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虛擬化催生經濟泡沫
——中國經濟安全系列之三十八
江 涌
原載《世界知識》2010年第14期
清代書法大家鄧石如概括書畫要訣:疏可走馬,密不透風,計白當黑,奇趣乃出。寫字作畫如此,經國濟民亦然。當今世界經濟亂象叢生,動蕩連著動蕩,危機套著危機,究其根源,主要在于虛實失調,頭重腳輕。值得關注的是,在相關利益集團的驅動下,中國經濟泡沫化現象日益嚴重,“刺繡紋不如倚市門”,虛熱實冷,繁榮經濟表象下潛藏著深刻的結構性問題,若不及早整治,危機恐難避免。
世界經濟嚴重虛脫
自盤古開天辟地人類社會形成以來,狩獵、采集、農耕等生產生活無一不是“腳踏實地”,有限的商業活動也是物物交換,以貨易貨。后來生產力進步,工業出現,也是實物的生產與加工,勞心者從事管理與研究活動也要求“實事求是”。但是,當金銀從一般物品中游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時候,尤其是當紙幣代替金銀扮演信用貨幣角色的時候,虛擬經濟便正式登上社會經濟舞臺。而當金融部門在一國社會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凸顯,或中央銀行取得獨立地位的時候,標志著虛擬經濟業已取代實體經濟成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無窮的經濟災難也由此開始。
實體經濟是指物質與精神產品的生產、銷售及提供相關服務的經濟活動,是世界財富的基礎和經濟增長的原動力。但是,純粹的實體經濟(如物物交換)費時費力費財,摩擦系數大,運轉成本高,經濟活力不足。為降低運行成本,虛擬經濟應運而生。虛擬經濟原本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依附經濟,但是隨著商品經濟尤其是電子化、網絡化、數據化的發展,使用價值與價值愈發分離,證券、房地產等“輕資產”運營部門愈發增多,經濟金融化態勢愈發明顯,社會財富就愈發具有流動性,如此虛擬經濟漸次并加速遠離甚至脫離實體經濟,異化為資本價值形態的獨立運動。虛擬層次越高,資產規模越大,流動速度越快,國民經濟頭重腳輕的狀況也就越嚴重。據統計,世界每天數十萬億美元的金融交易中,與實體經濟有關聯的不過1-2%。如此,眾多發達國家的國民經濟乃至整個世界經濟呈現“倒金字塔”狀況,從根本上失去了穩定的基礎。
虛擬經濟原本是適應、服務實體經濟的需要而發展的。虛擬經濟的適度發展可以將更多的消費資金和閑散資金轉化為成規模的生產經營資本,由此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提高經濟效益,加速經濟增長。正如卡爾·馬克思所言:“假如必須等待積累去使某些單個資本增長到能夠修建鐵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還沒有鐵路。但是,集中通過股份公司轉瞬之間就把這件事完成了。”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相生相伴,也相互摩擦與齟齬,由此不斷滋生各種各樣的經濟泡沫。適度的經濟泡沫于社會經濟是有好處的,對經濟運行具有潤滑與減震作用,學者類比解析“有泡沫的啤酒喝起來才有味道”。然而,消費者最終要喝的是“泡沫下的啤酒”而不是“啤酒上的泡沫”,泡沫只不過增進一點味道而已。當制造商與銷售商努力引導消費者關注泡沫時,其中很可能潛藏著商業欺詐與信任危機。
當今世界,英美模式是一類典型的金融資本主義,經濟金融化程度于世界長期遙遙領先。分析表明,美國實體經濟創造的GDP占其全部GDP的比例從1950年的62%下降到2007年的34%,虛擬經濟創造的GDP占全部GDP的比例則從1950年的11%上升到2007年的21%。美國企業乃至整體經濟的利潤越來越多來自虛擬經濟。2007年,福特汽車公司全年稅前利潤為58億美元,其中有50億美元是福特公司經營信貸和租賃等金融業務所得,而汽車銷售利潤僅為8億美元。在次貸危機前,美國標普500強企業,總利潤的25%-35%由金融和房地產業務創造。美國戰后三大支柱產業——汽車、鋼鐵和建筑業——早已失去往日的輝煌,取而代之的是金融、保險與房地產業。全美制造業公司利潤占企業總利潤從1950年的48%下降到2006年的13%,而金融、保險和房地產業則從1950年的11%上升至2006年的41%,成為美國經濟利潤的主要來源。虛實失調、頭重腳輕成為美國金融危機與經濟動蕩的根源。
沉湎于“啤酒上的泡沫”的美國似乎只是陷入一時困境,因為美國是大國、強國、霸權國,可以轉嫁危機,假以時日應當可以自我修復。而那些跟風起哄的小國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北歐冰島,人口僅30多萬,長期以來漁業與海產品加工業一直是冰島的傳統支柱產業。但是近年來,在金融全球化浪潮沖擊下,在經濟自由主義“燈塔”的指引下,冰島選擇了一條“棄實業,走金融”的快速致富之路,社會經濟資源紛紛向金融業傾斜。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下,國際貨幣市場融資停滯,流動性枯竭,冰島銀行業迅速陷入危機,三大銀行所欠外債超過1000億歐元,相當于該國經濟規模的12倍。世界喪失對冰島銀行乃至整個國家的信心,克朗匯價暴跌,通貨膨脹急升,國家陷入破產。在宣布無力償付外債后,冰島總理痛定思痛且無奈地表示:“我們還是去多捕一點魚吧!”
