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2日參考消息
《日元迎來戰后第五次急劇升值》,日本《朝日新聞》8月21日報道。日元對美元的匯率在美國紐約外匯市場周五(8月19日)突破76日元對1美元,創下二戰后最高紀錄。在紐約的外匯交易市場,日元報價一度達到75.95日元對1美元。英國廣播公司認為,日元升值是由于美歐都存在問題,所以資金向日本集中所致。然而,無論人們對一件事情的發生的原因做何解釋,都不會影響到這件事情所能導致的客觀效果。因此,無論日元因何升值,日元升值的后果只會導致不利于日本經濟復蘇的這個結果。因此,日本政府已經放話要干預匯市。然而,日本政府是否敢于干預匯市,那還要看日本當局如何處理好其與美國的關系,換言之,我們認為,此次日元升值的背景并不是如BBC所說的那些市場原因,而是美國在發揮它對日本政治影響力的結果。美國之所以要在此時對日本施壓,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現任首相菅直人馬上就要下臺了,因此,美國希望日本接下來能夠出一個親美的首相,如前原誠司這樣的人,因此,美國通過金融攻擊手段對日本進行施壓,試圖干預日本首相的人選,這對日本而言,的確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考驗。很顯然,如果日本當局因為害怕美國發動針對其的金融攻擊而在首相人選上向美國妥協的話,那么一個由美國直接干預而上臺的日本新首相必定會使日本在外交上更加親美,而當美國需要日本為美國的主權債務危機埋單時,親美的日本政府必定會比以往更多的滿足美國的要求,說不定就會又來一次所謂的廣場協議。如果日本當局頂住壓力,選了一個表面上不那么親美的人物上臺的話,那么美國很可能因此提前引爆日本主權債務危機。
2011年8月23日參考消息
《利反對派執政能力受質疑》,英國《獨立報》8月22日文章,路透社倫敦8月21日電,路透社利比亞納盧特8月21日電。利比亞反對派政權派駐開羅阿拉伯聯盟總部的代表22日表示,在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政權被推翻后,利比亞不會允許北約在利比亞建立軍事基地。他說:“無論北約來之前還是走以后,利比亞都是一個阿拉伯與伊斯蘭國家。”“利比亞人在上世紀70年代革命時,就反對西方國家在利比亞建立軍事基地。利比亞不會有外國人的基地。”然而,這并不是西方新舊殖民主義勢力所希望聽到的話,因為如果西方軍隊不能進駐利比亞的話,那么西方就不可能隨心所欲地攫取利比亞資源,具體到英國身上,英國就不可能獲得它一心想要獲得的利比亞供水系統的控制權。因此,為了證明殖民者對利比亞的不可或缺性,英國媒體開始努力質疑利比亞造反派的執政能力,如果能夠證明利比亞造反派沒有管理利比亞全境的能力的話,那么英國媒體就能——按它們殖民主義者的邏輯——拋出西方參與管理利比亞的殖民主義主張了。而且,英國媒體“揭露”利比亞造反派內部山頭林立、互不服氣等狀況的目的是為了盡快使得利比亞內部的主要矛盾從利比亞造反派與卡扎菲政府之間的矛盾轉移為利比亞造反派內部的矛盾。由于利比亞造反派在反對卡扎菲政府的戰爭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優勢,因此,如果利比亞造反派拒絕外國政府插手利比亞的戰后事務的話,那么對英國而言,它在利比亞身上最大的既得利益就不可能是其在戰后和平時期對利比亞供水系統的控制權了,而只能是利比亞局勢的不確定性以及由此造成的利比亞石油出口受阻一事給英國的石油出口所帶來的巨大好處了,換言之,盡管英國積極參與到了歐盟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中,然而,如果英國不能確定其在利比亞戰后所能獲得的利益的話,英國是不會支持任何讓利比亞結束動蕩的方案的,就算利比亞造反派上臺執政了,英國也會反過來拆利比亞造反派的臺,直到利比亞造反派接受英國對其的“幫助”。因此,在禍亂利比亞這個問題上,隨著形勢的變化,現在的英國與美國的立場是越來越接近了,而與法國的立場則將越來越遠。由此,加上英國極力反對法德籌建歐元區經濟政府一事,這樣英法之間的矛盾就是多重化了,而這一狀況正好為美國分裂歐盟提供了機會。
《薩科齊突然決定訪華引猜測》,英國廣播公司網站8月21日報道,德國之聲電臺網站8月21日報道,路透社北京8月22日電。如果不是利比亞戰事出現了有利于法國的重大變化的話,那么法國總統薩科齊的訪華就會變得毫無意義。然而,現在,隨著利比亞戰局朝著有利于法國的方向發展了,歐元區的周邊有望穩定了,法國的對外軍事干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證明,因此,法國就有了要求其他非美大國繼續支持它的資本。相對應的,其他非美大國在繼續支持以法國為核心的歐元區的這個問題上也會減少掉一些猶豫。當然,也正是因為中歐合作(或中法合作)的意義越來越大,因此,在中國國內的漢奸媒體上就出現了《歐債風險大過美債 中國不能買》這樣的狗屁文章,可笑的是,該文引用的論據都是美國官員的話,然而,美國官員怎么可能承認美債的風險大于歐債呢?因此,該文根本就沒有一點能夠說服人的地方。