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越打仗越有錢--美國全球發動戰爭,獲得巨額利潤
2009 年 6 月 29 日 國防時報
□ 張健志
冷戰結束以后,人們本以為從此天下太平,但十幾年來卻是烽煙不斷,特別是美國發動的一系列戰爭,對人們的觸動很大。為什么美國能夠在保持其經濟增長的同時又能夠不斷升級其軍事裝備呢?軍隊建設和經濟建設之間到底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呢?
戰爭就是投資
20世紀后50年,基本上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奪核優勢的50年。據報道,為了打造核武庫,冷戰時期美國累計花了5萬億美元。盡管蘇聯國力遠不及美國,但也花了近3萬億美元。兩個超級大國的軍備競賽越演越烈,導彈、衛星、核武器的發展登峰造極。結果是,蘇聯越搞越窮,最終國家解體;而美國卻暴富天下,稱霸全球。冷戰后,接連幾次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基本上都是美國一家所為,結果還是越搞越富,越打越強。其中的奧秘何在呢?
眾所周知,現代高技術武器價格昂貴。一艘航母40多億美元,一架B-2轟炸機要3億美元,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步兵的一套行頭也高達5萬美元。搞軍隊現代化是很花錢的,錢怎么弄?美國以其作法告訴世人:戰爭是國家的一種戰略性投資。在美國人看來,國家決不能因軍隊建設和戰爭而做蝕本的買賣。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用的都是由最新技術開發出的裝備。對于一般國家來講,短時間內既開發不出、也用不起這些東西。而美國則不同,它鼓勵部隊花錢,使用最新技術開發的最新裝備。軍事需求促進發展,發展牽動科技進步,進而推動國民經濟的全面提升。通過國家宏觀調控和指導,把“市場運行機制”作為紐帶和催化劑,使戰爭、武器、技術和國民經濟互動,構成了美國生存和發展的重要驅動鏈,即戰爭驅動鏈。美國的基礎設施已很完備,不需要修建大型水電站、高速公路、港口和機場,國民社會生活所需求的技術含量又有限,在這種情況下,戰爭不失為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及科技發展的一招好棋。這也是為什么在全世界一片反戰的呼聲之下,美國還要甘冒天下之大不韙,攻打伊拉克的奧秘之一。
美國是一個重商主義的國家,把戰爭也看成是商貿投資。只要戰爭之火燒不到美國本土,只要戰爭不會造成美軍的過大傷亡,“非接觸、零傷亡”戰爭規模越大、消耗越多,也就是戰爭要素越活躍,對促進美國經濟的發展就越有利,否則經濟則有可能衰退、停滯。即使伊拉克戰爭使美國一年的預算赤字高達4550億美元,這對美國來講也是“小事”一樁。反過來,美國的經濟越發達,公共積累就越多,它投向戰爭機器中的資源就越多,戰爭驅動鏈越活躍。戰爭驅動鏈,不但為美國打造了強大的軍隊,生產出了享譽國際市場的優質武器,還衍生出無數的創新技術,使美國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獨家競爭優勢。據研究表明,美國軍方研究的項目至少有60%可以直接用于民用領域。
先軍后民
冷戰以后,各國國防工業步入了軍丶轉民和以軍為主、軍民并重的發展軌道,為世界和平增添了曙光。但是,在發展高新技術方面也存在一些令人誤解的導向。究竟市場能不能孕育出高技術?在高技術發育過程中,市場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近幾年的幾次局部戰爭,特別是伊拉克戰爭使人們看清:市場在現代高技術的發育過程中,作用是極為有限的。在高科技領域里,真正能夠牽動高新技術發展的原動力不是市場,而是軍事技術發展和戰爭的需求。
以美國在這次伊拉克戰爭中被廣泛應用的全球定位系統(GPS)為例,它是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陸、海、空三軍聯合研制的空間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目的是為陸、海、空三軍提供實時、全天候和全球性導航服務,并用于情報搜集、核爆監測和應急通訊等軍事目的。歷時20余年的研究實驗,耗資300億美元,到1994年3月,24顆GPS衛星才布設到位,并形成了今天被軍民領域廣泛采用的現代社會化大工程。毫無疑問,漫長的研制周期,反復的、看不到回報前景的論證、試驗和改進,這種巨額的投入,除了軍隊因國家安全需要,能夠不計成本地使用公共資金來進行外,任何市場都承攬不起。但是,軍隊開發出這一項目后,市場卻能誘使企業以有限的資金進行二次應用開發,并通過資本運作和市場營銷,使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許多人不明個中事理,認為像飛機制造、衛星、火箭和現代通信技術等都可以靠市場經濟孕育和發展起來,并在民用中贏得高經濟回報,事實證明其難度是很大的。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美國的許多“高、精、尖”的大社會化工程,都是軍用開發在先,成功后再民用推廣才獲得成功的。美國摩托羅拉公司曾花巨資開發出由77顆衛星組成的“銥”星電話通信系統,初期運行就因成本高、產量少、用戶不多而險遭破產,該公司損失26億美元。美國軍方看到衛星電話的前景,同該公司簽訂了高達2.52億美元的產品和服務合同,使“銥”星起死回生。在后來的伊拉克戰爭中,“銥”星衛星電話通信極大地緩解了美軍軍事通訊頻道不足的問題,保證了戰場上士兵能隨時同指揮中心和上級取得聯系,并使衛星電話技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ヂ摼W、GPS、“銥”星已經為美國國庫創造出滾滾不斷的財源。這樣,美國的軍事投入產生了一種軍民互動的“增值效應”,軍隊成了國家發財致富的“聚寶盆”。
美中央情報局前局長詹姆斯·伍爾西曾在洛杉磯發表了一個可怕的演講,稱“伊拉克戰爭實際上是第丶三次世界大戰的開端,很可能持續數十年”。看來,美國新一代保守派知識分子早有預謀,決心以間歇式世界大戰的方式引導美國政丶府采取一種更富侵略性的立場,通過波浪式的戰爭推進,逐步使世界美國化。打一次,消化一個階段,研制一批新武器、創造一批新技術,把美國的國力和軍力向前推進一步。再尋找下一個目標,依次達到美國國家戰略的最終目的。
當然,我們認識戰爭的動因,不是為了仿效別人,走戰爭發財致富的道路。恰恰相反,我們需要的是“知己知彼”,能更好地沿著一條健康、和平的道路發展、壯大自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