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經濟 > 經濟視點

聽嬋釋禪:世界金融經濟危機的表現形式和內在形成機理

聽嬋釋禪 · 2011-04-20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世界金融經濟危機的表現形式和內在形成機理  

   

聽嬋釋禪  

   

自按:最近接到了一個不好意思推辭的學術專題講座邀請,于是就把自己以前的相關經濟理論觀點重新翻騰出來,并進行了適當的“通俗化”改寫。為了能夠更加感性并通俗易懂地把這些經濟理論觀點講解透徹,其中引用了不少學人文章中的有關事例、數據等的實證、例證材料,聽嬋釋禪在此對這些學人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由于看到當今經濟理論界和公眾對“金融經濟危機”的表現形式,內在形成和運行機理還有許多模糊認識,并且有關部門在治理金融經濟危機時所使用的方式方法也有一些問題,就把這個講座稿稍做整理地發了出來,希望能對公眾和有關部門在認識和治理“金融經濟危機”,特別是“通貨膨脹”金融危機方面有所啟發,以便拿出更加有效的治理金融經濟危機的宏觀“組合”政策措施。  

   

   

===================  

世界金融經濟危機的表現形式和內在形成機理  

   

聽嬋釋禪  

   

各位領導、同仁您們好,我將要匯報交流的一些經濟理論觀點,在經濟理論界還沒有完全達成共識,還有一些爭議。因此,也就只能做為各位領導、同仁的學術研究參考了。如果有什么地方說得不對、不準確的地方,希望各位領導、同仁能夠批評指正。我匯報的題目是:《世界金融經濟危機的表現形式和內在形成機理》。  

   

有一首《滿江紅》的詞,是這樣開頭的:“萬價狂升今尤甚,擊民死穴。誰作祟?股瘋房鬧,富極貧烈。”表現的正是當今世界上這個最沉重,也是最熱門的“金融經濟危機”的話題。今天之所以要用由“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兩個概念疊加而成的“金融經濟危機”這個的概念,是因為我們整個人類社會,始終有“實物商品”和“金錢貨幣”這兩種互相表示物,或是互相代表物。反映在“金錢貨幣”方面的危機表現形式,人們習慣叫它“金融危機”;表現在“實物商品”方面的危機表現形式,人們習慣叫它“經濟危機”。今天我們要把“貨幣危機現象”和“商品危機現象”放在一起討論,所以也就引出了這個“金融經濟危機“的含蓋性更強一點的概念。  

   

當今世界上,各種金融經濟危機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并且此起彼伏。而各個國家也都在驚慌失措中忙于應對。比如,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正在鬧的“通貨膨脹”金融危機;正在鬧的商品“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正在鬧的“貨幣在人與人、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等之間分布不均衡”的“貧富兩極分化”金融經濟危機等。而很多經濟學者也在不斷地探討這類經濟難題。令人眼花繚亂的金融經濟危機的表現形式,到底有多少種類呢?這些金融經濟危機的內在形成機理和運行機理又是怎樣的呢?只有弄清楚了這些問題,并用以“準確合理地解釋”各種金融經濟危機現象,才能“正確有效地”指導市場經濟運行實踐,進而減輕或是規避各種金融經濟危機對人類社會的危害程度和侵擾。  

   

我們大家都知道,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在論及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時,主要論述的是商品“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其他形式的經濟危機,雖然從另外一些角度也進行了說明,但卻始終沒有把這所有形式的金融經濟危機,系統地進行“理論化的分類”。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運行實踐,還沒有發展到當代這樣的全球化的“過剩市場經濟”的復雜階段。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當時還沒有在地球上出現。對此,聽嬋釋禪在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的基礎上,和世界各國金融經濟危機此起彼伏的實踐進程的嶄新實證基點上,并于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正處于高潮時期,系統地對全世界各種金融經濟危機的表現形式,進行了歸納、總結和概括。以市場經濟運行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為依托,通過理論化的分類方法,把金融經濟危機劃分并周延為:四大類,九個類別的金融經濟危機表現形式。這四大基本類型危機,他們分別是:一是市場經濟之商品“生產”的危機,也即商品之生產和產能“過剩或是短缺”的危機。  二是市場經濟之社會財富“分配”的危機,也即貨幣生產“過剩、短缺銷毀、分配的不均衡”引發的“通貨膨脹、通貨緊縮、貧富兩極分化”的危機。 三是市場經濟之商品“交換”的危機,也即交換和運能“過剩或是短缺”的危機。 四是市場經濟之商品“消費”的危機,也即消費和消費手段“過剩或是短缺”的危機。而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或是兩個以上環節遭到破壞,甚至中斷,都將引發各種形式的金融經濟危機。  

   

九個類別的危機,是將前四大類再進一步細分而得出的具體類型的危機表現形式,他們分別是:一是生產和產能“短缺”的經濟危機。  二是生產和產能“過剩”的經濟危機。  三是社會財富分配不均衡引發的危機,也即貨幣在全體社會成員之間分布“不均衡”引發的“貧富兩極分化”的經濟社會危機。 四是貨幣生產“過剩”引發的“通貨膨脹”金融危機。  五是貨幣生產“短缺或是銷毀”引發的“通貨緊縮”金融危機。  六是交換和運能“過剩”的經濟危機。  七是交換和運能“短缺”的經濟危機。八是消費和消費手段“過剩”的經濟危機。   九是消費和消費手段“短缺”的經濟危機。  

   

