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墨“柏林墻”何時倒塌?
--寫在柏林墻倒塌二十周年之際
宋魯鄭
1945年二戰慘勝。對發動戰爭負有主要責任的德國被以蘇美為代表的兩大陣營一分為二。在最初的階段,雙方還可以自由往來,關系尚算融洽。然而,隨著冷戰拉開維幕,雙方的摩擦逐步升級。1949年,東德和西德分別建國,成為兩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由于西德在未通知東德的情況下,廢除舊馬克,對東德經濟形成嚴重沖擊,引發了蘇聯和東德的報復,這就是封鎖西柏林歷史事件的背景(只可惜現在西方主導的歷史只講蘇聯封鎖西柏林,卻從不講他們才是始作俑者)。1952年,柏林正式關閉邊界。然而,隨著雙方經濟差距的拉大,一直到1961年為止,共有250萬東德人逃到西德。從現在眼光看,這些居民,主要是為西德更好的生活條件所吸引。再加上西方出于冷戰的需要,積極鼓勵和接納東德人的進入,以達到打擊對方的目的。從而形成了東德民眾逃亡的高潮。于是1961年8月13日,東德開始建設柏林墻。一開始只是鐵絲網,后來被大量換成真正的圍墻,總長達155公里。東德稱此圍墻為“反法西斯防衛墻”,而西方則稱之為“柏林墻”。然而,柏林墻的建成反而給了西方以攻擊的口實。在該墻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樓、挖地道、游泳等方式翻越柏林墻,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傷。特別是1962年8月17日,18歲的東德人彼得·費查(Peter Fechter)試圖攀越圍墻,被東德士兵開槍射殺。當時,有西方記者在場,東西兩邊的人民都看到他中槍,但沒有人施予援手,事件在冷戰時期哄動一時。他成為第一個因試圖攀墻而被射殺的人。1963年6月23日美國總統肯尼迪在柏林墻前發表“我是柏林人”的演講,聲情并茂的說道“自由并非易事,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們從未建造一堵墻把我們的人民關在里面,不準他們離開我們……柏林墻既是對歷史也是對人性的冒犯,它割裂了家庭,造成妻離子散、骨肉分離,把希望統一的一個民族分成了兩半……所有自由的人,不論他們生活在什么地方,都是柏林市民,所以作為一個自由的人,我為“我是柏林人”(Ich bin ein Berliner)這句話而感到自豪。”1987年6月12日,美國總統里根在布蘭登堡門發表著名的"Tear Down This Wall!"(毀掉這堵墻)演說,建議當時的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拆掉柏林圍墻。1989年11月9日,新東德政府開始計劃放松對東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于當時東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君特·沙博夫斯基對上級命令的誤解,錯誤地宣布柏林圍墻即將開放,導致數以萬計的市民走上街頭,拆毀圍墻,整個德國陷入極度興奮狀態。此事件也稱為“柏林圍墻倒塌”,雖然圍墻不是自己結構倒塌,而是被人為拆除。當時的柏林人爬上柏林圍墻,并且在上面涂鴉,拆下建材當成紀念品。11個月后,兩德終于統一,成為“柏林圍墻倒塌”后的最高潮。
今年是柏林墻倒塌二十周年,西方自然少不了大作紀念一番。“柏林墻”做為冷戰高峰時的產物,堪稱人類發展歷史過程的一段悲劇。然而,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兩德之間的柏林墻倒了,然而卻有一堵作用相同、堪稱柏林墻第二的墻卻開始建造。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要建造這堵墻的竟然是一直積極致力于推倒柏林墻而且也終于達到目的美國。這就是橫亙在美墨之間的新“柏林墻”。
美國和墨西哥制度相同,都是自由世界。因此,不存在制度上的沖突。因此,希望到美國的墨西哥人也不存在政治危險和滲透。而墨西哥人民大規模的想到美國去,和當年東德人要去西德一樣,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條件。依據美國在冷戰時的表現,應該要拿出比西德接納東德人民更大胸懷來接納這些同樣來自自由世界的人民。至少,要建一堵墻的話,應該也是墨西哥來建,也絕不會是自由民主人權的象征美國來建。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一場接一場悲劇發生了:2006年新年期間,一位墨西哥青年被美國邊防軍槍殺,堪比1962年8月17日,被東德士兵開槍殺害的18歲的東德青年彼得·費查。不同的是,東德邊防軍殺死的是自己國家的人,而美國殺死的則是他國的青年。為此,墨西哥總統向美國提出強烈抗議。然而,美國的回應是當年五月參議院通過新的移民法案,授權美國政府在美墨邊境建立隔離墻,當時預計長600公里,有三層帶鐵絲的柵欄。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嚴重違反人權、挑戰人類道德底線的的決議,仍然被美國的反非法移民派斥責為“背叛美國利益的行為”。5月26日,眾議院移民法的起草者拒絕接受這個法案,它們的態度更為強硬,要求建造的隔離墻長達1100公里,占整個美墨邊界線的1/3。而為了維持這堵新柏林墻,美國每年要花費二十億美元。
如果說柏林墻的倒塌只具有冷戰意義的話,美墨“柏林墻”的倒塌將具有全人類的意義。此時,我們再次回顧美國總統肯尼迪的講話,是不是要發出相似的呼聲:自由并非易事,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們從未建造一堵墻把自由的人民擋在外面,不準他們離開貧窮……這堵墻既是對歷史也是對人性的冒犯,它割裂了家庭,造成妻離子散、骨肉分離,把希望自由、平等、博愛的社會分成了兩半……所有自由的人,不論他們生活在什么地方,都是墨西哥國民,所以作為一個自由的人,我為“我是墨西哥人”這句話而感到自豪。”我們是不是也要象美國總統里根那樣發出著名的"Tear Down This Wall!"(毀掉這堵墻),建議奧巴馬立即拆掉這座世界僅存的柏林墻?
