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情局公布拉丹錄像有玄機》,美國之音電臺網站5月7日報道,路透社華盛頓5月7日電,英國《衛報》網站5月7日報道,美聯社華盛頓5月7日電,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5月7日報道,香港《東方日報》5月8日報道,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5月7日報道,新加坡《聯合早報》5月8日電。第一個問題,美國在宣布“擊斃拉丹”后,指責巴基斯坦沒有和美國充分交流有關拉丹行蹤的情報,并想以此作為其進一步侵犯巴基斯坦主權的借口,然而,根據美國自己公布的消息來看,美國是在大半年前就掌握了拉丹行蹤的,如果巴基斯坦方面真的如美國所指責的那樣——是與拉丹有暗中往來的話,那么,在“美巴合作反恐”的機制下,拉丹應該早就通過巴基斯坦方面獲知情報而逃遁了,而拉丹之所以沒有能夠逃遁,正是因為美國方面沒有與巴基斯坦充分交流有關拉丹行蹤的情報。既然美國自己沒有與巴基斯坦方面分享情報,那么憑什么指責巴基斯坦方面沒有與美國分享情報呢?對巴基斯坦而言,在反擊美國指責的時候就應該抓住這一點,用敵進我進的辦法搶占道德制高點,而不應單純地跟著美國劃定的邏輯去走,被動應付。對巴基斯坦而言,證明自己的無辜和被動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穩定巴基斯坦國內的形勢,反之,如果跟著美國的邏輯走——極力證明自己在“擊斃拉丹”一事中是有功的話,那么只會將自己陷入一個十分孤立的境地,利比亞的卡扎菲就是一個活樣板。巴基斯坦政府只有緊緊抓住伊斯蘭世界的真正民意——反美反侵略——才能使自己的執政有一個堅實的依靠。
第二個問題,由于美國已經無法證明拉丹的死活,因此,為了使得“擊斃拉丹”一事具有重大的意義,美國搞出了幾盤影像資料。然而,這種畫蛇添足的做法反而證明美國十分心虛。美國為了在“擊斃拉丹”后繼續它的反恐戰爭,因此,美國媒體一度宣布“基地”組織的實權已經掌握在“基地”二號人物手里了,而且不斷有專家出來證明“基地”是一個松散的組織(這和此前美國的宣傳有很大的出入,因為一個松散的組織顯然不可能比一個嚴密的組織來的可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因“拉丹之死”而導致“美國的反恐戰爭之死”(因為“結束反恐戰爭”是不符合美國擺脫危機的要求的)。然而,這種輿論導向必然導致一個美國所不愿意看到的后果——就是“擊斃拉丹”一事本身的重要意義被嚴重的貶值了。于是,美國陷入“兩難”。一方面,如果要證明“擊斃拉丹”一事具有重大意義的話,那么就必須證明拉丹始終是“基地”組織的老大,然而,這個證明所帶來的副產品是美國不必再在反恐戰爭上撥付更多的經費了——這正是美國金融資本所希望看到的一個結果——但這絕不是美國軍工既得利益集團所愿意看到的一個結果。因此,就出現了幾盤“拉丹的影像資料”,然而,這些資料本身并不能證明任何事情,而且,我們相信,在好萊塢的幫助下,美國可以成批地生產出有關拉丹的影像資料。盡管如此,這些影像資料上面所顯示的拉丹形像也與以往媒體上的形像大相徑庭,以至于美聯社自己都要費盡口舌來證明影像中的人物就是拉丹本人,并且還恬不知恥地說這段錄像打破了拉丹多年來努力維持的形像。且不說,拉丹多年來的形像正是由美國一手來維持的這一個問題,單就錄像本身而言,除了讓人更多的懷疑這是一段偽造的錄像外,沒有別的什么更合理的解釋了,影像中的“拉丹”之所以和以往的形像不同,那恰恰是因為影像中的“拉丹”是一個演員。另一方面,美國搞出的這幾盤用來“破壞拉丹形像”的錄像在客觀上起到了削弱“擊斃拉丹”一事重要性的作用,這實際上從側面證明美軍在反恐戰爭中的無能,更直接地作用還是給美國金融資本找到了一個整改美國軍事部門的理由。于是,“擊斃拉丹”一事對美國自己擺脫經濟金融危機的重要意義就表現為,要么削減軍費開支以減少資本集團的負擔,要么整改軍事部門以實現精兵簡政、提高戰斗力的目的。從美國國內人事的調動來看,中情局局長可能調任國防部長,那么這也就意味著美國軍事部門的整合運動已經成為了一個既定方針,換言之,軍費開支未必會減少(通過減少分錢的人,剩下的人反而還能分到更多的錢,這樣軍工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損失就降到了最低點)。
美國的輿論是為統治集團的利益服務的,而且是為統治集團內部較強勢的一方服務的。對美國在反恐戰爭上的輿論多變的問題,首先要從美國統治集團內部,尤其是從資本集團的利益取向的角度去思考。包括戰爭在內的外部手段只是美國統治集團為克服其統治美國時所產生的內部矛盾服務的,美國對外發動戰爭的目的也是為了鞏固統治集團的統治,而不是單純的為了戰爭而戰爭,如果不打仗是有利于美國統治集團統治的話,那么美國就會選擇退出戰爭(否則,戰爭只會導致美國統治集團在美國統治的終結),這一點在朝鮮戰場和越南戰場上都演示過了。當然,要使美國選擇退出戰爭,就首先必須在戰場上戰勝美國。
