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亮劍,阻擊日立——中國信息安全領域打響保衛戰
■《環球財經》編委 白益民
誰擁有更多的數據,誰能夠充分利用這些數據,誰就能夠在今天和未來的競爭中占據主動。因為數據的占有量和利用效果,決定了企業的信息化程度。這需要經過長時間的信息化磨合與教訓才能完成。
國外企業早就走在了國內企業的前面,而且相關的數據存儲產品領域也幾乎被日美企業占據著。尤其是高中端的數據存儲產品,完全是日本日立公司關系企業的天下(參見筆者發表在《環球財經》2011年1月刊文章:“影子日立:隱蔽在美國企業背后的攻城者”)。
反觀中國數據存儲市場,除了華為公司以外,幾乎找不到能夠擁有最高端技術以及巨大利潤的公司和企業。中國大多數數據存儲公司都是在做系統集成,代理國外的品牌產品,只能賺取少量的代理費,這對發展自主數據存儲產品有著極大地影響。
沒有利潤,就無法生存,更談不上研發。數據存儲領域對技術的要求很高,不是傳統行業打價格戰就可以輕易實現的。況且,數據存儲領域關乎國家經濟、金融、政治和軍事等方面的安全問題,除了依靠我們自己,是誰也不會幫我們的。
“日立GST”揮舞知識產權大棒
2004年12月29日,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簡稱:日立GST)宣布對中國南方匯通微硬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國母公司南方匯通世華微硬盤有限公司(簡稱:匯通世華)及其聯營研究機構Riospring Inc.提出訴訟,控告該公司侵犯日立GST硬盤機的多項產品專利權。作為日本當時影響最大的一起對華專利權訴訟,此消息一出,舉國嘩然。
在微硬盤(數據存儲的一類)生產領域,世界上具有量級生產的廠家只有日本的東芝和日立、美國的希捷、中國的匯通世華,而IBM將其微硬盤賣給日立GST之后,全球的微硬盤技術和生產都有向日本轉移的趨勢。事實上,東芝的微硬盤產品多數用在自己的消費電子產品上,而供應全球市場的主力目前仍舊是日立GST。
當時,日立GST有4300多個專利(注:原歸IBM所有),而南方匯通有200多個專利,與日立比起來,匯通世華小得可憐。日立為了獨霸市場,不僅斥資20多億美元購買了IBM的微硬盤技術,還投入5億多美元在深圳建立了微硬盤生產中心,相比之下,總投資不超過2億美元的匯通世華更像一個“實驗車間”。
然而,自2003年1月正式投產以來,中國的匯通世華依靠專有技術、政府強力支持以及低廉的用人成本,不僅在世界上率先成功推出容量為2.4G(千兆)、4.8G、6.0G的1英寸微硬盤產品,還研發出了容量為40G的1.8英寸微硬盤和容量為1.0G的0.85英寸微硬盤,并先于日立公司攻克了微硬盤的垂直讀寫技術,在業界引起震動。
作為微硬盤領域的傳統強勢力,日立GST在收購IBM硬盤部門之后擁有了微硬盤方面的絕大部分專利技術。而在1英寸微硬盤領域中,日立的最大競爭對手只有匯通世華一家。
2004年5月,日立存儲投資5億美元在深圳設立微硬盤“整機”廠,主要生產1.8英寸和1.0英寸的微硬盤,與匯通世華的主導產品形成正面交鋒。巧合的是,匯通世華的生產廠在貴陽,而銷售和管理團隊都在深圳。
日立了解到匯通世華雖然資金緊張,但在政府的支持下,即將引進實力強大的戰略投資者,所以日立選擇立即起訴,此舉不僅能有效嚇阻戰略投資者,更能通過馬拉松式的訴訟和高額的訴訟費用將匯通世華逼入絕境。顯然,日立毫不猶豫地對一個在規模上跟自己完全不在一個等量級的匯通世華下手,徹底將中國自己的微硬盤扼殺在搖籃中。
匯通世華:
未能延續“華為式勝利”
研發一直是日立GST謀求成為全球第一大微硬盤生產企業的法寶,中國市場更是日立環儲謀求霸主地位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南方匯通此時正處于快速擴張期。把強敵扼殺于襁褓之中,是最保險也最容易成功的手段。倘若一擊成功,日立GST固然可以繼續坐穩江山,享用微硬盤的巨額利潤;即使案件拖延若干年,日立GST也可以讓匯通世華疲于應戰,疏于拓展市場。
