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經濟是肉體 馬克思主義是靈魂
——淺議新時期發展公有制經濟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
征漢文
內容提要:公有制經濟與馬克思主義是肉體與靈魂的關系,共榮共辱、共盛共衰、共存共亡。本文僅探討新時期發展公有制經濟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本文提出:一要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辯證統一的理論為指導;二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辯證統一的理論為指導;三要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辯證統一的理論為指導。
關鍵詞:發展 公有制經濟 馬克思主義 立場 指導
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有三十余年,雖然,一直堅持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并存,一直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然而,或明或暗的經濟非公化、思想非馬化等等,導致發展公有制經濟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都面臨著巨大阻力,甚至呈現出非興而衰、再衰即無的趨向,它對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非幸事。公有制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核心,如果說公有制經濟是肉體,馬克思主義則是靈魂,二者有機統一,共榮共辱,共盛共衰,共存共亡。若要繼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若要繼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若要繼續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必須理直氣壯地圍繞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必須理直氣壯地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之下為發展公有制經濟保駕護航。因篇幅所限,本文主要就發展公有制經濟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從三個方面談點淺見。
一、發展公有制經濟,要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辯證統一的理論為指導。
發展公有制經濟,需要經常提醒人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已有多少年不再提起,已有多少人不再記起,有多少曾經自認為也是馬克思主義者的人是否已經把它丟棄?不提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客觀上為偏離、否定馬克思主義而另擇立場、觀點、方法提供了便利。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嗎?就要發展公有制經濟!要發展公有制經濟,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
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統領。就其基本點來說,就其主線來說,馬克思主義立場是無產階級立場,馬克思主義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馬克思主義方法是唯物辯證法。馬克思主義立場是無產階級立場,體現為馬克思主義學說是科學性與革命性的有機統一;馬克思主義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體現為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歷史觀、思維觀的辯證統一;馬克思主義方法是唯物辯證法,體現為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的辯證統一。
這里著重探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問題。
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中的核心問題。
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立場,在于馬克思主義揭示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導致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無產階級專政代替資產階級專政的必然性,指明了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的掘墓人。因此,馬克思主義把自己的理論定位為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并且認為也只有被無產階級所掌握才能由精神變物質。
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立場,馬克思主義觀點、方法才會放射出金子般的光芒。雖然說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立場不一定也能正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方法,但是,如果不能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就絕對不可能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方法,如果拋棄了無產階級立場也同時就拋棄了馬克思主義觀點、方法。
只有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前提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方法,研究當代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才會發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堅持發展公有制經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之所在。
第二,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知識分子要在理論上做出更多的努力。
知識分子總是隸屬于一定的利益集團。知識分子由于沒有自己獨立的經濟利益,因而總是隸屬于一定的利益集團。在社會主要分裂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現時代,知識分子從根本上說,或者隸屬于無產階級,或者隸屬于資產階級。在社會分為不同的階層時,知識分子也總是隸屬于不同的階層。在國家還存在的人類社會中,尤其是存在不同制度的國家時,知識分子往往還自覺不自覺地反映或代表一定國家的利益。
在改革開放的中國,知識分子總是試圖以自己的理論為改革的進程做貢獻。科學的理論能夠鼓舞人心,似是而非的理論能夠蠱惑人心。改革進程中要不要或如何堅持公有制、要不要或如何發展公有制經濟,知識分子握有理論的話語權。對我國改革開放,知識分子總是以自己的理論來影響公有制發展的進程。
我國知識分子需要自覺地站在馬克思主義立場上支持公有制。是發展公有制經濟,還是否定公有制經濟?對公有制經濟的不同態度,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反映知識分子的立場問題,差別只是在于,有觀點直接一些,有觀點隱晦一些。知識分子要敢于和勇于自覺地從立場的高度,想無產階級利益之所想,急無產階級利益之所急,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堅持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做出自己的貢獻。
第三,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國家領路人要在實踐上做出更多的努力。
改革開放的實踐,要不要或如何堅持公有制,要不要或如何發展公有制經濟,國家的領路人握有實踐的決策權。我國改革以來的很長一段時期,把關注點放在發展非公經濟方面,完全必要。雖然,在大力發展非公經濟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并沒有放棄公有制經濟,而是一直在探索社會主義市場條件下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科學路徑,并在不斷地取得成效。但是,在如何明確發展公有制經濟方面,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去做甚至是必須要做。例如,公有制經濟生存與發展的環境很兇險,似乎既沒有政策的公開支持,也沒有輿論的公開支持,效益好說它是壟斷所得,效益不好就更倍受指責,當它被指責時似乎不敢為它伸張正義。對這種狀況,應當做出一些改變。改革以來,發展非公經濟有“三十六條”、“新三十六條”等等,是否也應當為發展公有制經濟出臺一個“幾十條”?全世界都知道,社會主義的核心就是公有制;中國的領路人要讓全世界都知道,堅持社會主義就是要堅持公有制,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必須堅持公有制。
我國的改革開放在走向世界過程中,不得不接受由西方制訂的市場規則,其中就包括制約公有制發展的規則。我國為了能夠走向世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得不犧牲我國的公有制。
至目前,我國的公有制經濟經受了煎熬,可以說,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不久前發生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不同的社會制度接受了它的無情檢驗,實踐證明,我國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是最能夠經得起檢驗的。可以預期,我國公有制經濟的又一次大發展,離明媚春天的到來,已經為時不遠。
