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全球化時代的勞工運動
陳碩穎
2011年09月22日08:07 來源:《紅旗文稿》
生產全球化及其導致的全球勞動力的分化給當代勞工運動構成了巨大挑戰。一方面,跨國資本對勞動力的分化重組淡化了工人的階級意識,致使工會力量衰退,勞工政黨陷入困境;另一方面,跨國資本在擴張的過程中,將各民族國家原有的等級制度融入資本主義再生產,加強了這些等級差異,引發了外圍國家爭取種族平等、消除性別歧視等相關社會運動。然而,在現實中,這些運動未能與工會運動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合力。在生產全球化時代,傳統勞工運動中兩類具有政治影響的分支——社會民主主義(議會道路)和暴力革命(通過軍事政變上臺,但仍然維持多黨選舉制度)——均體現出一定的局限性。左翼的理論家和實踐家需要重新檢視工人階級和勞工運動,以便應對生產全球化所帶來的種種變化。
一、勞動力的分化對當代勞工運動的影響
(一)工人階級意識的淡化。失去正規工作的老工人與不斷加入臨時工隊伍的新型勞工(如婦女、年輕人和移民)構成了規模龐大的產業后備軍,是資方給在職核心員工施加潛在失業壓力的重要砝碼。核心工人對自由市場競爭“叢林法則”的認同加深了他們隸屬于資本的程度。勞動崗位之間的流動化解了工人與管理者之間的緊張關系,并在工人之間制造新的緊張關系。核心勞動力群體形成排外工會,邊緣勞動力群體又無法有效組織起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二)工會力量的衰退。衡量工會力量的主要指標是入會率。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大部分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會入會率都呈下降趨勢。入會率降低包括多方面的原因,其中非正規就業的比例越來越大是一項重要因素。對于工會而言,他們一直代表全職職工的利益,而且各個行業工會條塊分割、各自壟斷、各自為營,傳統的工會不愿意把非正規就業人員吸納為會員。對于非正規就業人員而言,由于他們的雇主經常處于變動之中,并且在最終雇主和非正規就業人員之間還存在派遣公司等多個中間層次的雇主,因此邊緣勞動力群體沒有足夠的動機和機會加入工會。
(三)勞工政黨的困境。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歐洲大陸國家普遍采用了福利國家政策,資產階級政黨在競選中打出減少失業、提高保障的競選口號,使得其與勞工政黨在政治競選中看上去的差別并不明顯。尤其是那些偏向勞方立場的左翼社會民主黨和偏向資方立場的右翼社會民主黨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的主張越來越接近。因此,社會民主黨中的“左”、“右”界限已經十分模糊,各國社民黨逐漸喪失了自己的身份特征,并且為資產階級代言的右翼政黨掌握著現實的政治資源和經濟資源,能夠通過財政政策(現在往往是赤字財政政策)來兌現其對選民的部分許諾。所以,右翼政黨能夠在進入新世紀頭10年以來贏得數量可觀的選民的支持,而左翼政黨則在競選中敗下陣來。
二、當代勞工運動與新社會運動之間的辯證關系
資本主義在與其他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關聯過程中歷史性地再造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資本努力適應民族國家中早已存在的各種社會結構,如種族的、宗教的或種姓的等級制度,尤其是性別差異,并將資本的剝削邏輯轉嫁其上。原有的等級制度所形成的社會群體的差別,如果運用得當,更能容納非資本主義形式的鎮壓和剝削,資本邏輯的轉嫁只會強化而不是破壞這些差別。例如,東南亞和拉美的現代工廠大量地使用女工就維系了以男性為中心的家庭組織、經濟和權力結構。于是,反抗生產領域剝削的勞工運動與消除性別歧視、保護生態環境、爭取種族平等的新社會運動之間存在一種辯證的關系:作為對擴大再生產領域斗爭的回應,資本主義往往將非資本主義的等級制度融入再生產過程,從而加強了這些等級差異,并引發相關的斗爭。
多數非正規工人都是剝削邏輯與非資本主義等級制度結合的產物,例如非正規工人中的女性工人、少數裔工人、移民工人。因此,非正式工運動與新社會運動之間存在內在一致性。一些國家的非正式工運動蓬勃興起,成為挑戰新自由主義的新草根運動。然而,這些運動未能與傳統的工會運動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其一,馬克思主義或社會主義左翼的傳統觀點認為,資本和勞動在生產過程中和圍繞生產所產生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的核心矛盾。工人階級的最初組織形態為工會和政黨,它們的目標是取得國家政權。工作場所和生產過程中的斗爭成為重心,其他諸如女權主義和環保主義之類的新社會運動仍然處于傳統左派的視野之外。工會成了游離于社會運動邊緣的力量。其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生產領域的斗爭,促使資本借助國際生產分工來輸出矛盾,由于發達國家與資本主義外圍體系實行的是不平等的交換,進而會引發外圍體系國家人民的各類社會運動。但是,這種爭取社會改善的內部斗爭與通過帝國主義輸出矛盾之間的關系卻經常遭到忽視。勞工運動經常陷入這樣一種境地,工人階級的特權階層一樣到國外尋求利益以維護自己的特權,在必要的時候甚至不惜借助帝國主義來達到這一目標。其三,新社會運動的組織基礎不是社會經濟階級或其相應的左/右意識形態,而是按照運動主題來規范的,導致舊式工人階級的政治意義顯著衰落。
三、傳統勞工運動的局限性