2011年5月10日參考消息
《中國與美國對話“底氣”很足》,路透社華盛頓5月9日電,美聯社華盛頓5月8日電,英國廣播公司網站5月8日報道,德新社華盛頓5月7日電,美國外交學會網站5月8日文章,英國廣播公司網站5月9日報道,《臺灣蘋果日報》5月8日報道,《香港經濟日報》5月9日報道,法新社華盛頓5月9日電,日本《朝日新聞》5月9日報道,美國《紐約時報》網站5月8日文章。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預測,一些新議題可能被美方“推上一線”。一是中國的投資環境,二是中國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美指責中國這一政策傾向本國企業,構成保護主義,美國還多次在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上大做文章;三是中國市場準入,奧巴馬去年提出5年內出口翻番目標后,中國對美而言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工廠”,更成為重要的“市場”,美方可能就中國推進金融領域改革及資本項目開放提出自己的看法。
中國所謂的底氣究竟來自哪里呢?這個底氣究竟是表現為中國拒絕美方對我國金融領域改革及資本項目開放所提出的要求,還是反過來——表現為中國繼在匯率改革問題上滿足美國的部分不合理要求后,又要在新一輪的金融改革及資本項目開放等問題上再一次滿足美國的不合理要求呢?!我們希望看到的是第一種情況,但是,我們對此不抱任何希望,因為既往的歷史已經預示著第二種情況更有可能成為現實。這也就是說,將有更多的原本屬于中國的利益會被美國所攫取,而這也正是漢奸們最愿意看到的結果。在漢奸們看來,所謂的底氣就來自于中國有足夠多的利益可以出賣,通過不斷賣國來表現中國是對美國負責的、是對世界負責的。
中國明明是美國的債主,但是,這種關系在漢奸那里卻異化出了中國要對美國負責這樣的妖怪邏輯。在漢奸的邏輯里,不是去要求美國縮減開支、增加稅收以提高還債能力,反過來卻要求中國為滿足美國的利益需求進行不斷的改革,并且使中國的改革成果成為美國擺脫危機的手段,實際上就是要使中國完成成為美國的奴隸,成為美國的經濟殖民地。
《圍攻坎大哈塔利班分子遭全殲》,德新社阿富汗坎大哈5月9日電,美聯社喀布爾5月8日電,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網站5月8日報道。德新社報道,官員們說,安全部隊殲滅最后一名塔利班襲擊者,結束了約30小時的僵局后,阿富汗南部城市坎大哈的生活今天一切如常。然而,阿富汗官方又說至少有20名塔利班分子在襲擊中喪生,包括8名自殺式爆炸者。這也就是說,20個塔利班戰士就把坎大哈折騰了30個小時。由此可見,阿富汗偽政府及北約侵略軍的軍事反制能力之低,簡直到了一個不可想象的地步。20個人就能把偽軍及部分侵略軍牽制了30個小時,那么,如果阿富汗反侵略武裝的人數再多一些呢?豈不是要把阿富汗偽軍和侵略軍打得四處逃命了嗎?從這一事情上,我們就可以看到獲得阿富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一事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而美國主動惡化美巴關系的后果只會進一步增加它在阿富汗戰場上的困難。
《拉丹之死令美再度關注亞太》,日本《外交學者》雜志網站5月6日文章(作者,美國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研究員丹尼爾·克利蒙)。很明顯,美國已經有人提出了利用拉丹之死來進一步拉長歐盟戰線的意見。事實上,對美國而言,由于其自身綜合實力的下降,它很擔心在其對歐盟的金融打擊過程中出現美歐相互消耗,最后被他國漁翁得利的情況。因此,美國一方面通過部署歐洲反導系統來離間俄歐關系,從而使得歐盟必須消耗一部分精力來應對俄羅斯的威脅,另一方面,美國希望歐盟進一步加強其對亞洲事務的干涉,從而通過制造歐日、歐中等矛盾,利用日本和中國的實力來進一步消耗歐盟的綜合實力。美國有人希望將拉丹之死作為一個西方對外侵略成功的范例,由此來鼓動歐盟進一步加大對外侵略(至少是對外干涉)的力度。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英國是——除美國之外——最積極的干涉亞洲事務的西方國家,德國現在也在加大力度,而法國目前還在全力對付非洲事務。德國對亞洲事務的干涉,最主要的就是中國的西藏問題。英法則主要是干涉其前殖民地的事務,如巴基斯坦、泰國。