事實上在2004年,匯通世華的小規格硬盤產量已經突破了100萬臺,直接對日立造成了潛在的威脅。在2004年10月深圳高交會上,匯通世華獲得了3.56億美元的訂單,更是風聞將接到蘋果iPod微硬盤的訂單。蘋果iPod的熱銷使得全球微硬盤的供應能力陡現不足,日立本身已經難以滿足蘋果公司的需求,自然更害怕蘋果把訂單交給匯通世華等競爭對手。
此時,日立GST要求南方匯通賠償其經濟損失,并向法院申請永久性強制命令,禁止匯通世華及該有關公司在美國生產、使用、進口及銷售涉嫌侵權的產品;而匯通世華在2004年12月30日晚發表正式聲明稱,公司所生產的微硬盤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日立公司是采用媒體渲染手段進行商業干擾,匯通世華已委托律師全權處理該起訴訟。
回朔歷史,匯通世華案與2003年7月底最終裁決的思科華為案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美國時間2003年1月23日,國際行業巨頭美國思科系統有限公司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地方法院正式起訴中國華為公司及華為在美國的兩家分公司——華為美國公司和Future Wei技術公司,稱其在美國境內銷售的Quidway路由器和交換機侵犯了思科的知識產權,要求華為停止上述行為。
華為被迫加入這一場知識產權訴訟案。當時的形勢對華為是萬般不利:思科為了達到目的,早就在其全球業務系統中成立了“Beat Huawei”的機構,專門針對華為的市場行為制定策略。由于華為的堅持,2004年7月28日,思科與華為最終達成和解,法院終止思科對華為的訴訟,全部解決了該起專利爭議。
華為與思科之爭,是后來競爭者與市場壟斷者之間不可避免的利益之戰。華為從被迫應戰,到最終“和氣”收場,中間經歷了種種艱辛勞苦,但也表現出成熟企業的風范。華為最終依靠過硬的技術專利和國際化大企業所應有的管理、競爭模式贏得了這場訴訟的勝利。在時隔不到兩年后的2004年12月29日,類似的訴訟案又已拉開帷幕。匯通世華案與思科華為案某種程度上來說驚人地相似。
然而,匯通世華未能延續“華為式勝利”。 2006年7月2日,星期一,貴州南方匯通世華微硬盤有限公司(匯通世華)關上了大門。隨著外籍員工于當日晚間最后一批撤離硬盤廠,這個地處云貴高原的高科技工廠,在靠存貨周轉了9個月之后,終于沉寂了。微硬盤項目,一度是貴州的光榮,也承載了太多夢想。它身上曾寄托了于三五年內達到100億美元產值的期待,也是更為龐大的高科技產業躍遷式發展的第一步和最關鍵的一步。
與匯通世華一起破滅的,不僅是激情與夢想,還有總計約20億元的巨額投資。2006年8月2日,貴州省銀監局局長鄧瑞林在《貴州日報》發表文章,其中透露,“截至 2005年末,農、建、交、商四家商業銀行共向貴州微硬盤公司累計發放貸款11.75億元,產生不良貸款8.7億元。”
“日立HDS”誓在中國做老大
就在日立GST起訴南方匯通的前1個月,即2004年11月16日,日立數據系統有限公司(簡稱:日立HDS)的CEO巖田真二郎到了廣州,發出了欲奪中國存儲市場老大位置的戰斗“檄文”。事實上,日立HDS和日立GST都屬于日立公司的信息集團,而日立HDS是其核心業務,2003財政年度(截至2004年3月31日)全球實現了24.9億美元的營業收入。
作為專注于高端市場的專業存儲公司,日立HDS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全球一半以上的財富100強企業是HDS的客戶。在高端市場上,日立HDS此前在中國市場發布的新一代存儲系統TagmaStore通用存儲平臺,在技術上遠遠甩開了競爭對手。在日立HDS中國區總經理吳景祥的計劃表里,HDS要在兩年內成為中國存儲市場的老大。
2005年是日立HDS在中國市場上打基礎的一年,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已經遍及金融服務、電信、政府、媒體及能源等行業,其高端市場的競爭優勢業內有目共睹。為滿足公司在華業務迅速增長的需求,HDS北京辦事處于2005年1月1日遷入位于北京東方廣場的新址。
