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美國副總統拜登于7月11日展開訪華,這是迄今從有關方面得到的最新訊息,只是中美官方都沒有公布拜登訪華的具體時間。各國高官外訪安保愈加小心保密,蘇丹總統訪華,不得不顧慮美國的從中作梗。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公使銜政治參贊宋安邦(Aubrey Carlson)私下沒有否認拜登訪華的日子。此君2009年2月27日發給國務院有關中國政情報告日前被“維基解密”曝光,他的話很值得玩味,因為他稱大陸領導層堅信,“抓住美國,就抓住全世界”。原因之一是布什親自參加北京奧運,即使西藏出現動亂亦沒法動搖他的與會承諾,與法國薩科齊等成鮮明對比。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公使銜經濟參贊威恩斯坦(William Weinstein)其實在5月31日香港一次美商聚會時就提到拜登預定7月11日訪華,他當時是在通報剛結束的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的若干成果與背景。威恩斯坦曾于2000年至2004年在 臺北擔任美國在臺協會經濟組組長,于2009年4月抵北京任現職迄今,預計2012年春季離任。兩位公使銜參贊都協助拜登在北京與中方進行新一輪博弈。胡主席7.1重要講話,其坦率及多種新提法,在華盛頓看來,北京正忙于處理內部問題,是美國的機會和挑戰。這給美國政府和私企提供輸出觀念、專長、科技的機會。明天的中國,端看它今天內部發生什么狀況而定,基于這項利害關系,拜登代表團要更用心了解與評估中國的社會經濟演變及其結果,可以向奧巴馬報告。
拜登訪華,在今年1月18日胡主席訪美期間已與美方敲定,但具體時間定不下來。中方希望上半年成行,美國的考慮是以兩國副元首互訪形式換取習近平副主席訪美,畢竟拜登已訪華多次(以參議員身份),且習近平是中共十八大后新領袖,讓對手之間更認識彼此,是美方戰略安全的重大期盼,如同當年美方隆重歡迎胡錦濤以副主席身份首次訪美那樣。可以說,拜登訪華的意義遠沒有習近平訪美的意義大。在十八大有望進入最核心的王副總理數次訪美,已為美國熟悉。習近平副主席6月2日在訪問意大利時曾會見也到訪的拜登。習副主席說,拜登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表示,一個崛起的中國是一種積極的進步,體現了一個政治家的遠見。筆者記得,2001年9·11那天,拜登等幾位美國參議員還在上海訪問。相對地說,拜登對北京采取溫和、務實的態度,對兩岸關系言論謹守分際,陳水扁當政八年,多次私下甚至公開表達對拜登的不滿和抱怨。拜登此次訪華希望實地觀察北京高層內部細微的差異和個人風格,有助于美方理解中方的目標和彈性空間,解讀胡7.1講話的新符號、新語言。
老謀深算的拜登自2009年1月進入白宮后,不時也偶有反華言論,出言不遜,近期在劉曉波、艾未未、北非中東動亂議題都有說三道四,只是中國媒體鮮有報道。中美高層來往增加,促進相互了解,可能不是壞事。但外界評判卻是正反皆有之。北京與華盛頓之間既有爭奪,也有合作,已是常態。美國是世界警察、實力老大,中國則不知什么時候被排成“老二”了。叫“老二”不大好聽,至少在號稱全國最富的廣東就如此。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廣東人還稱呼公安為“老二”,因為解放軍是老大。改開以后,廣東人就仿效香港人叫警察“阿sir”了,“老二”成為歷史名詞。
美國的“老二”是副總統拜登,此無權責的備位元首是萬一總統出意外后的備胎,實際權力還是由總統定奪。史上有的副總統時常躲在云里霧里,不知所為。肯尼迪遇刺,約翰遜繼之,草包一個,處理越戰手忙腳亂。2001年小布什上臺, “老二”切尼卻大權在握,橫行華盛頓權力走廊,總是敲鑼打鼓,其入閣扮演的角色功能,乃美國政壇之怪相。那么拜登呢?當初奧巴馬挑選他當副手,一著眼于他是純種白人,可補自身黑白雜種之不足,有補強加分作用;二看拜登有豐富外交歷練,可補自身外交菜鳥之缺憾。拜登的角色扮演是恰如其分地處理金融風暴后的國際外交變局,做事悶不吭聲,多協助奧巴馬的歐洲事務,對華事務是希拉里所掌控,他過問不多。