通過這種更為具體的理論化分類,所建立的“嶄新認知體系”,不僅在人們的腦海里,可以形成一個具有宏觀整體性,并理論化、體系化的“危機理論”結構框架,而且更主要的是,通過對這各種危機表現形式內在形成機理和運行機理的把握,可以“準確合理地解釋”各種金融經濟危機現象,目的就是為了“正確有效地指導”市場經運行實踐,用以避免和減輕各種危機對人類社會造成的傷害。下面我就結合世界各國市場經濟運行的實踐,具體講解一下各種金融經濟危機表現形式發生作用時,對現實社會和民眾生存生活產生危害的內在形成機理和運行機理。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只對“生產過剩”經濟危機,和“通貨膨脹”金融危機這兩種危機表現形式的內在形成和運行機理和解決之道做重點講解,其他七種形式的危機表現形式,只做概要說明。  

   

自從人類進入群體性合作與分工的市場經濟以來,各種經濟危機就始終如影隨形地伴隨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使人類沒有真正地過上幾天安穩寧靜的好日子。但這諸多危機,無論是波動失衡的,還是動亂戰爭的,其絕大多數都根源于“金融和經濟”的原因。  

        

市場經濟”不管在什么“社會制度”條件下,他所包括的有如“競爭規律、價值規律、供求規律”等各種規律性,都將會同時發生作用,并因政府、企業等各層級組織在管理“市場經濟”過程中,對這些規律的違背程度,而引起相應大小不同的各種危機,所不同的就看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政府運用所認同的經濟學理論,對“市場經濟有管制有計劃”的正確有效性的效果如何了。   

       

“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也就是無政府主義的市場經濟”, 也就是吳敬鏈、張維迎等學人推薦推銷的奧地利學派主張的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關于市場經濟之“交換”的理論。可以這樣說,即使是當今世界上那些有如美國等的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對“市場經濟運行”有良好管制和科學規劃計劃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雖然他們運用各種有效手段,可以克服或是減輕商品“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但由于對“金融市場,特別是股票等證券資本市場”等的放任自流,同樣也使美國爆發了2008年下半年那樣歷史上罕見的“通貨緊縮”的金融危機。至于中國這樣的對“市場經濟”有著嚴格管制和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同樣因政府對“市場經濟”管制和計劃的缺失,產生了“多次”大小不同的金融經濟危機,只不過其歷次金融經濟危機都是通過把大批農民工趕回農村和城鎮職工的大規模下崗運動等,而得到最低成本的化解或是緩解罷了。  

   

2008年下半年,這次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各國股市等證券資本市場大跌的“通貨緊縮”金融危機,導致了以歐美為首的外國對中國商品購買力的減弱,不僅影響了中國出口的大規模縮減,而且還引發了中國的眾多工廠倒閉、大量工人下崗失業、農民工大規模返鄉、眾多大學生待業、股市等證券資本市場的資產價格大幅下跌,并導致了食利者階層資產性收入銳減,并降低了所有人購買力等為標志的“通貨緊縮”金融危機,同樣是通過“把大量農民工趕回農村等方式和4萬億元大力度的經濟刺激計劃”等在某種程度上使這次“通貨緊縮”金融經濟危機得到了較低成本的緩解。  

   

一、商品生產和生產手段或是叫產能“短缺”的經濟危機  

現在講解一下第一種形式的經濟危機,也即“商品生產和產能“短缺”的經濟危機”。人類自進入可以從中獲得“衣食住行用”等的社會化群體性活動和有嚴格社會分工的“市場經濟”中以后,一直到依靠科學技術推動商品的“生產手段和工具”有了長足進步的“社會化大生產”的被稱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階段為止,其間的絕大多數時間,人類都是在一種實物商品生產相對短缺”的危機中渡過的。特別是在漫長的封建社會,其間由于科學技術水平的相對落后,“車馬行擔”的商品生產和交換手段,導致了人類商品“生產手段和工具”的落后,小農“家企合一”的農業生產和作坊式的商品“生產”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只能局限在小規模、小批量的商品生產,和很狹窄的商品交換、交易和貿易半徑的活動范圍內,并且商品生產和交換的效率、效果和效益很低,使市場經濟的“分配和消費”等環節也隨之變得“危機四伏”了。特別是商品生產能力有限,所導致的人類賴以“衣食住行用”等的社會實物商品非常有限,再加上對有限社會財富的不公平、不合理分配,更容易因為商品生產“短缺”的經濟危機,引發為爭奪“社會財富”所進行的暴力性危機,和改朝換代的戰爭性危機。  

        

這種由于“商品生產和產能相對短缺”,特別是災荒年月等的自然災害,造成的商品絕對短缺”的經濟危機現象,在“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產生以前是普遍存在于人世間的。雖然當今少數極不發達的國家,比如非洲等的某些國家還存在這種“商品生產相對短缺”的經濟危機現象,特別是他們的糧食及農副產品等生活必需品的“生產”還處于相對短缺的緊張狀況,但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已經擺脫了這種“商品短缺式”的經濟危機,而進入到了商品“生產和產能相對過剩”的危機階段。  

          

二、商品生產和生產手段或是叫產能“過剩”的經濟危機  

      第二種形式的經濟危機,是商品生產和產能“過剩”的經濟危機。馬克思根據當時“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現狀,和當時科學技術推動“商品生產手段和工具”的不斷進步,使發達一些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商品總生產能力,遠大于了社會總需求水平,并使社會商品生產,因其它的“分配、交換和消費”環節與之不相協調,進而造成社會商品“生產”無法進行下去,而引起的企業大規模倒閉,工人大量失業、大量過剩商品無法銷售出去等的經濟現象,馬克思把它抽象概括為:商品“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  

         

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經過多次商品“生產過剩”經濟危機的洗禮后,已逐步找到了緩解或解決這種形式經濟危機的“四大法門”。第一大“法門”是:大量地對“過剩商品”向外國輸出。如果有哪個國家敢于阻擋這種 “生產過剩”經濟危機輸出、轉移和轉嫁的話,那就會受到“堅船利炮”的毫不猶豫、毫不留情地打通。中國從鴉片戰爭以來的受商品生產發達國家的過剩商品的強行輸入和過剩商品生產產能的轉入,就是這段苦難經濟歷史的真實寫照。  