面對上述新的情勢,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過去20年的勞工運動中能夠產生一定政治影響力的分支?首先,勞工運動中的社會民主主義分支(議會道路)已經體現出局限性。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中東歐地區人民出于對激進改革導致的社會倒退的不滿而支持左翼政黨,這一時期曾出現歐盟15國中左翼社會民主黨在13國單獨執政或聯合執政的盛況。然而,由于左翼社民黨局限于在資本主義體制內做文章,沒有賦予工人階級實際的權力,從而無法消除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改變資本主義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因此,一旦選民們發現左翼黨并未在執政期內兌現其競選時的承諾,他們就很容易轉向與左翼社民黨政見并無太大差異的右翼黨派。2000年以后在歐洲議會選舉以及中東歐的議會和總統選舉中,左翼政黨接連敗北,右翼勢力卻步步為營。
2009年爆發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進一步表明,社會民主主義所倡導的福利國家制度在不改變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前提下難以為繼。在不消除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改變財產所有權結構的情況下實行以赤字財政為資金來源的福利政策,勢必會導致福利國家企業的競爭力不如那些對工人剝削程度更高的企業的競爭力。雖然社會福利政策能夠緩和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符合資產階級的整體利益,但是,實施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資本家供養,當這種供養的成本過高,影響了私人企業相對于其他國家企業的競爭力時,資本家就會反對福利政策。這也是經濟危機之后歐洲左翼政黨不進反退的原因之一。
其次,傳統勞工運動中的暴力革命分支,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后發生在拉美國家的軍事政變并不是系統地反對資本主義的行動。這些斗爭都難以擺脫地域的限制,而且斗爭內容名目繁多。此外,由于拉美的軍事政變并不是徹底的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革命,所以通過軍事政變上臺的左翼領導人被迫繼續在多黨議會選舉制下與反對黨展開長期斗爭,其政權隨時有可能被顛覆。沒有無產階級專政政權,執政政府就無法收回生產資料,例如查韋斯只能通過提高國家的分成比例和降低外資的控股權來逐步掌控國家的經濟命脈。當代世界勞工運動存在一個危險的傾向,即將所有反抗剝奪的斗爭都貼上“進步”的標簽,把所有的或單獨任何一次反對現存世界秩序的運動都視為一種社會主義的方案。因此,未來的勞工運動不能惟一地關注各種形式的局部反抗,一定要看到前述聚焦于反抗生產領域剝削的勞工運動與女權運動、抗議種族歧視運動等社會運動之間的辯證關系。
四、結語
隨著資本邏輯在世界范圍內的擴張,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人民被納入工人階級范疇。工人階級從抽象的定義上來說仍然是指沒有生產資料所有權和支配權,只能通過出賣自己勞動力來謀生的人,生產全球化并未改變這一點。然而,從對工人階級的具體描述來看,由于新加入勞動力大軍的群體來自具有不同歷史文化道德傳統的國家,加之勞動力的分化,所以工人階級的構成日益錯綜復雜。盡管跨國工人階級因為全球生產一體化的安排而日益成為現實,但是資本對勞動力的分化重組阻礙了各國工人形成跨國工人階級意識。如何在工人中培育這樣的意識,為工人的國際聯合做準備,是擺在各國工會和勞工政黨面前的重要課題。
社會主義的政治包含著被剝削階級的自組織過程,這項事業在范圍和組織方面必須是國際性的,因而必須吸收社會主義的國際主義這一寶貴傳統。資本主義依靠非資本主義等級制度所形成的壓迫性意識形態,進行著復雜的、多樣化的自身再生產。既然跨國資本對工人的剝削是全球性的,工人只有形成全球性的斗爭陣線才有可能改變勞資雙方的力量對比,構成有力量的反抗。因此,勞工運動的各個主體必須與資本主義的全球聯系作經常性的斗爭,并在這種斗爭中重新制定出社會主義的國際主義的基本原則,后者曾作為一種理論原則和政治實踐指導了20世紀的世界勞工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
在生產全球化的背景下,社會主義的國際主義的基本原則應當包括以下三大元素:其一,在尊重各國歷史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盡量統一協調世界社會主義陣營的指導思想。目前世界社會主義陣營里存在各類思潮,內部分歧也不少。馬克思的兩大發現——歷史唯物主義和剩余價值規律把社會主義奠定在科學的基礎之上,只有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世界社會主義才能明確發展的大方向。其二,充分運用各國和各地區之間的稟賦差異,開展廣泛的經貿合作,建立以社會主義國家為核心的分工體系。欠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發展初期往往缺少用于進口原材料和機器設備的外匯,結果陷入惡性循環。古巴和委內瑞拉在玻利瓦爾替代計劃(ALBA)框架下實行的類似物物交換的合作,是一種擺脫依附的有益嘗試。此外,在全球分工高度一體化和復雜化的今天,各社會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力量還必須團結起來,構建以社會主義國家的國有企業集團為核心的分工體系,才有可能與資本主義跨國公司所控制的經濟系統相抗衡。其三,加強勞工運動與社會運動之間的整合。前述非正式工運動與新社會運動之間的內在一致性,意味著社會運動團體和工人有了共同關切的問題。雖然這種共同關切還不足以改造正式工的工會,但可以促成一種越出公司圍墻的社會運動型工會運動。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