第四,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需要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一同在澄清以“階層”否定“階級”的錯誤觀點方面做出努力。
馬克思主義立場是無產階級立場,由于“階層”的出現,對于繼續講“階級”,似乎顯得沒有了底氣。其實,從馬克思主義觀點看來,階層與階級是不同的問題,分別講階層與講階級,并不互相沖突。
階級和階層都是客觀的存在。我國自改革以后,逐漸淡化了階級突出了階層,這在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重點發展非公經濟的特定時期是有必然性的。但是應當在馬克思主義立場上看待這個問題。淡化階級并不等于階級不存在,突出階層不等于階層可以取代階級。
階級與階層以不同標準反映不同的利益集團。無論是階級,還是階層,都是指一定的利益集團。這是它們的共性所在。但是,階級與階層也有明顯區別:因利益來源不同而形成階級——無產階級的利益主要來源于勞動所得,資產階級的利益主要來源于資本所得;因利益多少不同而形成階層——例如,收入在1000元到3000元的為一個階層,3001元到5000元的為另一個階層,等等。階級比較簡單——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階層比較復雜——中國不久前曾被劃分為十個階層。同一個階級成員因收入多少不同而被劃分在不同階層,同一個階層因收入來源不同而分屬不同階級的成員。
我國要用“中產階層”的概念取代從西方引進的“中產階級”的概念。“中產階級”所反映的對象,是處于低收入群體與高收入群體中間的中等收入群體,其內涵的本質,是因為人們收入的多少而形成的“中產階層”,而不是處于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中間的“階級”。總之,與“中產階級”相聯系的是低收入階層與高收入階層,它跟無產階級或資產階級不是一回事。
二、發展公有制經濟,要以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辯證統一的理論為指導。
公有制對于社會主義的必要性,不僅存在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中,更存在于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與政治經濟學理論中。社會主義條件下為什么必須發展公有制經濟,僅僅從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中尋找根據將是不完全、不充分的,它的許多理論根據還存在于作為其前提的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唯物史觀)和政治經濟學(剩余價值學說)之中。[①]
第一,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首要的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揭示了機器大工業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必然要打破資本主義私有制生產關系的桎梏,并且以社會主義的公有制生產關系取而代之。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前提,但是要把握唯物史觀,也就是要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歷史唯物論的基本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史觀的基本點是揭示了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及其辯證運動。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公有制,一定要到馬克思主義哲學尤其是唯物史觀中去尋找答案,一定要到社會基本矛盾運動中尋找答案。對那些不能正確把握唯物史觀尤其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人,是無法明白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必然性、社會主義條件下堅持發展公有制經濟的必然性的道理的。
正視公有制優于私有制的現實,是正確把握唯物史觀的具體表現之一。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的辯證運動,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以后的實踐證明,應當從三個方面來理解:其一,以機器大工業為代表的生產力的發展,必然會突破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生產關系,取而代之的則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生產關系;其二,無論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生產關系,還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發展,都具有巨大的反作用;第三,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生產關系比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生產關系更能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往的社會主義實踐與理論忽視了對其中第二點的關注,因而是不全面的,也對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產生了不良影響。但是,對于社會的發展,公有制明顯優于私有制,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必須得到客觀的承認和尊重。
為正確把握唯物史觀,讀一些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原著非常必要,其中,《共產黨宣言》、《法蘭西內戰》、《費爾巴哈論》、《反杜林論》、關于歷史唯物主義的8封信等等,應當成為必讀之作。
第二,馬克思主義剩余價值理論揭示了資本占有剩余價值的秘密,認為這是私有制下資本對勞動的剝奪,而要剝奪剝奪者,就要消滅私有制實行公有制。
剩余價值理論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前提之一,但它也只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代表而已。當人們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剩余價值理論時,實際上需要把握如下一系列內容:商品的價值是由勞動創造的;資本主義剩余價值的生產是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秘密;資本主義剩余價值的生產是由生產資料的私有制決定的;資本主義剩余價值的生產導致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的爆發;資本主義剩余價值的生產推動著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不斷激化;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必然導致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也就是說,人們把握剩余價值理論的過程,就是把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過程。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要內容包含社會革命論。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人們以往所概括的觀點是: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論、經濟危機論、帝國主義論。但是,主要根據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一卷——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會導致無產階級的社會革命、列寧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帝國主義時代也會導致無產階級的社會革命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應當由包括社會革命論在內的五部分內容組成: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論,經濟危機論,帝國主義論,社會革命論。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要內容做這樣的解讀,一是其理論的邏輯本來就如此,二是符合“政治經濟學”(經濟的發展對政治、社會的影響)的本質,三是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前提使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社會主義自然地緊密相連。社會革命論在經濟領域的表現就是: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中要通過研究公有制經濟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政治是經濟的表現。沒有只研究經濟而不涉及政治的純經濟學理論。我國當前的實踐,發展公有制經濟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發展公有制經濟又推動著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如果有人認為自己只研究經濟而與政治無關,其實質只能是:只研究經濟,而不管它是不是符合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政治,僅此而已。希望我國能夠產生越來越多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這樣,有利于推進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也有利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