   

當時,由于中國物產豐富,對外貿易的商品不僅品種多,而且數量也非常大。雖然英國等國家有一些過剩并認為先進的商品自己消費不了,需要向中國輸入進行貿易往來,但因為他們的國家太小,商品生產量也太小,彼此之間的交易量是很不對稱的,交易來交易去,就象現在一樣,中國方面出現了大量貿易順差,而英國等國家又沒什么象樣的商品和足夠的商品量出口到中國用以縮小這種貿易不平衡,當然,他們的一些先進生產技術和機器設備,中國因各種原因還接受和消化不了,于是,英國等國就把“鴉片”這種害人的商品列入到對中國的出口商品序列之中了,用以長期有效地平衡這種國際間的貿易不平衡。因為當時還沒有象美元那樣的世界貨幣,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只能以物易物。中國以林則徐廣洲虎門禁煙為標志的反“鴉片”貿易斗爭,使英國等列強無法相對均衡地進行對華貿易了,于是就因為經濟貿易磨擦的原因發生了“鴉片”戰爭,并用逼迫中國簽定不平等條約和戰爭賠款,來平衡這種國與國之間的貿易不平衡。也就是說,這場“鴉片”戰爭,是英國等國家因為某些“商品生產過剩”,需要把經濟危機轉嫁到中國引發的,由于英國等國家沒有足夠的適銷對路的過剩商品賣給中國,就用害人的“鴉片煙”湊數,中國不喜歡這種害人的商品,他們又對他們喜歡的中國商品或是叫財富垂涎三尺,于是以侵略掠奪中國財富的鴉片戰爭就爆發了。而中國現在每年有40%以上的物質財富或是叫過剩商品,大約占GDP將近一半,要通過出口的方式,讓外國人幫忙消費,也是這種商品“生產過剩”經濟危機的轉嫁方式。  

         

破解商品生產過剩危機的第二大“法門”是:政府、企業等各層級組織,通過法律法規政策等進行制度安排,“打通”商品生產與其它“分配、交換和消費”環節存在的各種阻礙和羈絆。如通過國民經濟二次分配的建立和完善有如糧食及農副食品、水電路汽暖公交通信、教育、養老、醫療、住房等生活必需品的“社會公共福利保障制度體系”,極大地增強了全體社會成員的整體消費能力,使市場經濟得以“良性循環和合理演變”,并使社會商品進入到不斷由低級向高級的升級換代和品質提升的階段,由此也就使美國等發達國家由“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社會形態,進步到有更多“社會主義財富共享因素”的“社會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階段。西方美國和東西歐等發達國家,以及亞洲的日本、新加坡等發達國家,就是通過這種演變過程,進步到有大量“社會主義財富共享因素”的相對進步的“社會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的。比如:日本的企業分配和用工制度等,就更近似中國的國有企業的企業制度。  

   

破解商品“生產過剩”危機的第三大“法門”是:大量地向落后的發展中國家轉移商品生產的“過剩落后產能或是銷毀過剩落后產能”,或是“通過資本輸出地在別的國家辦廠開店,在自己國家的大街小巷的取款機上取出從外國賺到的錢進行消費”,而只保留那些具有很高市場競爭能力的高、精、尖等的優質產能和高附加值的商品生產活動。這樣即可以使這些發達國家,在商品“生產”方面具有十足的“別人必須有求于他們”的話語權和巨大利潤空間,也有利于這些發達國家盡可能地縮小那些“不值得一做”的商品生產的范圍和種類,以避免那種不必要的可能導致商品“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和資源浪費、環境污染,而在這些發達國家眼里“不值得一做”的商品,只要通過互通有無的商品貿易方式,就可以完全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了。于是,這也就避免不了地出現中國的一億件襯衣,換人家一架飛機的現象了。  

   

破解商品生產過剩危機的第四大“法門”是:通過資本運作和炒作掠奪別的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財富。 這也是當代發達資主義國家掠奪發展中國家最快捷高效的危機轉嫁方式。不過盡管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瘋狂的“生產和產能”輸入,但象美國這樣的對付商品“生產過剩”經濟危機經驗老道的國家,其無論什么行業、產業都可以搬到別的國家進行異地生產,而唯獨對“糧食及農副產品和軍事工業”等戰略產業,是從來都要不惜任何補貼的代價,進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進行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  

   

由此可以看出,發達國家利用以上這四種最基本方法,不僅化解了多次襲擾他們的商品“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而且還不斷通過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商品生產手段和工具的改善和改進,使自己始終站在可以對全世界發號施令的權威經濟領導地位。而中國每年占GDP的40%以上的過剩商品和產能的對外國的輸出額,和目前中國大范圍、大面積地淘汰落后產能,并避免同一水平的重復建設活動等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都是對市場經濟的商品“生產”活動的有管制有計劃組織管理,這也標志著在中國國內這種因企業“重組、倒閉”,必然要導致大量人員失業下崗的商品“生產和產能過剩”的經濟危機也是始終存在的,只是因為規模和范圍很小,并且是“溫水煮青蛙”的漸進方式進行的,而被人們習以為常和熟視無睹罷了。否則就不會因為2008年的世界“通貨緊縮”金融危機的外國“感冒”,而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的“過剩商品”購買力的稍一減弱,就引起大批企業停工、破產、重組等引發大量失業下崗問題的“大打噴嚏”了。同時,中國這種漸進式并積極促進就業再就業的“淘汰落后產能”的方式,也減輕了這種經濟轉型和“生產和產能過剩”經濟危機給人們造成的痛苦。  

        