如果沒有冷戰的因素,一個主權國家難道沒有責任阻止自己國家的國民非法進入其他國家嗎?而另一個國家不應該對此表示感謝嗎?這本來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職責,卻在冷戰期間被包裝成追求自由、捍衛人權的戲法。而實質是蘇美兩大對立集團的利益需要而已,這就是“柏林墻”風風雨雨的真相!今天當面對墨西哥數不盡的非法移民,現在美國是不是要真的感謝東德政府的做法?至少不僅可以省去美國建“二十一世紀柏林墻”的費用,更沒有非法移民的騷擾。我想,這堵墻如果是墨西哥仿照東德建造的,美國除了不勝感激不會有別的表示。更不會發表什么“我是墨西哥人”、“拆掉”這堵墻的呼吁。
最后需要補充一點的是,當柏林墻就要倒塌的時候,當德國有可能統一的時候,當西方的價值觀終于獲勝的時候,法國和英國這兩個西方國家卻不約而同的站到了反對的立場,而且積極游說和團結蘇聯,試圖阻止兩德的統一。柏林墻倒塌兩個月前,時任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告訴戈爾巴喬夫總統,英國和西歐都不希望德國統一;她還明確表示希望蘇聯領導人盡一切可能阻止德國統一。她甚至說,東歐動蕩和華約解體也不符合西方利益。她還提到席卷東歐的劇變,但堅稱西方不會促進其脫離共產主義,也不會采取任何可能威脅蘇聯安全的行動。最露骨的是如下這段話:"我們不需要一個統一的德國,"她說。"這將導致戰后邊境的改變,我們不能聽任發生這種情況,因為這會破壞整個國際局勢的穩定,甚至危及我們的安全。"原來柏林墻的倒塌威脅到了整個國際局勢的穩定和“我們的安全”,那為什么西方還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一定要讓柏林墻倒塌呢?至于法國則一方面拼命的給予蘇聯經濟援助和緊急貸款,以試圖挽救搖搖欲墜的蘇聯,另一方面當1989年底德國統一進入關鍵時刻,當時的總統密特朗匆忙訪問蘇聯,公開表示“兩個德意志主權國家”應當原封不動的保留。甚至到了東德都難以維系的時候,密特朗還飛到東德,表示法國對“民主德國作不主權國家繼續存在感興趣”。真是早知現在,何必當初?
這個柏林墻究竟是什么東東,想必沒有人不會明白了吧?!
附:西德在冷戰的背景下對東德采取鼓勵叛逃、積極接納的做法,并非個案。甚至同一制度之間的國家,出于國家利益的需要也會做出同樣的舉措。中蘇交惡時,蘇聯政府就做過同樣的事情,導致大量中國邊民涌入蘇聯。只不過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中國經濟起飛之時,蘇聯卻陷入崩潰。盡管中國并沒有效仿當初的蘇聯,仍然有大量邊民偷偷返回。最后需要值的一提的是,別看美國對同一制度的墨西哥嚴加防范,再建冷戰后的柏林墻,但對不同制度的古巴卻長達數十年采取無條件完全接納的政策。于是許多古巴人采用海上偷渡、闖入其他國家大使館的方式進入美國。有趣的是,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和當年的東德不同,采取完全開放政策。1980年4月1日愚人節當天,他下令取消秘魯和委內瑞拉大使館的警衛,幾個小時后,甚至這兩國的大使館內的樹上都爬滿了人。隨后卡斯特羅又宣布解除對馬里埃爾港的管控,讓流亡者的家屬全部離開,還下令將大批在押刑事犯罪分子、妓女、***人和有同性戀傾向的人全部裝船送入美國。當時的口號是:“美國不是宣布伸出雙臂歡迎來自共產主義世界的尋求自由的難民嗎?OK,成全你們,一次性給你們15萬人”。不過出乎美國意料的是,這些難民每年往古巴家庭的匯款,居然相當程度的抵消了美國對古巴的經濟封鎖。談到這,不由想起改革開放之初中美之間的一次交鋒。美方指責中國限制國人自由出境,中方回答:你要多少?一千萬還是兩千萬?美方立即啞口無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