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泰特談話101資料專輯
1 , 1985年9月22日 美、日、英、西德、法的五國財長及央行行長達成一致意見:美元將貶值。具體涉及日本的條文大概表達了這個意思:日本將實行有以下確切意圖的政策,加強推動(日本)金融市場和日元的自由化,使日元充分反映日本經濟的內在實力。
1973年日元開始實行浮動匯率。在此后的12年內,日元兌美元匯率總體呈現升值態(tài)勢,但匯率基本在250:1上下波動。1985年9月日元兌美元匯率相對平衡格局突然被打破。 9月21日 ,日元匯率較上一個交易日升值一下子超過了4%。此后,日元在17個月內升值57%,日元匯率不斷上升,進入長達10年的升值周期。日元對美元匯率從240:1提高到79:1。
2 ,50年代出口對于日本經濟增長的貢獻并不大(除去朝鮮戰(zhàn)爭帶來的巨大訂單和經濟繁榮)。
1965-1973年,日本的實際GDP年增長率為9.4%,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僅為16%。
1974-1985年實際GDP年增長率降到了4.3%,而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5%(實際效應約50%)。
隨著日本成為發(fā)達國家,經濟發(fā)展速度開始放緩,出口經濟成為重要內容。
70年代的10年里,日本汽車對美出口增加6倍,對歐洲出口,汽車增長54倍、彩電增長10倍、鋼鐵5倍。
1980年,日本出口美國汽車占美國當年汽車上市量21%。
1985年,日本制造的半導體在美國市場上占14%。
1977年起,日美貿易入超比率在30%左右徘徊,1984年達44%,1986年達52%。
從1979年開始,日本的貿易順差從月1萬億日元(按1979年匯率約50億美元)到1985年時已經超過了9萬億日元(約360億美元)。
3,1986年日本制造業(yè)企業(yè)利潤比1985年降了75%之多。
根據美國海關數據,1985-1988年美元相對于其他貨幣貶值約50%,但美國各類進口商品價格基本上只上漲10-20%。日本很多產商這時候為了保持在美國市場的份額,不愿意提高出口價格。結果是日本制造業(yè)企業(yè)的利潤受到巨大的沖擊。
為了應對“高日元衰退”,日本央行大幅降低利率,貼現率從1985年的6%大降到2.5%,不僅是二戰(zhàn)后最低,而且是當時發(fā)達世界最低。此舉結果:
降低日本企業(yè)融資成本,緩解企業(yè)的壓力。
通過拉大日本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利率差別,緩解(對沖)日元升值的壓力。
促使日本的消費,拉動內需。
日本企業(yè)債臺高筑。企業(yè)的固定負債(還不是全部負債)從1985年的150萬億日元狂漲到1991年的350萬億日元。
4,整個70年代日經指數上漲300%左右(如果計入70年代的高通脹率,實際回報沒有)。
1985-1990年日經指數上漲幅度超過300%。
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美國股市的市盈率不超過20(70,80年代前半部分在10-15之間)。
日本1955-1985年股市平均市盈率10-20之間,而1985-1990年從20幾狂漲到70左右。
1990年日本股市的巔峰時,市值約為5萬億美元。
1990年日經指數40000點后,一路下跌,目前徘徊在10000點。
80年代中期后,日本企業(yè)興起了金融熱,既所謂“財技術”,類似前幾年美國流行的金融工程。1985-1989年,股票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日本制造業(yè)企業(yè)三分之二的利潤來自于金融收入。
1985-1990年日本全國房地產價格大約上漲100%,東京大約上漲150%,這是平均數。
1979-1985年日本房屋貸款大致從17萬億日元升到20萬億日元左右,而1985-1990年從20萬億到40萬億。1990-1996年從40萬億到52萬億左右。
日本城市地價從1990年到2008年穩(wěn)步下跌了50%。
很多企業(yè)都是在極度繁榮和沖昏頭腦的情況下作出投資的。高價投入土地廠房等,后來都虧本。不少企業(yè)倒閉,銀行形成壞賬。1990年初很多行業(yè)產能開始嚴重過剩。
受泡沫經濟影響,日本企業(yè)1988-1990年企業(yè)設備年增長率分別為14.8%、16.6%、12.4%,投資額年年超過美國。過度的設備投資是90年代設備投資停止的主要原因。
日本是注重內部團結和諧的國家。經濟蕭條時期日本受到很大沖擊,一個銀行家大幅賣空日元賺得盆滿缽滿,隨后在一片聲討中遭到刺殺。
5,1985年日元大幅升值后,1986年日本貿易順差大降,但如果以美元來計價的話,由于日元升值了以美元計算的日本貿易順差并沒有受到顯著的影響。
日本對歐洲的貿易順差根本沒有受到影響。
日本90%的原料依賴進口。日元的升值大大降低了原料進口的成本,消費者通過產品價格的降低而提高實際所得,企業(yè)通過降低成本而提高利潤率。1985年的升值節(jié)省了近每年2萬億日元的能源進口費用
根據日本經濟計劃廳估算,從1985年10月到1987年12月日本因日元升值獲得的利益約合2265億美元。(1985年日本GDP是1.5萬億美元)。
日本一些大企業(yè)1987年的盈利率平均達33.2%。
1985年日本海外生產比率為3%,1999年為14%,很多低附加值產業(yè)被移到海外。
1985年日本已成為世界的最大債權國,1985年日本的對外純資產額為1298億美元,1991年達3830億美元,2004年高達16118億美元。
1987年增加財政支出9.6萬億日元擴大內需(約3%的GDP),再加上大幅降低利率,導致流動性極度過剩。
日元大幅升值,產生“財富效應”,1987年企業(yè)利潤和宏觀經濟表現很好,使自信心更加膨脹。1989年日本股票市盈率高達70以上,出租商業(yè)房地產的利潤率不到2%。
1990年開始日本人口幾乎零增長。
(以上資料主要來源天涯經濟論壇,作者Cincinnatus)
6,本幣升值并沒有阻擋德國和日本出口的長期增長趨勢。
從1969年德國馬克升值開始,到1990年10月德國統一,馬克兌美元從 0.49升 到1.29,升值幅度為164%,但出口增長更快,出口規(guī)模從1969年的581.3億馬克增加到1990年的3407.8億馬克,增加幅度為486%。
日元從1971年開始升值,到2007年7月,日元兌美元從358上升到120,升值幅度為195%,而2007年1-7月日本出口相比1971年同期增長了892%。
即便在一個較短時期,它們本幣的快速大幅升值也沒有導致出口的大幅下降。
1985年2月到1987年12月,德國馬克兌美元累計升值110%,但同期德國月度出口規(guī)模仍然增長了1%;1985年5月到1989年1月,日元兌美元累計升值98%,日本出口月度規(guī)模減少了21%。
短期升值幅度較大,可能升值初期出口有較大幅度下降,但隨著出口廠商成本和出口結構的調整,出口增長會逐漸恢復。
以上數據轉自《以“升值”抑制“通脹”》頂點財經 作者:陳勇
——獨立思考 閱讀經典—— 蘇州雨果書店與您交流思想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