而中國如何依靠上面提到的那四種方法去“調控”中國的經濟,則就是在未來一段時間里需要認真去做的工作了。也就是說:是中國要適當控制自己國家的對外出口規模,使之出口額下降到占GDP的 30%以下,以便預防將來可能發生的世界性商品“生產過剩”危機的襲擾,并相應地擴大內需。這不僅要將大量商品生產的“落后產能”轉移出去或是銷毀,以便更加有效減少污染和資源的浪費等。  二是要借此機會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行產業、產品的升級換代,提高中國商品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三是進行“政府財政收入職能的轉變”,通過對糧食及農副產品、水電路汽暖通信公交,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的“社會公共福利保障制度體系”的建立健全和完善,縮小貧富差距,穩定和擴大內需。 四是緩解社會財富分配不均的問題。  

          

三、貨幣在全體社會成員之間分布“不均衡”引發的“貧富兩極分化”的社會經濟危機  

       第三種金融經濟危機表現形式,是“貧富兩極分化”危機。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通過“按勞分配和按公權力分配”方式對社會財富的“占主導和統領地位”的分配,是可以基本解決或是避免這種因社會財富不公平、不合理分配,引發的“貨幣在全體社會成員之間分布嚴重不均衡”,而導致的“貧富兩極分化”的金融經濟和社會危機的。但由于全世界以“金本位”的“社會財富由少數人獨享”的主流文化還處于統治地位,因此也就把許多原來是社會主義的國家,給拉入并倒退到這種以私有制為基礎,或是以私有制和公有制“混合”形式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社會分配制度體系之中了。由此,也就必然地要形成因社會財富不公平、不合理分配,引發的“貨幣在全體社會成員之間分布不均衡”,而導致的“貧富兩極分化”的金融經濟和社會危機。這種形式的“危機”往往并不為各國,特別是那些發展中國家所重視,但其卻要比其它任何形式的“金融經濟危機”更能撼動整個社會制度的基礎,尤其是對各個國家政府的更迭變換,更具有根本的和巨大的推翻作用和能量。中國乃至世界各國歷朝歷代的“皇族或是執政黨”,“朝廷或是政府”的更迭變換,都是跟這種危機表現形式有直接關系的。  

   

四、貨幣生產“過剩或是泡沫”引發的“通貨膨脹”金融危機  

      第四種金融經濟危機的表現形式,是貨幣生產“過剩或是泡沫”引發的“通貨膨脹”金融危機。 這是一種宏觀上的實物商品“替代物或是表示物”的“貨幣的總量”,遠遠超過“實物商品總量”而引發的一種貨幣大幅貶值的金融危機。 這種形式的金融危機,雖然是“窮人、富人通吃,但窮人更慘”,必竟貨幣貶的就象廢紙,你也得有啊! 嚴重的通貨膨脹,并在“貧富兩極分化”嚴重的國家里發生,不僅對中低收入群體的打擊尤為慘烈,甚至還會引發社會動蕩的社會和政治危機。目前,除了利比亞這個社會主義國家內部的“資改派”要求享受多份財富,而不是一人一份的財富,而進行的反革命暴亂外,埃及等中東一些國家內亂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貧富兩極分化和通貨膨脹”兩種危機形式共同發揮作用的結果。  

   

而通貨膨脹這種危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也都是能夠切身感受到的。比如;前年雞蛋是2塊5一斤,今年是4塊5一斤。按照這種貶法,我們每個人工資的實際購買力,就要比前幾年縮小一倍。也就是說,以前用2塊5能夠買到一斤的7到8個雞蛋,現在買到這一斤7到8個雞蛋,要用4塊5了。再比如房價翻番式長期的大漲等。由于這些商品漲價問題,正發生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而且對我們每個人的生存生活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人們也就都想了解這個“通貨膨脹”金融危機,究竟是怎么回事。那么我就對“通貨膨脹”這個話題重點說一說。  

   

當代經濟全球化意義上的通貨膨脹,一般來自于資本社會多種“泡沫化印錢消費”方式的綜合性共同效應。這些“泡沫化的印錢消費”方式有以下幾種:一是“驢島和豬島寓言”中說的那種“對沖”貿易順差的印錢消費方式。 二是股市等證券資本市場的“印錢消費”方式。 三是銀行“預支未來,借貸消費”的印錢消費方式。四是財政赤字的發行國債等的印錢消費方式。    

        

下面我們來講第一種“印錢消費”方式。也就是“驢島和豬島寓言”中說的那種通過“對沖”貿易順差的印錢消費方式。比如說:中國通過把貿易順差買美國等國家的債券等,并相“對應”地在本國內部發行相應份額的人民幣鈔票。這種“印錢消費”方式,是發動中國通貨膨脹的重要推手之一。但這種現象必竟是特例,只有在有大量貿易順差的國家才會出現這種現象。  

     

為了講解清楚這種“印錢消費”方式助推通貨膨脹的因果關系,我就把《驢島與豬島》這則寓言講一下,以增強我們對這個神秘問題的感性認識。  

   

話說有兩個小島,一個叫驢島,一個叫豬島。 驢島的人非常勤勞,每個人天天都在干活,生產了大量的糧食,有趣的是這些人還非常的節儉,這些糧食自己都不舍得吃,反而都存起來,并且運往豬島,送給豬島的人吃。 豬島的人正相反,他們向來大手大腳,有錢就花,沒錢就借錢花。自己生產的東西滿足不了自己的消費,那就從驢島進口。豬島每個人的儲蓄率不僅是零,還是負數。反正虱子多了不咬,債多了不愁。 就這樣,驢島的人用船滿載著糧食,運往豬島,然后空船返回驢島。豬島居民收到糧食之后就交一些綠色紙片給驢島居民,證明自己確實收到了貨。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過下去,大家都覺得這就是生活,沒有什么不妥的。 但這時候突然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豬島遭遇了12級地震,整個島都沉下海底,簡單地說,豬島從地球上消失了。此時驢島的國王慌了,他并不擔心驢島也遭遇地震,他擔心的是以往的這套運作模式被打破了,接下來該怎么辦?   