比起希拉里這個中國民族主義者所憎惡并痛加撻伐的老女人,拜登在中國的名聲倒還不算太負面,耳根清凈,畢竟陌生,因此他老兄此次訪華,多少可以走路生風,自認愉悅。之所以定在7月11日,也有顧及到7月1日中共90周年黨慶,相關紀念活動到7月10日才基本結束。中美雙方大概都不希望在紅色7月頭幾天有其它顏色混雜,成為媒體版面頭條。況且,美方不大習慣京城彌漫著令人不安的唱紅氣氛。
從北京的角度來說,奧巴馬——拜登這對搭檔從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再干四年,好于一對不甚了解的共和黨人搬進白宮。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多是些蝦兵蟹將,尤其兩員女將令人頭痛,佩林這個來自阿拉斯加鄉下的村姑,連俄羅斯在哪個地理位置一度還搞不清楚,還要再作馮婦;另一個新人 巴克曼 女士(明尼蘇達州眾議員)竟說美國開國先賢(華盛頓等)在簽署法令時美國已沒有黑奴,她忘記華盛頓本人是個大奴隸主。所以媒體稱她們是美國政壇兩大女蠢才。奧巴馬連任前景看好,拜登也順理成章可在白宮再呆四年,北京很清楚這一點。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已呈逢中必反之勢,中國在南中國海問題說一兩句話,它都要通過決議惡意詆毀。
二
拜登訪華,美方聲稱將按美國外交三原則行事,即國家安全、經貿利益和人權價值觀,要與中方在此三議題周延出的其它具體議題磋商,表達美國的立場和關切要從大處著眼,因為中國人知道對方與它發展關系總的目的為何,就比較容易在特定議題上妥協。中國人不相信一蹴而就的協議,他們欣賞有誠意維持雙方長遠關系的說法。西方的談判重視利益,利益就是成本效益。美國強調對華經貿必須和中國人權緊密掛鉤,并要歐盟、日本、澳大利亞跟進。美國很忌諱別人說它煽風點火,基辛格曾說過:“美國外交政策面臨的挑戰在于應對中國民族主義時如何避免從中煽風點火。”但拜登認為,向中方顯示美軍的壓倒性優勢及仍然“最強大”,也有助于中國的鴿派勢力更加有理由主張,中國如果像前蘇聯那樣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也有可能步前蘇聯后塵,從內部瓦解。拜登的助手們和駐華外交官還牢記:冷靜掌握實質議題;清楚自己的底線;要有耐性;避免限定時限;縮小媒體的影響力;了解中方對“友誼”的定義;回避中方的施壓戰術,以確保掌控談判進程。
理論上,中方的外交原則,依外交系統的公開訊息,有四條主要如下:
一、獨立自主原則,維護國家獨立、自主和領土完整。
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三、推動建立新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四、維護世界和平、反對強權政治。
對比中美兩國外交原則,可以濃縮為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國家利益包括安全利益和經濟利益,意識形態則各有所取。美國對華外交,就按安全利益、經濟利益和意識形態這三項出招,而北京在安全利益、經濟利益這兩項已經歷練漸有招數,唇槍舌戰乃預料之中,但在意識形態這一項則顯得沒有方向,十分被動。北京在聯大安理會很少投反對票,以棄權居多,羞于選邊,不敢押寶,寧做丑人。可見虛偽的“反對強權政治”很難實行,世界和平已是空話。華盛頓的“中國人權白皮書”的指控能成為國際媒體的重要版面,而北京的“美國人權白皮書”則很少人會去看,更別說成為議論話題了。有的人邯鄲學步談普世,談政改,搞出口轉內銷,實則曲高和寡,如果政治語言模糊到本國人都感覺“不好理解”,那就完全失去論述的意義了。至于采取近似取媚討好的卑恭姿態,更不可取。