中國經濟越來越虛
自上海證券交易所1990年鳴鑼重開以來,中國股市便開始了“過山車”之旅,而且多數時間超載搭乘著各類投資客。滬深兩市分別在1994年、1998年、2001年與2008年四次沖進谷底,數十萬億財富被急速創造而后又離奇蒸發。真所謂“奧迪進去,奧拓出來;楊百萬進去,楊白佬出來;穿西裝進去,套馬褂出來;大小非解禁進去,大小便失禁出來”,投資者一路驚叫癲狂,精神恍惚。
就拿最新一次“過山車”之旅來說,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啟動,滬深股市于2005年7月28日觸底反彈,上證綜指由998點開始啟動,到2007年10月16日呼嘯沖上6124最高點,兩年多一點時間漲幅達到驚人的514%。千萬投資者見證了世界金融奇跡于中國被赫然創造。2006年內,滬深A股大約近500只股票漲幅翻倍,其中上證綜指一年就上漲1500點,漲幅達到130%,是1992年后最大的年漲幅。滬深兩市總市值也從3萬億元(約占當年GDP的16%)飆升到超過33萬億元(約為當年GDP的136%)。滬深兩地開戶數超過8000萬,專家預計股民超過5000萬,依照一家三口計算,竟有1.5億國人直接或間接、主動或被動參與了中國此輪股市狂潮。
中國資產證券化速度超過絕大多數發達國家或中等發達國家。火爆的行情和股票市值的飆升蘊藏著巨大泡沫,美國次貸危機無意中直接刺穿了這個泡沫,同時也顯示出中國股市中摻雜著難以數計而監管者不愿正視的國際熱錢因素。從2007年10月16日到2008年10月30日,深滬股市總市值下跌約22萬億元。千萬投資者再次見證世界金融奇跡于中國被赫然創造。實際上,大起大落的不只是一般數字符號,而是財富的重新分配,從散戶到大戶、從小資本到大資本、從大資本到壟斷資本、從一般壟斷資本到國際壟斷資本的積聚,說白了相當一部分財富永久地“流失”了。
當股市的“過山車”沖向谷底時,房地產市場接力再現“非理性繁榮”。2003年以來,中國房價扶搖直上,只是在2008年放慢了腳步(與股市乘客“換乘交接”),進入2009年再次直沖云霄,部分城市房價已超過最火爆的2007年水平。2009年,上海、深圳、杭州、北京等中心一線城市的房價上漲了30-40%,而且房價上漲浪潮不斷涌向二線、三線城市。筆者老家無為乃一小縣城,一般房價都能賣到3000-4000元一平米,小民百姓愈發望樓興嘆:“瘋狂混凝土”!一線城市的房屋租售比普遍超過1:300的警戒線(該比數是用作判斷房屋是否具有投資價值和存在泡沫與否的標準)。房屋銷售價格與居民家庭可支配年收入比普遍超出20-30倍,遠遠超過聯合國給新興市場界定的5-8倍的合理范圍(次貸危機爆發前,美國房屋泡沫嚴重的幾個城市也不過6倍,而且人家售賣的是完整產權,中國只是70年的使用權)。房屋空置情況十分嚴重,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諸多樓盤空置率達50%以上,遠遠超出5%-10%的國際合理指標范圍,反映商品房已嚴重積壓。國際輿論感嘆,何為中國?就是“一千個迪拜加在一起”的那個國家!
