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聯姻”美情報機構令人擔憂
張小軍 李學梅 等
谷歌“聯姻”美國國家安全局
《華盛頓郵報》近日報道稱,互聯網搜索引擎企業谷歌公司與美國國家安全局敲定一項協議,后者將幫助谷歌公司調查可能源自外國的網絡間諜攻擊。這一“聯姻”意味著,美國的情報機構可能獨享由谷歌公司搜集的來自全球的海量信息,這對其他國家的國家安全和商業安全帶來嚴重威脅,有關人士因此深表擔心。
谷歌公司成立于、1998年,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網絡搜索引擎公司,谷歌公司的數據中心目前遍布全球,擁有上百萬臺服務器,每天處理10多億次用戶搜索請求,產生用戶數據2萬萬億字節。
如果說谷歌公司是一臺全球化的信息機器,那么這次合作后,這臺機器的產品會源源不斷地涌入美國國家安全局,這將大幅提升美國國家安全局信息收集能力。日本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宮脅啟透說,一國情報機構獨立收集信息的能力有限,與谷歌這樣的公司合作,“情報機構的信息收集能力會得到提高,這不僅表現在所收集信息的廣泛性提高,還表現在可以利用公司過去積累的海量信息。
美國國家安全局成立于1952年,是美國政府情報網中的重要機構。冷戰時期,美國國家安全局聯手美國西方聯合電報公司,偷閱了數百萬封電報。“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美國國家安全局因隨意竊聽私人電話、竊取私人電子郵件,美國國內廣受爭議。
此合作對其他國家的潛在危害巨大
法國《拓展》雜志報道谷歌“聯姻”美國國家安全局時說:“很多人對這項合作持懷疑態度。”美國《連線》雜志以“‘不作惡’遭遇‘窺視所有人’”為題發表文章,表示了自己的擔憂。“不作惡”是谷歌公司一向標榜的公司座右銘。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專家說,谷歌公司擁有海量用戶數據,美國國家安全局擁有強大的情報分析能力,如果雙方全面合作,對其他國家的潛在危害巨大。
谷歌公司存儲的用戶信息不僅包括用戶的注冊信息,還包括用戶在網絡上的搜索路徑和瀏覽記錄。借助數據挖掘等新興數據分析方法,情報機構可以從這些數據中獲取用戶利用搜索引擎的訪問路徑信息,進而得出用戶搜索的關鍵詞和偏好。在分析來源IP地址的基礎上,情報機構很容易了解到哪些人對哪些關鍵詞感興趣,從中總結出有價值的情報,比如某國核科學家目前的研究重點。
此合作將影響市場公平競爭
谷歌公司與美國國家安全局的合作同樣可能會影響全球市場的公平競爭,為美國企業帶來不公正的優勢。美國情報機構不僅服務政府,而且也服務美國公司。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研究員、信息安全專家米歇爾•里基代勒說,美國國家安全局等情報機構與美國信息技術企業以往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商業以及國家內部安全等領域,“空中客車公司和道達爾公司等歐洲企業都可能成為這種合作針對的目標”。他建議,歐洲應該出臺相應的信息產業政策,打破谷歌公司等美國搜索引擎企業對歐洲市場的壟斷。
對于谷歌公司調查其遭受的外國網絡襲擊,谷歌公司中國公司公關負責人在回復新華社記者的電子郵件中說:“與以前所說的一樣,我們對自己的調查不做評論。”此前,為了打消外界疑慮,谷歌公司強調,此次與美國國家安全局的合作,不會透露用戶信息。法國信息技術網站“新技術一代”刊登署名熱羅姆•G的文章評論說:“這種說法顯然難以服眾,尤其人們面對的還是美國國家安全局這樣一個以竊取他人電子郵件聞名、同時又享受司法豁免權的機構。”
谷歌公司與美國國家安全局的合作,最先傷害到的可能是自己,因為用戶會用鼠標表態,選擇離開。日本危機管理學會理事長原田泉說:“從個人角度來說,我不想使用這種與美國情報機構合作的搜索引擎。”
(《環球視野》摘自2010年2月25日《中國文化報》)
鏈接
谷歌怎敢再說“不作惡”
葉飛
之前號稱“不作惡”的谷歌,近來官司不斷。2月24日,谷歌3名高管在意大利因侵犯隱私罪被判處6個月有期徒刑。與此同時,歐盟委員會決定對谷歌搜索引擎和廣告搜索服務啟動反壟斷調查……
在微軟公司的博客上,記者看到了這樣一段話:“隨著谷歌實力的壯大,越來越多的、大大小小的公司開始投訴谷歌。投訴內容涉及到谷歌目前從事的各個市場領域。其中一些投訴反映出谷歌在相關市場領域中采取的強硬立場,一些投訴反映的是谷歌運營方面的一些秘密。還有一些投訴涉及到反壟斷問題。”那么,遭到投訴的谷歌相關產品究竟是哪些,這些產品又是怎樣觸動了某些人群的神經?
