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的武器大集正在開張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 特約研究員
■ 陳先
2010年夏,美國防部向國會報告,在奧巴馬主政的兩年中,美國向中東出口的武器達1030億美元;而在1995~2005年間,美國年均向世界武器出口僅為130億美元。國防部前顧問洛倫·湯普森說:“奧巴馬對武器出口比歷屆民主黨總統都積極得多”。有分析家指出,武器出口已成為當前美國安全戰略的基石
沙特和印度是大買家
多年來美國武器的最大買主在中東。據國會研究處統計,2007~2010年之間,美國武器出口合同金額有近一半是同中東國家簽訂的,共達1800億美元,其中沙特670億美元,伊拉克290億美元,阿聯酋280億美元,以色列250億美元。上次中東軍購高潮出現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已過20年,現正處于武器更新周期。美國已同沙特醞釀價值約600億美元的一攬子武器采購清單,其中包括84架F-15戰機和70架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美國在向阿拉伯國家大肆推銷武器時,不能不照顧以色列。在2007年美國向沙特等國銷售自動尋的(自動尋找標的)炸彈時,提高了對以軍援25%,每年達30億美元。為了保持以色列的軍事優勢,在向沙特發貨F-15以前,美國將先向以色列出售20架第五代戰機F-35,而且同意從出售給沙特的F-15戰機中拆除遠程武器系統。
同時,美國也意識到向中東出售武器帶有極大的風險性。伊朗在20世紀70年代政變前,美國向其出售大批F-14戰機,武裝了敵手。后來為了防止伊朗得到戰機零部件補充,美國不得不停產和有步驟地銷毀它們。穆巴拉克被趕下臺后,埃及軍人政權明顯改變親美、以(以色列)立場,但美國已向它出售了70億美元的武器。大買家沙特也極不穩定。耄耋之年的老君主體弱多病,久不視事,王位爭奪激烈;國王身后的拉登故國前景莫測,大批武器很有可能落入到恐怖分子手中,使美國不寒而栗。
印度傳統上主要以蘇(俄)武器武裝部隊,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引進美國武器。1998年印度進行核試驗,美國以武器禁運進行制裁,2001年解禁。近3年來印度大量引進美國裝備,包括以11億美元購買美國6架C-130J軍用運輸機和以21億美元購買8架P-8偵察機。2010年11月奧巴馬訪印時親自推銷美國武器,印度以41億美元購買10架C-17軍用運輸機。美國估計今后10年印度將投入1000億美元外購武器,奧巴馬與印方已達成默契,印將以110億美元購買美國F-16和A/F-18 飛機126架。有趣的是去年俄、法、美三國總統先后訪印,各自都帶有推銷本國飛機的任務,但最終勝出的是奧巴馬。孰料不到半年印度變卦,它對美國不賣第五代飛機F-35意難平,于今年5月宣布將購歐洲新型戰機,美駐印大使旋即辭職。雖然印度表示增購5架C-130J以彌補美國的損失,但仍難抒緩奧巴馬的失望。
美國大力向印度推銷武器的最大風險是開罪巴基斯坦。美國在南亞對巴、印倚重的易位加劇了巴對美國的不滿,而沒有巴的真正支持,阿富汗戰爭的持續和南亞的反恐都將陷入困境。
美國放寬武器出口的背景
美國把武器出口視為“外交上的蘿卜”。美國公開表示,武裝盟國旨在減輕美軍負擔,在軍事術語上稱之為“協同作戰”。外國購買美式武器后,需要美軍派人培訓、指導應用,也離不開美國軍企持續的零部件供應,于是美軍得以加深浸透,買主也必然增加對美國的依附性,從而擴大和鞏固美國在世界的政治、軍事影響。中東之所以成為武器出口的重點,壓制伊朗是重要原因;而提高印度軍事實力,則是為了制衡崛起的中國。
其次,爭取武器研制收益的最大化。美國軍企都是私營,完全靠聯邦投資進行研發。一項大型武器研發需要投入經費上千億美元,周期約為10年。官方和軍企當然都希望武器裝備成型后,銷售數量愈多愈好。以F-15戰機為例,它是波音公司(NYSE:BA)軍工部于20世紀70年代專為對付俄式米格戰機而設計的,屬第三代產品,美軍早已停止購進,公司稱生產線早就應該關閉。現在的生產線主要是為了供應國外客戶零部件,前不久韓國和新加坡提出少量訂單,而沙特提出的大訂單,等于是天上掉下個大餡餅。像F-15這樣雖已陳舊但仍有市場的武器,美國還有不少,包括CH-47奇諾克運輸直升機、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魚叉式導彈等,如果沒有外國買主,都將停產。