除了股市、房市泡沫膨脹外,凡是能被炒作追捧的資產近乎無一幸免。藝術品市場成長及演變的速度令人吃驚。暴富一族一擲千金,上億人民幣買幅字畫不眨一眼。從雅昌藝術網編制的當代中國畫100家指數來看,2004年該指數仍徘徊在1000點左右,之后出現快速上漲,2010年春季最高達到7858點。海南黃花梨木四、五年間,每公斤木塊價格從1000-1500元炒到9000-10000元。綠豆、黑豆、大蒜、普洱茶等普通商品,隨便賦予一個概念(如綠豆養身),其價格都會出現飆升,投機客都會因之癲狂。
如果說炒賣股票是大多數有閑錢階層參與的游戲,股市漲落直接影響的是中產以上階層的“血壓”與“痛癢”。但是,房地產市場等其它與實物有關的泡沫則不然,會直接影響弱勢群體、貧困一族的“冷暖”,沖擊他們的“安危”。因為在收入水平低下、社會保障缺失、養老與育小“一個都不能少”的重擔下,任何一個新的不確定因素出現,都可能成為壓垮已是無比佝僂身軀的稻草。呼嘯升騰的房價不斷粉碎他們“居者有其窩”的樸實夢想,不斷擠壓他們于城市狹縫中的生存空間。顯然,虛擬經濟的膨脹不再是純粹的經濟問題,而是觸及了深層次的社會問題。
“虛熱實冷”后患無窮
馬克思指出,一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國家,都周期性地患上一種狂想癥,企圖不用生產過程作媒介而賺到利潤。隨著經濟自由主義在中國泛濫,想不勞而獲甚至不擇手段致富的人越來越多,從而導致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患上了“暴富狂想癥”,以錢賺錢,而且賺大錢、賺快錢漸成為主流。
“夫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紋不如倚市門”(《漢書·食貨志》)。隨著金融業、房地產業等虛擬經濟不斷膨脹、持續繁榮,中國經濟出現了結構性“虛熱實冷”怪相,“刺繡紋”愈發不如“倚市門”。當談笑間通過內幕交易,即可獲得50%以上的收益率時,當買上一套房就能坐擁20%以上的收益率時,有誰愿意去投資設廠雖“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也很難獲取15%的收益率?哪個投資者還去流連生產制造?大量資金由此從實體經濟領域不斷流出,形成對生產性投資的擠出效應。由于結構性問題,短期內流入樓市、股市的錢一時很難再流回實業,房地產等虛擬行業的“吸金效應”難以改變。中國正處于工業化上升階段,科技創新,制造業升級,產業結構轉型,勞動力素質提升等等,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基礎,是實現國家強大的必經之路,金融業、房地產業急速發展,導致優秀人力、優質物力、巨大財力從制造業撤離,實際是對中國現代化的釜底抽薪。
實體經濟是大眾就業的主渠道,是社會財富的主要來源,是科技創新的基礎,是企業家孕育的搖籃。虛擬經濟膨脹會淹沒企業家精神,社會不事產業,棄實務虛,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中產階層也就缺乏生長的土壤。金融投機猖獗,“博傻”游戲盛行,金融市場的小投資者主要是中產階層,由于信息不對稱、資本實力薄,他們是始終是“博傻”游戲的最后接力者。長期以來,由實體經濟創造出的中產階層,不斷成為金融市場的犧牲品,為虛擬經濟所消滅。由此,中產階層不斷塌陷,“下流化”態勢明顯;而底層人士、弱勢群體“上流化”通道堵塞。如此,期待的“橄欖型社會”不斷收縮成為“M型社會”,社會也因此喪失穩定的基礎。
虛擬經濟膨脹與經濟泡沫化,主要是金融利益集團誘導與操縱的結果,金融利益集團從經濟金融化中獲取巨大的“坐莊”收益。金融利益集團鼓吹,大力促進股市等資本市場的發展,可以優化資源配置,增進經濟效率。但是,中國股市二十年,多半成為一種圈錢的工具,如今房地產則緊隨其后,成為經濟動蕩的新源頭。今日中國,投機業興旺發達,制造業不斷萎縮,“虛熱實冷”愈發突出。實證分析表明,中國虛擬經濟膨脹與實體經濟發展的關聯度只有6%左右,以股市房市為代表的虛擬經濟不僅沒有成為實體經濟的“晴雨表”,相反正不斷成為實體經濟萎縮的“催化劑”,成為國民經濟動蕩的“風向標”。鑒于導致經濟扭曲因素非一朝一夕,因此中國經濟“虛熱實冷”恐將長期化、持久化,中國經濟泡沫化似乎難以避免。政府如若放任金融利益集團積極推動虛擬經濟的自由成長、過度發展,類似今天于美國發生的金融危機今后肯定會在中國發生。
一個沉湎于股票市場、熱衷于房地產投機、傾注于網絡游戲的國家與民族,長期來看肯定是沒有前途與希望的,短期而言也易于遭遇危機。2009年12月中旬,美國財經雜志《福布斯》選出七大迫在眉睫的金融泡沫:黃金、房地產、新興市場、美國國債、大學學費、交易所買賣基金和銅價。《福布斯》評論,回顧過去十年,科技網絡股、房地產及金融服務這三大投資泡沫都最終釀成金融危機,而未來十年金融危機很有可能由七大泡沫引發。該雜志強調,七大金融泡沫當中有超過半數,或多或少都與現時急速發展的中國有著直接關系,尤其是中國房地產市場存在巨大泡沫,中國在未來十年陷入金融危機的風險不容忽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