“作惡”產品之一:圖片、視頻
觸怒人群:家長、多國網絡監管部門
谷歌3名高管被判刑,問題出在谷歌旗下網站YouTube,該網站發布了一段殘疾少年被人欺負的視頻,其中顯示一個有自閉傾向的學生在校內被4人毆打和侮辱的畫面。在法庭上,谷歌聲稱自己只是提供互聯網平臺,并沒有對內容進行審查的義務。這與谷歌中國被指涉黃后的說辭基本一致。
值得關注的是,谷歌在喊冤的同時故伎重演,希望把一個純粹的商業刑事案件變成一個政治事件,甚至讓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向意大利施壓。這令人聯想起目前余波未消的“谷歌退出中國”事件。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李斯頤指出,世界各國都有信息審查制度,尤其是針對恐怖信息、兒童色情等內容的審查。谷歌擅長利用輿論保護自身,但一旦涉及此類內容,各國都不會認可。即便在谷歌總公司所在的美國,也必須從安全出發,不準某些信息自由傳播,既包括可能危害國家安全、國土完整、宗教和諧等方面的信息,也包括可能有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資訊等。
有分析人士認為,作為首例因用戶上傳分享視頻而被法院定罪的案例,意大利法院的判決對互聯網行業影響深遠,它不僅可能會改變主流分享網站的商業模式,甚至可能會因此改變業界對互聯網的理解。
“作惡”產品之二:資訊、視頻、地圖
觸怒人群:媒體、各類網站、反壟斷機構
谷歌資訊、谷歌地圖、谷歌視頻等多種產品提供服務的基礎是信息,而這些信息來自全球媒體和各類網站。谷歌的這種搜索服務受到了用戶的好評,但是其無償使用信息,并以此獲取廣告資源的盈利模式則引起了信息提供者的抱怨和警惕。
德國的報紙和雜志指責谷歌新聞通過不正當競爭手段,搶走了它們的讀者;德國地圖網站則稱谷歌摧毀了其農村市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從谷歌旗下的 YouTube網站中撤銷發布的視頻;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也要求從YouTube上撤下部分奧斯卡頒獎視頻……可見,這些信息提供者已經不再愿意做谷歌的“免費奶媽”。
谷歌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也觸怒了一些反壟斷機構。這些機構擔心,谷歌濫用了公司在網絡上的主導性地位。谷歌的手段是從其他新聞網站獲取頭條新聞和新聞簡述,除非這些新聞網站明確拒絕轉載。此外,一位網絡工程師透露,谷歌可能使用過濾器將一些網站從相關搜索結果中剔除,從而令它們蒙受商業損失。
“作惡”產品之三:Gmail之谷歌Buzz
觸怒人群:普通用戶
2 月11日,伊朗電信商宣布將永久關閉谷歌的電子郵件服務Gmail,并推出國家電子郵件服務。就在同一天,谷歌推出了Buzz服務。這種類似 Twitter的微博產品一經推出就面臨著批評聲音,原因在于三個“自動”:自動為Gmail用戶注冊Buzz服務,而不是由用戶自主注冊或“選擇加入” 這種服務;根據用戶最常用的Gmail通訊簿里的聯系人自動為其創建社交網絡名單;將用戶的微博更新內容自動發送到好友的Gmail郵箱中。這一切很容易使人在無意中泄露自己的私密信息。2月16日,美國電子隱私資訊中心指出,Buzz服務違反了聯邦個人消費者保護法。
一位女士在使用Buzz后氣憤地寫道:“我和母親、男友用Gmail通信的頻率最高。不過,排在他們之后的人是我那該死的前夫!谷歌Buzz自動設定他們(包括我的前夫)可以看到我的一些私密信息,要知道這些信息本來是只有我的男友才有權知道的。”
一家網絡公司的技術人員告訴記者,“谷歌的真正目的其實是想知道用戶在聊什么、看什么。它并不在意你在Buzz上是否活躍,而是觀察你輸入的信息,直至對你了如指掌。之后,谷歌能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推送廣告、個性化搜索……”
“谷歌對所有用戶的搜索記錄、IP地址以及使用偏好都會存入檔案進行分析。有些技術至上主義者認為,谷歌存儲這些信息是用來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但是我更關心的是個人信息安全。”大學生張雷這樣說。
“作惡”產品之四:數字圖書館
觸怒人群:作家、出版商
谷歌數字圖書館計劃已經觸怒了多個國家的作家、出版商。
在中國,谷歌于1月12日單方面中止了第四次談判,中國文著協同谷歌的談判因此陷入了 尷尬局面。在美國,谷歌同樣陷入僵局。15名印度作家和出版商,以及印度兩個版權保護組織向美國法院提交文件,反對谷歌提出的圖書和解協議。在印度提出反對意見之前,全球已有多個國家的作家、出版商和其他組織向美國紐約南區地方法院提交文件,反對谷歌修訂后的圖書和解協議。最終,法院決定無限期推遲是否允許谷歌將數百萬冊圖書進行數字化的裁決。
同時,谷歌數字圖書館計劃也使得一些國家開始擔憂文化安全問題。不少國家選擇建設自己的數字圖書館。繼歐盟推出“歐洲數字圖書館”之后,日本、法國已建立國家級數字圖書館,德國政府也正式推動“德國數字圖書館”計劃,將于今年內正式上線,有逾3萬家圖書館和博物館參與其中。
谷歌提出的和解協議嚴重違背了國際版權法律,該和解方案將允許谷歌通過互聯網掃描、出售書籍,并利用“自動放棄”條款誘使版權所有者接受這一協議。一些作家認為,“任何人都可以在沒有得到許可的情況下在任何地方復制他們想復制的內容,然后要求其他人自動放棄,這不合理、不合情也不合法,但谷歌就是這樣做的,很霸道。”
(《環球視野》2010年3月16日第283期,摘自2010年3月2日《中國文化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