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吹哨人”約翰·巴尼特死了!
3月9日,62歲的巴尼特被發現死于自己的卡車里,死因為持槍自盡。
可當警方公布該調查結果后,沒人相信巴尼特真的死于自殺,因為他的身份實在太特殊了——他是一名波音公司的舉報人。
連日來,他的離奇死亡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3月15日報道,一位巴尼特的密友詹妮弗在采訪中透露,巴尼特生前曾向她表示“如果我出事,我肯定不是自殺的”。
詹妮弗還表示,巴尼特曾談到即將出庭作證,并預測自己會死。
巴尼特在波音公司工作了32年,長期擔任波音公司南卡羅來納州北查爾斯頓工廠質量經理,參與建造787“夢幻”客機,2017年退休。
自2007年起他就對波音實名舉報,主要圍繞飛機質量、供氧系統缺陷、工人吸毒、沒按照工序進行等問題,巴尼特就這樣邊舉報邊工作,也沒人理會他。
因此,他也被稱為波音的“吹哨人”。
到了幾年前,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才答復,要求波音回應,波音卻說:“我們沒問題,質量好著呢!”
2017年,波音說巴尼特身體不好,并主動幫他辦理了退休手續。
但沒想到巴尼特也不是善茬,他說自己年齡還沒到不退休,于是起訴波音公司。
由于“吹哨人”的堅持,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波音的飛機事故。
到了2019年他向媒體爆料,并對波音公司提起訴訟,指控波音787“夢幻”客機在裝配過程中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
比如,“為了節省工時,部分工人將被篩出的不合格零件又裝回飛機上”;“飛機供氧系統有缺陷,四分之一的呼吸面罩無法在緊急情況下起作用”;“波音的質量管控工作‘形同白紙’”等。
正常情況下,對于這種自家員工的指控,公司應該展開自查自糾,可是波音非但沒有自查,反而警告巴尼特不能“亂說話”。
那么,巴尼特是在“亂說話”嗎?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2017年的一次調查,證實了巴尼特說的話是真的。
他們調查了北查爾斯頓工廠,報告顯示,至少有53個不合格零件,而每一個零件都可能導致飛機出現重大事故,下令讓波音整改。
因此近期,“吹哨人”巴尼特本該出庭作證。
3月7日,他接受波音律師約7個小時的質詢。
3月8日,他與自己的律師進行了一天的質詢,提供很多對波音不利的證據。
到了3月9日,他本計劃接受雙方律師質詢,這個時候意外發生了,巴尼特被發現死在自己的卡車里。
美國當地的法醫辦公室稱,巴尼特死于“自殺”。
事后,巴尼特律師公開質疑官方給出的“自殺說”,稱巴尼特“精神狀態很好,沒有跡象表明、也沒有人相信他會自殺”。
“吹哨人”死亡的消息很快沖上新聞熱搜。
外界紛紛質疑,搞不定問題,就搞掉提出問題的人?
有外國網友說,這就是謀殺。
理由是他死的時間實在太巧合了!
而且人家活的好好的,正如他的朋友說的,巴尼特身體健康、家庭幸福美滿,干嘛要自殺?
完全沒動機!
但死人不會再說話。
嗯,這種公關形式果然“很硬核”!
這件事也引發人們的疑問:波音到底怎么了?
2024年才過去3個多月,而波音飛機卻事故不斷。
1月5日,阿拉斯加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 MAX 9型客機在空中發生艙門脫落事故。
1月13日,日本全日空一架波音737-800型客機的駕駛艙玻璃出現明顯裂痕。
1月17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乘坐的波音737客機在起飛前發生氧氣泄漏故障。
1月18日,美國阿特拉斯航空公司一架波音貨運飛機故障,被迫緊急返航。
2月19日,美國聯合航空公司一架自舊金山飛往波士頓的波音757客機,在飛行途中發現一側機翼“破裂”,緊急迫降。
到了三月更多,11天發生5起事故。
3月4日,一架波音737客機起飛后因發動機起火被迫返航。
3月7日,一架波音777-200型客機起飛過程中發生輪胎掉落事故。
3月8日,一架波音737客機降落時沖出跑道。
3月9日,一架波音737MAX8客機抵達波特蘭機場后,發現貨艙艙門處于開啟狀態。
3月11日,一架從澳大利亞悉尼飛往新西蘭奧克蘭的波音787-9客機出現液壓油泄漏。
為什么會這樣?
3月11日,紐約時報稱,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對波音公司進行審計,發現在全部89項審計中,只通過56項,97處不合格,未通過比例占37%。
另據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這兩年的調查顯示,事故原因也是五花八門,沒打螺絲、沒更換門塞等。
而3月12日,半島電視臺播放了一段視頻,揭開了其中的奧妙。
視頻顯示,記者暗訪波音工廠,管理崗質檢隨心所欲、生產線出問題了也不管,而一線工人更離譜,迷迷糊糊的,為了“醒神”,在崗位上邊吸毒邊工作。
更讓人震驚的是,當記者詢問他們是否愿意乘坐自己組裝的飛機時,大部分員工表示不愿意,他們直言飛機質量糟糕,甚至有人用“垃圾”來形容。
這時候想必大家都在想一個問題:波音事故不斷,管理混亂,質量不過關,僅僅是一家公司的問題嗎?
其實并不是,而是折射出美國制造業沒落了!
一組數據可以看出,美國制造業逐漸走向下坡路。
1957年,美國制造業占比GDP27%,金融地產占比13%;
1968年,美國制造業占比GDP25%,金融地產占比14%;
1981年,美國制造業占比GDP20%,金融地產占比16%;
1994年,美國制造業占比GDP16%,金融地產占比18%;
2008年,美國制造業占比GDP11%,金融地產占比21%,而此時中國的制造業占比GDP則高達32.1%。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奧巴馬、特朗普、拜登三屆政府都發現情況不對:美國工業快不行了,于是趕緊“緊急輸血”,開啟“再工業化”進程。
可是,成效并不明顯。
現在除了金融業和服務業,曾經牛轟轟的美國還剩下什么工業?
主要有四塊。
汽車產業。福特、通用為代表,但近來被中企迎頭趕上,市場份額急劇縮小。
信息產業。高通、蘋果為代表,但去年美國在對華科技戰中屢戰屢敗,蘋果銷量暴跌,市場一樣大大萎縮。
人工智能。包括元宇宙、ChatGPT、sora等,就是割韭菜的產業,一樣沒有什么實質性產業。
最后就是飛機制造業,堪稱全球科技的巔峰,最大的巨頭當屬波音公司。
多大呢?
直接雇員達到153027人,間接有近百萬制造業工人的就業崗位,而且是美國第二大的軍火制造商和最大的制造業出口商。
巔峰時期,全世界有超過一半的民航客機都由波音公司生產。
現在,波音“吹哨人”的死去,加上今年來的事故頻發,這意味著,美國工業最后陣地即將失守!
CNN直言,波音遇到大麻煩了。
的確,麻煩大了,波音曾是美國工業“明珠”。
可是當前,事故頻發,資本唯利是圖,引發的安全教訓令人深思。雖然現在其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客機制造公司,但是不思進取,被市場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總之,波音“吹哨人”死了,然后呢?
然后,波音也會死,美國“再工業化”也就死無全尸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