1949年以后北京在意識形態一直和美國競爭得激烈,直接斗爭,長久打架。反帝反修、支援世界革命,支援亞非拉第三世界,到反對霸權主義、獨立自主,自有一套理論,在全世界有大量中小國家志同道合者。毛澤東、周恩來均留下珍貴有益的外交理論遺產,尤其是戰略設計。只是到了改革開放以后,被韜光養晦、不出頭這些新“凡是”束縛。黨內寬容多元化思維,包括異質思維。屬外交門外漢的胡趙一度也效仿赫魯曉夫的“三和一少”。內政延續到外交,外交也出現沒有信仰指導,價值觀模糊,走進意識形態幾乎真空的新時代。胡總書記在7.1講話中將“精神懈怠”放在中共當前“四個危險”之首,可謂一針見血,全黨如此,外交領域豈可例外?很多駐外使領館的首要工作就是搞經濟,搞招商,其大國格局愈來愈小,認為像俄國人搞情報是“偷雞摸狗”。之后實在沒辦法,又從歷史垃圾堆請出孔老二,顯然效果不彰,又黯然離開廣場。孔子不是原罪,原罪是把他捧得比現代人還高還重,不恰當地用于社會轉型做紐帶。真難為孔夫子了,后人不好意思。
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加上為虎作倀那些歐洲中小國家),在人權、意識形態議題的責難、攻擊,北京外交的反應表現大多是令國人羞愧的,左派批評是“賣國”、“右傾”,右派則批評是“進退失措”、“沒有站在勝者為王那邊”。而民眾要問的是:為什么外交系統拿不出方案和辦法反擊?為什么在人權問題上總是被動,隨人起舞?為什么至今沒有亮眼的政見提出?為什么強烈的民意(不是民粹)不能從外交部發言人的口中得到應有的尊重和體現?
其實,民意早已為官方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可參考辦法?比如恢復和建立與美國國內反政府人士或團體的聯系,支持他們反資本主義的活動,揭露美國政府對本國“異見人士”的監控和迫害;支持非美國本土的波多黎各、關島等地的獨立思潮和活動,尤其是領袖人物。美國第一季度還有一千四百萬人失業,同時還有六百萬家庭正陷入房屋遭銀行查封拍賣的悲劇,還有另外五百萬人因這一個月以來的風災水災而傾家蕩產。鞏固和加強國際間反對美帝國主義和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權、政黨、團體、個人的往來;中國人大常委會也效仿美國國會,隔三差五通過決議譴責美國的人權問題及霸權主義,讓外交部門有恃無恐,不一而足。難道以上建言就沒有一點啟示作用嗎?這里不是在像外交部張副部長所指“鼓動”反對美國,而是針鋒相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已。真正進可攻,退可守。中國的常駐美國記者,為什么四月份不去采訪威斯康辛州、俄亥俄州、印第安那州公務員和教師的上街示威抗議?那時自越戰以來最大規模的。為什么不報道凡是有“威斯康辛”、“工會”等敏感字眼的郵件被檢查,形同一場新的文字獄?為什么不去報道全美有44個州面臨預算短缺,低收入老年人收入減少,公務員周休一日無薪假的“人權”凄涼,明尼蘇達州政府7月1日關門大吉,公園停止開放?
美國在面對質疑時,口口聲聲“樂見中國發展成功”,美國和盟邦的軍演“不是針對中國”。然而,“大棒加胡蘿卜”的這種國際警察的霸權不是用言語就可以否定的。如果任何新興發展中國家在美國面前沒有作為,被動挨打,就等于坐待霸權的欺負上身。國際政治就是這樣現實和殘酷,不是嗎?
盡管游擊隊員,、種族主義者、宗教極端分子、跨國犯罪集團等“非國家行為者”,已悄然成為21世紀各種戰爭的要角,但戰爭主角仍然是“國家行為者”,即西方國家、北約。從伊戰、阿富汗戰爭到眼下利比亞戰爭,哪一次不是列強對它國狂轟濫炸,殃及平民?!哪一次不是“有錢人宣戰,窮人戰斗”?!多國民調顯示,西方列強依然是當今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之一。它們不消耗彈藥,左右政壇的軍火商如何出新貨牟利?
