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亦鴻毛?談本.拉登之死
俞力工
本月1日,美國政府正式宣布在巴基斯坦某山區擊斃了恐怖主義首腦本.拉登。消息傳出后,國際股市一度上揚,西方媒體則普遍視該軍事行動為反恐戰爭的一大成就。
其實,無論是美國,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別說是消滅一個個人,即便摧毀一個不具核威懾力的中等國家,也是易如反掌。因此值得思考的不是美國取得了多大勝利,而是本.拉登所領導的基地組織為何坐大?他們代表的什么勢力?什么思潮?與伊斯蘭教世界的其他恐怖主義組織又維持著什么關系?起著什么作用?
本.拉登原為沙特阿拉伯的富家子弟,1970、80年代之交,其父子即與布什父子維持良好關系,甚至一度是布什父子所開設之石油公司的主要股東成員。
1980年代初,美國政府鑒于蘇聯出兵干預阿富汗內政,便慫恿本.拉登出面負責阿富汗的民兵與恐怖主義分子的培訓工作。從此之后,他便起著樞紐作用,源源不斷地把來自美國、英國、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的軍事物質與作戰、爆破技術輸送至阿富汗民兵與國際恐怖分子手中。
民兵與恐怖分子嚴格說來是兩股不搭界的人馬。民兵的打擊對象明確指向蘇聯駐軍;而來自全球的恐怖主義敢死隊(知識分子比例很大),則學會一身爆破本事之后,主要是前往具有伊斯蘭教少數民族糾紛的地區從事顛覆與破壞,例如,蘇聯、印度(當時還親蘇)、中國、南斯拉夫;還有,就是打擊一些帶有左傾色彩、民族主義、世俗化、開明化、拒絕對西方臣服的“革命伊斯蘭教國家”,如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或者,把伊斯蘭教什葉派國家(如伊朗)當做敵人,進行顛覆與騷擾。
絕非偶然的,美國中央情報局視本.拉登為適當人選。他不僅具備工程師的學歷,因而對知識分子具有號召力,也極為富有,更重要的是,他來自將伊斯蘭教瓦哈比派奉為國教的沙特阿拉伯。
瓦哈比派早在18世紀中葉便出現于阿拉伯半島,其基本教義內容極為狹隘,主張嚴格遵守《古蘭經》教義,抵制一切藝術和經書上所沒規定或涉及的言行舉止。如此一來,自然約束了任何與時俱進的改革可能性,同時也只可能把自己當做永遠正確的楷模,而稍有“偏差”的思想與政治均屬離經叛道的打擊對象。
顯然,這種思潮只可能在相對封閉、與外界隔離的環境中產生,而18世紀沙特阿拉伯王室的祖先,便正好是那樣一個熱烈擁護瓦哈比原教旨主義的部落領袖。沙特的瓦哈比傳統延續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甚至還不斷運用其龐大石油收益來資助瓦哈比運動的全球性擴張。
還值得一提的是,與當前國際亂局息息相關的兩個因素:一是自1910年代起,英國便大力扶持沙特阿拉伯以及其瓦哈比運動。目的無他,為了將阿拉伯地區有效地分而治之,便于駕馭,最好的辦法就是扶持封建勢力以阻止該地區的進步。果不其然,當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的婦女識字率早已超過70%女性人口時,沙特阿拉伯至今還阻止婦女求學與駕車。阿拉伯地區深受瓦哈比原教旨主義影響的還不止于沙特一個國家。當前海灣地區,尤其是那些酋長國,幾無例外地執行者反世俗化、反改革、反“革命伊斯蘭國家”的政策。吊詭的是,這些國家又恰好是美、英等西方國家的最忠實盟友。
其次,19世紀中葉,瓦哈比勢力便隨著利比亞班加西(即目前反叛勢力的基地)地區的封建部落的引進而擴張到北非地區。1969年卡扎菲推翻封建王權,推行“伊斯蘭解放運動”之后,該地區也始終是反對卡扎菲的大本營。無獨有偶的是,班加西的“利比亞伊斯蘭戰斗團”(Libyan Islamic Fighting Group)自1990年代初起,便獲得英國情報組織(M15)的積極援助;甚至敘利亞當前反叛最激烈的瓦哈比勢力,即薩拉非派(Salafi),也一直是英國的支援對象。
有鑒于此,“反恐戰爭”實際上一直是英、美等國刻意推行的“援恐活動”。所謂的恐怖主義組織,不外是西方情報機構豢養的獵犬,其肆意騷擾之處,即是其主子乘勢打著“人權”、“國際保護責任”旗幟,進行軍事侵略的目標。至于本.拉登,多少是為了拒絕繼續受到愚弄而進行反抗。因此他雖然終究難免一死,但死得重若泰山或輕若鴻毛,似乎還難以蓋棺論定。 2011-05-02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