或許有人希望將歐盟勢力引入亞洲來作為一種平衡美國的力量,但是,我們要指出的是,亞洲與美歐的關系,從根本上來說,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關系,是被壓迫者與壓迫者之間的關系,因此,盡管美歐之間有各種矛盾,但是,它們在對付發展中國家時,它們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引入歐盟勢力來平衡美國力量的想法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反過來還會導致引狼入室的惡果。且不說這是一種不愿意負責任的表現,單就引歐入亞一事而言,一旦歐盟在亞洲獲得了一定的既得利益,那么它就可能在其與美國的斗爭中出賣這一部分利益,因為這部分利益與它的關系是最疏遠的,由此使得亞洲只會輪流遭受美歐的各種盤剝,而不可能取得任何自由的空間。
對中國而言,要使美歐相互消耗的話,那么就應該在美歐利益沖突最嚴重的方面做文章,也就是要在國際金融霸權的斗爭上做文章,反過來說,不要將國際金融霸權斗爭的焦點集中到自己的身上,說白了,在中國的軍事力量還無法保護中國海外經濟權利的時候,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只會使中國遭受額外的壓力,這種壓力不僅來自美國,同時也來自歐盟。國際上有人在吹捧人民幣,但是,這實際上是國際金融資本為了保護其在歐盟的利益而用人民幣來吸引美國火力的手段。
《古巴放寬出國旅游限制》,埃菲社哈瓦那5月9日電,法新社哈瓦那5月9日電。古巴政府9日宣布,將開放國民出國旅游。然而,由于這幾十年來,只要有辦法踏上美國領土的古巴人,就能立即獲得美國居留權,因此,如果美國不因此改變既有政策的話,那么恐怕就會面臨大批到美國旅游的古巴驢友們要求獲得美國居留權的問題了,而這將進一步加重美國政府的財政負擔,同時也會進一步加重美國國內在非法外籍勞工及移民政策等問題上的矛盾,實際上也就是加重了美國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之間的矛盾。
從美國資本的角度而言,它擺脫危機的手段一個就是擴大自己在既有市場中的份額,同時開辟新市場,另一個手段就是以侵略戰爭的形式直接掠奪了。因此,反過來也可以這么理解,當美國資本無法擴大其在世界市場中的份額,以及無法開辟出新市場,同時也沒有辦法通過侵略戰爭來直接掠奪的話,那么美國的資本主義危機就必然會在其國內爆發出來。由此可知,美國之所以那么挖空心思地要打開中國市場,就是為了避免危機在其國內爆發,而中國的漢奸們之所以高度贊揚中國向美國進一步開放市場一事,就是因為通過此事,不僅美國國內爆發危機的可能性降低了,而且,這種可能性的降低是以犧牲中國的利益為代價的。
在危機時代,既有市場實際上會處于一種不斷萎縮的狀態,因此,開辟新市場實際上成為了最主要的維持資本生存能力的手段。然而,新市場并不是那么容易獲得的,新市場是建立在一定的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之上的。中國之所以再次成為帝國主義列強覬覦的目標,就是因為中國的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又一次提高到可以滿足發達國家的擴大商品出口數量的程度了,實際上就是到了一個可以使中國的市場滿足列強資本實現資本增殖目的的歷史階段了。但是,在西方資本打開中國市場后,中國的民族資本(包括公有資本和私有資本)在本土市場所占的份額也就要下降乃至徹底丟失了。
不過,對美國而言,光是打開中國這個市場還是不足以確保其能夠從危機中徹底擺脫出來的,因為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幾個能夠與美國爭搶市場份額的國家,如果美國不能把其他幾個競爭對手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的話,那么美國打開中國市場的行動最后很可能就會變成是在為其競爭對手服務了,也就是在為歐盟、日本乃至韓國的出口商服務了。因此,美國在自己爭搶世界市場份額的同時,不斷利用和制造歐盟、日本以及韓國等發達國家的危機來打擊這些國家的出口能力。此外,美國還通過漢奸們的魔掌不斷摧毀中國的獨立自主的研制能力,在市場化的名義的下讓美國資本控制了中國大量的經濟領域和學術領域,從而不僅使中國的市場幾乎被以美國為首的外國資本所控制,而且中國的學術機構也大量地被以美國為首的外國資本所控制,結果就使得漢奸媒體及漢奸言論層出不窮。而漢奸言論主要毒害的就是廣大缺少獨立思考能力的青少年,很難想象這一批批的在漢奸輿論熏染下成長起來的青少年在成年之后會變成一個什么樣子。