中美兩國價值觀和集體性格都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因為難以理解對方,導致難以包容、體諒對方。中國的大報小報充斥有關美國的新聞及無聊八卦,而美國的大報每天只有一兩篇涉及中國的新聞,加上不定期對中國充滿歧見的社論或專欄。美國人不大了解中國,可謂一直沒有開竅,直至哪天有過半數美國人認清楚讓中國走一條更適合中國人的路是更為有益。美國人欺軟怕硬,亦希望別國更欺軟怕硬,此心態要改亦難。
三
人類文明發展道路上,西方之路并非唯一陽光大道.美國今天才建國235年,逾數千年歷史的中國有其精華也有其糟粕,它的持續生存和發展需要許多條件的灌溉,期間往往困難重重。對此,中國的左派和右派都不否認。他們的分歧在于,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優劣,是否在走普世價值這條路上進度快慢及長短。美國把1949年以后中國分割成前30年,后30年,指前30年沒有人權,后30年人權有改善。日前有人在外國演講,稱“十年文革浩劫”、“人權蕩然無存”,令一些在場的年邁愛國僑領瞠目結舌,畢竟他們在所有甘苦年代都站在祖國一邊。筆者贊同若干作者在烏有之鄉網站對某些人借用外媒非議自身土地的批評。例如,信口雌黃是要不得的。我們還要說的是,任何人使用境外社交媒體要有公德。如果沒有什么正面的話要說,其實,閉嘴就是一種美德。
在中共建黨90周年之際尋找新的社會價值體系,有的人唱紅,有些人只能用普世價值與西方人達共識,卻無法用邏輯與本國人溝通。道德是支持市場的靈魂,信仰是支持事業的支柱,歷史所要考驗的,不是過去,而是未來!對自己的歷史對自己的靈魂和支柱吹毛求疵,對西方那套百般包容,配合其主調,不惜求之憐惜,曲意逢迎,這是哪門子學校教出來的?!又是哪家的道德規訓?!
在國際上與敵手周旋時當進不進,自縛手腳,疏遠及拒絕美國及全球的反資本主義團體和個人,包括共產黨人、左翼人士,自己帶上“韜光養晦”等緊箍咒,還不讓別人從頭上拿下。正確方向是以革命兩手對付反革命兩手的戰略思維,加之相關配套的攻守戰術,結合美國及全球各階層的可借用力量,組成可以交叉支援的火力,制衡白宮決策者。
北京自身內部,若干談判人權的官員自身就有問題。表面妄自托大,內心妄自菲薄,公器私用,徒有其表。如筆者5月23日在烏有之鄉《美華:叛徒方勵之當年被美國駐華大使館窩藏送走揭秘》(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1105/235703.html)提到,原中國國務院新聞發言人袁X這邊與美國人打嘴仗,那邊卻讓女兒到美國大使館面試簽證去讀書,結果被美國人刻意大庭廣眾羞辱一番。筆者上述文章發表,引起關注。5天之后方勵之在美國出了一本書,談及他當年躲在美國大使館的經歷,亦披露一件事,即教育部副部長滕X在和美國人交涉中國留學生“人權”事宜時,又順手牽羊打電話給美國大使館要求給妻子發簽證去美國看女兒,美國人當然網開一面。所以,這些官員能秉公無私地替自己國家做事嗎?不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又是什么?筆者在5月23日關于方勵之的文章發表后,曾有人質疑其解密的真偽及來源。方勵之的回憶錄5月28日發表后,海外華文報紙有披露若干內容,佐證筆者文章內容大都準確無誤,包括袁X女兒簽證面試情形。至于滕X一事,乃筆者刻意略去而已,因本來就不想尷尬他老人家,畢竟還有更高層級官員為子女甚至孫子女去美國使力,總不能讓所有涉嫌者無所遁形吧?
當代學者杭士基(Noam Chomsky)曾提出過觀察世界局勢的兩個概念:“有價值的受害者”和“無價值的受害者”。它的意思是當今每個國家都有人受害,若該受害者符合了大國的利益,它們就會視之為“有價值的受害者”,透過媒體宣傳極力做文章,必要時還會出兵,儼然成了正義的守護人。若受害人不符合它們的利益,縱使死再多人,也是“無價值的受害者”,白死!方勵之、劉曉波這些人接受普世價值并仰仗國際壓力,符合了美國的利益,它們成了“有價值的受害者”,所以要保護、救命。而利比亞人亦同命,北約出兵也師出有名,名正言順。至于北約不轟炸那些地方的受害者們,都是無價值的,可憐的沙特人、巴林人,你們的人權在天堂,還是地獄?