第三,堅持以公有制為基本特征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它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辯證統一。
在理論地總結并傳授馬克思主義理論時,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分為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大部分,這是必要的,也值得堅持這樣做,但是,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社會主義實踐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這種形式上的區分就將不復存在。人們必須要把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這三方面的理論作為一個整體來指導其實踐,尤其是在如何認識公有制經濟作為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成份問題時,更應該如此。
由于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理論,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一個常識性觀點,但是,常識性的東西也恰恰是容易被常常忽略了的東西。改革以后有一種觀點以社會主義實踐中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為由,認為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也屬于空想社會主義之列,這種觀點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理論究竟知多少?難道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生產關系必然會因為生產力的發展而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生產關系所代替等等,都是一種空想?馬克思主義之所以使社會主義成為科學,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揭示了實現社會主義的前提,而不是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更不是其結果。把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說成是空想的觀點,割裂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的辯證統一關系,它把建立社會主義的條件與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混為一談,因而它是錯誤的。
三、發展公有制經濟,要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辯證統一的理論為指導。
我國改革開放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等。如何將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辯證統一,特別是如何將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辯證統一,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第一,發展公有制經濟,需要把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辯證地統一起來作為其指導思想的一部分。
鑒于改革以來總是有觀點試圖把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相對立的企圖,如何將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辯證地統一起來,就成為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把作為指導思想中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有機地辯證統一起來,承認毛澤東思想包含有謬誤的成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在批判其謬誤過程中發展起來,顯得非常有必要。其一,承認毛澤東思想是真理和謬誤的對立統一,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客觀要求。毛澤東思想不僅僅是指1958年以前的思想,也應包含1958年-1976年間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盡管被實踐證明其中有內容是不正確的。承認毛澤東思想包含有錯誤的成份,并不會損毀毛澤東思想的崇高和偉大。其二,承認毛澤東思想是真理和謬誤的對立統一,是承認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辯證統一的一個前提條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直接產生于毛澤東思想,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與發展。所謂繼承,其含義比較單一,即是毛澤東思想中正確的內容被繼承,但容易被人們所忽略;所謂發展,其含義比較豐富,一是在新實踐中完善毛澤東思想中正確的東西,二是在實踐中創新毛澤東思想中原有不充分的東西,三是否定(亦或“糾正”)毛澤東思想中不正確的東西并另辟蹊徑。其中特別是否定毛澤東思想中不正確的東西,則容易被人們所記住。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在探索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問題上,以毛澤東和鄧小平為代表,分別選擇了兩種不同的路徑,并且,毛澤東的探索不是很成功的,鄧小平的探索是很成功的。[②]雖然,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上有對立的因素,但在總體上是相互補充的,因而又是統一的。其三,承認毛澤東思想是真理和謬誤的對立統一,可以引導人們正確認識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雖有差別但也有一致,并以此消解人們對毛澤東思想的錯誤認識。現實中有觀點把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割裂開來、對立起來。這種認識的后果是:有意無意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否定毛澤東思想,有意無意地用改革開放以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否定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社會主義。其中一個突出表現,就是認為改革以來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對此以前否定的結果。因此,若要正確認識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關系,若要正確認識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社會主義約三十年的實踐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約三十年的實踐之間的關系,把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之間的辯證關系,就顯得非常必要。
把作為指導思想中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有機地辯證統一起來,也具有歷史的必然性。其一,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都是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其二,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直接來源之一。毛澤東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做出了直接的貢獻,例如:社會主義主要矛盾的理論,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黨的思想路線中的“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等等。其三,毛澤東思想中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也是探索中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因而也可以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一部分。
第二,發展公有制經濟,作為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哪方面也不能少。
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依次形成,各有特點,各有優勢,并構成一個理論的整體,不可割裂,不可偏廢,不可相互取代,更不可相互否定。