   

驢島的國王問大臣該怎么辦?  一個最聰明的大臣說:立刻封鎖消息,不要告訴老百姓豬島已經消失,然后一切都照舊。驢島還是照常的將空船裝滿糧食,然后駛出碼頭,運往豬島所在海域。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令船員大為震驚,因為船長下令將糧食全部傾倒在大海中。等船員倒完糧食,他們又像往常一樣開回驢島,驢島的印刷廠印了一點綠紙片發給老百姓。就這樣,豬島已經消失的事實竟然在驢島被瞞了好多年。   

   

驢島的國王忍不住問那位最聰明的大臣,這一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大臣說:很簡單。我們生產的糧食運到豬島去,這些糧食到底是被人吃掉了,還是倒入了大海,這對我們而言沒有任何區別。因為我們的目的是獲取那些綠色的紙片。既然是這樣的話,豬島是不是存在,對我們也沒有區別,所以我們將糧食倒入大海,是不會被人看出破綻的。  

   

國王想了想,說:那為什么不把這些糧食送給窮苦的驢島老百姓呢? 大臣聽完立刻說道:那可不行!如果你將糧食免費送給老百姓,就會讓老百姓養成不勞而獲的惡習,一旦他們知道原來不干活少干活也可以活的這么好,誰還會賣力干活呢?如果老百姓都不賣力干活了,那這世道就變了呀。   

   

上面這個寓言很是荒誕,但是現實中的荒誕并不亞于此。先讓我們來看一組數據:2010年全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支出大約是1.4萬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我們目前擁有285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合18萬億人民幣,這是社保支出的12.8倍。如果用驢島和豬島的例子來說的話,驢島送給豬島的糧食,足夠自己人吃上12.8年。   

   

現在我們再來做一個智力體操,中國人將衣服、褲子、箱包、玩具、手機裝上集裝箱貨船運往美國,但是在中途政府下令,將這些貨物全部傾倒在太平洋里,不過這筆壞賬記在中國人民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之中,央行再發行相應份額的人民幣給出口企業。此時你就會發現,美國人是不是消費我們的商品已經無關緊要了,因為出口企業已經賺到了錢。而你的鞋子是給美國人穿了,還是躺在太平洋海底,對你而言沒有任何區別。  

   

你可能會說,區別當然是有的,賣給美國人的話,央行會有一筆美元外匯收入;倒入太平洋的話,央行要記一筆壞賬。但我認為你的巨量美元儲備,同壞賬的區別并不大,因為你永遠不可能將這筆錢花完。  

   

我們再來考慮另一種情況,這些商品不再倒入太平洋,而是給中國老百姓使用。你可能會說,中國的老百姓沒錢買,那沒關系,央行印刷人民幣,也即通過財政赤字有秩序地通過“社會公共福利保障制度體系”發給老百姓,讓老百姓增強消費能力。此時企業也拿到了錢,老百姓得到了商品,改善了生活,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多了一筆賬,這筆賬是針對中國人自己的支出。我想,這樣一來人人都會擁護政府的政策好!   

   

美國人在印錢消費,我們也在印錢,但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美國人印錢的結果是換到了全世界的商品,中國人印錢的結果是商品運到了美國。所以美國不會有通脹,通脹都留在了中國。但如果我們印錢給自己人消費,那么形勢就完全得到了逆轉。但是,那些經濟學家會告訴你這不可行,因為他們的教科書上沒有提到可以這么做。所以整個荒誕的故事還會繼續進行下去。  

   

 2011年2月26日 ,在北京大學舉行的第24次CMRC朗潤預測報告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的講話也印證了這個寓言故事,易綱表示,到2010年底中國外匯儲備累計為2.85萬億美元,中國央行開動印鈔機印制了近20萬億元的人民幣用來“對沖”。 并認為這些沒有實物商品作“對應”并由貿易順差引起的貨幣發行”,是通貨膨脹的重要因素之一。并提出不僅要改變“獎勵出口、限制進口”的老思路,而且還要控制大量的熱錢流入中國。  

        

二是股市等證券資本市場的“印錢消費”方式。這個巨型印鈔機的能量是其它印錢方式所望塵莫及的。這幾年中國股市的幾十萬億市值的“非流通股大規模上市”和“股市上漲引起的泡沫化”所印制的超量巨額貨幣,是中國通貨膨脹的主要推手。這種現象是資本社會的常規運行方式。在這方面,等中國股市的“非流通股上市”的差不多了,印鈔量也就能有所收斂,但股市要是“飛龍在天”,還是要繼續通貨膨脹的。  

   

這里可以舉個例子。2009年10月23日,創業板在深圳正式開板, 2010年11月1日馮小剛旗下的一幫文藝界人士入股的叫“華誼兄弟”的股票限售股解禁可以上市流通了,之后馬云、江南春等8個名人股東紛紛套現,僅兩個月內就合計套現在2449萬股以上,按照華誼兄弟2010年11月初到12月底股票均價31.48元計算,套現金額合計在7.7億元以上。僅去年中小板開市以來,中國就制造了成百上千個億萬、千萬富翁。這幾年股市“非流通股大規模上市”,原來那些躺在地上的幾十萬億元人民幣的廠房、機器、資源、土地等的固定資產,現在都變成“活錢”了,都能用于投資和消費了。這種經過股市炒作已經泡沫化并多出來的錢,“無數個非流通股東們”通過這種“非流通股上市”套現的巨量活錢。如果這些資產性收入的所有者想從銀行取出來,進行買地買房子買各種商品地進行投資和消費,你銀行就得屁顛屁顛地給取出來,銀行的鈔票取沒有了,你中國人民銀行就得乖乖地開動印鈔機,夜以繼日地給印刷來,這沒有什么好說的,因為這些“按資分配”收入,都是合法收入。然后這些已經泡沫化的幾萬、十幾萬億元的大錢,再沖進“實物商品市場”瘋狂“掃購”各種商品和進行投資。而這種行為還不是在小范圍內進行,也就必然要成為推動物價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了。現在房地產市場由于調控,已將大宗炒房資金趕到了股市等證券資本市場,并進行了兇狠炒作。也就是說,中國的通貨膨脹還要在股市等巨型印鈔機的推動下,繼續通膨下去。  