人權問題從中美建交以后,一步步被美國推擠到雙邊會談的厚重備忘錄最前列,但也是最容易被濫用,又虛無縹緲的理由。艾未未那種怪異行為藝術者,本身就顏面無光,也可以被封為“人權斗士”,令人領悟到其背后的“黑手高懸霸主鞭”。美國人、德國人看中艾未未,因為他的父親是中共革命詩人艾青,爸爸有影響力。實在很難想象出,如果沒有西方人大炒特炒,在北京會有多少人關注艾某人,更別說外地了。關注鳳姐的本來就比他多得多。讓艾某某移民去德國,他或許可以成為色情畫或色情塑像的街頭攤販。
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給劉某人,在很多中國人看起來是一種挑釁。嚴格檢視一下,引起滿城風雨的劉曉波本來知名度和影響力都很有限,善良的人們無法從劉的言行中看出他會對自己的祖國真正“愛之深、責之切”。此類以孫中山曾依賴日本政客、浪人,中共早期依賴蘇俄、共產國際的先例,來為自己抱美國大腿而厚顏無恥淌政治渾水,對中國國際形象做了難以估計的傷害。以問題的的嚴重性來說,確實到了已危害國家安全的層次。官方需要改進的是,某些低級官員素質有待提高,他(她)們對待媒體和本國民眾的手法有時顯得粗糙,確有改善空間。
盡管歐美列強藉人權議題向本國選民顯示,其正在就人權問題向中國施壓,但總體來說,這類雙邊對話意義不大,因為次數少,過于簡短,走形式,很難深入。因此,拜登訪華目的之一是推動建立一個永久性的官方聯合工作委員會,以及開放其它更多的“第二軌道”及非官方對話(親美的精英學者可以混跡其間,鄭必堅、沈丁立等就是常客)。不少美國外交官都讀孫子的《用間篇》,有云:“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
四
美國是個極其矛盾的國家,捉放法國人卡恩就是最新注腳。有先進發達的科技和個人發展空間,也有非常保守、落伍反動的社會思潮。表里不一及偽君子是常態之一,華盛頓本人就是個大奴隸主,杰弗遜也養了一百多個黑奴,并與黑奴Sally Hemings生了一個或兩個孩子。看看奧巴馬,2009年底訪華,講了若干動聽的話,幾個月后就售武臺灣并見達賴。他現在又要中國遵守國際規范,負責任,開放民主,目的還是要和平演變中國。
2009年初,剛就任的希拉里坦言,美中之間雖在人權問題上存在分歧,但美國政府不能讓這一分歧干擾兩國在經貿、安全領域的合作,但日漸一日,她已在人權議題變得強硬,她認為北京在此問題上“回避”,所以美國要采取步步緊逼,避免“聾子對話”。她的若干言論深深刺激了中國人,尤其是關于北非動亂及南中國海議題上。可惜她忘記一條,民主也好、人權也好,不是中國政治的唯一觀察元素,中國民眾更關注民生、食品安全、物價、開心、減少貪腐。領導人的特質也是重要的觀察元素,任何制度都不能擺脫人的因素,有多少個領袖可以一言九鼎?!有多少個領袖可以身兼“虎氣”和“猴氣”?!反觀古今中外那些貌似悲天憫人者,有多少人不認為他們是在演戲呢?為了自身形象而拼命作躬打揖道歉,并非可以讓每個西方人都認為“很男人”。事實上,人的各種感觀本來就是主觀而無是非錯對的。當西方人的感觀標準被高舉為具有普世價值的標準,并以此貶抑其它感觀偏好的價值時,這就涉及了權力關系與結構性的不平等。例如,在全球媒體有霸權地位的CNN以其美國白人中心主義票選全球最乏味的體育,深受中國人喜歡的羽毛球、乒乓球均名列其中,華人作何反應?!CNN票選全球最乏味食品,猜猜頭名結果是什么?皮蛋!在人均銷售世界第一的臺灣引起強烈的不滿。