當然,由于美國禁止向中國出口武器,因此,美國無法和俄羅斯爭奪中國的武器市場,而印度市場又時不時地讓美國產生受挫感。因此,美國一方面嚴防歐盟改變其對華武器禁運的政策,以期使得美國軍火商在中國市場的“損失”降到最低,另一方面,美國還要和俄歐爭奪以印度、巴西、南非為代表的發展中大國的武器市場。
《IMF預測,地震重創經濟:新西蘭甚于日本》,法新社華盛頓5月9日電。如果只算相對份額,尤其只是算經濟賬的話,新西蘭受到的沖擊的確可能超過日本,但是,經濟并不能概括一個國家的全部特征,只有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判斷所受沖擊的大小,因此,我們不能僅憑IMF在經濟上的判斷就隨意推斷出“地震對新西蘭的沖擊大于日本”的結論(這與IMF的“地震對新西蘭經濟的沖擊大于對日本經濟的沖擊”的結論并不矛盾)。盡管新西蘭和日本都是發達國家,但是新西蘭是一個小國,而日本則是一個大國,日本對世界經濟政治的影響力是明顯強于新西蘭的。因此,日本受地震沖擊的大小不僅要看日本在經濟上的損失,而且還要看日本在政治及其他方面的損失。
日本首相菅直人10晚在首相官邸舉行的記者會上宣布,中止日本政府以前制定的能源發展計劃,對于國家的能源發展戰略進行重現研究檢討。菅直人首相在會見中指出,迄今為止,日本的電力發展依賴于核電和火力發電兩大支柱,今后要重點研究太陽能和風能等新能源的發展,要讓自然能成為日本電力的根本。
日本財務省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由于以歐元計價的外匯資產增值及美元債券市值上漲,截至今年4月底,日本外匯儲備余額增至11355.49億美元,比前一個月增加195.24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外國有價證券和外匯存款分別為10447.84億美元和128.94億美元,分別比前一個月增加172.11億美元和減少9.42億美元。黃金儲備雖然總量未變,但持有市價比前一個月增加23.74億美元,為377.77億美元。
很明顯,真正對日本造成沖擊的并不是地震本身,而是由地震引起的日本核危機。日本的核危機實際上充分暴露出日本戰略縱深狹小所會帶來的嚴重后果,由此使得日本不得不改變既有的能源發展戰略。然而,如果日本真的放棄以核能為主的能源發展戰略的話,實際上也就意味著日本不僅會在經濟獨立性方面進一步下降,而且還會在政治獨立性方面進一步下降。此外,由于太陽能與風能都不成熟,因此,這些能源是否就能成為日本未來能源的依賴還是個大問題。(這里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如果太陽能和風能真能滿足日本的能源需求的話,那么,在理論上,太陽能和風能就能滿足整個人類的能源需求了,換言之,人類就由此進入了一個能源相對獨立的歷史階段,相應的,美國控制世界能源的戰略就無法再維持下去了,反過來說,美國必定會極力阻止這種事件的發生,實際上美國的世界霸權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障礙了。)也正是因為日本還要依賴石油能源,并且,在可預見的將來,日本對石油的依賴程度還會進一步提高,因此,日本的經濟獨立性必然會隨著對外部能源供給的依賴程度的上升而下降。
與此同時,鑒于美國的海上軍事霸權依然有效,因此,美國對世界能源運輸的控制力依然還維持著,這樣一來,日本對美國的政治依附也就會進一步增加,相應的,日本就會為美國支付更多的開銷。由此,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在日本地震及核危機后,日本的外匯儲備非但沒有減少反而還增加的這一狀況了,就是因為美國利用日本核危機對日本進行了新一輪的敲詐勒索,增持美債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最后,隨著日本對石油能源的依賴增加,日本與周邊國家在海洋油氣田開發上的矛盾也會增加。并且,由于日本進一步依賴能源的海上運輸,因此,日本干涉臺海、南海事務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從另一方面來說,對俄羅斯而言,日本能源政策的改變很可能會使得日本愿意在俄日石油輸送管道上投入更多的金錢。對中國而言,越早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就能越早駐兵臺灣及南海諸島,就越能在戰略上掐住日本的喉嚨,也就越能將東北亞爆發戰爭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