作為在華增資項目的重要內容之一,新的日立HDS北京辦事處辦公面積擴展至1800平方米,為原來的6倍。除了辦公環境大大改善之外,日立HDS中國員工數量也有大幅度增加。同時,日立HDS將其北亞區存儲技術培訓中心從香港遷至北京,并在北京新建了一個產品展示中心,為其在中國的合作伙伴和客戶進行專業的存儲技術和發展的各種培訓。
日立HDS自進入中國以來,在中國的大部分業務都通過渠道合作伙伴來開展,因此渠道合作伙伴對公司繼續拓展中國市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高端市場,日立HDS希望將業務進一步滲入中國國內的金融服務、電信和政府等三大重點行業。此外,日立HDS還通過加強與OEM廠商的合作,擴大公司在高端市場的影響力。
時至2010年7月,剛剛就任日立HDS公司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的莊國光,特地在北京的辦公室舉行了授牌儀式,將其三家渠道商升級為“白金合作伙伴”。日立HDS公司中國區渠道總經理蔣慰慈解釋了白金合作伙伴的含義:“與三位白金合作伙伴的關系,已經從普通的渠道合作提升到了非常密切的程度。”
談到三家伙伴的晉升,莊國光強調了日立HDS對于渠道的重視,“如果合作伙伴不成功,我們就不會成功。并非只是我們在市場上打拼,最重要的是合作伙伴一直在和我們并肩戰斗。”在加入日立HDS前,莊國光曾擔任甲骨文公司中國區金融、電信、媒體、公用事業部總經理及上海分公司經理。
“華為”出手,翻“云”覆雨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籠罩的烏云下,企業對IT采購成本控制的欲望比任何時候都要強,而“云計算”、“云存儲”、“云服務”這些云模式擠進了人們的眼球,它們提供了采購和使用IT資源更加經濟的途徑。此時,全球存儲和網絡安全設備市場已經達到230億美元,中國的存儲和網絡安全設備市場預期超過11億美元。
在存儲領域,中國的產業才剛剛起步,計算領域有曙光和浪潮這樣的企業帶頭,但是此前國內沒有真正一家廠商在做存儲,直到中國的華為公司從2006年開始做存儲。此前,華為公司作為硬件廠商,主要精力集中在基礎硬件上面。其實早在2003年,華為就動用幾十人開始做預研發,緊接著在2007年開始研究“云存儲”。
2008年2月,華為與美國賽門鐵克公司合資成立了華為賽門鐵克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華賽),致力于網絡安全與存儲產品的研發、銷售和服務。合資公司總部設在成都,其中華為占51%的股權,賽門鐵克占49%。華為總裁任正非擔任新公司總裁。華為向該合資企業提供一定技術許可,并提供750人的工程師團隊。而賽門鐵克為新公司提供一定的存儲和安全軟件許可,賽門鐵克還向新公司投資了1.5億美元。
2009年9月,華賽的信息存儲安全項目在成都高新西區揭開了面紗,超過1.5億美金投入已經全部到位,研發重心落在存貯與安全領域,試圖為全球電信運營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和企業提供解決方案。此時,華賽員工人數已由成立之初的800人擴張至3500人,已爭取到政府、運營商、金融、能源、交通等行業的1000多個重要客戶。
華賽在成都的計劃是啟動部分樣板和試點項目,形成向外拓展的平臺,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和經銷商參與。華賽看好醫療、能源、交通等應用領域,此外推進政務數據化和視頻監控也是在成都地區布局的重點戰略。對于未來,華賽副總裁蘇立清表示:“在云時代,華為賽門鐵克將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出發點,持續投入,致力于成為云基礎架構的領導者。”
2010年5月,華賽在北京發布名為“泛在多業務云”的云戰略(“4+1”朵云),滿足客戶對云服務的多種需求。實際上,華賽自成立之初啟動了向云計算進軍的戰略。華賽云戰略的“4+1”朵云,其實都是經受過市場檢驗,有過實際運用的“成熟”的云。該公司只是將旗下的云產品進行了一次全面整合,以此作為其云發展戰略的一個新臺階。