希拉里2010年在東盟會議高呼“我們回來了”,要聯合起來搞一個“南海社區”(South China Sea Community)。基辛格最近的新書《論中國》共18章,加上注解和索引長600頁,好評如潮。書中他提到魏源的“以夷制夷”,但他大力推崇李鴻章,說李鴻章對西方國家而言,等于是中國的臉(Face),是了不起的外交家。筆者對此不敢茍同,倒是認為基 辛格老 先生僅認準了中國漢奸的臉。基辛格和毛澤東、周恩來密談的內容,已有多本書披露,筆者對基辛格在中美關系破冰的歷史性作用一直佩服贊譽,但對他在新書中期待美中建立“太平洋社區”(Pacific Community)的共治持保留態度,且不說希拉里和基辛格分屬不同兩黨,僅看美國政壇主流杯葛這種提法就已足矣。很難啊!把臺灣讓給大陸?把日本劃歸美國海外領地?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杜勒斯倡導對華搞“和平演變”以來,美國至今仍然不依不饒地在對華搞“改變再改變”,而北京卻在搞“穩定再穩定”。機會往往被存強烈企圖心的人抓住,這是美國人的擅長。美國人以不斷改變中國堡壘內部人士為己任,手法也是培植朋友,“以敵制敵”。處心積慮讓你頭像上封面,讓你言論上頭版,然后讓你的腦子浸水。毋庸置疑,廟堂多同質性官員,力圖中規中矩,至于少數異質性官員,左邊是紅色基因者,右邊是普世價值信仰者,到底誰處在權力的邊緣?拜登的代表團也想在中國的土地上探個究竟。人家基辛格都跑去重慶觀察唱紅打黑了,警車開道好不威風。
奢談“中美關系雙贏”,多少有些一廂情愿,它絕對不是一個數據或指標而已。資本主義邏輯至上的NBA美國職業籃球決賽會有雙贏嗎?肯定每年只有一個勝者,只是它不能永遠拿冠軍,也有輸的時候。外交上只有討價還價,相互妥協,玩現實主義,也要看誰更牛一些。空襲利比亞,安理會內能皆大歡喜嗎?中國人在利比亞跑的最多最快,喘過氣后發現失策了,也學美國人和反對派接觸。
今年六月份新加坡防務論壇中美兩國防長會談,避談炒熱的谷歌被中國濟南黑客入侵敏感話題。七月份,預判奧巴馬會在國務院和國安會建議下,婉拒與到訪的達賴公開見面。但十二月份以前,當兩黨為大選而將對華政策當作絕佳選戰議題,競相對北京不甘示弱時,奧巴馬是否繼續不考慮出售F16C/D給臺灣,那才是對中美關系的真正考驗。楊外長對南海議題舉重若輕,對美國售臺軍備則喋喋不休,自有其道理。
當漢語成語詞匯在中美官場開始流行,美中兩國都在質疑彼此不可能在價值觀宗教觀達成共識時,個別高官口中的“同舟共濟”,不如用“同床異夢”取而代之更為貼切。兩國攜手分治全球,是美式蝴蝶夢,還是中式金陵春夢?中美在人權議題只能有各說各話的解讀空間,基本上沒有可具政策的共同操作性。中國還有一句名言,“道不同,不相為謀”,美國人真讀懂了這句中國古訓嗎?
五
美國在人權問題的雙重標準被俄羅斯強人普京嚴厲抨擊無甚奇怪。看看,美國介入利比亞領袖生死,卻不介入敘利亞總統下臺;美國譴責也門鎮壓,卻不譴責巴林、阿曼鎮壓;恢復與埃及穆斯林兄弟會接觸,卻不理會巴勒斯坦的哈馬斯;尤其是根本不敢觸動沙特。眾所周知,沙特是最專制的阿拉伯國家,沒有政黨、沒有選舉、沒有舞廳、沒有酒吧、女人連開車都不允許,還要將印尼女工用幾千年前的刑罰大刀斬首,有何人權可言?!但沙特是美國最重要的盟邦,沙特首都有酒類特供店為美國大使館官員服務。美國不得不把利益置于價值之上。看在眼里,北京為何不可以反擊華盛頓說:你自己都做不到,甚至更差,表里不一,就應少說點,或者罵別人時小聲點。對吧?