第三,美國國內武器市場收窄,需要加大國外銷售。由于美國財政連年出現巨額赤字,現已達1.4萬億美元,國家債務已超過14.3萬億美元的極限,以及奧巴馬許諾10年內削減財政赤字4000億美元,加上伊拉克、阿富汗戰爭被要求結束,今后美國防預算將只減不增,用國防部審計官羅伯特·哈爾的話來說,“水龍頭開始擰緊了”。有分析預測,美軍今后可能減少采購30%。奧巴馬強調美國軍企20多萬員工都是高技術、高薪酬人才,維持這個隊伍對美國經濟十分重要。此外,奧巴馬去年立下軍令狀,到2015年美國出口額要翻番,但迄今為止貿易赤字仍居高不下。增加武器出口有助于實現這一目標。于是就有了國防部前顧問湯普森所說的——“奧巴馬的武器大集正在開張”。
盤根錯節的“軍火后門交易”
美國軍企與五角大樓關系密切,都在華盛頓設有辦事處,平時同國防部、商務部、國務院和國會處理各種有關事務。波音公司軍工部各高層經理都是退役將領,其CEO杰弗里·科布勒是退役中將,曾在國防部主管武器出口業務。2010年“維基泄密”事件充分曝料由政府官員、外交官、議員、軍方和軍企主管組成的“軍火后門交易”關系網運作情況:美駐巴西外交官向巴西政府解說購買美國戰機的益處;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茲訪問土耳其時介紹“愛國者”防空導彈性能的優越性;參議員約翰·克里訪問印度時,美駐印使館請他向印官方推薦美國武器。尤其露骨的是國務院指示美駐奧斯陸大使館,阻止挪威購買瑞典制造的新型Gripen戰機,改買美國的F-35,軍企也不斷向駐外使館寄送戰機性能手冊。
按照規定,美國武器出口可加價4.5%,而且武器價格與民品不同,沒有透明度,軍企當然樂于外銷。軍火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NYSE:LMT)出口武器現占公司銷售總收入的14%,2012年的目標是20%;波音軍工分部的目標是17%上升到25%;雷神(NYSE:RTN)現出口已占23%,去年第四季度國內銷售只增長1%,但外銷增長12%。
修訂限制出口清單以促武器外銷
武器出口對美國來說首先是政治性活動,必須按雙方親疏程度區別對待。出口對象和項目由國務院把政治關。國務院批準后,由國防部處理項目出口的具體事務,屬于軍民兩用技術,其中包括精密機床,則由商務部處理。按制度規定軍企每年要向政府提出出口特許申請數萬件,其中甚至包括螺栓、碰鎖等一般零件。由于審批時間拖長,不但增加產品成本,也嚇跑了客戶,他們可以從別國很快買到。軍企曾多次請示放寬申購范圍,精簡審批手續,但都由于引起爭議而無果。
現在形勢正在迅速轉變。為了促進武器外銷,從2009年起奧巴馬就提出全面改革武器外銷監控制度,最近再次在總統出口理事會會議上提出改革意見。美國國防部部長蓋茨也主張,在保護軍事技術“國寶”(譬如隱形戰機)的前提下,修訂限制武器和軍民兩用技術出口的清單。
實際上美國在管制軍品出口方面已在悄悄改變。比如2010年底,國防部提出新的坦克部件出口限制清單,比舊清單減少74%。現在軍品生產中也已開始實行外包,即利用買方的廉價勞動力市場制造零部件,這既可降低成本,也有利于推銷產品。最近商務部報告反映,2009年由外國轉包商承擔的軍品零部件制造已達22億美元,相當于美國失去了1萬多個工作崗位。
美國視中國為敵對力量,武器禁運,軍民兩用技術實際也包括在內。在剛剛舉行的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雙方議定:“美方承諾在出口管制體制改革中公平對待中國,放寬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管制”。當然這還要觀其行,但美國畢竟松了口,白紙黑字俱在,為今后同它交涉提供了依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