        

三是銀行“預支未來,借貸消費”的規模也非常之巨大,但這種印錢消費方式,也是資本社會的常規運作方式。只要是規模能進行合理控制就行了。現在大多數工薪收入的人,都需要通過住房按揭貸款才能買得起房子。由此可見,其“預支未來,借貸消費”的范圍有多大吧。而中國每年幾萬、十幾萬億元的“預支未來、超前消費”的巨量銀行貸款數額,使“有限的商品與過多的貨幣”之間的供求關系發生了嚴重失衡,也就推動了“通貨膨脹”金融危機的深入發展。  

   

有人會說,“房地產泡沫化”怎么解釋?當然,這是“果”,不是“因”。假如沒有銀行給房地產商和買房者那么多的超量貸款;假如股市等證券資本市場沒有給房地產商和買房者籌集那么巨量的資金和炒作差價;假如沒有“貿易順差”所帶給國內的“無中生有”的巨量貨幣發行等,房子會是這種“高處不勝寒”的泡沫化狀態嗎?當然,這里也有個政府宏觀調控得不得力的問題。如果真想去做好,那就有一百種好辦法在那等著呢!   

        

四是財政赤字的發行國債印錢消費方式。這也是一種“預支未來,借貸消費”的印錢消費的常規方式,這是一種政府向富人借錢,并通過建立健全的“社會公共福利保障體系”發給所有民眾錢的擴大消費方式。但與前三種方式相比,則是小巫見大巫的印錢消費方式,并也是社會財富分配畸形化后,彌補分配不公平的缺陷,緩解貧富兩極分化矛盾的重要方式。美國是兩億人每年兩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每年人均一萬美元,相當于每年人均人民幣6。5萬元的財政赤字,并通過“社會公共福利保障制度體系”這樣的載體,把錢發放給全體社會成員,其在克服美國社會嚴重的“貧富兩極分化、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等金融經濟危機方面起到了積極和重要的“安全閥”和“兜底保障”的作用,保證和穩定了美國的內需,并推動和保持了美國社會60多年的經濟社會和諧穩定和可持續發展。而中國現在每年的財政赤字是9000億元人民幣,13億中國人每年人均700元錢。很顯然,在“過剩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仍然沿用傳統的“量入為出”的理財觀念,特別是對于貧富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的中國來說,想盡快地建立社會公共福利保障體系,是很困難的。可是如果中國就是每年發行2萬億元人民幣的財政赤字,馬上100人中就會有99人反對。因為傳統的“量入為出”理財觀念,把中國人給徹底統治住了。也即中國的傳統經濟學教科書上說:這樣不可行。  

     

也就是說,以上這四種主要的無中生有的“泡沫化印錢消費”方式,都有足夠的能量引發和推動通貨膨脹的產生和發展。哪個國家能把這“四種外力”通過“借力打力”的方式,給攪和的與“實物商品”供應恰到好處的境地,這通貨膨脹等的各種危機,也就能避免或是減輕許多了。但這卻是很難做到的。當然,前提得是在“過剩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在一個封閉的即使是“過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體”國家里,也是不需要“折騰”來這“四種外力”的,其經濟運行體也是可以順暢運行的很好的。但進入資本社會,你不想折騰來這種“四種外力”都是不可能的。否則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這“市場經濟運行體”就無法“循環和演變”。  

   

實際上,通貨膨脹就是對一個國家的“貨幣總發行量”與所有可用于交換的“實物商品總量”的“對等、對應”后,所形成的差額,進行的平衡性“校正”。貨幣相對于實物商品多了,貨幣就貶點;實物商品相對于貨幣多了,貨幣就值錢點。當然,“貧富兩極分化”是可以有效地抑制通貨膨脹的。這是因為錢都在少數人手里,多數人想消費卻沒錢消費,就顯得實物商品貨物充足了,東西一顯得多了,價格就穩定住了,甚至還降點。但社會不穩定因素卻增大了,因為民眾看著那么多東西買不起,而少數人花天酒地,窮奢極欲就會鬧心,就需要電影《讓子彈飛》里的革命者張麻子說的那個“公平、公平、還是他媽的公平”來進行調節修正。也即窮人本來就窮,物價大幅上漲,生存問題就成問題了。而在沒有吃喝的情況下,什么大道理也是沒道理了。  

   

正確的抑制、疏導和增強人們抵抗通貨膨脹的治本之策應該是:一是保障糧食及農副產品、水電路氣暖通信交通等“生活必需品”的充足供應和相對穩定的低價格,至少應該是循序漸進的成本推動型的價格緩慢上漲的合情合理的正常發展態勢。二是通過股市不失時機地盡量發股上市地挖大水池子和增加印花稅等方式抑制股市等證券資本市場的過量印制鈔票行為。 三是通過貸款結構的調整減少無效低效的“生產和消費”的貸款量。 如:三套房以上完全不給貸款,耗能、不環保等過剩產能的完全限制貸款等。四是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就業和福利收入,特別是通過建立健全“醫療、養老、教育、住房、公益”等的“社會公共福利保障制度體系”的變相給所有人發錢的方式增強人們,特別是窮人的抗拒通貨膨脹的能力等。六是盡量縮小貿易順差。  