我國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新實踐,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理論為指導,會更直接、更有成效,但是,有許多基本理論,我們還必須回到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那里去尋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盡管產生于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基礎之上,然而它不可能包含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全部。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一些基本理論、基本經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可能也不需要一一重復。如果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割裂開來,認為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說的才能去做,那么,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許多做法可能就難以理解。
改革開放的中國,對發展公有制經濟的必然性、必要性出現了某種迷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割裂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內在聯系。我國的改革開放,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意在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對于當代中國實踐的重要性,可是對于面廣量大的具體實踐來說,往往理解為只有緊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就不會走錯路了。當只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而不講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時,情況就更會是這樣。其后果之一,就是一些人在強調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時,不知道“公有制”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意義何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堅持公有制,必須發展公有制經濟,只有從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辯證統一中才能獲得正確的答案。
第三,發展公有制經濟,需要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馬列主義理論對社會主義本質不同理解上的辯證統一性問題。
在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意義上把握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與在社會主義根本制度的意義上把握公有制是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的理論,既不互相對立,也不互相排斥,而是辯證統一于社會主義的實踐之中。
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關于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問題,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做出了回答。“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黨的十四大報告把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這五句話歸結為是對“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的回答。[③]如果說黨的十四大把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五句話定位于“在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問題上”,鑒于當時鄧小平身體很健康、思維也很敏捷,是得到了鄧小平的首肯,則完全能夠成立。
什么是社會主義,是關于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問題,鄧小平也有表述,但主要的還是要到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尋找。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特征,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雖然也曾經有觀點把按勞分配、計劃經濟與公有制一起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但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例如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那里,都只講公有制才是社會主義區別于資本主義之本質所在。[④]鄧小平也多次強調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本質特征,即使他在1992年概括社會主義本質的五保句話時,也首先肯定,因為“公有制是主體”所以深圳“特區姓‘社’不姓‘資’”。[⑤]
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具體指公有制是社會主義根本制度的本質特征,它體現于對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但具體指它是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本質特征,它體現于對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公有制的鞏固。建立社會主義制度,與完成社會主義根本任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因而它們會有不同的本質特征。要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就必須建立公有制;要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就必須完成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但它是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只有公有制度做為前提,所完成的任務才能稱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只有完成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度才能予以鞏固!
主要參考資料: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列寧選集》第三卷;《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十六次、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工作報告。
作者簡介:征漢文,江蘇鹽城人,1956年6月生,江蘇省社科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及其中國化。
[①] 對此,恩格斯有明確的論述。它不僅可見于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名著:《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740頁,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也可見于恩格斯的哲學名著:《反杜林論》,《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366頁,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
[②] 這種不成功與成功,既體現在毛澤東與鄧小平之間,也體現在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之間,但是,不能把它說成是體現在毛澤東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之間,也不能說成是批判毛澤東個人錯誤的產物。這種不成功與成功,還體現在社會遺產的繼承性之間:毛澤東探索時中國的土地上沒有生產力和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物質基礎,鄧小平的探索則有了毛澤東時期留下的一定的物質基礎;毛澤東探索時中國面臨顛覆、威脅、侵略、封鎖等惡劣的國內外環境,鄧小平探索時已經有了毛澤東所創造的相對平緩的國內外環境;毛澤東的探索沒有前車之鑒,鄧小平的探索有了毛澤東探索的前車之鑒;等等。正如鄧小平所說,如果沒有毛澤東,我們很可能還在黑暗中摸索。
[③] 參見黨的十四大報告總結“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的主要內容”的第三條。
[④] 在馬克思主義那里,都把“按勞分配”作為資本主義“痕跡”的實例。參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304-305頁,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列寧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版,第195頁。
[⑤] 參見《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一版,第372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