了貨幣緊縮,導致中小企業貸款難,促使民間錢莊高利貸猖獗之外,溫州民企的困境還包括,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上漲,人民幣匯率不穩,再次擠壓出口企業利潤;房地產過熱,大量資金流入房地產,溫州制造業日益空心化題;電荒問,大量游資無出路等等。
溫州企業這些困境相當有代表性,與其說這是貨幣緊縮的結果,不如說是通脹、銀根緊縮的背景下,中國沿海地區的制造業在改造升級前夜萬劫不復的困境。
浙江省中小企業局6月16日首次針對“浙江中小企業倒閉潮”做出回應,承認生產成本更高、企業融資成本更大、勞動用工更缺、用電缺口更緊、出口形勢更嚴峻是目前浙江中小企業困境的核心原因。這種現狀更多的屬于表現為一種“轉型中的煩惱”。
官方的數據更能讓人對宏觀全局一目了然。5月1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4月份PMI指數,環比下跌了0.5個百分點,其中下跌幅度最大的指數,是代表未來趨勢先行指標“新訂單指數”,下跌幅度是1.4個百分點,另一個重要的先行指標“出口新訂單指數”也大幅度下跌了1.2個百分點。
5月底,高盛銀行基于通脹和油價因素,也下調了2011年和2012中國GDP的增長預期。
硬著陸?
很多人都記得,2010年夏天,經濟增速僅僅小幅下滑,政府默認之下,銀行貸款限制被輕易突破。那么,今年下半年,為避免經濟下滑太快,政府還會像以往一樣對貨幣緊縮踩剎車嗎?
“這次政策不大可能再變了。”身處房地產十數年的上海世聯地產總經理袁鴻昌向《社會觀察》說。世聯地產是一家房地產營銷服務代理顧問機構,深圳中小板上市企業。
在抗通脹的大背景下,國外北非政局動蕩,國內食品安全問題再次拷問政府公信力。在謝國忠看來,“考慮這些國內外政治、社會多方因素,中國政府應該會更加關注金融風險和社會穩定,從而使經濟增速放緩。因此硬著陸不是沒有可能。”
“硬著陸不一定不好,軟著陸不一定就很好。如果硬著陸,刺破房地產泡沫,借此調整經濟結構,對中國的長遠發展有好處。”他補充說。
4月9日,溫家寶總理曾經表示,穩定物價總水平是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住房供應和房價問題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系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中央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的目標是明確的,決心是堅定的。
事實上,5月份的經濟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8737億元,同比增長34.6%,投資仍在高位運行,但由于房地產市場低迷,前5個月個人按揭貸款同比已下降8%。預計未來幾個月,還會有下行的局勢。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5月汽車產銷數據,5月汽車產銷繼續呈低迷走勢,產銷量分別為134.89萬輛和138.28萬輛,環比分別下降12.14%和10.09%,同比分別下降4.89%和3.98%。
另外一方面,地方債務規模的擴大,也受到中央的高度關注,同樣制約著央行貨幣政策騰挪空間。根據“2010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中的估計,地方信貸規模上限已達14.4萬億元左右。這個數字相當驚人,而且這些貸款的抵押品很大一部分是土地和房屋。這些債務約束著貨幣政策的騰挪空間,因為,一旦動用加息手段來擠壓房地產泡沫,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就難以為繼,這會導致債務鏈的斷裂,最終導致銀行壞賬率大幅上升乃至金融危機。
因此,能夠預計,但未來一段時間內,防范金融風險、抗通脹,維護經濟社會穩定是第一位的。雖然經濟增幅會有所下滑,而對于中國制造業而言,此時,何嘗不是一個淘汰落后產能,實現結構升級的時機。
羅杰斯對中國政府的調控舉措大加贊賞。他對《社會觀察》說,“你們的政府一直努力在讓經濟降溫,特別是一些地方的房地產市場,在我看來這是正確的,因為經濟過熱絕不是什么好事。由于一些西方國家將在明年左右放慢速度,你們的政府的努力會實現的。”
那么會否像一些人所擔心的那樣,經濟下滑失速,導致硬著陸?對比大多數學者的看法則比較樂觀。
“中國經濟出現所謂的探底,掉下去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為政策調整的余地還很太大。不是沒增長,不是沒有消費力,不是沒有購買力。即便是8%還是讓人羨慕的數字。”陳興動對《社會觀察》說。
1994年,全國通貨膨脹率一度高達22%,創下共和國史上最高紀錄,但最終央行采取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不斷收緊貨幣,“最后也沒有導致硬著陸”,謝國忠說。
QE2之后的懸念
出于對經濟二次探底的擔憂,在6月份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QE2)即將結束時,下一步美國會否推出QE3,成了全球經濟最大的謎團。
自2008年底以來,美國兩輪量化寬松政策共向市場投放了2.3萬億美元,第一輪1.7萬億用于購買中長期國債和“兩房”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第二輪6000億美元購買美國長期國債。這一貨幣擴張政策推高了美國及其他經濟體通貨膨脹,遭到各國批評。
截至今年一季度,在全部已發行國債中,美聯儲以14%的持有比例超過中國,成為美國政府單一最大債權人,中國持有比例為12%。
不過,必須正視的事實是,依靠世界儲備貨幣美元的全球地位,美國長期以來靠財政赤字拉動經濟發展。金融危機之后要救市,必須繼續舉債,但繼續擴大財政赤字又會更進一步加重債務。這樣的兩難境地讓美國的經濟模式走向不歸路,只不過終結者尚未到來。
如果美國目前的復蘇疲態如陶冬所言,僅僅是復蘇大曲線上的一點回落,美國經濟不出現衰退,美聯儲就不會輕易地推出QE3。
“美國通貨膨脹已經達到3.2%。這種情況下再推出QE3,政治成本很大。”陶冬說。
美聯儲前主席Paul Volcker5月30日曾表示,在通脹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美聯儲將可能很快開始被迫收緊貨幣政策。
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也開始收緊貨幣,以對抗日益高企的通貨膨脹。
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也于6月9日暗示下個月將上調官方利率,并表示對通貨膨脹壓力保持“高度警惕”。
巴西、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和中國幾乎同步在上調基準利率或加息,收緊貨幣流動性。
最壞的情況也不是沒有可能,“如果經濟繼續衰退,美元繼續下跌,國債收益率上升,美國國會被動地批準擴大債務上限。當以上情況共同發生的時候后,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將再次惡化,次級債問題會再度暴露,等于逼迫美聯儲必須啟動Q3救市。”農行總經濟師何志成說。
2010年,當人們熱議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時候,羅杰斯的言論“全球經濟必將陷入二次探底”見諸多家國內媒體報端。然而,在6月9日,羅杰斯在回復《社會觀察》記者采訪中澄清了這一說法,“我沒有說過全球必將陷入二次探底,我說過,從美國的歷史來看,每隔3-6年經濟就會減速,這意味著在2011年晚期到2013年某個時間,美國將面臨下一次的經濟放緩。看來,這個預言要再次變成事實了。”
另外他還在采訪中抨擊了美聯儲的量化寬松政策,他說,“美國已經花了一大筆錢期望阻止經濟的下滑,但是這只能讓整體形勢更糟,因為這增加了美國的巨額債務。”
在羅杰斯看來,如果美國再推QE3,“當未來經濟下滑出現問題的時候它會更加不堪一擊”。
這次如果貨幣政策再放松,通貨膨脹會泛濫。就會像美國一樣爆發危機。事實上,我今年早期曾經認為可能會放松一次,但國際政治事件及國內系列社會事件爆發之后,我覺得政府放松的可能性很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