        

也只有實施薄熙來倡導的那種“以民生為導向”的“科學發展觀”的抗通脹組合方式,才是抑制、疏導和增強人們抵抗通貨膨脹的治本之策和人間正道。比如:重慶僅用一年半的時間,即于2011年3月底就實現了城鄉養老保障全覆蓋,其中農村農民養老全覆蓋,比全國提前了十年。也就是說,全國每個退休農民老人55元的養老金,要到2020年才能實現全覆蓋。重慶是中國的發展方向和希望。  

   

同時,過于執著和頻繁地采用“加息”這類“一刀切”的對整個經濟體,全部要打五十大板的調控方式,不僅不利于中國擴大內需的長期發展經濟的政策取向,而且也無助于增強中低收入群體的抵抗通貨膨脹的能力。 現在我國控制通貨膨脹的“貨幣工具”有“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差別性貸款、差別性利率”等手段。但其作用必竟是非常有限的。加息,意味著進入中國的資金更加保值,外資都來換人民幣,人民幣就供不應求,就升值。再炒炒股、炒炒房等,就更增值,推動房價、股市上漲,就泡沫,錢太多了,就通貨膨脹,加息與通脹就是這么個外在傳導機制。加息,也意味著整個社會里那些缺乏自有資金,需要貸款的相對弱勢的企業、家庭等群體的投資和消費,因需要付出更多的利息而使投資和消費的成本大幅上升了,并形成了“劫貧濟富”的窮人向富人輸送利益的擴大貧富差距的“按資分配”的利益機制。加息,確實無助于“有效地”抑制通貨膨脹,其只是通過增加貸款成本,讓企業、家庭和個人等少貸款、少投資、少消費、多儲蓄地減少投資性消費和生活消費等,是一種“一刀切”的效果并不是很好的抑制通貨膨脹的招數。同時,加息也對股市等證券資本市場的印錢消費行為,對貿易順差的印錢消費行為,對財政赤字的印錢消費行為等沒什么太大的約束力。如果不控制住股市、過大的貿易順差和巨量無效低效放貸等的巨型印鈔機的發力,那是沒有多大作用的。也就是說,控制通貨膨脹,不僅需要中國人民銀行出手,還需要證監會、外匯管理局和財政部等的部門的參與,更需要農業部等所有的商品生產和交換的部門通過提供充足的商品來參與支持和配合等。  

         

五、貨幣生產“短缺或是銷毀”引發的“通貨緊縮”金融危機  

      第五種危機的表現形式,是貨幣生產“短缺或是銷毀”引發的“通貨緊縮”金融危機。這是一種宏觀上的“實物商品總量”遠遠超過“貨幣的總量”而引發的一種貨幣升值的金融危機。這種形式的金融危機,通常是通過“貿易逆差”、“銀行巨額限貸,也即緊縮銀根”、“財政赤字大量減少”,特別是股票等證券資本金融市場”的資產價格大幅下跌而引起的金融資產嚴重縮水的“對大量紙幣進行銷毀”而形成的“通貨緊縮”的金融危機。2007年中國股市從6100點跌到1600點和緊縮銀根等,以及美國由次貸危機引發的股市等證券資本市場大幅度下跌所形成的金融危機,就是這種“貨幣緊縮或是貨幣銷毀”的“通貨緊縮”金融危機的大規模上演。   

   

同時,也因在社會貧富兩極分化嚴重的國家里,因少數人占有絕大多數社會財富,而多數人只占有少量社會財富的想消費卻沒錢消費,而助推形成了這種“通貨緊縮”的金融危機。通常在不能有效地縮小貧富差距和保證金融市場穩定上漲的情況下,資本主義國家應對這種“通貨緊縮”金融危機的辦法,就是采取“財政信貸等手段”地通過銀行大量發放貸款和財政赤字地發行債券等方式向富人借錢地采取“預支未來,超前消費”的方式來彌補和掩蓋這種“分配制度和金融市場上的缺陷和漏洞”。  

       

2009年,中國超常規地運用“財政信貸等手段”,通過銀行大量發放貸款和財政赤字發行債券等方式,以及向公共基礎設施等投資4萬億元,都是向富人借錢地采取“預支未來,超前消費”的方式來刺激經濟發展的舉措。  

        

美國等發達國家之所以對這種金融市場產生的“通貨緊縮”金融危機形式,在中國人看來還是很正常的“波動”,就變得是那樣心驚膽顫、驚慌失措,主要還在于美國等發達國家采用“小生產、大分配、大交換、大消費”的市場經濟運行模式。也即這種模式就是利用其美元的霸權地位和信譽,將世界各國的財富,這一塊塊“大蛋糕”都連哄帶騙地一古腦地投入到了他們大鍋里了,并推動著其金融市場的繁榮昌盛,使其國民分享著全世界人民的辛勤勞動為他們做成的幸福美味大餐。  

         

而中國則是在市場經濟運行中形成的是:“大生產、小分配、大交換、小消費”的模式。“大生產”導致了商品生產的過剩,并通過商品輸出的“大交換”的“外需”來消化其40%以上的過剩商品和生產產能,也即讓外國人幫忙消費。而那種打碎毛澤東時代創立的“公有制和社會公共福利保障制度體系”后形成的社會財富由少數人獨享的“小分配”模式,也就必然要形成與之對應的“小消費”模式了。由此也就不可避免地產生經濟運行過程中一些環節和鏈條的破壞和中斷的各種金融經濟危機了。  

       

