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美國收購為何屢屢受挫
——《財富》雜志的告白與市場交換技術的夢滅
“作為全球業內排名第二的電信設備巨頭,中國華為公司最近打算以200萬美元收購位于美國舊金山的小型高科技企業三葉系統公司。但這筆小得不能再小的跨國并購案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不僅五角大樓和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卷入其中,甚至可能需要美國總統奧巴馬親自做最后定奪。”(2011、3、4《文摘周刊》“華為美國收購遇阻內幕”)
華為的這次收購受挫,其因又是什么呢?概括起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這次收購可能導致美國的先進計算機技術經過華為轉移到中國,這使五角大樓在國家安全上疑慮重重;二是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可能有著軍方背景,并被疑長期接受政府補貼拓展海外并購與跨國經營;三是擔心自己可能受制于中國企業的這種全球擴張及其隱忍待發的敵意行動。
同樣是企業的購并,為什么境外的戰略投資者可以收購并掌控我們大豆產業的整條產業鏈,而華為卻不能收購它們的一個小型高科技企業?這是一個很值得我們反復考量的問題。華為在美收購的屢屢被拒,說得好聽一點,這是西方國家尚未適應中國企業的快速成長與跨國經營,是對中國企業不斷擴大海外投資的一種本能畏懼,擔心自己受制于它的某些隱忍待發的敵意行動。也就是說,這就是對中國日益崛起的一種敬畏,使得它們不得不懷著一種“首鼠兩端、欲迎又拒”的矛盾心態,恐慌著中國企業在自己的本土開疆拓土、擴大經營。然而,若從西方世界的對華冷戰思維加以審視,這種拒購實則就是企業購并與跨國投資上的一種國別歧視,其旨在阻止中國通過自己的市場交換西方的技術,并以此延遲中國的跨越發展與和平崛起。
用市場交換技術,這是中國對外開放戰略中的一個極其隱秘的念想。西方世界的精英們顯然早就窺破了我們的這一隱秘心理,它們用一些自己淘汰不用的技術誘開中國的市場,并把中國出口拉動的增長模式死死地拖進自己的負債消費之中。對于中國的交換沖動,它們把自己的高科技產品設置為非賣品;對于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與跨國投資,它們把自己的高科技企業設置為禁入地。對于中國通過市場交換到的美元外匯,它們則為之配置了一個絕佳的去處,那就是美國的國債。也就是說,中國用自己的產品交換美國的美元,然后再用賺取的美元購買美國的國債進行著自己的海外投資,這純粹就是替美國的財政赤字買單、借錢給美國人花銷。美國《財富》雜志一句經典的告白,就很能說明這種市場交易的實質和美國政府的難言之隱——“美國告訴中國,可以不斷購買我們的國債,但請不要對我們的企業投資。”(同上。“華為美國收購遇阻內幕”)
美國都能夠通過這種非賣品和禁入地的設置,在企業的跨國購并中保護自己核心產業和實體經濟的安全,中國又怎能很放心地通過境外戰略投資者的引進,而把自己國企所占據的命脈性產業都對外開放呢!當這樣的企業都被境外戰略投資者控股的時候,中國的經濟很能自主、安全地發展嗎?又豈能不擔心它們的敵意行動!大豆產業鏈的全線失守,以及我們這個種族的生殖繁衍已經岌岌可危于這種轉基因大豆油的食用之中,就是一面鏡子啊!
中國的市場換技術戰略是不是也該夢醒于這種美國對華海外投資與企業購并的國別歧視與小心防范之中了。
2011年5月8日 初稿于論道書齋 胡顯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