美國在人權議題上一向自詡領導時潮,而北京只能被動防守。論及北京對美外交的瓶頸,固可長篇大論,萬言難盡,但其中至為關鍵者,乃是無法在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大對峙中有理念、有底氣。中美關系是走向長期穩定,或者持續在怒目相向和假意和解之間擺蕩,其分歧也在此。對中南海來說,共產黨執政是無可再退的底線,要它改名社會黨或謝韜曾鼓吹的民社黨,可能嗎?北京已沒有支持黑豹黨顛覆美國的資本主義,但華盛頓卻企盼華夏變天,中國土產的瓦文薩、哈維爾、戈爾巴喬夫、卡爾扎伊都行,都不輕忽。
拜登此次訪華,展示后拉登時代的美國布局,在亞洲更加強勢。仍然會以人權作為主策略,敲打北京。網絡自由是他將強調的,因為谷歌的在華新鮮玩意兒又夭折了。先前要考慮對方的核心利益,也為讓北京大員訪歐減少雜音,黃琦刑滿出獄,艾未未回家,胡佳與妻團聚。這些姿態多少幫了訪歐代表團的忙,消除了一些怨言。奧巴馬、拜登、希拉里、默克爾、卡梅倫同表歡迎。但美國人認為遠遠不夠,還有劉曉波等一串名單上的人要出來,繼續用威懾來對待你的親和。大多數美國政客篤信中國的崛起意味著敵對和挑戰,若中國內部問題多多自顧不暇,專注國內難題,就會收斂與美國的對抗。
北京顯得被動的癥結是美方主打意識形態,中方多少力不從心,因為中國內部還有不少認同普世價值論者,尤其像李銳、胡績偉、辛子陵、秦曉此一類自稱“體制內改革者“,仍是中共黨員,仍是部級以上干部,甚至更高。而中方沒有意識形態反擊的利器,基辛格、布熱津斯基已不在美國“體制內”,用胡主席7.1講話新提法,“能力不足”,只有被動接招。北京畢竟抵御不了美國的壓力,盡是自己找臺階下,比如讓某人出國就醫,雖然在國內也可治好其病。反正官媒也從不公開報道。未來北京在人權問題上是否不再畏戰,仍待觀察。新中國在開創者那一代,有極強的內聚力,可以排除萬難,而隨著開創者那一代逝去,異質滋生,除非繼任者們能挑選出更好更相宜的運作機制,則難免不穩定形態是不斷,“脫離群眾,消極腐敗”(胡主席7.1講話)。包容異質,放縱自由化,是哪些文人策士冥思出來的餿主意呢?有官員先前標榜自己治理的省份是幸福的,在外訪時該省出現兩個城市騷亂,以致《人民日報》都要發表文章勸喻打斗雙方。現在該省又高唱要有憂患意識,與網友在線交流。旁觀者不禁要問,憂患是源于自己的升遷受到騷亂影響嗎?“存在決定意識”真是千真萬確。烏有網站有幾篇文章批評深圳搞大運會的種種不當,拜登的助理說,美國將派歷來最大的425名運動員代表團與會,深圳用什么歡迎美國青年人?
膽小怕事的涉外官員,如果不換掉腦袋,何時才能變得自信強壯?老態吳建民之流已不可救藥了,他在《環球時報》和其它場合的漢奸式言論一出,惡評如潮,只能再次喚醒民眾對中國駐南使館被炸及中國軍機南海上空被撞墜海的慘痛記憶。問題是,吳建民有不少部下、學生都已躋身外交一線,認真一想,那才是“殘余”和“余毒”呀。
建議相關者對美外交要有一套更宏觀的總體戰略,勿忘己身應有精神信仰和正確價值觀,謀定而后動,不卑不亢,戰略重視、戰術重視,勿為兌現權宜之計的“人權承諾”搞那些“假釋”、“保外”,讓自己手忙腳亂。自己有了力量和底氣,才能站穩腳跟。北京一天不在人權議題上理直氣壯并握有反擊利器,中美沖突的引爆線就始終沒有摘掉。在當前此種招數不對稱的不利局面下,相關者宜趕緊發掘自身能量和籌碼,補強疏漏,以符合民眾期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