世界“通貨緊縮”金融危機為全世界各國發出了明確的警示。也即世界“通貨緊縮”金融危機警示了所有發達和發展中國家,在建立金融資本市場過程中,對于那些無多大用途的“即無籌資功能,也無稅收功能,而只有分配和再分配功能”的“層巒疊障”式的金融衍生產品,比如股指期貨、期貨等的創新和制度建立,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并采取特別審慎的態度加以對待。  

       

六、商品交換和交換手段“過剩”的經濟危機  

      第六種危機表現形式,是商品交換和運能“過剩”的經濟危機。目前,全世界范圍內的這種有如對飛機場、高速路、鐵路、港口、商場、互聯網、通信和飛機、汽車、火車、輪船、電話、手機等“交換設施和交換工具”等的大規模建設和發展,正是推動交換和交換手段由“短缺”向“過剩”階段的轉變。如果這些交換設施和交換工具太“過剩”了,就會形成大量的浪費閑置,也就是說進入了“交換和運能過剩”的經濟危機階段了。交換設施和交換工具等發展到“過剩”的時期以后: 一是該建的都建了,該制造的都制造了,經濟至少在“交換”環節方面的發展就沒有多大的動力了。  二是因高速路、飛機等“交換”設施和工具的發達,開始象美國那樣的大量地拆除沒多大用途的“過剩”的有如鐵路等那樣的“交換”設施,淘汰有如費油的“通用汽車”那樣的落后運能了。 三是交換設施和工具等的“過剩”,也是對“交換”資源的過多浪費。這實際上就是政府、企業等各層級組織對經濟進行自覺的“有計劃”,并力圖規避這種可能因“交換”設施和工具等的發展“過剩”,而引發的市場經濟“交換和運能過剩”的經濟危機。  

        七、商品交換和交換手段“短缺”的經濟危機  

      第七種危機形式,是商品交換和交換手段“短缺”的經濟危機。南京市的長江上,現有的三座大橋等“交換”設施已不能滿足車輛等“交換”工具的高效率運行了。前兩年的新聞上說,車輛過江在繁忙時期要等候一個多小時。這就是因“交換”設施不足,導致的交換手段“短缺”引發的小規模“交換短缺”的經濟危機。而南京市要在長江下面的 60米 處建設地下隧道,用以改善這種“交換”設施的短缺,就是有效緩解這種小規模“交換短缺”經濟危機的重要措施。而中國大量地建設高速路、鐵路、港口、飛機場和制造各種車輛、飛機、輪船等“交換”設施和工具的所有工作,都是政府、企業等各層級組織對市場經濟進行自覺的“組織管理、規劃計劃、調節調控”,并力圖規避這種可能因“交換”設施和工具發展的“短缺或是叫滯后、瓶頸”引發“交換短缺”經濟危機的重大政策措施。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更主要干的活,就是推動商品“交換和運能”,由“短缺”向“過剩”階段的轉變。  

       八、商品消費和消費手段“過剩”的經濟危機  

      第八種危機形式,是商品消費和消費手段“過剩”的經濟危機。對于少數占有大量社會財富卻沒有足夠的即期消費能力的富人們來說,其消費狀態就是處在“消費過剩”的經濟危機之中了。而那些有如飯店、旅店、商場、旅游區、網吧等的消費設施和工具的過多的蜂擁而上,當建設完善到一定程度,也就必然要出現“消費和手段過剩”的經濟危機了。我們每天都能看到眾多在競爭中倒閉閑置的各種飯店、旅店、商場等消費設施和工具,以及這個行業不斷的利潤平均化等,就知道這種“消費和消費手段過剩”的經濟危機,都是時時刻刻地發生著。只不過是因為這類所謂的“消費和消費手段過剩”的經濟危機,發生的過于小型化、常態化、影響和破壞力很小,而被人們忽略罷了。  

       九、商品消費和消費手段“短缺”的經濟危機  

      第九種危機形式,是商品消費和消費手段“短缺”的經濟危機。雖然商品的“生產和交換”進入到今天這種現代化和高效率的時代,并形成了商品“生產和產能”,商品“交換和運能”的過剩,但由于社會財富的“分配”,還不公平、不合理,使大多數人想消費卻沒錢消費,并成為了“擴大消費”的最大阻礙和羈絆。由此,也就必然要引起因分配不均衡而導致的,雖然商品貨物在商場店鋪里琳瑯滿目,但大多數普通老百姓的消費狀態卻是處在消費非常疲軟的“消費短缺”的經濟危機之中了。這在“過剩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也是形成“消費短缺”經濟危機的最根本的原因。  

        

緩解“消費短缺性”經濟危機的方法,大致可采用以下四種基本解決辦法:一是通過建立健全以公有制為基礎的所有制結構和調整國民經濟二次分配方向,來緩解“分配與消費”之間的不平衡和矛盾。 二是通過發展“借貸消費”來緩解或是掩蓋“分配與消費”之間的不平衡和矛盾。 三是通過股市等證券市場上漲的印鈔機發泡增加虛擬分配收入來緩解或是掩蓋“分配與消費”之間的不平衡和矛盾。 四是參與國際分工并借助外國的“市場經濟運行體系”來促進和刺激本國的消費等。   

   

綜上,我們不僅周延性地羅列了四大類、九個基本類別的人類社會“金融經濟危機”的所有外在表現形式,而且還全面系統地講解了這些“金融經濟危機”的內在形成和運行機理,產生的根源,以及治理的方略和對策。很顯然,這個“危機理論體系”,應該是當今世界上關于“危機理論”方面最理論化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了。而且這個“危機理論”,也早已成為指導當今世界各國“應對”各種形式的金融經濟危機的最有說服力的“宏觀理論經濟學”武器。我的講解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2011年4月20日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5.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6.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7.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8.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9. 哪些人不敢承認階級斗爭的客觀存在?
  10.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掩耳盜鈴及其他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