再則,無論是歐債危機還是美債危機,其危機最終是否會危及歐美政治安全,那完全要看歐美統治集團自己的手段,中國——作為一個外國——在這一點上是毫無決定性能力的,那種把中國的作用看得過大的論調之所以會產生,一方面有拍中國馬屁的味道,另一方面則是資產階級長期以來所習慣的將解決問題的手段委之于外而不是求之于內的觀念,說白了,就是將原本屬于它們自己的責任推卸到其他人身上。對中國而言,究竟是購買美債,還是購買歐債,甚至購買日債,那都應根據中國自己的全球戰略利益來出發,要本著促使全球更有利于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的原則籌劃,通過多極化來削弱美國的霸權,因此,對中國而言,無論是購買歐債,還是購買日債,都比購買美債要更符合中國的長遠利益,中國購買歐債、日債的一個重要結果是惡化了美歐及美日在國際上的競爭態勢,從而進一步加重了美歐及美日的矛盾,反過來為中國爭取更大的戰略空間以及更長的戰略機遇期創造了條件。如果中國不支持歐元與日元的話,而是坐看美國將歐元、日元一個個都收拾掉的話,那么在美國坐穩霸主寶座的同時,中國也就會面臨一個比現在更加危險的戰略環境,如果說中國有一個崛起的機會的話,那么這個機會只能是建立在西方陣營處于四分五裂的這個前提之下的,如果西方陣營內部的分裂或割據狀況被美國逐一消滅掉了的話,那么一個面對著被美國整合起來的西方陣營的中國又如何能夠獲得崛起的機會呢?對中國而言,要圖謀崛起的話,就應該不斷鼓勵、支持乃至創造西方陣營內部的分裂或割據問題。
2011年8月24日參考消息
《美大使又訪問敘抗議地區》,法新社大馬士革8月23日電。如果將來敘利亞重蹈了利比亞的覆轍,那么這個責任首先就要歸咎到敘利亞政府自己的身上,因為敘利亞政府至今仍然對美國——這個要推翻它的國家——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在面對美國大使一而再地挑釁敘利亞主權的時候,敘利亞政府居然沒有采取任何強硬措施予以回應,這真是讓人難以理解,換言之,敘利亞政府在處理美國大使挑釁敘利亞主權一事的表現上已經暴露出了它的臨死之像。盡管利比亞問題還沒有最終獲得解決,然而,隨著的黎波里被造反派攻破,利比亞局勢朝著有利于歐盟方向發展的趨勢基本就可以確定了,因此,對美國而言,除了在利比亞戰后問題上更多的設置定時炸彈外,現在急需要做的就是及早引爆敘利亞這顆炸彈,總之,美國不會讓歐盟的軍隊閑下來。
當然,我們以前提過的蘇丹也是可能的目標。就敘利亞與蘇丹比較而言,敘利亞的影響力更大,波及面更廣,相對而言,要引爆敘利亞危機的難度也更大(俄羅斯現在依然反對任何干涉敘利亞內政的軍事行動,因為這不僅僅涉及到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火生意,而且還關系到俄羅斯對巴以問題的影響力,以及俄羅斯在伊朗的軍火生意,敘利亞問題拖得越久,俄羅斯在相關地區的軍火銷售就會越火爆),而蘇丹的影響力則較小,而且針對性較強,與利比亞一樣,蘇丹問題也是同時涉及到歐盟與中國在非洲的既得利益,又涉及到石油供給(利用石油供給短缺拉抬油價,這樣就方便美國對俄羅斯進行統戰)和中歐商品運輸線,而美國在蘇丹的既得利益就幾乎沒有,因此,美國引爆蘇丹危機就會更容易些。當然,由于蘇丹已經分裂,因此美國也可以借口南蘇丹動蕩發動入侵蘇丹的戰爭。
不過,問題總是存在另一個方面,蘇丹危機固然是要比敘利亞危機更容易引爆,也正因為如此,蘇丹危機也比敘利亞危機更容易解決,蘇丹政府的軍事實力甚至不如卡扎菲政府的軍事實力,因此,如果美國引爆蘇丹危機的話,盡管可以在一時損害中國和歐盟在蘇丹的既得利益,然而,卻很可能做不到讓蘇丹危機的時間拖得如利比亞危機那么長,在北約(主要是法徳)的軍事打擊下,蘇丹政府恐怕很快就會被推翻,由此反過來只會再一次向國際資本證明歐盟軍事力量的可靠性,從而進一步增強歐元區的生命力,但是,后者恰恰是美國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因此,從美國自己的利益考慮,它現在需要的是在歐盟周邊引爆一場持續時間長且影響力大的動蕩(實際上,美國也一直在中國周邊做著同樣的事情,阿富汗戰爭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例,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也是如此,泰國的政治動蕩也是如此),非如此,不足以真正危及歐元的生死,與之相對應的是,歐元區國家只有盡速擺平周邊動蕩才能堅定世人對歐元的信心。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敘利亞危機比蘇丹危機更有利于美國向歐元區轉嫁危機。此外,盡管俄羅斯反對外國軍事介入敘利亞問題,不過鑒于俄羅斯的對外干涉能力已經大不如前了,所以,如果北約繞開聯合國安理會而行事的話,俄羅斯也是無能為力的。試想,如果俄羅斯真有干涉中東地區的能力的話,那么它早就應該利用這場所謂的阿拉伯之春去引爆石油生產大國——如沙特、科威特、阿聯酋——的政治危機了,因為那更符合俄羅斯自己的利益。而且,如果俄羅斯要在戰略上策應歐盟的話,也可以那么做,即一旦感到西方對敘利亞的軍事侵略是不可阻擋的話,那么俄羅斯就可以反過來迅速介入敘利亞危機,通過加入到軍事干預的隊伍,加快敘利亞局勢從動蕩到穩定的轉變速度,從而在最大可能上破壞美國向該地區轉嫁危機的陰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