5個月后,即2010年10月,華為賽門鐵克科技有限公司(華賽)宣布為中國科學研究院(簡稱: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成功搭建建設容量達6PB的云存儲服務平臺。借助華賽云存儲服務平臺,中科院數據資源中心可以向中科院全院用戶提供數據存儲服務,以更好地滿足科研人員的數據存儲、信息資源共享需求,同時該系統未來還將面向市場需求,向中科院以外的用戶提供數據存儲服務。
華為賽門鐵克存儲產品線總裁范瑞琦表示:“云存儲基礎平臺建設作為網絡經濟下一個新的增長點,是全球存儲行業的發展潮流之一,其應用范圍正在不斷擴大。華為賽門鐵克作為少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云存儲平臺廠商,積極致力于推動應用與存儲相結合,幫助用戶實現從使用存儲設備向使用存儲服務轉變”。
日立急忙架“云梯”
正值日立集團創業100周年之際,2010年10月27日,日立數據系統(日立HDS)當天在北京舉行的 “2010日立數據存儲科技峰會”上宣布推出最新解決方案包括新型日立虛擬存儲平臺,為企業級虛擬化IT解決方案樹立了全新的行業標桿。“日立數據存儲科技峰會”是日立HDS一年一度的用戶大會,2010年大會主題定為“存儲無限,立領云道——展望未來數據中心”。
在此次大會上,日立HDS首席執行官Jack Domme發言中表示:“在預算縮減、組織變革和競爭加劇的背景下,IT必須用更有限的資源完成更繁多的任務和應用,企業正面臨著確保信息的可用性和安全性等諸多挑戰。我們正在通過采用一種適用于所有數據類型的統一通用平臺,并通過日立數據系統在虛擬化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幫助整個IT行業解決這些緊迫的挑戰。”
隨后不久,日立HDS高級副總裁及亞太區總經理 Kevin Eggleston在2010年11月15日接受搜狐IT專訪時表示:“云存儲市場在中國蓬勃的發展,尤其是在一些行業,比如說電信行業(華為的優勢領域)這樣的重點行業,發展是非常快的。隨著全球化越來越明顯,日立數據在全球的很多市場都具備了一些共同的特征,進入了一個同質化的過程,但毫無疑問,中國是我們第一位重視的戰略市場。”
云存儲熱度不減,越來越多的IT廠商正在打造一個個幫助用戶順利升入云端的“云梯”,日立HDS也不例外。作為存儲行業的壟斷性廠商,日立HDS將“全面虛擬化、全面自動化、支持云計算、可持續發展”視為其產品及解決方案的內在靈魂,并于2010年推出了讓用戶平穩過渡到云計算的產品及服務,例如日立統一計算平臺UCP、高端虛擬存儲平臺VSP、可加快和簡化云部署的HCP v4和HDI,以及私有分層云和公共在線存儲云等。
2010年上半年,日立HDS宣布推出自己的統一計算平臺產品UCP(日立統一計算平臺)。UCP可用于私有云或公有云的部署,是日立數據云存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下半年,日立HDS宣布推出日立私有文件分層云服務,已經在私有云方面擁有了很多中國大型的企業級用戶,比如聯想和神州數碼。
“日立統一計算平臺”(UCP)作為日立HDS向企業數據中心的一個產品,將四塊東西整合在一起,一個是服務器,一個是存儲,一個是網絡,一個是管理軟件。在這四塊之上進行綜合協調的是日立HDS的智能Orchestration軟件,運行在日立的刀片服務器上,但是通過虛擬化,Orchestration可以把各種品牌的x86服務器作為統一資源進行管理。
日立的刀片服務器叫Blade- Symphony,目前在美國、歐洲、韓國都有銷售,但主要還是在日本銷售。過去生產該刀片服務器是日立(美國)公司,與日立HDS是分開的。2008年,它也并軌到日立HDS來了,在這之前他只是大量地在日本賣,他們在日本做得很大,算得上是排名前三的服務器供應商。現在它變成日立HDS的一部分以后,也在進行產品研發,制定了很多的策略在全球范圍內推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